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徽州宗族与乡村治理1357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清时期的徽州宗族与乡村治理1357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明清徽州宗族与乡村治理:以祁门康氏为中心郑小春(巢湖学院院 思政部,安徽 巢湖湖 2380000)摘 要要 本文以民间合约为为切入点,对祁门康氏宗族处理纷争的实态进行了个案介绍,最后指出:民间合约是宗族惯用而有效的解纷方式;在传统乡村治理中,宗族发挥着多方位的自我调控功能,是国家扶持和利用的主要社会力量,并与国家一道形成了“协调共治”的景象。关键词 徽州宗族;康氏氏;民间合约;乡村治理理 Clanss andd Couuntryy Govvernmment of tthe MMing and Qingg in Huizzhou:a Casse Sttudy on thhe Kaang CCla
2、n in QQimennZHENGG Xiaao-chhun(Marxxism and IIdeollogy Depaartmeent ,Chaoohu Colllege, Chaaohu 2380000)Abstrract: Bassed oon ciiviliian aagreeementts, tthe ppaperr desscribbes tthe rreal situuatioon off howw thee Kanng Cllan ddealtt witth thheir dispputess. It suuggessts tthat civiiliann agrreemeent
3、s weree habbituaal annd efffecttive wayss forr claans tto soolve theiir prrobleems. In ttradiitionnal ccounttry ggoverrnmennt, cclanss plaayed a roole oof seelf-rregullatioon inn varriouss asppectss. Thhey wwere mainn nonn-govvernmmentaal seectorrs thhat ggoverrnmennt suupporrted and utillizedd at t
4、hatt timme annd thhus tthe vvisioon off “co-ggoverrnmennt inn harrmonyy” wass forrmed.Key wwordss: Huuizhoou Cllan; Kangg Claan; ccivillian agreeemennt; ccounttry ggoverrnmennt明清徽州向向有“尚气好讼讼”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06BZS01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批准号:07CZS009)作者简介 郑小春(1972),男,安徽巢湖人,巢湖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徽州区域社会史、法制史.联系
5、方式:巢湖学院思政部。电话:13696772078。E-mail: zxc990926(清)廖腾煃:海阳纪略卷下详文。的风习,事无巨巨细,稍有有不合,即即可能诉诸官府,形成成词讼。明末歙歙县知县傅傅岩即指出:“新安健讼讼,每有一一事,冒籍籍更名,遍遍告各衙门门,数年不不已,以图图拖害。”(明)傅岩:歙纪卷5纪政绩事迹。由此,徽州州一向被官官府列为“难治” 弘治徽州府志卷1地理志风俗。之区。为为了维护乡乡村秩序的的稳定,除除了统治者者自上而下下的司法控控制之外,宗宗族等社会会组织(包包括文会等等)也积极参参与进来,广泛运用族规家法和村规民约等民间习惯法,与国家一道对其生存和发展的乡村地域进行着治
