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西方行政学说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参考答案.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68442692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西方行政学说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参考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3年西方行政学说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参考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西方行政学说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参考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西方行政学说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参考答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作业1:个人提纲和小组讨论提纲都围绕这下面这两段写就行,联系实际的例子在网上搜一下。行政管理学又称行政学,也称公共行政学或公共管理学。它是一门研究政府对社会进行有效管理规律的科学,是国家公务员和其他公共部门工作人员必备的知识。行政管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20世纪初成立以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发达国家,行政管理(公共行政)已成为一个独立的,具有众多理论流派,多学科交叉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一门科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管理学的研究蓬勃发展。行政管理在各种管理中起领导、主管作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需要各方面的有效管理,其中行政管理是否科学、有效,直接影响着国家、社会的发展。政治行政二分法:这是古德

2、诺在政治与行政一书中提出的观点,认为政治与行政是所有政府具有的两种基本功能。政治与政策和国家意志的表达相关,存在于政府表达国家意志所必需的活动中;行政则与这些政策的执行相关,存在于政府执行国家意志所必需的活动中。由于政府体制的不同,这两种功能的区分限度及其关系也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别。一般而言,政府的民主限度越低,国家意志的执行功能与表达功能之间的区别也就越小。但是,即使在君主制政府中,分工的需要也都使区分这两种功能成为不可避免。自是以后,“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和“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就成为行政学中一种影响很广的观点。政治和行政分离的理论是对19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体制改革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作

3、业2行为主义行政学:摘要:行为主义行政学有三种研究取向:解释行为主义行政学、诠释性以及批判性研究,其中实证主义在公共行政学领域曾一度占据着主导地位。一些西方学者以实证主义的有效性标准来评估公共行政学的研究现状,另一些学者则对此展开了批判与质疑,他们认为不同的研究取向都有其自身的价值,不能用主流社会科学的衡量标准来评估诠释性研究与批判性研究,并由此引发了对西方公共行政学研究现状的反思。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在方法上也存在一些问题理论脱离实际倾向严重;基本的行为主义行政学学术规范还没有建立起来,研究方法极不严谨,研究质量存在严重的问题;对定性研究存在结识上的误区;等等。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改善中国公

4、共行政学研究状况的对策思考,特别强调要注意区分公共行政学研究在不同国家所处的阶段不同。 关键词:行为主义行政学研究;诠释性研究;批判行为主义学性研究;问题;反思 研究方法的成熟度是衡量一门学科成熟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在行为主义行政学一百数年的历史中,逐渐地形成了三种研究取向:解释行为主义行政学研究、诠释性研究以及批判性研究。尽管实证主义在公共行政学领域曾一度占据着主导地位,但非实证主义的研究取向也在不断地彰显其研究的魅力。无论是西蒙与沃尔多之间关于逻辑实证主义与文化哲学之间的争论,还是围绕着亚当斯和巴尔佛的揭开行政中的罪恶而展开的批判主义与实证主义的争论,或是哈默与古德塞尔就官僚制度而展开的关于

5、诠释主义与实证主义的争论,都反映了公共行政学研究在基本取向上的严重分歧与冲突。一些西方学者试图以实证主义的有效性标准来评估诠释性研究和批判性研究,从而对公共行政的研究现状得出“应用性的、非理论性的和非积累性的”结论。另一些学者则对此展开了批判与质疑,并由此引发了对西方公共行政学研究现状的反思。那么,中国公共行政学的现状又是如何?西方公共行政学在研究取向上的分歧与冲突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应当如何改善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的状况?本文试图就上述问题展开探讨。 1西方行为主义行政学的研究现状与反思 1.1行为主义行政学的三种研究取向美国学者杰伊D怀特认为,行为主义行政学研究有三种研究取向,分别为行为主义行

6、政学研究、诠释性研究以及批判性研究。 (1)行为主义学性研究。解释性研究遵循实证主义的哲学传统,自然科学和主流社会科学都是典型的解释性研究。它的逻辑一般是一种线性的逻辑,其遵循演绎法则模式和归纳概率模式。解释性研究的重要功能是解释与预测,它试图建构可以解释和预测自然和社会事件的理论,其最终目的就是控制自然事件和社会事件。实证主义的研究传统是与公共行政学的产生与发展一脉相承的。在公共行政领域,公共行政科学化、技术化的理念最早是威尔逊在1887年的行政学研究中提出来的。威尔逊呼吁建立一门公共行政科学,明确希望在政府改革中采用科学的方法。马克斯韦伯通过他的抱负官僚制模型的建构,解决了威尔逊思想付诸实

