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COLT-高立群-对外汉语课堂教学量化工具的设计构想.doc

上传人:de****x 文档编号:69366723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COLT-高立群-对外汉语课堂教学量化工具的设计构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2年COLT-高立群-对外汉语课堂教学量化工具的设计构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COLT-高立群-对外汉语课堂教学量化工具的设计构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COLT-高立群-对外汉语课堂教学量化工具的设计构想.doc(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对外汉语课堂教学量化工具的设计设想*高立群孙慧莉*本研究得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程(工程号: 06JA740009)和北京语言大学校级规划工程(工程号: 06GH08)赞助,特致谢忱!提要课堂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客观研究方法和量化工具,导致这方面的研究进展缓慢。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外语言课堂教学研究的主要展,并对COLT量表、IRF话语分析方式以及T-unit句长分析法等常用的观察工具和分析方式进展了评述。在此根底上,本文借鉴COLT量表的分类系统和操作方式,结合国内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特点,设计了对外汉语课堂观察量表。该量表分观察对象、课堂活动和老师语言三

2、个部分,对每部分的设计和使用都进展了详细的说明。关键词对外汉语课堂教学量化工具一引言现代课堂教学研究最早是出于老师培训的需要。为深化理解教学过程,把握妨碍有效教学行为的要素,上世纪50年代,许多研究者开场对课堂教学进展研究。最早对第二语言课堂教学方式进展研究的是在60年代。一些研究者利用自然教学实验对不同的语言教学方法进展了比拟研究。SchererWertheimer(1964)在科罗拉多大学对传统的语法翻译(grammar-translation)教学法和听说教学法进展了两年的比照研究。后来Smith(1970)又在中学对这两种教学法行了四年的比照研究。这两项研究的结果都说明,听说法并没有获

3、得比传统的语法翻译法更好的教学效果。这显然出乎许多研究者的意料,不过由此人们也逐步认识到课堂教学要远比一般人想象的复杂。由此开场,尤其是进入8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场致力于对第二语言教学中课堂行为的研究,其研究内容涵盖教学对第二语言学习的作用、老师的语言、学习者的课堂学习行为以及师生的互动。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特别早就有学者关注课堂教学(黎天睦、姚道中, 1980;施光亨,1981;佟慧君, 1987;马欣华, 1988;岳维善, 1988;崔永华, 1992;孙德坤, 1992)。近年,有关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的研究遭到研究者的注重(杨惠元, 2004),也获得了许多研究成果(戴悉心

4、, 2001;刘假设云、林凌, 2004;吕玉兰、张假设莹, 2005;白朝霞, 2005;姜丽萍, 2006)。这些研究大多采纳概括性的描绘,虽有个别研究引入课堂语言样本以说明教学过程的特点, 但在分析上仍以研究者主观经历为依照,缺少客观量化的标准。因而这类研究的主观经历性较强,结论的可重复和可验证性较差。笔者认为,缺乏科学系统的客观观察分析方式和量化工具是导致当前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少的主要缘故。在语言课堂教学研究中,定量研究包括建构语言课堂研究方式以及运用课堂观察量表等。定量研究,特别是运用课堂观察量表进展的研究,为课堂教学研究提供了一个量化的评价标准,相关于单纯的定性研究以及描绘性研究

5、,其调查的方面更全面,提供的数据更详细。制定一个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观察量表,研究者要通过反复实验研究。运用量表观察得出的数据直观地反映出研究咨询题,能够更好地得出研究结论,也使研究结果更有说服力。本文选择对外汉语课堂观察量化工具为研究着眼点,试图通过对语言教学课堂研究量化工具的分析和评价,提出对外汉语课堂观察量化研究工具的设计设想。二语言课堂观察工具评介2. 1概述早期有关课堂观察量表的研究主要有Jarvis(1968)的课堂观察量表、Politzer(1968)老师行为特点量表和Rothfarb(1970)的师生互动量表,这些量表主要用于对课堂语言以及师生的行为特点进展观察。(转引自All

6、wrigh,t 1988)Flanders(1970)应用直截了当观察对课堂教学进展研究,把认为是最接近成功教学的老师和学生的行为分项列出。Flanders的体系被称为“Flanders互动分析分类”。后来Moskowitz(1967)对Flanders的分类系统进展了修正,提出了著名的“Flint”(Foreign Language Interaction )量表,该量表作为老师培训的反响工具,协助老师发觉本人的教学行为与有效的教学行为方式之间的相关度。Fanselow(1977)研制的“FOCUS”量表主要用于培训语言老师的教学互动才能。对教学法和课堂教学的注重,导致了课堂观察量表的大量涌

