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管理手册》(102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管理手册》(1029).docx(3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天长缸盖有限公司测量管理手册编 号JP-JLSC-01版 本A修 改0共36页第36 页测量管理手册编 号: JP-JLSC-01 版 本 号: 第一版 编 制: 杨益飞 审 核: 批 准: 金佩集团天长缸盖有限公司2012年6 月18 日发布实施持有人: 分发号: 受控状态: 01 目录章节号名称页码01目录102颁布令403授权令504公司概况61手册的适用范围和管理72规范性引用文件83术语和定义84总要求104.1计量法制要求104.1.1总则104.1.2计量单位104.1.3计量人员104.1.4计量标准104.1.5强制检定114.2技术能力要求114.2.1总则114.2.2检
2、测能力114.2.3检测水平114.3测量管理体系要求114.3.1总要求114.3.2以过程为基础的测量体系模式124.3.3测量管理体系覆盖范围124.3.4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124.3.5文件要求135管理职责145.1计量职能14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145.3质量目标145.4管理评审146资源管理156.1人力资源156.1.1人员的职责156.1.2能力和培训206.2信息资源206.2.1程序206.2.2软件216.2.3记录216.2.4标识216.3物资资源226.3.1测量设备226.3.2环境226.4外部供方237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的实现247.1计量确认247.1
3、.1总则247.1.2计量确认间隔247.1.3设备调整控制257.1.4计量确认过程记录257.2测量过程267.2.1总则267.2.2测量过程设计267.2.3测量过程的实现287.2.4测量过程记录287.3测量不确定度和溯源性287.3.1测量不确定度297.3.2溯源性298测量管理体系分析和改进298.1总则298.2审核和监视308.2.1总则308.2.2顾客满意308.2.3测量管理体系审核308.2.4测量管理体系的监视318.3不合格控制318.3.1不合格测量管理体系318.3.2不合格测量过程318.3.3不合格测量设备328.4改进338.4.1总则338.4.2
4、纠正措施338.4.3预防措施33附录图一测量管理体系组织机构框图34附录图二计量职能分配表35附录图三测量设备计量确认过程图360 2 颁 布 令为贯彻公司“实施品牌战略,打造中国内燃机缸盖生产基地,把缸盖产品做好、做精、做成中国第一、世界一流”的发展目标;进一步提升公司的质量管理水平,防止由于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可能产生的不正确结果而影响公司产品质量的风险,本公司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标准GB/T19022-2003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并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组织编制了本版测量管理手册,自批准发布之日起实施。本测量管理手册是公司测量管理的法规性文件,是
5、公司测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准则,也是公司向外证明已具有GB/T19022-2003/LSO10012:2003标准所要求的测量管理水平的依据。为此,自本手册发布实施之日起,要求相关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并贯彻执行测量管理手册,明确责任,严格按测量管理手册、测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和测量设备检定规程、测量设备操作规程、测量设备期间核查方法等作业指导书规定开展测量管理工作,以保证体系的有效运行与持续改进,保证公司生产的产品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本手册从2012年6月18日发布实施。总经理: 2012年6月1 8日0 3授 权 令为使公司的测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特任命董宏斌担任本公司测量管理体系管理
6、者代表,履行以下职责和权限:一、负责公司测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二、负责测量管理体系质量目标的制订、层层分解与考核;三、负责测量管理体系中所有机构与人员的职责分配;四、负责测量管理体系有关事宜的内外部沟通与联系;五、负责组织测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增强员工的计量意识,保证测量方针和测量质量目标实现,满足顾客的计量要求;六、负责向总经理报告测量管理体系的业绩和持续改进的需求。总经理:2012年6月18日04 公 司 概 况天长缸盖有限公司是生产柴油机缸盖产品的专业工厂,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安徽省重点培育100户专、精、特、新企业,天长市十强企业。公司现有职工49
