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4、《古诗两首》.docx

上传人:0****3 文档编号:68685427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83 大小:6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4、《古诗两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教案:4、《古诗两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案:4、《古诗两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4、《古诗两首》.docx(8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案:4、古诗两首 教案:4、古诗两首(通用15篇) 教案:4、古诗两首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两首古诗。 2、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育同学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力量。 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熟读成诵。 2、结合古诗简洁的语言想象丰富的画面,先说再写。 教学难点: 1、诵读古诗,体会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看事物的方法。学习边观看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看事物的方法。 2、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的思想感情,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教学过程

2、: 第一课时 一、调动积累,揭示课题 1、启发同学回忆背诵过的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2、引出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 全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3、介绍:杜牧,字牧之,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二十六岁中进土曾做过幕僚,很不得志。他关怀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间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他和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 二、自学古诗,整体感知 1、同学自由诵读古诗。 要求:(1)读准字音,留意节奏。 (2)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意。 3、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4、检查学习效果 (1)指名朗读,集体正音。然后齐读全诗,留意停顿。 (2)解释词

3、语: “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楼台”、“四百八十寺” (3)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大致即可) 三、反复诵读,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写今 1、同学自由诵读古诗,边读边思索:江南春写出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点?(处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处处是绿叶红花相互衬托。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 2、诗的前两句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 3、看图、配乐帮助,指导同学读出江南春日的美景,用自己的话描述感受到的内容。 (二)后两行怀古 1、提问:诗歌的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吗? 2、同学默读后两句诗,体会一下抒发了

4、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集体争论(抒发了忧国忧民之情) 4、老师小结: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可是时移世易,当年的四百八十寺,有多少楼台意境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了呢? 5、带着理解,同学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6、练习背诵古诗。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默写江南春。 3、依据江南春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其次课时 一、复习回顾,诗题导入 1、背诵江南春。 2、师: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一首描写春天漂亮景色的诗歌。(板书诗题:春日偶成)老师简介程颢。程颢(1032-1085),北宋闻名儒家学者。字伯淳,号明道。河南洛

5、阳人。少年时曾与胞弟程颐同学于当时名儒周敦颐。嘉祐二年(1057年)登进士第。历官鄠县主簿、上元县主簿、泽州晋城令、太子中允、监察御史、监汝州酒税、镇宁军节度判官、宗宁寺丞等职。在政治下,他虽然坚决反对王安石新政,但并不成司马光等旧党官僚东山再起后对王安石集团贬逐无遗的政策。程颢与其弟程颐同为宋代理学的主要奠基者,世称“二程”。因二程兄弟长期讲学于洛阳,故世称其学为“洛学” 二、自读古诗,疏通文字 1、同学自由读春日偶成。(要求同前首) 2、集体沟通对诗歌的理解。 (1) 指名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相互启发。 (2) 边读边引导想象,逐句谈理解。 (3) 师生小结:一、二句写景云淡、风清、花红

6、、柳绿,加上近午的阳光,长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三、四句抒情生处这宜人的春色中,诗人完全沉醉了,可有谁知道他内心的欢乐,甚至还以为他像少年人一样偷闲贪玩呢! 三、反复品尝,精读古诗 1、同学自由读古诗,思索: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程颢怎样的心情? 2、集体沟通,通过诵读、言说表达自己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3、反复练读,熟读成诵。 四、合作探究,拓展延长 1、同学再读两首古诗,思索:读了这两首写春景的古诗,你想到了什么?然后沟通。(提倡引用诗中原句,学以致用。) 2、回忆自己看到的春景,开展“春游归来”赛诗会(既可背诵其它写春天的古诗,又可以自己创作。)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春

