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河北省邯郸市第一中学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河北省邯郸市第一中学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高一上化学期中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设NA代表阿伏加德
2、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6g铁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B常温常压下,11.2L甲烷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2NAC标准状况下,22.4L氦气与22.4L氟气所含原子数均为2NAD常温下,2.7g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为0.3NA2、我国明代本草纲目中收载药物1892种,其中“烧酒”条目下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 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里所用的“法”是指 ( )A萃取 B过滤 C蒸馏 D分液3、某溶液中可能含有Cl-、SO42-、CO32-、NH4+、Fe3+、Fe2+、Al3+、Na+。某同学为了确认其成分,取部分试液,设计并完
3、成了如下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溶液中c(Fe3+)0.2 molL-1B溶液中至少有4种离子存在,其中Cl-一定存在,且c(Cl-)0.2 molL-1CSO42、NH4+、Na+、CO32一定存在,Cl-可能存在D要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Fe2+,其操作为:取少量原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氯水,无现象,再加KSCN溶液,溶液成血红色,则含有Fe2+4、某非金属单质A和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B,B为气体,其体积是反应掉氧气体积的两倍(同温同压)。关于B分子组成的推测一定正确的是( )A有2个氧原子B有1个氧原子C有1个A原子D有2个A原子5、在盛装氢氧化钠固体和浓硫酸的试剂瓶上,都印有的警
4、示标志是ABCDAABBCCDD6、完成下列实验所选择的装置或仪器(夹持装置已略去)正确的是选项ABCD实验用CCl4提取溴水中的Br2除去乙醇中的苯从KI和I2的固体混合物中回收I2配制100 mL 0.1000molL1 K2Cr2O7溶液装置或仪器AABBCCDD7、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B“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C“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诗句中体现的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诗句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不是电
5、解质就是非电解质B酸性氧化物不一定都是非金属氧化物,而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C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电解质也不定能导电D液氨溶于水能导电,所用是电解质9、病人输液用的葡萄糖注射液是葡萄糖(C6H12O6)的水溶液,其标签上的部分内容如图所示。根据标签所提供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注射液属于一种分散系B该注射液中葡萄糖的质量分数为5%C500mL该注射液质量为25gD该注射液中葡萄糖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0.28mol/L10、实验室用质量分数为98%、=1.84 gmL-1的浓硫酸配制190 mL 1.0 molL-1的稀硫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用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9.
6、2 molL-1B所用容量瓶的规格为190 mLC需用15 mL量筒量取10.3 mL浓硫酸D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11、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失去的电子数越多,其还原性越强B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叫还原反应C某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则它一定被还原D置换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12、下列变化一定为化学变化的是A氢氧化钠固体潮解B碳酸钠晶体风化C碘升华D制备蒸馏水13、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28g氮气所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AB化学反应中1mol金属镁变成镁离子时失去电子数目为2NAC标准状况下,22.4L水中含有个水分子
