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 章 系统运行与维护.ppt

上传人:s****8 文档编号:69238445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1.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 8 章 系统运行与维护.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第 8 章 系统运行与维护.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 8 章 系统运行与维护.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 8 章 系统运行与维护.ppt(6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主编主编主编主编 徐世河徐世河徐世河徐世河博学笃行博学笃行 盛德日新盛德日新8第八章第八章系统运行与维护系统运行与维护了解系统切换前的准备工作了解系统切换前的准备工作了解系统切换前的准备工作了解系统切换前的准备工作掌握系统切换的三种方式掌握系统切换的三种方式掌握系统切换的三种方式掌握系统切换的三种方式理解系统运行的内容理解系统运行的内容理解系统运行的内容理解系统运行的内容熟练掌握系统维护的类型和内容熟练掌握系统维护的类型和内容熟练掌握系统维护的类型和内容熟练掌握系统维护的类型和内容了解系统评价的指标和过程了解系统评价的指标和过程了解系统评价的指标和过程了解系统评价的指标

2、和过程 第八章第八章系统运行与维护系统运行与维护n8.1系统切换前的准备工作系统切换前的准备工作n8.2系统切换系统切换n8.3系统运行系统运行n8.4系统维护系统维护n8.5系统评价系统评价n8.6CMM简介简介第八章第八章系统运行与维护系统运行与维护n当系统通过测试以后,便可交付使用,即进入当系统通过测试以后,便可交付使用,即进入系统运行阶段,这是一个新系统取代原系统的系统运行阶段,这是一个新系统取代原系统的过程,需要进行用户培训、数据转换等大量的过程,需要进行用户培训、数据转换等大量的准备工作。系统在运行期间,无论从系统的功准备工作。系统在运行期间,无论从系统的功能、硬件设备、软件程序和

3、网络环境等,都可能、硬件设备、软件程序和网络环境等,都可能出现使用户不满意的问题。因此,需要配备能出现使用户不满意的问题。因此,需要配备专门的维护人员,分析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时专门的维护人员,分析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正出现的错误,使系统保持正常的运行。修正出现的错误,使系统保持正常的运行。8.1系统切换前的准备工作系统切换前的准备工作n8.1.1培训工作培训工作n8.1.2数据准备数据准备n8.1.3文档移交文档移交8.1.1培训工作培训工作n为用户培训系统操作、维护、运行管理人员是为用户培训系统操作、维护、运行管理人员是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对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

4、要环节。对用户的培训包括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的普及、新用户的培训包括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的普及、新制度的学习、操作训练等。制度的学习、操作训练等。n1)制订人员培训计划制订人员培训计划n在制订人员培训计划时,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在制订人员培训计划时,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人员,有计划地分批进行,而且要与编程和调人员,有计划地分批进行,而且要与编程和调试工作同时进行,如果滞后将会影响系统的切试工作同时进行,如果滞后将会影响系统的切换运行。换运行。8.1.1培训工作培训工作n2 2)培训的内容培训的内容培训的内容培训的内容n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培训不同的内容,主要有以下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培训不同的内容,主要有

5、以下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培训不同的内容,主要有以下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培训不同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几个方面的内容:几个方面的内容:几个方面的内容: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包括操作系统、汉字录入);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包括操作系统、汉字录入);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包括操作系统、汉字录入);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包括操作系统、汉字录入);网络与通讯知识(包括网络与通讯知识(包括网络与通讯知识(包括网络与通讯知识(包括InternetInternetInternetInternet和和和和IntranetIntranetIntranetIntranet););););系统所用主要软件工具(编

6、程语言、工具、软件包、系统所用主要软件工具(编程语言、工具、软件包、系统所用主要软件工具(编程语言、工具、软件包、系统所用主要软件工具(编程语言、工具、软件包、数据库等)的使用;数据库等)的使用;数据库等)的使用;数据库等)的使用;系统整体结构,系统概貌;系统整体结构,系统概貌;系统整体结构,系统概貌;系统整体结构,系统概貌;系统分析设计思想;系统分析设计思想;系统分析设计思想;系统分析设计思想;系统操作方式;系统操作方式;系统操作方式;系统操作方式;可能出现的故障以及故障的排除;可能出现的故障以及故障的排除;可能出现的故障以及故障的排除;可能出现的故障以及故障的排除;运行操作注意事项等运行操

