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竞赛试题-影响反应速率的条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化学竞赛试题-影响反应速率的条件.docx(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学化学竞赛试题资源库影响反应速率的条件A组 D下列情况,反应速率不加快的是A 在空气中燃着的木条插入盛有纯氧的瓶中B 用煤粉代替煤块燃烧C 锌粉和碘粉的混合物中滴入水D 用0.01mol/L的盐酸代替1mol/L的盐酸与铁反应制取氢气 B一氧化氮与一氧化碳都是汽车尾气里的有害物质,它们能缓慢地起反应生成氨气和二氧化碳。对此反应,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使用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速率 B 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C 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没有影响 D 降低压强能加大反应速率 A、B对于反应N2O22NO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中哪些能加快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A 缩小体积使压强增大 B 体积不变充入氮气
2、使压强增大C 体积不变充入氦气使压强增大 D 使体积增大到原来的2倍 A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原因是A 能降低反应所需要的能量B 加快分子运动的速率,增加分子碰撞的机会C 催化剂并没有参与反应,所以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D 以上说法均不对 C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是A 加快分子运动的速率,增加分子碰撞的机会 B 降低反应物分子的能量C 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D 以上说法均对 A、B能增加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的是A 升高温度 B 使用催化剂 C 增大压强 D 增加浓度 C反应2AB3C,在20进行时其VA5molL1s1。已知温度每升高10,此反应速率增大到原来的2倍,则当其它
3、条件不变时,温度升高至50时,此反应中VC是A 20 molL1s1 B 40 molL1s1C 60 molL1s1 D 15 molL1s1 D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能使A(g)B(g)C(g)D(g)正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A 减小C或D的浓度 B 增大D的浓度C 减小B的浓度 D 增大A或B的浓度 A对于反应MNP,如果温度每升高10,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到原来的3倍。在10时,完成反应10需要81min,将温度提高到30时,完成反应的10需要的时间为A 9min B 27min C 135min D 3min B对某一可逆反应来说,使用催化剂的作用是A 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B 以同样程度改
4、变正逆反应的速率C 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 D 改变平衡混合物的组成 A设CCO22CO H0反应速率为V1,N23H22NH3 H0 反应速率为V2,对于上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V1和V2的变化情况为A 同时增大 B 同时减小 C 增大,减小 D 减小,增大 C把下列四种溶液分别加入四个盛有10mL 2molL1盐酸的烧杯中,均加水稀释到50mL,此时X和盐酸缓慢反应,其中反应最快的是A 1015mL、3molL1的X溶液 B 1030mL、1molL1的X溶液C 1030mL、2 molL1的X溶液 D 1010mL、4molL1的X溶液 C0.1mol/L Na2S2O3溶液和0
