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淮左名都)》名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docx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69131524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7.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扬州慢(淮左名都)》名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扬州慢(淮左名都)》名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扬州慢(淮左名都)》名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扬州慢(淮左名都)》名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docx(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扬州慢(淮左名都)名师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用典及对比等写作手法。 2、品味词中化用前人词句的写作技巧。 过程与方法诵读课文,媒体展示,合作探究,检测拓展提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诗词,体味“黍离之悲”的感情。 难点抓词眼“空城”,分析景物“清冷”特点,体味“黍离之悲”感情。 教学过程 【导入】 中国有一个城市被称为“中国的月亮城”,因为这里的月亮最多情,这里的月光最温柔,这里的月色最蒙胧,这个城市叫“扬州”。正所谓“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如果可爱的明月有三分光华,扬州就独占二分啊。)800多年前,有一位年仅21岁的词人经过扬

2、州时却有着不同的感受,别有一番滋味,这位词人叫姜夔,之后写下一首词叫扬州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别是一番滋味的词。 在古代文学史上“无赖”一词不仅不是一个贬义词,而且还是一个褒义词,在古文中多指代“可爱”的意思。比如我们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中有出现“无赖”一词,在那首诗中原句是这样写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在这里“无赖”就是指“可爱”的意思。 【课堂知识点拨】 一题解 1.扬州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历史悠久,文化璀璨,自古天下闻名。瘦西湖,大明寺,茱萸湾,纵有无数美景令人心生向往,流连忘返,都

3、抵不过扬州的月亮。扬州月亮有多美?“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只为一睹扬州月亮的风采,连隋炀帝都“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架六龙”。“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令人生出多少如痴如醉的想象。 2.慢 “慢”指慢曲。这首词是一首慢词。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一般比较长,同长调一样在91字以上。 姜夔作词,常自谱曲而不用现成曲调,所以词牌词题是统一的。扬州慢既是词调(词牌)又是题目,与词的内容密切相关,后来只被用作词谱,就与词的内容无关了。 二作者 姜夔(约1155约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南宋著名词人。一生漫游各地,到处依人作客。政治上困顿、失意,

4、屡试不中,未能做官,最后在贫困交迫中死于杭州西湖之畔。一生好学、好客、好藏书。擅长诗词,精通音律,能自制新声,还工于书法,精于鉴赏,是个多才多艺之人。其词多写景咏物,记述客游,是南宋后期婉约派的代表作家。词尤负盛名。词多纪游、咏物、感叹身世飘零,亦有寄寓忧国伤时之作。 三背景介绍 本词是作者22岁时路过扬州所作。扬州,在隋、唐、北宋间是著名的繁华之地。古代诗人曾用“春风十里扬州路”,“十里长街市井连”等诗句来描绘它的市容。晚唐大诗人杜牧一生挚爱扬州,曾在此流连十年之久,这里有他无数的浪漫回忆,留下他无数的动人诗篇。词人虽然初到扬州,但对这样一座历史名城并不陌生。 然而,在南宋时,金兵频频南侵,

5、扬州屡遭兵火,如今映入作者视野的却是一片荒芜,满目疮痍,词人顿生山河破碎之感。作者写本词时,宋金隆兴和议已达12年之久。南宋朝廷苟安半壁,朝纲废弛。词人目睹当年经强敌侵凌后扬州城的累累伤痕和苦难频仍的现实,岂能无动于衷?因而追怀丧乱,感慨今昔,写下了这首词,描绘了古城扬州的荒凉景象,指出了残败的原因,反映了作者的故国之思和对祖国前途的深切关心,抒发了黍离之悲。 “黍离之悲”作品中的寄慨很深的家国之恨。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周庙室,尽为禾黍,闵宗周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后来就用“黍离之悲”表示家国残破之痛。 四诗词赏析 扬州慢 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

6、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余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注释】 淳熙丙申:淳熙三年(1176)。至日:冬至。维扬:今江苏扬州,现维扬区。维扬之名最早载于公元前约五世纪由孔子编撰的尚书禹贡。隋、唐时期,维扬历史空前辉煌,有之美誉,历史上最早的扬州城即诞生在今维扬区的土地上,是古城扬州的发祥地。荠麦:荠菜和麦

