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共90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共90页).docx(9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目录1.安全管理1.1安全生产方针目的:体现企业安全生产、职业健康、环境的宗旨和方向以及企业持续降低安全生产风险的承诺,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提供方向。规范要求链接1.1.1安全生产方针的制定 企业最高管理者应组织制定安全生产方针。 制定的方针应体现: 企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承诺 企业发展战略的目标和方向 企业对安全、健康、环境及持续改进的承诺 顾客、员工、社会和其它相关方的需求 方针应简洁并与企业的核心业务相适应。 方针应清楚传达管理层对安健环管理的承诺,并由企业最高管理者签发。1.1.2安全生产方针的传达与沟通 安全生产方针及其任
2、何修订均须告知企业所有员工。 所有员工应熟悉并理解安全生产方针。 管理层可通过下列等方法传达方针: 在整个企业中公布、张贴 作为员工入职培训及再培训的内容 印刷在安全工作手册中 在会议中强化 安全生产方针应向相关方传递,并可方便地获知。 应向公众披露安全生产方针。8.2.1规范要求链接1.1.3安全生产方针的回顾与修订 管理层每年至少对安全生产方针回顾一次,以保持适应性。同时确保对公众、股东关注问题的适时回顾。 若出现其它须修订之处,安全生产方针须立即修订。1.2安全生产责任制目的:确保企业内安全生产的职责、权限得到规定和沟通。规范要求链接1.2.1 安全生产职责与权限 企业应制定各级、各岗位
3、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责任制应包括以下内容: 安全生产职责 到位标准 权限与义务 到位标准的建立应考虑以下内容:贯彻、落实政策法规的行动 组织、参加的安全生产活动 执行安全生产的巡视、检查 参与风险评估研究 参与体系的内审 对评估发现问题的处置 对纠正行为的实施进行回顾 参加应急演练与救援 参与安全事故调查 对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进行回顾 日常事务包括与相关方沟通安全生产问题企业应建立员工拒绝程序,形成文件,让员工有权拒绝存在安健环隐患的工作:规范要求链接 程序应向企业的所有员工沟通 程序必须确保员工拒绝的事件得到客观地调查 在安健环条件不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员工拒绝工作不受到惩罚或问责 经评估
4、工作现场和条件满足安健环要求,员工应返回工作1.2.2 安全生产责任沟通 安全生产责任制应逐级沟通。 各级、各岗位人员应熟悉并理解自己的职责。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修订应书面通知员工。1.9.21.2.3 安全生产责任到位评估与责任回顾 企业应至少每年按照各岗位安全责任制的到位情况进行一次评估和回顾。 对发现的问题、不足按程序进行纠正或更新。1.5.1 1.12 9.1.1 9.2.2 9.2.31.3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标准目的:确保企业对所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依从。规范要求链接1.3.1 法律法规与标准需求识别 企业应建立并保持识别、获得、融入、回顾影响企业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程和
5、外部标准的程序,形成文件。 识别相关的法律、法规需求时应考虑: 国家法律、法规 省、部委及地方法规 行业标准 国际惯例 应提供获取法律法规需求的有效途径。 规范要求链接应建立适用于企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清单。 所有已识别的法律法规与标准应适用于企业的系统、标准及程序。1.3.2 法律法规与标准的融入 为确保法律的依从性,所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应融入企业相关的标准及程序。 企业应按识别的法律法规要求,对员工提供资质培训。1.78.2.11.3.3 法律法规与标准依从 应对企业法律与标准依从性进行综合审核和正式的评估。 审核应识别违反法律、法规、标准的事项并立即予以纠正。1.3.4 法律法规与标准回顾企业
