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初二上册物理教学计划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初二上册物理教学计划7篇.docx(3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初二上册物理教学计划7篇初二上册物理教学计划7篇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是时候认真思考计划该如何写了。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计划犯愁了?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初二上册物理教学计划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初二上册物理教学计划 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1.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2.了解先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2.阅读“科学世界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宏大
2、。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等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继学习打基础。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教材分析第二章光现象和第一章声现象联系十分紧密,研究对象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而第一小节主要解决三个问题:什么叫做光源?光是如何传播的?光的传播速度是多少?这三个问题跟第一章声现象中研究的三个问题很接近。什么叫做声源?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声音的传播速度是多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光和声音作一个类比,使学生对光有更深刻的理解。一、引入引入部分选用一个谜语,
3、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谜语:一个西瓜在它被切开以前是什么颜色的?分析: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西瓜瓤可能是红色的,也有可能是黄色的,如果是生西瓜,还可能是白色的,所以学生可能得到上述的三个答案,即红色、黄色、白色。但是标准答案是黑色的。学生们觉得很惊奇,一定会问:为什么是黑色的呢?原因很简单,因为西瓜没有切开以前,里面是没有光的,任何物体自身不发光也没有反射其他物体发出的光,那是黑色的。这个道理和在漆黑的夜晚,我们看什么东西都是黑色的是一个道理。假设这个世界没有光,我们看什么东西都是黑色的,或者说我们什么都看不见。由此说明光对人来说是很重要的,没有光,这个世界就不会如此五彩斑澜,如此美丽
4、,甚至我们根本不能生存。二、新课部分(一)什么叫做光源,学生刚刚学过声源,可以让学生仿照声源的概念自己来归纳光源的概念。学生回答“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他们的理由是“能发出声音的物体叫做声源”。但这样是不是完整呢?很多物体都“能”发光,但是不是所有发光的物体都是光源呢?举几个例子来说,比如电影荧幕,月亮,我们看起来都“能”发光,但他们是不是光源呢?先分析一下,电影荧幕的光来自放影机上的投影灯,月亮的光是反射太阳的光,它们自己是不会发光的,所以都不是光源。可以提问学生,“我们怎样修改光源的概念才够完整?”学生答: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可以让他们列举生活中的光源。具体方法
5、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看哪一个小组列举得最多,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回答。因为是比赛的形式,所以学生的参与热情会比较高,最后列举的数目也会很多。表扬列举得最多的小组,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同时对其中可能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比如说,学生可能会说“蜡烛”、“电灯”、“星星”等等是光源,告诉他们“点燃的蜡烛”、“开着的电灯”才是光源,“星星”并不都是光源,只有“恒星”、“流星”是光源,而“行星”、“卫星”、“彗星”等都不是光源。在理解的基础上说明,光源是可以分类的。自然光源:太阳、萤火虫、灯笼鱼、斧头鱼。人造光源:点燃的蜡烛、开着的电灯。(二)光是如何传播的?学生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晚上
6、汽车、摩托车或者是手电筒的光都是直线传播的,那么可以让他们大胆地猜测一下“光是如何传播的?”。学生答:“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猜测完了以后,需要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测。物理本来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实验过程:1.在暗室里,将一束光射到空气中,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径迹。2.在暗室里,将一束光射到水中,观察光在水中的传播径迹。经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但是这样说是不是完整了呢?在实验2里面,我们虽然观察到光在水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但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在空气和水面的分界面上,光线发生了偏折,不再“沿直线传播”。应该怎么修改呢?分析:光在空气中是
7、沿直线传播的,光在水中也是沿直线传播的,只有在两种物质的分界面上才不是沿直线传播,所以,“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列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来加深学生的印象:1.小孔成像 2.影子的形成 3.步枪的瞄准器 4.激光引导掘进方向。(三)光的传播速度是多少?前面学习了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那么光的速度与此相比较是大还是小呢?打雷的时候,雷声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光的速度比声速快。列举生活中各种物体的速度,然后给出光的速度,作一个比较。摩托车速度20m/s,汽车速度30m/s,飞机速度200m/s,宇宙飞船速度8000km/s,而