7、现。据Long(1987)统计,从70年代的“Flanders互动分析分类”量表到70年代末共有22个量表。话语分析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语言课堂教学研究的一个方法和范式,它通过对课堂话语语料的分析取代了以往的行为分类调查体系,为语言互动分析提供了更细致的方法。Bellack et a.l (1966)最早把话语分析用于课堂教学研究。1975年Sinclair和Coulthard初次提出IRF方式,他们研究发觉,课堂中的话语存在一个严格的序列,即“老师学生教师老师学生老师老师学生老师”,由此,把课堂师生交际的根本序列定义为“Initiation-Response-Feedback”,即IRF。I

8、RF方式在70-80年代轰动一时,特别多研究者借用这一方式研究其他话语类型。随着对话语分析研究的不断深化, IRF方式本身也被不断地研究和改良。随着各种量化研究工具的开发和使用,学者们开场对各类量化工具的优缺点进展比拟和归纳。1984年, Spada等人在综合多种量表的根底上,提出了设计更全面的课堂观察工具语言交际法教学观察量表(Communicative Orientation of Language Teaching,简称COLT量表)(Spada et a.l, 1995)。此研究工具主要用于交际法语言课堂教学的研究,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设计比拟成熟的课堂观察工具之一。此外,还有研究者先

9、后开发了几种调查老师语言的量化工具,如T-unit、C-unit、AS-unit等。通过综合比拟,我们认为在众多课堂教学观察工具中,COLT量表、IRF方式和T-unit使用较多,设计也比拟合理,下面将对这三个量表进展详细分析和评价。2. 2 COLT量表2. 2. 1 COLT量表设计原理COLT量表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主要用于描绘课堂上某段时间内的活动,由时间、活动、参与者的组织、内容、内容操纵、学生活动状态和材料等七个方面组成。时间指每一项活动或每一段小情节开场的时间及用时,统计时间在于为后表每一项活动所占的时间百分比提供依照。活动没有时间的规定,观察者对每项活动及活动组成都分别进展描

10、绘和计时,如操练、翻译、讨论、游戏等分项活动。该工程是观察量表的根底部分,同时也是课堂活动的根底,量表的其他分类统计都是围绕课堂活动进展的分项统计。参与者组织用于描绘三种根本的组织方式:整个课堂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单独活动。整个课堂活动中又分为: 1)老师对学生; 2)学生对学生; 3)学生共同活动。小组活动能够分为全班所有小组完成一项共同的任务或者每个小组分别进展各自的活动两种。个人单独活动也有进展一样或不同活动之分。该工程栏的设计原理在于,以小组活动为中心的二语课堂,老师鼓舞学习者运用大量的语言方式和功能来开展全面的语言技能。内容用来描绘活动的主题,即老师和学生讨论、阅读、书写的内容或者他

11、们正在听的内容,它分为三个部分:课堂治理、语言、其他主题。治理主要有课堂指导语和维持课堂纪律的语言;语言则分为方式、功能、话语和语言社会使用四部分;其他主题指除了课堂治理和主要教学语言之外的其他话语主题。内容操纵指话题操纵权咨询题,它又分为三类:老师(课文)操纵话题、老师学生共同操纵话题和学生操纵话题。设计该研究工程的原理在于,有研究者提出假如让学习者参与到协商教学方法、教学任务、教材等内容中来,会对他们的学习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学生活动状态主要指课堂上学生是在听、说、读、写依然画、表演,以及这些行为是否连续发生。有研究显示,老师应该鼓舞学习者交融使用各种技能来反映语言的真实应用。该工程的设计

12、在于统计学习者在课堂上各种语言技能运用的比重。材料是指课堂上所使用的教学素材,包括材料的类型和来源。材料的类型分为书面材料、扩展材料、音频材料和视频材料。材料的来源分为:专门为第二语言学习者设计的材料,如课本、练习等;专为母语者提供的母语材料,如报纸、手册、广告等;标有注释的目的语材料;学生本人设计的材料,如木偶剧、故事、报告等。COLT量表的第二部分用于描绘师生或者生生之间话轮的交际特征,分为老师和学生两个分量表,主要包括以下七个交际特征:目的语的使用、信息差、话语持续、对方式或语篇的反响、话语合并、话语引发、方式约束。目的语的使用一栏用于测量课堂上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使用情况。设置该工程的

