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小学部编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案+导学案+预学案+活动卡+说课稿+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小学部编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教案+导学案+预学案+活动卡+说课稿+教学反思).docx(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8童年的水墨画导学案设计课题童年的水墨画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 .认识“墨、染”等5个字,会写“墨、染、竿”等11个字,会写“水墨画、垂柳”等13个词语。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背诵溪边。3 .能说出在溪边、江上、林中分别看到的画面。教学重点1 .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背诵溪边。2 .能说出在溪边、江上、林中分别看到的画面。感受诗歌蕴含的情感。课前准备1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2 .搜集和诗歌相关的图片及文字等资料。(师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用 时:5分钟)1 .说说自己童年的生活中有
2、哪些难忘的画面。2 .出示几幅童年生活的图片, 感受童年乐趣。3 .导入课题,理解课题。1 .回忆童年往事,相互交流启发。2 .欣赏童年生活的图片,感受童年 乐趣。3 .朗读课题,交流对课题的理解。课题“童年的水墨画”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理解上 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要让学 生从一幅幅图片中感受童年 生活的乐趣、美好,引导学生 感受童年生活就像一幅幅水 墨画一样精彩生动。二、初读课文, 学习生字(用 时:10分钟)1 .提出自读要求,引导学生自 读诗歌:(1)自由轻声朗读诗歌,借助 拼音读准生字,读通诗歌。(2)小组内相互读,比一比谁 读得更流利。(3)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2 .组织学生交流汇
3、报。(1)指名朗读诗歌,相机正音。(2)引导学生交流对生字的识 记。如,“竿、葫、蘑、菇” 都是形声字,上边表义,与植 物有关,下边表音。“浪”也 是形声字,左边表义,右边表 音。3 .指导书写要点:“墨、蘑” 各部分要写得扁一些,1 .围绕自读要求,自主阅读诗歌: (1)轻声朗读诗歌,读准生字,读通 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2)在小组内相互朗读诗歌,比一比 谁读得更正确、更通顺。(3)小组内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2 .交流自学成果。(1)朗读诗歌,做到正确、流利。(2)交流生字识记情况。“墨”是会意字,“黑”加“土”表 明墨汁是用黑灰制成的。“染”是会 意字,“木”表示染料大多是从草木 中
4、提取的,三点水表示染料要配成 染液,“九”表示染色要经过多次。“碎”是会意字,“石”表示石头可 以碎物,“卒”表示死亡,“碎”表 示用石头砸碎了就没有价值了 “1 .注意重点指导学生将诗歌 读正确、读通顺,培养语感。2 .注意指导学生利用已有的 识字基础来识记,并在此基础 上适当引入字理,将字音、字 义、字形结合起来,增强识记 的趣味,提高识记、理解的效 率。语文课程标准在中年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中指出:“诵读优秀 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感情,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本 课教学的重点就在于辅助学生学习诗歌这种体裁,体会诗歌的语言特 点和表现方法,感悟诗情、体验诗境,领悟寥寥几句诗歌表现出的浓
5、 郁的童年趣味。二、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想象诗的意境,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2 .反复朗读,由文字展开联想和想象,并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感受。 三、说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儿童生活 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四、说课前准备前置性作业:我在本节课设置了几个前置作业:1 .把童年的水墨画这篇课文读给你的家人听。读给家人的目 的是让学生认真地去读,并让家长给与指导,把课文读得流利正确。2 .你在这篇课文中有认识了哪些字、词朋友呢?生字:生词:3 .这首诗中,你最喜欢哪个片段?相信总有打动你心灵深处的地 方,并说说为什么。4 .追寻童年的记忆,用我