7、2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76人,固定资产总值3.2亿,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具有年产100万件以上缸盖产品的生产能力和8万吨以上的铸造能力目前,公司所生产的“梭鱼”牌缸盖系列产品近200种,主要为国内著名的柴油机配套,其中有上汽集团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一汽集团无锡柴油机厂、北汽福田天津雷沃重工有限公司、潍柴动力扬州柴油机有限责任公司、全柴股份有限公司、江淮汽车发动机公司等,同时也服务于国内外维修市场。 我公司2000年通过ISO9002:1994质量体系认证,2003年通过QS-9000(第三版)和ISO/ 9001:2000体系认证,2006年荣获“安徽省名牌产品;2007年通过ISO/
8、TS16949:2002质量体系认证,2009年通过ISO/TS16949:2009认证复审。法人代表、董事长:管宏庆地址:安徽省天长市建设东路78号电话:0550-70922168 7092166 传真:0550-7092266邮编:239300E-mail: tcgg 1 手册的适用范围和管理1.1 手册的适用范围1.1.1 本测量管理手册(以下简称手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及相关法律法规、GB/T19022-2003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和JJF1112-2003计量检测体系确认规范,并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编写。1.1.2 本手册是阐明本公司测量方针、测量目标,描述本公
9、司测量管理体系的法规性文件;是向顾客及有关方面证实本公司有能力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法律法规计量要求的产品;是全体员工实施和保持测量管理体系必须遵循的准则;是第二方、第三方对公司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实施审核时,以及公司内部进行内审时的依据。适用于确保本公司缸盖产品的生产经营具有相适应的计量保障能力,有能力管理由于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可能产生的不正确测量结果而影响公司产品质量、环境保护、经营活动、安全生产的风险。1.2手册的管理1.2.1手册的编制1.2.1.1本公司可靠办公室(以下简称可靠办)负责测量管理手册(以下简称手册)的编写工作。1.2.1.2可靠办必须保证手册的准确性、完整性和连续性。1
10、.2.2手册的批准、发布1.2.2.1手册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报总经理批准后发布。1.2.2.2经批准的手册由可靠办按发放范围分发和控制。1.2.2.3手册的发放必须严格控制,发放、借阅须经可靠办负责人批准并应登记备查。1.2.3手册的更改当需要对手册进行修更改时,由可靠办修改后,填写文件更改单报管理者代表审核并经总经理批准后,按发放范围进行划改或换页,并保持更改记录。1.2.4手册的控制1.2.4.1本手册按控制要求分为受控文本和非受控文本两类,手册的更改、修订、回收及旧版的注销、作废只对受控文本执行。1.2.4.2受控文本和非受控文本均必须进行标识。1.2.4.3当标准、公司组织结构、产品等
11、发生重大变化时,必须对手册进行系统修改、换版,重新发放。1.2.5记录可靠办必须保存对手册编写、审核、发放、更改、换版和作废的记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在制定手册时,下列文件或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手册的引用而成为本手册的条款。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手册。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JJF 1001-2011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JJF 1033-2008 计量标准考核规范JJF 1059-1999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GB/T 19022-2003 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GB/T
12、19000-2008/ISO 9000:2005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3 术语和定义本手册采用GB/T 19022-2003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JJF1112-2003计量检测体系确认规范、JJF 1001-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和GB/T19000-2008/ISO 9000-2005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中给出的术语和定义。3.1 计量检测体系为确保满足顾客、组织和法律法规的计量要求而必需的一组相关的或相互作用的与计量法制、技术能力和质量管理有关的要素。3.2 计量检测体系确认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一个组织的计量检测体系满足顾客、组织和法律法规的计量要求作出的一
