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集合八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集合八篇.docx(4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集合八篇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集合八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各位同事,大家早上好!我是一年级数学老师岳银,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认识图形,我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一、研读课本说教材认识图形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是课本7071页的内容。本节是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起始课,教材主要通过分类、观察
2、、动手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它们的特点,并知道它们的名称。为充分运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教材所呈现的物品都是学生十分熟悉的,安排的活动也都是学生可以操作的,旨在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加感性认识,为深刻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打下良好的基础。二、结合学情说目标在入学前,孩子们已经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他们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几何体有了一些不同程度的感性认识,有的甚至可以叫出它们的名字。可以说在生活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几何体的经验,但是由于个人生活背景不同,他们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差异。学生虽然已经有形状方面的初步感知和体验,对这部分
3、知识的学习不会太难,但要他们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就不是那么容易了。根据课程标准对本学段教学目标的规定,结合以上对教材的研读和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并知道它们的名称。2、结合分一分、认一认、玩一玩等学习活动,积累观察、思考、交流的学习经验,感受分类思想。3、培养观察、表达和归纳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根据教材特点,本节课教学重点为: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明确这些基本立体图形的特征。结合学生认知水平,本节课难点确定为:在生活中逐步抽象、辨认出基本的立体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4、三、师生共进说教法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学生,根据儿童年龄、心理及认知规律的特点,结合本节课的相关内容,我采用了引导观察法、合作交流法、操作发现法等多种方法结合,来引导学生展开对立体图形特征的探究,并在操作活动中加深认识,发展思维。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为此我十分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本节课学生学习的方法为:观察发现法,合作交流法,动手操作法。让他们在观察,发现,交流,操作中,亲身感受立体图形的特征,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数学活动经验。四、立足课堂说过程为了体现教材编写意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学生认知规律,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
5、主要设计了以下5个教学环节:1、联系生活分图形结合生活中的常见物品,让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进行分类,感受分类思想,不仅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四类物体的外观形状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2、交流对比认图形这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为了体现生本理念,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我安排了方法指引,合作探究,反馈辨析这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个层次:方法指引。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长方体学具,先看一看它的形状,再摸一摸面的特点,最后滚一滚,看是否能滚动,从而得出长方体的特征,并在操作的过程中,学会探究立体图形特点的方法。第二个层次: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同桌两人合作,
6、利用刚才的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继续研究其他立体图形的特征,再次体会探究的方法,积累经验。第三个层次:反馈辨析。通过学生的反馈,质疑,补充,总结,加深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对长方体和正方体,圆柱和球进行特点辨析,巩固理解。3、游戏巩固辨图形本环节设计的猜物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再次巩固四种立体图形的特征,最后落脚到特殊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辨析上,即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不是正方体,让学生在观察,发现,交流,总结中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4、联系生活找图形通过生活中常见物品,建筑的展示,让学生根据形状特点抽象出立体图形的数学模型,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加深了学生对这几种立体图形特征的理