8、光在真空中的速度达到3108m/s。举例说明光速到底有多快:1.如果一个飞人以光速绕地球运行,在1s的时间内,能够绕地球运行7.5圈。2.太阳发出的光,要经过大约8min到达地球。如果一辆1000km/s的赛车不停地跑,要经过17年的时间才能跑完从太阳到地球的距离。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可以说明: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快的速度,一般用字母c来表示。光在真空中1s能传播299792000m,也就是说。真空中的光速为c=2.99792108m/s。在空气中的光速是2.997000108m/s,比真空中的光速略小,一般在真空和空气中的光速都表示为c=3108m/s。在其他介质中光也可以传播,比如在水
9、中,v水=3/4C,在玻璃中v玻璃=2/3C。排列一下:v真空v空气v水v玻璃三、科学世界主要解决一个问题:光年是什么单位?学生有年的概念,所以很容易把光年理解成时间单位。通过学生自己学习探索,可以了解光年是一个天文学上面的距离(或长度)单位,它表示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同时要会计算天文学上面的一些简单问题,比如说。牛郎星和织女星相距16光年,它们之间相距多少千米?解:1光年=3108m/s(365243600)s=9.46081015m=9.46081012km S=16光年=169.46081012km=1.511014km 答:牛郎星和织女星相距1.511014km。我为大家提供的初二上
10、册物理光的传播教学计划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初二上册物理教学计划 篇2一 、指导思想从本学期开始,八年级学生要增加一门新学科物理。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跟平时的实际生活比较接近,本着“生活中的物理”这一思想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形象生动中体会到物理的乐趣,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二、 教材分析教材在内容选配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挖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
11、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教科书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全书共5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许多节还编排了“想想议议”,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三、教学目标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
12、学,使学生能进入物理的世界里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周围的自然世界有一个重新的,更加科学的认识。1、进一步了解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方向及趋势,学习新的物理教育观念。要围绕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特别是在科学探究教学上要积极实践,积累经验。2、进一步加强物理观察、实验教学。教学中教师要多做演示实验或随堂实验;落实学生实验,认真思考和操作;并适当增加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在课外做一些观察和小实验。加强实验意识和操作训练。3、进一步突出应用物理知识教学,树立知识与应用并重并举的观念。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13、。4、积极探索开展物理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环节。要尽可能地扩大物理教学空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物理实践活动要以问题为中心,初步训练一些科学工作方法,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资料查询、科技制作、科学实验等。物理科普讲座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与物理相关的现代科技常识。以上项目每期至少各进行一次。5、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学生的优良学风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认识社会生活的能力。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做到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学生生活实际和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以及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实际,反对离开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的抽象的“讲条条”、“读
14、条条”。理论联系实际,还要注意适应新情况,增强时代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现实性,体现学科教学的鲜明特点;要注意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博,努力运用新材料、新信息以及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要注意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6、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分析社会生活的能力放在重要地位。单纯地掌握知识,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教是为了不教”。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使其能力和情感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充分地发展,并运用已经发展起来的能力和情感去积极主动地探求未知,获取新知,使知识、能力和情感相辅相成、协