6、应确保法律、法规、规程或标准的任何变化得到: 识别 获得 融入 沟通 企业应及时更新法律法规、标准的清单。1.8.21.4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目的:为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提供焦点与方向。规范要求链接1.4.1 目标与指标的设立企业应识别所需要控制的风险和关注的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企业应制定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制定时应该考虑:规范要求链接上级下达的目标与指标及相关方的要求企业发展战略目标要求持续改进的要求管理评审结果绩效评估的结果风险评估结果相关方的满意度同类企业平均水平或先进水平自我评估结果实现目标所需的资源安全生产目标、指标应与政策一致并与企业的风险相关。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应是可测量的;测量可以
7、是定量,也可以是定性,可考评、测评。目标与指标应文件化。安全生产目标应体现:改善安全生产管理的努力和行动对事故、事件控制的期望对生产运行指标控制的期望1.4.2 目标与指标的实施与监测企业应制定实现目标和指标的实施计划,包括:目标、指标的层层分解制订完成目标、指标的工作计划企业应定期对目标、指标和相应工作计划及完成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应涵盖:安全指标生产运行技术指标安全生产管理规范要求链接1.4.3目标与指标的回顾每年对安全生产目标、指标制定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回顾,并在需要时及时修正或更新。每年对安全生产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回顾。定期对安全生产目标、指标的实施过程进行绩效评估。1.5安全
8、生产会议目的:为企业提供一个反映、讨论和处理安全生产问题的平台。规范要求链接1.5.1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企业最高管理者每半年至少主持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会议主要内容:研究、确定安全生产管理的方向与措施研究、确定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并评估其完成情况确定控制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的措施与计划研究、解决安全生产中的突出问题监督安全生产风险控制计划的执行情况并进行考核会议应形成纪要,明确工作内容及责任单位或责任人、完成时间。1.2.31.5.2 安全生产工作会企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会议主要内容:对企业上年度安全生产情况进行回顾、分析、认可与奖励发布企业年度安全生产目标、指标公布实现年度
9、安全生产目标、指标的工作计划规范要求链接1.5.3 安全生产分析会 企业每月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分析会议,会议由分管领导主持。 会议主要内容: 督促落实年度安全生产措施计划的月度执行情况 对上月安全生产工作情况进行分析、回顾 对上月风险控制措施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对影响安全生产目标、指标的风险进行分析 协调布置月度安全生产的重点工作 会议应形成纪要,明确工作内容及责任单位或责任人、完成时间1.2.31.5.4安全生产专题会 企业应根据风险变化的需要不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会,处置和降低风险。 会议主要内容: 根据企业风险变化和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 制定控制计划与实施要求,落实所需的资源 会议应形成
10、纪要,明确工作内容及责任单位或责任人、完成时间。1.6安全管理机构与人员配置目的:为企业安全管理提供必要的资源保障。规范要求链接1.6.1 安全管理机构设置企业应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设置安全生产委员会,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实行统一领导。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的要求设置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的要求在企业内部建立三级安全管理网络。1.3.1规范要求链接1.6.2 安全管理人员配置与任命 安全管理机构人员的数量应满足安全管理工作的需要。 安全管理机构人员的数量与企业规模和安全管理任务相适应 生产性车间(工区、项目部)设专职安全员(安健环代表),