6、理。 目前,学界从村规民约的视角来探讨徽州宗族的乡村治理活动并不多,主要有卞利:清时期徽州的乡约简论,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6期;卞利:明清时期徽州森林保护碑刻初探,中国农史2003年第2期;卞利:明清徽州乡(村)规民约论纲,中国农史2004年第4期;卞利:明清徽州村规民约和国家法之间的冲突与整合,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卞利:明清徽州经济活动中的乡例举隅,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 期。日中岛乐章:明代乡村纷争秩序徽州文书,汲古书院2002年版。明清时期,祁门康氏遗存下来了很多颇有研究价值的原始文书,其中,就有不少记载该宗族内
7、部及其与外部发生纷争的合同文约。这些迄今很少被学界利用的合约文书,以村规民约这种民间习惯法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康氏宗族在防范和应对族内外纷争时所采取的种种措施,为全面考察徽州宗族处理纷争的实态乃至在传统乡村治理中的作用,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原始资料。一、 康氏与纷争争的防范康氏,相传传出于卫康康叔支孙,以以谥为姓。李李唐之时,有有康先者避避难居于歙歙县篁墩,其子子康新始迁迁祁门武山山乡尤昌里里之康村,是是为始迁祖祖。四世曰曰守、荣,兄兄弟迁板石石之筀竹坞,至至五世曰坦坦,迁孝上上乡儒教里里之双溪,再再迁至本里里之白桃。此此后,祁门门康氏常有有为官入仕仕者,至明明清时渐而而成为官宦宦世家,望望出新安。
8、(明)程尚宽:新安名族志后卷杨、康。明中叶以降降,随着徽徽商的崛起起以及文化化教育的发发达,徽州州进入了高速速发展时期期。与此同同时,徽州州的民众生活活日趋复杂多变,人口口也呈急剧剧增殖之势势。 据叶显恩先生推断,明初徽州人口有80万,明末达120万,清初至140万,道光时期激增到了200万。参见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徽州地区人口变动指数图”,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3页。地区社会生活的复杂化,加加上人口激激增,造成的巨大大生存压力力,致使各类社会矛盾冲冲突不断涌涌现,各种种纠纷乃至至诉讼也愈愈演愈烈。只要涉及实实际利益的问题题,时常会引发发无谓的争争端,所谓谓“事起渺怒怒
9、,讼乃蔓蔓延” 万历祁门县志卷4人事志风俗。恶劣的自然然生存条件件、发达的的文化教育育以及频繁的的矛盾冲突等,最终促使徽州宗族逐渐在实践践中树立了了强烈的纷争防范范意识。祁门康氏在在发展中也也面临着同同样的问题题。为了避免免和防范纷争,宗族对容易易引发争端的坟地地、山林、水水口、鱼塘塘等对象,常常实行封管示禁,以防患未然然。首先,对关关系宗族命脉的坟地、水水口等,康康氏多采取取联合封禁禁的方式加加以保护。如对祖墓的的封禁保护护。祖墓者,乃乃“先体之所所藏”,(明)程敏政:篁墩文集卷27序赠推府李君之任徽州序。犹如“水源木本本”。祖墓之之一草一石石,皆关乎乎宗族的命命运,一朝朝被损,就就会伤筋动
10、动骨、子孙孙不蕃。因因而,一旦旦祖墓被侵侵,宗族即即会愤然告告官,并“累讼不休休” (明)傅岩:歙纪卷5纪政迹事迹。对此,清清初歙人赵赵吉士指出出:“风水之说说,徽人尤尤重之,其其平时构争争结讼,强强半为此。”(清)赵吉士:寄圆寄所寄卷11泛叶寄故老杂记。为此对祖墓的保护,宗族尤为重视。康氏亦然,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由于十二都二保金榜山四世祖俊公的墓地遭到侵害,即引发了一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康氏宗族考虑到原各祖户墓山皆为各户佥业,名目不均,恐后子孙蕃衍、贤愚不一,以致祖宗坟茔失所,出于思祖源共一脉,于是合众嘀议道:“但系祖坟山场有荫木山场木植花利,秩下子孙一同管业标祀,不许各执佥业滋
11、端,亦不许变卖以堕先人之志。所有各号祖茔及荫木山场木植花利,如有砍斫,会众眼同议价,众储以备标祀、修理坟茔之用,毋得各生异议。如违前件事情,听自守坟之人赍文告理,以不孝论,仍依此文为准。” 同治十二年闰陆月立查明考证遵训崇基合同文约,原件藏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按,以下徽学研究中心收藏的文书,出处不再注明。 又如对水口口的封禁保保护。金竹洲为康氏和凌氏氏共有之水口,据据文书记载载,由于命脉攸攸关,为保保护共有水水口不受侵侵害,康、凌凌二宗族自明代代开始就已已经联合立议蓄蓄养植木庇庇荫。降至清代,又分别于于康熙和乾乾隆朝,利用对犯犯禁者起讼讼和处罚之之契机两次联合加加禁。来看乾隆朝朝的“禁伐公白
