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郫都区服务业2017-2022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市郫都区服务业2017-2022发展规划.docx(5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成都市郫都区服务业2017-2022发展规划2018年7月目录一、发展基础1(一)发展现状11.整体规模效益持续提升12.产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23.重点行业特色亮点突出34.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4(二)存在问题51.服务业发展规模和质量有待提升52.资源优势未能有效转化为产业优势63.重点产业生态圈构建不完善74.服务业重大项目投资后劲不足8二、发展环境9(一)发展机遇91.新一轮科技革命为郫都服务业融合发展带来机遇92.城市定位提升为郫都拓展服务功能和半径带来机遇93.全面落实“西控”战略为服务业结构优化带来机遇104.工业化中后期为郫都服务业发展提供巨大上升空间10(二)有利条件111.良
2、好的生态本底112.丰富的“三创”资源123.巨大的服务需求124.优越的交通条件12(三)面临挑战13三、总体思路14(一)指导思路14(二)基本原则15(三)发展目标16(四)产业体系18四、发展重点20(一)建设创新智慧谷201.研发设计202.信息服务233.文化创意254.金融服务275.电子商务29(二)建设魅力人居城316.现代商业317.旅游休闲348.健康服务369.教育培训38五、空间布局40(一)一核突破41(二)两轴拓展41(三)两带提升42(四)五区支撑43六、重点工程44(一)国际菁蓉镇打造工程44(二)西部大数据产业基地打造工程45(三)特色旅游品牌打造工程46(
3、四)郫筒消费中心打造工程47(五)影视硅谷小镇打造工程47(六)电子商务创新孵化基地打造工程48七、保障措施49(一)坚持统筹推进491.加强组织领导492.完善统计监测49(二)强化规划引领501.强化规划衔接协调502.推进规划落地实施50(三)健全要素保障501.加强产业用地保障502.加强人才要素保障513.加强财税支持政策51(四)加强载体建设521.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522.强化项目支撑523.加强楼宇载体保障52成都市郫都区服务业2017-2022发展规划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不断巩固提升服务经济的质量和水平,是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的重要举措,是郫都区全面落实
4、“双创高地、生态新区”发展定位和国家中心城市都市新区建设的重要支撑。根据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成都市服务业发展2025规划郫都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文件精神,特编制本规划。规划期2017-2022年,本规划是指导郫都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依据。一、发展基础(一)发展现状1.整体规模效益持续提升。郫都区务业始终保持较快增长,20112016年期间,服务业年均增速达12.1%服,高于全市平均增幅2.7个百分点,2016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76.0亿元,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011年的32.1%提升至38.1%。服务业质量明显提升,2016年郫都区服务业资
5、本投资效率为0.79,较2011年提高了32.2%。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11年的29.8%提升至2016年的41.9%,2016年服务业实现税收25.9亿元,占比79.1%,已成为地方税收的主要来源。专栏1 2011-2016年郫都区服务业发展情况2.产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从行业占比上来看,20112016年期间,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其次为金融业,占比提高了近2个百分点,两者2016年共同拉动服务业增长6.7个百分点,已成为拉动郫都区服务业增长的主要动能;生产性服务业占比持续扩大,由2011年的36.3%提升至2016年的47.6%(脚注生产性服务业占比数据由
6、行业数据估算得出)。从区位熵上来看,区位熵大于1的为住宿和餐饮业、营利性服务业、非营利性服务业,其中住宿和餐饮业、营利性服务业区位熵在新城区(脚注新城区:包括郫都区、双流区、温江区、龙泉驿区、新都区、青白江区)中排名第一,比较优势显著。专栏2 20112016年郫都区服务业内部行业结构专栏3 2016年郫都区服务业内部行业区位熵对比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营利性服务业非营利性服务业郫都0.790.381.500.570.981.511.23龙泉驿0.950.941.130.571.021.101.33青白江1.091.261.340.630.731.450.6
7、7新都0.811.991.380.521.060.801.21温江0.770.761.480.781.041.241.13双流0.505.540.780.370.590.560.96郫都排名46134123.重点行业特色亮点突出。信息技术服务业集聚效应凸显,目前全区已聚集信息技术服务业相关企业51户,形成产业规模30亿元,其中大数据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创新创业(成都)基地、浪潮大数据成都郫都创新创业中心、成都大数据产业研究院相继落户郫都区,郫都区也获批成为四川省首个大数据特色产业基地。旅游业市场规模稳步扩大,2016年全区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总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4.6%、15.
