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预防措施及预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感染预防措施及预案.doc(3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目录一、医院感染预防措施1、针刺伤预防与处理措施2、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措施3、医院感染暴发的控制措施4、医院感染暴发的预防措施5、医务人员隔离防护措施6、医务人员感染职业暴露防护措施7、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措施二 、预案1、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预案2、污水处理应急预案3、医院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4、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时应急预案和程序5、医院院内感染暴发应急处理预案三、流程1、医疗废物处理流程四、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一、针刺伤预防与处理措施医护人员经血液传播疾病的职业暴露主要途径是被血液污染的医疗器械刺伤,统称为针刺伤、目前已证实的有20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传播
2、,导致职业感染的发生,其中最常见的是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艾滋病病毒(HIV)。健康的医务人员患传染病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被针刺伤的医务人员中护士占80%。虽然医护人员在医疗工作中被锐器(包括针头)伤害是不可避免的,但62%-88%的锐器伤害是可以预防的。预防和处理针刺伤,将针刺伤对护士的危害降至最低限度,可采取以下措施:一、预防1、加强职业防护教育和宣传主要通过普及标准预防知识来改变导致锐器伤的危险行为。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包括职业暴露的主要途径、危险性和自我防护措施、医疗器械的处理、锐器伤的处理措施、医院感染知识和消毒隔离制度以及规范化的操
3、作程序等、医院对工作中有可能接触血液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特别是对年轻护士,要把职业防护教育作为岗前的一项特殊培训,以加强对针刺伤的认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使她们在工作中做好职业防护。2、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 操作时戴手套十分重要。但临床现状并不乐观,调查显示,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预料要接触病人血液或体液时只有25.3%的人戴手套。此外,工作中还要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如不徒手处理破碎的玻璃器械,操作完毕及时做好收尾工作,不随便乱放,专用容器及时更换切勿堆放过满,手持无针套注射器或锐器行动时,不要将针头锐器面对自己或他人等。3、改变危险的工作行为,禁止用双手将使用过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帽;采用单手复帽技术或
4、使用一种器械夹持住针头鞘帽以复帽盖住针头;避免用手分离针头;采集血标本后避免带针头传递;不能将针头指向身体任何部位;不将用过的器具传递给别人;在进行侵袭性操作时,一定要保障足够的光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手术刀片和其它尖锐物品装入防水耐刺穿的容器内,容器置于尽可能接近这些物品使用的区域;严禁处置前折弯或折断针头增加不必要的操作而增加感染几率;为不合作的病人治疗必须有他人协助等。4、建立针刺伤的报告制度,医院应成立针刺伤的报告系统和制度,制订针刺伤的应急预案,以便医护人员在发生针刺意外时,得到及时的咨询和处理,同时制定使用锐器时安全操作的守则。5、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 医院必须提供
5、足够的手套、隔离衣等个人保护性设备、安全针头、注射器、负压标本试管采血、便于丢弃污染针头的锐器回收盒,减少医疗锐器伤的发生。此外减少滥用注射治疗,以减少非安全注射几率、配备专职院感监控员,做好针刺后的管理。规范医疗垃圾的处理等。有条件的医院还可以提供用于防止针刺伤的产品。一是针头的产品,由于其减少了针头的使用频率,使得与之相关的针刺伤减少了43%、二是具有安全保护性的产品,如可收缩针头的注射器等,使针刺伤的发生率减少了76%。三是个人保护产品,如外科医生使用的顶针。四是锐器盒的使用也十分有效。二、发生针刺伤的处理1、伤口局部紧急处理措施当发生针刺伤时立即用流动水冲洗伤口;反复轻轻挤压伤口尽可能
6、挤出损伤处的血液;伤口用70%酒精或0.5%碘伏等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2、进行风险评估和医学观察确定暴露级别、对于暴露源开展针刺伤后感染HBV、HCV、HIV等经血传播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以便根据病人检验报告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治疗措施和跟踪检查。如注射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或采取艾滋病职业暴露处理等。3、报告反馈制度针刺伤发生后启用针刺伤应急处理工作程序,逐级上报到相关部门,有控感科进行现场调查、登记、风险评估、给予指导和帮助,可疑HIV感染时及时与当地CDC取得联系。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措施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是医院感染中最常见的感染类型。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方面和导尿
7、管置入与维护方面。患者方面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免疫力和其他健康状况等。导尿管置入与维护方面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导尿管留置时间、导尿管置入方法、导尿管护理质量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等。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方式主要为逆行性感染。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针对危险因素,加强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一、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定义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主要是指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或者拔除导尿管48小时内发生的泌尿系统感染。 临床诊断: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者有下腹触痛、肾区叩痛,伴有或不伴有发热,并且尿检白细胞男性5格/高倍视野,女性10个/高倍视野,插导尿管者
8、应当结合尿培养。 病原学诊断: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符合以下条件之一:(一)清洁中段尿或者导尿留取尿液(非留置导尿)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cfu/ml,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5cfu/ml。(二)耻骨联合上膀胱穿刺留取尿液培养的细菌菌落数103cfu/ml。(三)新鲜尿液标本经离心应用相差显微镜检查,在每30个视野中有半数视野见到细菌。(四)经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响学检查,有尿路感染证据的。 患者虽然没有症状,但在周内有内镜检查或导尿管置入,尿液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cfu/ml, 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5cfu/ml,应当诊断为无症状性菌尿症。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要点(一)管理