12、白”:凌务本康协协和堂,原原共有金竹竹税洲,为为申饬文约约请示演戏戏严禁,蓄蓄养树木庇庇荫水口,保保守无异。近近因无耻之之徒,屡被被偷窃,锄锄种无休,是是以二姓合合议,会禁水口口,命脉攸关关,本应指指名控理,免免伤亲族之之谊,违犯犯自愿封禁禁鸣锣、扯旗示众众。自后,家外人等等毋许入洲洲窃取,税州(洲洲)地毋许许锄种,如如违罚戏壹壹台,树木木入众。如有梗顽顽不遵,指指名赴县赍赍文控理,断断不宽恕。二祠倘有有外侮,费费用均出,各宜凛遵遵,毋贻后后悔,凛之之慎之。乾隆四十八八年六月 日二姓姓公白 乾隆四十八年六月祁门县凌、康二姓立禁伐公白。其次,对山山林、鱼塘塘等有限的资源,在订立合约约、采取联联合
13、封禁的的基础上,康氏宗族还常常主动向地方官府申请饬禁,以强化封禁的效力。下以鱼塘封禁为例:康氏和凌氏氏共有的“潭税河一一号”,由于时常常为一些“不法鱼船船,纵放鸬鸬鹚,恃强强盗取”,于是两个个宗族首先先在雍正八年年(17330)联合合制订了一纸纸束心合同同文约:立复申饬束束心合同文文约康协和和、凌务本本、康诚一一、康衍庆庆、余永升升,原有版版潭税河一一号,向取鱼鱼租以供国国课,历有有年矣。近近有不法鱼鱼船,纵放放鸬鹚,恃恃强盗取,坑坑身国课虚虚纳,是以以目击心伤伤。于是三三门合众佥佥议,写立立合文,出出备费用,请请示勒石严严禁,长养河鱼鱼,河税可可保而国课课可供矣。自自立合文之之后,每逢逢秋冬
14、租与与约内之人人,递年定定议租鱼壹壹百斤,正正叁门照股股分,相分分无词。或或租与客姓姓鱼船,须须要三门眼眼同出租,不不得私议。倘有不法之徒恃强硬取,以致口角,取有费用亦要同心照股均出,不得退缩,累及出身之人。如有梗顽不出费者,其鱼租永远不许收。凡出身之人亦不得徇私肥己,如有等情查出,一罚十。共立合约三纸,各收一纸,永远存照。雍正八年二二月十五日日立复申饬饬束心合同同文约人康康协和,经经手康士文文、恩典等等。雍正八年二月祁门县康协和等申饬禁捕河鱼立束心合同文约。在订立上述述禁捕河鱼鱼束心合约约之后,康康、凌两个宗宗族又联合合向祁门县提出出饬禁申请请。在调查核实实之后,雍正九年年(17331)九月
15、月三十日,祁门知县于凝祺正式于当地颁布了如下之严禁强捕河鱼告示:祁门县正堂堂加三级于于,为恳宪宪赏示、剪剪棍强捕、裕裕课正业事事。据康兼伯伯等具禀前前事,词称称(内容与上引合约约相同,略略)据此,合合行出示严严禁。为此此,示仰版版潭河地方方保甲、居居民人等知知悉:倘后后遇不法鸭鸭船入境强强捕河鱼者者,许即立立拿赴县,以以凭大法究究处,各宜宜凛遵毋违违。特示。雍正玖年九九月卅日示示 仰清雍正九年九月祁门县康兼伯等禀严禁强捕版潭河河鱼告示。由于获得了了官府的饬饬禁,原本本康、凌两两个宗族共共同制订的封禁禁合约,此此时又有了官府的强力力保障,使使其严肃性性和威慑力力大大增强强。为了维维护乡村社社会秩
16、序,官官府一般都都会应申请颁发严严禁告示并并给予勒石石阻盗,以联联合宗族加加强乡村社会控制。这在明清清徽州是一一个非常突突出的现象象,说明在在乡村治理理过程中,宗族与国家之间逐渐建立起了联手合作的互动关系。从以上举例例来看,为为了消除隐患、避免纷争争,康氏宗宗族通过订订立合约,采采取私下“演戏严禁禁”或主动向官官府“请示勒石石”等方式,对那些容易引引发争端的的对象实行行封禁保护。同时时,合约对可能能发生的侵侵害还议定了应对和处罚罚措施,甚甚至对日后后纷争的费用用分担也作作了原则性性规定。这这种宗族封禁属于防范和弭患患性的,针针对的是不特定的的宗族内外人人等,其效力甚至强过族规家家法,具有有长期
17、性和和稳定性的的特点。实实际中,这种合约封禁方式在在大造严禁禁声势以及及联合官方方力量强化封管威威力之下,把一些可能发发生的纷争争消弭在初萌之中,对对维护和稳定乡村秩秩序起到了了难以估量量的作用。二、 康氏族内纷纷争的处理明清徽州是是一个典型型的宗法社社会,宗族族的势力与与统治十分分强大和顽顽固。在处处理族内纷纷争时,宗宗族具有很很大的发言言权甚至是是决定权,尤尤其是族长长。对此,徽徽州宗族大大多用族规规家法予以以规定,如如休宁陪郭郭程氏于明成化年年间即规定:“凡先墓佥佥业已定,族族中有私售售者、有盗盗卖者,众众以告于小小宗子及族族长,会众众执令改正正,不服者者以不孝闻闻官,削名名于谱。” 弘
