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扶贫调研报告【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就业扶贫调研报告【6篇】.docx(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就业扶贫调研报告【6篇】为助力建成“六养胜地宜居潼南、决胜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我们以“促进乡村旅游、推动旅游扶贫”为主题,科学选题,精心组织,扎实、深入开展了旅游扶贫工作调研。现就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我区充分把握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机遇,围绕美丽乡村建设,依托贫困地区优势旅游资源,发挥精品景区的辐射作用,带动农户脱贫致富,积极开展旅游扶贫工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旅游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2019年,我区共接待游客预计将突破1000万次,乡村旅游已接待游客722万人次,约占全区游客接待量的72%,实现综合收入38亿元,有力助推了脱贫攻坚。(一)政策推动。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
2、脱贫攻坚的各项决策部署,出台了重庆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潼南工作方案关于打造“六养胜地”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发展潼南全域旅游打造旅游业升级版实施方案(20182020年)等文件,进一步明确了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突破口,推动农村扶贫开发的工作思路,成立了乡村旅游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将太安镇蛇形村的香水百荷、太安镇罐坝村的现代农业、崇龛镇的菜花景区,确定为乡村旅游扶贫试点镇。(二)资金拉动。按照市扶贫办安排部署,近年来,我区积极开展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累计投入专项资金670万元实施乡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一是投入170万元,兴建了白沙村中央广场;二是投入50万元,为薛家、灌坝两村70家星级农
3、家乐添置了床位、茶几、电视柜,解决了游客住宿难问题;三是投入120万元,为太安镇香水百荷项目建设停车场、观光道路等;四是投入130万元,为崇龛镇老店村玫瑰花基地打造观光带;五是投入200万元为柿花村油菜花基地、龙滩村油牡丹基地新修产业便道以及其他附属设施,该些项目的投入,有效改善了旅游项目的生产条件。蛇形村的香水百荷、灌坝村的现代农业以及白沙村的油菜花海,已经成为展示潼南旅游的窗口。(三)景区带动。截止目前,全区建成乡村旅游扶贫村5个,打造乡村旅游扶贫片区3个,发展星级农家乐70家,推进农旅、文旅深度融合,突出“人文牌”“乡村牌”,高质量高品质打造“花漾潼南”“水韵潼南”“田园潼南”“乡愁潼南
4、”四个系列节会活动,大力推进“赏花游”“古镇游”“红色游”“礼佛游”“养生游”,唱响“周末游潼南”文旅品牌,吸引游客到潼旅游消费,指导开办农家乐,并在各节会期间,在景区设置扶贫摊位,让贫困户优先销售土特产产品,在崇龛菜花景区打造潼南首个文创基地,吸引群众本地就业,提高辖区贫困户及回乡人员就业率,吸引游客到潼旅游消费,助推沿线贫困群众增收脱贫。二、存在的问题(一)财政投入力度较小。由于开展脱贫攻坚,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大多用于基础设施或综合保障政策,我区获取的乡村旅游资金仅有2014、2015年的670万元。市级安排的资金非常有限,区级也没配套安排,财政投入很小。(二)旅游环境有待优化。部分景区基础
5、设施及配套建设还不够完善、服务功能不够优化,尤其是乡村旅游区域的配套设施较落后,普遍欠缺优质整洁的住宿环境,不能较好的吸引过夜游客。(三)旅游产品层次较低。我区乡村旅游产品大多由市场自发形成,经营者自己谋划、自行设计、自主建设,缺乏科学规划,发展水平不高。旅游产品形式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乡村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缺乏核心竞争力。三、对旅游扶贫工作的建议(一)突出特色,打造品牌。依托各地自然条件、人文特色、农业资源,打造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一是发挥潼南农业大区的优势,秉持“农业是根、文化是魂、旅游是路”的理念,构建“农业+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围绕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民俗,精心策