7、日偶成。 2、改写春日偶成。(将古诗变为白话文) 板书设计: 江南春 春日偶成 千里莺啼绿映红, 云淡风轻近午天, 水村山郭酒旗风。 傍花随柳过前川。 南朝四百八十寺, 时人不识余心乐, 多少楼台烟雨中。 将谓偷闲学少年。 教案:4、古诗两首 篇2 【苏州高新区东渚试验学校卜海梅】 望庐山瀑布多媒体教学例谈 望庐山瀑布是我国诗歌文学中的一颗瑰丽灿烂的宝珠。它琅琅上口,字字珠玑,意境美丽,思想深刻,不仅能开拓同学美的视野,陶冶美的情操,还能培育同学的审美情趣和观赏力量。但是,由于古诗讲究平仄、押韵,文字凝练,因此,给同学学习带来了肯定的困难。假如在古诗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则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8、。 1、运用媒体创设情境,激发爱好: 良好的学习情境是同学猎取学问的前提和基础,它能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并使这种爱好维持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因此,我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时,努力通过图、文、声等多种功能,给同学以适当的感官刺激,由此调动同学的学习爱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显示出“庐山风景图”;然后指着各个景点逐一向同学介绍庐山的秀美风光;最终,我把“庐山瀑布”来了个特写,声情并茂地向同学介绍道:“同学们,庐山风光中最壮丽的要数庐山瀑布了。你们看,它在千丈青山的衬托下,飞流直下,溅起一阵阵水雾,多么令人神往!从古到今,我国有许很多多的文人墨客为它倾倒,写

9、下了很多不朽的诗篇。你们想不想读一读大诗人李白看了庐山瀑布后写下的诗歌?”到此,同学剧烈的奇怪心和求知欲望已呼之欲出,在这种状态下学习无疑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运用媒体促进理解,陶冶情操: 诗是抒发诗人的感情的,而感情又肯定要通过形象构成一种意境,然后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古诗中的情境,假如只依靠老师语言的描述,同学是很难理解的。只有通过图画再现出来,才变得详细可见。望庐山瀑布,写的是诗人远望瀑布时所见的壮美景象,歌颂了祖国的河山,把美妙的想象与现实的景物极其自然地交融在一起。教学时,我让同学观看录像,瀑布在山顶上飞流而下,水珠进溅,水雾蒸腾,阳光一照,呈现出一派迷迷漫蒙的紫色。陡峭的山

10、崖;长垂的瀑布、飞溅的水珠,庐山瀑布的全貌便呈现在同学的眼前。至此同学对“紫烟、挂、飞、生”等抽象的词的意思,都有了直观感性的理解。从而使同学深探地体会到诗句虽短,但诗人却把瀑布的气概写到了极至!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通过此环节的教学,同学不仅理解了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体会到了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同时也陶冶了美的情操。 3、运用媒体优化朗读,体会韵味: 诗歌由于其艺术形成的特别性,也就具有了语言、音乐、绘画、情感多种因素的美。在挖掘这些美的因素时,多媒体技术有着强大的、无可比拟的优势。望庐山瀑布这一课押韵合辙,节奏鲜亮,读起来琅琅上口,动听悦耳,呈现出抑扬顿挫的音乐美。然而要想读出韵味来,也

11、并非一件易事。由于诗歌是想象和激qing的语言,贯穿其间的往往就是“情感”这条看不见的线索。那么在关心同学读懂诗句的基础上,我们就要通过朗读体会诗的节奏、诗的韵律,培育同学的语感,使他们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我在教完这首古诗后,播放了一段庐山瀑布的录像,让同学亲眼目睹了庐山瀑布的宏伟气概,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受,然后再让同学听配乐的课文录音,跟着录音练读。这样,同学读起来既感情真挚,又抑扬顿挫。最终,我把同学的朗读录下来,再放给他们听,让他们跟课文录音比一比,自己评一评。同学找到了差距,练得更欢了。而同学对这首诗的气概和内涵也在一遍遍的诵读中得到了更深刻的领悟,真实地体会到了古诗所蕴涵的韵味。

12、【江苏省泰兴市泰兴镇迎幸学校姜慧】 真情朗读诗词,创设教学情境 与教材配套的教学朗读磁带,音色纯美,读音精确,感情充足,播放适时,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穿透力,它营造出的教学情境,令诗歌形象更有立体感,使诗歌情感更能震撼人。 我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播放了录音,顿挫有致、声情并茂的男声朗诵,感染了每一个同学,为同学在朗读的语气、语调、节奏等方面做示范。在同学基本把握读的技巧的基础上,接着再让他们跟录音试着读,孩子们很快就读了诗的韵味,读出了诗的抑扬顿挫,同时也受到了美熏陶。实践证明,声像手段的合理运用不仅使同学提高了朗读力量,而且有利于同学通过朗读,绽开想象,揣摩诗人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有时,

