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新高考)2021届高三大题优练3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 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新高考)2021届高三大题优练3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 教师版.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大题优练3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例:中华文化的发展与传播材料一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遵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出和形 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 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 借鉴。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2017年)(1)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术思想是中国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材料一中代表的思想分别可以追溯到 当时哪一学派?材料二图1图1图1:秦朝“书同文字”木方:多采用“某如故,更某”句式,对文字字形进行规范。图2:日语
2、的平假名和汉字对照表:公元前4世纪一3世纪,汉字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东南亚地区。 日语中的平假名几乎均由汉字演化而来。图3: 1871年徐寿翻译的化学鉴原:他根据元素的属性命名,例如固体金属元素用“金”字旁,再配 一个与该元素西文第一音节近似的汉字,创造了 “锌” “镒”等元素的中文名。他发明的命名方法沿用至今。 (2)依据材料二,分别概述3组图文资料反映的史实及其影响。【答案】(1)法家;儒家;道家。(2)图1:秦朝统一规范文字字形;促进政令的传达和执行,有利于文化交流。图2:公元前4世纪以后,汉字从中国传入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各国参照汉字创造本国文字,促进世界文 化的发展。图3:近代中国
3、学者将汉字偏旁与化学元素西文名读音相结合创出新字;丰富汉字的字形和内涵,促进西 方科技在中国的传播。【解析】(1)据所学百家争鸣中各思想流派的主张可得法家;儒家;道家。(2)第一小问史实,据材料二图片可知图1秦朝统一规范文字字形;图2公元前4世纪以后,汉字从中 国传入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图3近代中国学者将汉字偏旁与化学元素西文名读音相结合创出新字。第二小问 影响,结合材料二图片信息可得促进政令的传达和执行,有利于文化交流;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丰富汉字的 字形和内涵,促进西方科技在中国的传播。1 .通过文物讲述历史是博物馆的一个重要功能。以下三件文物都来自大英博物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 分
4、)材料一铜钟所传达的主要信息便是主人的权势,但同时它也能表现出主人的社会观与宇宙观。孔子曾多次谈及音 乐,认为这是个人教育中的重要部分,也能帮助塑造一个国家。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让每个人都了解并接受 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也许正是这种思想,让铜钟具有了哲学意义:经调试过的铜钟依次奏响,乐声丰富而和 谐。(中国铜钟:发现于中国陕西省,公元前500年至公元前400年。铜钟周身雕刻精美,能给人听觉与视 觉双重享受。)材料二这套茶具中最与世无争的当数奶罐,但它也是社会与经济巨变的一部分。直到19世纪30年代,为了喝 上牛奶,城市居民还得在城里养牛一这是19世纪生活中鲜为人知的一个方面。不过,通往城郊的铁
5、路改变 了这一状况,奶牛因此可以回归乡野。1853年,一篇文章说道:随着西南铁路竣工,萨里地区开展了新 贸易。那里办起了不少有二三十头奶牛的养殖场,将产出的牛奶送往滑铁卢终点站以供应伦敦市场。(维多利亚早期茶具:来自英国斯塔福德郡,公元1840年至公元1845年。这是韦奇伍德工厂制造的茶壶、奶艇和糖罐三件套。)材料三1921年,也就是绘制瓷盘的那一年,苏维埃俄国迫切地需要向民众灌输一个信息-团结起来、怀抱希 望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认为,这种以瓷盘为代表的艺术形式向处于绝境中的民众传达了希望的力量:在绘 制这个瓷盘的年代,几乎所有人都处于饥饿状态人们不禁要问:“这个已经倒下的国家如何能康复? ” 他
6、们会说:“无论发生什么,我们仍在建设未来。我们要怀着无与伦比的信心迎接它(俄国革命瓷盘:来自俄罗斯圣彼得堡,绘制于公元1921年。盘中所绘远处红色工厂放射出的光芒驱散 黑暗,近处红色工人手持铁锤跨过“资本”字样的荒地大步走来。)以上材料均摘自英尼尔麦格雷戈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铜钟依次奏响,乐声丰富而和谐”的社会内涵及孔子的教学目的。(2)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社会与经济的巨变。结合所学,写出英国第一条商用铁路试车成功的年份,并说明 当时交通运输业的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饥饿状态”的主要原因,并简述列宁在1921年前后围绕
7、工业 建设的“希望”和“信心”所做的实践与理论努力。【答案】(1)社会内涵:人人道德自觉基础之上的礼乐文明社会。目的: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人”,而且要培养成“君子”。(2)巨变:铁路交通的发展有力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城市的发展)。年份:1825年。影响:交通运输业的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技术条件,迅速发展的铁路和远洋运输大大拓宽了商品 市场。(2分)(3)主要原因: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战争;大旱灾;农村余粮收集制的强化。实践与理论努力:实行租让制、租赁制等国家资本主义政策;提出“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 化”;撰文论述实行国家资本主义。【解析】(1)第一小问内涵,从材料一 “孔子