6、们手中的笔。写一写,画一画。可以是 自己童年的趣事,也可以是童年的梦想。还可以是搜集来别人的童年 趣事。本节课是一节新授课,我采用小组汇报,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 学生想象诗的意境,感受童年生活带来的快乐,反复朗读,由文字展 开联想和想象,同时,通过学生的收集和自己的亲身经历,练习说话, 写话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尽可能地使语文学习综合化。 五、说教学流程课前背古诗一分钟小喇叭,让学生介绍有关童年的感悟。课堂环节即课前预习、小组讨论、班级交流,我在这节课设计了 以下环节:(一)歌曲导入我选择了歌曲导入课题的办法,请学生汇报前置预习中的思考。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我选择一组选一人汇报。(二)初
7、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环节既是为了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其实也是训 练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并对课文初步掌握的情况。(三)理解诗意,放飞想象在这首诗中,你最喜欢哪个片段?相信总有打动你心灵深处的地方,并说说为什么。抓住这一点让学生最能引起自己思考、震撼自己 心灵的地方,细细地读,慢慢地品,联系实际。放飞想象进行小组讨 论,在小组交流汇报中,我采用了先请一个小组发言,其他同学或小 组补充说明的方法。学生就之前没有提到的或提到但观念不同的可以 补充展示,有深入认识的也可以补充,如果有的小组与前一组同学找 的亮点地方不一样,也可以就自己的亮点进行展示发言,其他小组或 同学在进行补充,这样的设计不
8、仅解决了时间问题,并且也使每个小 组、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空间,让学生做到以读引读。(四)拓展延伸,快乐练笔这一环节,读写结合,读画结合,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而发想到自己童年的趣事,童年的梦想,搜集名人的童年的趣事, 让学生有所看、所读、所经历的在小组内交流。这一环节即让学生读 了、看了、想了、说了、同时也写了,我想更重要的是学生真正地懂 得课文的意义所在,哪怕是一句话也好。读写结合。达到以读引读的 目的。(五)小结、布置实践作业由课内引向课外,举办学生感兴趣的以“儿童诗”为主题的手抄报活动,让学生学会真正的生活方法。是这一节课的理论深化的过程, 也是实践的过程。六、说板书设计溪边钓鱼美
9、好欢乐林中采蘑菇七、说课后反思新课标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更应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不仅突出课文“工具性”的特点,还应突出“人文性”的特点。尤其 是儿童诗的教学,要给学生更多的个体感悟、交流沟通、放飞想象的 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走到诗的境界中去,细细品味,轻轻 咀嚼,充分领略其中的妙趣,感受其中的美。在动听的乐声中,我让 学生在熟读三首诗之后,选择其中的一首细细品味,与全班同学交流 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比如,“忽然扑腾一声 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 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 只见松林里一个
10、个斗笠像蘑菇一样。”让学生想象出了孩童在溪边垂 钓欢笑阵阵、在江中戏水玩闹、在松林间采蘑菇的一个个生动画面。此外,正所谓“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我觉得诗 歌教学运用此理论也非常有效。诗歌作为语言凝练,情感蕴含丰富的 一种文体,没有什么方法比情感朗读更加有效地体味诗歌的味道,相 比那些细细的分析来说,诵读才是诗歌教学的正道。课题童年的水墨画熟读课文L课文共有(预习字词18童年的水墨画学生预学案设计时间建议1015分钟)首小诗。2,默读两遍、朗读三遍,读通、读顺课文。L工整地描一描下面的生字,并写出读音。预学内容,I j I4 J2.借助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并选词填空。梳妆 平静 戏耍