7、NAD标准状况下,22.4L氯化氢所含的原子数为NA14、下列物质能放在食品包装袋内的小袋中,以防止食品因被氧化而变质的是A活性炭B硅胶C铁粉D生石灰15、吸收多余的氯气,最好选用A澄清石灰水B饱和食盐水C浓NaOH溶液D浓硫酸16、已知3.011023个X气体分子的质量为32g,则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A16g B32 C64g /mol D32g /mol17、下面四幅图中,与胶体性质有关的是( )ABCD全部18、配制 450 mL 0.1 mol/L 的CuSO4 溶液,经计算,需要称量A12.5 g 胆矾 B11.25 g胆矾 C12.5 g CuSO4 粉末 D7.2 g CuS
8、O4 粉末19、摩尔是 ( )A物质中所含的微粒数B表示物质质量的单位C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D既是物质的数量单位又是物质质量的单位20、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A氨水 B二氧化碳气体 C铜丝 D氢氧化钠固体21、有BaCl2和KCl的混合溶液a L,将其平均分成两份。一份滴加稀硫酸,使Ba2离子完全沉淀,消耗x mol H2SO4,;另一份滴加AgNO3溶液,使Cl离子完全沉淀,消耗y mol AgNO3。据此得知原混合溶液中的c(K)为( )A(y-2x)/a B(2y-4x)/a C(2y-2x)/a D(y-x)/a22、由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Fe3O4、Fe2O3和FeO)得到绿矾(F
9、eSO47H2O),再通过绿矾制备铁黄FeO(OH)的流程如下:烧渣溶液绿矾铁黄已知:FeS2和铁黄均难溶于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步骤,最好用硫酸来溶解烧渣B步骤,涉及的离子方程式为FeS214Fe38H2O=15Fe22SO16HC步骤,将溶液加热到有较多固体析出,再用余热将液体蒸干,可得纯净绿矾D步骤,反应条件控制不当会使铁黄中混有Fe(OH)3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14分)某固体可能由KNO3、K2SO4、KCl、NaCl、CuCl2和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依次进行下列五步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如下:将固体加水得到无色溶液;向上述溶液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
10、,有白色沉淀生成。将该沉淀滤出,得到的沉淀可完全溶于稀HNO3;向的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不溶于稀HNO3。(1)据此,可判断出固体中肯定有_,肯定没有_,可能含有_。(2)写出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24、(12分)有一包白色粉末,其中可能含有Ba(NO3)2、MgCl2、K2CO3、NaOH,现做以下实验:取一定量粉末加入水中,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向的沉淀物中加入足量稀硝酸,白色沉淀完全消失、没有气泡产生;向的上层清液中滴入稀硫酸,有白色沉淀产生。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回答下列问题:(1)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的物质的化学式_(2)一定不含有的物质的化学式_(3)依
11、次写出各步变化的离子方程式_;_;_;25、(12分)用纯净干燥的氯气通过如下装置与铁反应。(已知:氯气与铁的产物具有很强的吸湿性,应避免接触潮湿空气。)(1)当纯净干燥的氯气通过灼热铁粉时,可以看到装置A内产生_,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产物用氯气赶入装置B中冷却收集,推测装置C的作用是_。a.吸收多余的氯气 b.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c.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d.吸收生成的氯化氢(3)实验前需要用氯气排出装置内原有的空气,请给出一种简易判断装置内已充满氯气的方法_。26、(10分)实验室制备Cl2和新制Cl2水,如图所示: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开始前,应先进行
12、的操作是_。(2)装置中盛装浓盐酸的仪器名称是_,装置中若无盛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将导致_。(3)要证明Cl2与水反应是可逆反应,则证明氯水存在Cl2分子的现象是_,证明同时存在HCl和HClO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_。(4)吸收Cl2尾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5)向装有新制氯水的试管中加入适量KBr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待充分反应后,再加入四氯化碳并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6)有一种含氯氧化物,含氧量18.4%,与水反应,生成HClO,该氧化物的化学式是_。27、(12分)实验目的:探究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滴加酚酞试液先变红后褪色的原因(分析与猜想)(1)根据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原