7、作注意事项等运行操作注意事项等运行操作注意事项等。8.1.2数据准备数据准备n在开发新系统的过程中,就应该进行数据的准在开发新系统的过程中,就应该进行数据的准备工作,按照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数据字典备工作,按照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数据字典等为指导,根据手工管理的资料,组织和整理等为指导,根据手工管理的资料,组织和整理所需的原始数据。在数据准备过程中,遵循三所需的原始数据。在数据准备过程中,遵循三个原则: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个原则: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n此外,还要将数据采集、输入过程加以规范化,此外,还要将数据采集、输入过程加以规范化,以确保新系统运行有稳定可靠的数据来源。以确保新系统运

8、行有稳定可靠的数据来源。8.1.3文档移交文档移交对在开发过程中形成的所有文档资料,如可对在开发过程中形成的所有文档资料,如可行性研究报告、系统分析说明书、系统设计说行性研究报告、系统分析说明书、系统设计说明书、程序设计说明书、系统测试说明书、系明书、程序设计说明书、系统测试说明书、系统使用说明书等等,要由开发者移交给用户,统使用说明书等等,要由开发者移交给用户,这些文档资料十分重要,用户单位应该妥善保这些文档资料十分重要,用户单位应该妥善保管,以便在系统运行过程中随时查询使用等。管,以便在系统运行过程中随时查询使用等。8.2系统切换系统切换n系统实施的最后一步就是新系统的试运行和新系统实施的

9、最后一步就是新系统的试运行和新老系统的切换。它是系统调试和检测工作的延老系统的切换。它是系统调试和检测工作的延续,也是一项很容易被人忽视的工作,但对最续,也是一项很容易被人忽视的工作,但对最终使用的安全性、可靠性、准确性来说十分重终使用的安全性、可靠性、准确性来说十分重要。要。n系统切换是指系统开发完成后新老系统之间的系统切换是指系统开发完成后新老系统之间的转换。系统切换一般有三种方式(见图转换。系统切换一般有三种方式(见图8.1),),它们是直接切换、并行切换、逐步切换。它们是直接切换、并行切换、逐步切换。8.2系统切换系统切换旧系统新系统旧系统新系统旧系统 新系统(a)直接切换(b)并行切

10、换(c)逐步切换 n图图8.1系统切换方式系统切换方式8.2系统切换系统切换1)直接切换。直接切换就是在确定新系)直接切换。直接切换就是在确定新系统运行准确无误时,立刻启用新系统,统运行准确无误时,立刻启用新系统,终止老系统运行。这种方式切换简单、终止老系统运行。这种方式切换简单、节省人员和设备费用,但风险较大。一节省人员和设备费用,但风险较大。一般适用于一些处理过程不太复杂、数据般适用于一些处理过程不太复杂、数据不很重要的场合(见图不很重要的场合(见图8.1(a)。)。8.2系统切换系统切换2)并行切换。这种切换方式是新旧系统并行)并行切换。这种切换方式是新旧系统并行工作一段时间,经过一段时

11、间的考验以后,新工作一段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以后,新系统正式替代老系统。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可以系统正式替代老系统。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可以进一步检验新系统,一旦发现新系统有问题就进一步检验新系统,一旦发现新系统有问题就可暂时停止新系统的运行,旧系统仍可继续工可暂时停止新系统的运行,旧系统仍可继续工作,风险较小。但在新旧系统并行运行阶段,作,风险较小。但在新旧系统并行运行阶段,工作量较大。这种方式适用于处理程序较为复工作量较大。这种方式适用于处理程序较为复杂的重要系统(见图杂的重要系统(见图8.1(b)。)。8.2系统切换系统切换n3)逐步切换,又叫分段切换。这种切换方式)逐步切换,又叫分段切换。

12、这种切换方式实际上是以上两种切换方式的结合。在新系统实际上是以上两种切换方式的结合。在新系统正式运行前,一部分一部分地替代老系统(见正式运行前,一部分一部分地替代老系统(见图图8.1(c)。)。n逐步切换的优点是切换过程中新系统出现故障,逐步切换的优点是切换过程中新系统出现故障,只是局部受到影响,而不会引起整个系统的混只是局部受到影响,而不会引起整个系统的混乱。逐步切换有按功能分阶段逐步切换、按部乱。逐步切换有按功能分阶段逐步切换、按部门分阶段逐步切换等多种方式,在应用过程中,门分阶段逐步切换等多种方式,在应用过程中,可根据具体条件和人力情况作出选择。可根据具体条件和人力情况作出选择。8.2系