11、 拨动清清爽爽斗笠(1)垂柳把湖面当作镜子,为自己()打扮。(2)雨终于停了,小伙伴们在院子里快乐地()。1 ,垂柳把一当作梳妆的镜子,山溪像一样平静。内容感知2 .戏水的孩子们好像刚下水的 o3.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一样。L搜集张继楼的资料。咨料搜集22 .搜集其他描写童年的诗歌。1.“人影给溪水染绿了”是什么意思?阅读质疑2.读了课文,我还要在上课时努力弄懂下面的问题:?肥皂泡I1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难懂的Ii由字。I . , /yMMaavmm .MB mm mb | -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围绕“多彩的童年”这一主题,安排了童年的水墨画剃头大师肥皂泡我不能失 信4篇课文。
12、童年的水墨画以诗歌的形式,呈现了乡村儿童生活的多姿多彩、自由自在;剃头大师折射出童年生活的纯真与有趣;肥皂泡写出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和美好的憧憬;我不能失信讲 述了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童年的水墨画;:借助插图、发挥想象、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句子Q广、 -* * MB MM Maa, - MM MM HMB | & OM MBMM (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 难懂的句子剃头大师1L联系上下文、绪合生活实i 一I际经验理解难懂的句子。【一 一 : - L - j 一 A Z剃头大师1L联系上下文、绪合生活实i 一I际经验理解难懂的句子。【一 一 : - L
13、 - j 一 A Z我不能失信I1自主阅读,运用所学方法Ii理解难懂的句子。;K; 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 一, 一一 一一一 一一/内容课时教学要点童年的水墨画21 .会认30个生字,会写37个字,正确读写41个词语,读准1个多音字。2 .朗读课文,背诵溪边。3 .默读课文。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4 .能说出课文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的好处。5 .能体会文章丰富的想象,说出肥皂泡还有哪些美丽的去处。剃头大师2肥皂泡2我不能失信1习作31 .写一个身边的人,突出人物性格特点。2 .写完后,根据人物特点拟定题目。语文园地2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理解难懂的句子的方法
14、。2,学习一组与海岛、港口有关的词语,认识“旭、屿”等6个生字,并能根据词语想象画面。3 .体会汉语一词多义的语言现象。4 .能仿照例句,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5 .朗读和背诵4句关于“改过”的名言。18童年的水墨画A教学目标1 .会认“墨、染”等5个生字,会写“墨、染”等11个字,正确读写“水墨画、垂柳”等13个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背诵溪边。3 .能说出在溪边、江上和林中分别看到的画面。A教学重难点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A教学策略1 .识字写字识字:利用偏旁识别“墨、染”是上下结构的字;“碎、浪、溅”是左右结
15、构的字。写字:11个要求会写的字中,“墨、染、竿、葫、蘑、菇”是上下结构的字;“腾、碎、拨、浪”应 注意左右部分的大小和松紧;“爽”是框架结构,写之前要注意观察字形,看清楚各部分在田字格里的占 位。2 .朗读教学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品味诗中有特点、有意思的诗句;运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方法,解读诗句; 在反复诵读体验中,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基础上,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溪边。A教学准备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生活“趣味”照片。A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A课时目标1 .认识“墨、染、碎”。指导书写“墨、染、竿、腾、碎”等8个字。2 .有感情地朗读