13、种正式承认的程序。3.3 组织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得到安排的一组人员及设施。示例:公司、集团、商行、企事业单位、研究机构、慈善机构、代理商、社团或上述组织的部分或组合。 注:1)安排通常是有序的。 2)组织可以是公有的或私有的。3.4 顾客 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示例:消费者、委托人、最终使用者、零售商、受益者或采购方。 注:顾客可以是组织内部的或外部的。3.5 测量管理体系为完成计量确认并持续控制测量过程所必需的一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 注:在本确认要求中,计量检测体系要求基本覆盖了测量管理体系要求,因此用“计量检测体系”代替“测量管理体系”,有时简称为“体系”。3.6 测量过程确定
14、量值的一组操作。注:在本确认要求中,测量过程适用于测量设备的计量检定、校准、验证和实际的测量活动(如产品的设计、生产、检测和检验;整个组织管理过程中的经营管理、能源管理、安全防护和环境监测等活动)。3.7 测量设备 测量仪器、测量标准、参考物质、辅助设备以及进行测量所必需的资料的总称。3.8 计量特性能影响测量结果的可区分的特性。 注:1)测量设备通常有若干个计量特性。 2)计量特性可作为校准的对象。3.9 计量确认为确保测量设备符合预期使用要求所需的一组操作。 注:1)计量确认通常包括:校准和验证、各种必要的调整或维修及随后的再校准、与设备预期使用的计量要求相比较以及所要求的封印和标签。 2
15、)只有测量设备已被证实适合于预期使用并形成文件,计量确认才算完成。 3)预期使用要求包括:测量范围、分辨力、最大允许误差等。 4)计量要求通常与产品要求不同,并不在产品要求中规定。3.10 计量职能组织中负责确定并实施测量管理体系的行政和技术职能。4 总要求4.1计量法制要求4.1.1总则本公司手册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及相关的法规和规章、规定的要求。本手册的下列要求是按现行的计量法律法规提出的,如有修订,则按修订后的要求实施。4.1.2计量单位本公司从事下列活动,应当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a)制发公文、统计报表;b)生产、销售产品,标注产品标识,编制产品使用说明书;c)制定标准、规范、规程
16、、技术文件;d)出具检定、校准、检验、测量数据;e)国家规定应使用法定计量单位的其他活动。4.1.3计量人员持有相应的有效证件从事计量检定或校准的人员。4.1.4 计量标准本公司用于计量检定和(或)校准的并经质量技术监督技术机构检定合格的企业最高计量标准器。4.1.5 强制检定本公司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和用于贸易结算、医疗卫生、安全防护和环境监测并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应登记,并按强制检定的要求定期送检。4.2 技术能力要求4.2.1总则本公司测量管理体系的计量检测能力和检测水平应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的计量要求。4.2.2检测能力本公司的计量检测能力应满足以下要求:a) 产品质量、性能等检
17、测对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计量要求;b)产品生产工艺过程中,过程控制和监视对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c)经营管理、能源管理和安全管理、环境监测等对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4.2.3检测水平根据本公司的情况,计量检测水平应满足以下要求:a)采用有效的计量检测技术和测量设备以满足公司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对计量检测的要求;b)必要时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测量设备、测量过程的检测数。4.3测量管理要求4.3.1总则4.3.1.1测量管理体系应确保满足规定的计量要求,计量要求从产品要求导出,要求可表示为测量范围、最大允许误差、允许不确定度、稳定性、分辨率、环境条件或操作者技能要求。4.3.1.2公
18、司应确定本手册所确定的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的测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和内容,在确定时应考虑不符合计量要求而带来的风险和后果。4.3.1.3本公司的测量管理体系由设计的测量过程控制、测量设备的确认和必要的支持过程构成。测量管理体系内的测量过程应受控,测量管理体系内所有的测量设备应经确认。4.3.2以过程为基础的测量体系模式过程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为顾客(内部或外部的)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一系列活动。过程开始于输入,以输出为结束。 测量管理体系模式4.3.3测量管理体系覆盖的范围4.3.3.1覆盖的产品:柴油机缸盖、缸体及配件等系列产品。4.3.3.2覆盖的部门:见附录一测量管理
19、体系组织机构框图4.3.3.3覆盖的过程:产品制造、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能源管理、安全管理等所有过程中的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的实现.4.3.4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4.3.4.1公司质量方针是:精益求精,确保顾客满意。4.3.4.2公司的质量目标有以下指标:a)计量标准受检率100%,公式:计量标准已检台件数计量标准应受检台件数100%;b)测量设备计量确认计划完成率100%;公式:考核周期内测量设备实际计量确认台件数考核周期内计划计量确认台件数100%;c)关键测量过程测量设备配备率100%;公式:该过程实际配备测量设备台件数该过程应配备测量设备台件数100%;d)关键测量过程设备完好率