13、统切换系统切换n在一些大型的管理信息系统切换过程中,应采用三种在一些大型的管理信息系统切换过程中,应采用三种在一些大型的管理信息系统切换过程中,应采用三种在一些大型的管理信息系统切换过程中,应采用三种方式配合使用。具体来讲,整个系统的切换采用逐步方式配合使用。具体来讲,整个系统的切换采用逐步方式配合使用。具体来讲,整个系统的切换采用逐步方式配合使用。具体来讲,整个系统的切换采用逐步切换方式,开发好一个子系统即切换运行一个子系统,切换方式,开发好一个子系统即切换运行一个子系统,切换方式,开发好一个子系统即切换运行一个子系统,切换方式,开发好一个子系统即切换运行一个子系统,这样既有利于尽快见到效益

14、,又有利于积累经验、培这样既有利于尽快见到效益,又有利于积累经验、培这样既有利于尽快见到效益,又有利于积累经验、培这样既有利于尽快见到效益,又有利于积累经验、培训人员、以点带面,还能减轻由于系统切换对日常管训人员、以点带面,还能减轻由于系统切换对日常管训人员、以点带面,还能减轻由于系统切换对日常管训人员、以点带面,还能减轻由于系统切换对日常管理工作带来的冲击,以利于整个系统的平稳过渡;具理工作带来的冲击,以利于整个系统的平稳过渡;具理工作带来的冲击,以利于整个系统的平稳过渡;具理工作带来的冲击,以利于整个系统的平稳过渡;具体每一个子系统的切换,视情况采用直接切换或并行体每一个子系统的切换,视情

15、况采用直接切换或并行体每一个子系统的切换,视情况采用直接切换或并行体每一个子系统的切换,视情况采用直接切换或并行切换方式,有些子系统,如通用办公、通用查询、电切换方式,有些子系统,如通用办公、通用查询、电切换方式,有些子系统,如通用办公、通用查询、电切换方式,有些子系统,如通用办公、通用查询、电子邮件等,主要提供了一些子邮件等,主要提供了一些子邮件等,主要提供了一些子邮件等,主要提供了一些OAOA手段,故采用直接切手段,故采用直接切手段,故采用直接切手段,故采用直接切换方式;而像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工资管理等子系换方式;而像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工资管理等子系换方式;而像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工资

16、管理等子系换方式;而像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工资管理等子系统,要求数据处理结果万无一失,故采用并行切换方统,要求数据处理结果万无一失,故采用并行切换方统,要求数据处理结果万无一失,故采用并行切换方统,要求数据处理结果万无一失,故采用并行切换方式。式。式。式。8.3系统运行系统运行n系系统统运运行行包包括括系系统统的的日日常常操操作作和和维维护护等等,系系统统的的好好坏坏与与系系统统分分析析设设计计、系系统统设设计计有有很很大大的的关关系系,也也与与系系统统运运行行有有很很大大的的关关系系。任任何何一一个个系系统统都都不不是是一一开开始始就就很很好好的的,总总是是经经过过多多次次的的开开发发、运运

17、行行、再再开开发发、再再运运行行的的循循环环不不断断上上升升的的。开开发发的的思思想想只只有有在在运运行行中中才才能能得得到到检检验验,而而运运行中发现的问题也是新的开发思想的源泉。行中发现的问题也是新的开发思想的源泉。8.3系统运行系统运行n1)运行的组织运行的组织n根据我国多年来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的经验,信根据我国多年来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的经验,信息系统在企事业单位中的地位,有部门所有、息系统在企事业单位中的地位,有部门所有、部门平行、参谋中心三种形式,见图部门平行、参谋中心三种形式,见图8.2。图图8.2信息系统的地位信息系统的地位厂长办公室信息中心生产部人事部财务部(a)部门所有方式图图8

18、.2信息系统的地位信息系统的地位办公室信息中心厂长生产部人事部财务部(b)部门平行方式图图8.2信息系统的地位信息系统的地位办公室信息中心 厂长生产部人事部财务部(c)参谋中心方式8.3系统运行系统运行n部门所有方式是一种老的方式,计算机为各职部门所有方式是一种老的方式,计算机为各职能科室所有,信息难以成为共享资源,只能为能科室所有,信息难以成为共享资源,只能为业务科室提供计算能力,信息系统地位太低、业务科室提供计算能力,信息系统地位太低、功能较弱(见图功能较弱(见图8.2(a););部门平行方式的部门平行方式的信息可成为共享资源,各科室权力相等,但信信息可成为共享资源,各科室权力相等,但信息

