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习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习理论.ppt(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社会学习理论15220002 陈颖颖社会学习论的发展过程o社会学习论(social learning theory)是试图用心理学中的行为主义原理系统地解释人们的社会行为的一种社会心理学说。行为主义的主要假定是:先前的学习决定着现在的行为。俄国的.巴甫洛夫和美国的J.B.沃森是这一观点的早期主要代表,美国的C.L.赫尔和B.F.斯金纳则是后期的代表。到了20世纪60年代,F.奥尔波特、Q.米勒和J.多拉德把学习原则运用到社会行为的研究上,并经A.班杜拉发展成为一种理论方法。按照社会学习论的理解,某一个体在某一确定情境下习得了某一行为,一旦他再遇到类似情境,就倾向于作出同样的行为。社会学习论概念
2、o社会学习论是心理学界行为主义学派的大师-班杜拉提出的心理社会心理学基础理论,这一理论源于行为主义学派的强化学习理论-即学习本质上说是受到积极强化、消极强化、无强化、惩罚的影响,而改变了行为的发生概率。例如,小孩说真话,就得到了糖果奖励,以后他就会更多说真话;小孩说谎话,得到了糖果,以后他就会更多地说谎话。o 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认知理论之父阿尔伯特班杜拉,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现任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约丹讲座教授。他是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他所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是在与传统行为主义的继承与批判的历史关系中逐步形成的,并在认知心理学和人
3、本主义心理学几乎平分心理学天下的当代独树一帜,影响波及实验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治疗以及教育、管理、大众传播等社会生活领域。他认为来源于直接经验的一切学习现象实际上都可以依赖观察学习而发生,其中替代性强化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人称他为社会学习理论的奠基者,社会学习理论的集大成者或社会学习理论的巨匠。实验研究o有一个著名的,也是最有影响的实验,叫做“波波玩偶实验”。阿尔伯特.班杜拉和他的同事成功地演示了儿童是如何学会攻击性的方式的。实验过程o在前期实验中,班杜拉将被试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观看一部影片,内容是一个成年人对一个玩偶又踢又打,对照组没有观看影片,之后,在被允许与玩偶
4、玩耍时,实验组儿童对玩偶的施暴行为超过了对照组的两倍,这说明实验组模仿了成年人的暴力行为。o在随后的实验中,班杜拉研究的是示范原型的行为后果对儿童的模仿是否产生影响,共有三组参加。第一组看到施暴的示范原型受到奖赏,第二组看到示范原型受到惩罚,第三组看到示范原型既没受到奖赏也没受到惩罚。后来在与玩偶玩耍时,第一组的行为最具有侵犯性,第二组最不具有侵犯性,第三组居中。然而,当被鼓励去模仿示范原型的行为时,所有三组的儿童都表现出了类似的侵犯性。实验结论o参与实验的三组儿童实际都学会了示范原型的侵犯性行为,只不过只有在看到示范原型受到强化,或观察者自己期待在做出相同举动后也能得到强化时,这种行为才更有
5、可能发生。由此,班杜拉提出学习通过观察便可以发生,但是学习是否转化为表现,则取决于观察者对行为结果的预期。在这一实验的基础上,班杜拉提出了自己的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o观察学习理论o观察学习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一个基本概念。他认为靠直接经验获得的任何行为都可以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来获得。观察学习不同于模仿,模仿是指学习者对榜样行为的简单复制,而观察学习则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学习过程,是从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中获得信息。其中可能包含模仿,也可能不包含模仿。观察学习理论的四个子过程o注意过程o保持过程o运动复现过程o动机过程o注意过程:学习者从大量的示范事件下,从中观察什么、知觉什么、吸取