18、治休宁陪郭程氏本宗谱重定拜扫规约。歙县西沙沙溪汪氏宗宗族则规定得更为为具体:“及有族家家或因田土土钱谷越界界侵坟一应应等项事情情,本门近近房先禀正正、副族长长并公道老老成之人,请请各诣祠焚焚香,对祖祖宗前公道道公言,以以理息判,量量情轻重行行罚以戒其其余。恃强强不听者,任任其经官行行拘,族长长门邻亦只只如此让说说,庶免人起起恃强经官官之心。” 道光新安歙西沙溪汪氏族谱卷12忠烈宗祠内喜庆盟条例引。可见在徽徽州,尤其其是发生在在族内的纷纷争,其处处理的第一一道(准)司司法程序往往往就是宗族。 卞利:明清徽州社会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34页。经过过宗族特别别是族长“理判”后还是不不
19、服,族长长有权送官官处治,俨俨如基层法法官。亦即即在徽州宗族内内部,实际际上存在着一套比较较完备的解解纷机制,族内内纷争大多在在宗族里即可得到到很好解决。当族内发生生纷争时,康康氏也将宗宗族调处和和息的方式式放到了首位,大大多纷争在告官官之前通过过一纸合约约即可得到化解,有效地维护护了宗族内内部的团结和稳定定。如对支祠与与宗祠之间间纷争的调处处:立清白合同同文约康静静斋祠同宗宗祠等,今今因静斋祠祠将承祖买买受十三都都七保土名名方段碣、程程家坞全业业坟山出拚拚抚客等,因因(与)贰贰世祖墓山山相连不辩辩,不知字字号各别,以以致争论。静静斋祠赍祖祖簿呈验,央央中登山眼眼同看过。今凭中中劝谕,其其静斋
20、墓山山听静斋祠长长养管业,日日后永不得得以众墓山山及佥业混混争。自立合同同之后,各各宜永远遵遵守,毋得得生端异议议。今欲有有凭,立此此合同文约约贰纸,各各收壹纸,永永远存照。嘉靖贰十八八年十二月月初二日立立合同文约约人 康静斋斋翁同宗祠祠:坤、便便、漳、键键、潼秩下下贯、柯、美美应、维魁魁嘉靖贰十八年十二月祁门县康静斋祠同宗祠立管理墓山及佥业清白合同文约。康静斋支祠祠因其坟山山与宗祠二二世祖墓山山相连,不不知字号各各别,以致致支祠与宗宗祠间发生生争论。最终“凭中劝谕谕”,通过订立一纸清清白合约得得以解决,维维护了宗族族的团结。再如对族人人之间纷争争的调处:立合同文约约人康肇苏苏弟侄同肇肇佐伯侄
21、、大大梁兄弟、肇肇芬兄弟,原原有本都三三保八百三三十九号,土土名版石湾湾,协和堂堂、寝堂、祠祠东康端土土库屋壹重重,各得三三股之壹,遵遵画图为凭凭,大门向向东边有大大路壹条,直直出抵田。肇苏弟侄侄不知来历历,误造厨厨屋在路闭闭塞,是以以二家口角角。凭族中劝劝谕,眼同同订界,写写立合同文文约,照画画图上尺寸寸至秋间七七月内,改改造厨屋取取路。日后二家家通同听自自往来,不不得闭塞。自立合同同文约之后后,子孙毋毋得异言。今今恐无凭,立立此合同文文约贰纸,各各执壹纸为为照。乾隆元年三三月二十壹壹日立合同同文约人 康肇苏苏弟侄同肇肇佐、大梁梁兄弟、肇肇芬兄弟 族中见 康恩典、士士俊、万铨铨、肇相乾隆元年
22、三月祁门县康肇苏等立合同文约。康肇苏弟侄侄不知来历历,因“误造厨屋屋在路闭塞塞”,与康肇肇佐伯侄等等人发生口口角。经过过族中康恩恩典等人的的劝谕,在立下一纸纸合约后,成功地解解决了纠纷纷。又如对家庭庭内部矛盾盾的解决:立还供状康康杰,今因因忤逆不孝孝殴母重伤伤,夫妻俱俱该万死,以以致母亲往往邑出首,是是以托凭族族老劝谕母母老,伯文文自愿负荆荆请罪,立立还供状,自自后再不敢敢冒犯,如如再仍前忤忤逆不孝,愿愿甘坐罪处处死。今恐无凭凭,立此供供状存照。再批,自后后母亲家中中各物不敢敢窃取,如如再窃取听听母处究,即即批照。雍正九年二二月初四日日立还供状状 康杰族老 康康必震、康康淑宾、康康淑旻、康恩典
23、雍正九年祁门县康杰立还供状。康杰忤逆不不孝,将母母亲殴成重伤伤,以致其其母“出首”告官。康康杰托凭族族老康必震震等人从中中劝谕,自自愿负荆请请罪,立还还供状,保保证再不敢敢冒犯。最终,一起本属“殴祖父母父父母” 清沿明旧,法律对“殴祖父母父母”者规定了严厉的罪罚:“凡子孙殴祖父母、父母,及妻妾殴夫之祖父母、父母者,皆斩。”大清律例卷28刑律斗殴下殴祖父母父母。类重大刑案案,在宗族族的内部调处下得以轻松化解。除了在族内内直接调处处解决之外,即即便已经告官官成讼,康康氏宗族也也会竭力从中斡旋。因而而,族内诉讼往往也能通过庭外调处的方式式得以息讼讼。下面发生在在明嘉靖年年间的族内内诉讼,就就是在二家
