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 寒假作业(4).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9038254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 寒假作业(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 寒假作业(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 寒假作业(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 寒假作业(4).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寒假作业(4)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 .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A.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C.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D.本诗寓情于景,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2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

2、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3 .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常用任官之地来称呼人,如“闻道龙标过五溪”中的“龙标”指王昌龄。B. “子规啼”写杜鹃鸟的叫声哀婉凄切,用哀景衬哀情,使哀情更显深沉。C.诗人抒情寄慨,因怀才不遇而生的“愁心”,给诗中意象涂上浪漫的色彩。D.全诗构思精巧,将叙事抒情巧妙的结合起来,充分显示出诗人的艺术个性。4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两句诗在情感的表达上有何独特之处?请 解析:本题考查古诗的思想感情。甲:“海日生残夜”是指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 轮红日己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

3、生残夜”、“春入旧 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着令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 乡之情;乙:首句中重阳节大家都喜欢登高,而诗人却说勉强想去登高,透着些凄凉 之意,不知这是为何。结合题目“思长安故园”来看,诗人是流露出浓郁的思乡情 绪。“遥怜故园菊”句开头一个“遥”字,是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而更见 思乡之切。“应傍战场开”,结合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的时代特点,使读者仿佛看到 了一幅鲜明的战乱图: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墙残壁间,一丛丛菊花依然 寂寞地开放着。可见作者的思乡寄托着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 史之乱的渴望;综上可总结为:相同之处是都表达了思乡

4、之情。不同之处是甲诗只写 了思乡之情,而乙诗还有对战乱中人民的同情与对和平的渴望。简要赏析。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5 .对这首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以游客身份乘舟去“青山”游玩。B.由于潮水上涨、江面开阔,诗人因此感到悬心。C.诗人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美好事物的象征。D.家乡的书信从何处传来,原来是大雁从洛阳捎来。6 .这首诗抒发了哪些情感?四、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下面小题。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7

5、 .请选出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8 .这首曲前三句,运用了白描手法,生动描绘了一幅深秋晚景图。C. “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引发“断肠人”心碎肠断之 情。D. “夕阳西下”点明了特定的时间,与首句的“昏”字相呼应。8 .简要概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五、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乙】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注】这首诗

6、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君:作者的友人。9 .下列对两首诗的内容与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首句用“杨花”和“子规”两个景物,点明暮春时令,烘托出凄凉悲惋的 氛围。B.【甲】诗第三、四句想象奇特,诗人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当成 使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心和怀念之情,使诗歌更有韵味。C.【乙】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既有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迈,也有思乡的情怀,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D.【甲】【乙】两首诗皆为离别而作,两首诗均充满了离愁别绪和难以释怀的悲戚之 情。10 .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

7、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六、读下而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11 .下面关于两首古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客路”指旅人前行的路,与尾联“乡书”“归雁”遥相呼应。B.从次北固山下的颈联可以看出,诗人在新年伊始,春暖花开之时连夜行舟。C.夜上受降城闻笛的前两句描写了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D.从“回乐烽”“沙似雪”“受降城”的典型环境,“征人”的特定对象,“吹芦 管,“尽望乡”的人物活

8、动,便知夜上受降城闻笛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思乡之情 的诗作。12.下面关于两首古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律次北固山下的韵脚有“前”“悬”“年”“边”,七绝夜上受降城闻 笛的韵脚有“霜” “乡”,读来富有声韵之美。B.夜上受降城闻笛将景色、声音、感情三者融为一体,将诗情、画意、音乐美熔 于一炉,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C.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如霜的月光,如雪的大漠,幽怨的芦笛,构成了清新明净 的意境。D. “思乡”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主题,浓浓的乡情常以具体的物象承载,如“归雁” 传乡情,“芦管”引乡情,“明月”寄乡情。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秋词(其一)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

9、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13 .“自古逢秋悲寂寥”反映出了 是写“秋”的古诗中常见主题,请你写出关于“秋”的诗句:o14 .诗歌的后两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怀? 八、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15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于“僵卧孤村”,而且“风雨大作”,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哀叹连连。B. “轮台”是古地名,这里代指边关,“尚思”是对上句“不自哀”的解释。C. “风吹雨”既写实,扣题“风雨大作”,又象征了南宋朝廷风雨飘摇之势。D.

