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司法辅助服务市场分析.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9277684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4.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化司法辅助服务市场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信息化司法辅助服务市场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化司法辅助服务市场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化司法辅助服务市场分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信息化司法辅助服务市场分析一、市场需求测量(一)不同层次的市场市场作为营销领域的范畴,是指某一产品的实际购买者和潜在购 买者的总和,是对该产品有兴趣的顾客群体,也称潜在市场。潜在市 场的规模,取决于现实顾客与潜在顾客人数的多少。购买者身份的确认,一般依据三个特性,即兴趣、收入和购买途 径。兴趣指购买需求和欲望,是采取购买行为的基础。收入决定支付 能力,是采取购买行为的条件。市场规模是兴趣与收入两者的函数。 购买途径决定购买者能否买到所需产品。有效市场是指对某种产品感 兴趣、有支付能力并能获得该产品的顾客群体。同样的产品,往往因购买者必须具备某一特定条件才能获取,如 规定到一定年龄者才能购买汽车

2、。有效市场中具备这种条件的顾客群 体,构成该产品的合格的有效市场。企业可将营销努力集中于合格有效市场的某一细分部分,这便成 为企业的目标市场。企业及竞争者的营销努力,必能售出一定数量的 某种产品,购买该产品的顾客群体,便形成渗透市场。(二)市场需求立智能分案系统,通过案件繁简分流,建立完善分案再平衡机制和人 案平衡关系调整机制。七、法院信息化行业季节性由于大型企业、部门及事业单位在实施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有较为 严格的预算管理制度,其审批、招标的安排通常集中在上半年,而系 统调试、验收则更多集中在下半年,因此从企业收入的实现上看,行 业季节性较强,下半年业务收入水平相对高于上半年。八、软件和信息技

3、术行业发展趋势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演进,全球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进入新一 轮加速期,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将持续高速发展并逐渐成熟。 未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将呈现以下特征。(一)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根据国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 年),未来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到 2020年,业务收入突破8万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其中信息技术 服务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将达到55%o根据2018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发布的扩 大和升级信息消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到2020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将达6万亿元,年均增长11%

4、以上,信息技术拉动相关领域产出达到15万亿。(二)产业变革持续深化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步入加速创新、快速迭代、群体突破的爆 发期,加快向网络化、平台化、服务化、智能化、生态化演进。大数 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快速发展和融合创新,先进计算、高端存 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神经科学等新技术加速突破和应用,进一 步重塑软件的技术架构、计算模式、开发模式、产品形态和商业模式, 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日益成熟,加速步入质变期。开源、 众包等群智化研发模式成为技术创新的主流方向,产业竞争由单一技 术、单一产品、单一模式加快向多技术、集成化、融合化、平台系统、 生态系统的竞争转变,生态体系竞争成为

5、产业发展制高点。软件企业 依托移动互联、大数据等技术平台,强化技术、产品、内容和服务等 核心要素的整合创新,加速业务重构、流程优化和服务提升,实现转 型发展。(三)应用场景持续增加信息技术引发的产业变革将加速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金融、物流、 交通、文化、旅游等服务业的跨界融合和创新发展,带来更多的新产 品、服务和模式创新,催生新的业态和经济增长点,加速各行业领域的融合创新和转型升级。应用场景的多元化将引发居民消费、民生服 务、社会治理等领域多维度、深层次的变革和带来分享经济、平台经 济、算法经济等众多新型网络经济模式。九、法院信息化行业区域性我国信息化水平在各个行业及应用领域均存在较大的地域性差异

6、, 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受到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因此相关的信 息化建设业务存在一定的地域性差异。根据工信部2019年软件和信 息技术服务业统计公报,我国东部地区的软件行业产业规模庞大, 东部地区完成软件业务收入57, 157亿元,占全国软件业的比重为 79. 6%;中部和西部地区完成软件业务收入分别为3, 655亿元和8, 607亿元,占全国软件业的比重为5.1%和12. 0%;东北地区完成软件 业务收入2, 350亿元,占全国软件业的比重为3.3%o十、法院信息化行业人才壁垒信息化建设领域技术涉及面广、技术难度高,对行业人才提出了 较高的综合素质要求。综合型专业人才的培育必须经过大量的知