20、100%。公式:该过程测量设备完好台件数该过程测量设备在用的台件数100%;e)培训计划完成率100%,公式:实际培训次数计划培训次数100%4.3.5文件要求4.3.5.1公司测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a)管理手册b)程序文件;c)技术标准、规范、工艺文件、操作规程等作业指导书;d)记录。4.3.5.2 公司编制并实施文件管理程序,确保对以下方面进行控制:a)文件发布前得到批准,确保文件的充分性、适宜性和有效性;b)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和更新,并再次批准;c)确保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得到识别;d)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适用文件的有效版本;e)确保文件保持清晰、易于识别;f)确保测量管理体系所需的
21、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分发;g)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若需保留必须明确标识,以便识别和控制。4.3.5.3公司编制并实施记录管理程序,以规定记录的标识、贮存、检索、保护、保存期限和处置控制。记录应保持清晰、易于识别与检索。4.3.5.3.2记录应证明测量过程符合要求,记录内容包括:a) 实施的测量过程的完整描述,包括所用的全部要素(例如操作者、测量设备、测量环境或核查标准);b) 测量过程控制获得的有关数据,包括有关测量不确定度的信息;c) 根据测量过程需控制的数据而采取的措施;d) 每个测量过程控制活动的日期;e) 有关验证文件的标识;f) 负责提供记录信息的人员标识;h)人员能力(
22、要求的和实际具备的)。4.3.5.3.3应确保只有授权人员才允许形成、修改、出具和删除记录。5 管理职责5.1计量职能5.1.1总经理应规定公司的计量职能,确保必要的资源以建立和保持计量职能。5.1.2管理者代表负责建立公司的测量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并加以保持和持续改进其有效性。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5.2.1管理者代表应确保:a) 顾客的测量要求转化为计量要求;b) 测量管理体系满足顾客的计量要求;c) 能证明符合顾客规定的要求;5.3质量目标管理者代表应对测量管理体系的质量目标进行策划并报总经理批准,质量目标应是可测量的。质量部应将质量目标分解到相关单位并组织考核。各单位应建立和完善相关质
23、量目标的测量、统计、分析和改善机制。5.4管理评审5.4.1总经理按计划的时间间隔组织对测量管理体系进行管理评审,以确保测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5.4.2可靠公负责编制管理评审计划,报总经理批准后发布实施,各单位应按计划准备本单位提交管理评审的资料。5.4.3总经理主持管理评审会议,可靠办负责做好管理评审的会议记录,参会人员按照评审计划汇报与评审。5.4.4管理评审的输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质量目标的完成情况、各单位体系文件的实施情况及建议;b)内部审核报告;c)人员、设备、环境、程序等资源的适宜性及改进的建议;d)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e)计量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政策的修改;f
24、)顾客满意度及顾客投诉、抱怨和建议;g)外部二方、三方审核报告;h)组织机构的调整、公司生产经营和管理的要求及员工的期望;i)其他改进的建议。5.4.6管理评审的输出主要是管理评审报告,包括:a)测量管理体系的改进措施;b)组织机构的调整、测量设备的改进和必要的资源配备等措施;5.4.7可靠办负责整理管理评审会议记录和编写管理评审报告,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报总经理批准后,分发至各有关部门。5.4.8管理评审会议所决定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相关部门应负责落实,可靠办负责监督和验证。6资源管理6.1人力资源6.1.1人员的职责6.1.1.1总经理职责: a) 学习、宣传并贯彻执行国家计量法律法规,制定本公
25、司的质量方针,批准发布测量管理手册及测量管理体系的程序文件;b)设置计量职能部门和岗位;c) 任命计量职能管理者代表;d)保证必要的资源以建立和保持测量管理体系;e)按照确定时间间隔主持测量管理体系的管理评审,确保测量管理体系的充分性、有效性和适宜性。6.1.1.2管理者代表职责a)负责公司测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b)负责测量管理体系质量目标的制订、层层分解与考核;c)负责测量管理体系中所有机构与人员的职责分配;d)负责测量管理体系有关事宜的内外部沟通与联系;e)负责组织测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增强员工的计量意识,f)保证测量方针和测量质量目标实现,满足顾客的