13、理:2Na2O2+2H2O4NaOH+O2,往过氧化钠固体完全溶解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本应只会变红而不会褪色,而实验中发现酚酞变红后又褪色由此提出如下的猜想:A氧气有漂白性B氢氧化钠有漂白性C_(实验与判断)请完成表格:实验编号123实验装置NaOH溶液NaOH 酚酞KOH 酚酞验证猜想 (_)C (_) 实验现象溶液变红后不褪色实验说明1、2的实验中NaOH溶液是用_溶于水配制的(填“氢氧化钠固体”、“氧化钠固体”、“过氧化钠固体”) (2)根据以上实验分析发现:过氧化钠与水反应过程中,钠元素形成了稳定的化合物,溶液中还生成了一种不很稳定、具有漂白性的物质X,X的化学式是_(3)结合本实验
14、发现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可以认为存在2步反应。请你尝试写出这2步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4)请你设计合适的实验方案验证中间产物X的存在:_28、(14分)一定量的某有机物A完全燃烧后,生成0.03mol二氧化碳和0.04mol水,其蒸汽的密度是同温同压条件下氢气密度的30倍。(1)A的分子式为_。(2)根据其分子组成,A的类别可能为_或_(填物质类别)。(3)A可与金属钠发生置换反应,其H-NMR(氢核磁共振)谱图显示有三组吸收峰,请写出A在铜催化下被氧化的化学方程式:_。29、(10分)某透明溶液中含有以下离子中的几种H+、Na+、Fe3+、Cu2+、NH4+、Mg2+、Cl-、NO3-
15、、SO42-、CH3COO-、I-、OH-,且只含有四种阳离子,为确定离子种类设计实验如下(已知氧化性:HNO3Fe3+I2) :取溶液少许滴加12滴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呈红色;取100mL溶液,滴加1.0mol/L的NaOH溶液至520mL时恰好完全反应,加热后共收集到0.448L(标准状况下)气体(假设气体全部逸出),同时产生沉淀。将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后得到一种黑色和白色的固体混合物,称得质量为14.0g。下图为滴加NaOH溶液过程图像(纵坐标为生成沉淀的质量,横坐标为滴加NaOH溶液体积)。继续向滤液中滴加足量的BaCl2溶液,又产生白色沉淀46.6g;另取100mL原溶液通入标准状况下
16、1.12LCl2,恰好完全反应,加入四氯化碳后,振荡静置后分层,下层呈现紫色(已知:Cl2+2I-=2Cl-+I2);在中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后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结合以上实验现象和数据可知:(1)溶液中一定不能大量存在_。(2)填写表中空格(可以不填满): _。离子种类离子浓度(mol/L)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D【解析】A. 5.6g铁(即0.1mol)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FeCl2,铁的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2价,所以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错误;B. 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所以11.2L甲烷中含有的
17、氢原子数小于2NA,错误;C. 标准状况下,22.4L氦气与22.4L氟气均为1mol,氦气是单原子分子,所含原子数为NA,氟气是双原子分子,所含原子数为2NA,错误;D. 常温下,2.7g(0.1mol)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AlCl3,失去的电子数为0.3NA,正确;故选D。【点睛】使用气体摩尔体积时注意给出的温度和压强,如果是常温常压,则不能用22.4L/mol,同时还要注意对象是否是气体。但如果没有用到22.4L/mol,则无论什么状态,都不受温度和压强的限制,如D选项,不管是在常温下还是标准状况下,2.7g铝都是0.1mol。2、C【解析】由信息可知,蒸令气上,则利用互溶混合物的沸点
18、差异分离,以此来解答。【详解】萃取适合于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而分离的一种方法,分液适用于互不相溶的液体之间的一种分离方法,蒸馏是依据混合物中个组分沸点不同而分离的一种法,适用于除去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杂质,过滤适用于不溶性固体和液体之间的一种分离方法。由信息可知,蒸令气上,则利用互溶混合物的沸点差异分离,则该法为蒸馏,答案选C。3、B【解析】向100ml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并加热,得到0.02mol气体,该气体为氨气,则原溶液中一定存在0.02molNH4+;生成的红褐色沉淀为氢氧化铁,得到的1.6g固体为氧化铁,可计算氧化铁的物质的量为1.6g160g/mol0.01mol,
19、则原溶液中含有0.02mol铁元素,不确定为Fe3+或Fe2+,原溶液中一定无CO32-;滤液焰色反应为黄色,则溶液中存在钠离子,由于加入了氢氧化钠溶液,无法判断原溶液中是否含有钠离子;滤液通入足量二氧化碳无现象,则原溶液中一定没有Al3+;滤液加入足量BaCl2和稀盐酸,生成4.66g不溶于盐酸的固体为硫酸钡,可计算硫酸钡的物质的量为4.66g233g/mol0.02mol,则原溶液中含有0.02mol硫酸根离子;可根据电荷守恒进一步确定是否存在氯离子,据此解答。【详解】A、由于生成的氢氧化亚铁易被氧化为氢氧化铁,则不确定原溶液中是Fe3+还是Fe2+,A错误;B、根据该流程,已确定的阳离子