8、5%,被评为“四川省旅游强县”,乡村旅游知名度进一步扩大,农科村、三道堰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青杠树村被评为“中国十大最美乡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现代商贸业初具规模,蜀都万达广场、郫筒百伦广场、花样世界奥特莱斯等综合体和意式风情高端名品折扣中心佛罗伦萨小镇(成都)奥特莱斯项目相继开业。4.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2016年6月,郫都区被列为全国首批双创示范基地,开创了郫都“双创”2.0新局面,全区按照低成本、全要素、便利化、开放式的创新创业小镇建设思路,聚焦菁蓉镇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着力完善创新创业生态圈,“双创”成果显著,截至年底,基地共引进创新型孵化器35家,引进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
9、”等高层次人才21名,入驻创新创业项目1263个,共计举办具有国际水准的项目路演、论坛交流活动300场(次),在金融支持上,基地成立了总投资23亿元的4支基金,包装15亿元规模的双创债,推进搭建VC/PE平台,引进20家创投机构,聚集基金22支。2016年全区专利申请量累计287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累计783件,累计完成专利实施项目超过150项,专利转化实现产值9.7亿元,培育产值亿元以上企业170家、上市企业4家,获评2016年度中国中小城市创新创业(双创)百强县市。(二)存在问题1.服务业发展规模和质量有待提升。从服务业规模来看,2016年郫都区服务业增加值实现176.0亿元,在新城区
10、中仅高于青白江区,分别为新城区、中心城区平均水平的90.2%、20.8%;增速优势也逐渐丧失,从2014年开始,郫都区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在新城区中排名由前两位变为后两位,2016年增速降至低于新城区平均水平。从市场主体来看,2017年郫都区服务业百强企业仅1家,在新城区中排名最后,缺乏服务业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力。整体来看,服务业产业能级较低,发展后劲略显不足。专栏4 2011-2016年郫都区服务业增加值比较(单位:亿元)年份指标龙泉驿青白江双流温江新都郫都郫都排名2011增加值101.347.8240.8105.1118.590.45增速11.311.113.114.916.315.12201
11、2增加值120.857.2287.4126.3142.3110.15增速11.811.511.811.811.813.612013增加值135.864.4327.9144.4163.7128.15增速1010.312.111.512.313.312014增加值14873.5372.2158.8179.5144.55增速811.211.47.9810.832015增加值19078.1410.6175.1205.8157.15增速13.85.810.99.2107.342016增加值213.991.3263.5195.9230.31765增速9.814.511.39.29.29.24专栏5 201
12、7年成都市服务业100强企业数量对比2.资源优势未能有效转化为产业优势。郫都区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生态资源、农业资源、高校资源,但是这些优势资源并没有在产业链上形成较好的上下游关系,整合程度较低,未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尤其表现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上,郫都区省级以上文保单位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位居新城区第一,但由于产业化意识薄弱,缺乏系统运营,文化产业竞争力弱,2016年郫都区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不及双流区、温江区、新都区的一半;旅游业缺乏整体打造,产品开发深度不够、层次较低、缺乏特色,旅游品牌影响力较低,缺乏顶级旅游目的地,2016年全区旅游业总收入与龙泉驿区、温江区等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13、专栏6 2016年郫都区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比3.重点产业生态圈构建不完善。郫都区重点产业的发展在上下游产业链配套、政策支持配套、生活配套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改善。一是与创新创业发展相配套的金融科技、知识产权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法律、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尚未形成体系,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不够紧密,产学研用创新体系亟待完善,郫都“双创2.0”的打造缺乏有效软性支撑。二是对大数据发展起重要支撑作用的土地供给、要素保障等方面尚无配套扶持政策,导致对大数据核心企业集聚发展吸引力不足。其次,大数据载体空间缺乏,无法满足大数据项目大量引入的需求。三是商业、文化、娱乐、餐饮、体育、家庭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存在功
14、能缺失、业态低端等问题,远未达到与国际化都市新区相匹配的生活品质高度,导致出现了“住在郫都、消费到成都”的现象。同时,部分产业园区“产强城弱”现象较为突出,生活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滞后,企业高管、高级人才职住分离。4.服务业重大项目投资后劲不足。截至2016年底,郫都区续建、新开工和储备的服务业重大项目共10项,主要为续建类项目,从投资金额上来看,郫都服务业重大项目投资额远低于其他新城区,整体而言,服务业投资后劲略显不足。专栏7 2016年郫都区服务业重大项目数量、投资额对比续建新开工前期储备总计郫都区项目个数(个)9110总投资额(亿元)128.748.0176.7温江区项目个数(个)11331
