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常见主要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措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5常见主要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措施.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5)常见主要工程质量通病的操纵措施钢筋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竖向钢筋偏位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在立框架柱、剪力墙的模板支撑系统前,在现浇混凝土楼面上预埋12的钢筋头或48短管作为支点,间距不大于1m,并使斜支撑能与支点有结实的连接,起到撑顶、反拉和调理垂直度的作用。图纸会审与钢筋放样时留意梁、柱筋的陈列,尽量减少竖向主筋因陈列咨询题而产生的位移。在梁柱节点钢筋密集处和柱与梁顶交界处,扎筋时给框架柱、暗柱增加一个限位箍筋,用电焊将它与梁的箍筋点焊固定,再将柱主筋逐一绑扎结实,并沿柱高临时绑扎间距不大于500的箍筋,确保节点处柱筋在浇砼时不会发生偏位。剪力墙在距楼面标高500mm 处,用不小于12的水
2、平钢筋,临时将竖向钢筋按陈列逐一绑扎固定,再沿垂直于水平钢筋的方向,用16号铅丝在模板上或楼面钢筋上将水平筋加以固定,以此操纵好竖向钢筋的间距和排距,并能防止在下料和振捣时造成竖向钢筋偏位。加强砼的现场浇筑治理工作,认真进展技术交底,严禁将整车或整料斗的砼直截了当灌注到柱、墙内,不得随意冲撞构件的钢筋骨架,应先将砼卸在盘板上。再均匀下料,分层浇筑,分层振捣,如此既能保证砼的施工质量,又可防止撞偏钢筋骨架。在进展竖向钢筋的搭接、焊接和机械连接前应先搭好脚手架,在上部通过吊线,用钢管固定出上部的箍筋位置,使接长的钢筋能精确地套在箍筋范围内,如此在脚手架上安装柱的钢筋,绑扎箍筋,既平安,又能保证框架
3、柱骨架不扭曲、不倾斜,还能提高工效。钢筋加工:钢筋下料切断尺寸不准:依照构造钢筋的所在部位和钢筋切断后的误差情况,确定调整或返工。钢筋成型尺寸不精确,箍筋歪斜,外形误差超过质量标准同意值:关于I级钢筋只能进展一次重新调直和弯曲,其他级别钢筋不宜重新调直和反复弯曲。钢筋绑扎与安装钢筋骨架外形尺寸不准:绑扎时宜将多根钢筋端部对齐,防止绑扎时,某号钢筋偏离规定位置及骨架扭曲弯形。保护层砂浆垫块厚度应精确,垫块间距应适宜,否则导致平板悬臂板面出现裂缝,梁底柱侧露筋。钢筋骨架吊装入模时,应力求平稳,钢筋骨架用“扁担”起吊,吊点应依照骨架外形预先确定,骨架各钢筋交点要绑扎结实,必要时焊接结实。钢筋骨架绑扎
4、完成后,会出现斜向一方,绑扎时铁线应绑成八字形。左右口绑扎发觉箍筋遗漏、间距不对要及时调整好。柱子箍筋接头无错开放置,绑扎前要先检查;绑扎完成后再检查,假设有错误应即纠正。浇筑混凝土时,遭到侧压钢筋位置出现位移时,就及时调整。同截面钢筋接头数量超过标准规定:骨架未绑扎前要检查钢筋对焊接头数量,如超出标准要求,要作调整才可绑扎成型。模板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梁模板:通病现象:梁身不平直、梁底不平及下挠、梁侧模胀模、部分模板嵌入柱梁间、撤除困难。防治措施: 支模时应恪守边模包底模的原则,梁模与柱模连接处,下料尺寸一般应略为缩短。 梁侧模必须有压脚板、斜撑,拉线通直后将梁侧钉固。梁底模板按规定起拱
5、。 凝土浇筑前,模板应充分用水浇透。柱模板:通病现象:炸模、断面尺寸鼓出、漏浆、混凝土不密实,或蜂窝麻面、偏斜、柱身扭曲。防治措施: 据规定的柱箍间距要求钉结实。 成排柱模支模时,应先立两端柱模,校直与复核位置无误后,顶部拉通长线,再立中间柱模。 四周斜撑要结实。板模板:通病现象:板中部下挠,板底混凝土面不平。防治措施: 楼板模板厚度要一致,搁栅木料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搁栅面要平坦。 支顶要符合规定的保证工程要求。 板模按规定起拱。砼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蜂窝产生缘故: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缝隙过大导致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或石子相应过大。 预防措施:按规定使用和挪动振动器。中途停歇后再浇捣时