24、家叔兄“省谕”下,两造造思系“共祖一脉脉”,最终和息结讼:十三都康萱萱、康大,为为因互争土土名胡家坑坑蜜口坞山山木,二家家讦告到官官。二家家托凭户叔叔康广、兄兄康介等到到所查看。今凭二二家叔兄省省谕,共祖祖一脉,情情义为重,将现砍木木山仍遵清清新等卖契契为准。自议之之后,各毋毋异词,如如有不遵者者,听遵守守之人告理理,甘罚银银一两入官官公用,仍仍依此文为为始。今恐无凭凭,立此合合同为照。 王钰欣、周绍泉主编:徽州千年契约文书(宋元明编)第5卷,花山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第264页。此外,族内内诉讼通过过亲眷调处处和息者,同样也比比较多见。如明明弘治十六六年(15003),十三都康康邦财等,因
25、其侄侄康茂和砍砍伐互界杉杉木,二家家讦告到县县,在亲眷胡胡仁等人劝谕下,“各念族情情,不愿紊紊繁,” 最后通通过立下一一纸清白合合同文约得得到解决。 王钰欣、周绍泉主编:徽州千年契约文书(宋元明编)第5卷,第267页。嘉靖二十年(1541),石溪康泰同弟康英互争山地,讦告在县,在亲族胡耀、康玉等人劝谕下,二家“思念一脉所传”,立下一纸合同得以息讼。 王钰欣、周绍泉主编:徽州千年契约文书(宋元明编)第5卷,第270页。又如清同治年间,十三都康武新与康邦杰以及十五都康志英互争山土,三家思系“同宗一气”、“不欲终讼”,自情愿凂托亲眷方溥等人从中调和,最终息讼解决。同治拾贰年闰陆月祁门县十三都忠国公派
26、下等立查明考证遵训崇基合同文约。具禀告官,需需要双方付付出大量的的人力和财财力,实在在是万不得得已的解纷纷方式。因因而,在族内纷争争过程中,当当双方一进进入官衙争争讼之时,往往往私下里里寻求和解解的努力也也就开始了了。美国学学者黄宗智智也认为,在在纠纷发生生时,第一一步就是亲亲邻调解,即即使最后还还是告官,也也并不意味味亲邻调解解就此停止止。 美黄宗智:清代的法律、社会与文化:民法的表达与实践“重版代序”,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第8页。这在徽徽州表现得比较较典型,以以上几起发发生在康氏氏宗族的案案件就是很很好的例证证。相反,在调调处不能和和息解决时时,尤其是是对族内恃恃强不服、梗顽不化者
27、,康氏也会决然兴讼告官,以维护宗族的威信和内部的团结。来看下面的合约:立合同石溪溪康协和同同凌务本共共有本都水水口税洲壹壹号,土名名金竹洲。自自先朝蓄养养植木庇荫荫,二姓无无异,节有有合文禁约约,毋许家家外人等私私入窃取。今今因凌穆窃窃取林椿壹壹根,随即即获椿理论论,以致又又有康肇佐佐等、凌二女等等乘机入洲洲强砍巨木木数根。若若不申饬严严禁,林木木命脉难保保。是以二家家复立合文文,着议出出身首人,将将在洲强砍砍林木公议议出拚,将价银付出出身之人前前去闻官告告理,或费费用不敷,二姓对半半均出,不不得独累出出身之人。其其出身者务务要秉公持持正,不得得徇情苟且且,有误众众事。自封封禁之后,二二姓悉遵
28、前前文为始,如如有梗顽不不遵者,听听遵守人执执文惩治。今今欲有凭,立立此合文二二纸,各执执壹纸存照照。康熙五十二二年月十七日日 立合合同文约人人康协和、凌凌务本康熙五十二年月祁门县康协和同凌务本立合同。 该合约的订订立具有双双重意义:首先是康、凌凌二宗族对对族内窃取取水口庇荫荫巨木者合合议告官。其其次是利用用纷争之契契机,对共有之之水口再次次联合加禁禁。金竹洲洲乃二宗族族共有之水口,若同同先祖之坟坟墓,命脉脉攸关,容容不得丝毫毫侵损。为了维护宗宗族的共同同利益,康康、凌二宗宗族通过合合约,议定了出出身之人以以及讼费分分担办法,以以联合惩治那那些梗顽不不遵之族人人,一场暴风雨雨式的诉讼讼一触即发
29、发。从以上介绍绍来看,大到支裔裔门房,小小到各个家家庭成员,对于他们彼此间发生生的纠纷乃至至诉讼,康康氏宗族的的内部处理理与调整起起到了极其其重要的作用。这主要是是纷争的双方方出于对共共祖一脉情情谊的认同同和感悟的的缘故。显显然,这也同宗族的内聚力力和在族人人心目中的的威信有着重要关联。大量纷争的族内内解决,缓缓和了宗族在发展展和扩大过过程中形成成的种种矛盾冲冲突,有效效地维护了宗族族统治的稳固固和乡村秩序序的安宁。这在向有“好讼”、“健讼”之风的徽徽州,也很大程度度上缓解了官府府司法办案的的沉重压力和经费开支。此外,它也反映了宗族族在维护族族内秩序上上的绝对权权威,显示示出宗族在乡乡村治理中