15、7总投资额(亿元)276.90103.053.1433.0双流区项目个数(个)10515总投资额(亿元)80.3160.6240.9龙泉驿区项目个数(个)98623总投资额(亿元)153.2178.574.18405.8新都区项目个数(个)29433总投资额(亿元)508.0101.5609.5青白江区项目个数(个)158124总投资额(亿元)202.980.38.4291.6二、发展环境(一)发展机遇1.新一轮科技革命为郫都服务业融合发展带来机遇。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引领全球经济深刻变革,全球产业结构进一步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迈进,同时以跨界渗透和相互交叉为特征的“融合化”发展深
16、入推进,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产业界限趋于模糊。顺应产业变革趋势,成都市召开新经济发展大会,确定了以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流量经济、共享经济为主要内容的六大新经济形态,着力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新经济产业体系。郫都区要迅速把握住产业变革带来的新机遇,顺势而为,立足实际,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营造新生态,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为实现产业综合实力全面跃升奠定基础。2.城市定位提升为郫都拓展服务功能和半径带来机遇。当前,成都正加快推进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奋力实现新时代“三步走”战略目标,到本世纪中叶,要建设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这要
17、求成都以全球视野、国际标准,全面提升城市能级水平,深度融入全球产业体系。“一带一路”战略、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深入推进能够快速推进全市服务业融入全球市场,更多服务业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服务业发展空间和产业链不断向全球拓展。郫都区作为中心城区,是大都市服务功能的重要承载地,应积极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以服务业高端化、国际化为取向,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合作,在开放竞争中拓展空间、提升水平。3.全面落实“西控”战略为服务业结构优化带来机遇。2017年7月,成都重塑产业经济地理,郫都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属于“中优”和“西控”叠加区域,“中优”要求优化城市空间形态、提升城市品质、提高产业层次;
18、“西控”要求以控促优、提高发展质量,实现更高品质、更可持续的发展。“西控”的主要目标是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这要求郫都区坚持以创新创业为核心,大力推进特色产业发展。作为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郫都区在践行“西控”理念上具有先天优势,应积极抢占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大力促进各类创新要素的集聚运用和转移转化,推动产业向高端绿色科技转型升级。4.工业化中后期为郫都服务业发展提供巨大上升空间。郫都区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阶段,以及城市化后期,该阶段中产业结构将逐渐转型升级为以服务业为主导,以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行业为发展重点,落后产能将逐渐被淘汰、转移。按照社会产业结构演进的普
19、遍规律,郫都区服务业发展正处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尤其是与高端制造业紧密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将逐渐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同时,随着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大量高端创新人才的居住生活需求也将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进入品质提升的关键时期。专栏8郫都区所处工业化、城市化阶段指标工业化各阶段特征值2016年郫都特征值郫都所处工业阶段初期中期后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608-3187美元3187-6432美元6432-12060美元6651.7美元(1998年汇率)后期阶段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0-40%40-60%60%以上57.1%中期阶段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5-20%20-30%30%以上5
20、2.6%后期阶段指标城市化各阶段特征值2016年郫都特征值郫都所处城市化阶段初期中期后期城镇化率30-50%50-60%60-75%68.1%后期阶段(二)有利条件1.良好的生态本底。郫都区生态资源丰富,是成都市最具生态田园本底的地区之一。郫都区历史上就以“上风上水”著称,是成都最重要的水源保护地以及农用地比重最高、品质最好的区县,区内生态秀美,宜居宜业,水资源优势尤其突出,郫都区位于都江堰上游灌区,水网密度是市域平均水网密度的2倍,成都27条主要河流中有10条都流经郫都。良好的生态本底为郫都区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提供了绝佳的发展条件,在有效平衡开发与保护的前提下,区域优厚的生态环境将成为
21、郫都区服务业发展的独特优势。2.丰富的“三创”资源。郫都区高校资源处于全省领先地位,区内有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19所高校,国家级实验室31个,科研机构100余所,两院院士19名,被誉为“西部之芯、天府智库”,2016年郫都被批为国家首批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创新创业基础优势突出。郫都区人文底蕴深厚,是古蜀文明发祥地和长江上游农耕文明的重要源头,美食文化、蜀绣蜀锦文化、水文化等也具有较高知名度,为创意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基了坚实的基础。依托丰富的“创新、创业、创意”资源优势,郫都区在培育发展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等方面具有巨大先天优势。3.巨大的服务需求。郫都区人口规模大,且对外来人口
