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精选文档.ppt

上传人:石*** 文档编号:69431962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3.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精选文档.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精选文档.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精选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精选文档.ppt(5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本讲稿第一页,共五十六页本讲稿第二页,共五十六页(2011.2011.山东卷)山东卷)10.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A是以能通其意是以能通其意于于天下乎天下乎故燕王欲结故燕王欲结于于君君B B拱手拱手而而问曰问曰 朝济朝济而而夕设版焉夕设版焉C C缓其刑政缓其刑政则则人不惧死人不惧死三人行三人行则则必有我师必有我师D D寡人闻仲父寡人闻仲父之之言此三者言此三者此亡秦此亡秦之之续耳续耳解析:解析:答案答案C.C.表条件,那么。表条件,那么。A A、介词,在;介词,跟。、介词,在;介词,

2、跟。B B、表修饰,连接状语;表转折。、表修饰,连接状语;表转折。D D、取独;的。、取独;的。本讲稿第三页,共五十六页(2011.2011.天津卷)天津卷)10.10.下面加点的词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下面加点的词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A.A.且且如国初时,府州县志书成如国初时,府州县志书成且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乎B.B.官官于于是者,其文优是者,其文优况吾与子渔樵况吾与子渔樵于于江渚之上江渚之上C.C.其于是书其于是书也也有功有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也无力无力D.D.今今则则有两序矣有两序矣于其身也,于其身也,则则耻师焉耻师焉【参考答案】【参考

3、答案】A AA A项,连词,表示递进;连词,表示让步。项,连词,表示递进;连词,表示让步。B B项,介词,引出对象项,介词,引出对象C C项,句中语气词项,句中语气词D D项,连词,表转折项,连词,表转折本讲稿第四页,共五十六页本讲稿第五页,共五十六页“常见文言虚词常见文言虚词”指文言文中常用指文言文中常用的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和部分代的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和部分代词等。考纲划定了词等。考纲划定了1818个个,其中,其中“而、而、乃、为、因、以、于、则、之乃、为、因、以、于、则、之”等,是等,是历年试卷中常考的。考查这些虚词,不历年试卷中常考的。考查这些虚词,不是要求去死板记忆,而是考查考

4、生结合是要求去死板记忆,而是考查考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并辨别其不同的意义和用具体语境理解并辨别其不同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法的能力。本讲稿第六页,共五十六页文言虚词有三个特点:文言虚词有三个特点:一是一词多类一是一词多类,如代词,如代词“之之”就有代词、就有代词、助词、连词等用法;助词、连词等用法;二是一类多义二是一类多义,同样是作为代词的,同样是作为代词的“之之”,有时可作人称代词(我、你、他),有时可作人称代词(我、你、他),也可作指示代词(这、这个、这种),也可作指示代词(这、这个、这种),还作助词;还作助词;三是可以连用三是可以连用,最常见的是句末语气助,最常见的是句末语气助词的连用。如词

5、的连用。如“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耳矣”中的中的“焉耳矣焉耳矣”。本讲稿第七页,共五十六页虚词的虚词的“意义意义”主要指它们相当主要指它们相当于于现代汉语现代汉语中的什么词,或该词在句中中的什么词,或该词在句中是是什么意思什么意思。代词、副词、介词、连。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和大部分助词,在现代汉语中都有词和大部分助词,在现代汉语中都有对应的词语,只有极少数助词在文言对应的词语,只有极少数助词在文言中起一些结构上的作用,现代汉语中中起一些结构上的作用,现代汉语中不用,没有意义。不用,没有意义。虚词的虚词的“用法用法”主主要指是什么词性、什么成分或在表情要指是什么词性、什么

6、成分或在表情达意上起了什么作用。达意上起了什么作用。本讲稿第八页,共五十六页 命题趋势命题趋势 本讲稿第九页,共五十六页0606至至1111年已考虚词归纳年已考虚词归纳常考型:常考型:于(于(4 4次)、次)、其(其(3 3次)、而(次)、而(3 3次)、次)、以(以(3 3次)、焉(次)、焉(2 2次)次)已考型(已考型(1 1次):次):乃、与、所、为、因、乃、与、所、为、因、也、且、之、乎也、且、之、乎未考型未考型 何何 年份年份考查虚词考查虚词20062006也、其、而、于也、其、而、于20072007乎、且、以、焉乎、且、以、焉20082008其、乃、于、与其、乃、于、与200920