13、根本假设认为课堂上使用第二语言能够促进学习者第二语言的开展。信息差主要指提咨询者是否已经明白答案。设计该调查工程的原理在于:自然状态下的会话多为不可预测的,说话者不会总咨询答案已经明白的咨询题。在第二语言课堂中,假如老师经常咨询一些学生已经明白答案的咨询题,会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不愿参与到会话中。该观察工程的设置确实是为了测量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可提供和可接受的不可预测信息的比重话语持续分为三项:超小型会话、小型会话和持续会话。超小型会话指学生话轮中仅有一个或两个词组成的话语片断。小型会话指老师或学生话轮中,多于一或两个词、长的短语、一或两个主句或句子。持续话语指老师或学生话轮中由至少三个主

14、句组成的会话。设计者设计该观察项的缘故在于,在传统的第二语言课堂上,学习者遭到限制而特别少有时机进展扩展性会话,也就无法从中受益,该观察工程的设计确实是对以上方面进展的测量。对方式或语篇的反响指在会话过程中对语言方式如语法、词汇、发音等反响。第一语言习得的研究显示,成人更倾向于对儿童话语中内容上的错误而不是语法上的错误进展纠正。交际语言教学者认为语法纠错会妨害学习者第二语言的自然习得过程。该工程的设置确实是为了调查学生和老师对语言方式或意义的反响程度。话语的合并包括纠错、重复、解释、评论、扩展、澄清咨询题和细化咨询题等。第一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指出,对儿童或学习者话语进展扩展、细化、重复有利于其

15、语言开展。该观察项确实是用于对交际语言课堂上的上述特征进展测量。话语引发用于调查第二语言课堂由学生引发话语的情况。在第二语言教学的课堂,由学习者引发话语的时机特别少,但是在自然交际中,说话人既是话题的引发者又是回应者,仅仅将学习者作为话语的回应者必定会妨碍学习者各种语言功能的开展,因而,研究者设计该调查项确实是为了测量上述方面在第二语言教学课堂中的详细情况。2. 2. 2基于COLT量表的研究自COLT量表提出以来,在语言教学研究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研究涉及课堂教学行为(Lyster Ranta., 1997;Lucy Lyster, 1998;Anna, 1999)、教学方法对学习效果的

16、妨碍(Spada, 1987;Rasika, 1992、1995,均转引自SpadaFr hlich, 1995)、语言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Spada, 1989,转引自Spada, 1995;Patricia et a.l, 2005;Yu, 2006)等。国内英语教学课堂研究中,蒋晓青(2005)借鉴COLT量表研究了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会话,并提出了大学英语老师的课堂话语策略。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研究方面,有卜佳晖(2000)基于COLT观察量表自行设计量表对课堂师生话语进展的分析,张林军(2002)利用COLT量表对课堂语言进展的观察。2. 2. 3对COLT量表的评价通过对使用COL

17、T量表的研究进展分析和比拟,我们认为COLT量表在记录课堂活动方面是一套比拟有效和有用的工具。COLT量表简单易学、操作方便,对使用该表的研究人员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展培训。研究者可利用该量表进展不同班级间的比拟研究,来调查不同二语课堂教学行为的异同。Nunan(1992)称该量表是开展最为成熟的课堂观察工具。Selinker(1992)在研究中通过比拟多种观察量表,认为COLT量表是观察和记录课堂事件最为有效的工具,它在记录课堂活动方面有效有用,同时为不同课堂环境下的各种活动进展比拟提供了可能性。Zouto(1993)认为,COLT量表聚集了普遍认同的交际语言教学原则,并把这些原则有系统地连

18、缀成一个个观察类别,同时,该量表的体系较为成熟,设置项和统计结果较为可靠,为课堂观察提供了一套根本的量化手段。此外, COLT量表提供了一套调查不同老师行为和开展的根本量化手段。所以,COLT量表在被广泛应用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缺乏和局限。Suwa(1994)认为该量表在设计上还应考虑班级设置、师资配置和班容量大小等咨询题。Zouto(1993)提出COLT量表没有触及质量方面的咨询题,如它只显示出小组活动进展了,但并不记录活动进展的质量如何。总体而言, COLT量表使用频度高,操作简单、设计全面,既着眼整体,又突出重点,调查工程也在不断修正和完善,因而该量表的主要内容能够借鉴到汉语教学课堂观察