15、调发展。7、继续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益,要紧持启发式教学,反对“填鸭式”的满堂灌,要继续开展研究性的学习与试验,开展讨论式教学的研究与试验,开展开放式教学的研究与试验,要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与学习方法,要研究与运用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经验,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独到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点,努力提高教学效益。四、具体措施:1、继续做好物理单元过关评价检测的工作和月考工作?2、对照物理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备好每一节的教案,不打无准备的仗。?3、积极准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尽可能开设出要求完成的实验
16、,让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经历较多的科学探究过程。4、及时布置作业,及时检查或批阅作业,有时采用面批的方法,及时反馈教与学的情况,以便改进不足之处。5、课后抽出一定的时间辅导学生,解答疑问,点拔思路,也以便学困生完成作业。6、做好每一章的复习和测试工作,做好期中复习和期末复习工作,完成教学的结尾工作。 7、适当的开展相关的社会实践工作,多联系生活、多联系社会,突出“科学技术社会”的观点,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五、具体的安排:周次 内 容 时间 备注1 1.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3课时2 1.2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3 声音的特性 3课时3 1.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5 声的利用 3课时
17、4 2.1 光的传播 2.2 光的反射 3课时5 2.3 平面镜成像 3课时6 2.4 光的折射 3课时7 2.5 光的色散 2.6 看不见的光 3课时8 3.1 透镜 3.2 生活中的透镜 3课时9 3.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课时10 期中复习检测 3课时11 3.4 眼睛和眼镜 3.5 显微镜和望远镜 3课时12 4.1 温度计 4.2 熔化和凝固 3课时13 4.3 汽化和液化 4.4 升华和凝华 3课时14 5.1电荷 5.2 电流和电路 3课时15 5.3 串联和并联 3课时16 5.4 电流的强弱 3课时17 5.5 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 3课时18 期末复习 3课时
18、上文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年教学计划,大家仔细阅读了吗?祝大家生活愉快。初二上册物理教学计划 篇31、知道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的世界,能举例说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与运动的关系。2、了解人们以多种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如词汇、诗歌、画、音乐)。能说出一些常用的描述运动的词语和诗句。3、知道如何科学描述物体的运动、静止;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1、什么是机械运动?参照物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的世界日出日落、月盈月亏、星移斗转,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冬去春来、风起云涌、潮涨潮落,我们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运动的描述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1)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如:
19、(学生举例)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2)画家用形态和色彩描绘运动(3)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表现运动。科学家是用什么来描述运动呢?(也就是物理学中如何描述运动呢?)科学家用特定的概念、物理工具及实验方法来描述与研究运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原则:任意性;根据需要和方便。长度与时间的测量目标1.知道测量的意义、单位、及其作用2.知道国际单位制以及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单位米3.会进行千米、分米、厘米、毫米、纳米等单位之间的换算4.会正确使用刻度尺5.会正确使用表测时间6.能读懂说明书,并能参照说明书进行简单的操作。会正确使用刻度尺、量筒
20、和量杯1.测量的意义:提高判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2.测量单位:要科学地进行测量,就需要有一个公认的测量标准-单位(unit)。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etre),符号为m。给下列空格中填上合适的单位:某同学身高1.50_,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5_,窗户玻璃的厚度约为2.5_,一节一号干电池的长度大约是6_。快与慢(1)目标1.知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几种方法。2.理解速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速度的单位。理解速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速度的单位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1)比较方法:(1)相同时间比路程。(2) 相同路程比时间两种方法,在物理学中我们采用观众的方法,即用相同时间比路程。同时
21、引入一个物理量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就是速度(velocity)。2)速度定义:在物理学中,把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单位:米/秒(m/s) 、千米/时(km/h)机械运动:直线运动、曲线运动3、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特点: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特点:速度大小经常变化。用平均速度来表示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快慢。快与慢(2)速度公式的变形及其应用目标1.能根据速度公式进行公式变形。s2.会运用速度公式的变形s=vt和t=计算路程和时间。 v3.学习解答物理计算题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会运用速度公式的变
