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_教_与_学_分合的审思_毛璐.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6856 上传时间:2017-10-20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1.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_教_与_学_分合的审思_毛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关于_教_与_学_分合的审思_毛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_教_与_学_分合的审思_毛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_教_与_学_分合的审思_毛璐.docx(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关于 “ 教 ” 与 “ 学 ” 分合的审思 毛璐 南京师范大学 摘要: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育史上长期争论的问题。纵观教与学几次分合的发展,审视关于教与学孰为 教育主体的论点,有助于认识教育主体范畴及其关系性质。教与学是一对不可分割的关系范畴,二者互相联 系,互相依存,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转化,教离不开学,学亦离不开教,学生要发挥主体作用,教师要发挥 引导作用,教学是一个有机结合的双边活动。 关键词 : 教 与 学 教 育 主 体 分 合 一、 “ 教 ”“ 学 ” 长期分离 我国古代教学思想往往以学立论,以学论教。孔 子重视学习的过程,概括为学、思 、行, 要求学生在学 习的基础上进行

2、深入思考,并付诸行动,从中总结了 “ 学而知之 ”“ 学思结合 ”“ 知行一致 ”“ 温故知新 ” 等学 习方法,提出了 “ 有教无类 ” 的教学原则 。中 庸则进 一步把学习过程具体化为 “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 明辨之,笃行之 ” 。先秦儒家另一位代表人物荀子作为 少数派更重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认为 “ 国将兴,必贵 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而 轻傅;贱师而轻傅,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坏 ” ,重视 提倡尊师重道,主张 “ 师云亦云 ” 。 西方学者的教学论着眼于 “ 教 ” ,以教论学。第一 个倡导教学理论的德国教育家 W 拉特克以 “ 如何 教 ” 作为教学研

3、宄的中心,致力于探求 “ 教授之术 ” 。捷 克教育家J.A 夸美纽斯认为,教学论就是教学的艺 术,要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 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 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 这一阶段教学分化,长期处于分离状态,对教与 学的认识都是通过自身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以感性认识对教学关系进行描述,或重 “ 学 ” ,认为教 学就是学习过程;或重 “ 教 ” ,视教学为教师的教授活 动 。尤其在中国的旧式书塾中更为凸显,教师讲授、学 生记诵,满腹经纶的教师主宰课堂,是教学过程中的 绝对权威。 二、 “ 教 ”“ 学 ” 的分合 近

4、代以来,西方关于 “ 教 ” 与 “ 学 ” 孰为教育主体的 学说在我国广泛传播。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 派主张 “ 教师、教材、课堂 ” 三中心,认为教师在教育过 程中处于中心地位。教师不仅承担着向学生传授知识 和能力的任务,同时他作为社会规范的执行者还承担 着教化学生的任务,教师自然是教育过程的主导。杜 威根据实用主义教育哲学提出儿童中心论,把重心从 教师、教材转移到学生,以学生为教育主体。他称这场 变革是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 “ 在这种情况下,儿童变 成了太阳,教育的各种措施围绕着这个中心旋转,儿 童是中心,教育的各种措施围绕着他们而组织起来 ” 。 赫尔巴特的教师中心论与杜威的儿童

5、中心论的冲突 和对峙,揭开了教育主体论争的序幕。 陶行知是杜威最有创造力的学生,在批判和吸收 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的基础上,对传统教学方法 进行根本改造,将 “ 教授法 ” 正名为 “ 教学法 ” ,提出 “ 教 学做合一 ” 的主张, “ 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 子根据做的法子 ” ,二者是一件事的二个 方面,不可分 割。 “ 教学做合一 ” 的教学原则也是培养儿童创造力的 一条重要途径。 这一时期也有比较极端的学说。 “ 儿童中心主义 ” “ 儿童兴趣主义 ” 等一整套重视 “ 学 ” 的观点和做法,与 “ 五四 ” 新文化运动的民主精神相一致,一些积极谋求 教育改革的激进人士否定

6、了传统的教学,将语文教学 全盘西化。在小学,开始盛行 “ 设计教学法、在中学, 试行 “ 道尔顿制 ” 。这些做法一定程度上调动了积极性 和主动性,但全部教学活动都以儿童为 “ 中心 ” ,陷入 了极端,无视教师的作用,否定了教材的系统内容,取 消了教学活动的计划性。这是 “ 教 ” 和 “ 学 ” 的另一种形 态的分离。 上世纪 30年代以后,上述各种生硬照搬西方那 安徽文学 ANHUIWENXUE 套教法的状况有所改变,人们总结了过去的成功经验 和失败教训; 8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理论界再次开展 了深入的研宄,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概括起来,有近十 种:教师单主体论、学生单主体论、双主体论、主