22、具有较强吸引力,2016年郫都区常住人口达84.02万人,人口净流入1.5万人,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为优秀人才引进,人口结构的年轻化、高知化、国际化一方面会触发对优质教育、文化、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以及高端时尚消费需求的大幅增加,另一方面会加快创新要素集聚,推动新兴消费市场蓬勃发展,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潜力释放,增强“郫都消费”辐射西部、服务全国功能,共同推进郫都区生活性服务业高质提速发展。同时,郫都区传统制造业基础对管理咨询、物流、教育科研、投融资等生产性服务业也存在着大量需求。4.优越的交通条件。郫都区交通路网十分发达,截至2016年末,公路总里程1223公里,密度达2.79公里/平方公里,高
23、于全市平均水平1.01公里/平方公里。区内成灌高速、IT大道、沙西线等五条城市主干道由东向西直通主城区(脚注主城区:包括青羊区、金牛区、锦江区、武侯区、成华区),成都市四环路、五环路(在建)、六环路横贯全境,串联全市各区(市)县,目前已初步形成集地铁、快铁、轻轨、高速公路等为一体的多元化快速交通体系。轨道交通作为现代化都市的交通命脉,能够有效提升郫都区与主城区的通达程度,同时更有力地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三)面临挑战在迎来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郫都区服务业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一是国际形势不确定性加大。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经济增长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全球贸易增长持续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为郫都
24、区开放型经济发展带来挑战。二是周边城区竞争激烈。当前创新成为经济增长新动能,各城区纷纷加大力度抢占人才、市场、资本、技术等重要要素资源先机优势,为郫都区全面贯彻“西控”“中优”战略要求,发展高端服务业带来极大挑战。三、总体思路(一)指导思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和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成都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大会等决策部署,紧扣建设电子信息功能区及双创产业基地和国际化都市新区两个重点,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核心,全面实施服务业“1296”战略部署,围绕服务于区域生产创新
25、发展,着力发展研发设计、信息服务、文化创意、金融服务、电子商务,推动服务业高端化发展;围绕服务于区域品质生活需求,加快发展现代商业、旅游休闲、健康服务、教育培训,形成服务业发展新亮点,形成“一核突破、五区支撑”的现代服务业空间发展格局,努力把郫都区建设成集聚全球高端创新资源、高品质和谐宜居的“创新智慧谷、魅力人居城”。专栏9郫都区服务业总体战略定位解读服务业“1296”战略:即未来围绕1个战略定位,重点突出2个重点方向,做优做强9大重点产业,通过实施6项重大工程,构建与新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制造业发展相融合、与城市和谐宜居发展相配套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二)基本原则坚持创新发展。以创新驱动引领
26、服务业结构转型升级,以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为契机,推动现代服务业技术创新、服务创新、模式创新和机制创新,让创新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将人才作为创新和转型发展最根本的要素,建立涵盖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全阶段人才政策体系,不断增强吸引人才的制度粘性。坚持绿色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加快创立新机制、聚集新要素、培育新动能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探索城市绿色发展新模式,聚焦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领域,加大研发创新力度,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绿色科技、健康产业、绿色消费等领域,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坚持融合发展。树立“大产业”概念,借力“互联网+”,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
27、,促进先进技术与传统产业创新融合,着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强化产城融合,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优化完善城市功能,实现产业创新与城市提升双赢。坚持集聚发展。坚持空间资源集约利用,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推动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集聚化发展,培育一批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大品牌、大企业、大集团,并引导其集群化发展,加快形成主导产业鲜明、产业链完善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增强郫都区服务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三)发展目标产业规模实力提升。进一步扩大服务业总体规模,服务业实现加速发展,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实现26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50亿元。到2022年,服务业增加