6、,新旧接缝范围要小心振捣。模板安装前应清理模板外表及模板拼缝处的粘浆,才能使接缝紧密。假设接缝宽度超过2.5mm,应予填封,梁筋过密时应选择相应的石子粒径。露筋产生缘故:主筋保护层垫块缺乏,导致钢筋紧贴模板;振捣不实。预防措施:钢筋垫块厚度要符合设计规定的保护层厚度;垫块放置间距适当,钢筋直径较小时垫块间距宜密些,使钢筋自重挠度减少;使用振动器必须待混凝土中气泡完全排除后才能挪动。麻面产生缘故:模板外表不光滑;模板潮湿不够;漏涂隔离剂。 预防措施;模板应平坦光滑,安装前要把粘浆去除洁净,并满涂隔离剂,浇捣前对模板要浇水潮湿。孔洞产生缘故: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住或漏振。 预防措施:对钢筋
7、较密的部位(如梁柱接头)应分次下料,缩小分层振捣的厚度;按照规程使用振动器。缝隙及夹渣产生缘故:施工缝没有按规定进展清理和浇浆,特别是柱头和梯板脚。 预防措施:浇注前对柱头、施工缝、梯板脚等部位重新检查,清理杂物、泥沙、木屑。墙柱底部缺陷(烂脚)产生缘故:模板下口缝隙不紧密,导致漏水泥浆;或浇筑前没有先浇灌足够50mm厚以上水泥砂浆。 预防措施:模板缝隙宽度超过2.5mm应予以填塞紧密,特别防止侧板吊脚;浇注混凝土前先浇足50100mm厚的水泥砂浆。柱结点处(接头)断面尺寸偏向过大产生缘故:柱头模板刚度差,或把安装柱头模板放在楼层模板安装的最后阶段,缺乏质量操纵和监视。 预防措施:安装梁板模板
8、前,先安装梁柱接头模板,并检查其断面尺寸、垂直度、刚度,符合要求才同意接驳梁模板。楼板外表平坦度差产生缘故:振捣后没有用拖板、刮尺袜平;梯级和斜水部位没有符合尺寸的模具定位;混凝土未达终凝就在上面行人和操作。 预防措施:浇捣楼面应倡导使用拖板或刮尺抹平,梯级要使用平直、厚度符合要求和模具定位;混凝土到达1.2Mpa后才同意在混凝土面上操作。根底轴线位移,螺孔、埋件位移产生缘故;模板支撑不牢,埋件固定措施不当,浇筑时遭到碰撞引起。 预防措施:根底混凝土是属厚大构件,模板支撑系统要予以充分考虑;当混凝土捣至螺孔底时,要进展复线检查,及时纠正。浇注混凝土时应在螺孔周边均匀下料,对重要的预埋螺栓尚应采
9、纳钢架固定。必要时二次浇筑。混凝土外表不规则裂缝产生缘故:一般是淋水保养不及时,潮湿缺乏,水分蒸发过快或厚大构件温差收缩,没有执行有关规定。 预防措施:混凝土终凝后立即进展淋水保养;高温或枯燥天气要加麻袋草袋等覆盖,保持构件有较久的潮湿时间。厚大构件参照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有关规定。 缺棱掉角产生的缘故:投料不精确,搅拌不均匀,出现部分强度低;或拆模板过早,拆模板方法不当。 预防措施:指定专人监控投料,投料计量精确;搅拌时间要足够;拆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外表及棱角在撤除模板不受损坏时方能撤除。撤除时对构件棱角应予以保护。钢筋保护层垫块脆裂产生缘故:垫块强度低于构件强度;放置钢筋笼时冲力过大。
10、 预防措施:垫块的强度不得低于构件强度,并能抵御钢筋放置时的冲击力;当承托较大的梁钢筋时,垫块中应加钢筋或铁丝加强;垫块制造完毕应浇水养护。混凝土缺陷的处理 麻面:先用清水对外表冲刷洁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 蜂窝、露筋:先凿除孔洞四周疏松软弱的混凝土,然后用压力水或钢丝刷洗刷洁净,对小的蜂窝孔洞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对大的蜂窝露筋按孔洞处理。 孔洞:凿去疏松软弱的混凝土,用压力水或钢丝刷洗刷洁净,支模后,刷涂纯水环氧水泥浆进展封闭处理;裂缝较严峻时,可用埋管压力灌浆。砌体工程墙身轴线位移。造成缘故:在砌筑操作过程中,没有检查校核砌体的轴线与边线的关系,以及挂准线