13、老师若能发挥自己的声音特点,依据自己对诗词的理解,融进自己的思想感情,进行配音朗读,那么同学会更易受感染,效果会更佳。也可以不失时机地给同学供应展现的舞台,在音乐与课文共同交融的审美氛围中,或激越高亢,或轻慢舒缓地诵读,会对诗词有更深化地理解和熟悉。 撷取诗词佳句,创设教学情境 名言佳句,是每首古诗词最亮丽的地方,有人把它比作“诗的眼睛,光明发光”,也有人把它比作“皇冠上的宝石”,它们语意隽永,千古流传。教材入选的诗歌,其中的佳句比比皆是,不妨撷取一二,打上银幕,直接切入,和同学们一起走进芳香的诗苑。 教望庐山瀑布,拎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句,再打出以下的问题:诗人认为瀑布有三

14、千尺那么长,真的吗?看到气概磅礴的庐山瀑布,诗人想到了什么?抓住“诗眼”,沿全诗溯源而上,一改按部就班进行教学的旧程序,又激发同学逆向思索,探究全诗,起到了“著一字而境界全出”的功效。 动态资料,生动形象 美丽的诗词,与所处时代、生活经受、文化底蕴亲密相关,作为当代同学,理解起来有肯定的障碍。老师采纳多媒体手段供应有关时代背景的音像资料,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现彼时彼地的历史状况、.动态,既为教学传递信息,铺垫学问;又使同学更好地贴近、理解。 学杜甫的绝句,可采纳多媒体计算机播放“安史之乱”的史实音像资料,让同学初步了解历史,形象地感知唐朝天宝年间,玄宗骄奢,不理政事;*臣当道,权倾天下的.现实。亲

15、眼看到安禄山起兵反唐,潼关失陷,尸横遍野,长安混乱,百姓逃散,田园荒芜的凄惨景象,之后,老师补充描述道:“乱世之中的诗人一生仕途多蹇,久盼和平,战乱与饥荒不断,使得杜甫带领一家老小逃到四川成都定居草堂。最终到了战事消散的一天,他感慨万分,写下了这篇不朽之诗,给人一种欣欣向荣、蓬勃向上的无限生气感觉。”设置这样的背景情境,拉近了同学与诗人的时空距离,关心同学产生与诗人思想感情相契合的心理心情,为学好此诗开了个好头。 【江苏省江阴市祝塘中心学校虞丽军】 抓住画面指导朗读 老师一味地讲解,同学学得枯燥没劲,效果也不抱负。针对学校生的爱美心理特征。我在教学时,抓住画面指导朗读。如,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

16、我自制投影片,但画面上缺少颜色。学到“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时,就让一名同学上前涂颜色,其余同学在自备纸上画。“黄鹂”、“翠柳”、“白鹭”、 “青天”汇成了一幅颜色艳丽的画,呈现在师生面前,有的同学立刻赞叹:“真美啊!”;“真是美极了!”我又适时介绍杜甫写下绝句这首诗的时代背景:安史之乱平定了,杜甫的伴侣严武还镇成都,杜甫也因此从樟州回到了成都。同学了解了诗人当时的心情,加上颜色光明的画,朗读这首诗句时,把诗人喜悦之情声情并茂地表现出来了。 教案:4、古诗两首 篇3 【课前透视】 1、本课是由草和宿新市徐公店两首古诗组成,两首诗都是描写春天的绝句,诗句意境美丽,语言清爽明丽: 草情景

17、交融,重在咏物抒怀,是就荣枯生发,极力表现草的坚韧生命力。 宿新市徐公店动静结合,人与景辉映成趣,富有深厚的生活气息。 2、教学中要图文结合,引导同学在读中感悟,诵中生情,吟中入境: 充分感受古诗独特的音韵美和节奏美,从而提升同学的审美情趣,逐步形成文化积淀。 二班级同学已经有了肯定的古诗积累,对这两首古诗也不太生疏,老师要挖掘同学潜在的学习优势,引导自读自悟,逐步培育同学的自学力量。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坚韧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欢乐。体会诗人喜爱春天、喜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爱好。 【教学重点