28、值年均增长10%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力争突破31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力争突破180亿元,基本形成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经济格局。产业结构层次提升。推动服务业重点产业质量提升,大力拓展服务业新兴领域,促进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化,提升服务业整体实力。到2020年,服务业占GDP比重达46%左右,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52%左右。到2022年,服务业占GDP比重达52%左右,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55%左右。社会贡献程度提升。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逐年提高,到2020年,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57%,对地方税收贡献率达到80%。到2
29、022年,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60%以上。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实现大学与城市深度融合,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发展格局,基本建成西部创新驱动核心动力区。到2022年,研究与实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2.6%,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6件。到2022年,研究与实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3.2%,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20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实现明显提升。集聚发展水平提升。着力培育壮大产业链健全、专业协作机制完善、龙头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集群,促进服务业优势产业集聚发展,提高城市集聚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到2020年,形成服务业发展集聚区4个。到2022
30、年,形成服务业发展集聚区6个。专栏10郫都区2017-2022年服务业发展主要指标类别序号指标2016年2020年2022年规模目标1服务业年均增速(%)9.210102服务业增加值(亿元)17626031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102150180结构目标4占GDP的比重(%)38.146525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约47.65255贡献目标6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49.657607服务业税收占全社会税收比重(%)79.18080创新目标8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件/万人)10.716209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1.42.63.2集聚
31、发展目标10服务业集聚区(个)146(四)产业体系根据郫都区的产业发展基础和未来发展趋势,立足打造“创新智慧谷、魅力人居城”的战略功能定位,基于服务于区域生产创新发展,着力发展研发设计、信息服务、文化创意、金融服务、电子商务;基于服务于区域品质生活需求,加快发展现代商业、旅游休闲、健康服务、教育培训,构建郫都区“5+4”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专栏11郫都区服务业“5+4”产业体系四、发展重点(一)建设创新智慧谷1.研发设计(1)定位和目标聚焦提升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引领性原创成果转化能力,全面提升研发设计、创业孵化、成果转化等服务业态发展水平,加快构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研发
32、创新体系,推动研发设计业成为全区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到2020年,实现培育年营业额500万元以上的科技研发企业3家以上。到2022年,力争培育年营业额500万元以上的科技研发企业5家以上,培育年营业额1亿元以上的科技研发企业2家以上,基本形成链条完整、特色突出、投入多元、布局合理的产业体系。(2)发展重点提升研发设计能力。聚焦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医疗、食品饮料、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统筹高端研发创新资源,鼓励企业设立或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同组建技术研发平台,支持创建市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鼓励大企业自有研发部门和研发机构从企业剥离,成立独立法人机
33、构向全社会提供公共技术服务。吸引海外研发机构在郫都设立研发中心,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建立跨境联合研发中心,集聚国内外创新资源开展技术研发服务活动。打造以菁蓉镇、智慧科技园为龙头的一批集研发创新、生产制造、产品展示交易、体验等功能为一体的专业园区。深耕研发设计发展领域。聚焦节能环保领域,围绕治霾、治污、治土等领域应用,重点发展大气、水、土壤监测及污染治理技术研发。聚焦新材料领域,着力开展生物材料、石墨及碳素材料等关键性、战略性新材料研发。聚焦新能源领域,重点开展分布式新能源、光伏能源、再生能源、生物质能等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积极发展工业设计,支持基于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新需求