11、其他车间和班组设兼职安全员(安健环代表) 专业搭配合理,分工明确 最高管理者应按管理范围和区域书面任命下列职位: 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 安全员(安健环代表) - 依据企业风险和管理区域确定安全员(安健环代表),一般不少于1:50的比率 - 明确安全员(安健环代表)的责任范围和职责,用平面图或书面的方式指明检查范围并在工作场所展示- 所有员工要知道安全员(安健环代表)的任命标准及其职责 内部审核员 事故/事件调查员 法律规定需增加的职位及与风险/影响评估相关的职位 有条件的企业要配备专职医生、职业卫生员、专职护士。 被任命的人员需清楚理解并承诺履行被任命职位的职责与义务。8.2.11.6.3 安全
12、管理人员资质 依据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的要求,被任命人员应具备相关的技术水平和资格。 被任命的人员应分级参加下列培训:8.2.1规范要求链接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及审核员培训安全生产管理培训危害辩识和风险评估的培训事故调查与分析技术的培训安全管理岗位和职责的培训必要时,应用由外部组织提供的国际标准和规程知识来衡量能力水平。1.7安全生产文件与数据的控制和管理目的:为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运行提供依据,确保其有效运行并受控。规范要求链接1.7.1 安全生产文件的制定 企业应建立、执行和维护满足安全生产过程所需文件。 建立文件时应考虑下面因素或要求: 法律、法规要求和国家、行业标准 认可的国际标准
13、 风险评估结果 流程管理与控制要求 相关方的要求 与企业发展相关的外部信息 企业的管理惯例 企业文件产生、使用和控制的效力与效率评估因素: 针对性 合理性 功能性(如处理速度) 流转与闭环 所需的资源1.3.12.1规范要求链接1.7.2 安全生产文件识别与控制程序的建立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文件识别与控制程序,识别与控制程序应包含下列内容:主索引表文件颁布与执行时间文件的版本与编号文件批准文件的发放控制文件解释权文件的变化与废止管理强制性文件、法律法规要求和外部文件的接收、处理与反馈要求文件保存要求1.7.3 安全生产文件的回顾企业应每年对安全生产文件及其管理流程进行一次回顾,回顾内容包括:文件
14、的适用性和针对性,必要时修订或废除文件,要以受控的方法处理废除文件,处理时须考虑法律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影响文件的全面性,必要时新增文件,新增文件要以受控的方法处理文件接收、处理、保存与反馈管理的有效性和及时性,确保关键的安全生产文件必须能被需要的人获取1.8.21.7.4 安全生产数据与记录企业应识别需要建立的安全生产数据与记录,识别时应考虑:法律法规与标准的要求管理活动要求9.2规范要求链接 生产运行过程 作业活动要求 与相关方的往来 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数据与记录控制程序,程序控制应考虑下列因素: 数据与记录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数据与记录的可追溯性 数据与记录的存储的安全性与使用的方便
15、性 数据与记录的维护方式 获取信息的记录安全生产数据和记录的主要内容: 安全生产管理数据与记录- 安全生产会议纪要- 流程管理信息- 运行分析 - 事故调查报告- 检查数据与记录- 纠正与预防行动记录 - 采购与发包过程信息 - 承包商和供应商信息 - 技术档案与图纸资料 - 培训记录 - 其它安全生产作业活动数据与记录- 内、外部不符合/事故- 设备、设施与工器具检查维护和校验- 任务观察- 许可记录规范要求链接- 应急演练 - 其它 生产运行数据与记录- 设备与电网运行数据 - 电网运行方式及保护运行数据- 设备、设施缺陷数据 - 设备变动信息- 其它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运行数据与记录-
16、 管理评审摘要- 系统审核 - 危害辨识、风险评估与关键任务分析- 职业健康检查和监测 - 环境因素登记和监测 - 其它 数据与记录要求:真实、完整、齐全、准确、及时。1.8流程与变化管理目的:实现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流程优化,控制变化带来的风险,确保其有效运行并受控。规范要求链接1.8.1 流程管理 企业应识别安全生产及风险管理过程,根据精简、高效的原则,制定工作和管理流程。 流程应体现管理的目的、重点、主要环节、不符合项的处置反馈,使生产及管理过程处于闭环管理状态 流程应与组织机构和资源配置相适应 组织机构和资源配置发生变化时,应修订管理或控制流程 规范要求链接对流程的重要环节建立相应管理和工