7、识体 系训练和长期的行业经验积累,企业面对竞争就必须拥有大量的高综 合素质人才作保障。新的竞争企业想要吸引更多的行业人才,需要付 出更高的成本,这形成了本行业的人才壁垒。十一、关系营销的流程系统关系营销把一切内部和外部利益相关者都纳入研究范围,并用系 统的方法考察企业所有活动及其相互关系,表现积极的一方被称为市 场营销者,表现不积极的一方被称作目标公众。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结成休戚与共的关系,企业的发展要借助利益 相关者的力量,而后者也要通过企业来谋求自身的利益。(1)企业内部关系。内部营销起源于把员工当作企业的市场。智 慧的企业高层领导,心中装有“两个上帝”,一个“上帝”是顾客, 另一个“上帝”

8、是员工。企业要进行有效的营销,首先要有具备营销 观念的员工,能够正确理解和实施企业的战略目标和营销组合策略, 并能自觉地以顾客导向的方式进行工作。同时企业要尽力满足员工的 合理要求,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为关系营销奠定良好基础。(2)企业与竞争者的关系。企业所拥有的资源条件不尽相同,往 往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为有效地通过资源共享实现发展目标,企 业要善于与竞争对手和睦共处,并和有实力、有良好营销经验的竞争 者进行联合。(3)企业与顾客的关系。顾客是“上帝”,是“财神”,企业要 实现盈利目标,必须依赖顾客。企业需要通过搜集和积累大量市场信 息,预测目标市场购买潜力,采取适当方式与消费者沟通

9、,变潜在顾 客为现实顾客。同时,要致力于建立数据库或其他方式,密切与消费 者的关系。对老顾客,要更多地提供产品信息,定期举行联谊活动, 加深情感信任,争取将其转化为长期顾客,举办这些活动花费的成本, 肯定比寻求新顾客更为经济。(4)企业与供销商的关系。因分工而产生的渠道成员之间的关系, 是由协作而形成的共同利益关系。合作伙伴虽也存在矛盾,但相互依 赖性更为明显。企业必须广泛建立与供应商、经销商之间的密切合作 的伙伴关系,以便获得来自供销两个方面的有力支持。(5)企业与影响者的关系。各种金融机构、新闻媒体、公共事业 团体以及政府机构等,对企业营销活动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企业必 须以公共关系为主要

10、手段争取它们的理解与支持。例如,社区是以地 缘为纽带而连接和聚集的若干社会群体或组织之间的关系,构成了企 业关系营销中不可忽视的一环。企业需要社区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和 有效率的工作场所,社区也希望企业为社区建设提供人、财、物的支 持。十二、整合营销传播(一)整合营销传播的含义1992年,全球第一部整合营销传播(IMC)专著整合营销传播 在美国问世,其作者是美国西北大学教授唐舒尔茨及其合作者斯坦, 利田纳本、罗伯特,劳特朋。唐E.舒尔茨关于整合营销传播的定义是:“整合营销传播是一 种战略性经营流程,用于长期规划、发展、执行并用于评估那些协调 一致的、可衡量的、有说服力的品牌传播计划,是以消费者、

11、客户、 潜在客户和其他内外相关目标群体为受众的。按照乔治贝尔奇和 迈克尔贝尔奇对唐 E.舒尔茨定义的理解,“整合营销传播是一种 战略性的商业流程,用来规划、开拓、执行和评估具备可协调、可测 量、具有说服性和持续性的品牌传播(沟通)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 建立与消费者、中间商、潜在消费者、雇员、合作伙伴及其他相关的 内部和外部的目标受众的沟通,产生短期的收益回报,并建立长期的 品牌与股东价值”。美国广告公司协会(4As)定义:“整合营销传播计划的概念,是 指在评估如大众广告、直接反应广告、销售促进以及公共关系等多种 传播工具的重要作用时,更充分认识到将这些工具综合运用所带来的 附加价值,即整合运用