5、.1mol/L H2SO4溶液各5mL跟10mL水混合,反应速率为v1mol/(L.s);0.2mol/L Na2S2O3溶液和0.2mol/LH2SO4溶液各5mL跟20mL水混合,反应速率为v2mol/(L.s)。则在相同条件下,v1和v2的关系是A v1v2 B v1v2 C v1v2 D 不能确定 A对于反应:N2O22NO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中哪些能加快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假定温度不变)A 缩小体积使压力增大 B 充入N2,保持压强不变C 体积不变充入稀有气体使压强增大 D 减小压强使体积增大 C右图曲线a表示放热反应X(g)Y(g)Z(g)M(g)N(s)进行过程中X的转化率
6、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若要改变起始条件,使反应过程按b曲线进行,可采取的措施是A 升高温度 B 加大X的投入量C 加催化剂 D 增大体积 D已知反应3A(g)B(g)C(s)4D(g)Q,右图中a、b表示一定条件下,D的体积分数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若要使曲线b变为曲线a,可采取的措施是增大B的浓度 升高反应温度 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加压) 加入催化剂A B C D C将Ag块状碳酸钙跟足量盐酸反应,反应物损失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的实线所示,在相同的条件下,将Bg粉末状碳酸钙与同浓度盐酸反应,则相应的曲线(图中虚线所示)正确的是 C进行如下实验,在A锥形瓶中放入10g绿豆大小的碳酸钙,在B锥
7、形瓶中放入5g粉末状的碳酸钙,分别加入50mL 1mol/L盐酸,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实验结果的是(注:x一时间、y锥形瓶中碳酸钙减少的质量)A B C D A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放热反应)生成的CO2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 反应开始2min内平均反应速率最大B 反应4min后平均反应速率最小C 反应开始4min内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比浓度大D 反应在第2min到第4min间生成CO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CO2)0.1molmin1 A、B某学生用纯净的Cu与过量浓HNO3反应制取NO2,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对图中曲线的描述正确的是A OA段表示开始时,反应速率稍慢B
8、 AB段表示反应速率较快,可能因为产物有催化作用C BC段表示反应速率最快,在该时间内收集到的气体最多D OC线表示随时间增加,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A用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X及Y时,每隔半min分别测定放出气体的体积。下图中正确表示实验X及Y的结果的是实验所用的酸X25mL 0.2mol/LY50mL 0.1mol/L A B C D A、C一定质量的Na、K分别投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在相同条件下产生氢气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中a、b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投入的Na、K物质的量一定相等B 曲线a对应的反应使用了催化剂C 曲线a代表K的反应,曲线b代表NaD 两反应中盐酸必须是足
9、量的 A、D下列反应中“加入物质”能起催化作用的是A 在H2O2分解反应中,“加入MnO2”后反应速率加快B 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中,“加入几滴硫酸铜溶液”后,产生氢气的速率加快C 醋酸钠在水溶液中水解缓慢,“加入几滴盐酸”后,水解速率加快D 苯的硝化反应中“加入浓硫酸”后,反应速率加快E 实验室电解水时,“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后,产生气体的速率加快 2.43mol/LA(气)B(气)C(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01mol/(Ls),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大到原来的3倍。当温度升高了50,在此条件下反应进行10s后,物质C的浓度为 。 减少D 向左移动 增大D同时减小E 向右移动 加负催