19、处理支持决策的能力较弱(见图息处理支持决策的能力较弱(见图8.2(b););参谋中心有利于信息共享和支持决策(见图参谋中心有利于信息共享和支持决策(见图8.2(c)8.3系统运行系统运行n2)运行管理运行管理n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对任何一个企事业单位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对任何一个企事业单位都是一个新生事物,为使有关部门、有关人员都是一个新生事物,为使有关部门、有关人员相互配合、协调工作,必须有制度上的保证。相互配合、协调工作,必须有制度上的保证。除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原有规章制度外,还必须除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原有规章制度外,还必须结合管理工作计算机化后的新情况,制定相应结合管理工作计算机化后的新情况,制定相

20、应的规章和制度。的规章和制度。8.3系统运行系统运行例如:代码化后有关报表的填制方法、部门间和人员间例如:代码化后有关报表的填制方法、部门间和人员间例如:代码化后有关报表的填制方法、部门间和人员间例如:代码化后有关报表的填制方法、部门间和人员间的工作配合、系统操作人员的岗位责任制、系统安全的工作配合、系统操作人员的岗位责任制、系统安全的工作配合、系统操作人员的岗位责任制、系统安全的工作配合、系统操作人员的岗位责任制、系统安全措施、网络安全措施、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机房管理措施、网络安全措施、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机房管理措施、网络安全措施、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机房管理措施、网络安全措施、计算机病毒的防

21、范、机房管理等,都应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规章制度,从制度上保等,都应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规章制度,从制度上保等,都应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规章制度,从制度上保等,都应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规章制度,从制度上保证管理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这些规章制度一般可分证管理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这些规章制度一般可分证管理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这些规章制度一般可分证管理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这些规章制度一般可分为五类:为五类:为五类:为五类:保证原始数据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和实时性的制保证原始数据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和实时性的制保证原始数据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和实时性的制保证原始数据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和实时性的制度。

22、度。度。度。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如密码管理制度、备份保存制度、病安全管理制度(如密码管理制度、备份保存制度、病安全管理制度(如密码管理制度、备份保存制度、病安全管理制度(如密码管理制度、备份保存制度、病毒防治制度等)。毒防治制度等)。毒防治制度等)。毒防治制度等)。系统运行故障的控制与恢复制度。系统运行故障的控制与恢复制度。系统运行故障的控制与恢复制度。系统运行故障的控制与恢复制度。系统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系统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系统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系统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8.4系统维护系统维护n8.4.1系统维护的

23、类型系统维护的类型n8.4.2系统维护的内容系统维护的内容8.4系统维护系统维护n系统维护是指为了应付信息系统的环境和其他系统维护是指为了应付信息系统的环境和其他因素的各种变化,保证系统正常运行采取的一因素的各种变化,保证系统正常运行采取的一切活动,包括改善系统功能、解决系统运行期切活动,包括改善系统功能、解决系统运行期间发生问题两个方面。间发生问题两个方面。8.4.1系统维护的类型系统维护的类型n1)改正性维护改正性维护n在系统测试阶段不可能发现系统中所有潜伏在系统测试阶段不可能发现系统中所有潜伏的错误,有的错误可能会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的错误,有的错误可能会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对任何系统在

24、其运行期间发现潜伏的错误现。对任何系统在其运行期间发现潜伏的错误是正常现象,人们把诊断和改正这类错误的过是正常现象,人们把诊断和改正这类错误的过程称为改正性维护。这类错误的出现通常是由程称为改正性维护。这类错误的出现通常是由于遇到了测试阶段从未使用过的输入数据等情于遇到了测试阶段从未使用过的输入数据等情况造成的。对已发现的错误应及时设法改正,况造成的。对已发现的错误应及时设法改正,修改工作要制定计划,提出要求,经领导审查修改工作要制定计划,提出要求,经领导审查批准后,在严密的管理和控制下实施修改。批准后,在严密的管理和控制下实施修改。8.4.1系统维护的类型系统维护的类型n2)适应性维护适应性

25、维护n当系统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如:计算机硬当系统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如: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更新、更换新的操作系统或操作系统件系统的更新、更换新的操作系统或操作系统版本的升级、数据库的改变等,都要求对系统版本的升级、数据库的改变等,都要求对系统作出相应的改动,优化系统的功能,即要求系作出相应的改动,优化系统的功能,即要求系统进行适应性维护。适应性维护要制定计划,统进行适应性维护。适应性维护要制定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地组织实施。有步骤、分阶段地组织实施。8.4.1系统维护的类型系统维护的类型n3)完善性维护完善性维护n当系统投入使用并成功运行以后,由于种种当系统投入使用并成功运行以后,由于种种