7、子。弥望:满眼。戍角:军中号角。千岩老人:南宋诗人萧德藻,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姜夔曾跟他学诗,又是他的侄女婿。黍离:诗经王风篇名。周平王东迁后,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见“宗室宫庙,尽为禾黍”,遂赋黍离诗志哀。后世即用“黍离”来表示亡国之痛。 淮左:宋在苏北和江淮设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淮南东路又称淮左。竹西:扬州城东一亭名,景色清幽。竹西佳处,扬州城东禅智寺旁有竹西亭,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初程:指作者初次到扬州。春风十里:借指昔日扬州的最繁华处。杜牧赠别诗:“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这里用以借指扬州。胡马窥江:1129年和1161年,金兵两次南下,扬州都遭惨重破

8、坏。这首词作于1176年。废池:废毁的池台。乔木:残存的古树。二者都是乱后余物,表明城中荒芜,人烟萧条。渐:向,到。清角:凄清的号角。 杜郎:唐朝诗人杜牧,他以在扬州诗酒清狂著称。杜牧。唐文宗大和七年到九年,杜牧在扬州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俊赏:卓越的鉴赏水平。俊逸清赏。钟嵘诗品序:“近彭城刘士章,俊赏才士。”豆蔻:形容少女美艳。豆蔻词工: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青楼:妓院。青楼梦好,杜牧遣怀,“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二十四桥:“二十四桥”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末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有二说:一说唐时扬

9、州城内有桥二十四座,皆为可纪之名胜。见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一说专指扬州西郊的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见扬州画舫录。传说有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桥边红药:二十四桥在扬州瘦西湖里。红药:芍药。二十四桥边生长红芍药又名红药桥。 【译文】 淳熙丙申至日,我路过扬州。夜雪初停,荞麦长得无边无际。进城之后,我又见到处一片萧条,寒水绿绿的,暮色渐渐笼来,戍楼中传来了黄昏的号角。我的心情受到此时此景的影响,悲怆感伤,生出无限的感慨,自创这首词曲。千岩老人认为有黍离之悲。 扬州是淮左著名的都会,这里有风景秀丽的竹西亭。我在此停止一下行程。自从金兵南侵退去,就连这废弃的城池和老树

10、,都厌倦了战争。渐渐到了黄昏,凄清的号角吹响,这时这里仿佛是一座无人的空城。 曾在这里观赏的杜牧,假如今天旧地重游,也会惊讶它的变化。纵然那豆蔻词写得再美,青楼梦再好,恐怕也难以表达此刻的心情,二十四桥还在,波心中荡漾着冷月的光影,无声无息。可叹桥边的那一年一度的芍药,年年是为谁?开得花儿一片红? 1.词前小序交待了什么内容? 【答案】交待了词作的时间(淳熙丙申至日),及眼前所见所闻扬州景色(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写作的缘由(感慨今昔),他人的评价(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2.小序中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这首词的感情基调,你找到这一句了吗? 【答案】“千岩老人

11、以为有黍离之悲也。”一个“悲”字,奠定了本诗悲切伤感的感情基调,一句“黍离之悲”深刻的概括了这首词的主题。 3.扬州在隋、唐、北宋期间曾经是著名的繁华之地,词人眼前的扬州城又是怎样的呢?上阕中哪一个词最能概括扬州城现在的特点? 【答案】词人眼前的扬州城是一派“尽荠麦青青”“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的破败荒凉景象。这种荒凉景象体现在上阙“空城”二字上。 4.“空城”之“空”表现在哪里?找出相关的诗句并作简要的分析。 【答案】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二十四桥、无声冷月、桥边红药)等。词人站在扬州城边,看到了青青的荠麦、废旧的城池、高大的树木、孤独的二十四桥、无声的冷月、寂寞的芍药,听到了寒气中传