7、解和认识,也让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5、学以致用用图形本环节通过“为什么不把足球设计成正方体形状的?”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利用今天所学习的立体图形的特征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五、顺应理念说评价课程标准指出,评价既要关注知识的掌握,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根据这一理念,本节课中我将通过各种激励式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本节课板书以教学内容为主,力求一目了然。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初步预设,具体实施过程将根据学生的课堂生成进行适当调整。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我的说课稿内容是“九加几”,这个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一年级
8、上册)。一、说教材九加几这个内容是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进位加法的基础。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学生已有的基础和学习经验,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1、认识目标: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和“九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3、情感目标通过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教学重点: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九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难点:“凑十法”的思考过程。二、说教法、学法为了完成上述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9、,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以直观教具为主要教学手段,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中完成教学,并力求体现以下几点:1、创设富有情趣的活动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容易疲劳,因此,我以运动会为切入点,将数学知识融于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之中,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教学中,我不打算强调各种计算方法的优与劣,也不刻意去提示学生用哪种方法简便,而是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因为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一个渐进的过程。3、充分利用
10、教学资源,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题地位,在教学中我尽量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自主研究、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开放性的讨论中架起从已知到未知的桥梁,去获取新的知识,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方法的过程中,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发现不同于常规的思维方法和途径。三、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设疑激趣我首先以运动会为切入点,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生:喜欢。师:大家都喜欢做运动,育才小学的同学们也很喜欢体育运动。他们学校举行一次全校运动会。好的,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运动时热闹的画面。(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看
11、图同桌互相说说)运动会上,学校给运动员们准备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现在还有多少盒?这样直接引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观察为运动员准备的盒装饮料,激起学生帮组别人解决问题的意识。(二) 自主参与,探索新知这是获取新知的过程,教学中我将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这个环节我将分为三个步骤:1、谈论交流,得出方法在这一部分内容里,我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组织学生谈论“还有多少盒”的问题,让学生通过互相交流说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让学生议一议每种方法。在学生评议的基础上,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根据学生的发言,纸张逐一示出各种解决方法:a、 依次一个一个得数1、2、3、4、12、13;b、 先数箱子里的9盒,
12、然后再接着10、11、12、13;c、 先拿一盒放进箱子里,凑成十,“10+3=13”师: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你最喜欢那一种?(让学生自己选择方法)提问:要算剩下的饮料一共有多少盒?怎样列式?板书: 9 + 4师:怎样计算这个算式呢?现在请大家拿出小棒,自己动手摆一摆。(教师巡视学生动手操作后)提问:盒子有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十盒?(再加一盒)这一盒从哪里来?(从盒子外边的四盒中取出一盒)外边的四盒饮料拿走一盒后,还剩下多少盒?(还剩下三盒)十盒与剩下的三盒合起来是多少盒?(13盒)所以9+4=?(等于13)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我利用主题图让
13、小组成员互相提出加法计算的问题,看谁提的多,并给予表扬。运用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巧妙自然地将“九加几”的问题搬到黑板上,例如:踢毽组合跳绳组一共有多少人?9 + 3踢毽组和跳远组一共有多少人?9 + 7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自主寻找要解决的问题,并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教师只起引导作用。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以上三个式子的特点,从而引出课题的“九加几”3、归纳算理,巩固记忆。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动作,操作时智力的源泉,在引导学生归纳“凑十法”算法时,我先让学生动手操作,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9+3,左边摆9根,右边摆3根;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移动小棒,根据学生的思路填写思维图。学生可能出现两种情况:a、 从3根里