26、原因,用户可能会提出完善某些功能、增加新原因,用户可能会提出完善某些功能、增加新的功能等要求。为改善和加强系统的功能,满的功能等要求。为改善和加强系统的功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对系统需要,有必要对系统进行足日益增长的对系统需要,有必要对系统进行完善性维护。这种维护应占整个系统维护的大完善性维护。这种维护应占整个系统维护的大部分。部分。8.4.1系统维护的类型系统维护的类型n4)预防性维护预防性维护n预防性维护是指为改善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预防性维护是指为改善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靠性,减少今后维护时所需的工作量而对系统靠性,减少今后维护时所需的工作量而对系统所做的修改。消灭软件系统潜伏的错误,防止所做的

27、修改。消灭软件系统潜伏的错误,防止将来系统发生其他错误。相对前三类维护而言,将来系统发生其他错误。相对前三类维护而言,这类维护活动比较少。这类维护活动比较少。8.4.2系统维护的内容系统维护的内容n1)程序维护程序维护n信息系统的功能是在程序的运行之中实现的,信息系统的功能是在程序的运行之中实现的,因此,环境的变化、问题和错误的出现、完善因此,环境的变化、问题和错误的出现、完善功能的要求的提出等现象,只有借助于程序修功能的要求的提出等现象,只有借助于程序修改才能应付和解决。一般来说,信息系统的主改才能应付和解决。一般来说,信息系统的主要维护工作是对程序的维护。要维护工作是对程序的维护。8.4.

28、2系统维护的内容系统维护的内容n2)数据维护数据维护n系统业务处理对数据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因系统业务处理对数据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因此,需要不定期地对数据文件进行修改和调整。此,需要不定期地对数据文件进行修改和调整。数据维护包括数据结构、数据内容、数据操作数据维护包括数据结构、数据内容、数据操作等。等。n数据维护一般不涉及系统现有程序,但是,结数据维护一般不涉及系统现有程序,但是,结构的变化往往是出于功能增加和完善的需要,构的变化往往是出于功能增加和完善的需要,因此数据维护也可能伴随有程序维护。因此数据维护也可能伴随有程序维护。8.4.2系统维护的内容系统维护的内容n3)代码维护代码维护n随

29、着系统环境的变化,现用代码可能不随着系统环境的变化,现用代码可能不适合新的要求,需要对其进行修改。代适合新的要求,需要对其进行修改。代码的变更(如使用新代码、代码位数的码的变更(如使用新代码、代码位数的添加和删减等)应经过代码管理部门、添加和删减等)应经过代码管理部门、业务操作人员、系统分析与设计人员讨业务操作人员、系统分析与设计人员讨论确定后,以书面形式记录新的代码系论确定后,以书面形式记录新的代码系统的组成和产生原因,并予以贯彻。统的组成和产生原因,并予以贯彻。8.4.2系统维护的内容系统维护的内容n4)设备维护设备维护n系统使用的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保持良好的运系统使用的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

30、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是系统正常工作的重要条件之一。信行状态,是系统正常工作的重要条件之一。信息系统应有专门维护人员负责对机器设备的保息系统应有专门维护人员负责对机器设备的保养和定期检修,并保证在机器出现故障后能及养和定期检修,并保证在机器出现故障后能及时修复,避免因硬件故障而造成对软件系统和时修复,避免因硬件故障而造成对软件系统和数据的破坏。数据的破坏。n机器设备的运行情况应有详细的记录,便于检机器设备的运行情况应有详细的记录,便于检查、维护和工作交接。查、维护和工作交接。8.5系统评价系统评价n8.5.1系统目标的评价系统目标的评价n8.5.2系统经济效益的评价系统经济效益的评价n8.5.3

31、系统性能的评价系统性能的评价n8.5.4系统评价报告系统评价报告8.5系统评价系统评价n系统正常运行一段时间以后,需要将其与预期系统正常运行一段时间以后,需要将其与预期目标比较,并对系统进行全面评价,考察和评目标比较,并对系统进行全面评价,考察和评审新系统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写出系统评价审新系统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写出系统评价报告。报告。n系统评价可以采用新旧系统对比的方法,分析系统评价可以采用新旧系统对比的方法,分析比较系统的经济效果及性能指标。通过系统评比较系统的经济效果及性能指标。通过系统评价,可以发现问题,找出薄弱环节,其结果作价,可以发现问题,找出薄弱环节,其结果作为系统改进的依据。