17、作标准,作为管理和控制的依据 每年回顾流程的效率,必要时修订、增加或废除相关的流程或环节。1.8.2 变化管理 企业应识别以下变化可能带来的风险: 管理方面- 法律、法规、规程、标准或规章引起的变化 - 企业机构引起的变化 - 流程变化 生产条件- 人员引起的变化- 作业环境引起的变化 - 电网结构及运行方式发生的变化 - 生产设备及设备参数发生的变化 - 作业方式、新技术、新工艺应用引起的变化 - 相关方引起的变化 企业应成立专家组或问题解决小组,针对变化应完成安健环风险评估、缓解、控制行动: 采取适用的安健环控制措施 更新作业指导书、程序、规定并已符合强制性要求 更新培训要求并对受影响的相
18、关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更新应急处理程序 对涉及到的所有风险进行回顾 企业应每年回顾变化管理的情况,必要时按程序修订、增加或废除相关的标准。变化管理需文件化,并保存变化过程的相关记录。2.11.9安全生产信息沟通目的:确保企业信息交换、传递快捷、有效。规范要求链接1.9.1 沟通的建立 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沟通程序,沟通程序应包含内容、对象、时机、方式、职责,确保信息得到及时沟通和传递。 安全生产沟通的内容: 国家和各级政府最新发布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 上级下发的安全生产文件、管理标准及要求 企业制定的安全生产文件、管理标准及制度 国家、行业有关安全生产的事故信息 内部安全生产信息、
19、安全生产会议纪要、简报、简讯等 员工对安全生产建议和抱怨 相关方的需求与企业潜在风险的影响 沟通的方式可以是会议、简报、简讯、报表、联络单、网络、广播、交谈、信函、电话、电子邮件等。1.9.2 内部沟通企业应及时、有效地将安全生产信息传达到各层次的有关人员。企业应按月、季或年公布内部、外部的安全生产信息。企业应定期收集内部对安全生产的工作意见和建议。沟通的方式与时机负责人应每月与员工就安全生产重要内容进行计划性对话,计划性对话应是:- 一对一方式- 必须提前做好计划1.12239规范要求链接- 处理特定的或与员工相关的安健环问题 在规定的时间召开小组安全会议,讨论小组安全生产问题,收集小组员工
20、关心的问题和建议 向员工分派任务时,负责人应用沟通技巧,正确说明任务的步骤:- 激发任务接受者对任务的兴趣- 清楚说明要执行任务及其要求,必要时进行演示- 必要时对他们完成任务的能力进行测试。1.9.3 外部沟通 企业应及时、有效地将有关信息向相关方进行传递。 企业应及时将构成重大风险的外部因素向相关方通报。 企业应定期召开客户座谈会,通报相关的安全生产情况。 企业应向承包商和供应商及其他进入企业的相关人员提供风险管理和控制的要求或标准23.11.9.4 合理化建议企业应建立合理化建议制度,听取员工、客户、相关方和承包商的意见及建议,制度应鼓励员工提出建议。 合理化建议可通过下列方式提出: 填
21、写建议表 当面提出建议 通过安健环代表提出 通过电话、E-mail提出建议 其他方式 企业应设置建议箱并放在生产场所的醒目位置,应经常收集建议书。 规范要求链接所有员工应熟悉合理化建议制度的详细内容,了解建议渠道、方式。 企业应对收集的建议进行登记,记录处置结果并适时反馈。 应让员工体会到管理层是以公平的方式来评审所提出的各项建议,从而增强员工对建议机制的信心。1.10供应商与承包商管理目的:管理与供应商和承包商相关的风险。规范要求链接1.10.1 供应商的评价与选择 企业应建立程序对供应商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 合法经营资质 按期提供产品和质量保证能力 经验、信誉 产品在企业的运行情况 价
22、格、交货期、交付后的服务和技术支持能力 供应商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安健环的表现 企业应根据供应商评价结果和招投标要求选择设备、安全用器具与个人防护用品、材料/危险化学品的供应商。 保持供应商评价、选择的相关记录。2.11.10.2 承包商管理 企业应建立承包商管理程序,程序内容至少包括: 识别、评估承包商进入企业带来的风险 承包商风险控制要求 承包商选择要求 承包商现场安健环表现与服务质量评价 承包商信息管理2.1规范要求链接企业应对承包商进行资质审查,审查内容应包括: 法律法规的许可的资质 承包商内部管理的规章制度 承包商在服务过程中安健环的表现 承包商员工培训与能力证明资料 承包商员工的保险证