10、化剂右图为反应A(s)D(g)E(g)Q的逆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形,试根据此曲线填写下表。时刻时间可能采取的措施体系中平衡移动的方向3345567 t1t2速率逐渐增加的原因是镁条与盐酸反应放热,温度升高使反应速度加快;t2t3速率减小,是因为H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把除去氧化膜的镁条投入到稀盐酸的试管中,发现氢气发生的速率变化情况如右图所示。其中t1t2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t2t3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2KClO36NaHSO33Na2SO42KCl3H2SO4 H增速度加快 (2)反应物浓度减小,生成的H2SO4与NaHSO3反应使H及HSO4浓度减小,速度减慢氯酸钾和亚
11、硫酸氢钠发生氧化一还原反应生成Cl(1价)和S(6价)的反应速率如右图所示,已知这个反应的速率随着溶液的H增大而加快,则:(1)反应开始时,速率加快的原因为 (2)后期反应速率下降的原因为 时间;催化效果的对照研究某中学化学小组查阅资料发现金属氧化物A也能催化氯酸钾的分解,且A和二氧化锰的最佳催化温度均在500左右,于是对A和二氧化锰的催化性能进行了定量对照实验。实验时均以收满500 mL氧气为准(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表一 用MnO2作催化剂实验序号KClO3质量(g)MnO2质量(g)反应温度()待测数据18.002.0050028.002.00500表2 用A作催化剂实验序号
12、KClO3质量(g)A质量(g)反应温度()待测数据18.002.0050028.002.00500请回答:上述实验中的待测数据应是: 。完成此研容后,他们准备发表一篇研究报告,请你替他们拟一个报告的题目: 。 5.5104mol/(Ls) (2)图中实线 (3)图中虚线 (4)68.8% (5)Na2CO3NONO22NaNO2CO2 Na2CO3十2NO2NaNO3NaNO2CO2二氧化氮在加热条件下能够分解成一氧化氮和氧气。该反应进行到45s时,达到平衡(NO2浓度约为0.0125mo/L)图中的曲线表示二氧化氮分解反应在前25s内的反应进程。(1)请计算前20s内氧气的平均生成速率 。
13、(2)若反应延续至70s,请在图中用实线画出25s至70s的反应进程曲线。(3)若在反应开始时加入催化剂(其他条件都不变),请在图上用虚线画出加入催化剂后的反应进行曲线。(4)达到平衡时NO2的分解率为 。(5)已知氮的氧化物跟NaOH溶液发生的化学反应如下2NO22NaOHNaNO3NaNO2H2O NO2NO2NaOH2NaNO2H2O所以实验室常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氮的氧化物。但在生产中却经常使用较烧碱价廉的纯碱溶液吸收氮的氧化物,纯碱溶液同样可与NO、NO2发生类似上述的反应,并将氮氧化物刚好吸收完,试写出纯碱溶液吸收NO和NO2的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1)盐酸过量,因在实
14、验2中,使用了更多的盐酸,却获得了相同体积的H2,说明实验1中盐酸是过量的。(2)24g(3)(4)方法一:在较高温度下反应(即高于25);方法二:把金属X磨成粉末。某高一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进行下列实验。实验1:将0.5g金属X放入装有80mL 1mol/L盐酸的烧瓶中,产生H2的体积(室温下)与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曲线1所示。实验2:另取同样的0.5g金属X与50 mL 2mol/L盐酸反应,产生H2的体积(室温下)与时间的关系见右图的曲线2。已知金属X是第A族元素。根据这些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判断在实验1中,X与盐酸哪种物质过量,你的根据是什么?(2)计算X的相对原子质量(室温下,任何气体的
15、摩尔体积为24.4L/mol)。(3)请画出制取H2并能测量H2体积的装置图。(4)若用0.5g金属X与50mL 2mol/L盐酸反应,要获得曲线3,请说出两种不同的方法。B组 B在化工生产中,如果要加快反应速率,应该优先考虑的科研方向是A 提高设备强度,以便加压 B 选择适宜的催化剂C 采用高温 D 用块状反应物代替粉末状反应物 D对于一个化学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注:Hy表示等压条件下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Hy0,放热;Hy0,吸热。A Hy越负,其反应速率越快 B Hy越正,其反应速率越快C 只要有催化剂,那么反应肯定加速 D 以上三种说法都不正确 A下列各图中,表示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的是
