《动物生理学第六章 血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生理学第六章 血液.ppt(3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六章 血液(BLOOD)6.1 体液与血液 细胞内液细胞内液 (40%)40%)体液体液 (60%)(60%)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淋巴液、脑脊液等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淋巴液、脑脊液等(图图)体液体液:人体内液体的总称人体内液体的总称(水水+溶解物溶解物),占体重的占体重的60%血浆(血浆(plasma):淡黄色液体,约占血液体积的):淡黄色液体,约占血液体积的53%(男性)(男性)或或58%(女性)。(女性)。血量血量(blood volume)一、血浆一、血浆人体内血浆和血细胞的总和。人体内血浆和血细胞的总和。7-8%,体重为体重为60kg的人,血量约的人,血量约5L。血量恒定血量
2、恒定 多种电解质多种电解质 低分子物质低分子物质 小分子有机化合物:(营养物质、代谢产物、小分子有机化合物:(营养物质、代谢产物、激素等)激素等)白蛋白白蛋白 血浆蛋白血浆蛋白 球蛋白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 1、血浆的成分:水分、血浆的成分:水分92%,其电解质,其电解质含量与组织液基本相同,两者的主要区含量与组织液基本相同,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血浆蛋白的浓度。别在于血浆蛋白的浓度。基本成分基本成分:晶体物质溶液晶体物质溶液(多种电解质、多种电解质、小分子有机物、气体小分子有机物、气体),),易透过毛细血易透过毛细血管与组织液交换,含量与组织液基本相管与组织液交换,含量与组织液基本相同同。
3、血浆蛋白血浆蛋白:血浆中各种蛋白质的总称,不能透过毛细血管血浆中各种蛋白质的总称,不能透过毛细血管。用盐析法可分为三类: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用盐析法可分为三类: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白蛋白: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来源(白蛋白: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来源(80%)血浆蛋白血浆蛋白 球蛋白:球蛋白:分分1、2、球蛋白,与机体免疫相关球蛋白,与机体免疫相关 纤维蛋白原:主要在血液凝固中起作用纤维蛋白原:主要在血液凝固中起作用血浆渗透压:血浆渗透压:7.6个大气压,个大气压,5776 mmHg2、血浆渗透压、血浆渗透压渗透压渗透压:指溶液中不易透过半透膜的溶质颗粒(分子或离子)吸指溶液中不易透
4、过半透膜的溶质颗粒(分子或离子)吸 收膜外水分子的一种力量,由单位体积溶液的溶质分子收膜外水分子的一种力量,由单位体积溶液的溶质分子 或颗粒数目的多少决定,与溶质分子或颗粒大小无关。或颗粒数目的多少决定,与溶质分子或颗粒大小无关。血浆胶体渗透压:由血浆蛋白所决定,约血浆胶体渗透压:由血浆蛋白所决定,约25mmHg。血浆蛋白一般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对于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很血浆蛋白一般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对于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很重要重要。血浆晶体渗透压:由溶解于血浆的低分子物质所形成。血浆晶体渗透压:由溶解于血浆的低分子物质所形成。二、血细胞的生理二、血细胞的生理(一)、造血过程的调节造血过程的调
5、节卵黄囊卵黄囊 肝、脾肝、脾 骨髓骨髓 不规则骨不规则骨胚胎早期胚胎早期 第第2 2个月个月 第个第个4 4月月 1818岁以后岁以后 (图)(图)(二二)红细胞的形态、数量、机能以及生成的调节红细胞的形态、数量、机能以及生成的调节形态:正常成熟红细胞呈双凹圆盘形形态:正常成熟红细胞呈双凹圆盘形(图)(图),直径,直径7m,周,周边厚边厚2 m,中间厚,中间厚1 m。红细胞的机能:运输氧和二氧化碳,对机体所产生的酸碱红细胞的机能:运输氧和二氧化碳,对机体所产生的酸碱 物质起缓冲作用。物质起缓冲作用。血红蛋白(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由:由1个珠蛋白和个珠蛋白和4 个血红素组成。
6、个血红素组成。血红蛋白占红细胞全重的血红蛋白占红细胞全重的1/3。(图)(图)男性:男性:120160g/L 女性:女性:110150g/L碳酸酐酶(碳酸酐酶(carbonic anhydrase):与):与CO2运输有关。运输有关。数量:成年男子数量:成年男子450-550万万/l,成年女子,成年女子380-460万万/l。红细胞比容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1.RBC生成的原料生成的原料 VitB12:影响影响RBC的有丝分裂的有丝分裂 VitB12是是DNA合成的辅酶(每天消耗合成的辅酶(每天消耗25g),体内贮