9、要求1、医疗机构应当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并落实预防与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职责。2、医务人员应当接受关于无菌技术。导尿操作、留置导尿管的维护以及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的培训和教育,熟料掌握相关操作规程。3、医务人员应当评估患者发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预防和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工作措施。4、医疗机构应当逐步开展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目标性监测,持续改进,有效降低感染率。(二)感染预防要点1、置管前。(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症,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当使用。 (3)根据患者年龄
10、、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合适大小、材质等的导尿管,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4)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当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5)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目的,配合要点和置管后的注意事项。2、置管时。(1)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后,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2)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留置导尿管,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3)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4)充分消毒尿道口,防止污染。要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棉球不能重复使用。男性:先洗净包皮及冠状沟,然后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女性:先按照由上至下,由内向外
11、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5)导尿管插入深度适宜,插入后,向水囊注入10-15毫升无菌水,轻轻拉尿管以确认尿管固定稳妥,不会脱出。(6)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如尿管被污染应当重新更换尿管。3、置管后。(1)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2)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3)应当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4)留取小量尿标本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时,应当消毒导尿管后,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标本送检
12、、留取大量尿标本时(此法不能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可以从集尿袋中采集,避免打开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口。(5)不应当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尿路感染。(6)应当保持尿道口清洁,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后还应当进行消毒。留置导尿管期间,应当每日清洁或冲洗尿道口。(7)患者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当把尿管浸入水中。(8)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若导尿管阻塞或不慎脱出时,以及留置导尿管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时,应当立即更换导尿管。(9)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时,应当及时更换导尿管,并留取尿液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10)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
13、不需要时尽早拨除导尿管,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11)对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拔除导尿管时,应当训练膀胱功能。医护人员在维护导尿管时,要严格执行手卫生。医院感染暴发的预防措施(1)开展医院感染的监测:及早发现医院感染流行暴发的趋势,及时采取控制措施;(2)加强临床上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尤其是某些特殊抗菌药物的应用;(3)加强医院消毒灭菌的监督监测;(4)加强医务人员手的清洁与个人卫生,如指甲卫生等;(5)加强医源性传播因素的监测和管理,如消毒及无菌操作、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器械设备等;(6)严格探视制度和陪护制度;(7)加强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高危人群与主要感染部位的医院感染管理;(
14、8)及时总结和反馈临床上分离的病原体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9)开展对医院感染的宣传教育。医务人员隔离防护措施隔离防护包含两个部分,一是面向所有患者采取的标准预防措施;二是针对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按其感染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1、标准预防标准预防是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含汗液)、排泄物、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状况,医务人员接触以上物质时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以及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也包括安全注射及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被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具体做到:(1)给每位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置污物之后菌