34、的设计应用研究,促进工业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包装设计、老年人产品设计、创意设计、运动器材设计等工业设计业,增强全区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升级创业孵化能级。放大菁蓉镇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的引擎作用,大力推进“全域双创”建设。鼓励企业与国内外大院名校、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资合作,支持企业在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核心技术协同创新。支持各类线上虚拟众创空间发展,鼓励以共享理念改造双创载体,促进“互联网+创客空间”融合。引导各类孵化器注重链接全球创业资源,广泛开展海外资本、高层次人才、技术项目、跨境孵化等国际化交流与合作。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搭建与区内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工业创新联盟
35、、科技孵化器的互动机制,促进科技转化与企业需求对接,建立具有技术咨询评估、成果推介、融资担保等多种功能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建立以财政科技资金为先导,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共同参与的成果转化投融资机制。建设完善运营服务体系。持续推进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工作,依托成都菁蓉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搭建“平台+机构+资本+产业”四位一体的知识产权运营与产业化服务体系,通过优质服务串连全产业各个环节,改变单一服务与传统产业模式,推动全区运营服务体系嵌入创新创业活动中去。健全知识产权信用管理机制,设立中介机构服务评价体系,简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流程,完善知识产权估值、质押和流转体系。围绕新兴产
36、业发展要求,加快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着力提升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工程建设、食品饮料、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服务能力,积极发展在线检测。实施川菜食品调味品产业标准化管理和品质提升行动,完善川菜标准化建设。(3)空间布局“一核二区多点”,“一核”即菁蓉创新创业基地,重点发展绿色研发、创业孵化、工业设计、科技成果转化;“二区”即智慧科技园区和川菜产业园区,重点发展知识产权服务、检验认证、工业设计;“多点”为郫筒、红光、团结等区域,郫筒重点发展知识产权服务、检验认证,红光重点发展工业设计,团结重点发展影视文化、数字传媒,其他区域根据自身优势产业特征,大力发展创业孵化,共同支撑郫
37、都打造“全域双创”示范区。2.信息服务(1)定位和目标顺应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发展和变革趋势,大力发展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服务业,加快培育新业态和新模式,形成“平台、数据、应用、服务、安全”协同发展的格局,到2020年,力争培育年营业额1000万元以上的信息服务类企业4家以上,培育年营业额1亿元以上的信息服务类企业2家以上,到2022年,力争将郫都打造为特色鲜明、创新活跃、市场知名、全国领先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和信息产业发展高地。(2)发展重点重点培育大数据产业集群。加强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加强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分析处理、可视化、信息安
38、全与隐私保护等领域技术产品的研发,发展大数据标准验证、测评认证等服务,打造大数据产业生态体系。大力推动大数据与产业全面融合,面向工业、物流、商贸、金融、商贸等行业,开展数据开发,推动大数据在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全产业链的应用,充分挖掘大数据商业价值,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升级。依托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创新创业(成都)基地、浪潮大数据双创中心等大数据基地,大力引进国家级数据资源库、存储和服务中心、引进培育大数据龙头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打造多层次、梯队化的产业创新主体,形成一批具有高新技术和全新商业模式的“瞪羚企业”和“独角兽公司”。聚焦信息服务新经济形态。大力发展流量经济,鼓励发展云计算和大数据服务、资讯
39、服务、智慧物流服务、健康服务(移动医疗)、教育培训、网络销售、大宗商品现货交易等平台。鼓励食品、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龙头企业内部资讯服务、贸易、销售平台等转型升级,拓展服务领域,成为具有总集成服务能力的平台。大力发展共享经济,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在交通出行、房屋居住、生活服务、知识技能、文化娱乐等诸多领域积极探索发展共享经济模式,鼓励“双创”服务机构重点挖掘培育共享经济初创企业,推动发展一批共享经济示范平台。大力推进“智慧郫都”建设。积极搭建政府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构建公共数据共享、交换和开放统一平台,扩大数据开放领域,推动数据资源社会化开发利用。加快推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传感测控、人工智能与