16、课文,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背诵溪边。3 .能说出在溪边、江上看到的画面。A教学过程板块一 学习导语,分享快乐1 .默读导语,聚焦“童年”。师:打开课本,翻到第71页,默读本单元学习的主题和语文要素。(课件出示单元学习主题和语文 要素)课件出示在童年的百花园里,我们看到了真善美。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2 .聚焦“童年”,分享趣事。照片引路,交流分享。课前让学生搜集童年照片,学生对着照片,回忆当时的情况,突出“趣味”。3 .板书课文题目,解“墨”入手。童年是一首歌,唱着我们的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朵花,氤氤着甘醇和芬芳;童年是一幅画,水墨画 晕染着童话
17、。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童年的水墨画,分享童年的快乐。(板书:童年的水墨画)(1)齐读课文题目。(2)释疑体裁。这篇课文与我们平时所学的有什么不一样?(是三首儿童诗)【设计意图】通过回忆童年趣事激发学生对童年诗歌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自由读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课件出示 借助拼音和工具书,读准字音。 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思考三首儿童诗分别写了什么。2 .检查反馈,相机纠正。(1)指名读,检查自读情况。(2)根据学生自读情况,教师相机纠正字音和字形。重点区分形近字“拨”和“拔”。重点把握多音字扇”:shan,名词,扇子、风扇;shan,动
18、词,扇风、扇动。(3)再指名读。生生点评。(4)男女生合作读;开火车读;带着想象入情入境地读。(5)交流汇报:三首儿童诗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课件出示 溪边:在溪边钓鱼。 江上:在江上戏水。 林中:在林中采蘑菇。【设计意图】出示自读要求,让学习有目标、有方向。本学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能根据学 习要求解决基础问题。将简单易理解的问题交给学生自己解决,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消除畏难情绪, 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板块三精读溪边,指导学习1 .聚焦溪边,体会学习。(课件出示儿童诗溪边)(1)自主朗读,想象画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2)自主思考,交流讨论:朗读溪边,你仿佛看
19、到了什么样的画面?预设L我仿佛看到小溪边长着垂柳,那些垂柳把小溪当作镜子呢。预设2:我仿佛看到了在碧绿的溪边,有一只红色的蜻蜓正立在鱼竿上呢。预设3:我仿佛看到孩子们钓到一条大鱼,鱼儿在草地上乱跳,想要跳回溪里去呢。(3)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将想象的画面连缀成一段完整的话。2 .引导释疑:这首诗歌中,有没有难以理解的句子?你是用什么方法来帮助理解的?(1)课件出示疑难,交流方法。课件出示句子一: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句子二:人影给溪水染绿了。(2)交流方法。(结合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等)预设L生活中,溪边无风,溪面平静得就像一面镜子。溪水清澈,两岸青山倒映在水中,将
20、溪水染 绿了,站在高处看,这条小溪就好像一条绿玉带一样。这里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预设2:通过联系上下文,我们知道小溪就像一口盛满绿色染料的天然染缸,把倒映在溪水中的人影 染绿了。写出了溪水清、静、亮、绿的特点。紧凑些。,爽”书写时要先写“一”,冉写左边两个5然后写右边两个“;,最后写 中间的“人”。爽”原来形状是一个人拿着火盆, 本义是“明亮”。“拨”字要与 “拔”在字形上区分开来。3.尝试书写几个字,交流书写心得。三、朗读诗歌, 学习溪边(用 时:23分钟)L出示自读要求:(1)再读诗歌,说说这首诗的 主要内容,诗中哪些句子你觉 得比较难理解。(2)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 些景物构成
21、了怎样的画面? 小组内相互交流,相互补充。(3)诗中的情景给你一种怎样 的感觉?你体会到诗歌中的 孩子们有怎样的心情?2 .引导自主学习。组织学生交 流。(D交流问题一:引导学生抓住“山溪、钓 竿、鱼儿”等词语,把握诗歌 的主要内容:在溪边钓鱼的趣 事。引导学生交流难懂的句子 并联系上下文一起讨论解决。 (2)交流问题二:引导学生抓住“垂柳、山 溪、人影、红蜻蜓”及比喻句 想象溪边的景色之美。引导学生抓住“扑腾一声、 人影碎了、蹦跳着鱼儿和笑 声”想象诗歌的动态画面。(3)交流问题三:体会诗歌里孩子们愉快的心 情。3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4 .指导学生练习背诵。1 .根据自读要求,开展自主学习