12、来的凄清的号角声。一个“空城”,营造出了凄清的氛围,结住上片,领起下片,实为全词词眼。 5.下阕中,词人想象唐朝的杜牧来到扬州,他会是什么感受?为什么? 【答案】“惊”。因“空”而“惊”,返照现实扬州何等凄清荒凉,何等令人心痛!此时次地,此情此景,晚唐诗人杜牧是“重到须惊”,“难赋深情”。而姜夔则是实实在在的触目惊心、心惊心痛了。这也就是诗家所提倡的“诗贵含蓄,忌直露”,不说自己,偏说别人,杜牧尚且如此,我何以堪? 6.今日的扬州令姜夔悲从中来,那么昔日的扬州又是怎样的呢?请从上阕中找出一个与“空城”相对应的词,并加以分析。 【答案】昔日的扬州是“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是淮左著名的都会,这里有

13、风景秀丽的竹西亭。一“名都”,一“空城”,形成鲜明对比,描绘出扬州城昔盛今衰的景象,表达诗人世事变迁之叹。 7.除此之外,还有哪些词句写到昔日的扬州?这些词句写出了昔日扬州怎样的特点? 【答案】“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豆蔻词工”、“青楼梦好”、“二十四桥”等。繁华热闹。词中化用杜牧诗句让人想起昔日扬州的繁盛情景。而今日的扬州却是如此萧条,寂寞冷清,两者形成鲜明对比,抚今思昔,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感伤。引用诗句,可以加深词的意境,促人联想而意于言外。 8.词人写昔日的扬州与眼前的扬州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案】一虚一实,虚实相生的写作特点。昔日的扬州:虚写。眼前的扬

14、州:实写。一边是繁华热闹,一边是萧条冷落,一边是虚,一边是实,两副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 综观全词,有情有景,有虚有实,回环反复,跌宕生姿,读来确有身临其境之感。诗歌鉴赏很重要的一步是理解想象,这就需要紧扣关键词语,把握主要意象,注重修辞效果,善于联想想象。只有做好了这一步才算真正理解了诗歌。请自由选择你体会较深的诗句,进行理解鉴赏。 五合作探究 探究1.“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答案】用典。“春风十里”是从杜牧赠别中“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诗句化出,杜牧诗句极言扬州之美,所以词人化用来作了一个对比:听说扬州繁华富

15、丽、但一路之上,触目之处,却尽是青青的野生荞麦,一片荒凉景象。虚实结合。“春风十里”是作者想象中的虚景,“荠麦青青”是作者眼前的实景。这句虚实结合,同时进行对比,一边繁华热闹,一边萧条冷落。表现出战后扬州的荒凉破败。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 探究2.“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答案】作者使用了拟人手法。废池、乔木是没有知觉的东西,词人将它们人格化,意即它们是15年前那场浩劫的目击者,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连“废池乔木”都“犹厌言兵”,在痛恨金人发动的战争,物犹如此,何况于人!有知有情的人民对这战争的痛

16、恨与诅咒,当然要超过“废池乔木”千百倍。这样写,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 杜牧的赠别诗“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同样运用拟人手法,以无情之物言有情,也可称作移情,这是诗歌常用手法,增强了表达效果。 探究3.“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答案】用典。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有“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句,因相传古代有二十四个美人吹萧于桥上,所以有此句。作者这里满怀凄凉的情感,如泣如诉地写道:二十四桥仍旧,但桥头没有了吹萧的美人,只有清冷的圆月倒映在河心,整幅画面无声无息,冷绝凄绝。通感。“冷月无

17、声”,月本来无声,可这么一说,反而觉得它是本该有声的了。为什么呢?因为从前的二十四桥明月夜,游人极盛,笑语盈耳,还有美女吹箫唱歌,月儿见此光景也陶醉了,它也跟着人们一起欢笑。可是现在呢?“二十四桥仍在”,而歌声笑语却听不到了,甚至连月儿也没有声息了,只是沉浸在冷冰冰的湖水中,随波荡漾。如此冷落凄凉的景象,怎能不令人伤怀呢? 探究4.“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抒发了什么情感? 【答案】抒发词人世事变迁之叹,以及感时伤乱的情怀。红药一到春天就开始生长,不管人世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自然物的本性不会改变。这里运用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往年,它可以供游人观赏,可是现在城空了,人少了,何况国难未息,