18、】 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相关图片、音乐磁带、同学查找诗人的相关资料。 【课时支配】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切入举偶 1、挖掘积累: 由同学课前积累的古诗绽开背诵竞赛,激发同学学习古诗的爱好。 2、图片导入: 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观看到的内容。 师: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长,春天的孩子兴致昂扬。今日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你们对春天有没有新的发觉。 (板书课题。) 先来学习草。 二、对话平台、自学 1、自读古诗草,留意读准字音。 2、小组内相互检查读诗状况,老师订正字音“荣”“烧”。 三、感悟 1

19、、自由读古诗,思索: 自己哪里读懂了?哪些字词还不懂? 2、小组内相互沟通争论不懂的地方: 如:离离、岁、枯、荣等词语的理解。 3、全班沟通争论自己对古诗的感悟,老师适时引导点拨。 “离离”可以让同学看看课件,说说草长得怎么样?从而让同学形象直观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长得很茂密。 “岁”可问同学几岁了,随同学回答告知同学从诞生到现在几年就是几岁,“一岁”就是一年。 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 想想“枯”和“荣”应当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并让同学说说草什么时候是“枯”?什么是“荣”? “尽”可用简笔画的形式,让同学说出火只能烧光草的叶和茎却烧不完地下的草根。 同学是学习的仆人,

20、让他们在自主品读的基础上沟通学习所得和所惑,充分敬重了同学的主体地位,培育了合作意识。 四、朗读 1、自由读: 你喜爱小草吗?为什么? (喜爱小草那种生生不息,坚韧的生命力。) 2、多种形式朗读: 指名读; 配乐读; 竞赛读。 在充分地诵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五、背诵 1、情境背诵: 老师创设把草背给家人听的情境,引导同学背诵。 如:“离离原上草”我怎么听不懂呢?怎么不写花,只写草呢? 2、师生共同扮演妈妈、哥哥、爷爷等角色进行表演背诵。 依据低班级同学的心理特点创设情境表演背诵,既训练了形义较难的字,又理解了课文的思想内容,利于培育语感,积累语言。 六、练习 1、填空: 离离_,

21、一岁一_。 野火_, 春风_。 篱落稀稀一径深, _。 _, 飞入菜花无处寻。 2、按要求分类: 未追店枯徐烧荣菜宿 独体字: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上中下结构: 半包围结构: 七、书写 1、学习书写“枯、荣、烧”三个字,重点指导: 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绽开。 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其次笔斜钩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2、同学练习书写,老师巡察指导,评议展现。 其次课时 一、对话平台 回顾背诵古诗草。 二、自学 根据以前的学习步骤自学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1、读: 读准字音,把古诗读通顺。 2、想: 想想自

22、己哪些地方读懂了?哪里还不懂? 3、说: 在学习小组内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沟通 1、同学先在组内说说自己读懂和不懂的地方,老师相机介绍诗人杨万里的资料。 2、班级沟通,弄懂全诗的大致意思。 四、朗读 1、自由读: 你对暮春季节的景色有什么新的发觉? 2、指导读: 孩子在捉蝴蝶时是什么心情?找不到时又是什么心情? (兴奋、喜悦,绝望) 引导同学结合插图绽开联想,丰富语言积累,进一步体会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欢乐。 3、竞赛读: 小组内竞赛,推举一名同学参与班级竞赛。 4、评价读: 谁读得好?好在哪里?有需要提示大家留意的地方吗? 诗歌语言凝练,富于韵律感。多种形式的朗读,利于同学体会诗人情感,

23、培育语感。 五、背诵 同桌互背; 指名背; 挑战背; 齐背。 六、拓展 1、把这首古诗编成一个小故事。 2、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剧。 给同学供应“二度创作”的题材,不仅拓展延长了文本,而且丰富了同学的情感体验,培育了他们的语言表达力量和想象力量。 3、和同学沟通自己搜集到的白居易和杨万里的其他诗作或其他诗人描写的关于春天的古诗。 古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里的一棵奇葩,老师要激发同学背诵的爱好,培育课外积累的习惯,逐步提高同学的人文素养。 七、写字 重点指导: 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伸展。 宿宝盖不宜太宽。 八、评价 1、同学练习