22、形计算路程和时间分析问题的物理过程,建立物理情景。在一次工程爆破中,用一条92cm长的导火索来使装在钻孔里的炸药爆炸,导火索燃烧速度是0.8cm/s,点火者点着导火索以后,以5m/s的速度跑开,他能不能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地点500m的安全区?课堂练习一首歌中唱道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后句中物体运动的参照物分别指什么?竹排在江中移动,显然是对江岸即地球而言;青山在走,是由于竹排在运动时,竹排上的人感觉到的,是以自己即竹排为参照物。一位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飞机在向上运动,直升飞机相对地面的运动是 A.一定上升 B.一定下降C.一定静止 D.无法判定若跳伞员看到直升机下
23、降,则根据自身参照物对于地球处于下降的状态就可以判断直升机相对地球在下降,而且下降速度比跳伞员下降速度还要大。乘客坐在女王号游轮中,游轮沿长江顺流行驶,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A.江岸的码头 B.游轮的船舱C.迎面驶来的汽艇 D.奔流的江水。初二上册物理教学计划 篇4学生实验1:在碗中盛满水,把筷子斜插到碗的底部,从侧面斜视水面,会发现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像向上弯折了。学生实验2:准备两个相同的杯子(最好杯底带有图案),一个不加水,一个加满水,让学生从一旁观察杯底的图案,图案好像升高了。老师:出现上述不可思议的现象,是因为光在水和空气中传播时发生了一种光现象。为便于研究,需要光源激
24、光笔,还需要把光在空气和水中的路径显示出来。你有什么办法?学生:在水中加些牛奶或肥皂水,可以显示光在水中的路径。在水面上方喷烟雾,或者利用热开水上面的白汽,可以显示光在空气中的路径。这都是利用了漫反射的道理。老师:很好。(进行实验:将激光笔固定在铁架台上,往水槽内加一定量的开水,把激光笔发出的光射向热开水上面的白汽中),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光沿直线传播。老师:请同学们猜猜,如果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光是否还沿直线传播?老师接着演示:将激光笔发出的光从不同角度斜射入水中,让学生观察,光束在空气中和在水中的径迹。学生: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时,会有一部分光反射回空气中,还有一部分光进入水中,但传播方向
25、发生偏折。老师:观察得很仔细!能把你观察到的画在纸上吗?画的时候要画出空气和水的分界面,过入射点的法线,画准向哪偏折。结合图,讲解光的折射现象的定义,了解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角、折射角等有关名词。要特别指出,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通过上面实验的观察,尝试总结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借助上面的实验装置,还可以通过观察得出: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老师:我们已经知道,光在发生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26、。那么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否可逆呢?(实验:试着用另外一个激光笔,从水槽底部,逆着第一个激光笔在水中的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它的折射光线能否与第一个激光笔在空气中的入射光线重合?如果重合,说明什么?学生:说明在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老师:画出光从水斜射向空气中的光路图,能否总结出折射规律?学生:光从水斜射向空气中,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即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老师:大家知道玻璃也是透光的,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以上折射规律在玻璃中是否成立呢?你可以先猜想,再实验,画出图,最后总结。为了显示进入玻璃砖前后的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可以在玻璃砖周围制造些烟雾。引导学生总结出以下结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时,折射角
27、小于入射角;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老师:一会是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一会是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老师都搞混了,你们能不能发现两种情况有什么共同之处?学生:不论入射角还是折射角,只要该角是在空气中,这个角都是大的。老师:太好了,很好记。简记为空气中的角总是大的。老师:现在同学们明白了水中筷子看上去好像向上弯折,水中的图案升高的原因吗?学生:都是光的折射造成的。老师:具体情况如图所示,从碗底S点发出的光线,由水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会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觉得这些光线好像是从它们反向延长线交点S发出来的。S就是S升高的虚像,所以,人看
28、上去盛水的碗底好像变浅了。初二上册物理教学计划 篇5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了解平均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程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2.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和距离。会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二)过程与方法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3.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2.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