6、划一批参与性强、趣味性强的活动项目,使游客在乡村旅游过程中,品尝农家风味、品读农耕文化,获得回归自然、放松身心的良好体验。二是延长产业链条,让游客白天观光体验,晚上聚会娱乐,延长逗留时间,增加旅游消费。三是推进旅游新业态发展,打造一批具备休闲观光、养生度假和文化体验等综合功能的高端产品,满足旅游市场的高端需求。(二)规范管理,提升服务。注重对“吃住行”相关服务及从业人员素质的管理与培训,从而提升乡村旅游品质。指导新建星级酒店和优质民宿、农家乐,指导旅游企业丰富提升系列特色旅游商品,加强对全区的公共交通、酒店、餐饮等行业从业人员经营管理、食宿服务、接待礼仪、传统技艺、导游解说、文艺表演、市场营销
7、等技能的培训,提升旅游服务意识,树立良好的旅游窗口服务形象。(三)有的放矢,增强实效。一是重视旅游项目的扶贫作用,跟踪服务重大项目,推进项目早开工、早运营、早发挥脱贫减贫效应。二是鼓励旅游企业与贫困村“结对子”,在劳务用工、农副产品收购、产品开发、宣传推广等方面对口帮扶,不断提高农民收益。三是创新“景区+农户”扶贫开发方式,支持农民以房屋、宅基地、土地承包使用权等资源,采取股份制、合作制等形式参与旅游经营,让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推进贫困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为贯彻落实九江市关于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巡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方案(九办字20194号)、九江市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巡察整改工作调研督导
8、方案(九人社字201923号)精神,有效推进各县(市、区)人社部门全面履职尽责,确保全市人社系统高质量如期完成巡视整改任务,根据市局统一安排,第四督导调研组于3月6日至3月8日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及台账、实地查看扶贫车间和乡镇人社所等形式对都昌、彭泽、湖口三县就业扶贫专项巡视巡察整改工作进行调研督导,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整改情况:(一)政治站位情况。三县人社部门都能够坚持从政治上认识和解决问题,把巡视整改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任,形成了领导带头、齐抓共管的整改工作格局。都昌县就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2019年以来已召开9次调度工作会,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长兼任县就业
9、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亲自督促各乡镇党委书记,要求高度重视,做好对接,高质量报送材料;彭泽县层层传导压力,3月4日召开了全县乡(场、区)分管领导和人社所所长工作会议,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明确了整改任务;湖口县召开三级干部巡察整改大会、扶贫开发专项会和市派领导干部脱贫攻坚调度会三个大会高位推动巡查整改工作。(二)传达学习情况。三县人社部门均能够及时召开有关会议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听取巡视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央第十一巡视组对江西省开展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工作反馈会议精神、刘奇书记在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会上整改工作动员讲话、刘奇书记及易炼红省长在省委脱贫攻坚专
10、项巡视整改领导小组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林彬杨书记及谢一平市长在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扩大)暨市委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巡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市人社局就业扶贫专项巡视巡察问题整改工作推进会会议精神。学习情况和学习内容能够在县就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县人社局、县就业局会议记录本中反映。(三)组织领导情况。三县人社部门及时成立巡视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均结合实际按时制定了整改方案,按照整改方案列出问题清单并细化整改措施。在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上的整改措施,大体上能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三县均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或县人社局局长为组长的就业扶贫工程巡视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置办公室