12、后所带来的信息的清晰度、持续性和传播影响 力的最大化”。可见,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内涵是以消费者为核心,综合、协调 使用各种传播方式,以统一的目标和统一的传播形象,传递一致的信 息,实现与消费者沟通,迅速树立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建立长 期的关系,更有效地达到品牌传播和产品销售的营销目标。亦即,整 合营销传播是整合各种促销工具,如广告、人员推销、公关、销售促 进、直复营销等,使其发挥更大的功效的活动过程。(二)整合营销传播中受众接触的促销工具整合营销传播的一个关键因素是营销企业必须了解各类沟通或促 销工具,并知晓如何使用它们来传递公司或品牌信息。这就客观要求 营销企业必须明晰每种消费者能够接触

13、到的促销工具与目标受众沟通 时的价值所在以及它们如何能够形成一个有效的整合营销传播方案。(三)整合营销传播计划过程在制定整合营销传播策略的过程中,营销企业需要结合各种促销 组合要素,平衡每一个要素的优势和劣势以产生最有效的传播计划。 可以说,整合营销传播管理实际上就是与目标受众进行有效传播的过 程,包括策划、执行、评估和控制各种促销组合要素。整合营销传播方案的制定者必须决定促销组合中各要素的角色和 功能,为每种要素制定正确的策略,确定它们如何进行整合,为实施进行策划,考虑如何评估所取得的成果,并进行必要的调整。营销传播只是整体营销计划和方案的一部分,因此必须能够融合其中。十三、关系营销及其本质

14、特征约翰伊根认为对关系营销目标最好的描述是:“在适当情况下, 识别和建立、维持和增进同消费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同时在 必要时终止这些关系,以利于实现相关各方的目标;这要通过相互交 换及各种承诺的兑现来实施。”菲利普科特勒认为:“关系营销致 力于与主要顾客建立互相满意且长期的关系以获得和维持企业业务。”关系营销是以系统论为基本思想,将企业置身于社会经济大环境 中来考察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认为企业营销乃是一个与消费者、竞 争者、供应者、分销商、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发生互动作用的过程。关系营销将建立与发展同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作为企业营 销的关键变量,把正确处理这些关系作为企业营销的核心。关

15、系营销 奉行的黄金法则是:同等条件下,人们将和他们认识、喜欢并且信任 的人做生意。关系营销的本质特征包括以下几点:(1)信息沟通的双向性。社会学认为关系是信息和情感交流的有 机渠道,良好的关系即是渠道畅通,恶化的关系即是渠道阻滞,中断 的关系则是渠道堵塞。交流应该是双向的,既可以由企业开始,也可 以由营销对象开始。广泛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可以使企业赢得更 多、更好的支持与合作。(2)战略过程的协同性。在竞争性的市场上,明智的营销管理者 应强调与利益相关者建立长期的、彼此信任的、互利的关系。这可以 是关系一方自愿或主动地按照对方要求调整自己的行为;也可以是关 系双方都调整自己的行为,以实现相互

16、适应。各具优势的关系双方, 互相取长补短,联合行动,协同动作去实现对各方都有益的共同目标, 可以说是协调关系的最高形态。(3)营销活动的互利性。关系营销的基础,在于交易双方相互之 间有利益上的互补。如果没有各自利益的实现和满足,双方就不会建 立良好的关系。关系建立在互利的基础上,要求互相了解对方的利益 要求,寻求双方利益的共同点,并努力使双方的共同利益得到实现。 真正的关系营销需要达到关系双方互利互惠的境界。(4)信息反馈的及时性。关系营销要求建立专门的部门,用以追 踪各利益相关者的态度。关系营销应具备一个反馈的循环,连接关系 双方,企业可由此了解到环境的动态变化,根据合作方提供的信息, 以改

17、进产品和技术。信息的及时反馈,使关系营销具有动态的应变性, 有利于挖掘新的市场机会。十四、品牌经理制与品牌管理品牌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品牌管理实质就是品牌资产管理。 品牌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品牌资产投资和利用效果的好坏。一 般而言,企业的品牌管理的主要任务包括监控品牌运营状况,设计或 参与设计品牌,申请注册商标,管理品牌或商标档案,管理商标标签 的印制、领用与销毁,处理品牌纠纷、维护商标权,协助打假,品牌 全员管理教育等。品牌管理的组织形式反映了在品牌运营活动中企业内部各部门、 各机构的权力与责任及其相互关系,主要有职能管理制和品牌经理制 两种。(一)职能管理制职能管理制是在西方盛行于2