15、应用流动水洗手或手卫生消毒。(2)接触患者的手可能被污染时或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护理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接触患者破损皮肤黏膜、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应戴无菌手套。手上有伤口时需戴双层手套。(3)护理同一患者,从接触污染部位再接触清洁部位时,需更换手套。(4)诊疗活动结束时,或怀疑手套破损时,及护理不同的患者之间应更换手套并洗手和/手消毒。(5)标准预防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方法具体要求见卫生部颁布的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务人员医院感染职业暴露防护措施一、预防措施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损伤性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
16、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院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4、医院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
17、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二、处理流程1、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2、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及时到医院感染管理科填写锐器伤登记表,并根据有关规定做好相关的化验检查及疫苗接种。3、医务人员发生艾滋
18、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在上级医院及专家的指导下,应当对其暴露的级别的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并作出相应处置。锐器伤防护措施医务人员意外职业暴露报告卡姓名: 性别: 年龄: 科室: 联系电话:职业:医生 护士 护理员 保洁员 检验人员 其他人员其他既往传染病史:免疫情况:疫苗注射 是( )否( ), 种类( )暴露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时分)暴露地点:治疗室 病房 其他( )暴露方式:锐器伤(损伤程度:轻、中、重)破损皮肤或粘膜接触刺伤器具:针头 缝合针 刀片 剪刀 玻璃 其他暴露或刺伤具体部位;暴露源(病人)情况:姓名 性别 年龄科室 住院号门急诊病人暴露源(病人)疾病情况:
19、无传染病 乙肝 丙肝 艾滋病 梅毒不清楚暴露源:血液 体液 分泌物 排泄物 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经过: 紧急处理情况:冲洗 挤血 局部消毒 未处理暴露级别评定(只限HIV暴露):一级 二级 三级预防措施及处理意见: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措施为加强医院对一次性使用的无菌医疗用品及消毒药械的管理,保证产品安全、有效,进一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证医疗安全,依据国务院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文件精神,特制定本规定。一、 医院规定由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医院的消毒药械及一次性医疗用品的院感相关内容进行
20、管理、医务部院感办负责具体工)检查、落实等情况。二、 医院应从具有供货资质的企业购进消毒药械及一次性医疗用品,并验明产品合格证明。医院内各科室不得有下列行为:(1) 从非法渠道购进消毒药械及一次性医疗用品;(2) 使用小包装已破损、标识不清的消毒药械及一次性医疗用品;(3) 使用过期及一次性医疗用品;(4) 使用无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无医疗器械产品合格证的消毒药械及一次性医疗用品。三、 院感办按照院感要求对已经到院的消毒药械及一次性医疗用品定期进行抽查,如发现产品有缺陷及质量问题报相关部门处理。护理部及其他相关部门负责产品质量及使用情况的监督。四、 消毒药械及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保管部门应建立登记
21、账册,按产品要求进行贮存保管,不得将包装破损、失效、霉变的产品发放到使用科室。五、 科室使用前检查产品的外观质量,包括是否失效、包装有无破损及不洁净等,高值耗材及植入物的使用及管理按照医院相关规定实施。六、 各科室如发现不合格产品或使用产品时发生热源反应、感染或其他异常情况时,使用者应立即停止使用、封存,并立即报告院办(院感办)、护理部、采购部:如为不合格的消毒药械及一次性医疗用品,交由相关部门处置,任何科室及个人不得擅自处理。七、 严格执行国家规定:原则上禁止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具重复消毒再次使用。八、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科室或个人按以下条款进行处理:(1) 第一次发现口头警告,限期整改,全院
22、通报批评。(2) 第二次发现,全院通报批评,负责人处以扣罚奖金200元。(3) 第三次再发现,责任人处以扣罚奖金500元。(4) 因质量原因导致不良后果时,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讨论后处理。长沙市岳麓区观沙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预案 为了加强对医疗废物的管理。防止医疗废物意外泄漏后造成的环境污染,人员的伤亡和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时间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时间应急预案,结合医院实际,特制定本预案。一、 成立领导小组组长:眭荣华副组长:严建枚 蒋慧倩组员:符正 袁志军 戴良连 高伟 眭阳 领导小组负责对事故处理的组织、指挥和协调工作,
23、确定流失泄漏的医疗废物类别、数量、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尽可能减少对病人、医务人员、其它现场人员及环境的影响。二、 积极应对处理领导小组下设四个分组对发生医疗废物泄漏、扩散的现场进行处理。1、 抢救组:有医护人员组成,业务副院长蒋慧倩担任组长。负责将现场受伤人员进行抢救及转运;2、 现场处理组:有院感科及后勤行政人员组成,负责对泄露现场的消毒处理工作;3、 专家评估组:有医院专家组成,蒋慧倩担任组长。负责对泄露现场和伤亡人员的病情进行评估;4、 后勤保障组:由药械科及后勤人员组成,高伟担任组长。负责应急处理所需个人防护用品、消毒器械的采购和日常维护工作。三、 措施安全、消毒规范、防护严
24、密1、 采取适当的安全处置措施,对泄漏物及受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消毒或者其他无害化处置,污染或可疑污染处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喷洒消毒,停留30分钟后再做处理。必要时封锁污染区域,以防扩大污染;2、 对感染性废物污染区域进行消毒时,消毒工作从污染最轻区域向污染最严重区域进行,对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过的工具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喷洒消毒;3、 工作人员应当做好卫生安全防护后进行工作,戴口罩、帽子和手套,进行工作时应避免用污染的手套接触其他物品,以避免污染环境。四、 及时上报1、 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后,在48小时后内向市卫生局和环保局报告;2、 发生因医疗废物管理不
25、当导致1人以上死亡或者3人以上健康损害、需要对致病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时,在24小时内向市卫生局和环保局报告:3、 调查处理工作结束后,及时将处理结果报告卫生局和环保局。五、 调查起因、防患于未然 处理工作结束后,及时对事件的起因进行调查,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长沙市岳麓区观沙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污水处理应急预案 为有效的预防及时控制和清除医疗污水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制定本方案:一、组织管理,成立医院医疗污水废物管理组织组长: 眭荣华副组长:蒋慧倩、严建枚