11、,列出整改任务清单,细化了整改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四)整改进展情况。三县人社部门能够坚持举一反三、标本兼治,全面排查梳理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制度漏洞;对照整改方案要求,坚持立说立行、立行立改,确保开好头、起好步;对关键性问题能够打通重要节点,对普遍性问题也能加强建章立制,结合整改工作建立健全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长效机制。二、数据汇总:(一)扶贫车间:都昌县截至2018年底已建就业扶贫车间87家(其中运营正常的72家,经营困难的1家,有名无实的14家),3个深度贫困村各有1家扶贫车间,2018年已对其中42家发放补贴,补贴金额23.9万元,3月12日前,将对符合用工条件、运营正常
12、却暂未发放补贴的20家进行发放,11家因用工还没有满6个月,所以暂不能发放补贴,2019年3月,新增上报安置贫困户就业的拟认定为扶贫车间有47家(先在公共就业人才服务局备案,待稳定用工6个月后,对符合条件的车间按实际符合条件的用工人数发放补贴,同步认定为扶贫车间);彭泽县对已建26家就业扶贫车间进一步全面梳,目前有21家就业扶贫车间正常运行,有4家扶贫车间因未吸纳贫困劳动力或贫困劳动力就业时间每年仅20天-40天,有1家扶贫车间因窑炉到了使用寿命,元月份进行拆除重建,需要半年时间左右,2017年补贴扶贫车间14家,补贴金额15.5万元,2018年补贴扶贫车间20家,补贴金额17.6万元;湖口县
13、对已建的31家扶贫车间摸底后发现,到目前为止正常运转的有20家,存在困难9家,面临关闭的有2家,2018年对其中5家扶贫车间发放了共计3.7万元补贴。(二)培训情况:都昌县辖24个乡镇,316个行政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3481人,其中贫困劳动力(16-60周岁)23291人,贫困劳动力中现有未就业人数1192人。2017年共培训199人次,发放补贴9.43万元,2018年共培训2048人次,其中户籍地为深度贫困村的96人次,共发放补贴33.57万元,两年共计发放生活补贴10.37万元。根据此次巡视巡察整改要求,经摸底,2019年全县在家贫困劳动力调查人数2551人,愿意参加培训的1071人
14、(其中:经营类14人,服装类27人,电商类21人,农业类851人,家政类61人,其它类97人),今年2月27日开办第一期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提升班已对96名贫困劳动力进行培训;彭泽县辖19个乡(场、区)镇,150个行政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共17611人,贫困劳动力7834人,其中未就业813人。2017年培训人数620人次,发放补贴9.3万元,生活补贴2.01万元,2018年培训47人次,发放补贴1.39万元,生活补贴0.61万元。根据此次巡视巡察整改要求,经摸底,2019年全县在家贫困劳动力调查人数813人,愿意参加培训的195人(其中:经营类23人,服装类21人,电商类19人,农业类40人,家
15、政类33人,其它类59人);湖口县辖14个乡镇,147个行政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共9427人,贫困劳动力5530人,其中未就业537人。2017-2018年共培训917人次,发放补贴11.5万元,生活补贴3.87万元。根据此次巡视巡察整改要求,经摸底,2019年全县在家贫困劳动力调查人数1993人,愿意参加培训的153人(其中:经营类3人,电商类2人,农业类23人,家政类9人,其它类116人)。(三)交通补贴发放:都昌县全年对190人次发放交通补贴,发放金额9.18万元,发放范围仅限于大港土目源、和合双峰、土塘冯梓桥三个深度贫困村和蔡岭镇,其中省外174人,补贴8.7万元,省内16人,补贴0.4
16、8万元;彭泽县较2018年10月督察时发放人数有大幅提升,范围覆盖全县所有乡镇,全年对487人次发放23.35万元交通补贴,其中省外437人,补贴21.85万元,省内50人,补贴1.5万元;湖口县2018年仅对15人发放交通补贴,其中省外13人补贴0.65万元,省内2人补贴0.06万元,合计补贴0.71万元。(四)扶贫专岗:都昌县2018年开发扶贫专岗5073个,其中就业部门371个,发放资金234.8万元;彭泽县就业部门2017、2018两年分别开发扶贫专岗287个、305个,分别发放资金175.03万元和92.26万元;湖口县共计开发626个扶贫专岗,发放资金416万元,其中就业部门332
17、个,发放资金336万元。(五)政策宣传:三个县均印制了就业政策宣传小册,多渠道建立就业信息平台。都昌县同电视台建立了宣传报道小组,采访创业典型,出版返乡创业人员事迹材料书籍,创办创业都昌人栏目;彭泽县正在探索将彭泽二套开辟成就业频道,全天候滚动播放就业扶贫政策及园区就业岗位信息。(六)保障扶贫和人才扶贫:三个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均落实了县级财政代缴全部最低标准养老保险政策,做到了贫困人员应保尽保。均开发了三支一扶“扶贫”岗位。三、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一)扶贫车间方面:1.人社部门及乡镇人社所对扶贫车间跟踪管理对接服务力度不够,缺乏对扶贫车间具体工作的指导,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到,部分扶贫车间台账很不完