16、 A B C D A反应ABC的反应速率方程式为:vkc(A)c(B),v为反应速率,k为速率常数。当c(A)c(B)1mol/L时,反应速率在数值上等于速率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c(A)增大时,v也增大 B c(B)增大时,k也增大C 升高温度时,k值不变 D 升高温度时,v值不变 A、C参照反应BrH2HBrH的能量对反应历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正反应为吸热的B 正反应为放热的C 加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不变D 加入催化剂可增大正反应速率,降低逆反应速率 D漂白剂亚氯酸钠(NaClO2)在常温与黑暗处可保存一年。亚氯酸不稳定可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HClO24C
17、lO2HCl2H2O。向NaClO2溶液中滴加H2SO4,开始反应缓慢,随后反应迅速,其原因是A 在酸性条件下亚氯酸的氧化性增强 B 溶液中的H起催化作用C ClO2逸出,使反应的生成物降低 D 溶液中的Cl起催化作用 (1)5、2、1、5、1、1、1 (2)KIO3 0.5 (3) (4)SO32亚硫酸钠和碘酸钾在酸性溶液中发生以下反应: Na2SO3 KIO3 H2SO4 Na2SO4 K2SO4 I2 H2O(1)配平上面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将系数填入方框中。(2)其中氧化剂是 ,若反应中有5 mol电子转移,则生成的碘是 mol。(3)该反应的过程和机理较复杂,一般认为发生以下反应:
18、IO3SO32IO2SO42 (反应速率慢)IO22SO32 I2SO42 (反应速率快)5I6H IO33I23H2O (反应速率快)I2SO32H2O 2ISO422H (反应速率快)根据上述步骤推测该反应总的反应速率由 应应决定(填写上述四步反应的序号)。(4)若预先加入淀粉溶液,由上述四步反应可以看出必须在 离子消耗完全时,才会有使淀粉变蓝的现象产生。 (1) (2)HSO3 (3)D (4)a以下是著名的碘时钟实验已知在酸性溶液中,碘酸钾和亚硫酸钠会发生如下一些反应IO33HSO33SO423HI(慢)IO35I6H3I23H2O(慢)I2HSO3H2O2ISO423H(快)分别配制
19、下面三种溶液。溶液A:0.9g碘酸钾溶于少量温水中,再稀释到500 mL。溶液B:0.45g亚硫酸钠配成溶液,稀释到500 mL。溶液C:取5g可溶性淀粉,放在小烧杯中,加入25 mL冷水,搅拌成悬浊液。另取200mL水加热至沸,趁沸腾时倒入淀粉悬浊液并迅速搅拌,使淀粉糊化、溶解。到溶液冷却后边搅拌边慢慢加入12.5mL浓硫酸,最后也稀释到500mL。溶液D:200 mL水50 mLA液50mL C液溶液E:225 mL水25 mLA液50mL C液试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实验原理,化学反应速率由那步反应决定 。填、(2)当哪种离子耗尽时才能见到溶液变蓝色_.(选填:I、HSO3、H、IO3
20、)(3)在盛放D液和E液的两只烧杯里同时加入50 mLB液。D、E两烧杯哪个溶液先变蓝色_(填:D、E)(4)为研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准备三份E液(各300 mL,配法同上)、用三支量筒分别量取50mL B液,同时把三份B液分别加入下述不同温度的三份E液中。a第一份放在石棉网上加热到50左右,b第二份维持在室温,c第三份浸在冰水里冷却到近冰点。先变蓝色的是_。(填:a、b、c) (1)0.013 (2)1.0 催化剂 (3) (4)由吸热温度升高时,平衡向右移动某化学反应2ABD在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D起始浓度为0,反应物A的浓度(mol/L)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根据上
21、述数据,完成下列填空:(1)在实验1,反应在10至20min时间内平均速率为 mol/(Lmin)。(2)在实验2,A的初始浓度C2 mol/L,反应经20min就达到平衡,可推测实验2中还隐含的条件是 。(3)设实验3的反应速率为V3,实验1的反应速率为V1,则V3 V1(填、),且C3 1.0mol/L(填、)(4)比较实验4和实验1,可推测该反应是 反应(选填吸热、放热)。理由是 (1)2.69105mol/(Ls) (2)6.55106mol/L 要把空气中氧气的浓度增至原来的四倍以上。若采用加压空气,则其压力达4个大气压对人体有害,所以只能让病人吸入富氧空气或纯氧。已知化学反应为aA