18、0世纪20-50年代的品牌管理制度 (当然,许多企业至今仍很钟爱)。作为品牌管理制度,其主要做法 是,在企业统一领导、组织与协调下,品牌管理的职责主要由企业各 职能部门分别承担,各职能部门在各自的权责范围内行使权利、承担 义务。亦即,在职能管理制度下,有关品牌的决策与计划都由各职能 管理部门的负责人或主管人员共同参与、研究制定、分别执行。(二)品牌经理制品牌经理制诞生在美国宝洁(P&G)公司。宝洁产品在全世界得到广大消费者认同,成功的原因除了 160多年来一直恪守产品质量原则某一产品的市场总需求,是指在一定的营销努力水平下,一定时 期内在特定地区、特定营销环境中,特定顾客群体可能购买的该种产

19、品总量。对需求的概念,可从八个方面考察。(1)产品。首先确定所要测量的产品类别及范围。(2)总量。可用数量和金额的绝对数值来表述,也可用相对数值 来表述。(3)购买。指订购量、装运量、收货量、付款数量或消费数量。(4)顾客群。要明确总市场的顾客群、某一层次市场的顾客群、 目标市场或某一细分市场的顾客群。(5)地理区域。根据非常明确的地理界线测量一定的地理区域内 的需求。企业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划分区域,测定各自的市场需求。(6)时期。市场需求测量具有时间性,如年度、5年、10年的市 场需求。由于未来环境和营销条件变化的不确定性,预测时间越长, 测量的准确性就越差。(7)营销环境。测量市场需求必须

20、确切掌握宏观环境中人口、经 济、政治、法律、技术、文化诸因素的变化及其对需求的影响。(8)营销努力。市场需求也受可控制因素的影响。市场需求受产 品改良、产品价格、促销和分销方式等的影响,一般表现出某种程度 的弹性,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因此,市场需求也称为市场需求函数。 之外,品牌经理制的灵活而有效运用也是重要成因之一,甚至也可以 说,其核心理念“一个人负责一个品牌”的品牌经理制(管理系统) 是宝洁公司品牌运营的重要基石。品牌经理制在20世纪30年代问世于宝洁公司。到第二次世界大 战结束以后,品牌经理制被认为是从事多品种经营的消费品生产企业 品牌运营的规范组织形式。许多消费品生产企业(尤其是耐用

21、消费品 的生产企业)都学习宝洁公司,纷纷采用品牌经理制。美国庄臣公司、美国家用品公司等世界范围内的众多大公司都先 后采用了品牌经理制,主要是因为品牌经理制有许多“职能制”所不 具备的优点。第一,品牌经理制比职能管理制具有较强的品牌运作协 调性。在品牌经理制下,企业委任品牌经理负责某品牌运营全过程, 具体负责该品牌标定下的产品的开发、生产与销售,协调该品牌产品 的开发部门、生产部门和销售部门的工作。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 部门之间的互相扯皮、推读,减少因未能考虑整体利益、不熟悉整体 情况而产生的盲目性和分散性。第二,品牌经理制有利于达到品牌定 位目标,快速实现品牌个性化。在职能制下,常因互相扯皮

22、、办事拖 拉而致使品牌运营各环节不能很好地衔接,而品牌经理制相当程度地 克服了这些弊端。第三,品牌经理制有助于长期维系品牌整体形象。由于品牌经理是专司品牌运营之职,监控品牌运营状况与市场变化是 其重要职责,加之品牌经理制下协调性增强,使得品牌运营活动适应 市场变化的能力大大加强。品牌经理制固然有许多优点,但它也存在着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 例如,品牌经理及品牌管理部门与生产、销售和财务等职能部门的权 责划分问题。实践中,由于职权定位不清晰,很多品牌经理对自己的 角色比较模糊,进而招致责难,使品牌经理的作用受到限制。此外, 对品牌经理的业绩考评也是比较棘手的问题。随着行业营销费用的增加,刺激消费的