24、书写,自我评价:在自认为写得满足的字上做标记。 2、小组内展现沟通,相互评价:依据组内建议把不满足的字再写几个。 有意识地引导同学自评、互评,使同学学会评价 ,在相互学习、借鉴、观赏中共同进步。 九、伴教锦囊词语解释 离离:草木长的得很茂密的样子。 枯:枯萎。 尽:完、全。 宿:投宿。 篱落:稀稀落落的样子。 径:小路。 寻:查找。 十、相关链接 相传赋得古原草送别是白居易十六岁时作的一首应考习作。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肯定要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类似。赋得古原草送别就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十一、阅读在线 春日(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

25、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清明(杜牧):清明季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绿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游园不值(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教案:4、古诗两首 篇4 教材简析: 两首古诗传神地刻画了天真可爱的乡村孩子形象,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思、纯真的童心和朴实的美感。池上诗人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把小娃娃天真无暇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小而垂钓诗人描绘了一个乡村儿童在河边学钓鱼的情景,流露出浓郁的生活气息。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

26、、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 学会诗中的生字:撑、艇、浮、萍、稚、侧。 3、 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中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 感受古诗语言的精练之美。 教学预备:查阅诗人、诗作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重点难点: 1、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绽开想象,体会童年的纯真与欢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2、品尝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

27、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 导语:同学们,还记得杨万里小池这首诗吗?谁背给大家听听。 2、 今日,我们又来学习一首古诗,也是讲夏日池塘上发生的事。 3、板书课题,齐读。 3、 简介白居易。 (1)请同学谈谈对的了解 你学过白居易的哪首诗? 江南好、草 (2)老师补充介绍白居易: 唐代有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许多诗,揭露统治者的浪费腐化,即出名的“讽刺诗”。他喜爱大自然,写下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

28、人。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同学自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 (1)读准字音:撑、艇、萍都是后鼻音。 (2)齐读诗歌:说说池塘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一个小孩偷采白莲)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句。 1、再次自由读诗,试着理解诗句的饿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同桌沟通,理解诗意。 3、指名沟通,指导理解诗句意思。 重点指导理解: 不解:不知道,不懂得。 藏:隐蔽。 一道:浮萍被小船分开后,一时难以合拢而留下的踪迹。 开:分开。 四、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1、 你从这首诗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娃? (天真、可爱、顽皮、活泼、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乡村小孩) 2、 你是从

29、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偷采:结合自己小时候“偷偷”做的一些顽皮之事,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欢乐、无忧、自由 不解: 小娃自以为没有人知道,做得很机密,很隐藏,瞒过了大人,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呢!体会孩子的质朴、纯真、可爱 3、老师:诗人用传神、凝练的词句,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天真无邪、活泼淘气、纯真可爱的乡村小娃的形象。你从中能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宠爱之情) 4、指导朗读全诗。读出小娃的顽皮活泼、天真可爱,诗人的宠爱之情。 指名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5、背诵古诗。 五、拓展延长。 老师:还有哪些古诗也是描写小孩子童真、童心、童趣的,请你搜集整理,并读

30、一读,去体会一下,下节课沟通。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能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布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喜爱。 3、充分发挥同学的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育同学的表演才能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指名背诵池上,齐背。 2、老师:今日,我们再来学习描写乡村儿童的一首古诗,板书课题小儿垂钓。“垂”字的横画比较多,中间这一横最长;“钓”字这里面是个点儿,指名读,齐读。 3、理解诗题,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小儿垂钓”的意思?(小孩子钓鱼) 4、简介诗人: (1) 请同学说说对诗人的了解。 (2) 老师补充介绍:这首古诗是唐朝诗人