14、拿出1根和9根凑成10根,10再加2等于12。b、 从9根里拿出7根和3根凑成10根,10再加2等于1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摆圆片,计算9+7,学生也可能出现两种思路:1、从7根里拿出1根和9根凑成10根,10再加6等于16。2、从9根里拿出3根和7根凑成10根,10再加6等于16。这里我没有强调“看大数,分小数”,而是让学生自由地选择“分小数”或“分大树”,只要能凑成十都是可以的。(三) 巩固知识,解决问题这一环节是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灵活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1、练习课本P98做一做的1、2两题。练习时通过图片,展示色彩鲜艳的菠萝、苹果、鸡蛋图,培养学生看图列加法算式的能力,充分利用学生已有
15、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看图列加法算式的能力,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2、寻宝藏。寻宝藏要经过很多障碍,这些障碍物就是“九加几的算式,能解决这些算式的同学就能找到宝藏。3、抢桃子,我把“九加几的算式写在这些桃子上,让学生抢答,看谁最先抢到桃子。练习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巩固新知。(四) 拓展练习,寻找规律一年级学生注意力不持久,在突破重点难点之后,我运用直观教学,展示一个砌房子的游戏,将九加几的算式有规律的排列,先让学生发现每个算式的第一个加数都是9,再让学生计算结果。既调节了学生的注意力,
16、有巩固了九加几的知识。让学生算出九加几的算式后,再观察得数特点,发现规律,找寻又快有对的计算窍门。9 + 1 = 109 + 2 = 119 + 3 = 129 + 4 = 139 + 5 = 149 + 6 = 159 + 7 =169 + 8 = 179 + 9 = 18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可以发现个位上的数都比第二个加数少1,那我继续追问,这个1到哪去了?学生很自然地想到1和9凑成10了,从而对“凑十法”进一步加深了印象。(五) 全课小结,完善新知我先让学生说说这节课里学到了什么?解答这些题你最喜欢用哪种方法?在评价时,我采用目标多元化、方法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来表扬和鼓励学生,让学生看到
17、自己的方法得到老师的认可,学习的兴趣会更好高,真正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六) 课堂作业课本上P98做一做的第三题。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3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西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数数数的组成(板书课题),该内容的知识基础是20以内数的认识,同时又为20以内读数、写数以及万以内数的认识作铺垫,就像一座彩虹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在此处安排100以内的数数、数的组成,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的认知发生一个飞跃,那就是引领学生的思维从一个一个数发展到一十一十数,感悟几个十组成几十,几个十和几个十组成几十几。二、说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教材内容,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我预设了以下教学目标:1、
18、学生会一十一十数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2、经历数数的过程,让学生的思维在具体情景中从一个一个数发展到一十一十数,并感悟出几个十组成几十,几个十和几个几组成几十几,掌握“数群”策略,体现数群思想。3、提供交流、活动平台,营造宽松愉悦氛围,让学生感受数的奥妙,体验学习的乐趣。这样一来,三维目标有机融合,形成一种活力。其中让学生会一十一十地数数及数的组成是重点,建立“10个一是一十”的数群策略是难点。三、说学情为了能较好的落实这些教学目标,在上课之前,我还将充分了解学情,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那就是很多孩子都能从1数到100,但只是浅层次的数,没有思维的深度,因此可以提供展示平
19、台,做到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对于那些平时思维能力比较弱的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动手、勤于思考,让他们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整个探究活动中。当然,对于思维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来说,要积极引导他们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养成善于展示、勇于创新的学习品质。四、说教法但是这一切的关键是要采用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目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我只是一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针对100以内数数及组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将采用观察法、发现法、合作法、展示法、归纳法等。不过,教无定法,只要是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和选择教
20、法。五、说设计思路我的设计思路是启动、互动、自动、整合。启动就是激起数数兴趣和动力,互动就是探究出数数方法,形成“数群”策略,自动就是运用数群策略感悟数的组成,整合就是巩固、拓展、升华。六、说教学流程(一)启动数学知识从那里来?从生活中来,从学生已知发展而来。我首先给学生提供了数数平台:四人一组,每组提供一堆零散的小棒(46根)。小朋友们,请数一数你们的小棒,到底有多少根呢?这是学生们已经拥有的知识和能力,每组的小朋友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数着小棒,并争先恐后地说着最后的结果“46根”。在学生数的过程中,老师千万不能闲着,要到他们中间去走一走、看一看,摸清学生的思维脉搏,那就是大多数学生的数数方法是