18、谁也无心去观赏它。这里的虚拟非常耐人寻味。冬至之日,本来不是红芍药花开的季节,但纵使冬去春回,来年红药花开,又有谁来欣赏它呢?花开依旧,人事已非,花开也不过徒增空城的感伤而已。词情跌荡浓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结束语】 书写一片叶子,见证一个季节的博大。 描绘一幅景象,见证一个朝代的幽深。 纵观全文,词人姜夔用青青的荠麦、荒芜的城池、无声的冷月、寂寞的红药给我们展现出一幅荒凉破败的扬州图,让我们思接千载,看到了南宋朝廷偏安一隅,苟且偷生;看到了金朝铁骑践踏中原,涂炭生灵。也让我们聆听到了词人对祖国河山破碎的哀吟。 扬州之于姜夔是匆匆地来,又匆匆地走,只在斜阳巷陌中留下了瘦马枯缰的长长身影,留

19、下了对国运衰微的呜呜悲鸣。 【课堂即学即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荠麦()(2)戍角()(3)黍离()(4)豆蔻() 【答案】(1)j(2)sh(3)sh(4)ku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夜雪初霁()(2)荞麦弥望() (3)予怀怆然()(4)自度此曲() (5)解鞍少驻初程() 【答案】(1)雨过天晴(2)满(3)悲伤(4)自己创作(5)初到扬州 3.下列诗句都是写景的,其中实写的是:() 渐黄昏清角吹寒杨柳岸晓风残月一片神鸦社鼓墙橹灰飞烟灭 枫叶荻花秋瑟瑟亲朋无一字青冥浩荡不见底秋天漠漠向昏黑 暮霭沉沉楚天阔尽荠麦青青 A.B.C.D. 【答案】C【解析】实写扬州城的黄

20、昏景象;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虚写;“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虚写;“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回忆赤壁古战场的情景,虚写;“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实写;“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杜甫晚年的真实写照,实写;“青冥浩荡不见底”李白梦游天姥山的情景,虚写;“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杜甫茅屋被秋风所破实写;“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虚写;“尽荠麦青青”姜夔路过扬州时的真实情境,实写。 4用典,是古诗词常见的一种修辞格。诗词用典时词语十分简约,这些包含着典故的词语的含义、内容十分丰富,下面用典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

21、深情。”化用杜牧的诗句,反衬今日扬州破败荒凉,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抚今追昔的感情。 B.“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这句是说扬州在金兵大举,南侵之时变得破败,面目全非,就算善于游赏的唐代诗人杜甫来到这里也感到吃惊。 C.“过春风十里”这句是指先前扬州繁华的街道,诗人这里是反衬眼前“尽荠麦青青”的悲凉痛惜之情。 D.“二十四桥犹在”化用杜牧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昔日的热闹景象,而今荡然无存,抒发了无限痛惜之情。 【答案】B【解析】杜甫改为杜牧。 【课外拓展训练】 (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3题。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姜夔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第四

22、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注:吴松:即今吴县,属江苏省。晚唐隐逸诗人陆龟蒙生前隐居之地。第四桥:即甘泉桥,在吴江城外,以泉品居第四得名。天随,天随子,唐代诗人陆龟蒙号。陆龟蒙,苏州人,居松江甫里。辛文房唐才子传谓其时放扁舟,备书籍、茶社、笔床、钓具等,优游于太湖之上。 1.“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写燕雁之远去,旨在表明什么? 【答案】燕雁之远去暗喻自己漂泊江湖之感。随云而无心,则喻示自己纯任天然之意。 2.试分析“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一句的意境。 【答案】这几句怀古伤今,今世如何?只有衰残柳枝当风舞。柳本纤弱,哪堪又残,故其舞也参差不齐,然而仍舞。“舞”字