26、计量要求;g)负责向总经理报告测量管理体系的业绩和持续改进的需求。6.1.1.3 公司办职责a) 根据体系要求和公司实际,编制公司测量管理体系组织机构框图(附录图一);b) 根据公司领导规定的相关部门和分厂的计量职能,编制“计量职能分配表”(附录图二);c) 根据公司实施情况,编制计量岗位人员能力配置要求策划表,负责计量岗位人员的配置和人力资源的培训管理,包括培训计划的制定、实施、考核及有效性的评审;d)负责公司在建立、运行和保持测量管理体系过程中有关宣传、后勤、服务工作;e)就测量管理体系在本部门的有效实施提出合理化建议;f)完成体系文件规定的或领导交办的其他职责。6.1.1.3可靠办职责a
27、) 负责测量管理体系的管理评审和内审的计划、组织实施及相关记录、报告的整理、报批、归档; b)负责测量管理体系的监视、分析、改进的策划;c)负责外部审核的接待、配合与协调;d)负责测量管理手册、测量管理体系的程序文件编写、修改;e)负责测量设备合格供方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f)就测量管理体系在本部门的有效实施提出合理化建议;g)完成体系文件规定的或领导交办的其他职责。6.1.1.4质量部职责a)质量部是公司测量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全公司计量职能的协调、实施、监督检查;b)学习、宣贯国家计量法律法规,负责测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实施和测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并持续改进;c) 负责公司各项测量要求的识
28、别和计量要求的导出,对识别的测量过程要素进行分析、确定,制定测量过程的性能判定准则、作业规范和控制方法报管理者代表审批。d)负责测量设备的验收、控制、标识、维护,负责测量设备计量确认年度计划的制定与执行,负责计量确认间隔的确定与改变的评审,对不合格测量设备评价、标识、记录和隔离,并按规定进行处置,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可靠;e)负责指导测量设备操作规程的编制;f)负责公司测量设备计量确认、测量过程实现的记录管理;g)负责公司测量标准的管理和测量设备的量值溯源,确保所有的测量结果都能溯源到SI单位;h)负责管理测量和监视设备的使用、搬运和贮存工作,对在用测量和监视设备状态进行标识,并进行定期检查;i
29、)负责外购原辅材料、外购外协件进厂和产品出厂质量检验的测量过程与测量设备的控制;j)负责关键测量过程与重要测量设备的不确定度的评定,负责对检定/校准合格服务供方的评定。k)就测量管理体系在本部门的有效实施提出合理化建议;l)完成体系文件规定的或领导交办的其他职责。6.1.1.5生产部职责a)负责指导所管辖部门与分厂对测量过程的要素进行识别、分析,指导所管辖部门与分厂加强对在用测量设备和装置的正确使用、保养,做好测量过程的记录,保证记录的完整和准确;b)负责对关键测量过程的确定与控制;c)负责对不合格测量过程的标识和处理。协助质量部对不合格测量设备隔离、标识及处理。d)负责监督仓库做好在库未投入
30、使用的测量设备的防护和保养;e)就测量管理体系在本部门的有效实施提出合理化建议;f)完成体系文件规定的或领导交办的其他职责。6.1.1.6采购部职责a)负责组织相关部门按手册与程序文件规定对测量设备的合格供方进行评审,建立合格供方档案和名录,负责与供方的沟通和协调;b)按照质量部提供并经分管副总经理批准的测量设备的采购计划组织采购。6.1.1.7技术中心职责a)参与公司各项测量要求的识别和计量要求的导出,对识别的测量过程要素进行分析、确定,协助质量部门制定测量过程的性能判定客观准则、程序和控制方法;b)负责对新产品的测量要求的确认,协助质量部将测量要求转化为计量要求;c)就测量管理体系在本部门
31、的有效实施提出合理化建议;d)完成体系文件规定的或领导交办的其他职责。6.1.1.8财务部职责a)负责监督仓库对出入库物资的重量及数量准确计量,并使用法定的计量单位;b)负责体系运行所需资金的预算和保证;c)就测量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提出合理化建议;d)完成体系文件规定的或领导交办的其他职责。6.1.1.9分厂职责a) 各分厂负责在用计量器具的日常维护与管理,规定员工做好班前计量器具的点检工作,防止不合格计量器具的继续使用;b) 建立在用计量器具的台账,防止超过规定计量间隔时间的计量器具(属不合格计量器具)的使用;c) 对分厂所有测量过程应按程序文件规定进行监视,确保迅速发现问题和及时采取纠正与
32、预防措施;d) 已知任何测量过程已产生或怀疑产生不正确的测量结果,应进行标识和停止使用,直到已采取了适合的措施,由于不合格而更改某个测量过程,在使用前应进行有效确认;e) 确定各工段兼职计量管理员并明确职责,负责在用测量设备的登记与管理,按质量部规定的测量过程的性能判定准则、作业规范和控制方法对本工段的测量过程负责监视与管理。f)就测量管理体系在本部门的有效实施提出合理化建议;g)完成体系文件规定的或领导交办的其他职责。6.1.1.9专职计量管理员a)掌握计量管理和专业技术知识,熟悉本岗位的测量管理体系文件,严格按国家计量法律法规要求做好计量工作。b)负责全公司在用测量设备的台帐与档案管理,做
33、到帐物相符、资料齐全,管理规范。c)负责公司最高计量标准的管理和测量设备的定期溯源和验证,负责公司自校计量设备的校准和维修,负责对购入或经外部检定和校准的的测量设备进行计量确认与验证,并对确认状态进行标识。d)参与对外部检定和校准服务单位的合格服务方的评审,建立检定和校准的合格服务方档案,保证服务方资格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e)定期检查使用中测量设备的准确度,制定重要测量设备核查标准与核查计划,定期核查,保证测量设备的准确可靠。6.1.1.10 兼职计量管理员计量职责a) 协助专职计量管理员开展计量工作。b) 做好测量管理体系相关工作的贯彻实施。c) 对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的监控提出意见。6.1.