21、“一个一个地数”。这是学生思维从一个一个地数发展到一十一十地数的生长点,探究活动就从这儿开始,接下来进入互动部分。(二)互动1、肯定:老师微笑着肯定着学生的成功,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数数方法:一根一根数(并板书:一个一个数)2、再次提供数数平台:(出示10枝装的铅笔整整4盒,盒子外面还零散着6枝铅笔)你能数出这些铅笔一共有多少枝吗?学生一会儿就能报出准确的结果:46枝!这时老师千万不能只关注“46枝”这个结果,一定要把住学生思维的跳动:他们会一根一根地数吗?应该不可能!因为学生只能通过观察,发现10枝一盒,4盒40枝,盒外的6枝也可以一眼看出,不必也不需要一根一根地数,而是一群一群地数,即采用“
22、数群”策略,得出“46枝”。这个情景把学生逼到了思维的边缘,在润物无声的思维冲突中从“一根一根数”突围而出,发展到“十根十根数”,可谓一个飞跃,全新的教学理念就体现在这样的细节上。3、导出“数群”策略:“十根十根数”当老师追问学生的数数方法时,学生会惊喜地发现自己居然采用了“十个十个数”的方法,学生能不高兴吗?(并板书:一十一十数)在快乐的学习中,学生“创造”了数数的方法,有了成就感和自豪感,“数群”思想不知不觉渗透到学生的脑海中。这样,我充分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认识。这正体现了一种理念,那就是:真正的数学学习,是让学生自己学会而不是教师教会,是让学生想懂而不是老师讲懂。自己学会
23、才是真会,自己想懂,才是真懂。(三)自动当得出“一十一十数”是数数的好方法时,学生的学习内动力更加强劲,一切水到渠成,进入自动状态。1、数小棒(请小朋友们拿出开始的46根小棒):这时我们来数这些小棒,你准备采用什么数数方法呢?我们可以大胆地预测,学生大多数会认可“一十一十数”的方法。此时此刻老师组织每组学生合作将每十根小棒捆成一捆,每组4捆零6根。学生会在观察、操作中深刻地思考:10个一是一十。这种有观察、有思考的操作活动就是“做数学”。捆完之后,请他们看着自己的操作成果一起数一数,学生会兴高采烈地数着:一十、二十、三十、四十、四十六,体验着数数的快乐。2、数动物:出示例2的主题图(灰兔、白兔
24、、黑羊、白羊数量不一,依次排列,每行10只,共10列。)让学生说出各种动物的只数,彰显数数方法及数的组成。比如:灰兔有多少只?(28只)你是采用什么方法数的?(十只十只数)你知道2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吗?(2个十和8个一)当说到灰兔、白兔、黑羊、白羊一共有多少只时,老师要特别留心,因为学生可能出现两种思维,一种是四种动物的只数相加(28272322=100),另一种是在图上数,刚好10个十,10个十是一百。这时老师要把住学生的思维,不否定“只数相加”的方法,但要张扬“10个10个数”的方法,让学生在“一十一十数”的基础上感悟10个十是一百,一百就是由10个十组成的。还可以安排学生一捆一捆
25、地数小棒,深化知识:10个十是一百,一百就是由10个十组成的。这是从10到100的飞跃,是“数群”策略的进一步发展。(四)整合1、数数活动:一个一个数,从66数到88;一十一十数,从10数到100,再从100数到10。感受着两种数数方法的策略。2、数的组成:例3的情景图(乒乓球、钢笔、月饼),运用、巩固几个十组成几十,几个十、几个一组成几十几的认知。3、说说生活中你用到的数(几十或几十几),学生激动地说着。4、延伸:老师话峰一转,如果我们遇到很大很大的数,你还会采用一十一十数的方法吗?请小朋友们课外去交流交流。此时让学生的思维又有了一个新的生长点,那就是:遇到很大很大的数,能一十一十数吗?假如
26、不能,又会是怎样的数数方法呢?七、说板书设计板书简单明了,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特点,能呈现出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数数数的组成一个一个数:一十一十数: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4一、说教材: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时间观念建立”的顺序编写。一般来说,一名6岁的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结合
27、生活经验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知道表示时间的两种形式。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重点: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难点:正确认整时,尤其是6时、12时。二、说教法学法: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同时我还采用了动像发现教学法,让孩子们
28、通过合作交流发现钟面的结构,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三、总体设计: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1)创设情境,诱发兴趣。(2)自主参与,探索新知。(3)应用新知,解决问题。(4)引导学生总结全课第一层:创设情境,诱发兴趣。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用课件出示闹钟声和录音让大家猜谜,当同学们猜出闹钟,再说说它的作用。这样引出课题。目的在于引发学生
29、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景。第二层:自主参与,探索新知在这一环节,我分了两大步骤来完成:第一步骤是初步认识钟面在这一部分内容里,我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上的钟面和自己的学具钟表看发现了什么?充分的让学生说一说,数一数,主动探索性观察解决问题,把自己发现的与同桌小朋友交流,合作学习,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凌乱的不是有序的,如:有的学生发现有长针也有短针等,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地考虑到这一点,采用了电脑辅助教学,让时针和分针作自我介绍,用充满童真的语言来吸引孩子。接着再跟着电脑数钟面上的12个数,得出钟面的基本结构,也强调了
30、时针走的慢,分针走的快的特点,这样的组织让学生的思维有序了,同时以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这比教师直接给予答案,更能使学生记忆深刻,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第二步骤是学习整时的认、读、写。学生在生活中虽然有的能认识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为了更好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将3个动物钟面贴在黑板上,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这三个钟面的分针都指12,引导总结出当分针指12时,时针指几就是几时。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时针和分针的区分,我让学生动手操作,拨一拨,并说一说,哪个是时针,哪个是分针,当学生会认整时后,我用手势做整时让学生猜,