7、09以、而、为、之以、而、为、之20102010其、而、焉、于其、而、焉、于20112011所、因、以、于所、因、以、于本讲稿第十页,共五十六页1 1、数量不多,但用法灵活、数量不多,但用法灵活2 2、词量不大,但词频很高、词量不大,但词频很高3 3、意义虚化,但功能强大、意义虚化,但功能强大4 4、古今形同,但差异巨大、古今形同,但差异巨大本讲稿第十一页,共五十六页着眼常见,突出重点着眼常见,突出重点立足文中,考测理解立足文中,考测理解 既考用法,又考意义既考用法,又考意义学考兼顾,注重迁移学考兼顾,注重迁移不重思维,只重结果不重思维,只重结果本讲稿第十二页,共五十六页须有重点须有重点须分虚

8、实须分虚实须熟例句须熟例句须善比较须善比较须察语境须察语境本讲稿第十三页,共五十六页须须有有重重点点考测频率高考测频率高 古今差异大古今差异大 中学教材有中学教材有 自己不熟悉自己不熟悉 平时常弄错平时常弄错本讲稿第十四页,共五十六页而、乎、何、其、且、所而、乎、何、其、且、所为、焉、也、以、若、因为、焉、也、以、若、因于、与、乃、则、者、之于、与、乃、则、者、之而、乎、何、其、且、所为、焉、也、以、若、因于、与、乃、则、者、之本讲稿第十五页,共五十六页乃乃:判断词:判断词“是是”以以:动词:动词“认为认为”若若:动词:动词“如同如同”所所:名词:名词“处所处所”之之:动词:动词“前往前往”因

9、因:动词:动词“沿袭沿袭”为为:多义:多义 动词动词 与与:多义:多义 动词动词本讲稿第十六页,共五十六页须熟须熟例句例句考学兼顾考学兼顾新旧沟通新旧沟通熟记课文熟记课文温故知新温故知新本讲稿第十七页,共五十六页须须察察语语境境须看位置须看位置 须看搭配须看搭配 须看成分须看成分 须看句式须看句式 须看关系须看关系须看组合须看组合 本讲稿第十八页,共五十六页儿寒儿寒乎乎?欲食?欲食乎乎?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乎?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是蛇者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是蛇者乎乎?叫嚣叫嚣乎乎东西,隳突东西,隳突乎乎南北。南北。生生乎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乎吾。吾。今

10、虽死今虽死乎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须须看看位位置置本讲稿第十九页,共五十六页1 1、善战者、善战者因因其势而利导之其势而利导之2 2、相如、相如因因持璧却立,倚柱持璧却立,倚柱3 3、振声激扬,伺者、振声激扬,伺者因因此觉知此觉知4 4、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5 5、因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其无备,卒然击之6 6、因因击沛公于座,杀之击沛公于座,杀之须须看看搭搭配配本讲稿第二十页,共五十六页若能以吴越若能以吴越之之众与中国抗衡众与中国抗衡以其求思以其求思之之深而无不在也深而无不在也师道师道之之不传也久矣不传也久矣宋何罪宋何罪之之有?有?蚓无爪牙蚓无爪牙

11、之之利,筋骨之强利,筋骨之强臣请入,与臣请入,与之之同命同命须须看看成成分分本讲稿第二十一页,共五十六页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也。公子畏死邪?何泣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也?夫何使我至于此极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也!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也。故曰弊在赂秦故曰弊在赂秦也也!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也?须须看看句句式式本讲稿第二十二页,共五十六页夫夷夫夷以以近,则游者众近,则游者众余与四人拥火余与四人拥火以以入入敛资财敛资财以以送其行送其行木欣欣木欣欣以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日削月割,日削月割,以以趋于亡趋

12、于亡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以行行须须看看关关系系本讲稿第二十三页,共五十六页臣诚恐见欺臣诚恐见欺于于王而负赵王而负赵嬴闻如姬嬴闻如姬为为人所杀人所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也可以无悔矣,可以无悔矣,其其孰能讥之乎?孰能讥之乎?其其真无马耶?真无马耶?其其真不知马耶?真不知马耶?夫晋,何厌夫晋,何厌之之有?有?须须看看组组合合臣诚恐臣诚恐见见欺欺于于王而负赵王而负赵嬴闻如姬嬴闻如姬为为人人所所杀杀师师者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也可以无悔矣,可以无悔矣,其其孰能讥之孰能讥之乎乎?其其真无马耶?真无马耶?其其真不知马耶?真不知马耶?夫晋,夫晋