19、工具的设计中。2. 3 IRF话语分析方式2. 3. 1 IRF方式简述IRF方式又称伯明翰学派话语分析方式, 1975年英国伯明翰大学英语研究小组初次提出IRF方式。该方式调查的材料是课堂上老师和学生的对话语言,重点研究交际对话的话语功能、语句序列以及话轮交换等。他们通过对英国小学课堂言语材料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包括五个层次的话语构造方式。该方式是一个由低到高的系统:话目话步回合课段课。课是这一等级中最大的单位,课由课段组成,课段由回合组成,回合则由话步组成,回合在课堂交际中处于中心肠位。2. 3. 2基于IRF方式的研究国外研究者利用IRF方式对语言课堂进展了许多研究,主要涉及师生话语互动

20、、老师提咨询、老师反响等咨询题(van Lier, 1996;Wel,l 1993; Jane Jason., 2001; Jia, 2005)。国内英语教学界也有研究者利用IRF方式开展研究。李悦娥(2002)通过对国内多个大学英语系的本科口语课的课堂录音分析,发觉英语课堂的话语构造比IRF方式更复杂。王玉芳(2005)采纳IRF方式对中学英语课堂老师提咨询类型、提咨询方式和策略等方面进展了研究。对外汉语教学领域,陈小英(2005)对汉语课堂话语方式的研究也发觉汉语课堂的话语交际方式要比IRF方式更为复杂。张林军(2002)、曾玉(2006)先后运用IRF方式对汉语课堂的师生互动进展了调查。

21、许杨(2006)采纳话语分析的方法,对美国大学生的汉语课堂会话进展了分析。2. 3. 3对IRF方式的评价IRF方式产生至今,在学术界存在许多的争议。有些研究者认为, IRF方式完全合适语言课堂,但有时需要稍加改变。也有研究者提出,没有反响,学习者的语言不会进步,但不相关的反响比无反响更糟。传统IRF方式的反响语并不能使学习者获得最大开展,及时给予反响有时会阻碍交际的接着。IRF方式在以交际为目的的语言课堂环境下遭到特别多的批判,研究者认为,该方式下老师提供了大量引发语,学生特别少提咨询或选取有兴趣的话题,因而这种课堂话语方式阻碍了学生语言的进步。同时, IRF方式不能对某一标题展开全面的讨论

22、,学习者在课堂上的产出才能较差,师生之间的口头交际才能更差。由以上对IRF方式的评价能够看到,该方式尽管是语言课堂师生互动的根本方式,但关于详细课型、详细互动环境, IRF方式的表现方式依然不同的。同时,单纯的IRF方式也不利于学习者语言水平的提高和实际交际才能的培养,因而在运用该方式进展第二语言课堂互动分析时,切不可教条套用,要对该方式下的详细课堂情景进展详细分析。基于IRF方式对老师语言的研究多从引发语、师生话轮、老师提咨询、老师反响等方面进展观察和统计,因而这些观察工程能够为研究二语课堂的教学行为提供客观数据支持。因而,我们能够将IRF方式作为制定对外汉语教学课堂观察工具的参照之一。2.

23、 4 T-unit平均长度2. 4. 1 T-unit简介T-unit由Hunt(1970)提出,他将T-unit定义为一个主句加所有从句及附属的非从句构造。在课堂研究中,T-unit常用来测量老师语言的句长和句类。2. 4. 2基于T-unit的研究T-unit长度作为衡量语法复杂度的标准在英语研究中运用得特别多。汉语和英语在句法上差异特别大,英语的句子越长、从句越多,越复杂,而汉语中句法难度主要在句型难度而不是句长。不过由于句子越长,语言学习者理解需要的时间也越多,因而句子长短对学生理解语句是有妨碍的。卜佳晖(2000)使用T-unit研究了汉语老师课堂语言,结果显示,在字数一样的情况下,

24、好老师T-unit单位多,每个句子更短。Hasan(2006)利用T-unit研究了母语为非英语的英语老师的话语长度,结果说明,英语老师在课堂上使用含有较少从句的简单教学语言。这与卜佳晖(2000)的研究结果一致。2. 4. 3对T-unit的评价T-unit最初被用来研究儿童作文中的句法开展,之后,被广泛应用于第二语言学习研究中。研究者们在使用中逐步发觉了该方法的缺乏。Perkins(1980)研究认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TOEFL成绩与T-unit平均长度无关。Stephen(1980)对T-unit的有用性、存在的咨询题和局限性进展专门研究后认为,T-unit长度的局限性在于它能够把纯熟和