7、存),体内贮存2.5mg。机体对。机体对VitB12吸收需内因子的参与。吸收需内因子的参与。叶酸是叶酸是RBC成熟因子成熟因子,合成合成DNA所必需。所必需。叶酸直接参与叶酸直接参与DNA合成合成(每天消耗每天消耗50g),动植物食物中广泛存在。动植物食物中广泛存在。铁:合成铁:合成Hb的必需原料的必需原料。(临床)(临床)红细胞寿命红细胞寿命100-120天,每天更新天,每天更新0.81%。红细胞生成的调节红细胞生成的调节2 2、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erythropoietin,
8、EPO):分子量约分子量约34KDa,糖蛋,糖蛋白白 成人血清成人血清EPO主要由肾脏(管周细胞)产生。胎儿和新生儿主要由肾脏(管周细胞)产生。胎儿和新生儿 EPO主要由肝脏产生(枯否氏细胞、肝细胞)。主要由肝脏产生(枯否氏细胞、肝细胞)。EPO的产生依机体需氧量通过肾脏来调节的产生依机体需氧量通过肾脏来调节(图)(图)作用机理作用机理:a.EPO可抑制细胞程序性死亡(可抑制细胞程序性死亡(Apoptosis););b.EPO通过诱导细胞内通过诱导细胞内Ca2+、cAMP、花生四烯酸的增加来诱导分化。、花生四烯酸的增加来诱导分化。雄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促雄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促RBC生
9、长主要通过促肾产生生长主要通过促肾产生EPO来实现。来实现。白细胞的分类与正常值白细胞的分类与正常值 中性粒细胞:2.0-7.0 109/L,50-70%粒细胞 嗜酸性细胞:0.02-0.5 109/L,0.5-5%白细胞 嗜碱性细胞:0.0-1.0 109/L,0-1%无粒细胞 单核细胞:0.12-0.8 109/L,3-8%淋巴细胞:0.8-4.0 109/L,20-40%总数:4-10 109/L,平均 7 109/L。中性粒细胞:2.0-7.0 109/L,50-70%粒细胞 嗜酸性细胞:0.02-0.5 109/L,0.5-5%白细胞 嗜碱性细胞:0.0-1.0 109/L,0-1%
10、无粒细胞 单核细胞:0.12-0.8 109/L,3-8%淋巴细胞:0.8-4.0 109/L,20-40%总数:4-10 109/L,平均 7 109/L。(三)、白细胞的形态、数量、机能(三)、白细胞的形态、数量、机能 白细胞的趋化性:趋向某种化学物质游走的特性。白细胞的趋化性:趋向某种化学物质游走的特性。体内具有趋化作用的物质:细菌毒素、细菌或人体细胞的降解产体内具有趋化作用的物质:细菌毒素、细菌或人体细胞的降解产物,以及抗原物,以及抗原-抗体复合物等。抗体复合物等。白细胞健康成人白细胞健康成人4000-10000/l,平均,平均7000/l。为有核的血细胞。为有核的血细胞。可根据细胞质
11、内有无颗粒分为颗粒细胞和无颗粒细胞。可根据细胞质内有无颗粒分为颗粒细胞和无颗粒细胞。1)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是抵制微生物、病原体和畸形化脓性细菌入侵是抵制微生物、病原体和畸形化脓性细菌入侵 的主要反应细胞。的主要反应细胞。(图)(图)2)嗜碱性粒细胞:颗粒内含肝素和组织胺,后者引起过敏性反应。)嗜碱性粒细胞:颗粒内含肝素和组织胺,后者引起过敏性反应。(图)(图)3)嗜嗜酸酸性性粒粒细细胞胞:限限制制嗜嗜碱碱性性粒粒细细胞胞的的活活性性,并并吞吞噬噬嗜嗜碱碱性性粒粒细细胞所排出的物质。参与对寄生虫的免疫反应。胞所排出的物质。参与对寄生虫的免疫反应。(图)(图)单核细胞是组织中的巨噬细胞的前
12、身,是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单核细胞是组织中的巨噬细胞的前身,是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之间的重要环节。疫之间的重要环节。(图)(图)淋巴细胞:在机体的特异性免疫中起重要作用。淋巴细胞:在机体的特异性免疫中起重要作用。(图)(图)T细胞(胸腺中发育)参与细胞免疫,占细胞(胸腺中发育)参与细胞免疫,占70-80%;B细胞(骨髓中发育)参与体液免疫,占细胞(骨髓中发育)参与体液免疫,占15%;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 cell),占),占5-10%,可,可以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病毒或细菌感染的细胞。以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病毒或细菌感染的细胞。(表)(表)4)无颗粒细