23、执著有力,苍凉之中,无限悲壮。此一自然意象,实为南宋衰世之象征。 3.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述此词“无穷哀感,都在虚处”,即哀感通过景物写出,试结合词句评析。 【答案】此词通过眼前之景来抒发身世之感、家国之悲。上片写燕雁随了流云,沿着太湖西畔悠悠飞去。湖上数峰清寂愁苦,黄昏时分正酝酿着一番秋雨,饱含自己漂泊江湖之意。到结尾处又用衰残柳枝当风舞象征南宋之衰世,苍凉之中,无限悲壮。 (二)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46题。 永遇乐次稼轩北固楼词韵 云隔迷楼,苔封很石,人向何处?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去。使君心在,苍崖绿嶂,苦被北门留住。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楼

24、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征西路。中原生聚,神京耆老,南望长淮金鼓。问当时依依种柳,至今在否? 注:迷楼在扬州,与京口北固亭隔江相望,是隋炀帝巡幸江都时所建。很石:在北固山甘露寺,相传三国时刘备与孙权在其上共商破曹大计。用典:东晋征西大将军桓温驻守京口时曾有“京口酒可饮,箕可使,兵可用”的豪言。用典:东晋征西大将军桓温北伐时眼见早年手植之柳已长大,不禁感叹“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4.对该词有关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词韵:用原诗词的韵作诗词。使:假使。江皋:江边高地。 中原:指北方沦陷区。神京:指当时南宋都城临安。金鼓:借代南宋军队。 A.B.C.D. 【答案】C【解析】使君:指辛弃疾;神

25、京:北宋都城汴梁。 5.对该词词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去”与辛词“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含意相同,均寓有英雄难觅,江山寂寞,时势消沉之感慨。 B.“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一句是赞颂辛弃疾文武风流,豪气四溢,且麾下兵精将猛已作好了北伐准备。 C.“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是把辛弃疾比作诸葛亮,认为北伐中原,惟辛弃疾可担大任。 D.“问当时依依种柳,至今在否?”此句是感叹年华易逝,功业无成,北伐难以指望。与辛词相比略显消极。 【答案】D【解析】D项,种柳句乃仿辛弃疾口气,与年华易逝无关。 6.对该词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26、是() A.该词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用韵相同,都是“处”“住”“去”“虎”“顾”“路”“鼓”“否”等字押韵。 B.该词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均用典较多,且均表达出对南宋王朝的愤懑和对英雄业绩的向往。 C.该词着力塑造了一个作者所崇敬的当代英雄辛弃疾的形象,并在这一英雄豪杰的形象里寄寓了作者自己的政治理想,即盼望北伐成功,国家统一。 D.该词是刻意学辛词的作品,但颇有变化。既摆脱了婉约派之低沉绮丽,亦无豪放派之悲壮雄奇,独显空灵悠远隽雅之致。 【答案】B【解析】姜词无愤懑,只有对辛弃疾的赞颂。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忆秦娥邯郸道上望丛台有感 曾觌d 风萧瑟,邯

27、郸古道伤行客。伤行客,。繁华一瞬,不堪思忆。 丛台歌舞无消息,金尊玉管空尘迹。空尘迹。连天衰草,暮云凝碧。 7.请分析“繁华一瞬,不堪思忆”在结构上的作用。 【答案】承上启下(过渡)。承上文伤,点明了引发伤感的原因,又引出了下阙对赵国故都繁华奢靡景象的思忆。(意对即可) 8.“虚实结合”是这首词的突出手法,请结合全词加以简析。 【答案】运用想象虚写了古时繁盛一时的丛台歌舞奢靡的画面,实写了邯郸古道的萧瑟秋风中衰草连天的凄凉景象。以虚衬实,寄寓了作者对宋王朝割土分疆、国家衰微的悲痛之感。(意对即可) 【赏析】萧瑟的风声,茫茫的原野。邯郸,这昔日慷慨悲歌行之士云集的北国名城,繁华一时的赵国古都,已

