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GB T 6323.3-94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GB T 6323.3-94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 转向瞬态响应试验 GBT 6323.394 (转向盘转角脉冲输入) 代替 GB 6323.386Contorllability and stability test procedure for automobilesSteering transient response test (Steering wheel angle pulse input)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中的转向盘转角脉冲输入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轿车、客车、货车及越野汽车,其它类型汽车可参照执行。2援用标准GBT 12534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GB
2、T 13047汽车操纵稳定性指标限值与评价方法GBT 12549汽车操纵稳定性术语及其定义3测量变量和仪器设备31测量变量a汽车前进车速;b向盘转角;c汽车侧向加速度;d汽车横摆角速度;32试验仪器设备321试验仪器设备应符合 GB/ T 12534中3.5条的规定。322测量各变量用的仪器其测量范围以及最大误差应满足表1的要求。 323包括传感器及记录仪器在内的整个测量系统的频带宽度不小于3Hz。324各种传感器按各自使用说明书进展试验。4试验条件41试验汽车411试验汽车是按厂方规定装备齐全的汽车。试验前应测定车轮定位参数,对转向系、悬架系进展检查并按规定进展调整、紧固和光滑。只有认定试验
3、汽车已符合厂方规定的技术条件,才可进展试验。测定及检查的有关参数的数值,记入附录A(补充件)中。412试验汽车转向盘自由行程在直线行驶位置时不得大于10,必要时应进展调整。413试验时假设用新轮胎,试验前至少应通过200km正常行驶的磨合;假设用旧轮胎,试验终了残留花纹高度不小于1.5mm,轮胎气压应符合GBT 12534中3.2条的规定。414试验汽车为厂定最大总质量状态和轻载状态。装载物(推荐用砂袋)的放置应符合GBT 12534中3.1.2、3.1.3表1的规定。轴载质量必须符合厂方规定。注:轻载状态是指除了驾驶员、试验员及测试仪器外,无其他加载物的状态。关于承载才能小的汽车,假如轻载状
4、态已超过厂定最大总质量的70,则不必进行轻载状态的试验。42试验场地与试验环境a试验场地为枯燥、平坦且清洁的水泥或沥青路面,任意方向的坡度不大于2。b风速不大于5ms。c大气温度在040范围内。5试验方法51试验车速按试验汽车最高车速70并四舍五入为10的整数倍。52试验前以试验车速行驶10km,使轮胎升温。53接通仪器电源,使之到达正常工作温度。54汽车以试验车速直线行驶,使其横摆角速度为00.5()s。作一标记,记下转向盘中间位置(直线行驶位置)。然后给转向盘一个三角脉冲转角输入(见图1)。试验时向左(或向右)转动转向盘,并迅速转回原处(同意及时修正)保持不动,记录全部过程,直至汽车回复到
5、直线行驶位置。转向盘转角输入脉宽为0.30.5s,其最大转角应使本试验过渡过程中最大侧向加速度为4m/s2。转动转向盘时应尽量使其转角的超调量到达最小。记录时间内,保持油门开度不变。55试验至少按左、右方向转动转向盘(转角脉冲输入)各三次。每次输入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5s。6试验数据处理与结果的表达61试验数据处理611在一次试验中,所记录的汽车车速和转向盘转角时间历程(v-t和-t曲线)应在计算机上进展显示,车速变化不应超过规定车速的5。转向盘转角的零线在转动转向盘进展脉冲输入的前后应一致。当其差异不大于转向盘转角最大值的10时,应将转向盘脉冲输入的起点和终点的连线作为参考零线,否则本次试验记
6、录应予以废除。612应对转向盘脉冲输入和横摆响应进展幅频特性与相频特性的分析,可在专门的信号处理设备上进展,亦可使用下式在通用电子计算机上进展计算:62试验结果的表达621依照试验数据处理结果的平均值,按向左与向右转动转向盘,分别绘制出汽车的幅频相频特性图,如图2所示(图2横坐标为对数坐标,亦可采纳线性坐标)。横坐标应为03Hz。622谐振频率fp平均值,谐振峰水平D及相位滞后角a按GBT 13047中7.3、7.4及7.5确定,并确定出各自的均值。623数据处理结果应填入表2和表3中。7试验报告编写试验报告时,依照需要包括以下全部或部分内容:a试验依照、目的、要求;b试验条件;c试验车速和方法;d本标准6.2结果表达的全部内容;e附录A的全部内容;f报告日期。 附加说明:本标准由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提出。本标准由中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清华大学、长春汽车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倪佑民、张海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