11、过长而未能到达平直通光一致的要求。水平灰缝厚薄不均。造成缘故,在立皮数杆(或框架柱上画水平线)标高不一致,砌砖盘角的时候每道灰缝操纵不均匀,砌砖准线没拉紧。墙面游丁走缝。造成缘故:砖的长、宽尺寸误差较大,砌前没有进展实测及选择,排砖撂底时没有把竖缝陈列均匀,或没将窗口位置引出,使砖的竖缝尽量与窗口边线相齐,在砌筑操作过程中,没有留意到丁砖的中线必须与下层条砖的中线相重合而造成游丁走缝,上下竖缝发生错位;没有在沿墙面每隔2m间距左右竖缝处用托线板吊直弹线向上引伸作为操纵游丁走缝的基准。同一砖层的标高差一皮砖的厚度。造成缘故:砌筑前由于根底顶面或楼板面标高偏向过大而没有找平理顺,皮数杆不能与砖层吻
12、合;在砌筑时,没有按皮数杆操纵砖的皮数。墙面粗糙。造成缘故:砌筑时半头砖集中使用造成通缝,一砖厚墙背面平直度偏向较大;溢出墙面的灰渍(舌头灰)未刮平顺。构造柱未按标准砌筑。造成缘故,构造柱两侧砖墙没砌成马牙搓,没设置好拉结筋及从柱脚开场先退后进;当齿深120mm时上口一皮没按进60mm后再上一皮才进120mm落入构造柱内的地灰、砖渣杂物没清理洁净。墙体顶部与梁、板底连接处出现裂缝。造成缘故,砌筑时墙体顶部与梁板底连接处没有用侧砖或立砖斜砌(60度)顶贴挤紧。楼地面工程地砖面层:面料与基层空鼓:主要是由于基层清理不够洁净,不够潮湿;水泥浆涂刷不均匀或结合层完成后放置时间过久,铺贴块料时没有洒水潮
13、湿。错缝:面料尺寸规格不一,事前没有认真选择分类使用;铺贴时没有认真严格按挂线标准及对好缝。相邻两板高低不平,由于块料本身不平正;铺贴操作不当;铺贴后过早上人行走踩踏或堆物品(有时还出现松动现象)。 装饰工程一般抹灰(1)门窗洞口,墙面、踢脚板、墙裙上等抹灰空鼓、裂缝,其主要缘故有如下几点: 门窗框两边塞灰不严,墙体预埋木砖间距过大或木砖松动,经门窗开关振动,在门窗框周边处产生空鼓、裂缝。应注重门窗框塞缝工作,设专人负责堵塞实。 基层清理不洁净或处理不当,墙面浇水不透,抹灰后,砂浆中的水分非常快被基层(或底灰)吸收。应认真清理和提早浇水。 基底偏向较大,一次抹灰过厚,干缩率较大。应分层找平,每
14、遍厚度宜为79mm。 配制砂浆和原材料质量不好或使用不当,应依照不同基层本配制所需要的砂浆,同时要加强对原材料的使用治理工作。(2)抹灰面层起泡,有抹纹、开花(爆灰仔)。主要缘故有如下几点: 抹完面层灰后,灰浆还未收水就压光,因而出现起泡现象。在基层为混凝土时较为常见。 底灰过分枯燥,又没有浇透水,抹面层灰后,水分非常快被底层吸去,因而来不及压光,故残留抹纹。 淋制石灰膏时,对过大灰颗粒及杂质没有过滤好,灰膏熟化时间短。抹灰后,接着吸收水分熟化,体积膨胀,造成抹灰面出现开花(爆灰仔)现象。 抹灰外表不平,阴阳角不垂直,不方正。主要是扶灰前吊垂直,套方以及打砂浆墩冲筋不认真,或冲筋后间隔时间过短
15、或过长,造成冲筋被损坏,外表不平;冲筋与抹灰层收缩不同,因而产生高低不平,阴阳角不垂直,不方正。(3)门窗洞口、墙面、踢脚板、等面灰接搓明显或颜色不一致。 主要是操作时随间留施工缝造成。留施工缝应尽量在分格条、阴角处或门窗框边位置。(4)踢脚板和窗台板上口出墙厚度不一致,上口毛刺和口角不方等。 主要是操作不细,墙面抹灰时下部接近踢脚板等处不平坦,凹凸偏向大,或踢脚板等施工时的没有拉线找直,抹完后又不反尺把上口赶平、压光。(5)管道抹灰不平。主要是工作不认真细致,没有分层找平,压光。釉面砖工程: (1)空鼓:基层清理不够洁净;抹底子灰时,基层没有保持潮湿;面砖铺贴前没有事先泡浸或底子灰面没有保持
16、潮湿;面砖背抹水泥不够均匀或量缺乏;砂浆配合比不准,稠度操纵不好,砂浆中含砂量过大,以及粘贴砂浆不饱满,面砖勾缝不严均可引起空鼓。 (2)墙面脏:主要由于铺贴完成后,没有及时将墙面清洗洁净,贴砖用水泥膏粘着砖面,以及擦缝时没有将多余白水泥彻度清洁净。如今可用棉纱稀盐酸加20%水刷洗,然后用清水冲净即可。乳胶漆工程(1)透底:产生缘故是涂层薄,因而刷乳胶漆时除应留意不漏刷外,还应保持乳胶漆的稠度,不可随意加水过多。有时磨砂纸时磨穿腻子也会出现透底。(2)接搓明显:涂刷时要上下顺刷,后一排笔紧接前一排笔,假设间隔时间稍长,容易看出接头,因而大面积涂刷时,应配足人员,互相衔接。(3)刷纹明显:乳胶漆稠度要适中,排笔蘸漆量要适当,多理多顺防止刷纹过大。(4)刷分色线时,施工前认真划好粉线,用力均匀,起落要轻,排笔蘸漆量要适当,从上至下或从左至右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