40、政务、城市管理、产业和民生等领域的深度融合。着力建设智慧社区,加强社区基础服务设施和便民服务终端的智能化建设,完善社区综合治理机制,加强联合管理队伍建设,构建社区智能化、规范化的综合管理终端。(3)空间布局“一核引领,全域覆盖”,以创新创业为要求,全面推进信息经济和智慧城市建设。“一核”即菁蓉信息经济核心区,构建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高端信息经济产业研发基地,重点发展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大数据应用、创业孵化、新经济、电子商务;“全域覆盖”指通过加快发展郫都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产业发展、民生服务、政府管理中的深入应用,使郫都成为全市“智慧化发展、智慧化管理、智慧
41、化生活”先行示范区。3.文化创意(1)定位与目标充分利用郫都传统文化资源,优势产业基础,通过改革创新,着力推进文化创意产业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加快完善文化创意产业链,实现文创产业空间布局更加优化、市场主体活力明显增强、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文创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到2020年,创建1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1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到2022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高于全区GDP增速5个百分点。(2)发展重点大力发展创意经济。大力发展数字创意,依托成都影视文创硅谷项目,引进培育一批影视创意公司、影视特效公司、数字影视特效高级人才,打造国际数字影视特效产业生态圈,重点鼓励发展影
42、视动漫制作、数字游戏、音乐制作、数字娱乐、新媒体等产业。着力构建虚拟消费市场格局,推动VR/AR(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在影视、游戏、动漫、旅游、传媒等方面的利用。积极发展创意设计,依托安靖蜀绣小镇和成都纺专蜀锦蜀绣研究中心,大力发展蜀绣研发设计和营销展示,着力推动蜀绣工艺走向大众生活,将蜀绣与服装服饰、家居用品、特色产品包装等结合发展。鼓励将古蜀、川菜、民俗等文化元素融入工业设计、服装设计等价值链高端环节,提升制造业及消费产品的文化附加值。突出发展特色文创产业。引导和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深度开发蜀绣产业园、川菜产业园非遗主题街区项目。探索将古蜀、扬雄、美食等旅游资源通过创意转化为特殊
43、文化符号,打造具有鲜明“文化和文化符号”的创意旅游衍生产品。依托农科村,鼓励农家乐运用文化艺术进行转型升级,打造一批集艺术、民俗、绘画、音乐、休闲娱乐等众多元素融合的特色艺家乐。促进文创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文化创意与互联网、旅游、创新创业、农业、金融、商贸等产业深度融合,提升产业附加值。积极培育“互联网+”“文化+”等领域的创新型文化创意项目,加快推进传统文化领域的信息化、数字化进程。鼓励运用大数据分析手段,将市场需求引入前期创意过程,加强用户的消费满足感和文化认同感。加强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和保护,积极开发具有郫都特色和历史文化内涵的创意农业产品和特色农事节庆活动,推动创意农业发展。推动在文化
44、产业领域建设一批众创空间、创业苗圃、孵化器等创新创业载体。(3)空间布局结合文创产业总体发展,构建以古蜀文化为主线,以扬雄文化、蜀绣文化、川菜文化、农耕文化、休闲文化等为拓展的产业业态,重点发展影视传媒、创意设计、音乐艺术、非遗文旅等产业,鼓励发展教育咨询、现代时尚、会展广告等产业,形成“一极核、二基地、三街区、四聚落”的产业空间布局。“一极核”即古蜀文化产业核;“二基地”即菁蓉镇创意文化基地、团结影视文创基地;“三街区”即友爱扬雄文化街区、安德川菜文化体验街区、安靖蜀绣文化产业街区;“四聚落”即古城博物馆文博聚落、新民场房车聚落、唐昌民俗传承聚落、花园康养旅居聚落。4.金融服务(1)定位和目
45、标充分发挥金融业对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支撑作用,积极推进金融改革创新,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丰富成都西部金融中心内涵。到2020年,金融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8%,金融业改革创新成效显著。到2022年,金融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0%、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基本形成具有多种融资平台、具备多种金融交易工具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2)发展重点大力发展科技金融。鼓励设立私募股权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和产业基金,积极引进天使投资人,壮大创业投资和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模,强化对种子期、初创期创业企业的直接融资支持。支持服务业企业运用发行债券、股权融资、
46、投贷联动、融资租赁等方式筹集资金。支持各类证券服务机构、评估机构等集聚发展,鼓励金融机构设立科技支行,创新金融科技产品和融资服务。强化区域金融合作,深入推进与天府国际基金小镇、盈创动力等金融服务平台之间的战略合作。加快发展双创、知识产权金融。鼓励和推动基金聚集,为双创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加强双创金融专营机构建设,鼓励银行设立专营机构服务双创,支持保险公司设立科技保险机构。探索设立成都知识产权交易所,提供知识产权交易配套综合服务。鼓励探索开展知识产权融资流转业务,推动完善知识产权评估机制。推动设立知识产权信用担保机构,为信用额度不足的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降低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