32、系统评价应由系统开发人为系统改进的依据。系统评价应由系统开发人员、用户领导和操作人员共同参加。员、用户领导和操作人员共同参加。8.5.1系统目标的评价系统目标的评价n按照系统设计中确立的系统目标,全面分析和按照系统设计中确立的系统目标,全面分析和评价系统是否达到了预定目标的要求。对由于评价系统是否达到了预定目标的要求。对由于系统环境的变化或因某些管理基础工作未解决系统环境的变化或因某些管理基础工作未解决而受到影响的系统功能,必须作出应有的解释;而受到影响的系统功能,必须作出应有的解释;对某些已超出原设计目标的功能也要作出说明。对某些已超出原设计目标的功能也要作出说明。8.5.2系统经济效益的评

33、价系统经济效益的评价n经济效益是评价管理信息系统的优劣的经济效益是评价管理信息系统的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由于系统取得的效益往一个重要指标。由于系统取得的效益往往是综合效益,因此要对其作出准确的往是综合效益,因此要对其作出准确的评价有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众所周知,评价有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众所周知,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所产生的效益并不是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所产生的效益并不是立竿见影,它有一定的滞后性,其效益立竿见影,它有一定的滞后性,其效益是逐步体现出来的。而且系统越发展和是逐步体现出来的。而且系统越发展和完善,效益也就越显著。完善,效益也就越显著。8.5.2系统经济效益的评价系统经济效益的评价一般认为

34、,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可以促使企一般认为,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可以促使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其经济效益有些业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其经济效益有些可以直接定量计算,而有些则很难准确测算。可以直接定量计算,而有些则很难准确测算。因此管理信息系统的效益可以分为直接效益和因此管理信息系统的效益可以分为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两大类。间接效益两大类。8.5.2系统经济效益的评价系统经济效益的评价n1)直接效益直接效益n直接效益是指直接取得的可以定量计算的效直接效益是指直接取得的可以定量计算的效益。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增加了投资和一益。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增加了投资和一些费用,但可以减少管理人员,这就减

35、少了些费用,但可以减少管理人员,这就减少了工资及劳动费用,通过实现管理现代化,节工资及劳动费用,通过实现管理现代化,节约物资消耗,降低成本消耗,减少库存资金,约物资消耗,降低成本消耗,减少库存资金,节约管理费用,还能够堵塞资金漏洞等。科节约管理费用,还能够堵塞资金漏洞等。科学的计划决策更能带来难以估价的经济效益。学的计划决策更能带来难以估价的经济效益。n2)间接效益间接效益n间接效益主要表现在通过管理手段,由于整体间接效益主要表现在通过管理手段,由于整体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所带来的综合经济效益,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所带来的综合经济效益,这类综合性的效益,往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这类综合性的效益,往往

36、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反映出来,而且越是向高级阶段发展,这类效反映出来,而且越是向高级阶段发展,这类效果就越显著,并能对企业产生质的战略性的影果就越显著,并能对企业产生质的战略性的影响。它主要反映在能够使企业管理工作自动化、响。它主要反映在能够使企业管理工作自动化、基础数据现代化、管理体制合理化、管理决策基础数据现代化、管理体制合理化、管理决策科学化、管理效果最优化等方面。科学化、管理效果最优化等方面。8.5.3系统性能的评价系统性能的评价n系统性能评价是指对于整个系统的综合评价,系统性能评价是指对于整个系统的综合评价,但主要侧重于评价软件的质量和性能。一般来但主要侧重于评价软件的质量和性能。一般

37、来讲,系统性能评价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系统性能评价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n1)系统的实用性。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就是为系统的实用性。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就是为了实用,用户一般不关心软件的技术,而关心了实用,用户一般不关心软件的技术,而关心系统中的信息内容、人机界面,以及系统操作系统中的信息内容、人机界面,以及系统操作使用是否方便等,也就是说系统操作人员对本使用是否方便等,也就是说系统操作人员对本系统的满意程度如何。系统的满意程度如何。8.5.3系统性能的评价系统性能的评价n2)系统的先进性。考虑到系统的开发周期比系统的先进性。考虑到系统的开发周期比较长,为了使系统有较长的系统生命周期,在

38、较长,为了使系统有较长的系统生命周期,在确定系统的支撑环境时,是否选用了先进开发确定系统的支撑环境时,是否选用了先进开发平台,采用了先进的开发技术和开发方法。平台,采用了先进的开发技术和开发方法。n3)系统的可靠性。指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抗系统的可靠性。指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抗干扰(包括人为的和机器的故障)和保证正常干扰(包括人为的和机器的故障)和保证正常工作的能力。系统的可靠性评价包括:系统是工作的能力。系统的可靠性评价包括:系统是否具有较强的检错、纠错能力;在错误干扰下,否具有较强的检错、纠错能力;在错误干扰下,系统是否会发生崩溃性瘫痪;重新恢复及重新系统是否会发生崩溃性瘫痪;重新恢复及重新起