31、胡令能写的,别看他没有李白杜甫杜牧白居易出名,他可以半路改行的,据说他原来是个工匠,人称“胡钉铰”。他为人聪慧,勤奋好学,擅长吟诗。多不简单,读读他的名字,读出你的敬意。 老师过渡:许多同学钓过鱼,钓鱼是件很好玩的事,诗人笔下的小儿垂钓又别有一番情趣呢!赶快自己读读这首诗 二、初读感知。 1、读上两遍,要求:字音读正确,节奏读鲜亮。 2、同桌互读。 3、指名读指名读 4、齐读。 三、理解诗句。 1、 再读古诗,结合插图,猜猜古诗可能讲了什么?试着理解诗句。 2、 同桌沟通。 3、 说说对诗句的理解。(分句沟通) 重点指导理解: 蓬头稚子:古代小孩子都是到“弱冠之年”男子18女子16才束发的,之

32、前都是“垂髫”小儿。“蓬头稚子”也就是指“小孩子”。 垂纶:钓鱼。 纶:钓鱼用的丝线。(老师:钓鱼竿上的一样东西,猜猜看是什么?) 莓苔:看图理解“指野草”。 草映身:草长得很茂密,遮挡了小孩子的身体。 借问:向人打听。 遥:远远地。 应:应答。 4、 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自己练说同桌说说,相互补充指名说说再指名说说 老师过渡:词语理解了,诗句理解了。但要真正地体会这首诗的情趣和意境,我们还需要好好地读一读,抓住诗中的词语好好品一品,体会体会, 四、细读品趣 1、默读古诗,把你认为好玩传神的词圈出来。 2、读完了吗,圈画了哪些词,选择一个你认为最好玩的说说你的感受,与同座沟通。 3、指名沟通

33、: 蓬头。你从“蓬头”品出了什么?(小孩子调皮、天真可爱,“蓬头”还给人一种透着野性、纯朴的味道) 小结:一个“蓬头”,真让人忍俊不禁,体会到乡村孩子的纯朴、还带着点野性呢! 侧坐。(从“侧坐”中你品出了小儿垂钓的闲适) 抓住“侧坐”这个微小的动作读出趣味来了,很好!其他同学门?有补充吗?还有谁从“侧坐”中读出了乐趣? 小结:从“侧坐”,大家就读出这么多有意思的画面,是啊,一个“侧坐”,把小儿垂钓刻画得惟妙惟肖,生动传神,闲趣中又透着一丝情趣!你还抓了哪些词语读出了你的感受? 草映身(可见小孩子身子小) 是啊,假如是大人哪会有“草映身”的趣味呢? 小结:“草映身”可以想象小儿垂钓之处是花红柳绿

34、,生气勃勃,生趣盎然。 “稚子”,稚嫩,可爱,天真。 “学”非“玩”,似懂非懂,专注仔细,趣味无穷。 同学们从一二两行诗中“小儿的摸样垂钓的姿势垂钓的环境”体会出了小儿垂钓的种种乐趣,能把你体会到的“趣”读出来吗? 教你方法:边读边想象画面。 4、指导朗读一二行诗句。 5、连续沟通: “遥招手”“不应人” 让同学充分说的基础之上老师小结:是啊,“路人”那是由于“怕得” “怕”写出了小儿垂钓的好玩心理,他在想什么呢? 指导朗读三四行诗句。 老师:这正是儿童独特的心理,多么好玩呀!能读好这个这两行诗吗?可以借助手势。 指名读评价指名读齐读 4、指导表演。老师:读得很好,能把这组好玩的镜头表演出来吗

35、? 指导:会钓鱼吗?(那你是真正“学垂纶”哪!别紧急,老师教你,双手紧握鱼竿,随时关注水画上浮漂的动静,一下子就学会了!好,来,把鱼钩甩到河里,真是有模有样!)快看,一条鱼儿游过来了 我就是那个路人了,我就站这儿行吗?那我还得远远的,到哪边呀? 师自言自语:我离开家乡已经许多年了,家乡都变了模样了,怎么以前通往村里去的路找不到了呢?(师用手张望)哟,有个小孩,我来问问他? 同学表演“摇招手” 老师:你这手势什么意思,你是怎么想的,想告知问路人什么? (别过来,不惊扰了我的鱼) 老师:招手他是这样的,招手(招手)你有不同的表演吗? 指名同学表演不同的“摇招手” 老师:你这手势什么意思,你是怎么想