13、胞包括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无颗粒细胞包括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四)、血小板(四)、血小板正常:正常:1030万万/L 100万万/L 易发血栓易发血栓起源于骨髓内的巨核细胞。是成熟的巨核细胞的胞质的碎片起源于骨髓内的巨核细胞。是成熟的巨核细胞的胞质的碎片(图)(图)机能: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维护血管壁的完整性。机能: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维护血管壁的完整性。(图)(图)血小板维持毛细血管完整性的功能:血小板维持毛细血管完整性的功能:1)填塞填塞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脱落或间隙增宽留下的空隙;脱落或间隙增宽留下的空隙;2)分泌分泌PDECGF(Platelet Derived Endothelia
14、l Cell Growth Factor),促进促进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增生。6.2 血液的机能血液的机能一、运载与联系作用:即运载物质和联系机体各部分机能一、运载与联系作用:即运载物质和联系机体各部分机能血液运送两类物质:血液运送两类物质:1、从体外吸收到体内的物质,包括由消化管吸收的营养物质、从体外吸收到体内的物质,包括由消化管吸收的营养物质和肺吸收的氧;和肺吸收的氧;1)运载与联系作用运载与联系作用2)防御作用防御作用3)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维持内环境的稳定2、体内细胞代谢的产物,包括:、体内细胞代谢的产物,包括:代谢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代谢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
15、激素激素 吞噬细胞(单核细胞、粒细胞)吞噬细胞(单核细胞、粒细胞)*白细胞白细胞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T、B淋巴细胞淋巴细胞 ):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血液通过吞噬作用与免疫作用达到防御功能血液通过吞噬作用与免疫作用达到防御功能 6.3 血液的防御作用血液的防御作用特异性免疫反应:包括特异性免疫反应:包括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血液对内环境某些理化性质的变化有一定缓冲作用血液对内环境某些理化性质的变化有一定缓冲作用通过与组织液的物质交换,血液可以反映内环境理化性质的通过与组织液的物质交换,血液可以反映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微小变化,刺激有关的感受器,为维持内环境的
16、稳态提供反微小变化,刺激有关的感受器,为维持内环境的稳态提供反馈信息。馈信息。6.4 血液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中的作用血液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中的作用一、机体的内环境即细胞外液一、机体的内环境即细胞外液二、血液对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作用二、血液对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作用(二)血细胞的稳定性:对红细胞生成的主要生理刺激是动二)血细胞的稳定性:对红细胞生成的主要生理刺激是动脉血氧含量降低。脉血氧含量降低。缺氧缺氧 促使肾脏产生红细胞生成酶促使肾脏产生红细胞生成酶 促红细胞生成素原促红细胞生成素原 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细胞生成素 骨髓造血组织骨髓造血组织 红细胞红细胞三、血液成分的相对稳定性三、血液成分的相对
17、稳定性(一)(一)血浆的酸碱度血浆的酸碱度(pH7.357.45):缓冲系统:缓冲系统 缓冲对:弱酸缓冲对:弱酸+弱酸的强碱盐弱酸的强碱盐。血浆:血浆:NaHCO3/H2CO3;Na-蛋白质蛋白质/H-蛋白质;蛋白质;Na2HPO4/NaH2PO4 红细胞:血红蛋白钾盐红细胞:血红蛋白钾盐/血红蛋白(血红蛋白(KHb/HHb)氧合血红蛋白钾盐氧合血红蛋白钾盐/氧合血红蛋白氧合血红蛋白 (KHbO2/HHbO2)KHCO3/H2CO3;K2HPO4/KH2PO4(一)红细胞凝集(一)红细胞凝集(图)(图)(二)(二)ABO血型血型 A凝集原凝集原 抗抗B 红细胞凝集原红细胞凝集原 血浆血浆 B凝
18、集原凝集原 抗抗A (图)(图)6.5 红细胞的凝集与血型红细胞的凝集与血型ABOABO血型系统中的凝集原和凝集素血型系统中的凝集原和凝集素血型系统中的凝集原和凝集素血型系统中的凝集原和凝集素 血型血型 凝集原凝集原 凝集素凝集素 A:A1 A+A1 抗抗 B A2 A 抗抗B+抗抗A1 B B 抗抗 A AB:A1B A+A1+B 无无 A2B A+B 抗抗A1 O 无无 抗抗A+抗抗B A型还可区分为型还可区分为A1、A2亚型。亚型。(三)(三)Rh血型系统血型系统 红细胞表面有红细胞表面有Rh因子(抗原)为因子(抗原)为Rh阳性,汉族约占阳性,汉族约占99%。少数。少数为为Rh阴性,称为