34、1.11 检测人员计量职责a)认真学习计量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熟悉本岗位的测量管理体系文件,做好本岗位的计量工作。b)正确使用、维护测量设备。经常检查测量设备使用情况,保证测量的准确可靠性。c)按技术规范进行检测,确保测量过程处于有效的受控状态。d)对测量记录和测量结果的正确性、完整性和规范性负责。6.1.1.12内审员职责a) 参与测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按照审核组长的安排的审核内容,编制审核检查表并经审核组长批准;b) 审核员应严格按照测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程序文件审核,确保审核的客观与公正,审核员不应审核本部门的工作;c) 对被审核单位的不合格项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进行跟踪验证;d)
35、对审核发现的测量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6.1.2能力和培训公司办是测量管理体系人力资源培训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制订培训计划,组织培训、考核和监督管理:a)根据质量部及相关部门与分厂提出的测量岗位人员技能培训要求,公司办负责编制年度人员培训计划,以内培、委托外培等形式组织培训,满足测量岗位人员的岗位技能需求。b)通过笔试、口试、实际操作等多种方式以验证培训的有效性;c)保存培训计划、培训及验证等记录,作为改进培训效果的依据。6.2信息资源6.2.1程序6.2.1.1程序文件的制定、更改由质量部负责起草并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报总经理批准方为有效。6.2.1.2测
36、量管理体系的程序文件一经批准,应确保正确执行;制定新的程序或更改现有程序应经授权批准并受控。6.2.1.3程序文件包括:a)程序文件;b)作业指导书;c)相关外来文件;6.2.1.4程序文件需要时可获得和提供。6.2.2软件6.2.2.1软件包括测量设备自带的软件和用于计量的计算机软件,软件应作为资源管理,应经识别受控,以确保满足预期使用要求。6.2.2.2专职计量员负责对软件进行维护和测试。6.2.2.3厂家提供的商业软件可认为是充分有效的,不需要进行测试,确需对软件进行修改和调整,需进行计量确认。6.2.2.4软件测试的方法包括:a)病毒检查;b)用户算法程序检查;c)与测量结果比对或验证
37、;6.2.2.5软件资料应妥善保管,必要时应备份存档。6.2.3记录6.2.3.1记录是为顾客提供证明满足要求结果的文件,对测量管理体系内的所有记录应受控管理。6.2.3.2质量部负责测量设备计量确认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6.2.3.3 各部门负责各自测量过程形成的记录的控制管理,并向有关部门传递所需的记录。6.2.4标识6.2.4.1公司应清楚地标识测量管理体系中所用的测量设备和技术程序,可以单独地或集中地标识。应有设备计量确认状态的标识。6.2.4.2已确认用于某个特定的测量过程或某些过程的设备应清楚地标识或受控,以防止未授权使用,测量管理体系中所用设备应与其它设备
38、清楚地区分。6.2.4.3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状态标识有:a)合格标识,绿色;b)停用不合格标识,红色;c)准用标识,黄色;d)封存标识,紫色;6.2.4.4文件、记录标识:应有唯一性标识(如编号)、文件状态标识。6.2.4.5测量过程标识:测量过程应予以标识,以区别关键的、特殊的测量过程。关键、特殊测量过程,应进行如下标识:a)在受控限内;b)处于受控临界状态;c)失控状态;6.3物资资源6.3.1测量设备6.3.1.1在测量管理体系中应提供并标识满足规定计量要求所有测量设备。指用于测量和检验的设备;用于证明溯源性的计量标准和进行测量用的辅助设备;加工中心设备控制软件和计算机软件;用于监视和记录
39、影响量的测量设备;用于经营管理、能源管理、安全环保管理检测的或用于监视和记录影响量的测量设备。6.3.1.2对纳入体系的测量设备应从申购到报废处理实现全过程控制,确保满足规定的计量要求。6.3.1.3质量部是测量设备的归口管理部门,审核各使用部门申报的测量设备申请,组织评审、编制购置计划,测量设备验收等。6.3.1.4测量设备应经确认合格后投入使用,确认前应处于有效校准状态,并在受控或已知满足需要的环境中使用,确保测量结果有效。6.3.1.5公司建立、保持和使用关于测量设备接受、处置、搬运、贮存、发放和纳入或撤出测量管理体系的管理程序,以防止误用、错用、损坏和改变其计量特性。6.3.2环境6.