20、所带正电荷至少为:0.02mol+20.02mol0.06mol,已确定的阴离子所带负电荷为:20.02mol0.04mol,根据电荷守恒,原溶液中一定存在氯离子且至少为0.02mol,即c(Cl-)0.2 molL-1,B正确;C、根据上述分析可知Na+不一定存在,C错误;D、检验亚铁离子时,取少量原溶液于试管中,应该先加KSCN溶液,此时溶液现象必须是无色,然后再加入适量氯水,溶液呈红色,则含有Fe2+,先加氯水不合适,D错误。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离子共存问题,注意掌握常见离子的性质及检验方法,B项为难点、易错点,注意根据电荷守恒(溶液呈电中性)判断氯离子是否存
21、在。4、B【解析】相同条件下,根据nV/Vm可知,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B为气体,其体积是反应掉氧气体积的两倍,这说明有1molO2消耗可生成2molB,则根据原子守恒可知B中应含有1个O,答案选B。5、D【解析】氢氧化钠固体和浓硫酸均具有强腐蚀性。A.该警示标志为易燃液体,错误;B.该警示标志为剧毒品,错误;C.该警示标志为爆炸品,错误;D.该警示标志为腐蚀品,正确。6、A【解析】A溴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且四氯化碳和溴不反应,水和四氯化碳不互溶,所以可以用四氯化碳提纯溴水中的溴,然后采用分液方法分离,故A正确;B苯易溶于乙醇,能透过滤纸,不能用过滤分离,故B错误
22、;C碘易升华,KI较稳定,但该装置无法回收碘单质,故C错误;D烧杯用来粗略配制溶液,无法精确到0.1000,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需要容量瓶、烧杯、玻璃棒,所以还缺少容量瓶,故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萃物质的分离、溶液的配制等,本题的易错点为AD,A中要注意萃取剂的选择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D中要注意配制溶液的精度对仪器的要求。7、C【解析】A.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属于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B.铁置换铜属于湿法炼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C.对青蒿素的提取利用的是萃取原理,萃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D.石蜡的燃烧是氧化还原反
23、应,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综上所述,本题应选C。8、C【解析】A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错误;B酸性氧化物不一定都是非金属氧化物,如七氧化二锰,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一氧化碳属于不成盐氧化物,错误;C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铜。电解质不一定能导电,如固体氯化钠,正确;D液氨溶于水能导电,是因为生成的一水合氨发生了电离,而氨气属于非电解质,错误;答案选C。【点晴】本题考查了电解质的概念,注意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注意: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均指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电解质必须是自身能直接
24、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如SO2、CO2属于非电解质;条件:水溶液或融化状态,对于电解质来说,只须满足一个条件即可,而对非电解质则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难溶性化合物不一定就是弱电解质,如硫酸钡属于强电解质。9、C【解析】A注射液是一种混合物,属于一种分散系,A正确;B由标签所提供的信息,可知该注射液中葡萄糖的质量分数为5%,B正确;C500mL该注射液中葡萄糖的质量为25g,C错误;D葡萄糖的质量为25g,其物质的量n=,物质的量浓度约为c= =0.28molL-1,D正确;答案选C。10、D【解析】所用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8.4 molL-1,故A错误;所用容量瓶的规格为250
25、mL,故B错误;需用25 mL量筒量取10.3 mL浓硫酸;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溶液体积偏小,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故D正确。11、D【解析】A、还原性的强弱与失去电子数的多少无关,与失去电子的难易有关,A错误;B、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物质作还原剂,发生的反应为氧化反应,B错误;C、某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化合价可能升高也可能降低,不能确定是被还原还是被氧化,C错误;D、置换反应中肯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肯定是氧化还原反应,D正确;答案选D。12、B【解析】A、氢氧化钠固体潮解,吸水,没有新物质产生,故A错误;B、碳酸钠晶体风化,是Na2CO310H2O 分解生成Na2CO3和H2O,