7、行的技术性问题。 泰勒力图“证明最先进的管理是真正的科学,说明其理论基础是明拟定义的规律、准则和公共管理学报原则。”他所掀起的科学管理运动迎合了行政科学化、技术化追求的精神。威洛比在公共行政原则的序言中强调,“公共行政与任何科学相类似,具有某些普遍合用的基本原理。”古利克和厄威克在行政科学论文集中相信科学应当提供普适性原则来指导行政行为,更强调应将公共行政发展为一套科学理论。 可以说,技术理性在传统行为主义行政学那里得到了极大的张扬,而对技术理性的极端推崇,进而发展成为对实证主义的量化研究方法和解释性研究模式的偏好,可以说是主流社会科学的正统观点。“二战”后,以西蒙为代表的行为主义行政学者主张

8、将逻辑实证主义应用于社会科学研究,他们试图建立一个价值中立的一般行政学。在行为主义的影响之下,行政学研究更加醉心于运用科学技术的手段对错综复杂的公共行政活动作微观上的“数量拟定”和精确描述,试图使公共行政学成为一门与政治分离的、以管理技术和工艺为主的科学。20世纪70年代的公共政策学派与公共选择学派都深受行为主义行政学的影响,都有明显的实证取向。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兴起的新公共管理是对泰勒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它表白了传统形态的公共行政理论正在普遍化为一般管理哲学的理论倾向。概而言之,作为主流的社会科学研究角度与范式的实证主义研究,它在过去半个世纪的公共行政学研究中占据着主导性的地位,至今仍对

9、行为主义行政学研究产生重大的影响。 (2)行为主义行政学研究。诠释性研究以现象学、行为主义学和语言分析哲学的哲学传统为根基。诠行为主义的逻辑是循环的,即意义产生于对整体与部分之间关系和模式的认知。诠释性研究试图理解行为者赋予其社会情境的意义、赋予自身行为的意义及赋予别人行为的意义,它寻求对社会事件和人为事件的理解,努力扩展我们生活的意义,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环境中行动者的言行。公共行政学中的精神分析组织理论是一种诠释性研究理论。精神分析的组织理论试图研究组织中的非理性和无意识的行为和决定,它提供了一个机会,让我们可以了解组织中的人们是如何克服他们前进道路上所面临的各种阻碍而获得解放的。精神

10、分析的角度不仅让我们意识到实证主义方法论的缺陷,并且大大丰富了公共行政学的知识。哈默将现象学方法应用于公共行政领域,他的著作官僚经验采用诠释理论来对官僚制度进行批判。对现代性的批判构成了哈默对官僚制度所有批判的基础,他分别从社会、文化、心理、语言、结识和政治方面对官僚制度进行了全面的批判。作业4:行政学的发展价值趋向;任何一门社会科学的延绵与繁荣都离不开对人类恒常价值的考诘,公共行政学的发展也不也许避开对其核心价值“公共性”的探讨。从概念内涵上看,“公共性”是指公共行政作为一种表征政府部门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其区别于一般管理的本质性特性。它集中体现在公共行政主体即政府部门的“公共性”,管

11、理手段即公共权力的“公共性”,价值观即公平、正义、民主等价值的“公共性”,管理目的即公共利益的“公共性”等方面。作为一门专门研究政府的行政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公共行政学理应将“公共性”作为其核心的理念与价值。以“公共性”为基点,我们可以从一种新的视角来系统梳理西方行政学一个世纪以来的演变历程,也可以从宏观上探索和把握西方行政学未来发展的基本走向。传统与当代主流的西方行政学理论中不约而同地呈现出来的“管理主义”特性,对当前公共行政学的“非公共化”趋势难辞其咎。具体来讲,“管理主义”对公共行政学中“公共性”的损害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管理主义”模糊了公共部门和私人公司的界线。在公共行政领域,

12、定义“公共性”的传统标准就是公私间界线的清楚度。然而,“管理主义”的一个重要假设在于:“公共部门的管理与私营公司的管理在基本程序和追求的目的上都惊人的相似”,其差别仅仅表现为次要方面。因此,他们主张用私营公司的管理模式重塑政府,提倡政府向私营公司学习的自我解构。其二,“管理主义”将效率视为公共行政的终极目的。固然,任何领域的管理,都要通过对组织所拥有的稀缺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和运用,行政组织亦不例外。在这一点上,强调效率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效率并非是公共行政唯一的价值追求和终极目的,由于公共行政不仅仅是公共目的的执行,同时也是公共目的的发明。公共行政的功能在现代社会很大限度上在于促进公民社会所

