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元件离线作业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控制元件离线作业复习资料.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自动控制元件课程作业第一章直流伺服电动机1-1直流伺服电动机的电磁转矩与控制电流由什么决定?答:电磁转矩Tem=CmIa 由每极磁通量与绕组电流大小决定。控制电流由负载转矩大小决定。1-2当直流伺服电动机的负载转矩恒定不变时,控制电压升高将使稳态的电磁转矩、控制电流、转速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答:(1)控制电流由负载转矩大小决定,不变。(2)电磁转矩Tem=CmIa 可见电磁转矩也不变。(3)Ua-Ua0=Ea=Cen,可见转速变大。1-3已知一台直流电动机,其电枢额定电压Ua=110V,额定运行时电枢电流Ia=,转速n=3600rpm,它的电枢电阻Ra=50欧姆,负载阻
2、转矩To=15mN.m。试问该电动机额定负载转矩是多少?解:Ea=Ua-IaRa=110-0.4*50=90VEa=CenCe=得:90=*3600 则CmT2+T0=Tem= CmIa代入得:T2=0.238*0.4-15*10-31-6当直流伺服电动机电枢电压、励磁电压不变时,如将负载转矩减少,试问此时电动机的电枢电流、电磁转矩、转速将怎样变化?并说明由原来的状态到新的稳态的物理过程。解:Ea=Ua-IaRa=CenTem=T2+T0=CmIa电枢电流由负载转矩决定。可得: 电枢电流减小、电磁转矩减小、转速增大。第二章 直流测速发电机2-4某直流测速发电机,其电枢电压U=50V,负载电阻R
3、L=3000,电枢电阻Ra=180,转速n=3000rpm,求该转速下的空载输出电压Uo与输出电流Ia。第三章 步进电动机3-8某五相反应式步进电动机转子有48个齿,试分析其有哪几种运行方式及对应的步距角,并画出它们的矩角特性曲线族。解:步矩角:2/(48*5)=/120五相单5拍 五相双5拍 五相三拍 五相四拍m时哪种运行方式可使步进电动机正常运行。解:步矩角:2/(50*4)=/100运行方式:四相单拍、四相双拍、单双八拍单拍制时:T1=-Tjmaxsin(e) T2=-Tjmaxsin(e-/2) T3=-Tjmaxsin(e-)T4=-Tjmaxsin(e-3/2)双拍制时:TAB=-
4、2Tjmaxsin(e-/4) TAB=-2Tjmaxsin(e-3/4) TAB=-2Tjmaxsin(e-5/4) TAB=-2Tjmaxsin(e-7/4)第四章 旋转变压器4-6用正余弦旋转变压器可以构成直角坐标系旋转角的变换,接线如图题图4-1,4-2所示(见书P119)。试分析其工作原理。解:Uc=Uxcos+Uysin Us=Uxsin+Uycos4-8有一只旋变发送机XF与一只旋变变压器XB定子绕组对应联接作控制式运行,如题图4-3所示(见书P119),已知:图中的1=15,2=10,试求:(1) 旋变变压器转子的输出绕组的协调位置XT;(2) 失调角r。答:(1)2=1 (2
5、)r=-5;负号表示逆时针第五章 自整角机5-4三台自整角机如题图5-1所示(见书P147)接线。中间一台为力矩式差动接收机,左右两台为力矩式发送机,试问:当左右边两台发送机分别转过2、1角度时,中间的接收机将转过的角度与2与1之间是什么关系?答:=2-1,若2-1大于0,顺时针转;若2-1小于0,逆时针转;若2-1等于0,不转。5-6某力矩式自整角机接线如题图5-3所示(见书P148)(1) 画出接收机转子所受的转矩方向:(2) 画出接收机的协调位置;(3) 求失调角。答:(1)逆时针方向(2)逆时针方向转过20度(3)逆时针-20度5-7对于题图5-4所示(见书P148)自整角测量线路,C
6、X为自整角发送机,CT为自整角变压器,它们的转子的转角分别为1与2。画出三相绕组合成磁场轴线的位置,并写出输出电势的有效值Eo与转角1、2的关系式。W*sin(1-2)为激磁电源交变频率;W为自整角变压器输出绕组有效匝数;为自整角变压器的主磁通;第六章 交流伺服电动机6-8 交流伺服电动机的控制方法有几种?幅值控制转速变化的物理过程如何?答:控制方法:幅值控制、相位控制、幅相控制幅相控制就是将励磁绕组加上恒定的额定励磁电压Ujc,并保持励磁电压与控制电压的相位差90不变,改变控制电压不变的大小,以实现对伺服电动机转速的控制。6-13什么是自转现象?为了消除自转现象,交流伺服电动机在单相供电时应具有怎样的机械特性?答:控制信号消失后,电动机仍以某个转速稳定运行的现象,就是自转现象。为消除自转,控制信号消失时,控制电路将:(1) 控制绕组直接短接(2) 控制绕组通过纯电阻或感性负载连接(3) 控制绕组开路(4) 控制绕组通过容性负载连接消除单相供电时机械特性位于一、三象限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