26、有新物质产生,故B正确; C. 碘升华是碘的状态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故C错误;D. 制备蒸馏水利用沸点不同分离提纯物质,没有新物质产生,故D错误;故选B。13、B【解析】A、氮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原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则原子数目为2NA,故A错误;B、镁容易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变为镁离子,则化学反应中1mol金属镁变成镁离子时失去2mol电子,电子数目为2NA,故B正确;C、标准状况下,水为液体,22.4L水的物质的量不是1mol,则分子数不是NA,故C错误;D、HCl的物质的量为=1mol,原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则原子数目为2NA,故D错误。答案选B。14、C【解析】放在食
27、品包装袋内的小袋中,以防止食品因被氧化而变质的物质是还原性物质铁粉,故选C。15、C【解析】A澄清石灰水是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溶液浓度小,不利于吸收氯气,故A错误; B氯气能溶于水,难溶于饱和食盐水,不能吸收氯气,故B错误;C氯气能与碱反应,浓NaOH溶液浓度高,吸收氯气的效率高,故C正确;D浓硫酸不与氯气反应,不能吸收氯气,故D错误;答案选C。【点睛】吸收氯气需要用和氯气反应比较明显的物质,饱和食盐水可以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用于除杂,不用于吸收。16、D【解析】试题分析: , ,M=64g /mol,故C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物质的量计算。17、D【解析】胶体具有的性质有丁达尔
28、效应、聚沉、电泳,则长江三角洲的形成是胶体聚沉的作用,与胶体性质有关,故正确;夜景中会观察到光束,属于丁达尔效应,与胶体有关,故正确;树林中的晨曦形成光束,属于丁达尔效应,与胶体有关,故正确;明矾用于净水原理为: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胶体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悬浮杂质,与胶体有关,故正确;故答案选D。18、A【解析】配制450mL 0.001mol/L的CuSO4溶液,需要使用500mL容量瓶,根据n=cV计算出该溶液中溶质硫酸铜的物质的量,再根据m=nM计算出只要硫酸铜或胆矾的质量。【详解】配制450mL 0.001mol/L的CuSO4溶液,需要使用500mL容量瓶,500mL 0.1m
29、ol/L的CuSO4溶液中含有溶质硫酸铜的物质的量为:0.1mol/L0.5L=0.05mol,需要硫酸铜的质量为:160g/mol0.05mol=8.0g,需要胆矾的质量为:250g/mol0.05mol=12.5g,答案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方法,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操作步骤,注意实验室中容量瓶是有一定规格的。19、C【解析】物质的量是用来描述微观粒子集合体的物理量,而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它的意义与质量和数量无关,C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C。20、D【解析】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注意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不能是单
30、质或混合物,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氨水是混合物,所以氨水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选项A错误;B、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导电的离子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电离的,所以二氧化碳是非电解质,选项B错误;C、铜丝是单质,所以铜丝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选项C错误;D、氢氧化钠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能导电,所以氢氧化钠固体是电解质,选项D正确。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电解质判断,难度不大,注意不是电解质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如混合物或单质。21、B【解析】一份滴加稀硫酸,使Ba2离子完全沉淀,消耗x mol H2SO4,,说明溶液中氯化钡的物质的量为xmol,另一份滴加AgNO
31、3溶液,使Cl离子完全沉淀,消耗y mol AgNO3,说明氯离子总共的物质的量为ymol,氯化钡中的氯离子物质的量为2xmol,则氯化钾中的氯离子物质的量为(y-2x)mol。则原溶液中钾离子物质的量为2(y-2x)mol,钾离子浓度为2(y-2x)/a,故选B。22、C【解析】A因绿矾的酸根离子为硫酸根离子,则步骤,最好用硫酸来溶解烧渣,A正确;B步骤发生FeS2+7Fe2(SO4)3+8H2O=15FeSO4+8H2SO4,离子反应为FeS2+14Fe3+8H2O15Fe2+2SO42-+16H+,B正确;C步骤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析出绿矾,若蒸干时绿矾受热失去结晶水,C错误;D步骤,反