13、拥有的基本价值,如自由、秩序、正义和公共利益等基本价值的实现。显然,以效率为导向的工具理性只会引导人们关注达成既定目的的手段,而忽视对目的自身的重视,也许使公共行政活动误入“技术乌托邦”的歧途,致使公共行政的诸如民主、平等、公正等基础性价值取向被市场的诸如收益、效益、竞争等价值取向所取代。其三,“管理主义”对政府的公共责任导致一系列冲击。从法理上讲,政府所行使的公共权力来源于社会公众,因此,政府必须承担起相应的公共责任才具有合法性。这种责任取向重要表现为对全体公民的偏好和需要的回应。但在传统的官僚制中,由于信奉“政治-行政”二分法原则,“行政人员责任的焦点在于拟定和遵守他们拟定的标准及程序”,

14、而非对外界的回应。虽然新公共管理也强调公务员的职业道德与奉献精神,但其“市场导向”的理念却将公民对政府的意义比拟为顾客对公司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公务员所应具有的面向全体公众的“公共责任”很也许会沦为一种面向少数富人的“职业道德”,其“公共性”理所当然地会有所丧失。总之,正是西方公共行政理论中一直占主流地位的“管理主义”倾向,导致当代西方公共行政学在很大限度上忽视公私差别、盲目崇敬“市场价值”,片面追求效率,无视民主社会中基本价值的局面。“公共性”的回归:西方行政学的未来发展趋势“1.在价值取向上将更注重“公共性”。公共行政在本质上规定以民主宪政为基石,强调追求人民主权、公民权利、人性尊严、

15、社会公正、公共利益、社会责任等多元价值。假如过度强调对效率和工具理性的追求,必将使公共行政无力反省自身的主线价值和目的,难以担负起公共管理和捍卫民主政治的责任,从而沦为执行和管理的工具,最终丧失公共性。因此,现代公共行政的合法性或合法性必须奠基于足以承担公共责任并且可以实现民主价值。2.在制度构建上将更体现“公共性”。假如说“宪政主义”行政理论提供的更多是理念指导的话,现实中则更需要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来使“公共性”这一重要规范性价值得以体现。从制度上看,理解“公共性”有两个维度:政治学的视角和管理学的视角。从政治学视角来看,“公共性”必须以民主制度为依托,由于“民主政治培养了对公共行政的理智性

16、理解”只有在民主制度下,公民才干真正自觉自愿地参与到行政过程中来,行政主体权力的合法性也才干得到保障;从管理学的角度看,尼古拉斯亨利借助本恩和高斯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复杂概念,认为“可进入性”是衡量组织“公共性”限度的重要标准。事实上,这两个学科维度的理解可以统一到一种观点:“公共性”就是规定民主价值在治理过程中得到实现。3.在伦理文化上将更强调“公共性”。体现民主本质的现代公共行政学必然规定树立不同于以往行政学的人性哲学观。传统行政学援引新古典经济学的人性假设,认为公共行政人员的基本行为动机也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其效用函数中涉及了权力、地位、名声、威望等变量。 在这种新的人性哲学观的

17、指引下,未来的公共行政学所提倡的将不再是“公司家精神”,而是弗雷德里克森的“公共行政精神”。其“公共性”体现在每一个行政人员的职业态度、观念和信仰之中,即规定行政人员以“公共利益”为导向竭诚为民服务,明确自身行为必须在道德上、伦理上满足“公共性”的基本规定。而想要哺育这种“公共行政精神”,“我们既要对良好的管理充满激情,也要对正义充满激情。因而公共行政精神的哺育源于对行政人员的“内在控制”,而这种“内在控制”就是运用道德和伦理的力量对行政人员进行制约与引导。这也将是未来行政伦理学进一步探讨的主题所在1、新公共行政学如何对传统行政学所谓“效率至上”原则进行反思和批判?P204答:它对传统行政学“