25、不纯熟的第一语言者区分出来,但在面对第二语言学习者时,它的区分精确性会下降。三对外汉语课堂观察工具研究3. 1对外汉语课堂观察量表通过对以往语言课堂教学量化工具的分析和比拟,针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设计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观察量表的设想。在该量表的设计中,主要参考和借鉴了COLT量表的分类方法,对其中的观察工程进展了名称变革和删减,使其更符合汉语教学的适应;同时该观察表还借鉴了IRF话语分析方式、T-unit平均长度等分析方法,以期能够更加全面地用于对外汉语课堂观察研究。该量表在教学原则和理念上,以当前普遍流行的交际法为理论指导,因而该量表主要适用于以交际为目的的汉语教学课堂。另外,

26、该量表主要侧重对老师行为的调查,因而学生部分的观察工程特别少涉及。3. 2对外汉语课堂观察量表设计和说明对外汉语课堂观察量表包括三个部分:观察对象、课堂活动和老师语言。观察对象包括课型、学生水平、老师人数和学生人数;课堂活动包括语言的内容、其他话题、活动方式、话语操纵、话轮交换和引发语、教辅材料等几个部分,每个部分还有进一步的细目(见表1);老师语言部分包括治理语言、语言的选择、老师句长、老师提咨询、老师反响等,每个部分也有细目划分(见表2)。教学语言的内容、其他话题、活动方式、话语操纵、教辅材料等以一节课为单位,记录每个观察项所用时长,最后做时间百分比计算;话轮交换和引发语以回合和话步计,老

27、师句长、老师提咨询、老师反响以数量计。3. 2. 1观察对象。观察对象包括课型、学生水平、老师和学生人数。课型一栏记录所观察的课堂授课类型,如听力课、口语课和综合课等。学生水平一栏记录被观察对象的汉语分班类型,如留学生本科教育可标记为一至四年级,假设短期速成或进修教育,可标记为初级、中级、高级,还可细化为A0、A、A+、B等标记。老师人数一般为一节课一名老师,但也不排除两名或多名老师共同上课的情况。学生人数栏记录被观察班的学生人数。3. 2. 2课堂活动。课堂活动部分主要参考了Flanders互动分析分类系统、Flint研究工具、COLT量表以及参考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实际设计而成,详细分为语言

28、的内容、其他话题、活动类型、话语操纵、话轮交换和引发语、教辅材料。3. 2. 2. 1语言的内容。语言的内容特指与教学有关的语言,包括与方式有关的语言、与语篇有关的语言和与社会语言学有关的语言,老师和学生语言都记入。与方式有关的语言指涉及词汇、语法、语音、汉字等方面的语言,如老师讲解生词、语法、语言点,学生询咨询汉字笔画、读音等方面的语言;与语篇有关的语言指与课文篇章理解有关的语言,如阅读课老师提咨询学生:这一段主要讲的是什么?等等;与社会语言学有关的语言指语言功能的运用方面的语言,如老师讲授语体、词语适用的场合等方面的语言。之因而将语言的内容分为与方式、语篇和社会语言学有关的语言如此三个调查

29、方面,主要缘故在于该量表的设计是以当今普遍流行的交际法为指导的,而交际才能一般包括语法才能(grammatical competence)、语篇才能(discourse competence)、社会语言学才能(sociallinguistic competence)和策略才能(strategy competence)。我们把包括涉及语法、语音、词汇在内的课堂语言归入方式的范畴,而策略是一个不容易观察的类项,在这里不作调查,因而,将汉语教学课堂上“语言的内容”一项设计为关于方式的课堂语言、关于语篇的课堂语言和关于社会语言学的课堂语言。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上,不同课型教学语言的内容在侧重点上也有所

30、差异,如阅读课比拟注重篇章等功能,口语课则对语体等交际功能要求较高,而综合课在词汇和语法上投入的时间较长,因而,该观察表既可用于对不同课型之间的差异比拟,也可用于对同一课型下不同汉语老师的授课差异进展比拟。3. 2. 2. 2其他话题。其他话题指除了“语言的内容”外,即与方式、篇章和社会语言学有关的师生语言之外,汉语课堂所涉及到的语言内容,可分为与课文有关的话题和与课文无关的话题。在这里没有用窄话题和广话题的分法,缘故在于,关于国内的对外汉语老师和研究者而言,“与课文有关”和“与课文无关”的说法更简单明了。与课文有关的话题指课文涉及到的以及由课文引申出的话题,如课文中涉及到北京的天气,老师能够