13、,何何厌厌之之有?有?本讲稿第二十四页,共五十六页也:也:语气助词。经常用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语气助词。经常用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1.1.表示判断语气的,如:表示判断语气的,如:死生,昼夜事死生,昼夜事也也。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也。2.2.表示肯定语气的,如:表示肯定语气的,如:昔人云:昔人云:“将以有为将以有为也也。”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也。3.3.表示疑问语气的,如:表示疑问语气的,如: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也?公子畏死邪?何泣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也?本讲稿第二十五页,共五十六页4.4.表示感叹语

14、气的,如:表示感叹语气的,如: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也!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也!“也也”表示疑问语气和感叹语气,句中一般要表示疑问语气和感叹语气,句中一般要用疑问代词。用疑问代词。5.5.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如: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如:当余之从师当余之从师也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送东阳马生序)(送东阳马生序)师道之不传师道之不传也也久矣。(师说)久矣。(师说)本讲稿第二十六页,共五十六页小练习:小练习:指出下列指出下列“也也”的用法意义:的用法意义:(1 1)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

15、也)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2 2)金城千里,子孙万世之业也()金城千里,子孙万世之业也()(3 3)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4 4)斯诚后死者之羞也()斯诚后死者之羞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表判断表判断表肯定表肯定表疑问表疑问表感叹表感叹表停顿表停顿本讲稿第二十七页,共五十六页本讲稿第二十八页,共五十六页考生考生在解答虚词题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在解答虚词题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对课内句对课内句没没有把握,甚至有把握,甚至连课内句来自何处连课内句来自何处都不知道,更谈不上都不知道,更谈不上准确分析了。因此,最重要的是要准确分

16、析了。因此,最重要的是要熟记课内古文名篇熟记课内古文名篇名句名句,认真归纳课内含有规定的虚词且意义和用法不会,认真归纳课内含有规定的虚词且意义和用法不会产生争议的句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其次是知道课内产生争议的句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其次是知道课内的,却不知道运用迁移法灵活解决试卷上的问题,这需要的,却不知道运用迁移法灵活解决试卷上的问题,这需要在平时做题时,运用有关语法知识和文言常识,不断强化在平时做题时,运用有关语法知识和文言常识,不断强化这方面的能力。这方面的能力。本讲稿第二十九页,共五十六页本讲稿第三十页,共五十六页一、牢记典型,辨析易混一、牢记典型,辨析易混近近5 5年高考虚词题

17、的题干设问完全一样:年高考虚词题的题干设问完全一样:“下列各组句子中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虚词的用法灵活多变,。虚词的用法灵活多变,甚至变幻莫测,出题者巧妙地从对比角度设题,降低了难度,而甚至变幻莫测,出题者巧妙地从对比角度设题,降低了难度,而又切合虚词本身的特点。从这里,我们也得到有益的启示,复习又切合虚词本身的特点。从这里,我们也得到有益的启示,复习阶段要把虚词易混用法一一辨析清楚,这正是要考的出题点。如阶段要把虚词易混用法一一辨析清楚,这正是要考的出题点。如“而而”字,作连词时,可表示转折、并列、承接、修饰、假设等字,作连词

18、时,可表示转折、并列、承接、修饰、假设等关系,极易混淆,平时要有针对性地区分,把课本中最典型的例关系,极易混淆,平时要有针对性地区分,把课本中最典型的例句深深刻在脑海中,作为对比的模本。下面我们举例说明:句深深刻在脑海中,作为对比的模本。下面我们举例说明:本讲稿第三十一页,共五十六页(1)(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2)觉今是而昨非。觉今是而昨非。【解析】【解析】两个两个“而而”字毫无疑问都是连词,字毫无疑问都是连词,第第(1)(1)句表转折关系句表转折关系,第第(2)(2)句句表面看是表转折,其表面看是表转折,其实不然,实不然,“今是今是”不一定意味着不一