8、曾多次谈及音乐,认为这是个人教育中的重要部分,也能帮 助塑造一个国家。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让每个人都了解并接受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体现出孔子认为音乐 教育也能让个人“了解并接受”在社会中的位置,维持等级分明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故“铜钟依次奏响,乐 声丰富而和谐”的社会内涵是人人道德自觉基础之上的礼乐文明社会。第二小问目的,从材料一 “孔子教育思 想的核心是让每个人都了解并接受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以及孔子思想主张是“仁”、“德”、皖L”,强调人的 道德修养,构建和谐社会秩序,可知孔子的教学目的是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人”,而且要培养成“君子”。(2)第一小问巨变,从材料二“通往城郊的铁路改变了
9、这一状况,奶牛因此可以回归乡野”、“随着西南 铁路竣工,萨里地区开展了新贸易将产出的牛奶送往滑铁卢终点站以供应伦敦市场”,体现的是铁路和经 济的联系,故材料二所反映的社会与经济的巨变是铁路交通的发展有力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城市的发展)。 第二小问年份,结合英国第一条商用铁路修建的史实,可写出英国第一条商用铁路试车成功的年份。第三小问 影响,从材料二“为了喝上牛奶,城市居民还得在城里养牛一这是19世纪生活中鲜为人知的一个方面。不 过,通往城郊的铁路改变了这一状况,奶牛因此可以回归乡野”,可知当时交通运输业的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 响是交通运输业的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技术条件;从材料二“随着西南
10、铁路竣工,萨里地区开展了新 贸易。那里办起了不少有二三十头奶牛的养殖场,将产出的牛奶送往滑铁卢终点站以供应伦敦市场”,可知当 时交通运输业的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是迅速发展的铁路和远洋运输大大拓宽了商品市场。(3)第一小问原因,从材料三“绘制这个瓷盘的年代”是1921年,结合苏俄1921年之前,国家处于战 争时期和当时实行的经济政策对国家经济的消极影响,可指出导致“饥饿状态”的主要原因是四年世界大战和 三年国内战争;大旱灾;农村余粮收集制的强化。第二小问努力,结合1921年列宁为了缓解战时共产主义政 策导致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制定新经济政策,在工业领域采取的措施,可简述列宁在1921年前后围绕
11、工 业建设的“希望”和“信心”所做的实践是实行租让制、租赁制等国家资本主义政策;结合列宁在新经济政策 实施中对于共产主义理论的认识和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理论的阐述,可简述列宁在1921年前后围绕工业建设的 “希望”和“信心”所做的理论努力是提出“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撰文论述实行国家资 本主义。2.在世界文化发展历程中,中西方文化既有内在的共通之处,又有着明显的差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与柏拉图在政治总目标上都是试图以贤人政治之实行德治的方式,巩固贵族统治,创立等级 有序的社会,但二者又有着明显的差异。在塔型的等级社会中,处于塔尖的统治者的人选问题,是孔子和柏拉 图关
12、注的重点。孔子把统治者(“圣王”)本身具有高尚的道德和人格、能教化民众,看作为政的首要条件,认 为只有圣人才可以成为真正的王。而柏拉图虽不否认统治者应具有道德,但却主张“哲学王”应具有最高 理念,以是否具有智慧和知识作为统治民众的首要条件。摘编自刘丹忱孔子与柏拉图治国思想之比较互鉴材料二 五四新文化运动从追求器物现代化、制度现代化转向了追求文化现代化和的现代化,开启了思想 解放的潮流。文艺复兴也开启了欧洲文化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进程。文艺复兴强调人的精神世界和人的价 值,促进了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人文主义精神的觉醒,从而深刻影响了人们认识客观现实世界的态度和能 力。因此,从历史意义上讲,二
13、者都是思想文化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的起点。摘编自王欣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之异同(1)据材料一,概述孔子与柏拉图政治理想的异同,并说明出现差异的实质。(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是如何理解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都是思想文化现代化和人 的现代化的起点”。【答案】(1)同:实行德治(贤人政治);巩固贵族统治;维护等级秩序。异:孔子要求统治者是为政以德(“内圣外王”);柏拉图要求统治者是哲学王(具备智慧和知识)。实质:孔子代表的是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利益,维护旧的秩序和制度。柏拉图改革雅典民主制度的弊端,维 护奴隶主贵族利益。(2)理解:思想文化现代化: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都批判
14、了传统思想;都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都促进了思想解放。“人”的现代化:二者都一定程度上把人从各种社会束缚中解放出来;都肯定人的价值; 都促进了个人主义的觉醒。【解析】(1)第一小问同,据材料一 “孔子与柏拉图在政治总目标上都是试图以贤人政治之实行德治的方 式,巩固贵族统治,创立等级有序的社会”得出实行德治;巩固贵族统治;维护等级秩序。第二小问异,据材 料一 “孔子把统治者(圣王)本身具有高尚的道德和人格、能教化民众,看作为政的首要条件,认为只有圣 人才可以成为真正的王”可知孔子要求统治者是为政以德;据材料一 “柏拉图虽不否认统治者应具有道德,但 却主张哲学王应具有最高理念,以是否具有智慧和知