22、bBdDeE,反应物A与B反应生成D和E的反应速率满足公式vkAxBy,式中A和B分别是A、B的浓度,x和y是相应的指数,k是速率常数。对给定的反应,是只是温度的函数,它的单位与x、y数值有关。在HbCO中血红蛋白(Hb)与一氧化碳(CO)的结合力比HbO2中血红蛋白(Hb)与氧气(O2)的结合力大200倍。当空气中的CO浓度达到50 ppm以上,人体就会感到缺氧,这时,血液中羰基血红蛋白(HbCO)达到10,通常人肺血液中O2的溶解浓度达1.6106mol/L,而其中血红蛋白的浓度稳定在8106mol/L。(1)设速率常数k2.1106L/(mols)(37),求氧血红蛋白(HbO2)的生成
23、速率。(2)在CO中毒的情况下,需要将HbO2的生成速率提高到1.1104L/(mols),试计算这时所需O2的浓度是多少。(假设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浓度恒定),如果血液中氧浓度与进入肺的氧分压成正比,试提出一个实际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对于某一确定的反应来说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浓度、温度、压强和催化剂等。显然,浓度和压强不是引起高锰酸钾溶液紫色突然褪色的原因,因为反应物一开始其浓度最大,反应应该最快;在敞开容器中压强对反应无影响。而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内溶液颜色变化不大,说明反应时温度变化并不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突然褪色的原因也并非由温度引起的。因此,运用“因果”推理,排除其余因素对反应的影
24、响,则可推得高锰酸钾溶液紫色突然褪色的原因是由“催化剂”作用的结果。依据同样的方法分析,起催化作用的物质不是反应物,是生成物中的Mn2+。在敞开容器中,高锰酸钾溶液跟草酸反应时,当把两稀溶液混合后,一小段时间内溶液颜色变化不大,但不久突然褪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MnO43H2SO45H2C2O4K2SO42MnSO410CO28H2O。据你分析,高锰酸钾溶液紫色突然褪色的原因是什么? (1)63.19 kJ/mol (2)308.5 K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用阿伦尼乌斯公式的一种形式表示:式中k1、k2分别为温度T1、T2时某反应的速率常数;E为反应的活化能(单位:kJ/mol)(假定活化
25、能在温度变化范围不大时是常数)。又对同一反应,在不同温度下反应速率常数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1)现知在300K,鲜牛奶5小时后即变酸,但在275K的冰箱里可保存50小时,牛奶变酸反应的活化能是多少?(2)若鲜牛奶存放2.5小时后即变酸,则此时温度为多少?C组 cm3s1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分子碰撞的次数符合公式:Z2(n)2s2,求出Z的单位。 Z2.081029cm3s1计算出0下每秒钟每立方厘米压力为1.0 atm的氢气分子的碰撞次数 最少须为28英尺。因一个分子两边的空隙均为s。用三个并列的火车轨道运送宽度为14英尺的火车,最外面的两个轨道的中心间的距离最少须为多少?由此解释为什么一个分
26、子的有效碰撞直径为2s。 (1)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得更多的分子具有足够的能量进行反应。(2)升高温度使获得的能量至少等于活化能的分子百分率增加。(3)增加浓度使每秒钟分子的碰撞次数增加,也即每秒钟分子的有效碰撞次数增加。运用动力学知识解释为什么下列因素能够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1)催化 (2)加热升温 (3)增加浓度。 温度每升高10,具有活化能的分子数也增加近一倍(见下图)。温度每升高10,一般化学反应的速率也增加约1倍。试用碰撞理论解释。 等于y由下图指出反应:ABMN的烙变为多少? 等于xy由上图指出反应:MNAB的活化能为多少? 催化剂能够加速反应,这表示有更多的分子具有足
27、够的能量进行反应。而分子并没获得更多的能量,则必定是活化能降低了。参见上图,如果加入催化剂则反应:ABM十N的活化能要小于x,试作解释。 活化分子不稳定且不单独存在,其Hfy可能为正,且其键级、键长、键角均与相似稳定的分子不同。说出活化分子与普通分子的区别。 过渡态所具有的能量最大,所以无论其键如何振动,产物分子的能量都要低,也更稳定。试解释为什么过渡态不能列为单独的一种化学物质。 Es241kJmol1N2O在气态氮中分解成N2和O是一个二级反应,且k(5.01011Lmol1s1)e29000k/T,那么此反应的活化能是多少? Es241kJmol1在氩气氛下,N2O分解为N2和O2为二级