22、。(1)朗读诗歌。圈画难懂的诗句并思 考其意思。(2)画出诗歌中的景物,想象诗歌描 绘的画面。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想象 到的画面,同学之间相互补充,争 取做到语言流畅。(3)同桌之间交流体会到的感情,并 说说是从哪里体会到的。2 .全班交流。(1)交流问题一:交流诗歌的内容,整体把握诗歌 的内容。交流难懂的句子,学生之间相互 帮助理解。(2)交流问题二:说说自己在溪边看到了怎样的画 面,如,一条甯穹的小溪边,演j大 的柳树垂下一条条碧绿的柳枝,平 静的水面就像一面硕大的镜子 忽然,水面上传来“扑腾” 一声, 平静的水面被打破了,原来鱼儿上 钩了!一条闪着银光的鱼儿在草地 上欢蹦乱跳(3)交流问题三
23、:体会孩子们愉悦的心情及童年生活 的趣味。3 .学生练习激情朗读。4 .学生展示背诵。1 .想象画面、体悟诗情”是 诗歌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 一个难点。教学中教师要注重 引导点拨,让学生头脑中的画 面越来越丰富,语言越来越流 畅,把思维训练和言语训练结 合在一起。2 .虽然读着同一首诗歌,但每 个学生眼里的画面是不尽相 同的。教学中一方面要引导学 生抓住诗歌中的“物”来想 象,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独特 的思维,在不断鼓励中提高学 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四、布置作业, 拓展积累(用 时:2分钟)1 .诗配国:在想象国面的基础 上,尝试给它配一幅画。2 .背诵溪边。3 .完成生字词语抄写。1 .认真
24、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展示 自己的诗配画。2 .完成背诵。3 .完成抄写作业。可以进行诗配画的展览, 激发学生学习创作的兴趣。预设3:联系上文知道溪水平静、清亮得像镜子,联系下文知道是鱼儿上钩了,打碎了溪水像镜子一 样平静的水面,所以倒映在溪水上的人影也跟着碎了。(3)指导识记。染:上下结构,“九”不要写成“丸”。“碎”:左右结构,石头可以用来敲碎东西。(4)指导朗读,读出溪水的特点,一边读一边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5)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句呢?鼓励学生大胆交流。3 .背诵溪边。检查背诵。结合课件练习背诵。课件出示垂柳把溪水,山溪像 O人影给,钓竿上 O忽然,草地上 O4 .小结方法:
25、看来我们可以通过结合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个性化的朗读,在朗读中质疑,在交流中释疑,想象诗歌中描绘的美好画面,教师适当引导、点拨,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到学生的手里。自主学习,品读童真1 .自主学习:按照学习溪边的方法,自主学习江上。(1)指名读诗:猜猜是谁在江中嬉戏玩耍?(一群小朋友)(2)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一双双小手”。(3)小朋友们玩得开心吗?你从哪里体会到的?小组交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拨动着浪花”“你拨我溅”“笑哈哈”,体会小朋友的快乐。理解“水葫芦”:“水葫芦”是谁?为什么叫“水葫芦”?
26、指导朗读:指导学生读出小朋友的调皮、有趣。2 .齐读全诗: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小朋友们在江上戏水的快乐。3 .指导书写。(1)课件出示“墨、染、竿、腾、碎、拨、浪、葫”等8个字。(2)学生观察,交流怎样书写才美观。(3)教师重点指导书写。腾:左窄右宽,右下是“马”字。拨:左右结构,右边是“发”,不是。(4)学生练写,教师指导。(5)优秀书法作业展评。【设计意图】学以致用,知识才能更好地发挥出价值。在学习溪边这首儿童诗时,教会了学生学 习的方法,因此,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学习江上这首诗歌,既是对学习方法的巩固和应用,也提 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第2课时A课时目标1 .会认“浪、溅”,运用多种方法
27、理解难懂的句子。能说出在林中看到的画面。2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儿童诗的特点,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3 .指导写字。A教学过程板块一诵读林中,想象画面1 .合作赛读,回顾学法。男女生比赛朗读前两首诗。小结学习方法:有层次地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2 .学习林中,朗读积累。(1)用上述方法,或者加上其他方法自主学习林中。(2)预设交流,汇报分享。(课件出示句子)课件出示松树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把握“清清爽爽”“明明亮亮”这两个叠词,感受语言的节奏美,体会拟人手法的生动性。课件出示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像一朵朵