6、什么,是由注意过程决定的。o影响注意过程的因素o1、示范原型的特点。具有一定社会地位、能力高、权力大的示范原型较易受到关注;o2、观察者本身的特征。即知识经验、认知能力、已经形成的知觉定势等;那些自我评价低,权威性不高,依赖于他人的人,通常以较大热情去注意观察榜样的行为。例如:在课堂内,教师经常通过呈现清晰有趣的提示,通过使用新奇或惊人的教具以激发学生获得注意。o3、人际关系的结构特征。班杜拉认为这一特点是最重要的,一个人通过观察会学到什么行为,可能与他所属的团体不同而有所不同。保持过程o如果人们不记住示范行为,观察是不具有太大意义的。保持过程就是把示范经验转换成表象或语言符号,保留在记忆中。
7、观察学习把示范经验转换成表象或言语符号保持在记忆中,这些记忆代码在以后就能指导行为。除了通过这种符号编码获得保持以外,演习也是保持的一个重要支柱。学习者通过外显的或内心的演练,将示范经验保持在头脑中。保持过程的相关实验o关于言语系统的作用,班杜拉等人(1966)做过的实验是:让儿童在三种不同条件下观察榜样的活动第一种条件,儿童利用语言大声说出榜样的活动;第二种条件,儿童仅仅观察榜样而无其它任何要求;最后一种条件是要求儿童在观察榜样的同时快速地计数。结果显示,在三种不同条件下,就其模仿榜样行为的能力而言,用言语进行对榜样行为描述的一组儿童,成绩最好;而在观察过程中计数的儿童成绩最差。运动复现过程
8、o这一过程就是将观察到的转化成适当的行为。但在日常学习中,人们把观念(或表象)第一次转化为行为时,很少能够做到正确无误,往往要经过多次练习与自我矫正。经过多次转化,最后才能达到行为的精确化。就象一个学习太极拳的新手,分解动作虽学的很好,当结合为一个连贯的动作后,也未免显得不协调。但是,如果新手经常利用表象或言语在头脑中复现行为动作,则会加快动作合成的进程。动机过程o人们通过观察模式而获得新知识,但是人们可能对这种模式进行操作,也可能不去操作,这要取决于强化引起的动机作用。强化可以是自我强化,也可是替代强化,替代强化即学习者看到他人成功受到赞扬或者失败受到惩罚的行为,就会增强或抑制产生同样行为的
9、倾向。另外一种是自我强化,就是当行为达到自己设定的标准时,以自己能支配的报酬来增强自己行为的过程。三元交互理论o对行为的因果分析,行为主义强调由环境因素决定,人本主义倾向于个人因素决定。班杜拉不赞成这两种看法,他认为个人和环境的因素并不能独立发挥作用,两者是相互决定,而且人也不是独立于行为之外的。他把人的认知因素引入到对行为的因果决定模式的分析中,提出三元交互决定理论。就是强调在社会学习过程中行为、认知和环境三者的交互作用。这三者是密切相联、互为因果的。自我调节理论o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不仅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也受到通过自我生成的内在因素的影响,可以自己调节自己的行为。该理论强调人的心理的主观能
10、动作用,表明人具有理性认知的能力,能合理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实验研究o班杜拉把儿童分为四组,让儿童做手工劳动,做的越多,获得的奖励就越多。第一组为自我强化组,这一组儿童自己选择手工劳动的数量标准,达到标准后可以给自己奖励。第二组为外来强化组,这组的儿童所做的手工数量是由别人决定的,获得的奖励也是由别人给与的。o另外两组儿童也做同一个手工劳动,不过一组得到奖赏但是没有数量标准,另一组则没有奖赏。实验结果o受到自我强化和他人强化的两组儿童完成的手工劳动数量是无标准和无奖赏组儿童的两倍。实验结论o强化有外在强化也有内部强化,内部强化就是自我调节,人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来加强、维持或者终止自己的行为。
11、自我效能理论o自我效能是个人对自己完成某方面工作能力的主观评估。自我效能的形成主要受四种因素的影响: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以及情绪和生理状态。成败经验(直接经验):成功的经验使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自我效能感高,多次的失败则会使个体降低对自己能力的评估,丧失信心。替代性经验(间接经验):当一个人观察到与自己能力水平相似的人获得成功,则会增强自信心,相信自己也有能力完成同样的任务,而这个人失败时,就会降低自我效能感,认为自己也没有成功的可能。言语劝说:言语的劝说主要包括他人的暗示、建议、劝告等,通过接受他人认为自己具有完成某一任务的能力的言语鼓励而提高自己的效能。言语劝说是否能发挥作用依赖于劝说者的声望、地位以及是否切合实际,经由劝说形成的自我效能感,在面临困境时比较容易消失。情绪和生理状态:当个体在面临某项任务时,身心反应平静则会镇定、自信;焦虑不安,则会对自己能力产生怀疑。理论局限于不足o班杜拉的大部分研究是在实验室情境下得到的,他与现实的教育情境总是有一定距离的。实验室的榜样行为可以改变儿童的一些道德观点的行为,但能否完全用实验室的方法改变现实中儿童的行为,有待进一步探索。o班杜拉把人的一切行为结果都归于观察学习,过分夸大了榜样和环境的作用,未免有失偏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