40、3.2.1为确保测量结果的有效性,应对测量体系覆盖的测量过程所要求的环境条件形成规范文件。6.3.2.2应监视和记录影响测量的环境条件,根据环境条件所进行的修正应予以记录并用于测量结果。6.3.2.3影响测量结果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温度变化率、湿度、照明、振动、尘埃量、清洁度、电磁干扰和其它因素。可以根据设备制造者提供的设备使用规范确定环境条件的限制。6.4外部供方6.4.1应对外部供方或服务方提供计量器具和检定/校准规定选择、监视、评价合格供方的准则并形成文件。6.4.2质量部、采购部和可靠办实施对提供计量器具或检定/校准服的合格供方或服务方进行选择、评审,并保存评审记录。6.4.3外部供方
41、提供的计量器具包括:a)测量设备及辅助装置;b)计算机软件及专用测量软件;c)理化分析设备和标准物质;d)用于经营管理、能源管理、安全管理、环境监测和过程控制的测量设备或用于监视和记录影响量的测量设备。6.4.4外部服务方提供的服务包括:a)测量设备的强制检定、校准;b)测量设备修理、调试、安装;c)测量、检测、内审人员的资格培训。6.4.5采购部应保存外部供方提供测量设备的记录;质量部应保存外部服务方提供检定/校准服务的记录,包括按规定要求进行验证的记录;7.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的实现7.1计量确认7.1.1 总则应设计并实施计量确认(见附录图三,),以确保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满足测量过程的计量
42、要求,计量确认包括测量设备校准和验证。计量确认程序应当包括验证测量不确定度或测量误差在计量要求规定的允许限内的方法。7.1.1.1计量确认过程应包括:a)测量设备进行有效的检定或校准;b)各种必要的调整或维修及随后的再校准;c)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与规定的计量要求相比较的验证;d)完成所要求的封印和标识。7.1.1.2质量部是实施计量确认的职能部门,每年应对公司所有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情况进行审核,确保公司所有的测量设备都经计量确认,确保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符合预期用途。7.1.1.3测量设备特性的例子包括:-测量范围,-偏离,-重复性,-稳定性,-滞后,-漂移,-影响量,-分辨率,-鉴别力(阈),
43、-误差,-死区。7.1.1.4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是影响测量不确定度的因素,它可以与计量确认中的计量要求直接比较以实现计量确认。7.1.1.5应确保测量设备的操作者能得到与测量设备确认状态有关的信息,包括所有的限制和特殊要求。7.1.2 计量确认间隔7.1.2.1应根据计量确认的程序文件确定或改变计量确认间隔,计量确认间隔应经评审,必要时进行调整以确保持续符合规定的计量要求。7.1.2.2计量确认间隔的确定应符合相关的规定,可利用以下资料进行评审:a)历史的数据和先进的知识与技术;b)测量过程统计控制技术的记录。7.1.2.3对不合格测量设备进行维修、调整后,应评审其计量确认间隔。7.1.3设备
44、调整控制7.1.3.1经确认的测量设备,对影响其性能的调整装置进行封印或采取其他保护措施时,应防止未授权的改变。封印或保护装置的设计和实施应保证一旦改变将会被发现。7.1.3.2计量确认过程程序文件应包括当封印或保护装置被发现损坏、破损、转移或丢失时应采取的措施。7.1.3.3计量确认程序文件应对需要封印的调整或控制装置以及封印材料作出规定。7.1.4计量确认过程记录7.1.4.1计量确认过程的记录应注明日期并由授权人批准以证明结果的正确性,并保持这些记录,以证明经过计量确认的每台测量设备满足规定的计量要求。7.1.4.2记录的种类可为手写的、打印或缩微胶卷,也可以是电磁记忆装置或其他数据媒体;7.1.4.3计量确认记录应包含足够的信息,记录内容应包括:a)设备制造者的表述和唯一性标识、型号、系列号等;b)完成计量确认的日期;c)计量确认结果;d)规定的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