19、定意味着“昨非昨非”,两者,两者之间无转折的意思,应该是之间无转折的意思,应该是并列关系。并列关系。(3)(3)汝初闻言而怒。汝初闻言而怒。(4)(4)客逾庖而宴。客逾庖而宴。本讲稿第三十二页,共五十六页【解析解析】第第(3)(3)句句“而而”表承接表承接,一目了然,一目了然,第第(4)(4)句句就有就有疑惑,好像也是表承接的连词。承接有时间上的,有逻辑上疑惑,好像也是表承接的连词。承接有时间上的,有逻辑上的。第的。第(3)(3)句属前一种情况,句属前一种情况,“闻言闻言”先发生,接着先发生,接着“怒怒”这种行为再发生;而这种行为再发生;而“逾庖逾庖”是表示去是表示去“宴宴”的的行为方式,所以

20、应是行为方式,所以应是修饰关系修饰关系。(5)(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人而无信,不知其可。(6)(6)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解析解析】这两个这两个“而而”字,连词,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字,连词,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如果”、“假使假使”。复习时找找规律,就会发现,它们的复习时找找规律,就会发现,它们的位置很特别,都在主语和谓语之间。把这两个例句牢牢记位置很特别,都在主语和谓语之间。把这两个例句牢牢记住,考试时就不难辨别了。住,考试时就不难辨别了。本讲稿第三十三页,共五十六页(二)(二).用作用作代词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

21、定语,译为译为“你的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你”。例如:例如: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记王忠肃公翱事)(记王忠肃公翱事)(三)(三).复音虚词复音虚词“而已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罢了”。例如:例如: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口技)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师说)本讲稿第三十四页,共五十六页二、一词多类,分清用法二、一词多类,分清用法一个虚词有多种不同的

22、用法,而相同的用法一个虚词有多种不同的用法,而相同的用法又可以用不同的虚词来表示。如又可以用不同的虚词来表示。如“之之”:杳不杳不知其所之也;知其所之也;遂与之俱出;遂与之俱出;燕雀安知鸿鹄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志哉;众人慕仰若水之归海;众人慕仰若水之归海;不如须臾之所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其中例学也。其中例是实词;是实词;作虚词时,各有作虚词时,各有其不同的用法。其不同的用法。“之之”作代词时,作代词时,“其其”、“此此”、“彼彼”、“尔尔”等皆可。一词多类多用的虚等皆可。一词多类多用的虚词还有:乎、者、也、以、于、而、则、焉、其、词还有:乎、者、也、以、于、而、则、焉、其、乃、与、矣、且、夫、

23、为、所、哉等。乃、与、矣、且、夫、为、所、哉等。本讲稿第三十五页,共五十六页三、同类异形,注重积累三、同类异形,注重积累如表限定范围的副词有:只、止、特、但、徒、惟、仅、直、如表限定范围的副词有:只、止、特、但、徒、惟、仅、直、啻。它们可译为:只、只是、只有、仅仅。啻。它们可译为:只、只是、只有、仅仅。表示时间短暂的副词有:少时、少顷、少间、俄顷、表示时间短暂的副词有:少时、少顷、少间、俄顷、俄而、未几、须臾、寻、旋、既而、斯须。它们可译俄而、未几、须臾、寻、旋、既而、斯须。它们可译为:不久、立刻、随即、一会儿、片刻。为:不久、立刻、随即、一会儿、片刻。再如句首虚词,引起议论或表示感叹的有:夫

24、、盖、嗟夫、再如句首虚词,引起议论或表示感叹的有:夫、盖、嗟夫、呜呼、噫、若夫。呜呼、噫、若夫。句末虚词,表示各种语气的有:者、也、乎、哉、矣、焉、句末虚词,表示各种语气的有:者、也、乎、哉、矣、焉、邪(耶)、耳、尔、与(欤)。一般根据文意可将它们译邪(耶)、耳、尔、与(欤)。一般根据文意可将它们译为:吗、呢、了、啊、吧。为:吗、呢、了、啊、吧。本讲稿第三十六页,共五十六页四、总结技巧,理性上升四、总结技巧,理性上升1 1词性界定法词性界定法从词性的角度看,许多虚词是兼职的,即在不同从词性的角度看,许多虚词是兼职的,即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词性,比如的句子中有不同的词性,比如“之之”有三种词性