31、伸直的手表示分针,握拳的手表示时针,然后老师说整时,让学生用手势表示出来,这一互动环节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对整时的认读掌握得非常深刻。在教学整时的两种写法时,我先介绍汉字“时”表示的方法,在教学电子表形式时,充分利用教材,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桌子上放着什么?你在哪儿见过这样的钟?自然巧妙地把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打开学生的记忆大门,使学生从生活中找出答案,通过对8时的两种书写形式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整时两种写法,再通过练习,让学生板演黑板另外两个钟面的写法。使学生学以致用,促使知识内化。第三层:应用新知,解决问题在这一环节中寓教于乐,溶练习于游戏中,让学生玩乐中巩固知识,在这
32、里我主要设计了四个知识点:1、找朋友2、认识只有4个数字的整时钟表3、认识无数字的整时4、小明愉快的一天,并讨论:为什么都是8时?1、找朋友是一个基础巩固练习,让学生全员参与,给每个小朋友都带上头饰(钟面、整时的两种写法),让时间相同的小朋友握手做个好朋友。这样设计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钟面和两种记时方法的联系,同时以调动了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又将课堂气氛推向了一个高潮。2、出示只有4个数字的整时钟表,让学生认,主要加深学生对钟面12个数所在位置的认识,知道12的正对面是6,3的正对面是9,从而判断出其它的数字,并读出钟面的时刻。3、出示无数字的钟面,这是拔高题,要求学生在心里想钟面各数字的位置,并认
33、读出整时。4、我用课件出示小明愉快的一天,让学生边看录像边互相说“小明什么时间在做什么”然后让学生评一评他的安排合理吗?这样将数学课堂教学变为学生认识生活,认识数学的活动课,体现“数学源于生活,赋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并提出思考:为什么都是8时呢?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得出一个上午8时在看书,一个是晚上8时在睡觉,初步感知时间观念。第四层:引导学生总结全课我先让学生说说在这40分钟里学会了什么样?你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的?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巩固。并布置作业扩展训练,回家在爸爸妈妈帮助下为自己设计一份作息时间表。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5一、说教材(一)、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84-
34、85页的内容及相应的习题。(二)、教材所处地位及作用“11-20各数的认识”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实践,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并且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本课分成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是先创设一幅教师带学生过马路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数一数,图中有些什么?有多少?并且通过这个情境图向学生进行遵守交通规则和注意安全的教育。第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数一数及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去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组成、数的顺序及大小。第三,通过创设一系列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巩固本节课的新知识。(三)、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1、认
35、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知道这些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并掌握20以内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2、在日常生活中发现11-20各数。3、能积极主动探索、动手操作并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教学重点:数11-20各数的读法。教学难点: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二、说教法与学法1、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数一数的学习方式去认识11-20各数。2、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猜一猜、数一数、摆一摆及合作交流的方式去掌握“11-20各数”的读法、组成、数的顺序和大小。3、创设一系列的游戏情境,让学生通过数一数、摆一摆、合作交流的学习方
36、式去巩固新知识。三、教学过程:第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小朋友们,请看一看这幅图,你都发现了什么?生1:我发现了1位老师和9个学生一共10个人。生2:再接着数一共是19人。生3:我发现有14棵树、20条斑马线。师:大家说得可真好,这幅中告诉我们过马路时一定要注意安全。(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了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情境向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第二、提供探索机会,经历学习过程1、操作、数数。师:大家看看老师有一把铅笔,猜一猜,有几支?生:自由猜测9、15、16、20师:小朋友猜了这么多,那到底谁猜的对呢?怎么办?生:数一数就知道了。师:好,我们数数看
37、,。生:1、2、10,师:好的,老师先把这10支捆成1捆,那么再接着数下去。生:11、1220。(再把这10支捆成1捆)师:这里一共是20支,你猜对了吗?(台下一片欢呼声)师:现在你们能像老师刚才的样子,拿20根小棒,同桌合作,一个摆一个数吗?(同桌合作,一个摆一个数)师:这些数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揭示课题)师: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哪些事物是表示“11-20各数”的。(班上桌子的张数、男女生各有20人)2、摆小棒,读数。(教师直接出示11支铅笔)师:你们知道这表示多少?生:快速且大声地回答11师:你们怎么这么快就看出来了,怎么看的呢?生:大部分学生抢着举手,1捆就是10根,再加旁边的