26、(常务)成员: 符正、袁志军、戴良连、高伟 、眭阳二、医疗污水废物管理部门:办公室三、医院全体工作人员均有义务监督医疗污水废物的管理,当发现医疗污水废物流失、泄露、扩散时,应立即上报医院办公室或分管院长,下班时间报行政总值班,医院应在48小时内上报区卫生局和区环保局等有关上级部门。四、医院发生医疗污水废物管理不当,导致1人以上死亡或者3人以上健康损害,需要对患病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的重大事故时,应当在24小时内向区卫生局、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并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采取相应紧急处理措施,并逐级上报。五、发生医疗污水废物导致传染及传播或者有证据证明传染病传播的事故有可能发生时,应当
27、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规定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六、当发生医疗污水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时,应按照以下要求及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1、确定流失、泄露、扩散的医疗污水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2、组织有关人员对发生污水医疗污水废物泄露、扩散的现场处理。3、对被医疗污水废物的区域进行处理时,应当尽可能减少对病人、医务人员、其他现场人员及环境的影响。4、采取适当的安全处置措施,对泄漏及受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消毒或者其他无害化处理,必要时封锁污染区域,以防扩大污染。5、对感染性废物污染区域进行消毒时,消毒工作从污染最轻区域向污染最严重区域进行,对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过的工具也
28、应当进行消毒。6、工作人员应当做好卫生安全防护后再进行工作,处理工作结束后,应对事件的起因进行调查,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预防类似事件发生。7、对引起事件的责任人应追究法律责任。长沙岳麓区观沙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一、原则: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评估、早用药、定期随访的原则,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职业性暴露后感染的发生。二、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眭荣华副组长:蒋慧倩 严建枚成员:戴良连、符正、高伟、袁志军、眭阳三、报告程序: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并在1小时内分别向分管院长、院感办、护理部、保健科报告。四、暴露后的应急处理(一)紧急局部处理措施1、用肥
29、皂水和水清洗沾污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2、如有伤口,沿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3、受伤部位的消毒:伤口用75%酒精或0.5%碘伏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干净。(二)全身处理措施1、HIV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选择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2、乙肝病毒暴露后,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10ug、5ug、(按0、1月、6月间隔)五、应急后处理(一)登记:1、对发生经过详细记录: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2、暴露方式:损伤的具体部位、程度;3、接触物种类;4、
30、处理方法及经过;5、用药情况。(二)分析原因:分析引起暴露的原因。(三)提出持续改进措施:在分析引起暴露的具体原因的基础上,采取持续改进措施。锐器伤应急预案和处理程序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时应急预案和程序应急预案1、医务人员进行医疗操作时应特别注意防止被污染的锐器刺破和划伤。如不慎被乙肝、丙肝、HIV污染的尖锐器物体划伤刺破时,应立即挤出伤口血液,然后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再用碘酒和酒精消毒,必要时进行伤口包扎处理并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2、被乙肝、丙肝阳性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小时内抽血查乙肝、丙肝抗体,必要时同时抽患者的血对比。同时注射高价免疫球蛋白,按1个月、3个
31、月、6个月接种乙肝疫苗。3、被HIV阳性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小时内抽血查HIV抗体,按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同时服用相关药物,并报告院感科进行登记、上报、随访等。程序:立即挤出伤口血液反复冲洗消毒伤口处理抽血化验检查注射高价免疫球蛋白通知院感科进行登记、上报、随访。一、医务人员锐器伤预防及处理造成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利器有针头、刀片、安剖、缝合针等,最为常见的针头刺伤。首先是预防1、锐器及用后的针头用后直接放入耐刺及防渗漏的利器盒中。1、2、禁止持锐器随意走动。3、禁止将使用后一次性针头重新套头针头帽,如果必须套回一定要单手操作。4、禁止直接用手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
32、锐器。5、禁止将针等锐器随手传递。6、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时,要保证充足的光线,防止被针头、刀片、缝合针等锐器刺伤或划伤。7、丢弃的损伤性废物无论是否使用均按损伤性废物处理。处理1、报告院感科,填写刺伤登记表,记录刺伤过程、利器名称。型号、可能污染的病原微生物种类等内容,进行感染评估,采取阻断感染的措施。2、刺伤事故发生后立即进行紧急处理,捏住损伤处近心端,防止病原微生物进入血循环,在流动水下冲洗、消毒、包扎等。3、锐器伤和血液污染后局部处理措施,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洁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4、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近心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血液,再用肥皂水和流动水冲洗,禁止
33、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5、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暴露的黏膜应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医院院内感染暴发应急处理预案1、临床科室发现在病区内短时间内发现多种症状相同的病原菌感染的病例后,由感染监控管理小组成员负责报告感染办,院感科证实流行或暴发。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计算其罹患率,若罹患率显著高于该院或科室历年医院感染一般水平,则证实流行或暴发。2、查找感染源。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护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3、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对感染病人周围人群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4、制定控制措施。包括