28、反应,其速率常数为k(5.01011Lmol1s1)e29000K/T试计算此反应的活化能? Es116kJmol1CH3Cl在水中的水解反应是一级反应,其反应常数为3.321019s1(25)和3.13109s1(40)。试计算此反应的活化能? k27.0103 Lmol1s1某二级反应在800下的速率常数为5.0103Lmol1s1s1,活化能为45kJmol1,试计算在875下的速率常数? Es54.3kcalmol11,2二氯乙烯由反式转变为顺式的异构化反应的活化能为55.3kcalmol1,此反应的H为1.0kcal。计算该异构化的逆过程顺式转变为反式的Es。 (1)239kJmol
29、1 (2)5105s1乙烯氧化物分解为CH4和CO为一级反应,其速率常数满足如下方程:lgk(s1)14.341.25104K/T(1)计算此反应的活化能 (2)670K时的k值。 67 与它的逆反应方向相同某反应加人催化剂时,其反应活化能比不加催化剂时的活化能小14.7kJ/mol。计算420K时加入催化剂反应的速率常数增加了多少倍,以及此反应的逆反应加人催化剂后速率常数增加的倍数? 10N2O4气体分解为NO2为一级反应,l时该反应的是值为4.5103s1,活化能为58 kJmol1。计算是值为k1.0104 s1时此反应的温度? 71kJmol1生物学家定义Q10为37下的速率常数与27
30、下的速率常数的比值。计算Q10为 2.5时反应的活化能? 21kJH2和I2在气相中经双分子反应形成HI。反过来,HI经双分子反应分解为H2和I2。两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163 kJmol1和184 kJmol1,温度均在100左右。试从这些数据中预测100下气体反应H2十I22HI的H。 Es115kJmol1CH3Cl的水解是一级反应,在25时k3.321010 s1,在40时k3.13109s1,求此反应的活化能。 k27.0103Lmol1s1某二级反应在800时k5.0103Lmol1s1,活化能为45kJmol1,求在875时速率常数为多少? (1)Es239kJmol1 (2)k4
31、.8105s1乙醛分解成CH4和CO是一级反应,其速率常数可以表示为logk14.341.25104K/T(k的单位为s1)那么(1)求此反应的活化能,(2)求670K时k的值。 T283KN2O4分解为NO2是一级反应,1时其速率常数k4.5103s1,反应的活化能为58kJmol1,求当温度为多少时其速率常数k1.00104s1? Es5kJmol1500K时气相反应:H2O十O2OH的H72kJ,Es77kJmol1,估算两个羟基反应生成H2O和O的Es值为多少? H21kJH2和I2在气相中反应生成HI,HI又在气相中分解为H2和I2,这两个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163和184kJmol1
32、,反应温度约为100。由以上数据预测100时反应H2I22HI的H值为多少? 不稳定中间态是一种实际存在的化学物质,其原子具有正常的价键,它表示势能曲线(下图)上的最低点。而过渡态则是在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的过程中所假定的具有最高能量的状态,不论其键长和键能如何变化,都趋于稳定,且其原子的价键有时不正常。比较不稳定中间态与过渡态也即活化配合物的不同。 Es12.0kcal/mol当温度从18升到28时,某一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加一倍,试求活化能。 k8011.6molL1min1反应:AB产物的活化能是24.6heal/mol,40时其产物的生成速率为0.133mol/Lmin,那么80时其生成
33、速率为多少? Es(反)54.3kcal/mol1,2一二氯乙烯异构反应(反式顺式)的活化能是24.0kcal/mol,H为1.0kcal,则其逆反应(顺式反式)的Es为多少? (1)反应速率与A的浓度成正比,所以A的反应级数是1;与B的浓度的平方成正比,所以B的反应级数是2(2)总反应级数为3。(3)不是基元反应,基元反应的反应级数等于反应物的系数,对本反应而言各反应物的级数均应为1。对于化学反应:ABCD,如果A的初始浓度增加一倍时初始反应速率也增加一倍,如果B的初始浓度增加一倍时初始反应速率为原来的四倍。则问:(1)各反应物的反应级数是多少?(2)总反应级数是多少?(3)此反应是否是基元
34、反应?试作解释。 可接受的机理是指其与当前的所有数据相符合。没有已证实的机理,因为数据总是可能有变化。什么是“可接受”的机理?有没有已证实的机理? 在这些反应中使用催化剂能够使一氧化碳和氮的氧化物转化为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氨气,从而减少其污染。催化剂能够提高下列反应的反应速率:2NO24CON24CO2 2NO2CON22CO2试说明其具有的重大意义。 I2有少量地分解为碘原子,且易达成平衡。I22I KpP(I)2/P(I2)由此式可得碘原子的相对分压为P(I)Kp1/2P(I2)1/2因为实际压力等于相对压力乘以标准状态压力(1 atm),所以碘原子与碘分子的实际压力数值上也符合上述关系式。如