28、经变得烟寒草衰,光沉响绝。唯有那在疾风欲裂的古道上进着一队人马,面对这历史残迹,翻涌起沉痛却又无奈的反思。这,就是曾觌一行人的基本心境。 当时正值1169年(南宋时期宋孝宗乾道五年)隆冬,身为贺金正旦副使的曾觌,同正使汪大猷一道奉命出使金国,词中所描述的情境正是他们在邯郸古道上的所见所想。(事迹见续资治通鉴卷一四一)据宋史记载,宋高宗赵构在以奸臣相秦桧为首的投降派的怂勇下,于1140年(绍兴十年)在向金帝所进表中,卑躬屈膝地答应:世世子孙,谨守臣节。每年皇帝生辰并正旦,遣使称贺不绝,岁贡银、绢各二十五万两、匹。史称绍兴和议。这个卖国投降条约遭到广大南京军民的强烈反对。1161年(绍兴三十一年)

29、金兵又准备南侵,宋高宗进退两难,只好将皇位传与养子赵昚,即宋孝宗。赵昚在太子时期就主张抗金,即位后在主战派陈康伯、胡铨、张浚、虞允文等主战派的支持下积极备战,兴师北伐。由于北伐暂时失利,再加上以太上皇赵构为首的主和派极力阻挠,本来就对抗金缺乏信心的孝宗只好同意议和。在1164年冬,与金国签订了妥协投降的隆兴和约。从此南宋皇帝对金国虽不再称臣,却改君臣关系为叔侄关系,疆界仍维持完颜亮南侵前状况,岁贡由原来的每年银、绢各二十五万两、匹,减少为各二十万两、匹。这又是一个屈辱的条约,所以对于有着国之破、家之悲的东都故老,却还要到金国去贺正旦的曾觌来说,那是倍感屈辱的。然而这种屈辱和惨痛又无法逃避。这首

30、词所抒发的,正是词人内心世界的这种痛苦。 词的上阕讲行客之伤,眼前邯郸古道的连天衰草固然足以令人神伤,当年转瞬即逝的繁华,也因此时的政治形势和疆界的划分而成为不堪思忆的东西了。下阕紧承古伤二字,结穴于空这个观念。 词人在嗟叹前人业绩,往昔繁盛不复再现的同时,也把失地未能收复的感伤之情,揉和于其中,一并抒发出来。至于伤行客与空陈迹两个叠句的使用,不但符合音律上的要求,而且使这种失落感进一步加深,伤感之情更加浓烈。丛台歌舞无消息等句,就明显地透露出了这种渴望却又失望,感伤而又悲凉的情绪。邯郸丛台,本是战国时赵武灵王所筑。李白明堂赋说:秦、赵、吴、楚,争高竞奢,结阿房与丛台,建姑苏及章华。可见丛台也

31、同阿房宫等都曾经是朝歌夜弦的宴乐之所。而对于此时的情况,曾觌将他在邯郸古道、丛台陈迹上所涌起的种种黍离之悲,兴亡之感,通通淡化在空之一字里。所谓空实际是希望它不空而成了空。如此深曲委婉的心思,被他表现得这么充分,这么蕴藉,正如张炎所要求的,不但造语平妥精粹,而且用事又紧着题,融化不涩,不为所使(乐府指迷),体现出相当深的功力。词的末尾两句的连天衰草,暮云凝碧,描绘出一幅十分衰瑟的景象,这是词人内心感情的外化;情景交融,达到了巧妙的程度。对于这首小令,黄叔旸曾指出它凄然有黍离之感(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其实它的价值还不仅仅限于这一点。像曾觌这样的上层文人,不管他把自己的命运同最高统治者联系得何等紧密,残破的家园、积贫积弱的国运总会要不断地扣击他的心,在光荣的历史与屈辱的现实的夹击下,也会流泻出那只能属于他自己的反省和呻吟。所以这首词中,所谓繁华一瞬,所谓歌舞陈迹等都寄寓着对北宋灭亡的感叹,和失地未能收复的悲伤。作者通过反思启示着人们:分裂和偏安是不得人心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