10、全诗奔放雄沉而又略带苍凉,爱国之情,感人肺腑,具有强烈的感染力。16 .本诗名为“风雨大作”,实则借梦抒情,诗中描述了诗人怎样的梦境?抒发了什么 情感?九、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潼关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17 .赏析“簇”字的妙处。18 .结合“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说说诗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十、阅读诗歌,完成题目。【甲】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乙】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19 .甲诗的作

11、者是唐朝诗人王湾,题目中的“次”的意思是。20 .甲、乙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异同?答案以及解析.答案:C解析:1 .答案:运用夸张和互文修辞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 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和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描绘诗歌中某一句的意境,要先正确翻译, 然后再加上自己适当的理解和描写即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 里”,意为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 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运用虚实结合的写法,描绘大海吞吐口月、包蕴 星汉,气势恢宏、辽阔壮观。从情与景的角度看,

12、是为了表达作者的胸襟抱负。2 .答案:C解析:考查对诗的理解和分析。C.有误,此诗是李白因得知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诗 人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明月人格化,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而非 诗人因怀才不遇而生的“愁心”;故选C。3 .答案:诗人想象奇特,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当成使者,含蓄地 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心和想念之情,使诗歌更有韵味。解析:考查对诗句的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意思是:我把我忧 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你一直到夜郎以西。诗人丰富奇特的想象,运用拟 人修辞手法,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象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明月之景与朋友的思念 之情交融在

13、一起,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 同情,把友情抒发得真挚感人。4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A. “客路青山外”指诗人要去的路在“青山”之外, 并非以游客身份乘舟去“青山”游玩;B. “风正一帆悬”意为风势正顺,白帆高高扬 起,并非让诗人感到悬心;D.: “归雁洛阳边”是让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 不是“家乡的书信从何处传来,原来是大雁从洛阳捎来”;故选C。5 .答案:这首诗写的是乡愁,表达的是诗人的思乡之情。解析:本题考查诗歌表达的感情。诗歌首联写出飘泊羁旅的情怀;颔联写“潮 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颈联蕴含旧事物终究阻挡不住新生

14、力量的 哲理;尾联见雁思亲,希望北归的大雁能捎一封家书到洛阳,点明主旨,表现出诗人 的乡愁。据此综合作答即可。6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理解和分析。注意题干要求的是找出不正确的一项。C. “阳西 下,断肠人在天涯”意思是: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 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夕阳西下”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 一悲凉的气氛,照应上文的“昏”字,与未句一起,抒发了飘零天涯的游子思念故 乡、倦于漂泊的孤寂愁苦之情。所以该选项表述不正确;故选C。7 .答案:抒发了思乡之情。(或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 泊的凄苦愁楚之情等。合理即可)解析

15、: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情感。“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思是:夕阳渐渐地失去 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夕阳西 下”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一悲凉的气氛,照应上文的“昏”字,”断 肠” 一词是全曲之“眼”,直抒胸臆,可见其乡愁何等浓重,抒发了抒发了飘零天涯 的游子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孤寂愁苦之情。8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D. “两首诗均充满了离愁别绪和难以释怀的悲戚之 情错误。【甲】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 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乙】诗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创作的一首依恋家 乡山水的诗,既有

16、“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迈,也有思乡的情怀,“思君不见下 渝州”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故【乙】诗的并没有“难以释怀的悲戚之情”;故 选D。9 .答案: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 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解析:本题考查画面描述。所描述的画面要符合诗歌内容,抓住诗句中的具体意象, 加上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对诗句内容进行生动形象描述,使之呈现“画面感”。句子 翻译:半轮明月高高悬挂在峨眉山前,青衣江澄澈的水面倒映着月影。作答时抓住“山月半轮、江水流”等意象,描绘出一幅月映清江的美好画面。10 .答案:B解析:B. “诗人在新年伊始,春暖花开之