25、:有三种词性:(1 1)作代词)作代词,有第一、第三人称两种。,有第一、第三人称两种。(2 2)作助词)作助词,一般有六种用法:一是定语的标,一般有六种用法:一是定语的标志,译为志,译为“的的”,如,如“前车不忘,后车之(的)师前车不忘,后车之(的)师”;二是补语的标志,可译为;二是补语的标志,可译为“得得”,如,如“以其求思之以其求思之(得)深而无不在也(得)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游褒禅山记);本讲稿第三十七页,共五十六页三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三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如,不译,如“宋何罪之宋何罪之有有”,即,即“宋有何罪宋有何罪”(公输公输););四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四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26、,如,如“无爪牙之利,筋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骨之强”(劝学劝学););五是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五是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性,如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师说););六是音节助词六是音节助词,无实义无实义,如,如“久之,目似瞑久之,目似瞑”(狼狼)。以上一至五是结构助词,通过)。以上一至五是结构助词,通过分析虚词的词性,以理解其意义和用法。分析虚词的词性,以理解其意义和用法。本讲稿第三十八页,共五十六页2.2.位置分析法位置分析法有些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因有些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因而理解虚词的作用和意义时,应从虚

27、词在句中的位置和前而理解虚词的作用和意义时,应从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关系、搭配习惯及其使用规律等方面入手。如后关系、搭配习惯及其使用规律等方面入手。如“乎乎”:(1 1)作语气助词:)作语气助词:表疑问或反问,常用在句末,可译表疑问或反问,常用在句末,可译“吗吗”“”“呢呢”,如如“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赤壁赋)表感叹,一般位于句尾或句中,多为感叹号。可表感叹,一般位于句尾或句中,多为感叹号。可译为译为“啊啊”“”“呀呀”等等,如,如“噫吁嚱,危乎高哉噫吁嚱,危乎高哉”(蜀(蜀道难);道难);位于形容词后,作词尾,位于形容词后,作词尾,如如“浩浩乎如凭虚御

28、风,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而不知其所止”(赤壁赋)。(赤壁赋)。本讲稿第三十九页,共五十六页(2 2)作介词:)作介词:它位于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它位于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之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处所、范围、之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等,用于形容词后,表示比较,可译为对象等,用于形容词后,表示比较,可译为“比比”,如,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师说)。)。3 3语境推断法语境推断法一个虚词往往有多种用法,要理解其句中用一个虚词往往有多种用法,要理解其句中用法,法,必须根据上下文来确定必须根据上下文来确定,如,如“驾

29、一叶之扁舟,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举匏樽以相属”(赤壁赋赤壁赋),),“以以”前有动前有动词词“驾驾”“”“举举”,后又有,后又有“属属”,动作具有连贯,动作具有连贯性。因此,句中的性。因此,句中的“以以”应为连词。又如应为连词。又如“固一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赤壁赋),后句),后句没有紧承前句没有紧承前句“一世之雄一世之雄”的功名大加赞许和充的功名大加赞许和充分肯定,而是用分肯定,而是用“安在安在”逆接,可见句中的逆接,可见句中的“而而”为转折连词,可译为为转折连词,可译为“可是、却可是、却”等。等。本讲稿第四十页,共五十六页4 4结构分析法结构分析法即通

30、过分析句中的语法结构去理解虚词在句即通过分析句中的语法结构去理解虚词在句中的用法。中的用法。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句中有三个(鸿门宴),句中有三个“为为”,前两句的主,前两句的主语是语是“人人”和和“我我”,宾语是,宾语是“刀俎刀俎”和和“鱼肉鱼肉”,那句中的两个,那句中的两个“为为”应为动词谓语,译为应为动词谓语,译为“是是”;末句;末句“何辞何辞”,即,即“辞何辞何”,是个动宾结构,主,是个动宾结构,主语承前省略,可见句末的语承前省略,可见句末的“为为”是表疑问的语气词,是表疑问的语气词,因为它不表示实在意义。因为它不表示实在意义。