30、中不可忽略略甚至是无法取代的地位。三、 康氏族外纷纷争的解决决面对来自族族外的纷争争,康氏宗宗族首先也也是尽可能能地通过和和息的方式式来解决。如如前引康氏和凌凌氏于雍正正年间共同同申请的强强捕河鱼禁禁示,我们们就发现了了40年后后郑有富因因犯禁而立立下的一纸纸甘服合约约:立还遵禁约约人郑有富富,今还到到康、凌二二姓名下,因因身擅入十十三都版潭潭税河取鱼鱼,以致犯犯禁。蒙中中体念、亲亲戚劝谕,今今身还遵禁禁约:自后未开开禁之前不不得擅自放放船入河取取鱼,未租租先擅入河河取鱼,听听凭康、凌凌贰姓执约约理论。今今欲有凭,立立此遵禁约约存照。乾隆三十六六年十月廿廿六日立遵遵禁约人 郑有富中见 郑有有仁
31、 嘉庆誊契簿,手抄本。此例说明,一一者康、凌凌二宗族封禁的的时间效力力是长期的的,二者其其解决方式式并非像官官府告示示申明得得那么严重重,告官结结讼并不是是最佳解纷方式,通通过一纸合合约私下里里和息化解解,应当更加加切合实际际和彼此的的利益。此种解决决方式,显显示出宗族族制订的合合约在解纷纷中具有重要作作用,实际际上也强化化了宗族在在乡村治理中的权威。对于来自宗宗族外部的的侵害在不不能和息解解决时,康康氏则会采采取签订宗族束心合约的的方式,号号召和组织织各地支裔裔积极参与与诉讼,以以加强宗族族的内部团团结和族人人的宗族意意识。据文书记载载,自明迄迄清,康氏氏的坟山尽尽管一再封封禁,但被被谋葬风
32、水水的现象还还是十分严严重,由此此而引发的的纠纷乃至至诉讼时常常有之。如如明嘉靖三十十五年(11556),安葬在十二都的四世祖俊公夫妇墓茔被十三都胡天寿侵葬,胡天寿自知理亏,托凭亲眷改正。当发现胡天寿在“因循年久”、“未行改正”之时,于是在嘉靖三十六年,康氏宗族制订了一纸组织族众积极参与诉讼的束心合约。合约在陈述被侵害事由之后规定:“各疃疃秩下,议出历练练人员康协协等赴官告告理。其盘费使使用,悉照照秩下子姓姓毋分老幼幼,每丁暂暂出文(纹纹)银一钱钱。每疃议出出二人,照丁敛合合付经手人人支用,注注账明白听听算。毋得徇私私肥己,捏捏作支消,有有则祖神鉴鉴诛。若往往上司府县县为词首者者,每人每每日津
33、贴银银三分。其敛掠银银两者,各各疃各要应应时备办付付众,不许许隐瞒丁口口,如有此此等者,覆覆宗绝嗣。今今恐人心不不一,立此此合文为照照。” 嘉靖三十六年四月十三都康伯六、伯七公秩下等立合文,原件藏南京大学历史系资料室。该合约议定定的内容主要有有四项:一一是面官之之出首人;二是讼费费分担办法法;三是费费用收取和和管理办法;四是是上控组织织措施。实际上,打打官司就是是一场诉讼讼双方综合实力的博弈弈。这起诉讼打得异常激烈,康氏一直告控至抚按按衙门, 参见同治十二年闰陆月立查明考证遵训崇基合同文约。动动用了大量量的人力和和财力。之所以以能够如此此,显然是与上述合约制订的周密密组织和保保障措施有关。清同
34、治十三三年(18874),由由于仆人陈陈含青等盗盗侵坟地,也引发了一起诉讼。这次诉讼的组织极其严密,在徽州宗族参与诉讼的众多个案中尤为典型。三月初一日日,康静斋斋公祠秩下下四大房首首先订立束束心保祖合合约,筹划划“往邑控案案”:立束心保祖祖合文康静静斋公祠秩秩下四大房房等,缘于于先年契买买十三都七七保土名公公子冲之山山,自坞口口而进在第第贰垄上安安葬静斋公公,在上英英公媳汪氏氏、孙媳陈陈氏、汪氏氏三孺人共共穴,亦附附葬青龙傍傍边,历年已久久并无外分分。今于陈陈姓魆地葬坟一一所,在汪汪氏孺人坟坟下首,诚诚恐日后以以坟占山加加冢侵害,祠祠内人等是是以束心,立立有保祖合合文,议定定司事之人人往邑控案
35、案。出身之人人务要鼎立立,勿致临临时推委,有有推委(者者)听凭逐逐出祠外。所有费用均系系众办众用用,恐费不不敷暂移应应用,候事事毕经手之之人将账算算明,秩丁丁摊派,不不得累及出出身之人,出出身之人毋毋得徇私肥肥己,自后后祀内人等等永毋翻悔悔生端异说说。今欲有凭凭,立此保保祖合文为为据。同治十三年年三月初一一日立此保保祖合文 康静斋祠祠秩下经手 潘、允和和、圣林等等同治十三年三月祁门县康静斋公祠秩下四大房等立保祖合文。在康静斋公公祠秩下的的带动下,康康氏各门人等等于三月初初六日也联联合订立了了一纸议单单合约,为诉诉讼事项作作出了更为周密的的安排。其合议条条款如下(事事由与上引引合约相同,略):一
36、、议出身身控案人 起志、起起茂、起林林、光淇、达达衢、尚余余,抱呈 济济馨、芳龄龄。一、议讼费费每丁出钱钱壹千文,如如不足另议议。康村三三十四丁,坑坑口三十二二丁,板溪溪八十八丁丁,樟源十十丁,板石石壹百拾丁丁,礼屋七七十七丁,曲曲坞六十一一丁,碧桃桃二百零九九丁,清石石潭三十三三丁。一、议出费费限期以作作四期,三三月十五日日每丁收钱钱一百文,四四月十五日日收钱三百百文,五月月十五日收收钱三百文文,六月十十五日收钱钱三百文。一、议控案案人每日给给伙食制钱钱一百八十十文,外用用另开。一、议总管管钱文人 起志。同治十三年三月祁门县康姓各房立墓山使用议单。可能因为诉诉讼并不顺顺利或其他他缘故,到了九