17、时连夜行舟表述错误,次北固山下的 颈联意为:在残夜未尽将尽之时,一轮红日正在从海上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 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由此可知,诗人所写的是“残冬将尽,旧年将尽未尽之 时”,但并不是“新年伊始”;此时只是略有“春天的气息”,并没有“春暖花 开”。故选B。11 .答案:C解析:C. “构成了清新明净的意境”表述错误。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诗歌描写了 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举目远眺,高大的烽火台下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 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近看,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沙漠并非雪原, 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如霜”。诗人如此运笔,是为了 借这寒气袭人

18、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正是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 城之夜显得格外空寂惨淡。也使诗人格外强烈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而生发 出思乡情愫。由此可见,如霜的月光,如雪的大漠,幽怨的芦笛,描绘出一种寒冷、 凄凉的环境,表达了诗人怀念家乡的思想情感。故选C。12 .答案:悲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解析:“自古逢秋悲寂寥”意为: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反映出“悲 秋”是写“秋”的古诗中常见的主题。与“秋”有关的诗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 晖。13 .答案:描绘了万里晴空中白鹤冲天而上的情景;抒发了诗人豪迈乐观的情怀。 解析:考查赏析诗中画面和作者感情。本诗后两句,诗人抓住秋

19、天“一鹤凌云”,这 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 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在这两句中,景与情得到了完美的统 一,在诗人眼中,那只鹤就是自己的化身,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显示了作者乐 观豪迈的情怀。14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A.选项中“诗人情不自禁地哀叹连连”理解 错误,由“不自哀”可知,虽然“僵卧孤村”且“风雨大作”,但是诗人没有因自身 处境凄凉孤苦而哀叹连连,反而心系国家命运,壮心不已,表现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 怀;故选A。15 .答案:描述了诗人骑着战马驰骋疆场的场景,抒发了感人至深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

20、 民的拳拳之心。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了解诗歌内容,结合诗歌首 联可以得知诗人晚年的处境是“僵卧孤村”是贫病交加,“不自哀”是没有自怨自 艾,虽然年老但仍有报国之志。“尚思为国戌轮台”这句表明诗人心里所想都是国 事,想着为国戌守边疆,可以看出诗人的爱国之情。最后两联是诗人躺在床上听到那 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 场,这表明诗人始终不忘为国效力,日夜想着从军奔赴边疆,跨战马,抗击敌人进 犯。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只能借助梦境表达情感,这些都表明了作者 忧国忧民及报效祖国的爱国热情。16 .答案:簇是“簇拥”的

21、意思,写出了巍哦的雄关就被白云簇拥着,表现了潼关城高 耸入云,巍峨壮观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美山河的热爱。解析:本题考查字词的赏析。一股格式为字的意思+句子的意思+表达的情感,簇本意 是聚拢在一块儿;聚集成一团的意思,在这里是簇拥的意思,白云簇拥着巍峨的雄 关,来表现潼关的高大巍峨,表达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也表现出作者在精神上感 受到极大的自由。17 .答案:“犹嫌束”将“河流大野”拟人化,黄河流过广阔的原野仍嫌受约束;潼关 以西,山山相连,不知什么叫平坦,写出了山水壮阔、雄伟的气势,表现出诗人渴望 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要想准确把握作者

22、情感,写作背景一定要了解。这首诗 是诗人十四岁时所作,为公元1882年(光绪八年)。此年春,诗人从浏阳起身,往其 父亲谭继洵任职地甘肃兰州。途经潼关,诗人被眼前雄伟壮丽的景色所深深吸引,由 衷唱出了这首赞美之歌。这两句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自己内心要求冲破约束的奔放情 怀和自我性格含蓄而又生动的描绘出来了。那从群山中冲决而出的黄河,尽管已奔入 辽阔的平原,但仍嫌受束缚似的在不断冲击着河岸;而西去的群山,虽然走向与黄河 相反,但仿佛也在力戒平坦,一峰更比一峰高。少年英姿就从这两句诗中体现出来。 19.答案:停留,停宿解析:本题考查重点字词的解释。要结合语境分析字词意义。次北固山下:在北固山 的山下停留住宿。次:停留,停宿。20.答案:同:都表达了思乡之情。异:甲诗只写了思乡之情,而乙诗还有对战乱中人 民的同情与对和平的渴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