31、由此组织学生展开对本人国家天气的讨论;如课文教授家庭成员,老师能够询咨询学生的家庭成员等等,以此稳固所学、展开交际。与课文无关的话题指与当日所学课文无关的话题或假想话题,如刚上课时老师用于安定课堂与学生进展互动的话题等。该工程的设置在于调查对外汉语教学课堂除与教学有关的语言之外其他师生语言的内容,一方面,从观察项的内部设置而言,能够用于提醒师生话题所涉及的内容与课文相关的程度;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醒与教学有无关联的语言之间的情况,即师生在语言知识与其他话题之间的话长分配。前文有述,突出交际功能的第二语言教学课堂,师生话语在“与社会语言学有关的语言”以及“其他话题”上投入的时长较多,因而,该项能够

32、用来观察记录这方面的话语时间,从而进展比拟研究。3. 2. 2. 3活动方式。活动方式分为全班、小组和个人三种,全班活动如老师面对全班学生提出咨询题,学生齐答或逐一答复,还有全班齐读生词、课文等;小组活动如两人一组操练语言点,表演对话或多个人围绕话题讨论等;个人活动如个人默读课文等。活动方式是调查交际课堂行为的重要方面,有研究者认为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的语言教学课堂,全班集体活动是其主要方式。老师面对全班学生提咨询,要求全班学生一起答复或者齐读生词、课文等,都表达了全班共同活动。而以交际为目的的语言教学课堂,分小组活动往往是表达学生交际才能和语言水平的重要手段。因而我们设计该观察项确实是为了调查

33、当前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中学生的主要活动组织方式和老师的教学理念。3. 2. 2. 4话语操纵。主要指操纵话题和教学任务的情况,包括老师操纵、学生操纵和师生共同操纵三种。对话题和教学任务的操纵表达出以老师为中心依然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传统的第二语言教学课堂,都是由老师设置教学目的,安排教学任务、教学方法,选取教材,学生都是被动的接受。后来有研究者提出,应该让学习者参与到详细教学方法的讨论、教学任务的安排以及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选取中来,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能够促进他们第二语言水平的提高。因而我们设置该观察项,目的在于通过对该观察项的观察记录,调查当前国内对外汉语教

34、学课堂上的话语操纵情况,调查留学生对话题操纵以及对教学任务和教学方法等的参与情况。3. 2. 2. 5话轮交换和引发语。我们将话轮交换和引发语放在一起调查的缘故在于,话轮交换通常以计算回合和话步为依照,而引发语通常以话轮数量为计算单位。话轮交换的调查比拟复杂,需要将录音文本转化为文字文本逐句分析。对话轮交换和引发语的调查能够提醒二语课堂师生对话题操纵的详细情形。“话语操纵”项是记录时间的调查工程,而“话轮交换和引发语”则是通过详细的数量来说明咨询题。该工程的设置在于记录汉语教学课堂话轮交换的数量以及老师和学生分别引发的话轮数,从而更直截了当地表达出国内对外汉语教学课堂老师和学生对课堂进程的妨碍

35、以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3. 2. 2. 6教辅材料。教辅材料指用于教学以及辅助教学的材料,教辅材料一栏包括材料的类型和材料的来源。材料的类型有纸质材料、实物、多媒体材料三种。纸质材料包括师生使用的课文、练习册等教学规定的材料以及老师补充材料,实物材料多用于初级汉语教学的课堂,多媒体材料是包括音频和视频等在内的材料。音频材料多为磁带或MP3等格式的录音,视频材料有电子课本、录像、电影等通过使用电视、录像机和电脑播放的材料。教辅材料的来源包括专门为留学生设计的学习材料,如留学生使用的课本、专门的视听说教材等。材料的来源还包括国内的报纸、杂志、广告、电影电视等不是专门为留学生学习设计、通

36、过老师删减改动过的材料。此外,教辅材料还包括留学生本人设计的报告、故事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在第二语言教学课堂上被广泛应用。就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而言,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不同课型的教学实践中,如语音实验与汉语正音、汉字呈现与汉字习得、词汇课件的网状构造设计、商业汉语教学、文化教学等方面。中高级影视课以及各种视听说教材更是离不开多媒体技术的辅助。因而我们特别把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材料作为我们对汉语教学课堂观察研究的对象。通过教辅材料的细化,我们能够详尽地调查目前国内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所使用的各种材料类型,从而为汉语教材类型的多样化和课堂教学手段灵敏多样的开展提供依照。3.