37、月十十六日,康康静斋公祠祠秩下四大大房再次制制订束心合约,对对诉讼出身身之人和讼讼费摊派等等事项进行行了调整:立束心合同同文约康静静斋公祠秩秩下四大房房,族内经经手允烈、上上集、潘、圣圣林等,缘缘(事由与与上相同,略略)秩下子子孙义与不不共戴天、势势不两立。无无如长于官官府讼才者者亦少,合合祠嘀议重重托下三门门宗族康水水心宗长老老先生出身身办事,敷敷治讼费事事用备银二二百余两。今今共立束心心合同,上上保祖静斋斋公坟墓,不肯破坏祠产祖业,公议斗出费用,每丁出洋三元,以同治乙亥年一半,丙子年收清,每家茶叶一担抽厘钱五百文,牧猪一只不问大小,出栏之日,抽厘钱一百文,限定十年,以乙亥年起至甲申年为止,
38、秩丁当面议定厘费,同心协力为祖宗祭祀之计。下为子孙长远之谋。不得执匿钱文不出,如有执匿钱文不出者,亦非静斋公子孙,立即逐出祠外,永远不得入祠。出身之人亦不得徇私肥己,如有徇私肥己等情,亦与执匿钱文者同罪一样,此固吾静斋公一脉长久之策也。今欲有凭,立此束心合同文约为据,一样四纸,各收一纸永远存照。同治十三年年九月十六六日立束心心合同文约约康静斋公公祠同治十三年九月祁门县康静斋公祠秩下四大房等立束心合同文约。从以上三件件文书来看,为应应对这起诉讼,康康氏通过束束心合约,组组织和议定定了诉讼出身身和经手之人人、讼费的的分派和收取办法以及相相关的强制制性措施。诉讼出身之之人,主要要指代表宗族族奔赴衙门
39、门、面官呈呈控之人,而而经手之人人则指整个个诉讼过程程的策划和和组织者,像像各项费用用的收取和和支出记录录等。一般般来说,这这些人物都都是宗族中中的“历练人员员”、通达之之士,并且且和诉讼标标的有着直直接的利益益关系。还还应当注意意的是,为为了取得胜胜诉,诉讼讼出身之人人也可重托托虽与官司并无直接关系但但属同宗中“长于官府府讼才者”来担任。康静斋公公祠即于九九月十六日日订立的合约中议定,重托托下三门宗宗族“康水心宗长长老先生”出身办事事。关于讼费的的分派与收收取,康氏氏宗族采用用的办法非常常独特,基基本上照搬搬了国课的的摊派与征征收办法。像按丁口均摊和分期收取费用,以及对茶叶、牧猪抽取厘钱等。
40、对此,康氏也直言不讳:“本朝康熙初年,诏引天下摊丁于地。今我族此举(指讼费分派),不妨摊粮于丁。”同治十三年三月祁门县康姓各房立墓山使用议单。 此外,随着官司的不断深入,诉讼费用也在逐渐递增。为确保官司顺利进行,康氏还及时调整了各丁费用的分担。三月初六日议定每丁出钱1000文,到了九月则增加到了每丁出洋3元,为官司提供了强大的经费保障。合约中的强强制性措施施,康氏宗族规定:议定之出身身人务要鼎鼎立,不得得临时推委委,“有推委(者者)听凭逐逐出祠外”。在分摊费费用时,不不许隐瞒丁丁口,“如有此等等者,覆宗宗绝嗣。”而执匿钱文文不出与出出身之人徇徇私肥己者者,则“立即逐出出祠外,永永远不得入入祠”
41、。这在极重宗法法的徽州,应当属于宗族最最为严厉的的处罚措施了。 由上可见,为为了应对外部侵侵害、保护护宗族的共同利益,康氏氏宗族歃血血为盟,不不吝资金,专门门组织制订订全体族人人共同参与诉讼的束心合约约。其目的就是是“同心协力力,有财者者出财,有有力者出力力” 顺治十七年程达等立保祖合同。,为诉讼讼提供周密密的组织和坚实实的人力、财力保障障,进而争争取官司的的胜诉。实际上,通过束心心合约让每每个族人以出钱钱出力的方方式参与到到诉讼中,对对宗族来说说还具有特别的意义:即借与外外姓纠纷与诉讼讼之契机,加加强宗族内内部的联合和团结结, 藉与外姓纷争之契机加强宗族的联合与扩大,柳山方氏、茗洲吴氏以及新
42、安汪氏等宗族也都比较常用。参见韩朴元熇:从柳山方氏看明代徽州宗族组织的扩大,历史研究1997年第1期;日中岛乐章:围绕明代徽州一宗族的纠纷与同 族统合,江淮论坛2000第2、3期。郑小春:汪氏祠墓纠纷所见明清徽州宗族统治的强化,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进而维护宗宗族的凝聚聚力以及在乡村村治理中的权威。正因为如如此,运用用束心合约约组织族人人参讼的方方式,自明迄清,乃至到到了民国初年,康氏宗族一直都沿用不替。 参见民国四年祁门县康清潭祀秩下四大房立束心合同文约。总体上来看看,对于族族外纷争,调调处和息始始终是康氏氏宗族的首首选解纷方式式。不得不不告官解决决者,康氏氏采用束