18、效率至上”原则的反思和批评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的。(1)从理论方面看,新公共行政学主张公共行政不仅仅是执行政策的工具,并且还是对广大民众生活各个方面都具有决定性影响的重要因素,它担负着广泛的社会责任。鉴于传统行政学“效率至上”原则固有的缺陷,新公共行政学采用解释学和批判理论的模式进行研究,以期超越传统行政学的所谓“理性模式 ”,它强调建立规范价值,关注人民需要,提高社会性效率,以改善人类生活,实现行政工作的最终目的。(2)从行政实践方面看,新公共行政学认为,一方面,公共行政最重要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类幸福。另一方面,传统行政学的效率观也促使一些行政学者以机械性效率为标准来评估公共服务绩效。它

19、以产出作为决策的基础,即假定某一方案的选择要基于对资源的有效运用,然而事实上,这种所谓完全科学的假设主线站不住脚,并且它导致了总体上的无效率。最后,传统行政学理论过度迷信效率,导致了长远性缺少效率并且已明显导致了更多问题。新公共行政学者认为,效率虽然在某种层次上有其积极作用,但在公共问题的解决上却一筹莫展,究其因素,这正是由于按照传统行政学理论设计的政治制度并未表达公共利益,而只是考虑机械性的量化概念,它未曾顾及到社会性的公平分派,其结果往往促使社会上有组织者、有权势者以及既得利益者受益最多,而导致越来越多且差距日益增大的不公平、不平等现象。2简述奎德所说的政策分析的过程。P229答:所谓政策

20、分析的过程即是指政策分析工作的先后顺序,它是由问题自身及其内容决定的,奎德认为,无论问题属于何种性质,政策分析过程都要涉及以下这五个基本阶段:(1)总体概述;(2)广泛探索;(3)多方比较;(4)说明解释;(5)测试检查。3什么是公共选择理论?这一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什么?。P237答:1、公共选择理论是旨在将市场制度中的人类行为与政治制度中的政府行为纳入同一分析的轨道,即经济人模式,从而修正传统经济学把政治制度置于经济分析之外的理论缺陷的一种新公共经济理论。2、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特点是以“经济人”的假定为分析武器,探讨在政治领域中“经济人”行为是如何决定和支配集体行为的,特别是对政府行为的集体选

21、择所起到的制约作用。所谓经济人假定是指:作为一个人,无论他处在什么地位,其人的本性都是同样的,都以追求个人利益,使个人的满足限度最大化为最基本动机,即假定人都具有“经济人”特点。五、论述题1、结合实际谈谈你对里格斯提出的过渡社会公共行政的特点的见解。答:里格斯重点分析了现代泰国、菲律宾的公共行政并据此提出了过渡社会公共行政的三个基本特点:(1)异质性里格斯认为,“异质性”是指一个社会在同一时间里同时存在着不同的制度,行为和观点,极不协调,表现出强烈反差。过渡社会的多元社区,多元经济形式以及多元价值使其公共行政具有明显的多元性,即异质性特点。从行政组织来看,一方面,中央政府在航空,电子,通讯等部

22、门设有专门的机构并配备有现代化的管理设施,另一方面,在一些偏远地区却主线没有专门的行政机构,在那里,宗族,宗教,宗派团队支配着一切。从人事行政来看,过渡社会的异质性特点表现为一种奇特的“西化分子反精英现象”。(2)重叠性过渡社会的行政异质性使行政受到各种冲突的行政因素影响,进而导致了公共行政的重叠性特点。在里格斯看来,公共行政的“重叠性”即行政机构的重叠现象,具体是指,行政机构并不一定产生其应当有的功能,行政行为往往受非行政标准所主宰,而不受行政标准所决定。当一个行政机构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不能完毕其行政任务时,不得不由此外一些非行政组织来完毕它的任务。里格斯认为,这种重叠性是过渡社会的公共

23、行政特有的现象。在他看来,在传统农业社会,由于所有功能都是由一个机构来执行,行政不会出现这种重叠性现象;在现代工业社会,由于社会机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行政也不会出现这种重叠性现象;而在介于两者之间的过渡社会,尽管有了相称限度的社会分工,但其社会分工尚未达成高度发展的限度;尽管专业化职能机构及相应制度已经建立,但其功能尚不能很好发挥。里格斯认为,这种行政重叠性必然导致合法机构受控于非法机构以及派系林立,政出多门,互相扯皮,彼此排斥等行政行为多元化的恶果。(3)形式主义里格斯认为,过渡社会公共行政的重叠性和异质性特点必然导致其整个行政系统的形式主义。所谓“形式主义”即是指政府所制定的法令和政策不