32、应条件控制不当,绿矾与氨水、空气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OH)3,故D正确;故选C。【点睛】把握制备流程中发生的反应、混合物分离方法、实验技能等为解答的关键,由制备绿矾流程可知,烧渣(主要成分:Fe3O4、Fe2O3和FeO)均溶于硫酸,溶液含Fe2+、Fe3+,步骤发生FeS2+7Fe2(SO4)3+8H2O=15FeSO4+8H2SO4,步骤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析出绿矾,绿矾与氨水、空气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OH)3,以此来解答。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Na2CO3 CuCl2、K2SO4 KCl、NaCl、KNO3 Ba2+CO32=BaCO3 BaCO3+2H+=Ba2
33、+CO2+H2O 【解析】将固体加水得到无色溶液,则不含CuCl2;向上述溶液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将该沉淀滤出,并将沉淀可完全溶于稀HNO3,则不含K2SO4,应含有Na2CO3 ;向的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不溶于稀HNO3,生成沉淀为AgCl,因加入氯化钡,不能证明含有KCl、NaCl;以此解答该题。【详解】将固体加水得到无色溶液,则不含CuCl2;向上述溶液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将该沉淀滤出,并将沉淀可完全溶于稀HNO3,则不含K2SO4,应含有Na2CO3 ;向的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不溶于稀H
34、NO3,生成沉淀为AgCl,因加入氯化钡,不能证明含有KCl、NaCl;(1)由以上分析可以知道固体中肯定含有Na2CO3 ,肯定没有CuCl2、K2SO4;实验加入氯化钡,引入氯离子,则不能证明是否含有KCl、NaCl,题目没有涉及KNO3的性质实验,无法证明是否含有KNO3;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Na2CO3 ;CuCl2、K2SO4 ; KCl、NaCl、KNO3。(2)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CO32=BaCO3, BaCO3+2H+=Ba2+CO2+H2O;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a2+CO32=BaCO3, BaCO3+2H+=Ba2+CO2+H2O。【点睛】在解此类题时,首
35、先分析题中的实验现象,确定物质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现象推出可以确定存在或不存在的物质,对于现象不能确定的只能再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本题要注意氯离子存在的判定时,要分析一下前几步操作中是否引入了氯离子,以防掉入陷阱。24、MgCl2、NaOH和Ba(NO3)2 K2CO3 Mg2+2OH-=Mg(OH)2 Mg(OH)2+2H+= Mg2+2H2O Ba2+= BaSO4 【解析】取一定量粉末加入水中,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可能是Ba(NO3)2和K2CO3反应生成BaCO3沉淀;MgCl2和NaOH反应生成Mg(OH)2沉淀;MgCl2和K2CO3反应生成MgCO3沉淀,沉淀的组成有多种可能。向
36、的沉淀物中加入足量稀硝酸,白色沉淀完全消失,没有气泡产生,证明沉淀中没有BaCO3、MgCO3,沉淀为Mg(OH)2,原白色粉末中一定有MgCl2和NaOH,一定没有K2CO3;向的上层清液中滴入稀硫酸,有白色沉淀产生,白色沉淀为BaSO4,原白色粉末中一定有Ba(NO3)2,根据上述分析作答。【详解】(1)由分析可知,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MgCl2、NaOH和Ba(NO3)2,答案:MgCl2、NaOH和Ba(NO3)2;(2)由分析可知,原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K2CO3,答案:K2CO3;(3)中白色沉淀为Mg(OH)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Mg2+2OH-=Mg(OH)2;
37、加入稀硝酸Mg(OH)2溶解,酸碱中和生成盐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Mg(OH)2+2H+= Mg2+2H2O;加入稀硫酸生成白色沉淀为Ba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Ba2+= BaSO4;答案:Mg2+2OH-=Mg(OH)2;Mg(OH)2+2H+= Mg2+2H2O;Ba2+= BaSO4。【点睛】中白色沉淀为氢氧化镁是本题解答的关键,常见酸、碱、盐在水中溶解性及主要化学性质在学习中要注意整理和记忆。25、棕褐色烟 2Fe3Cl2 2FeCl3 ad 装置B中充满黄绿色气体 【解析】因灼热铁粉能与空气中氧气反应,所以实验前需要用氯气排出装置内原有的空气,防止干扰实验,当装置B中充满黄绿色
38、气体时,点燃装置A初酒精灯,氯气与灼热铁粉反应生成氯化铁,反应生成的氯化铁氯气赶入装置B中冷却收集,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过量氯气,防止污染环境,并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B中,防止装置B中收集得到的具有很强的吸湿性的氯化铁接触潮湿空气。【详解】(1)纯净干燥的氯气通过灼热铁粉时,Fe与氯气反应生成棕褐色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3Cl2 2FeCl3;(2)产物用氯气赶入装置B中冷却收集,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过量氯气,防止污染环境,并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B中,防止装置B中收集得到的具有很强的吸湿性的氯化铁接触潮湿空气,故选ad;(3)因灼热铁粉能与空气中氧气反应,所以实验前需要用氯气排出