23、力度加大,市场需求一般 会随之增大,但报酬率由递增转入递减。当营销赛用超过一定水平后, 就不能进一步促进需求,市场需求所达到的极限值,称为市场潜量。 由于市场环境变化深刻地影响着市场需求的规模、结构和时间等,所 以也会深刻地影响着市场潜量。在基本销售量与市场潜量之间,显示了不同类型市场整体需求的 营销敏感度。受产业营销支出水平影响明显者为可扩张市场,如保健 品市场;受产业营销支出水平影响不大者为非扩张市场,如食盐市场。(三)企业需求企业需求指在市场需求总量中企业所占的份额。在市场竞争中,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与其营销努力成正比。此外,如果营销费用分配于广告、促销、分销等方面,它们有不 同的效率及弹性

24、。(四)企业预测与企业潜量企业预测指企业销售预测,是与企业选定的营销计划和假定的营 销环境相对应的销售额,即预期的企业销售水平。这里,销售预测不 是为确定营销计划或营销努力水平提供基础,而是由营销计划所决定 的,它是既定的营销费用计划产生的结果。与销售预测相关的还有两 个概念:一个是销售定额,即公司为产品线、事业部和推销员确定的 销售目标,是一种规范和激励销售队伍的管理手段,分配的销售定额 之和,一般应略高于销售预测。另一个是销售预算,主要是为当前采 购、生产和现金流量做决策。销售预算一般略低于销售预测,以避免 过高的风险。企业潜量即企业销售潜量,指公司的营销努力相对于竞争者不断 增大时,企业

25、需求所达到的极限。当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为100%时,企 业潜量也就是市场潜量,但这只是一种少见的极端情况。二、市场导向战略规划全面贯彻现代市场营销观念,要求企业不仅致力于创造近期的顾 客满意,而且要积极适应市场环境的变迁,致力于创造长期、整体顾 客满意,实施有效的市场导向战略规划与管理。“战略规划的核心一在组织的目标和能力与不断变化的市场机会 之间建立和维持战略适配的过程。”“战略规划的制定过程始于对整 体目标和使命的确定,使命随即被转化为详细的目标以指导整个公司 的发展。”市场导向战略规划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1)正确选择和调整企业投资经营方向,并将企业的投资业务作为一个组合来管理。企业必

26、须根据环境及其变化的要求,综合考虑顾客、社会和企业利益,决定进入哪些领域生产经营,哪些业务项目(经营单位)需要建立、保持、发展、收缩或撤销,并据以配置企业 资源。(2)根据市场增长率、企业定位及其组合,测算每项具体业务单 位的未来利润潜力。企业必须根据发展动态,而不是依据目前的销售 额或利润来决定未来的业务发展方向。(3)从长期发展的战略高度制定规划。企业要对每一项业务制定 一个“战略方案”,以实现其长期目标。同时,企业还必须根据自己 在行业中的地位及它的目标、机会、能力和资源确定一个最有意义的 战略规划,并使各项业务战略方案体现企业战略规划的基本要求。在一些较大规模的企业,战略规划通常由四个

27、组织层次构成。包 括企业层次、部门层次、业务层次和产品层次。企业总部负责设计企 业战略规划,指导整个企业进入有利的前景,决定给每个业务单位分 配多少资源以及要开展或取消哪些业务。部门层次的规划,要对企业 给予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各业务单位的战略规划则要保证该业务创 造价值和利润。最后,每个业务单位内的每个产品层次(产品线、品 牌等),为了达到该产品特定市场的预定目标,也要制定营销规划。三、以上这些规划要由企业的不同层次机构分别执行,并对执行结 果进行检查、评估,以及采取改正措施。法院信息化行业发展 前景第一,国家近年来推出一系列政策大力支持法院信息化建设,显 示了中国对于法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视,

28、对中国法院信息系统和法院信 息服务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将有效推动我国法院信息 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法院信息化市场的未来发展提供有力政策保障。第二,随着我国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数量不断上升,法院及时迅速 处理案件的能力也需进行相应的提升。在最高人民法院安排部署下, 部分省高院和中院迎来了信息化系统升级改造的密集期,基层法院也 将加紧信息化系统建设,各级法院将持续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法院信息化市场规模将得到进一步扩大。四、法院信息化行业面临的机遇良好的经济环境、积极的政策引导、广阔的市场需求以及强大的 技术支撑是法院信息化行业迅速发展的四大促进因素。(一)国民经济健康发展,财政收入稳