36、的,想告知问路人什么? 感谢你,你在享受钓鱼的乐趣时,还.关心别人,真是机智又可爱的孩子! 五、吟诗诵趣 1、老师:短短四行诗,却给我们勾画了一位天真烂漫,稚气可爱的小儿的形象。让我们感受到了一幅布满童趣的画面。 2、吟诵古诗。 3、背诵古诗 六、拓展延长 1、比较两首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体现乡村孩子的天真可爱,体现童心童趣的) 2、老师:其实古诗中体现童心、童趣的诗还有许多,你搜集到了吗,来沟通沟通。 袁枚的所见 高鼎的村居 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 3、作业:选一首你最喜爱的,根据刚才学古诗的方法:抓词语、想画面、品意境,好好体会其中的童趣所在。 教案:4、古诗两首 篇5 古诗两首教学

37、设计之五 佚名 一、素养训练目标 (一)学问教学点 1.了解两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剧烈的爱国情感。 2.学会本课生字:祭、乃、涕、洛。 3.理解这两首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每首诗的意思。 (二)力量训练点 1.朗读、背诵这两首诗,默写示儿。 2.把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育同学的自学力量。 (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抒发的剧烈的爱国情感,使同学与的内心情感产生共鸣,受到熏陶和感染。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一)重点: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成功喜讯后那样欢快的缘由。 通过重点词语的品析及反复吟诵来体会。 (二)难点:理顺诗句。老师指导同学在理顺句子时要增补诗句中省略的内

38、容,把倒装句按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调换词语挨次。 (三)疑点:同学可能提出首句“死去无知万事空”与尾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是否前后冲突的问题。 老师通过指导同学辩议:深刻地体会诗人看不到祖国统一死不瞑目的忧国忧民之情。 三、课时支配 两课时 四、同学活动设计 (一)口答课后问题。 (二)试读古诗、反复吟诗、熟读成诵。 (三)理解并说出每首诗的意思及的思想感情。 (四)默写古诗示儿。 (五)扩写古诗,练习表达。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检查同学预习状况,质疑问难。 2.介绍示儿的及背景。 3.理解示儿中的重点词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4.背诵并默写古诗示儿。 (二

39、)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名读示儿,结合正音,检查同学对字词的自学状况。 祭(j):祭祀。 乃(n3i):你,你的。乃翁:你的父亲。 元:同“原”。 九州:指代中国。 王师:指南宋军队。 2.同学质疑。 (三)解题:简介和写作背景 1.看到诗题示儿你是怎样理解的?“示”是什么意思?(“示”使人知道。也就是“指示、告示”的意思。“示儿”可以说告知儿子,也可以说给儿子们看的诗。) 2.简介。 我们以前学过李白、王安石、贺知章等诗人写的诗,今日我们学习另一位大诗人陆游写的诗示儿。陆游是南宋时期一位爱国诗人(11251210年)。在陆游年仅三岁的时候,汴京就被金兵占据了,他从小就立下了抗金救国的志向

40、,长大后他曾经亲自上战场,参与过抗金的战斗,直到他生命的最终一刻,他仍旧坚信抗金必定成功。示儿这首诗就是他八十六岁高龄,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候写给他的儿子的临终叮嘱。 (四)自由读这首诗 想一想陆游逝世以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事?之后集体沟通。 (五)默读示儿 结合课后的解释,试试自己能读懂什么,读懂哪句就说哪句。说得不准确的,其他同学可补允,可订正,老师适时点拨。 “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原来就知道,“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的意思。理顺这句话时需增补诗句中原来省掉的“我”,还需按我们今日的语言习惯调换诗句中词语的挨次。这句诗是说:我原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但悲不见九州同”,“但”只。“九州同”指全国统一。理顺这句话时需调换诗句中“悲”的词序。这句的意思是:只是为看不见全中国统一而感到哀痛。 “王师北定中原日”,“王师”指南宋军队。“定”平定,收复。“中原”淮河以北被金兵占据的地区。这句的意思是:宋朝的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其他杂项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