29、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二、教学重难点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说“承上”是因为速度的概念是本章知识的核心,通过测量平均速度,加深学生对速度、平均速度的理解。说“启下”是因为本节是第一次分组实验课,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等自主活动来提高实验能力,体会间接测量物理量的方法,培养合作精神。教材设计实验来巩固平均速度的知识,练习用停表测时间,用刻度尺测长度,选用的器材比较简单,只有木块、斜面和小车,通过在斜面的中间放上铁片,用来划分两段路程,在小车或小球撞击铁片时记录时间,两段时间之和就是小车在斜面上的总路程所通过的时间。教材要求学生计算前半程和总路
30、程的平均速度,应当严格按照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计算,在计算中复习巩固解决物理计算题的方法和步骤,通过分析实验数据,体会说到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某一段时间”或“某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重点:平均速度的测量。难点:平均速度的测量,停表的使用。三、教学策略创设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的例子,学生容易判断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也能猜想出物体速度是怎样变化的。但是要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必须进行速度测量。接着引导学生分析要测量速度,必须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用停表测量时间。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测量下滑的小车在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巩固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用停表测量时间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等自主
31、活动来提高实验能力,同时让学生巩固平均速度的概念。通过分析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让学生知道平均速度的数值在不同的时间段内或不同的路程段中其大小会不同。四、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五、教学过程:略初二上册物理教学计划 篇6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之后,本节课学习光的折射,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为学习凸透镜的知识打基础,所以本节既是光的传播三种情况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理解凸透镜知识的铺垫。教材中用大量的图片呈现了折射现象,留有充裕的探究时间来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及其应用,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领略物理的美妙,体会成功的快乐,体现了学生自主性探究的新课程标准。我充分领
32、会这一教学意图,用多媒体短片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进而鼓励学生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用类比法分析和归纳结论,最后按照“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归纳的结论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相关问题,进一步激发和保持学生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思考和探究的习惯。与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相比,学生对光的折射的生活积累和感性认识要少得多,“叉鱼”、“看彩虹”不要说是城镇学生,连乡村学生见过的也不多,“折射断筷”在小学看见老师做过,“海市蜃楼”少物理生从一些媒体上有所耳闻,因此在折射现象的呈现环节必需充分、直观,以引发学生的疑惑,激发探究的欲望。由于学生学习物理的时间不长,
33、动手实验有一定的模仿性,在这一阶段需作必要的演示。有光的反射探究的经验,只要引导学生处理好光路的可视化问题,折射规律的探究操作就不困难了;由于学生的视角远不同于老师,在实验归纳环节可能会纠缠于某些枝节或偏重某一方面得不出完整的结论,所以在这里采用了类比法,以光的反射规律为比照来归纳光的折射规律,同时用多媒体展示台加强交流和评估,力争让所有学生都能获得正确完整的实验方案和结论,以利于规律运用环节的教学和后续学习。光折射的可逆性探究是本节的难点之一,学生对可逆的概念理解不到位,逆向思维能力有待培养,影响实验的设计和操作,(实验既要探究可逆性,又要促进学生对可逆性的理解)有必要引导学生用两点定线法标
34、注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引导学生找到合适的位置逆向入射(如图一中B点在水槽侧壁上,便于将激光枪对准BO入射),观察新折射光线是否沿OA射出。改变角度反复做几次,这样可以实现实验的双重目的,又不必花费大量的时间,分散学生的注意力。1.知识与技能了解光的折射现象;了解光从空气中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了解光在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1.归纳光的折射规律;2.光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探究。1.多媒体资源:电影拯救大兵瑞恩片段;海市蜃楼图片;P
35、PT辅助课件。2.实验器材:玩具激光枪、水槽、水、大豆粉、玻璃棒、小勺、木板光屏(白漆粗糙表面)、彩笔、木筷、厚玻璃砖、大口瓷碗、硬币(演示组装图如图一)情景引入、互动导学、自主探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效果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引入折射现象影片中,明明瞄准了水中的目标,子弹却总是从目标头顶划过。顺势引导学生提出疑问。播放电影片段观看、讨论激发学生兴趣,引发思考认识光的折射现象(演示和分组实验)激光枪发出粗束红色激光从空气沿着白屏表面斜射(便于观察光路)到水里,搅拌有适量大豆粉的水中显示出折射光的径迹。演示实验观察操作方法和现象1直观感受光的折射现象;2领略光的折射的美妙。演示:1折射断筷;