18、善,有些扶贫车间只有贫困劳动力花名册,缺少其他相关材料;2.奖补政策兑现比例低,2018年度都昌87家、彭泽26家、湖口31家扶贫车间中已申领奖补的分别为42家、20家、5家,补贴政策落实到位比例分别为48.3%、76.9%、16.1%,有部分符合申请奖补条件的扶贫车间未享受相关补贴;3.吸纳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功能未能充分发挥,有相当一部分有充分就业岗位的扶贫车间吸纳贫困劳动力人数仅有2-3个,且用工不稳定。原因分析:1.对新政策了解把握不够,对扶贫车间的认定和补贴标准不清晰;2.主管部门对专项资金使用较为审慎,奖补资金申请材料较繁杂;3.人社部门对扶贫车间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对扶贫车间指导
19、帮扶工作的主动性;4.有相当部分不符合申请奖补条件的扶贫车间未及时撤销。(二)职业培训方面:1.贫困劳动力参与职业培训人数少,都昌、彭泽、湖口三县2017、2018两年贫困劳动力参与职业培训人数分别为2247人次、667人次、917人次,占贫困劳动力总数比例很低;2.贫困劳动力有职业培训意愿人数少,通过摸底,2019年愿意参加职业培训贫困劳动力占在家贫困劳动力调查人数比例,都昌、彭泽、湖口三县分别为41.98%、23.98%和7.68%。原因分析:1.对贫困劳动力职业培训动员宣传力度不足,未能精准针对每一个有培训需求的贫困劳动力提供相关政策宣传;2.原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实用性,往往只是按部就
20、班完成培训任务,对贫困劳动力实际培训需求把握不到位,培训课程没有吸引力。(三)交通补贴方面:都昌县有外出就业贫困劳动力6633人,交通补贴仅针对县内三个深度贫困村和蔡岭镇的190名符合条件的贫困劳动力发放,湖口县的312名外出就业贫困劳动力中仅有15名享受了交通补贴,在随机电话核实的外出贫困劳动力中询问中发现,也有部分并不了解相关政策。原因分析:1.政策宣传不精准细致,外出贫困劳动力对具体政策知晓率不高;2.有些人社部门因考虑就业专项扶贫资金的承受能力,对此项工作有保守心态,相关工作开展不积极主动。(四)资金拨付台账方面:三县均未形成专门的2019就业扶贫资金使用安排,仅有大概预算总数。都昌县
21、在各台账中有资金专项拨付总表和凭证,但没有专门台账;彭泽县没有专门台账,台账单列清晰但缺少汇总;湖口县有专门台账,但未成册。原因分析:1.对就业扶贫资金管理使用重视程度不足;2.各部门各股室间沟通协作不够,业务台账和资金台账未能有效结合管理。四、意见建议(一)扶贫车间方面:1.加大力度跟踪管理服务,人社部门和乡镇人社所应主动上门对接扶贫车间,对扶贫车间具体情况做到心中有数;2.对已建的扶贫车间加强管理,派专人帮助其尽快完善相关台账资料,并加强与扶贫车间管理人员的交流沟通和政策宣传,为其招工稳工、技能培训、产业发展提供引导和帮助,引导和鼓励他们多承担社会责任,吸纳更多贫困劳动力;3.认真学习贯彻
22、落实新标准新政策,积极落实扶贫车间奖补政策,适当精简补贴资金的申请材料;4.对积极性不高、招纳贫困劳动力少的扶贫车间应积极对接服务和管理,对运营存在困难的扶贫车间主动想办法,在做好自身业务工作的同时,与其他有关部门沟通协作,解决扶贫车间运营中存在的订单不足、资金缺乏等难题;5.对确不符合现行政策标准的有名无实的原已认定的扶贫车间,及时撤销。(二)职业培训方面:1.对有培训意愿的贫困劳动力要做到精准摸底,一个不漏,掌握具体培训需求,做到“底数清,方向明”;2.人社部门和乡镇人社所加大对接力度,上门入户,精准到人,做好宣传引导,增强贫困劳动力的就业意识和培训意识;3.创新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根据地
23、方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因乡施策,因材施教,制订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注重时效性,开展多样性培训,做到应培尽培。(三)交通补贴方面:1.积极宣传和落实交通补贴,鼓励外出就业,对确实符合申请条件的贫困劳动力,加强对接,主动积极开展相关工作;2.加大交通补贴政策落实的覆盖面,在全县范围内支持只要符合政策条件的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均可申请交通补贴。(四)资金拨付台账方面:1.提高对资金拨付台账重要性的认识,形成专门的资金拨付台账,加强预算管理规划;2.部门之间加强协同合作,加强业务台账与资金拨付台账的优化结合管理。省人社厅:按照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乡村振兴局关于开展脱
24、贫人口就业帮扶调研的通知要求,我们迅速会同市发改委、乡村振兴局转发通知至各区(市、县),组织全市人社、发改、乡村振兴部门力量,对全市脱贫人口就业帮扶工作推进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工作进展情况(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截至8月底,全市脱贫人口143392人,其中脱贫劳动力96177人。96177人中有劳动能力和务工就业意愿的60497人已全部实现就业,其中,市内务工就业人数18718人,市外省内务工就业人数17872人,省外务工就业人数10327人,公益性及公益类岗位安置就业13548人,实现创业32人。组织脱贫劳动力开展各项就业培训3021人,培训后实现就业人数1712人