35、果在此反应中有中间步骤为碘原子加和到A上去,然后又被释放出来,且前一步为双分子反应(速率常数为k2)和速控步,则:表观速率I加和速率k2P(A)P(I)k2P(A)Kp1/2P(I2)1/2(k2Kp1/2)P(A)P(I2)1/2式中的(k2Kp1/2)就等于表观速率常数值,则这一机理与经验式相符合。气态2一碘代丁烷在碘蒸气中从D型旋光异构体转化到L型旋光异构体反应的速率方程为:速率kP(A)P(I2)1/2,其中A指D型旋光异构体(在速率方程的表达式中以气体的分压代替浓度是合理的)。试用反应机理来解释速率方程中的分数指数。 在此反应中H和OH均有催化作用研究 (iC3H7O)2POF在不同
36、酸溶液中的水解反应,在一定温度下其一级表现反应常数k只与pH值有关,而与缓冲溶液的种类及浓度无关。当pH值在47之间时,k基本上是一常数,当pH值小于4或大于7时k都增加。试解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1)vA1/2vD (2)D (3)vv有化学反应:AB2D CG2H,其中E1、E2为该反应的活化能。(1)vA、vD分别是用物质A、D表示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则vA与vD的关系为 。(2)对于反应,若起始浓度cCa,cG2a,cH0,则用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示意曲线为下图中的 (填序号)。 A B C D(3)若E1E2,将两反应的温度分别从500升至1000,则反应的速率增加值
37、v与反应速率的增加值v相比,其关系为 。 (1)20.3kPa (2)p12P总p0t(分)102030405060P1(kPa)20.3515.7910.919.398.317.41(3)以1/p1对t作图,得一直线,所以该反应为二级反应 (4)1.424103(kPa1min1) (5)137min环戊二烯(沸点40)易于气相中双聚合:2C5H6(g)C10H12(g)。为了研究这一反应的动力学,将0.50cm3的液态环戊二烯(密度为0.802g/cm3放入事先已抽成真空的1000cm3密闭容器中。(1)计算当容器升温至130时,容器的瞬时起始压强(p0)为多少?(已知相对原子质量:C为1
38、2.0,H为1.0)(2)维持温度在130,测得不同时刻的容器总压(p总)如下:t(分)102030405060p总(kPa)18.0716.6215.6314.8714.3313.88推导C5H6分压(p1)与p0和p总的函数关系,并计算各时刻的C5H6的分压。(3)推证该反应的反应级数。已知对于反应:A生成物,各简单级数反应的速率公式如下:零级:cc0kt 一级:lnclnc0kt二级:1/c1/c0kt 三级:1/c21/c022kt其中c0为反应物起始浓度,c为t时刻反应物浓度,k为速率常数。(4)计算反应的速率常数。(5)计算转化率达80时所需时间。 (1)根据上述实验事实,设反应的
39、实验速率方程为rkAH,由于在缓冲溶液中反应,H为常数,故可简化上式为:rkA,kkH 令a1,可得ln(A0/A)kt,又A0P,APP,且温度一定,r比例系数一定,可得lgP/(PP)kt 与实验事实相符,可见,a1是对的;又据准一级反应,可得t1/2ln2/k0.693/kH 取对数,lg(t1/2/S)lg(0.693/k)lgHlg(0.693/k)pH 已知lg(t1/2/S)pH直线斜率1,故b1,则有lg(t1/2/S)lg(0.693/k)pH 与实验事实相符,由此可得该反应实验速率方程为rkAH1 (2)由上述反应机理知:rk2I 应用稳态近似,dI/dtk1AOHk1H2
40、OIk2I0 Ik1AOH/(k2k1H2O) 将式代入式得:rk2k1AOH/(k2k1H2O) 当k1H2O k2时,则rk2k1AOH/k1H2O 又KWHOH/H2O 将式代入式,经整理得:rKWk2k1A/k1H2OkAH1,kKWk2k1/k1 可见与实验事实相符。在含有缓冲介质的水溶液中,300K时,研究某无机物A的分解反应:A(l)B(g)H2O(l)假定气态产物B在水中不溶,有以下实验事实:(1)固定A溶液上部的体积,在不同时间t下测定产物B气体的分压P,作Pt曲线,可得lgP/(PP)kt,式中P为时间足够长时,A(l)完全分解所产生的B(g)的分压,k为一常数。(2)改变缓冲介质,在不同的pH下进行实验,作lg(t1/2/S)pH图,可得一条斜率为1,截距为lg0.693/k的直线。k为实验速率常数,t1/2的单位为秒(s)。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上述实验结果出发,试求该反应的实验速率方程。(2)有人提出如下反应机理: 式中k1,k1,k2分别为相应基元反应的速率常数,你认为上述反应机理与实验事实是否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