23、明资料 承包商的工伤率、员工赔偿费用等资料企业在选择承包商时应考虑: 承包商进入企业带来的风险和招投标要求 承包商的安健环资质、内部管理和业绩 承包商在企业的安健环表现 承包商遵守强制性要求的能力 承包商满足企业安健环要求的能力 承包商的保险程序是否充分 企业应在承包商工作前进行全面的安全技术交底并要求承包商指定人员协调安健环事宜。2.11.10.3合同管理与履约(诚信)评价 企业应与确定的供应商、承包商签订正式的供货、工程或服务合同,合同至少应明确以下内容: 需依从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供应商和承包商必须遵守企业的安全生产要求 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争议事项的解决方案企业应建立供应商、承包商履
24、约的评价标准,供应商、承包商履约评价内容应包含:产品、工程或服务所达到的技术标准产品、工程或服务所达到的质量标准规范要求链接供货、工程或服务完成的准时性 供货、工程或服务期间,其安健环的表现 供应商、承包商履约的评价结果应作为今后业务需要时的选择依据。1.11安全科技目的:通过安全科学技术的研究、应用与开发,提高对安全生产风险的控制能力。规范要求链接1.11.1 安全科技研究 企业应鼓励开展安全生产方面关键性技术难题的科学研究。 安全科技项目研究应以降低企业风险为目的。 1.11.2安全科技应用与评价 安全科技成果(包括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等)应用前应进行风险评估与分析,并制
25、定其风险的控制措施。 定期对应用效果进行回顾,必要时修订相关的标准和制度。2.11.12纠正与预防目的:建立统一、正式的纠正预防系统,确保纠正和预防行动的有效实施。规范要求链接1.12.1纠正与预防系统的设立 企业应建立纠正和预防行动的控制程序。程序应确保对下列过程/活动出现的问题提出所需的纠正和预防行动并跟踪落实: 安全生产委员会的活动 问题解决小组的活动 员工提出的意见和关心的问题 规范要求链接 培训程序评估 操作分析 工程设计变更 流程变化 制定规章的许可要求 计划的综合性检查 其它检查 职业卫生监测、巡察 环境监测、影响评估 事故调查 内审、管理评审 风险评估 流程不符合 设备、设施、
26、工艺不符合 任务观察 规程、规章和标准 客户投诉企业应建立系统将纠正和预防行动统一集中管理,明确责任人、工作内容、时间、地点。纠正和预防行动程序要求:纠正和预防行动应书面化执行纠正和预防行动的责任部门/人、时间及时反馈纠正和预防行动的执行情况上级主管领导应审阅纠正和预防行动的执行情况报告,并对不符标准的提出处理意见通过流程测试等方法检验纠正和预防行动的效果应评估纠正和预防行动,以确保类似问题不会再次发生规范要求链接1.12.2纠正与预防措施的落实 根据轻重缓急对安全生产问题采取行动。 按计划执行纠正和预防行动。 每月回顾纠正和预防行动的执行情况。 责任人应每月与管理者沟通纠正与预防行动的执行情
27、况 责任人应每月与员工或安健环代表沟通纠正与预防行动的落实情况1.12.3纠正与预防效果评估 企业应评估纠正与预防行动解决根本原因问题的效力,评估有下列方法: 消除、降低风险的评价 随机选择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对所采取的纠正和预防行动效力向员工询问选择一个工作现场进行观察,检验纠正和预防行动是否控制了危害的再次发生 定期与安健环人员讨论并回顾采取的纠正与预防行动是否针对根本原因和控制因素 保持纠正和预防行动的记录并随时可用。6.7.492. 风险评估与控制2.1风险评估与控制总体原则目的:应用规范、动态、系统的方法去识别及评估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实现风险的超前控制,把风
28、险降低到可接受程度。规范要求链接2.1.1风险评估要求 企业应建立风险评估管理程序,明确以下内容: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的管理、实施责任 电网、设备、作业、健康与环境风险评估内容与方法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的动态、闭环管理要求 企业应按照以下流程开展风险评估: 确定风险评估的对象 危害辨识 确定风险描述,即列出危害可能引起风险的具体结果信息 确定风险种类和范畴 查找可能暴露于风险的人员、设备及其他信息 列举控制风险的现有措施 分析危害转化为风险的可能性、频率和后果的严重性 量化风险结果并划分风险等级 对不可接受的风险制订控制措施 评估所制订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经济性 风险评估结果和合理控制措施的审核
