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草纲目》看《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本草纲目》看《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doc(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从本草纲目看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从本草纲目看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今年,央视推出了一档文化类创新节目典籍里的中国,以“戏剧+影视+文化访谈”的方式,让典籍“活”起来,展现其中的智慧、精神、价值。节目第四期本草纲目,演绎了先贤李时珍不畏艰难,历经近三十年修撰本草纲目的动人故事,弘扬了“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的医者精神。而李时珍在撰写过程中严谨细致、实事求是、心系民生等精神,对公文写作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本草纲目由明代文学家王世贞作序,序中提到“博而不繁、详而有要”,这八个字中蕴含的道理,与公文写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谓“博而不繁”,就是内容多、信息量大,但却不繁杂、不啰嗦。近年来,党中央多次要
2、求精简文风,发短文不仅仅是简单的缩短篇幅、“一刀砍”,而是要在保留原意的基础上,去掉那些官话、套话、虚话,用更精炼的语言、更简洁的文字表达,让读者清晰明了、易于理解。所谓“详而有要”,就是内容详细、充实,又突出要点、重点。写公文很多情况是写工作,重在写事而不是写字,干工作要突出重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轻重缓急。公文也一样,要做好谋篇布局,哪块浓墨重彩、哪块一笔带过,否则洋洋洒洒一大篇,就会如同流水账一般,让人找不到核心内容。李时珍在撰写本草纲目时,熟读前人著作,诸如本草经备急千金要方伤寒杂病论等,而他秉承“错误者纠正、重复者删除、遗缺者增补”的求真精神,最终造就了这部影响世界的“东方药物
3、巨典”。时下,公文写作中照搬照抄问题愈发严重,有的抄上级文件、有的抄外地经验、有的甚至直接复制粘贴网上内容,不切实际、不接地气,毫无操作性可言。我们要向先贤学习,用文献作参考可以,但不能搞“拿来”,必须实事求是地进行“纠错、删重、补缺”。何为错,不符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的内容即为错;何为重,前后意思相近、性质相同即为重;何者缺,本地区本部门已经完成或者即将要干的工作未写入文中即为缺。要提高责任意识,对所写公文每个字、每句话负责,切实做到把错误的内容改正、重复的字句删除、遗缺的事项补上。本草纲目第十九卷提到,许多前人犯的错误,原因都是“盖未深加体审,惟据纸上猜度而已”。李时珍尤为注重实地考察,湖南
4、、湖北、江西、河南、河北、四川等地都有他寻医访药的足迹。同理,写公文也不能靠“灵光一闪”“拍脑门”,必须多调研、多考察,否则纸上谈兵,不解决实际问题,最后只能沦为一纸空文。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成事才能成文,调查研究也是成文之道。我们在出台制度文件特别是强基、惠民政策时,要多到基层一线、群众身边走走看看,搞清楚问题是什么、症结在哪里、需求些什么,这样制定出来的政策才能有的放矢、精准把脉、精确制导,才是接地气、通下情的。同时,要避免为调研而调研,“车上看一看、随地转一转”,发言念稿式调研、扎堆式调研、作秀式调研通通要不得,坚决防止形式、官僚。王世贞在读完本草纲目后,问道,“是否已修订精准、确认无误?”李时珍答道,“修撰本草,事关百姓康健、万民福祉,我欲将此书再详加考订。”公文一头连着党政机关、一头连着群众,容不得半点儿戏,一旦出了问题轻则影响机关形象、使百姓质疑工作能力水平,重则可能因为一字之差,使政策落实出现偏差,产生严重后果,必须时刻警惕、严加防范。李时珍十年修订本草纲目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在公文写作成稿后,要逐字逐句校对、核查,大到逻辑结构、小到标点符号,都要确保准确无误。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