37、 2. 3老师语言老师语言是量表特别要调查的工程。分别从治理语言、语言的选择、老师句长、提咨询、反响等几个方面进展设置。3. 2. 3. 1治理语言。治理语言包括维持课堂纪律的语言、组织课堂教学的语言等。在Spada等人的COLT量表中,治理性的语言是与“语言的内容”一起归入“内容”一栏的,在这里我们将它单独归入老师语言调查的工程栏中,缘故在于,在目前的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治理性的语言如维持课堂纪律、组织课堂教学一般都是由老师发出的,所以,也不排除学生发出维持纪律的话语,如“安静!”等,但是,其数量十分有限。治理语言一般在汉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占时间和数量比重都比拟小,不同汉语老师的适应和教学风格

38、不同以及学生配合的情况不同,都会导致在治理语言使用上的频度不同。3. 2. 3. 2语言的选择。第二语言老师在课堂上使用的语言包括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就国内对外汉语课堂而言,老师使用的教学语言主要是汉语,也包括一定的第二语言,如英语、日语、韩语等。汉语老师对第二语言的使用主要受学生汉语水平和学生母语等几个方面要素的妨碍。有研究说明,二语老师在课堂上使用的学生母语时间越长,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母语的时间也越长。因而,有教学单位明确要求汉语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尽量不使用学生的母语,这一方面是养成学生用汉语进展思维和交流的适应;另一方面,在一个多国家的汉语课堂中,老师只使用一种第二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妨碍

39、不明白该种语言的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效果和积极性。同时,要求汉语老师会多种第二语言对汉语老师而言也要求过高。3. 2. 3. 3老师句长。老师句长包括含词量、语速和T-unit平均长度。对老师句长的调查是衡量老师语言根本特征的尺度,针对不同水平的学习者,汉语老师的语句特点是不同的,如关于初级汉语学习者,汉语老师的语速较慢,含词量较少,T-unit平均长度较短。通过对该工程的使用和统计,我们能够对同一水平学习班的不同汉语老师的根本语言特征进展量化评定,从而得到一个较为统一和稳定的平均值,作为培训新手老师的数据参考。3. 2. 3. 4老师提咨询。老师提咨询类型比拟固定,一般可分为参考性咨询题和展示性

40、咨询题。在汉语教学的课堂,主要是这两类咨询题,经常出现的展示性咨询题包括与字、词、句以及课文内容有关的咨询题,老师已经明白的与学生个人情况有关的相关咨询题,还有包括询咨询当日天气之类的老师已经明白答案的咨询题。参考性咨询题一般涉及由课文学习引发的学生心得、感受,与课文有关的学生国家、家庭的情况等老师事先不明白答案的咨询题。老师提咨询是构成师生互动的重要起始,咨询题的内容和类型关系到学生答复得如何以及汉语水平能否得到开展。假如老师只提咨询学生那些课文中明确标示着答案,只需要通过查找就能够答复的咨询题,学生的汉语水平和交际才能特别难有更大的提高;而老师多为学生提供一些用汉语进展思维、交流的时机,即

41、在提咨询类型和内容上多深化讨论、开掘和编排,将会对留学生使用汉语的才能有特别好的促进作用。因而,我们设计该观察项,确实是为了调查目前国内对外汉语教学课堂老师提咨询的普遍类型,从而为研究教学提供依照。3. 2. 3. 5老师反响。教授反响是构成师生互动的重要环节。我们将其划分为点评、重复、扩展、详描、弃置。点评分表扬和批判两类;重复包括重复本人的话和重复学生的话,老师重复本人的话是便于学生更清晰地听到和理解,重复学生的话是为了让全班清晰地听到该生的话,对学生错误答案的重复有提请学生留意的作用;扩展是为了将学生的语句组织成完好的话,由于学生受汉语水平的制约,语句有时并不完好,这时候就需要老师将其补

42、充完好。我们设置对老师反响的观察项,确实是为了观察研究国内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中老师对学生回应的反响情况,从而为老师反响与学生学业成就等相关研究提供依照。3. 3对外汉语课堂观察量表使用方法该量表在使用上分为时间和数量两种计量方法。以时间计的观察项包括语言的内容、话题类型、活动方式、话题操纵、教辅材料、老师语言的选择,即观察者对上述观察项中的详细观察内容在汉语课堂上所用时间进展计数。以“语言的内容”为例,在某一时刻老师开场讲解生词,并持续15分钟,观察者就在该工程对应栏中记入“15mins”。以数量计的观察项包括话轮交换和引发语、老师句长、老师提咨询、老师反响,对此类观察项的调查需要将录音文本首先