29、 制订后续行动建议8.2.1规范要求链接企业应对所管辖区域内和区域外的所有危害进行识别,并对识别的危害确定其名称、类别和危害信息描述。危害类别包括:物理危害化学危害机械危害生物危害人机工效危害社会/心理危害行为危害环境危害能源危害危害信息描述应包括:危害存在的数量 危害存在位置 危害的物理或化学特性 危害存在时间和空间 企业应基于危害辨识进行风险的评估,风险评估类别包括: 基准风险评估 基于问题的风险评估 持续的风险评估 企业在进行风险评估时应结合实际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并确保方法的一致性、可重复性和可审核性,同时应不断探索新的科学的风险评估方法。企业在开展风险评估过程中应确保: 通过培训,使
30、员工掌握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的方法 员工清楚其暴露场所的安健环危害、风险及后果,熟悉其控制措施8.2.1规范要求链接评估的范围应涵盖企业所有工作场所、生产活动过程。 全员参与,必要时邀请技术专家、相关方参与,或委托第三方进行 风险评估结果应文件化,并予以公布。重大的风险问题应及时提交安委会。 企业应每年或当内部和外部变化产生时,对风险评估进行回顾和更新。 企业应为风险评估提供必要的人力、财力及技术资源保障。2.1.2基准风险评估 企业应进行全面的基准风险评估,作为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持续改进的基准。基准风险评估应考虑: 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社会责任 相关方的要求 地理环境 可能的紧急事件 常规和非常
31、规情况 现有的管理方法和措施 流程的特点和相互之间的影响 安健环危害及其累积影响 作业活动的技术含量和复杂性 作业活动的员工信息 作业环境与作业用具 设备的重要程度 职业健康要求 历史事故/事件的回顾2.6规范要求链接企业应对基准风险评估的量化结果进行排序作为企业制定风险概述的依据并为基于问题的风险评估提供输入。2.62.1.3基于问题的风险评估 企业应对基准风险评估中所确定的高风险对象,或针对生产过程中所发生事故/事件暴露的高风险问题进行风险评估。 企业在进行基于问题的风险评估时应考虑: 问题的研究要求 根本原因分析与风险的评估、回顾 预防和控制措施计划 预防和控制措施效果的监测、评估 出现
32、下列情况时,应对基于问题的风险评估进行回顾和修订: 发生事故、意外或未遂事件 新的或更改的设计、规划、设备或工艺等 在持续风险评估过程中明显出现的结果 员工或相关方的要求 风险概述发生变化 新的风险评估知识和信息出现2.1.4持续的风险评估 企业应开展持续风险评估活动,不间断地、不考虑位置、个人地识别人身、电网、设备所面临的安全风险,以及时采取措施控制重大风险。 企业应运用以下方法开展持续风险评估: 计划任务观察 作业前评估 安健环代表检查 规范要求链接 日常巡查 交接班检查 内、外部审核 使用前检查 安全技术交底2.1.5风险控制与回顾 企业应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控制措施,制订措施应考虑:
33、可行性与适用性 可操作性 经济性 资源保障 控制措施可能带来的新风险 企业选择风险控制方法应遵循下列顺序: 消除/终止 替代(含运行方式改变) 转移 工程(改造、修理等) 隔离 行政管理(改变程序、检查、保养及培训等) 个人防护 企业应对风险控制措施的效果进行测量、评估、回顾。 相关部门或人员应能获取最新的风险评估(回顾)报告。2.12.2电网风险评估目的:识别电网潜在风险,为控制电网风险提供依据,确保电网安全可靠运行。规范要求链接2.2.1电网风险评估的分类 企业应按照下列周期或状态进行电网风险评估: 中期:2-5年电网风险评估 短期:年度电网运行风险评估 运行中遇到下列情况应及时进行电网风
34、险评估 - 运行方式的变化(施工、设备故障、新设备投运等)- 潮流的变化- 特殊运行方式- 突发事件(自然灾害、外力破坏、恐怖袭击等)- 特殊保电时期- 其它2.2.2 电网危害因素识别 企业在进行电网风险评估时,应识别影响电力系统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的危害因素,主要包括: 外部因素- 地域特征影响- 自然灾害影响- 污秽(污闪)影响- 外力破坏影响- 其它 内部因素- 系统规划、设计的标准是否满足要求- 电网结构的合理性- 电源分布的影响- 负荷分布及负荷特性的影响- 无功补偿与无功平衡的影响- 设备选型、配置标准的影响- 运行方式的影响规范要求链接- 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的配置及运行的
35、影响- 设备健康水平的影响 - 人员行为和技术素质的影响- 电厂及重要用户的影响- 其它2.2.3 电网风险评估的基本方法与要求 企业在进行电网风险评估时可采用以下方法: 系统现状分析 负荷特性分析 电源与负荷分布(供需平衡分析) 电网结构分析(找出薄弱环节) 系统潮流及无功电压分析 系统N1静态安全分析 系统动态(小干扰)稳定性分析 系统暂态稳定性分析 应分析可能造成的潜在危害,包括危害的起因及范围(区域)、时间分布、频度及后果。 调度运行部门(单位)应按期完成电网运行风险评估,并提供给相应部门(单位)落实防范措施。2.3设备风险评估目的:识别设备潜在的风险,并采取控制措施,避免和减少事故及