25、。脱贫劳动力就业人数和省外转移就业人数均超过2020年年末人数。(二)重点工作进展情况。一是持续深化跨区域劳务协作。加强与对外主要劳务输入地相关部门、用工企业的对接,依托“返乡创业和劳务输出服务联络站”等驻外农民工服务机构,收集和发布当地企业用工信息,优先输送脱贫劳动力到浙江、广东等地务工。二是扎实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就业增收工作。建立完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人员信息管理”数据库,加强与市发改委、乡村振兴局相关信息数据比对复核,对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人员实行实名制信息化管理,提供分类精准就业帮扶。截至8月底,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2397人,其中什邡市13人,中江县2384人。2397
26、人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2388人已全部实现就业,其中,市内就业218人,市外省内就业931人,省外就业787人,公益性岗位安置452人。三是大力培树劳务品牌。将建设特色劳务品牌工作纳入市政府关于加快人力资源服务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重点内容持续推进,。整合人社、商务、住建等部门优势资源,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和劳动者实际,分项目、分阶段、分对象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提升劳务品牌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并依托定向劳务基地,与用工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劳务合作关系,定点定向开展劳务输出。截至目前,仅“中江表嫂”“家道家政”“江建筑”“聚佳劳务”输出脱贫劳动力等城乡劳动者7.8万余名,年增收12亿余元。二
27、、主要做法和特色亮点工作(一)“一个工作机制”确保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立以局主要领导为组长,局领导班子成员和局属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局机关、局属有关单位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推进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3次,专题研究全市脱贫劳动力就业帮扶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突出问题。制定德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班子成员指导推动区(市、县)巩固拓展人社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方案,局领导班子成员实行包区(市、县)指导推动巩固拓展人社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责任制。各区(市、县)也分别成立相应机构,明确具体责任人和职责,将目标任务进行了层层分解。加强与市发改、乡村振兴部门脱贫
28、劳动力的信息对接,形成了上下贯通、协同联动的良好工作格局。(二)“三项制度”拓宽脱贫劳动力就业渠道。一是建立延伸就业服务制度。在广东、浙江、北京、重庆等我市对外主要劳务输入地建立13个“返乡创业和劳务输出服务联络站”,在市内8个用工大户企业建立“就业创业信息服务直联站”,直接服务农民工累计达13.5万余人次,拨付补助资金31.5万元。二是建立帮扶就业兜底制度。出台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办法,将农村公益性岗位补贴标准再提高100元/月。今年1-6月,通过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5788人,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1483.02万元。三是建立灵活就业促进制度。制定德阳市创建新型灵活就业引领项目管理办法,对全市从事
29、居家、服务、经营、网络平台和综合等五类灵活就业,规模达到20人至50人以上的,按每月200元/人、每个项目一年不超过20万元的标准给予项目创建单位补贴,切实加强对新就业形态的组织引导和带动,多渠道促进脱贫劳动力等城乡劳动者就业。罗江区制定印发关于做好脱贫户、监测户省外务工交通补贴工作的通知,对到省外务工的脱贫户、监测户给予200元/人的一次性交通补贴。2021年1-6月,全市就业创业补助资金用于脱贫劳动力就业帮扶支出1551.82万元。(三)“五大渠道”促进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一是劳务协作输出一批。加强与对外主要劳务输入地相关部门、企业用工对接,依托“返乡创业和劳务输出服务联络站”等驻外农民工