39、装置内原有的空气,防止干扰实验,当装置B中充满黄绿色气体时,说明装置内已充满氯气。【点睛】氯气有毒,氯化铁具有很强的吸湿性,应避免接触潮湿空气是设计装置C的原因,也是解答的关键和易错点。26、检验装置气密性 分液漏斗 Cl2中含有HCl气体 氯水呈黄绿色 取少量氯水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若出现先变红后褪色,则证明有HCl和HClO的存在 2NaOH+Cl2=NaCl+NaClO+H2O Cl2+2NaBr=2NaCl+Br2 溶液分层,下层为橙红色,上层无色 Cl2O 【解析】由实验装置可知,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加热生成氯气,饱和食盐水可除去氯气中的HCl,然后选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再发生氯气与水的
40、反应制备氯水,氯水中含氯气为黄绿色,且含具有漂白性的HClO,最后NaOH吸收尾气。【详解】(1)该实验为气体制备、收集实验,开始前需要检验装置气密性;(2)根据其结构特点可知该仪器为分液漏斗;饱和食盐水可以吸收Cl2混有的挥发出来的HCl气体,装置中若无盛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将导致Cl2中含有HCl气体;(3)氯气为黄绿色气体,所以证明Cl2水存在Cl2分子的现象是氯水呈黄绿色;HCl具有酸性,HClO具有漂白性,所以证明同时存在HCl和HClO可取少量氯水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若出现先变红后褪色,则证明有HCl和HClO的存在;(4)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次氯酸钠、氯化钠和水,方程式为2NaO
41、H+Cl2=NaCl+NaClO+H2O;(5)新制氯水中含有Cl2,可以置换出Br2,发生反应Cl2+2NaBr=2NaCl+Br2 ;Br2在CCl4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所以发生萃取,其现象是:溶液分层,下层为橙红色,上层无色;(6)含氯氧化物,含氧量18.4%,则Cl、O原子个数比为:=2:1,分子式为Cl2O。【点睛】把握实验装置的作用、物质的性质、反应与现象为解答的关键;氯水中存在平衡Cl2+H2OHClO+Cl-+H+,饱和食盐水中有大量氯离子,因此可以降低Cl2的溶解度,因此常用饱和食盐水除去Cl2混有的HCl气体。27、氧气和氢氧化钠共同作用具有漂白性 B A 氢氧
42、化钠固体 H2O2 Na2O2+2H2O=2NaOH+ H2O2 2H2O2=2H2O+O2 取少量反应后的液体于试管中,加入MnO2,有气泡产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说明H2O2存在 【解析】(1)根据反应方程式2Na2O2+2H2O4NaOH+O2可知,反应产物有两种:氢氧化钠和氧气,褪色的原因只能是氢氧化钠、氧气或者二者共同作用;实验1、2、3的实验装置、加入的试剂进行判断对应的猜想序号;为避免干扰,氢氧化钠溶液必须使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2)钠元素形成了稳定的化合物,则另一种不稳定的、具有漂白性的物质只能为具有强氧化性的H2O2;(3)根据实验现象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推知中间产物为具有氧
43、化性的过氧化氢,又双氧水不稳定,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完成本题2步反应;(4)为了证明有双氧水的存在,可以利用双氧水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产生氧气的实验方案来设计。【详解】(1)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方程式中只有氢氧化钠和氧气生成,所以褪色原因的猜想只能由三种情况:氧气具有漂白性、氢氧化钠具有漂白性、氧气和氢氧化钠共同作用具有漂白性;实验1中,将酚酞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目的是证明褪色原因是否原因氢氧化钠引起的,所以对应的猜想为B;实验3通入氧气,目的是证明氧气能够使溶液褪色,所以对应的猜想为A;为了增强说服力,避免干扰,实验1、2中氢氧化钠溶液必须是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的,故答案为:氧气和氢氧化钠共同作用具有漂白性;B;A;氢氧化钠固体;(2)过氧化钠与水反应过程中,钠元素形成了稳定的化合物,其它元素组合形成的不很稳定、具有漂白性的物质X,X只能为具有强氧化性的H2O2,故答案为:H2O2;(3)根据实验现象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推知中间产物为具有氧化性的过氧化氢,双氧水不稳定,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因此反应方程式分别为:Na2O2+2H2O=2NaOH+ H2O2;2H2O2=2H2O+O2,故答案为:Na2O2+2H2O=2NaOH+ H2O2;2H2O2=2H2O+O2;(4)因双氧水在MnO2的作用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