39、动的能力如何;系统对于非法窃取或更改数起动的能力如何;系统对于非法窃取或更改数据的抵制能力如何等。据的抵制能力如何等。8.5.3系统性能的评价系统性能的评价n4)系统的安全性。系统运行期间是否发生了系统的安全性。系统运行期间是否发生了数据丢失、泄密、被非法使用等现象;在出现数据丢失、泄密、被非法使用等现象;在出现软硬故障时系统是否受到破坏,是否能及时恢软硬故障时系统是否受到破坏,是否能及时恢复;设计的安全保密措施是否有效;系统管理复;设计的安全保密措施是否有效;系统管理和操作方面的规章制度是否完善和落实。和操作方面的规章制度是否完善和落实。n5)系统的完整性。管理信息系统一般是一个系统的完整性

40、。管理信息系统一般是一个整体,其各个子系统是实现整体目标不可缺少整体,其各个子系统是实现整体目标不可缺少的部分。这里主要评价功能是否完整;是否达的部分。这里主要评价功能是否完整;是否达到了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文档资料是否齐全等。到了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文档资料是否齐全等。8.5.3系统性能的评价系统性能的评价n6)系统的通用性。系统是否可以移植到别的系统的通用性。系统是否可以移植到别的部门,其适应程度如何。如果能使系统适应于部门,其适应程度如何。如果能使系统适应于更广泛的环境条件,则将成为较为通用的系统,更广泛的环境条件,则将成为较为通用的系统,这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条件。这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一

41、个重要条件。n7)系统的可维护性。系统的可维护性又称系统的可维护性。系统的可维护性又称灵活性或适应性,它是指系统被修改和维护的灵活性或适应性,它是指系统被修改和维护的难易程度。系统的扩充能力与修改的难易程度难易程度。系统的扩充能力与修改的难易程度如何是系统生命力强弱的表现。它是系统开发如何是系统生命力强弱的表现。它是系统开发人员技术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用户人员技术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用户能否长期维护该系统的重要条件。能否长期维护该系统的重要条件。8.5.4系统评价报告系统评价报告n系统评价的结果应形成正式的书面文件,即系系统评价的结果应形成正式的书面文件,即系统评价报告。该报告

42、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统评价报告。该报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系统的名称、结构和功能;系统的名称、结构和功能;任务提出者、任务提出者、系统开发者和用户;系统开发者和用户;有关文档资料;有关文档资料;经济经济效益评价;效益评价;系统性能评价;系统性能评价;综合评价。综合评价。8.5.4系统评价报告系统评价报告n系统评价报告应以事实为依据,要有可靠的数系统评价报告应以事实为依据,要有可靠的数据,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它既是对新据,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它既是对新系统开发工作的最好评定与总结,也是进一步系统开发工作的最好评定与总结,也是进一步进行维护工作的依据,通常由此而产生对新系进行维

43、护工作的依据,通常由此而产生对新系统的调整报告与维护申请。系统正是在不断的统的调整报告与维护申请。系统正是在不断的维护、评价进程中逐步完善和发展的。维护、评价进程中逐步完善和发展的。8.6CMM简介简介n8.6.1CMM简介简介n8.6.2CMM的结构的结构n8.6.3CMM关键过程域关键过程域n8.6.4CMM与与ISOn8.6.5CMM在中国在中国8.6.1CMM简介简介nCMM是软件过程能力成熟度模型(是软件过程能力成熟度模型(CapacityMaturityModel)的简称,是美国卡内基的简称,是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院(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院(SEI)为了满足美为了满足美国

44、联邦政府评估软件供应商能力的要求,于国联邦政府评估软件供应商能力的要求,于1986年开始研究的模型,并于年开始研究的模型,并于1991年正式推年正式推出了出了CMM1.0版。版。CMM自问世以来备受关注,自问世以来备受关注,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衡量软件公司软件开发管理水平的重要参考因衡量软件公司软件开发管理水平的重要参考因素和软件过程改进事实上的工业标准。素和软件过程改进事实上的工业标准。8.6.1CMM简介简介nCMM是一种过程较复杂、费用较昂贵的评估是一种过程较复杂、费用较昂贵的评估,CMM评估包括评估包括5个等级,共计个等级,共