28、山花在树下开放。学习“蘑菇”:草字头,跟植物有关,抓住“钻出” “戴”想象画面,感受小蘑菇的生机勃勃。联系蘑菇的形状,说一说这样比喻的巧妙之处。课件出示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联系上下文可知,这是孩子们戴着斗笠来林中弯腰采蘑菇,一弯腰一起身之间,像蘑菇从土里钻出来。 将蘑菇和孩童类比,写出了孩子们的活力和生机。3 .再次诵读,积累语言。板块二探究比较,拓展总结4 .齐诵组诗,发现特点。(1)学生齐诵三首诗歌,教师引导:这三首诗歌有什么相同之处?(2)学生交流,归纳小结:都以地点做题目;描写了儿童玩乐的美好画面;语言生动活泼;表达的 情感都是快乐;都体现了儿童生活
29、的趣味。5 .再读诗句,感受童趣。让我们读读诗中有特点、有意思的诗句。课件出示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3 .发现特点:相同的主题,相同的格式,就成了 “组诗”。童年的水墨画共有六首,猜一猜:其 他三首会写什么?怎么写?4 .拓展阅读。(1)课件出示这组诗中的另一首儿童诗花前。课件出示花前目光一次次从花上移到纸上,心里早画下花儿的模样。一支蜡笔在纸上轻轻滑动,一朵鲜花在纸上慢慢开放;一只蜜蜂绕着画纸飞了 一圈,它好像已闻到花儿的清香。(2)自由读,这首诗写了什么
30、?(3)朗读展示。(4)自己写诗:选择自己童年美好的画面,用小诗的形式写一写。【设计意图】比较,是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重要策略。通过比较,发现三首诗歌的相同点,从而对组 诗有一定的了解,激起学生阅读组诗里其他诗歌的兴趣。板块三书写指导,热爱汉字1 .自主观察“爽、蘑、菇”,交流写法。2 .教师范写,指导“爽”字。“爽”字的笔顺规则是“先两边再中间”,最后写“人”。3 .再次练写,展示优秀写字作品。4 .抄写诗句: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积累下来。【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已有的书写能力、审美意识,通过学生自己练写、与同学交流,感受汉字的形 体美、书写的成就之乐。最后教师范写难写的字,学生再次练习,展示优秀写
31、字作品,让书写的快乐流泻 于笔端。A板书设计溪边溪边静态动态垂柳照镜钓竿立蜻蜓、廿人影碎了 蹦跳着鱼儿充满欢乐童年的水墨国比喻江上动作特点像鸭群拍水戏耍 拨动浪花笑哈哈 两排银牙鲜明的形象林中比喻比喻蘑菇像斗笠斗笠像蘑菇相映成趣七彩童年欢乐如歌A教学反思这篇课文选取了儿童生活的三组画面,表现了童年生活的快乐。本文教学重点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 懂的句子。教学难点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儿童诗的特点,想象诗歌中描绘的意境,帮助学生发现 组诗的特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因此教学时,我采用了以下方法:1 .师生合作学习,以第一首诗歌溪边为例,教学生学习诗歌的方法。2 .鼓励学生用所学的方法自主学习江
32、上和林中,我适当引导、点拨,学生之间充分交流,然 后分享、释疑,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醒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3 .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发现组诗的特点。4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欣赏诗歌的语言美、画面美,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止匕外,我和学生共赏了花前这首小诗,在欣赏中,巩固了学生对组诗的理解。让学生自己写诗, 将学与练结合,做到了学以致用。第二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一、复习导入, 回忆策略(用 时:3分钟)1 .指名背诵溪边。2 .指名回忆并概括溪边的 学习策略,将学习要点通过板 书形式呈现出来。1 .背诵溪边。2 .回忆并交流溪边的学习策略:(1)抓关键词,理解诗句意思
33、;(2)抓住景物,想象诗歌画面;(3)抓住画面,体悟诗歌感情。“回顾学习策略”正是 在授学生以“渔”,要重视起 来。L组织开展小组学习:(1)运用诗歌的学习策略,自1.开展小组学习:(1)运用学习策略,先展开自主学 习。(2)小组之间相互交流补充。主学习江上林中。(2)小组之间相互交流学习成 果。(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组织交流学习成果。(1)交流江上的学习成果。 指名朗读诗歌,说说诗歌讲 了一件什么事,交流对诗句意 思的理解。引导学生抓住“拍水戏耍、 拨动、你拨我溅、钻入、出水、 一阵水花、两排银牙”等词语 说说从江上这首诗中看到 了怎样的画面。指名说说从这首诗中体会 到了什么,是从哪些