29、定增长法院信息化行业作为为法院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服务的行业,它的 发展一方面遵循软件行业本身的发展规律,另一方面受到国民经济运 行状况和财政收支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呈现持续稳定健康 发展的良好态势,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各级法院的信息化建设投入不 断增加且法院客户持续付费能力有财政收入保证,为法院信息化行业 的发展持续提供动力。(二)智慧法院步入全面建设阶段,释放强劲政策红利政策引导每一代法院信息化的浪潮。法院信息化在2002-2012年 进入普遍推进阶段,法院信息化1. 0版普及顺利完成。2013年最高人 民法院第一次出台信息化建设五年规划,明确信息化的建设目标,截 至2015年,以一互联

30、互通II为特征的法院信息化2.0版顺利完成, 人民法院基本实现了网上立案、网上办案、网上办公,完成了全国 3500多家法院的全覆盖,为信息化的深入推进提供了基础。2019年来, 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2019-2023),提出法院信息化3.0版的主体框架已然确立,并将引领智 慧法院由初步形成向全面建设迈进。智慧法院建设的相关政策将释放 强劲政策红利,刺激市场进一步增长。(三)法院信息化深入发展,市场空间广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法院的立案量和办案量大幅提升,法官办 案压力不断增加。根据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2019年, 全国法院共审结案件数量2, 520万件,

31、人均办案件228件,同比增长 13. 4%o作为解决矛盾、提升审判效率的关键,信息化手段将越来越 受到各级法院的重视。另外,在疫情防控期间,为了减少人员接触、披露疫情数据,公 职人员线上执政与人民线上办理业务的习惯同时得到了有效培养,疫情防控期间客观上培养了用户的使用习惯,为法院信息化的进一步推 广提供动力。五、法院信息化行业技术壁垒基于实际业务需要和行业标准要求,法院等客户的业务系统具有 业务流程灵活性要求高、数据结构复杂、非结构化数据多的特点,要 求体系结构设计合理,并合理选择运用先进、成熟的软件技术;而上 下级单位之间的业务指导关系、业务协同以及不同部门间信息共享的 需要,对数据传输交换

32、以及数据流转控制提出了较为苛刻的要求。因 此,行业用户普遍愿意选择具有成熟业务应用平台和丰富软件开发技 术经验、综合服务实力较强并理解客户业务的企业作为长期战略合作 伙伴。企业必须具备强大的软件开发能力、优秀的人才、先进的工具、 科学的方法,必须通过技术复用的规模效益来降低经营风险,且必须 根据需求不断升级产品和服务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需要。六、法院信息化行业发展趋势(一)系统间更为紧密的数据互通法院信息化建设在立案、审判、执行、破产等司法程序及多元化 纠纷解决等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各个业务领域的信息化建设亮点 频现,特点突出。但在各平台、系统的功能不断优化、升级的过程中, 也逐渐暴露出

33、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共享不足的一审判、执行II办案平台 沟通不畅的问题,信息孤岛现象逐渐在法院内部各系统之间形成。当 前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依旧停留在建立满足单项需求的平台,缺乏系统 之间信息的共享机制。未来信息共享、数据交换体制将会进一步发展。(二)数据系统集成化,法院业务协同化法院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对政法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要 求越来越高。减刑假释案件信息处理、道路交通纠纷网上数据一体化 处理、刑事案件多方远程庭审等跨政法部门的信息平台应运而生,但 这些平台仍未贯穿法院最为主要的审判执行业务领域,并且呈现区域 不平衡性。例如正在全国法院推进的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就迫切需 要打通公检法的电子卷宗流转。智慧法院的网络化首先要求法院之间、 法院内部各类应用系统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以理顺各部门关系, 将各方能量叠加。因而数据系统的整体集成,促使各个法院进行信息 互联是未来法院信息化发展的必要条件。(三)加强审判管理向审判服务延伸完善信息化建设软硬件设备,提高诉讼和审判的自动化、智能化 水平,满足群众需求。积极推进案件繁简分流机制改革、创新审判管 理方式。推进诉讼服务中心建设,配置自助立案一体机、诉讼风险评 估机、自助缴费、智能卷宗存储柜等智能化设备,方便群众立案。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