45、计18个关键过程个关键过程域,域,52个目标,个目标,300多个关键实践。每一个多个关键实践。每一个CMM等级评估周期(从准备到完成)约需等级评估周期(从准备到完成)约需12-30个月。每一级别的评估由美国卡内基梅隆大个月。每一级别的评估由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软件工程研究所授权的主任评估师领导一学的软件工程研究所授权的主任评估师领导一个评审小组进行,其成员大部分来自企业内部。个评审小组进行,其成员大部分来自企业内部。评估过程包括员工培训(企业的高层领导也要评估过程包括员工培训(企业的高层领导也要参加)、问卷填写和统计、文档审查、数据分参加)、问卷填写和统计、文档审查、数据分析、与企业的高层领导

46、讨论和撰写评估报告等。析、与企业的高层领导讨论和撰写评估报告等。评估结束由主任评估师签字生效。评估结束由主任评估师签字生效。8.6.2CMM的结构的结构nCMM为软件企业的过程能力提供了一个阶梯为软件企业的过程能力提供了一个阶梯式的进化框架,阶梯共有五级(见图式的进化框架,阶梯共有五级(见图8.3)。)。第一级实际上是一个起点,任何准备按第一级实际上是一个起点,任何准备按CMM质进化的企业一般都处于这个起点上,并通过质进化的企业一般都处于这个起点上,并通过这个起点向第二级迈进。除第一级外,每一级这个起点向第二级迈进。除第一级外,每一级都设定了一组目标,如果达到了这组目标,则都设定了一组目标,如

47、果达到了这组目标,则表明达到了这个成熟级别,可以向下一个级别表明达到了这个成熟级别,可以向下一个级别迈进。迈进。CMM不主张跨越级别的进化,因为从不主张跨越级别的进化,因为从第二级起,每一个低的级别实现均是高的级别第二级起,每一个低的级别实现均是高的级别实现的基础。实现的基础。8.6.2CMM的结构的结构n1)初始级。初始级的软件过程是未加定义的)初始级。初始级的软件过程是未加定义的随意过程,项目的执行是随意甚至是混乱的。随意过程,项目的执行是随意甚至是混乱的。也许,有些企业制定了一些软件工程规范,但也许,有些企业制定了一些软件工程规范,但若这些规范未能覆盖基本的关键过程要求,且若这些规范未能

48、覆盖基本的关键过程要求,且执行没有政策、资源等方面的保证时,那么它执行没有政策、资源等方面的保证时,那么它仍然被视为初始级。仍然被视为初始级。8.6.2CMM的结构的结构n2)可重复级。根据多年的经验和教训,人们)可重复级。根据多年的经验和教训,人们总结出软件开发的首要问题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总结出软件开发的首要问题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管理问题。因此,第二级的焦点集中在软件管管理问题。因此,第二级的焦点集中在软件管理过程上。一个可管理的过程则是一个可重级理过程上。一个可管理的过程则是一个可重级的过程,一个可重级的过程则能逐渐进化和成的过程,一个可重级的过程则能逐渐进化和成熟。第二级的管理过程包括了需求

49、管理、项目熟。第二级的管理过程包括了需求管理、项目管理、质量管理、配置管理和子合同管理五个管理、质量管理、配置管理和子合同管理五个方面。其中项目管理分为计划过程和跟踪监控方面。其中项目管理分为计划过程和跟踪监控过程。通过实施这些过程,从管理角度可以看过程。通过实施这些过程,从管理角度可以看到一个按计划执行的、且阶段可控的软件开发到一个按计划执行的、且阶段可控的软件开发过程。过程。8.6.2CMM的结构的结构n3)定义级。在第二级仅定义了管理的基本过)定义级。在第二级仅定义了管理的基本过程,而没有定义执行的步骤标准。在第三级则程,而没有定义执行的步骤标准。在第三级则要求制定企业范围的工程化标准,

50、而且无论是要求制定企业范围的工程化标准,而且无论是管理还是工程开发都需要一套文档化的标准,管理还是工程开发都需要一套文档化的标准,并将这些标准集成到企业软件开发标准过程中并将这些标准集成到企业软件开发标准过程中去。所有开发的项目需根据这个标准过程,剪去。所有开发的项目需根据这个标准过程,剪裁出该项目的过程,并执行这些过程。过程的裁出该项目的过程,并执行这些过程。过程的剪裁不是随意的,在使用前需经过企业有关人剪裁不是随意的,在使用前需经过企业有关人员的批准。员的批准。8.6.2CMM的结构的结构n4)管理级。第四级的管理是量化的管理。所)管理级。第四级的管理是量化的管理。所有过程均需建立相应的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