30、服务机构,收集筛选当地企业用工信息,通过德阳人社服务微信公众号、乡镇老乡群等网络平台和举办线下专场招聘活动等,及时精准向脱贫劳动力推送。今年春节前后采取引导“错峰返乡”、走访慰问、关心关爱“三留守”人员等举措,鼓励在外德阳籍脱贫劳动力留在务工地过年,稳住就业岗位。截至8月底,全市脱贫劳动力省外就业10327人。二是技能提升培训促进和稳定一批。紧贴市场需求和脱贫劳动力的培训意愿,结合乡村振兴和地方特色产业,大力推进项目制培训,采取“职业技能+创业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等模式,提升脱贫劳动力就业技能水平。广汉市坚持把建阵地与做强产业特色相结合、把聚名师与加快产业培育相结合、把建课程
31、与对接产业需求相结合“三建三结合”工作机制,依托乡村旅游、农业产业布局,打造扶贫培训教学主阵地。什邡市积极推动项目制培训与乡村振兴和地方特色产业有机结合,按照“一镇一特色、一村一产业”科学制定培训计划,开展民宿服务与管理、新派川菜、雪茄种植等符合市场需求的培训。2021年1-6月,全市组织脱贫劳动力开展就业培训3021人,培训后实现就业1712人。三是鼓励就业帮扶载体吸纳一批。依托全市现有的29个就业援助基地、114个就业扶贫基地、143个就业扶贫示范村,帮助脱贫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截至8月底,全市就业帮扶基地(车间)吸纳脱贫劳动力就业2408人。深挖农业产业就业潜力,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
32、通过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农业经营主体吸纳脱贫劳动力就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行“企业+农户”“产业园+贫困户”“党支部+专合社+贫困户”“星级农家乐+贫困户”等模式,帮助脱贫户获得“租金收入+务工收入+超产分成+二次返利”等多重收益。中江县富兴镇刘氏农场流转4个村近1000亩土地,将养牛与种植青花椒相结合,用牛尿灌溉青花椒,形成产业链,并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吸纳12名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人均月工资2000-3000元。同时,吸引近百名脱贫劳动力到种养区采摘花椒,人均70-150元/天。截至目前,全市通过发展特色产业促进脱贫劳动力就业17922人。四是返乡创业带动一批
33、。全面落实省、市促进返乡下乡创业“22”“24”条措施,加大返乡创业人员的服务、指导、培训力度,充分发挥创业带动脱贫劳动力就业的倍增效应。中江县李怡返乡创办绿环养殖有限公司,构建了现代化绿环养殖创新创业模式,通过生猪养殖,带动庞彩兰等3户脱贫户微创业,实现增收致富、奔向小康,累计吸纳并带动本村村民实现就业创业400余人。今年来,全市新增农民工返乡创业7885人,创办企业(含个体工商户)7885个,实现总产值26.52亿元,带动脱贫劳动力等就业7.9万人。五是公益性岗位安置-批.加强乡村公益性岗位管理,进一步完善岗位设立和上岗前公示等公益性岗位管理制度,对因自身残疾或需照顾残疾、重症家庭成员无法
34、外出和通过市场难于实现就业的脱贫劳动力实行兜底安置,并按规定给予岗位补贴。新增和腾退的乡村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有劳动能力的大龄、残疾和家庭特别困难的脱贫劳动力,切实发挥公益性岗位的兜底作用。2021年1-8月,全市通过公益性及公益类岗位安置脱贫劳动力就业13548人。三、存在问题和困难(一)脱贫劳动力就业稳定性差,失业风险大。脱贫劳动力从事保洁、服务员、一线生产工人等工作岗位的占比较大,工作岗位技术含量低、可替代性强、工资收入低,因此就业不稳定、失业风险大。(二)脱贫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意愿不强。从参加技能培训人数占比来看,脱贫劳动力参与人数少,培训意愿不强,扶贫专班推荐就业成功率也较低。(三)
35、脱贫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不足。脱贫劳动力普遍存在文化程度偏低、缺乏技能的现状,就业竞争力相对较弱:有创业意愿的又面临缺乏经验、资金、技术等难题,创业成功率低。四、意见建议(一)加强返贫动态监测和就业形势研判。密切关注国内外新冠疫情、经济发展形势等对贫困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定期分析研判脱贫劳动力就业形势,加强对易返贫致贫劳动力动态监测,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失业返贫的底线。(二)出台脱贫基地管理办法。建议出台全省脱贫基地(车间)认定管理办法,对已认定的扶贫基地(车间)进行考核,根据吸纳和稳定脱贫劳动力就业的情况给予一-定补贴。新认定一批吸纳带动就业效果好的基地(车间),给予2万
36、-10万的一次性补贴。(三)加大就近就业支持力度。优化延续支持企业共渡难关和促进就业的相关优惠政策,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省、市促进返乡下乡创业“22条”“24条”措施,持续优化返乡下乡创业环境,积极为有返乡创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提供土地使用、平台搭建、资金支持等帮助,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四)探索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失业保险制度。目前,很多脱贫劳动力受文化程度、技术能力的限制,选择快递物流、网络送餐等灵活就业方式,但是这些新业态大多未和企业建立劳动关系,失业风险大,建议出台灵活就业人员自愿参加失业保险制度,对自愿购买失业保险满一年、非因本人意愿中断灵活就业的,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