43、心合约约方式联合合赴讼,客客观上对稳稳定以宗族族为社会基础的的乡村秩序序来说同样样具有重要要意义。四、 徽州宗族与与乡村治理理利用民间合合约自我约约束、自我我调整的解纷功能,是明清徽州宗宗族处理乡乡村纠纷与与诉讼时惯惯用而有效的方方式。民间间合约属于于习惯法范范畴,是村村规民约中中一种重要要形式。汉汉代开始,民民间即有“民有私约约如律令”的民谚,隋隋唐时期更更有“官有政法法,人从私私契,两共共平章,书书指为记”的说法,所所谓“官有政法法,民从私私约” 吐蕃末年敦煌安环清卖地契,参见张传玺主编:中国历代契约会编考释(上),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15216页。,亦即民间间私约的规规范和解
44、纷纷功能早就就被认识和和利用了。从上文文介绍来看,康康氏宗族在在纷争的防范和解决过程中中,有意识识地制订了多种合约。像为了约束束乡民、防防范纠纷的的发生,对对各种保护护对象制订订的封禁合约约;为了避避免纠纷的的扩大、伤伤害一族之谊,在在纠纷与诉诉讼的处理理中,通过过宗族调处处而制订的甘罚合约约和息讼合约约;为了保保护宗族的的共同利益益、加强宗宗族的联合合,在应对对外部纠纷纷与诉讼时时制订的组织族人人参讼的束束心合约,等等等。亦即在纷纷争的各个发展演演化过程中中,皆存在相应的的具有重要要解纷功能能的合约,形形成了环环环相扣的链链条式的合合约解纷体体系。这些合约约,将受损或被破破坏的乡村村秩序,通
45、通过明晰纷争当事人人之间权利和义务的方方式重新加加以界定,从而使之之恢复原有有的稳定和有序序状态。通过合约约方式解决决纷争,在在不严重破破坏当事人人之间关系系的同时,又又可起到积极极维护乡村村秩序的良良好社会效效果。合约约解纷功能的的发挥,主主要依赖于于宗族的力力量。因此,即便主观观上为了打打官司而订订立的束心心合约,客客观上对加加强宗族联联合、巩固固宗族统治治,进而在在此基础上上强化宗族族对乡村社社会的治理也起到了重要要作用。这这些合约在徽州宗族族处理乡村村纠纷与诉诉讼时极为为常见,是宗族解决决乡村社会会矛盾时重要而有有效的方式式,充分显示出出宗族在传统统乡村治理理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祁门
46、康氏氏宗族的例例子,绝非孤立的的个案,其实在“最重宗法法” 嘉庆黟县志卷3风俗。的明清徽徽州,极具具普遍性。明清时期,徽徽州宗族作作为地方上的主要社会组组织,在乡乡村治理中中发挥着多多方位的自我调控作用。像对国家的赋赋役佥派征征收、社会会的公益设设施建设以以及对乡村的各种种秩序管理理等等。就就乡村社会会秩序而言言,首先,宗族族积极运用族族规家法对对自身血缘缘群体进行行着自我管理。宗族大都都明确规定定了族内纠纷纷解决不经经官的原则。卓成成体系的族族规家法,是是宗族处理纠纠纷的“法律”依据。宗族族的祠堂是是正俗教化化的圣地,是是宗族处理理矛盾纠纷纷、执行劝劝诫与责惩惩的场所,具具有地方“法庭”的职
47、能。而而一族之长长,则是封封建礼教纲纲常的说教教者和族规规家法的执执行者,因因而也是“法庭”上的法官官。因而,在宗族内部实际上存存在着一套套比较完备的的解纷机制, 目前,有学者把宗族处理纠纷功能上升到宗族审判制度来讨论。参见高其才、罗昶:中国古代社会宗族审判制度初探,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其自成体体系、约束束力强,大大多纷争在告官之前前即可得到解解决。宗族族在自身血血缘关系范范围内行使使着高度的的自治职能能,有效地地维护着宗宗族内部秩秩序的稳定定;其次,宗族族还广泛运运用各种村村规民约对对乡村公共共秩序进行行着维护。宗族族是明清徽徽州的社会会基础,每每个宗族都都控制着一一个或几个个村庄。作作为地方上上最主要的的社会组织织,宗族也也主动运用用各种村规规民约对其其生存和发发展的乡村村地域进行行着有效治治理。如对生产经经营秩序的的规范、区区域公共秩秩序的治理以及及对社会等级级秩序的维维护等等。同时,为为了有效维护护公共区域域的社会安定,在纷纷争中不同同宗族之间往往还会联手合作(康、凌二二宗族即是是)。此类村规民民约和诉讼讼文书不胜胜枚举。概言言之,徽州宗宗族在对族内秩秩序的管理理和乡村公共共秩序的维维护中具有高度度权威,一一个对内,一一个对外,两两相呼应补补充,起到到了对乡村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