38、1根,就是11。师:拿起1捆小棒简单地说,几个十?生:1个十。师:再拿出1根小棒几个一?生:1个一。师:教师语速放慢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好,刚才老师讲的这句话,谁还会说?指名复述这句话师:还有好多同学都会说,都想说,那同桌互相说吧?同桌互说师:刚才都是老师摆小棒,现在小朋友能不能也用这种方法摆一个十几,同桌合作,一个摆一个说组成,有问题吗?生:没问题。同桌合作后个别汇报师:你摆的小棒表示几?生1:17。师:好多小朋友都看不见你摆的,你能介绍一下你是怎么摆的吗?生1:我是先拿1捆,再加7根。师:也就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生1:是由1个十和7个一组成的。生2:我摆的是19,是由1个十和
39、9个一组成。同桌之间根据各自所摆的数字互相猜数、评价3、数的顺序和大小。师:小朋友很聪明,能够看着小棒读出它们表示的数,现在看看尺子图,把你认识的数字读出来好吗?(生顺数、倒数、读单数、双数)师:尺子上的数字,越往右,你发现什么?生:数字越来越大。师:老师看着尺上的数字,就能想出好多问题,比如,15前一个数是几?后面又是几生:它的前面是14,后面是16。师:比16多1是几?生:17。师:19比20少几?生:少1个。师:谁能学老师的样子,看着尺上的数字给大家提问题,并且比我提得更好?学生提问,其他倾听回答师:好多小朋友还想提,那同桌合作,1个提问,1个答。同桌内交流师:小朋友能否把尺上的数字记住
40、,不用看尺子进行抢答。师:13比14少几?19前一个数是几?2个十是几?抢答第三、学习应用,巩固新知。1、分组比赛,看哪组数得最好。A、从11数到20B、从7数到13C、19倒数到10D、从11数到182、摆小棒的游戏。师出示数字卡片,一个摆一个读数和说数的组成。3、找朋友。下面拿数字卡片的小朋友,上去找数字相同的好朋友。第四、小结。师:这节课中你最高兴的是什么事?生1:我学会了1120各数。生2:猜数字我很喜欢四、板书设计11-20各数的认识情境图尺子图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6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数学(北京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图形第一课时。教科书第75
41、76页的内容。2、教材简析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二、说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生观察、操作,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三、说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
42、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四、说准备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五、说教学过程(一)说导入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一些图形,你还认识么?看课件说名字。再看桌面的立体图形,说给大家听你手里拿的是什么立体图形?规范语言:我手里拿的立体图形是长方体。刚才大家认得都很清楚,记忆力真不错!它们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大家庭里,除了立体图形,还有另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课件出示:平面图形)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1、感知“面”在“体”上(1)观察操作。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就藏在你的立体图形上
43、,它的某一个面就是平面图形,请你找一找、摸一摸,赶快行动吧!(2)汇报交流追问:你的手掌上是什么感觉。(滑滑的,平平的。)摸:平。对了这就是平面图形。(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7一、教材分析图形的拼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纪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教学重点与难点:平面图形的特征和转化教具学具准备:2张长方形的纸、1把剪刀、1张正方形的纸、1根小木棍、1颗针.20根小棒教学目的: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二、教法学法举例法
44、、实验法、讲解法。三、教学过程:第一:引入赏赐课我们所学的内容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我们来复习一下。说算式让学生抢答。随意的说。第二:先动手做一个折风车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和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教材27页第一题:沿虚线折一折)教师用纸当场做给学生看,教学生一起来,边做边讲。最后让学生明白:长方形的特征:对边相等。正方形的特征:四边相等。第三:用几个平面图形来拼组一个平面图形。使学生明白他们之间的转换关系。(教材28页做一做)教师用纸当场做给学生看,教学生一起来,边做边讲。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圆变正方形、正方形变长方形等等。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8一、说教材(一)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北师大版)第三章加减法,第八课时-可爱的企鹅.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认识并理解大括号和问号,能根据情景图做有关的加减法.(二)教学知识目标1.理解问题情景中的大括号和问号的含义.2.学会做有关的加减法.(三)教学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五)教学难点看图正确理解数量关系二、说教学过程(一)引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出示情景图-可爱的企鹅1)(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三)活动一:观察讨论,学习新知1(观察图片:可爱的企鹅1)教师:仔细观察图,说说图的意思,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2.教师提问(1)想一想图中的大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