36、其损失。规范要求链接2.3.1设备危害因素识别要求企业应对设备进行危害因素识别,设备危害因素识别时应考虑:安装地点运行环境规范要求链接技术状况运行工况维护水平应定期或条件发生变化时,对危害因素进行识别与回顾。2.3.2设备风险评估的方法和要求 企业在进行设备风险评估时可选择以下方法: 安全性评价 设备状态评价 安全检查表法 故障树分析 事件树分析 国际惯例或最佳实践(如EA) 企业应通过风险评估确定影响电网安全的关键设备进行分级管理。 企业应通过风险评估找出设备存在的缺陷和故障模型。6.6.42.4作业风险评估目的:识别作业过程潜在的风险,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方案,避免和减少事故及其损失。规范要
37、求链接2.4.1 作业危害因素识别要求 企业应针对作业过程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或威胁电网、设备安全运行的危害因素进行系统、全面的识别,识别过程应考虑: 作业环境 设备 工器具/用具 人员行为 规范要求链接管理手段 作业方法 应定期或条件发生变化时进行回顾、更新。2.4.2 作业风险评估方法和要求 企业进行作业风险评估时可选用下列方法: PES法 LEC法 矩阵分析法 安全检查表法 “2分钟”思考法(为使企业营造一种正式的安健环文化意识,应规定员工在作业前、执行每一步骤前应进行 “2分钟”非正式风险评估以清楚工作中的危害及其影响。) 企业在作业风险评估过程中应确保全过程、全方位。 建立作业风险数据库
38、,作为每次作业时风险控制的参考。 风险数据库应便于员工取阅 作业过程中新识别与评估的危害因素和风险应及时输入数据库2.4.3关键任务及其分析 企业应基于作业风险评估结果,系统识别可能造成人员、财产或环境等严重损失的关键任务。识别过程应考虑: 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的要求 员工意见 相关历史损失事故/事件生产过程6.7规范要求链接现有的安全生产管理实践经验流程间的相互影响生产流程系统的可变性基于关键任务分析制订作业指导书。定期或当发生变化时对关键任务进行回顾。2.5环境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目的:识别及评估生产活动中影响人员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因素。规范要求链接2.5.1 环境与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识别 企业应
39、系统识别在生产活动中可能危及环境及人员健康的因素,进行危害因素辨识时应考虑: 物理性危害 化学性危害 生物性危害 心理性危害 人机工效危害 环境与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识别应覆盖企业所有场所。 应定期或条件发生变化时进行回顾、更新。2.5.2 环境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与要求企业应根据实际选择定性或定量的评估方法。 环境风险评估时应考虑: 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 相关方要求 国际形势及趋势 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应考虑下列因素的影响:噪音温度规范要求链接照度 振动 辐射 空气质量 人机工效 心理因素 企业应培养员工在工作中建立良好的环境与职业健康工作习惯。 企业应定期公布环境与职业健康危害因素,使员工了解有关
40、的危害。2.6风险概述目的:优化风险控制的秩序。规范要求链接2.6.1 企业风险概述的建立 企业应依据风险评估结果建立风险概述。 风险概述至少应包括以下信息: 危害名称及信息描述 风险值及排序 可能暴露于风险的人员、设备及其他信息 现有及建议控制措施 措施的经济性和有效性判断 执行措施的责任人和时限 风险概述应具有可审核性及持续性。2.1.22.6.2风险概述的应用 企业风险概述应用于: 指导人力资源优化组合 企业流程、制度、标准的制定与修订规范要求链接指导风险控制 指导员工培训2.6.3企业风险概述的回顾 企业应定期或发生变化时,对风险概述进行回顾、更新。 保存风险评估/回顾的记录。3. 应急与事故管理3.1应急管理与响应目的:确认潜在的事件或紧急情况,以预防或减少与之有关的损失和影响。规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