24、能付诸实行,形同虚设,徒有虚名。他认为,任何一种行政制度都有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形式主义,都可以找到政策,法令不能贯彻的事例,但是只有在像现代泰国和菲律宾这样的过渡社会,形式主义才达成了它的顶峰。他认为,过渡社会公共行政的形式主义的首要表现便是宪法的形式主义。过渡社会在变迁过程中,旧有的权力基础-神圣的君主权力已经逐渐消解,替代的人民主权的权力基础没有生成起来。这种权力基础的危机影响了统治和政府管理权力的社会合法性。而这种合法性的缺少不仅使社会经常反抗政府的非法之治,并且官僚结构内部也由于没有主权权力者的监督和潜在的制约,而很容易发生非法的权力斗争。官僚间的政治比重越高,则诸如效率,理性等纯行政标

25、准便也许越低。与行政-政治化相关的一个现象是程序的典礼化,即过去所推行的一切法规,官僚习惯都逐渐固定成为一种内在的价值。里格斯认为,形式主义一旦与官僚权力相接触,就会产生许多矛盾和弊病以及种种社会不良之风。2、德鲁克的目的管理理论有哪些基本内容?P215答:德鲁克的目的管理理论,既吸取了泰勒科学管理理论和人际关系学说的长处,又避免了它们的局限性,其内容重要涉及以下基本方面。1、组织中目的的性质德鲁克认为,组织中的目的可分为战略目的、策略目的以及方案和任务,它们分别由组织中各级管理人员和一般工作人员制定。其中,(1)战略目的由组织中的高层管理人员制定;(2)策略目的是次一级的目的,有复杂限度和层

26、次高低的不同。(3)方案和任务是指一般工作人员为其自身的工作制定的目的。2、目的管理成功的先决条件德鲁克认为,目的管理要取得成功,必须满足以下前提条件:(1)高层管理人员积极参与;(2)下级人员的参与;(3)有充足的情报资料;(4)对实现目的的手段有控制权;(5)对为实现目的而敢于承担风险的组织成员予以激励和保护;(6)相信广大组织成员的责任心和发明性,以Y理论的观点来看待组织成员,既要相信组织成员可以制定目的并且可以承担实现目的的责任,相信人的本性乐意承担责任、可以自治、乐意上进和发展。3、目的管理的三个阶段德鲁克认为目的管理涉及制定目的、实现目的和对成果进行检查和评价三个阶段,它可以分为七

27、个互相联结的环节:环节一,准备;环节二,制定战略目的;环节三,制定试探性策略目的;环节四,由各级管理人员对策略目的提建议、互相讨论并修改,集思广益,以增强每个人的参与感和实现计划的积极性。环节五,对各项目的和评价标准达成协议,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目的体系,并将达成协议的目的和评价标准报送上一级。以上五个环节属于目的管理第一阶段的工作;第二阶段即环节六,在一般监督下为实现目的而进行过程管理。目的管理的第三个阶段,即环节七,把实现的结果同本来制定的目的相比较,对成就予以各种形式的奖励,对问题则尽量实行由各级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自己总结,上级给以指导的方法,以利于总结经验和教训,将其应用到下一个目的管理的

28、周期中,不断提高目的管理工作的水平。12行政管理学又称行政学,也称公共行政学或公共管理学。它是一门研究政府对社会进行有效管理规律的科学,是国家公务员和其他公共部门工作人员必备的知识。行政管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20世纪初成立以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发达国家,行政管理(公共行政)已成为一个独立的,具有众多理论流派,多学科交叉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一门科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管理学的研究蓬勃发展。行政管理在各种管理中起领导、主管作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需要各方面的有效管理,其中行政管理是否科学、有效,直接影响着国家、社会的发展。政治行政二分法:这是古德诺在政治与行政一书中提出的观点,认为政治与行政是所有政府具有的两种基本功能。政治与政策和国家意志的表达相关,存在于政府表达国家意志所必需的活动中;行政则与这些政策的执行相关,存在于政府执行国家意志所必需的活动中。由于政府体制的不同,这两种功能的区分限度及其关系也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别。一般而言,政府的民主限度越低,国家意志的执行功能与表达功能之间的区别也就越小。但是,即使在君主制政府中,分工的需要也都使区分这两种功能成为不可避免。自是以后,“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和“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就成为行政学中一种影响很广的观点。政治和行政分离的理论是对19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体制改革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