19、阴性,称为Rh阴性血型。阴性血型。(四)白细胞血型(四)白细胞血型 白细胞上抗原性最强的为人白细胞抗原(白细胞上抗原性最强的为人白细胞抗原(HLA)交叉配血实验交叉配血实验一、小血管损伤的止血机制小血管损伤的止血机制 (图)血管损伤血管损伤 血管收缩血管收缩 血管内壁表面改变血管内壁表面改变 (+)血小板粘着与聚集血小板粘着与聚集 内皮粘着内皮粘着 (+)(+)释放颗粒释放颗粒 合成血栓素合成血栓素A2 ADP 5-羟色胺羟色胺 肾上腺素肾上腺素 形成血小板栓形成血小板栓6.6 血液的凝固与纤维蛋白的溶解血液的凝固与纤维蛋白的溶解二、血液的凝固二、血液的凝固1、血清与血浆、血清与血浆2、凝血过
20、程:、凝血过程:凝血酶原凝血酶原 凝血酶凝血酶 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纤维蛋白 血凝块血凝块 凝血酶原激活物Ca2+两条凝血途径的比较:内源性凝血途径:由血浆中凝血物质启动和形成的凝血途径外源性凝血途径:由血管外组织的凝血物质启动的凝血 3、两条凝血途径、两条凝血途径()4、抗凝系统的作用、抗凝系统的作用:两种重要的抗凝剂:抗凝血酶两种重要的抗凝剂:抗凝血酶III和肝素和肝素抗凝血酶抗凝血酶III可与凝血酶、凝血因子可与凝血酶、凝血因子、a、a结合使结合使之失活。之失活。肝素(肝素(heparin)是一种酸性粘多糖。肝素与抗凝血酶)是一种酸性粘多糖。肝素与抗凝血酶III结合形成复合物,
21、从而使抗凝血酶结合形成复合物,从而使抗凝血酶III与凝血酶等多中凝与凝血酶等多中凝血因子的亲和力大为加强,更快地使这些因子失活。血因子的亲和力大为加强,更快地使这些因子失活。三、纤维蛋白溶解三、纤维蛋白溶解 在正常血管中,少量、轻度血凝会经常发生,如果所形成的血凝在正常血管中,少量、轻度血凝会经常发生,如果所形成的血凝块不能及时被清除,将使血管阻塞。在生理止血过程中产生的止血栓块不能及时被清除,将使血管阻塞。在生理止血过程中产生的止血栓也可以阻塞损伤处的血管。当损伤处的创口逐渐愈合后,血凝时形成也可以阻塞损伤处的血管。当损伤处的创口逐渐愈合后,血凝时形成的纤维蛋白网可被溶解,一部分不必要的血栓
22、被清除,使血管变得畅的纤维蛋白网可被溶解,一部分不必要的血栓被清除,使血管变得畅通,此过程称通,此过程称纤维蛋白溶解纤维蛋白溶解。()纤维蛋白及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及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溶解产物纤维蛋白溶解产物 纤溶酶原纤溶酶原 纤溶酶纤溶酶 纤溶酶抑制物(抗溶纤酶)纤溶酶抑制物(抗溶纤酶)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图图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示意图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示意图 纤维蛋白溶解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两步:纤维蛋白溶解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两步:1.首先是血浆中的纤维蛋白溶解酶原(首先是血浆中的纤维蛋白溶解酶原(plasminogen,简称纤溶酶原),简称纤溶酶原)的激活,转变成纤维蛋白溶解酶(的激活
23、,转变成纤维蛋白溶解酶(plasmin,简称纤溶酶);,简称纤溶酶);2.然后是纤溶酶促使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使凝胶状态的纤维然后是纤溶酶促使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使凝胶状态的纤维蛋白溶解蛋白溶解。血量恒定血量恒定 血压恒定血压恒定,是维持全身器官血供的必要条件是维持全身器官血供的必要条件失血失血10%机体调节机制可进行代偿机体调节机制可进行代偿恢复恢复 失血失血20%代偿不能维持动脉血压,可导致功能障碍代偿不能维持动脉血压,可导致功能障碍 临床症状临床症状失血失血30%出现生命危险出现生命危险骨髓骨髓EPO(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红细胞数量红细胞数量肾脏氧耗肾脏氧耗O2感受器感受器大气氧大气氧(高原等高原等)心脏泵功能心脏泵功能血容量血容量Hb浓度浓度O2亲和力亲和力 肾管周细胞肾管周细胞(肝枯否氏细胞(肝枯否氏细胞、肝细胞)、肝细胞)BPA(爆式促进因子爆式促进因子)A.缺铁缺铁幼红细胞胞浆幼红细胞胞浆Hb合成合成 胞核成熟正常胞核成熟正常 胞浆成熟障碍胞浆成熟障碍 小细胞、低色素性小细胞、低色素性(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 B.VitB12 叶酸缺乏叶酸缺乏 RBC核发育停滞核发育停滞 胞浆发育正常胞浆发育正常 巨幼红细胞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