34、地方体会 到的。指名有感情地朗读。1 .小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积 极参与,帮助学生运用策略,(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相互评价。2.开展全班交流。(1)交流江上的学习成果。朗读诗歌江上,诗歌的主要内 容:一群孩子在江上游泳戏水的情并作有针对性地引导。二、迁移策略, 学会阅读(用 时:25分钟)景。相互交流理解诗句的意思。交流各自从诗歌中想象到的画 面,如:孩子们像泥瞅那样一下子 钻入水中,一会儿在不远处露出一 个个小脑袋;孩子们在水里追来逐 去交流诗歌中体会到的情感:童年 时孩子们在江上戏水的热闹与快 乐。2.学生交流想象的画面时,教 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诗歌中的 物象展开,如江上可以抓 住“拍水戏耍
35、” 一词,想象孩 子们是怎么在江上“拍水戏 耍”的,使学生的想象有所依 托。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想 象,还可以适当地运用一些图 片,促进学生思维的转化。(2)交流林中的学习成果。指名朗读诗歌,并说说诗歌 的主要内容,交流对诗句意思 的理解。引导学生抓住“松树、清清 爽爽、松针、雨珠、明明亮亮、 小蘑菇”想象林中的景物,抓 住“一声欢叫”“一个个斗 笠像蘑菇”等想象孩子们在 林中采蘑菇的情景。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交流林中的学习成果。朗读诗歌林中,交流诗歌的主 要内容:一群孩子在林中采蘑菇的 事情。交流对诗句意思的理解。交流从诗歌中想象到的画面,如, 刚下过雨的松林,空气清新,松树 浑身上下湿
36、漉漉的,松针上挂着一 串串雨珠,像颗颗闪亮的珍珠3.引导学生交流课文中难懂 的诗句,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句 子的意思,还可以渗透一些必 要的理解句子的方法。指名交流从诗中体会到的情 感。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交流从诗中体会到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三、整体对比, 简要赏析(用 时:6分钟)1 .指导学生将三首诗歌联系 起来,思考:这三首诗歌有哪 些相同的地方?2 .组织学生交流。(1)组织学生从内容、情感的 角度发现相同点。(2)组织学生从表达角度发现 相同点。3 .组织学生整体朗读。1 .比较、思考三首诗歌相同的地方。2 .交流各自的发现。(1)这三首诗歌叙述的都是童年的 趣事,表达的都是童年
37、的乐趣。(2)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 法。3 .整体朗读,读中加深体会。引导学生发现三首小诗 在表达上的相同点,即运用了 比喻的修辞方法,要针对具体 内容展开,引导学生初步体会 比喻在表达上的作用,但要求 不宜太高。四、布置作业, 尝试创作(用 时:6分钟)L指导回忆自己的童年趣事。2.尝试用童诗的形式记录童 年趣事。1 .回忆交流自己的童年趣事。2 .尝试写作并相互交流。儿童诗创作要求不宜太 高,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兴 趣,提高参与的积极性。18童年的水墨画学生活动卡设计活动建议活动内容阅读思考:说说这三首诗歌分别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并简要写写你 读了诗歌后产生的感受。诗歌描绘的回面阅读感
38、受溪边江上林中自我评价同学评价老师评价1.反复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2.在熟读的基础上,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语,把看到的画面内容填在表中。3.小组之间可以相互交流阅读诗歌的感受,完成表格内容。童年的水墨画说课稿童年的水墨画这篇课文是一篇儿童诗,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儿童诗,但是 他们很喜欢。在还没有学到这一课的时候,有的学生在和我聊天时说很喜欢这一 课,我问为什么,他们的回答令我很吃惊,这样的文章语言多美啊,还有这不是 画,但是读完之后大脑就会浮现出一幅美丽的图画来。还有一个学生对我说他自 己也想写一写这样的小诗。我想,这不正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满足学生 学习的欲望吗?但是我也知道要想