37、。(五)探索脱贫劳动力社保制度。目前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层次低、保障程度不高等问题,特别是脱贫人员大多存在年老体弱病多等困难,有很大返贫风险,建议探索“以人为本、相对公平”的政策体系,出台农村社保管理制度,适当提高保障水平,缓解脱贫人员的养老之忧。日前,根据省厅相关文件精神和学校领导安排,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认真制定调研方案,深入各二级学院和广大毕业生当中,对我校毕业生就业意向进行了广泛调研。一、调查目的通过调查毕业生的择业意向,以及毕业生的真实经历和复杂心态,对大学生的求职与择业的问题作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思路和政策建议。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通过向我校毕业生随机发
38、放问卷形式调研。调研发放问卷160份,收回有效问卷160份,回收率100%,最后采用资料统计、数据相关比较等方法进行分析。三、调查分析1、毕业生基本情况我校毕业生总人数为9803人,共39个专业。其中师范类专业18个,毕业人数8886人;非师范专业21个,毕业人数1117人;外省生源272人。2、就业意向分析在调查的160份问卷中,有77.5%的学生认为当前广东省的就业情况形势严峻,就业比较难;有60%的学生对目前的专业基本满意;有56.3%的学生不知道自己适应什么样的工作;有32.5%的学生选择工作是首选薪资待遇;有53.8%的学生认为从事职业的期望值专业对口、但不强求;有54.4%的学生择
39、业的方向是去国有大中型企业择业;有58.8%的学生认为公务员报考热的原因是工作稳定、工作体面;有58.8%的学生就业主要选择中小型城市;32.5%的学生地域选择是回生源地就业;40%的学生到省外就业的主要障碍是需要照顾家人;45%的学生自主创业的障碍是经验不足、怕担风险、缺乏启动资金;46.9%的学生到中小型企业就业最担心的是工作不稳定、担心二次择业、没发展前途;34.4%的学生找工作的主要途径是学校提供的信息和推荐、网络招聘;42.5%的学生为了获得理想工作、选择考研;37.5%的学生对月薪的期望值30004000之间;43.8%的学生认为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是自身能力的全面培养;29.3%的
40、学生认为政府和事业单位拿出更多的岗位招聘毕业生、引导高校毕业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好地与社会需求接轨。四、建议措施针对以上的调查结论,大多数毕业生对目前的就业形势不太乐观,但同时也有一小部分毕业生表示无所谓态度,毕业生应该积极调整就业观念,放松心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找工作的状态中去。同时学校、政府、社会各界要多提供和创造就业机会,让大学生能够更好的融入社会。高校要加快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互动,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就业是民生之本”,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全国上下就业形势严峻。我区就业形势如何,金融危机对就业造成了多大影响,在就业方面还存在哪些难点
41、,破解就业难题的出路在何方?针对这些问题,近期,区劳动保障局依托社区劳动保障站等基层服务人员,通过对辖区企业、居民逐户统计、重点访谈、集体座谈等,针对我区就业状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一、基本现状我区总人口调查317837人,(统计资料328272人,镇办报312770人)其中城镇人口调查269779人,(统计资料265840人,镇办报26164人).农村人口调查48058人,(统计资料62432人,镇办报51129人).城镇与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分别如下:城镇总人口269779(调查),除去*集团8个社区,57936人,其它69个社区总人口211843,劳动力139031,非劳动力72812
42、人(60岁以上23418人、16岁以下46139人、病残等无力就业人员3255人)。139031人劳动力中,已就业118919人(稳定就业74219人,灵活就业43866人.援助就业834人);“4050”就业困难人员4008人(已援助834人,待援助3184人);失业人员1740人;低保户3487人;登记申请就业人员1170人。从上述情况看除待援助3184人外仍有15188人就业情况不明。农村总人口48058中,非劳动力17540人(60岁以上4906人,16岁以下8986人,其它3908人);劳动力30518人.老动力中就业26890人.(其中务农12240人、村镇企业上班3056人、自谋