36、2硬币升高;3笔杆错位。演示实验一边观察老师操作,一边动手做实验、观察进一步认识折射现象;感受物理的魅力。引入探究重做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实验,不断改变激光入射角度,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作猜想演示实验讨论,提出问题,猜想1引发探究冲动,进入猜想和设计环节;2学习发现问题、科学猜想的物理思维方法。设计实验引导学生设计、交流、完善实验方案。利用多媒体展示台展示学生方案1讨论设计方案;2参与展示和交流。1优选方案,便于探究;2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进行实验展示共同确定的实验方案,提示需要观察和记录的实验现象或数据;巡视、指导。演示文稿大屏幕展示分组实验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取知识,培养动手能力以及分工
37、合作能力。分析、归纳、?展示PPT图片(折射和反射光路图)1自我分析、归纳;2小组交流整理。1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2学习类比法研究问题,初步培养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来认识事物的科学意识。交流与评估展示学生代表的实验结论,引导全体学生进行交流和评估。利用多媒体展示台展示1推选代表参与展示;2评估发言。1引导评估探究的过程和结论,利于改进操作,完善结论;2培养学生交流评估能力,培养学生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精神。实验规律的运用播映课件海市蜃楼后羿能射中太阳吗多媒体视频短片和动画短片观看短片和光路,运用自己的实验结论进行简单分析共享探究成果,体会探究的成就感,培养学生乐于思考、乐于探究的习惯。课堂小
38、结与拓展1小结本节课内容;2布置:有兴趣的学生收集折射的相关资料,构思科技短文PPT文稿展示回顾与小结建构知识,小结探究,拓展兴趣。初二上册物理教学计划 篇7一、教学背景(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光学开篇的第一节,涉及光的产生和传播,其中光的传播包括传播规律、传播速度、传播信息、传播能量几方面内容。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是几何光学的基础,是学习光的反射和折射必备的基础知识。光线是一种理想模型,通过光线教学,可以初步培养、训练学生利用物理模型来研究物理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训练、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二)学生情况分析光这个名词是学生所熟悉的,学生从小就接触到各种形形色色的光现象,但由于缺乏切身感受和
39、直接经验,他们对光的传播规律的印象只是生活中的一些感性和片面的认识,认为光要么沿直线传播,要么发生反射,而对于光在同种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路径会发生弯曲和在两种介质界面还可能发生折射这两种现象不容易理解。为此,教学中应设计好相关实验,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索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加强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在实验事实基础上,帮助学生全面的理解光的传播规律。考虑到初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解释解决简单问题的愿望和能力,本节课在体验过程中设置了一些具有相当难度的问题,为学生挑战难关,获得成功喜悦创造了环境,同时也避免了本节课流于形式,只图热闹。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40、(1)理解光的传播规律并会用光线描述光的传播路径。(2)会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一些现象,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在社会生活与生产中的一些应用。(3)了解光在真空中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光在空气、水、玻璃等介质中的传播,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2)通过演示影子小孔成像等实验,有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乐于探索生活中的光现象。(2)有将光的传播规律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1、利用手影引入新课教师活动1:演示:在白色的屏幕前面用三脚架固定一个手电筒,打开手电筒照亮屏幕,在手电筒和屏幕之间表演手影:小
41、狗、鸟、小兔子。提出问题:大家看到了什么?学生活动1:观看手影、回答问题。教师活动2:提出问题:刚才老师表演了几个手影用到了哪些器材?引出光源。学生活动2:观察、思考,回忆生活中的光源。教师活动3:展示ppt:光源及常见光源图片。提出问题:光源发出的光,被手挡住了,就在手的后面形成手影。光源发出的光是沿什么路径传播形成的影子?引出课题:光的传播。板书课题:第一节 光的传播(设计意图:本环节以手影引入新课,贴近生活,使同学们对所学的知识感到亲切,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很顺畅的提出问题,引入新课教学。)教学环节2、光的传播1.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教师活动1:演示实验:打开激光笔,照射白色的墙壁,墙壁
42、上显示出一个小光点。提出问题:我们只看到了一个小光点,没有看到光是如何传播的。同学们能不能想个办法让光的传播径迹显示出来呢?学生活动1:思考、回忆生活中看到光束的情景:黑暗的环境下看到探照灯的光束,雾天的时候可以看到汽车光束等,讨论、交流显示光束的办法。教师活动2:演示实验1:用喷水壶喷水雾,激光束照射有水雾的空气。实验现象:空气中呈现一条直线光束,如图1所示。演示实验2:在5个大矿泉水瓶连接而成的长约1.4m的管道中提前充上烟雾,将激光笔固定在瓶口,将大管道通过两个强磁扣吸附在磁性黑板上,打开激光笔。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37页 共37页第 37 页 共 37 页第 37 页 共 37 页第 37 页 共 37 页第 37 页 共 37 页第 37 页 共 37 页第 37 页 共 37 页第 37 页 共 37 页第 37 页 共 37 页第 37 页 共 37 页第 37 页 共 3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