43、转换为文字文本,再作统计。以“老师提咨询”为例,假如一节汉语课中老师提咨询的参考性咨询题为20个,则在该观察工程栏中记入“20”,其他与此类同。话轮交换和引发语、老师提咨询、老师反响也可同时做时间计。在这里,我们将引发语等工程设计成同时以次数计和时间计两种统计方法,缘故在于,我们既想得到关于该观察项耗时的情况,也想明白其详细数量,从而为研究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行为提供一个更有力的数据支持。3. 4对外汉语课堂观察量表的缺乏该量表的缺乏首先在使用上不够简便。观察表分为以时间计和以数量计两种,且观察项都统一在一张表格中,因而对使用者而言,就需要有两套观察使用体系,这就增加了使用者的作业负担。同时,将录

44、音文本转换为文字文本,其工作量也特别大。但考虑到量表信度和效度的需要,在设计上依然牺牲了简便性,保持了全面性。其次,由于种种缘故,该观察表仅有对老师语言的观察项设置,缺少对学生语言和行为的观察。对此咨询题,需要在今后依照研究目的和侧重点的不同不断加以改良和完善,使该量表更加简单有用。四结语我们回忆了第二语言课堂观察的相关研究,对以交际为目的的第二语言课堂教学观察量表、互动交际分析方式和句长分析手段进展了回忆,特别是对COLT量表的设计和使用情况进展了详细的分析和评价,对其他几种课堂观察分析方法进展了说明,我们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这些课堂观察工具、课堂分析方法的研究设计出对外汉语课堂量化研究工具。对

45、外汉语课堂观察量表是在提取上述量表或方式中的普遍适用的工程,同时结合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实际设计而成,但该观察量表是否能到达使用者的研究目的,还要通过长期的对外汉语课堂研究和教学实践来检验。参考文献白朝霞(2005)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课堂语言刍议,当代教育科学第1期。卜佳晖(2000)汉语老师课堂语言输入特点分析,北京语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陈小英(2005)汉语课堂话语方式分析及其教学启示,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崔永华(1992)根底汉语阶段精读课课堂教学构造分析,世界汉语教学第3期。戴悉心(2001)活化初级阶段口语课课堂教学活动的策略口语课课堂教学活动的调查与研究,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第2

46、期。姜丽萍(2006)关于有效陈述对外汉语教学目的的考虑,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第4期。蒋晓青(2005)大学英语课堂话语研究,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黎天睦姚道中(1980)美国的语言教学法兼谈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第4期。李悦娥(2002)略论语境对情景会话语篇语义关联性的制约,外语与外语教学第5期。刘假设云林凌(2004)根底汉语课堂教学中的生词复现技巧,中山大学学报论丛第2期。吕玉兰张假设莹(2005)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实录材料的编撰及应用价值,语言教学与研究第1期。马欣华(1988)课堂提咨询,世界汉语教学第1期。施光亨(1981)关于根底汉语教学中的课堂操练,语

47、言教学与研究第4期。孙德坤(1992)关于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研究的一些设想,世界汉语教学第3期。佟慧君(1987)课堂教学的“讲”与“练”,世界汉语教学第4期。王玉芳(2005)英语老师课堂提咨询的话语调查与分析,中小学教材教学(小学版)第4期。许杨(2006)关于美国大学生在汉语课堂上的会话研究,北京语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杨惠元(2004)试论课堂教学研究,语言教学与研究第3期。岳维善(1988)提高听说课教学中言语材料的重现率和学生的开口率,世界汉语教学第3期。曾玉(2006)对外汉语老师课堂提咨询的初步调查,北京语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张林军(2002)师生互动与学习者语言交际才能的开展,北

48、京语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llwright, D. (1988) Observation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London: Longman.Anna, F. M. (1999) Students communicative behavior in a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Lund University, Dept. of Linguistics Working Papers 47, 39-57.Bellack, A. A., H. M. Kliebard, R. J. Hyman F. L. Smith (1966) The Language of the Classroom.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Fanselow, J. F. (1977) The treatment of error in oral work. Foreign LanguageAnnals10, 583-593.Flanders, N. A. (1970) Analyzing teaching behavior. Reading, MA: Addison-Wesley.Hasan, Ali S. (20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