39、上好这节课很不容易。为了满足学生,我今天 这节课也是尝试着来上的,所以肯定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诚恳地请各位领导 老师给予批评与指导。本节课是一节新授课,我采用小组汇报、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想象诗 的意境,感受童年生活带来的快乐,反复朗读,由文字展开联想和想象,同时, 通过学生的收集和自己的亲身经历,练习说话、写话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 力,尽可能地使语文学习综合化。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想象诗的意境,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2 .反复朗读,由文字展开联想和想象,并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感受。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儿童生活的快乐,激 发学生热爱生活。前置性
40、作业:我在本节课设置了几个前置作业:1 .把童年的水墨画这篇课文读给你的家人听。读给家人的目的是让学生 认真地去读,并让家长给予指导,把课文读得流利、正确。2 .你在这篇课文中认识了哪些字、词朋友呢?生字:生词:3 .这首诗中,你最喜欢哪个片段?相信总有打动你心灵深处的地方,并说说 为什么。4.追寻童年的记忆,用我们手中的笔。写一写,画一画。可以是自己童年的趣 事,也可以是童年的梦想。还可以是搜集的别人的童年趣事。设计流程: 课前背古诗一分钟小喇叭,让学生介绍有关童年的感悟。课堂环节即课前预习、小组讨论、班级交流,我在这节课设计了以下环节:一、歌曲导入。我选择了歌曲导入课题的办法,请学生汇报前
41、置预习中的思考。由于课堂时 间有限,我选择一组选一人汇报。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环节既是为了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其实也是训练学生独立 阅读的能力,并对课文初步掌握的情况。三、理解诗意,放飞想象。在这首诗中,你最喜欢哪个片段?相信总有打动你心灵深处的地方,并说说 为什么。抓住这一点让学生最能引起自己思考、震撼自己心灵的地方,细细地读, 慢慢地品,联系实际。放飞想象进行小组讨论,在小组交流汇报中,我采用了先 请一个小组发言,其他同学或小组补充说明的方法。学生就之前没有提到的或提 到但观念不同的可以补充展示,有深入认识的也可以补充,如果有的小组与前一 组同学找的亮点地方不一样,也可以
42、就自己的亮点进行展示发言,其他小组或同 学再进行补充,这样的设计不仅解决了时间问题,并且也使每个小组、每个学生 都有展示的空间,让学生做到以读引读。四、拓展延伸,快乐练笔。这一环节,读写结合,读画结合,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而发想到 自己童年的趣事,童年的梦想,搜集名人的童年趣事,让学生有所看、所读、所 经历的在小组内交流。这一环节即让学生读了、看了、想了、说了,同时也写了, 我想更重要的是学生真正地懂得课文的意义所在,哪怕是一句话也好。读写结合。 达到以读引读的目的。五、小结、布置实践作业。由课内引向课外,举办学生感兴趣的以“儿童诗”为主题的手抄报活动,让学生学会真正的生活方法。是这一
43、节课的理论深化 的过程,也是实践的过程。童年的水墨画说课稿一、说教材童年的水墨画是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 课文,本文是一组儿童诗,由诗人张继楼的溪边江上林中 三首小诗组成,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乡村儿童的典型生活场景,展现 了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以及无穷趣味。溪边一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儿童垂钓的场景。诗歌先描绘平 静的溪水把人影染“绿”,再写水面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这 一 “绿” 一 “红”,既是和谐唯美的相互映衬,又是恰到好处的点缀, 使画面充满了色彩美感;接下来,描绘了静静的溪水映着柳树、钓鱼 孩子的倒影、钓鱼竿、红蜻蜓,空气都仿佛停止了流动,直到鱼儿上 钩的一刹那,溪水动了,人影碎了,鱼跃人欢,画面顿时变得生机盎 然。这一静一动的结合,是本诗的微妙高明之处。江上描摹了一 群水乡孩子江中嬉戏的欢乐场面。一群戏水的孩子,那样的调皮,像 鸭群一样钻入水中,接下来“一阵水花”与“两排银牙”,将童年的 烂漫快乐渲染得淋漓尽致,鲜活的画面仿佛定格在我们的脑海之中。 林中描写了雨后的树林里孩子们采蘑菇的欢乐情形。诗的第二句 将小蘑菇钻出泥土顶着菌盖想象成头戴一顶斗笠,第三句又将孩子们 的斗笠想象成雨后的蘑菇。两句诗将“小蘑菇”与“斗笠”互为比喻, 妙趣横生,让整个画面充满生命灵动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