7、导主 体论、三体论、主客体转换轮、复合主客体论、过程主 客体论、层次主客体论以及主客体否定论。这个论争 都存在其不足和缺陷,在教学一线暴露出的问题也正 是这些局限所致。一 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在即将退休时 评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语文教改就像跳皮筋的小姑 娘,一会儿跳到左边,一会跳到右边,不管在左边还是 在右边,嘴里都念念有词。关于教育主体的论说亦是 如此,这些观点的提出都在学术界引起了激烈的讨 论,风靡一时,同时也深刻影响着基层教育实践。如何 能够正确地把握教育主体,积极研宄 “ 学法 ” 的同时也 积极研宄 “ 教法 ” ,并努力使二者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 更好地统一起来指导教育实践,是需要深思的

8、问题。 三、 “ 教 ”“ 学 ” 分合审思 在漫长的发展中,关于 “ 教 ” 与 “ 学 ” 一 教育主体 的讨论仍在继续,经历了分分合合的论争,对 “ 教 ” 与 “ 学 ”的理解和两者的关系都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中历来认为主体与客体是水 火不相容的,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及其主体性,就否 定学生自身的特性及学生应有的同等重要的地位;同 理,强调学生的重要地位,就离开具体的教育过程,否 定教师的作用。这都是由于对教育主体与客体的范畴 及其关系性质认识不清所致。教与学是一对不可分割 的关系范畴,二者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相互制约,相 互转化,是一个有机结合的双边活动,教离不开学,学

9、 亦离不开教,要辩证统一地看待教与 学 &新课程标准 指出: “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 , “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 者和引导者 ” ,再一次明确了教与学的关系。 (1) 学生的主体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 展规划纲要 (; 2010 2020 )明确指出, “ 把促进学生健 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教育 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学生的发展正是教学活动 的核心价值追求。在传统的备课活动中,教师往往忽 略学生实际学情,悬浮在空中自备教案,教学效果自 然不高。全国优秀教师王金战老师同时担任人大附中 成绩靠前和靠后的两个班级的数学老师,在成绩好的 班级讲,会做三步铺垫;在成

10、绩落后的班级讲,则用五 步的铺垫,根据两班不同的接受程度,及时调整教学 设计,做不同的铺垫。这样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 实在学生学的状态,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积极关注学 生,以学生为主体。 (2) 教师的引导作用。学有师承,离开教,学不能 有效地进行,即使当下大数据时代学习,无师自通也 是很困难的。因为 “ 教 ” 这一角色随着时代的变化不再 局限于指课堂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而是广泛地包括教 科书、参考资料的编写者,教学软件的设计者,教学资 源的发布者等,“ 教 ” 的引导作用也将得到进一步延伸 与扩大。 语文学科作为母语学习,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学习者对学习材料并非毫无所知,而是一知半解,因

11、而语文教育尤其需要引导学生以丰富的 “ 已知 ” 去推 知 “ 未知 ”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以教为中心,闻道在 先的教师拥有知识的特权,不管学生是否接受都一味 灌注。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改革之初,杜郎口 中学打破 “ 一言堂 ” ,开创 “10+35”的课堂模式,在形式 上剥夺老师的讲授时间,把课堂还给学生,虽然这一 做法有待商榷,但也为改革提供一些可借鉴经验。教 师作为引导者,要做到 “ 善喻 ” ,即 “ 道而弗牵;强而弗 抑;开而弗达 ” ,要 引导、激励、启发学生,教学重心要 从传统的知识灌输向引导学生如何学习转变 _ (3) 教与学的有机作用。教与学的有机性,表现为 二者互

12、相渗透、相互转化、有机结合,学记关于 “ 学 学半 ” 的论断,不仅把教学活动视为教与学双边的活 动,二者缺一不可,并且表明,教与学集于一人,教者 既要教人,自己又要不断学习;学者既要从师学习,又 不能完全依赖于教师,还要靠自己学习。教与学二者 “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 ,相互渗透,互相包含对方的属 性,精辟地揭示了“ 教学相长 ” 的规律。 总之,作为主体的人在教学活动中成长,在教学 活动中发展,教师与学生在教学双边活动中的紧密结 合是不可或缺的。 参考文献 1高时良 学记评注 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2. 2J约翰 杜威 .学校与社会 明日之学校 _.赵祥麟,译 .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 3J王策三 .教育 主体 哲学 刍议 北 京师 范大 学学 报 :社 会科学版, 1994(4. 141刘次林 .学生作为教育主体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社 会科学版, 2001丨 3). 15; |张天宝,许晓川 .试论教与学关系问题研宄的三种范 式及其走向 I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1(11). 6J顾红 亮,周屹 .杜威教育主体观及其启示 tJl.宁波大学 学报 :教育科学版, 2003(1). 7J胡弼成 .教育主体评议大学教育科学, 2008(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短文 > 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