31、本讲稿第四十一页,共五十六页5.5.标志识别法标志识别法有些虚词是构成特殊文言句式或固定有些虚词是构成特殊文言句式或固定词组的标志词,词组的标志词,如如表被动表被动的的“见、于、为、见、于、为、为所为所”等,等,表宾语前置表宾语前置的的“之之”(如(如“何何陋之有陋之有”)、)、“是是”(如(如“惟利是图惟利是图”)等。等。“是以以是是以以是”,译为,译为“因为这因为这”;“无以无以”译为译为“没有用来没有用来的的”;“其其之谓也(乎)之谓也(乎)”根据情况可译为根据情况可译为“大大概(恐怕、难道)说的是概(恐怕、难道)说的是吧(吗)吧(吗)”。本讲稿第四十二页,共五十六页五、归纳整理,辨析异

32、同五、归纳整理,辨析异同1.“1.“以以”作连词、介词的辨别作连词、介词的辨别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梦游天姥吟留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梦游天姥吟留别)别)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作师说以贻之(师说)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窃符救赵)愿以十五城请易璧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私见张良,具告以事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本讲稿第四十三页,共五十六页【解析】【解析】表并列,表并列,表承接,表承接,表目的,表

33、目的,表修饰,除表修饰,除表原因外,其他都可以换表原因外,其他都可以换成成“而而”,因此都是连词。,因此都是连词。表凭借的表凭借的方法,前者方法,前者“用、拿用、拿”,后者,后者“把把”,均,均为介词。为介词。【解题指津】除去表原因,解释为【解题指津】除去表原因,解释为“因因为为”的的“以以”之外,凡是能用之外,凡是能用“而而”替替换的都是连词,否则是介词。换的都是连词,否则是介词。本讲稿第四十四页,共五十六页2.“2.“以以”与与“因因”作介词、连词、动词的辨作介词、连词、动词的辨别别(1 1)以)以具以沛公言报项王(鸿门宴)具以沛公言报项王(鸿门宴)必以(之)分人(曹刿论战)必以(之)分人

34、(曹刿论战)一鸡瞥来,径进以啄(促织)一鸡瞥来,径进以啄(促织)余与四人拥火以入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游褒禅山记)本讲稿第四十五页,共五十六页【解析解析】句的句的“以以”与后面的名词性短语与后面的名词性短语“沛公言沛公言”结合,结合,句的句的“以以”与后面的代与后面的代词词“之之”结合,分别构成介宾短语,可见两结合,分别构成介宾短语,可见两个个“以以”都用作介词。都用作介词。句的句的“以以”与后与后面的动词面的动词“啄啄”、“入入”结合,且处于两个结合,且处于两个动词的中间,起连接作用,故为连词。动词的中间,起连接作用,故为连词。【解题指津解题指津】“以以”后面是名词、代词或名词后面是

35、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时,它是介词。如性短语时,它是介词。如“以以”处在两个动处在两个动词的中间,这两个动词表示的行为动作等有词的中间,这两个动词表示的行为动作等有时间上或动作上的先后,那它就是连词。时间上或动作上的先后,那它就是连词。本讲稿第四十六页,共五十六页(2 2)因)因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过秦论)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过秦论)我欲因之梦吴越(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吴越(梦游天姥吟留别)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雁荡山)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雁荡山)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谏太宗十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谏太宗十思疏)思疏)本讲稿第四十七页,共五十六页【解析解析】句句“因因”的后

36、面分别是名词的后面分别是名词“河河”、代词、代词“之之”,它们在句中表凭借,是,它们在句中表凭借,是介词;介词;句句“因因”的后面分别是动词的后面分别是动词“造造”、“喜喜”,在句中理解为连词的,在句中理解为连词的“因为因为”。【解题指津解题指津】“因因”在句中用于名词、代词或在句中用于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前面时,名词性短语前面时,“它它”是介词;如果是介词;如果“因因”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就是连词。因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就是连词。因为介词常与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等构成为介词常与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等构成介宾短语,而连词是不能的。介宾短语,而连词是不能的。本讲稿第四十八页,共五十六页

37、3.3.连词连词“而而”“”“以以”表承接、修饰关系的辨别表承接、修饰关系的辨别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屈原)投汨罗江以死(屈原列传)(屈原)投汨罗江以死(屈原列传)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木欣欣以向荣,(归去来兮辞)木欣欣以向荣,(归去来兮辞)本讲稿第四十九页,共五十六页【解析】【解析】“夺夺”与与“杀杀”,“投投”与与“死死”在时间上、行动上有明显的先后,属承接关系。在时间上、行动上有明显的先后,属承接关系。“终日终日”与与“思思”,“欣欣欣欣”与与“向荣向荣”是是同时发生的行为动作,前后有修饰关系。表修同时发生的行为动作,