15、识作为统治民众的首要条件”得出柏拉图要求统治者 是哲学王,具备智慧和知识。第三小问实质,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孔子代表的是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利益,维护旧 的秩序和制度;柏拉图改革雅典民主制度的弊端,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2)思想文化现代化:据材料二“五四新文化运动从追求器物现代化、制度现代化转向了追求文化现代 化和的现代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潮流”“文艺复兴强调人的精神世界和人的价值,促进了文学、艺术、哲学 等领域人文主义精神的觉醒,从而深刻影响了人们认识客观现实世界的态度和能力”结合所学可从五四新文化 运动和文艺复兴都批判了传统思想;都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发展;都促进了思想解放等角度入手。“人”的现代 化
16、:据材料二“五四新文化运动从追求器物现代化、制度现代化转向了追求文化现代化和的现代化,开启了思 想解放的潮流” “文艺复兴强调人的精神世界和人的价值,促进了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人文主义精神的觉 醒,从而深刻影响了人们认识客观现实世界的态度和能力”结合所学可从二者都一定程度上把人从各种社会束 缚中解放出来;都肯定人的价值;都促进了个人主义的觉醒等角度入手。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实学”概念的某些思想内容虽早已有之,但把这些内容升华为“实学”概念,则始于北宋程颐。 尔后,宋元明清时期的许多实学家都沿用这一概念,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中国的实学思想,从而构成了长达 800多年的中国实学思潮。阶
17、段时间概况产生与从北宋至明这一历史时期的实学还不完备,还不能够真正把“实体”与“达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实学”发展历程的认识。发展中叶用”两者结合起来,未形成完整系统的实学思想体系发展从明中叶到清乾嘉时期比宋元时期具有更加丰富的社会内容,主要代表人物有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唐甄等;随着“西学东渐”而在科学领域开创了重实践、重脸证、重实测的时代新风高涨并转型从清代道咸到同光年间这一历史时期的实学思想,主要是围绕“救亡图存”这一时代主 题而展开。晚清实学的最大特点,既继承了中国古典实学的成分, 又大量地吸收了西政与西学,企图以西学之实补中学之虚(要求:史实准确,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18、【答案】北宋时期,面对儒学自身的僵化,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在此背景下北宋程颐提出了 “实学” 的概念。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程朱理学的日益僵化,“西学东渐”的背景下,这一时期的实学家 们主张反对君主专制、提倡经世致用和工商皆本,在科学领域开创了重实践、重验证、重实测的时代新风,但 影响有限。晚清以来,随着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西方列强的入侵,内忧外患的不断加深,新的经济结构的出现 以及向西方学习的不断深入,这一时期的实学主要是围绕“救亡图存”展开,将中学和西学相结合,先后提出 了 “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维新变法”等主张,这一时期的实学发展推动了向西方学习的深入,有利于 中国的
19、近代化进程。总之,“实学”的内涵和特点不断与时俱进,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解析】据材料“把这些内容升华为实学概念,则始于北宋程颐。尔后,宋元明清时期的许多实学家 都沿用这一概念”可知“实学”重实用,且与中国传统主流文化儒学的发展历程契合,属于儒学的一部分,不 同时期的历史时代需要推动“实学”的发展,“实学”在不同的时期影响不同。据材料,“实学”产生于北宋, 据所学北宋时期,面对儒学自身的僵化,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佛、道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北宋程颐提出了 “实 学”的概念,强调儒学重回实践。据材料,明清时期“实学”得到发展,“主要代表人物有黄宗羲、顾炎武、 王夫之、唐甄等开创了重实践、重验证、重实测的
20、时代新风”,据所学,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程朱理学的日益僵化,“西学东渐”的背景下,这一时期的实学家们主张反对君主专制、提倡经世致用和工商 皆本,在科学领域开创了重实践、重验证、重实测的时代新风,但受到封建知识分子自身和时代的局限,影响 有限。据材料,“实学”在晚清时期高涨并转型,“围绕救亡图存这一时代主题而展开。晚清实学的最大特 点,既继承了中国古典实学的成分,又大量地吸收了西政与西学,企图以西学之实补中学之虚”反映“实学” 发展紧密结合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要求和时代需要,据所学,晚清以来,随着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西方列强的 入侵,内忧外患的不断加深,新的经济结构的出现以及向西方学习的不断深入,这一时期的实学主要是围绕 “救亡图存”展开,将中学和西学相结合,先后提出了 “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维新变法”等主张,这 一时期的实学发展推动了向西方学习的深入,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整体而言,“实学”作为中国传统文 化的产物,继承了儒学现实主义的理性特点,与时俱进,推动了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