43、职业6613人、输出转移4981).有3628人就业情况不明。从调查情况看,我区就业形势基本稳定.这主要得益于我区长期坚持在发展中解决就业岗位.在自身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支持鼓励各种投资办企业.上项目.努力实现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每年新增就业岗位都在万个以上.从调查情况看.我区农村就业形势相对较好,但隐性失业等问题不可小视.城镇就业按照上级给我区下达的城镇登记率控制在3.5%以内.我区就业形势仍比较严峻。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二、主要困难和问题我区就业状态总体趋升.趋稳.但在当前和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再就业任务将依然繁重.1.就业需求总量大,而新增就业岗位相对较
44、少。不包括*集团在内,我区现有城乡劳动力169549人(城镇139031人.农村30518人),每年约有4000余名新生劳动力以及近5000名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入城市就业.从总量上看虽然不是太大.但由于我区地处*市区中心.来自山南海北四面八方的大量不确定人员涌入我区域求职竟争上岗.对我区人员的就业带来巨大压力和挑战.今年以来.由于受国际经融危机的影响市区一些传统就业大户新增岗位不多,反而还在减少。如九*、东*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外商订单减少,利润大幅下滑岗位有减无增;商贸流通企业如白*.凤*等2008年总收入也同比降低10%以上。各种商业、服务品牌也纷纷打折促销,为近年来少有,经济下滑的危险增加,企
45、业裁员压力加大。这些都对我区就业工作带来巨大挑战.压力増大.2、就业困难人员众多,而就业援助途径单一。*市区是由农民托起的城市,2004年以来,我区共产生失地农民40771人,其中完全失地22732人,有19563人转户,失地人员就业成为我区就业工作的一大难点,从调查看139031名劳动力中“4050”人员为28617人占劳动力20%,这些人除年龄大外大多文化水平低.无技术.就业能力低下.很难在市场竟争中找到就业岗位.据统计.这些人中有7100人就业困难.需要援助.,这些大多为转户的失地农民。而且这些人居住比较集中,西*、花园*社区就分别多达456人、420人,涉及很多社会问题。这些人由于年龄
46、大文化低很难通过技能培训实现竟争上岗.目前申请公益性岗位援助的人员剧增,但由于就业资金不足并且一时难以落实,所以很难通过公益性岗位进行全部安置。3、集体企业职工隐性失业(在职失业)问题严重求职难。我区集体企业条件好的相继都改制,剩余企业全靠房租费来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除少部分管理人员外大多数职工没有工资、没有生活费。均处于隐性失业状态。这些人文化技术水平不高,工作技能单一,知识老化很难在竞争激烈的求职市场中找到职业,隐性失业已显性化,他们的处境另人担忧。4、城镇新增劳动力多,就业观念狭隘。据统计,我区每年城镇新增劳动力多达4000人余人,包括初高中未能继续升学人员、及新毕业的大中专生(包括职中
47、)。近年来机关企事业单位新增岗位很少。部分民营企业虽有需求,但多为技术性工种,大中专毕业生却多是眼高手低,既缺乏技术特长,又无工作经验,但对自身有过高的期望.都想到正规部门工作.认为这才是就业。而其它岗位为低贱职业.把职业分为三六九等.自梦职业.自主创业的精神也没有.“等.靠.要.怨”的消极态度严重.虽然也多次为他们举办各种招聘会,但并不能很好地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可以说,一些民营企业与大中专毕业生处于嫁娶两难的状态。5、农村剩余劳动力多,打工经济还有提升空间。我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本市务工3153人,外地务工360人。在本市务工人员近乎外地务工的10倍,这一方面说明市区对于本地农民还是有很
48、大的吸引力;但另一方面,与外地的打工仔回乡创业带动一方经济的事件相比,也说明了我区农民思路还不开阔、走不出去、小富即安,打工经济还有提升空间。6、务农人员及灵活就业人员隐形就业人员比例偏大,就业不稳定不确定、就业不充分现象还较突出。农村劳动力30518人,务农的12240人,占40.1%。与我区城乡一体,以城为主的地理优势相比,这个比例还偏大,况且随着城区土地的逐年减少,必将还有人转入被征地农民的行列。在城镇139031万劳动力中118919人就业(其中:稳定就业74219人,灵活就业43866人.援助就业834人),但仍有18372人(含待援助4050人员在内)就业渠道不明,这一部分人员中,
49、有相当部分靠租房为生,这些人,虽然社区也曾给其提供就业岗位,但他们却敲不起这点工资,宁愿靠收租金清闲渡日,但是随着城中村改扩建的逐步推进,他们的生活将会出现问题,这种隐性失业最终将走向显性失业。7、劳动力市场培育滞后,市场促进就业的作用还没有很好地显现出来。一是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就业市场还未统一,政出多门。二是我区劳动力市场建设比较落后,信息采集发布及服务手段仍停留在传统方式,区、镇(办)、村(社区)三级市场联网还没有建立。三是基层就业服务机构不健全,镇(办)、村委、社区均无专职人员,基层服务于就业保障的人员严重缺乏。经费也无法保障。四是作为全区公共职介机构的就业管理中心人员工资、经费未按规定纳入预算,就业服务人员工资没有保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开展与落实。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