38、前后有修饰关系。表修饰的饰的“而而”“以以”可译为可译为“地地”“着着”,也可,也可不译。不译。【解题指津】【解题指津】“而而”用于两个动词的中间,表用于两个动词的中间,表示动作行为的先后连接时,它为承接或顺承关示动作行为的先后连接时,它为承接或顺承关系;如用于时间词、副词、形容词之后,前面系;如用于时间词、副词、形容词之后,前面的时间词、副词、形容词与后面的动词或形容的时间词、副词、形容词与后面的动词或形容词构成偏正关系时,它为修饰关系。词构成偏正关系时,它为修饰关系。本讲稿第五十页,共五十六页4 4“者者”作代词、助词的辨别作代词、助词的辨别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鸿门宴)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

39、也(鸿门宴)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灭六国者,六国也(阿房宫赋)灭六国者,六国也(阿房宫赋)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鸿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鸿门宴)门宴)本讲稿第五十一页,共五十六页6.“相相”和和“见见”的辨别的辨别虚词虚词词性词性类别类别解释解释举例举例相相副词副词表示共同表示共同共同、一起共同、一起(其妻与其妾)相泣于庭中(其妻与其妾)相泣于庭中表示交相表示交相互相、相互互相、相互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表示单相(偏指一表示单相(偏指一方)方)相当于相当于“我我”、“你你”、“他他”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我)

40、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我)久久莫相忘(你)久久莫相忘(你)好自相扶将(他)好自相扶将(他)表示递相表示递相一个接一个一个接一个往往而死者相藉也往往而死者相藉也见见副词副词表示偏指表示偏指相当于相当于“我我”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我)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我)表示被动表示被动被被信而见疑,忠而被绑信而见疑,忠而被绑“相相”和和“见见”都可以作副词,而且有一个共同的用法,即偏指一方,但它都可以作副词,而且有一个共同的用法,即偏指一方,但它们又有明显的区别,们又有明显的区别,“相相”可以偏指第一、第二、第三人称,而可以偏指第一、第二、第三人称,而“见见”只可以偏只可以偏指指“我我”。本讲稿第五十二页,

41、共五十六页7.7.单音节范围副词单音节范围副词词词意义意义举例举例独独只,只是,只有,只,只是,只有,只要,但单,仅只要,但单,仅仅仅而此独以钟名,何哉(单单)而此独以钟名,何哉(单单)特特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只是)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只是)但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只)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只)惟惟转侧床头,惟思自尽(只)转侧床头,惟思自尽(只)仅仅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观潮)(只)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观潮)(只)止止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仅仅,只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仅仅,只有)徒徒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只,仅强秦之所以

42、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只,仅仅)仅)直直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只是)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只是)第第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黄冈竹楼记)(只,仅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黄冈竹楼记)(只,仅仅)仅)本讲稿第五十三页,共五十六页8.词尾词尾 词尾词尾用法、意义用法、意义举例举例然然形容词、拟声词、形容词、拟声词、动词、副词的词动词、副词的词尾,尾,地,地,的样子的样子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醉翁亭记)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醉翁亭记)尔尔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鱼我所欲也)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鱼我所欲也)焉焉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

43、不知几千万落(阿房宫赋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几千万落(阿房宫赋)乎乎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若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诗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诗卫卫风风氓)氓)如如箪瓢屡空,晏如也(五柳先生传)付诸阙如(成语)箪瓢屡空,晏如也(五柳先生传)付诸阙如(成语)本讲稿第五十四页,共五十六页课堂小结 有效地复习文言虚词,除了以上方法外,有效地复习文言虚词,除了以上方法外,还应掌握一定量的文言虚词词汇。在了解高还应掌握一定量的文言虚词词汇。在了解高中课本所出现的全部虚词的前提下,再重点中课本所出现的全部虚词的前提下,再重点掌握掌握1818个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复习时尽个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复习时尽量去梳理虚词在课文中出现过的所有义项和量去梳理虚词在课文中出现过的所有义项和用法,认真归纳总结,把握规律,以便举一用法,认真归纳总结,把握规律,以便举一反三,类化迁移。反三,类化迁移。本讲稿第五十五页,共五十六页祝祝您您本讲稿第五十六页,共五十六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