34、对病人进行适当治疗,进行正确的消毒灭菌处理,隔离病人,停止接受新病人,医护人员自身防护,免疫接种或投药。5、分析调查资料,对病例的科室分布、人群分布和时间分布进行描述,分析流行或暴发的原因,推测可能的传染、感染途径或感染因素。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和采取控制措施的效果综合做出判断。6、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处理流程:临床科室发现感染病例报告院感科院感科核实流行或爆发报告院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同时查找感染源隔离病人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制定控制措施分析调查资料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长沙岳麓区观沙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废物处理流程一、医务人员按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对医疗废物进行分
35、类。二、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将医疗废物分置于专用包装物或容器内,但包装物和容器应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三、医务人员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包装物或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液和其它缺陷。四、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容器的3/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封口紧实,严密。五、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物或容器外表面应当有警示标记并附中文标签,标签内容包括医疗废物产生单位、产生日期、类别。六、放入包装物或容器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不得任意取出。七、医疗废物管理专职人员每天从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将分类包装的医疗废物按照规定的路线运送至院内临时贮存室。运送过程中
36、应防止医疗废物的流失、泄漏,并防止医疗废物直接接触身体,每天运送工作结束后,应当对运送工具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八、医疗废物管理专职人员每天对产生地点的医疗废物进行过称、登记,登记内容包括来源、种类、重量、交接时间、最终去向、经办人。九、临时贮存室的医疗废物由专职人员由区卫生局,区环保局指定的专门人员处置,贮存时间不得超过二天,并填写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十、医疗废物转交出去以后,专职人员应当对临时贮存地点,设施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并做好记录。备注:1、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执行。2、批量的废化学试剂,废消毒剂应当交由专门机构处置。3、批量的含汞的体温计,血
37、压计等医疗器具报废时应当交由专门机构处置。4、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应当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高压灭菌或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5、隔离的传染并病人或疑似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由国家卫生部制定颁布,是国家卫生行业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规定了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管理与要求、手卫生设施、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手卫生效果的监测等。一、本标准规定了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管理与基本要求、手卫生设施、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手卫生效果的监测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
38、类医疗机构。二、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期限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使用于本标准。三、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1、手卫生: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2、洗手: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3、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干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4、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
39、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5、常居菌:能从大部分人体皮肤上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是皮肤上持久的寄居菌,不易被机械的摩擦清除。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棒状杆菌、丙酸菌属、不动杆菌属等、一般情况下不致病。6、暂居菌: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7、手消毒剂:用于手部皮肤消毒,以减少手部皮肤细菌的消毒剂,如乙醇、异丙醇、氯己定、碘伏等。1)速干手消毒剂:含有醇类和护肤成分的手消毒剂,包括水剂、凝胶和泡沫型。8、手卫生设施:用于洗手与手消毒的设施,
40、包括洗手池。水龙头、流动水、清洁剂、干手用品。手消毒剂等。四、手卫生的管理与基本要求1、医疗机构应制定并落实手卫生管理制度,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2、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手卫生的全员培训,医务人员应掌握手卫生知识和正确的手卫生方法,保障洗手与手消毒的效果。3、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工作的指导与监督,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4、手消毒效果应达到如下相应要求:a)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cm2b)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25、手卫生设施1、洗手与卫生手消毒设施1.1设置流动水洗手设施1.2 手术室、产房、导管室、层流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
41、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消毒供应中心等重点部门应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在诊疗区域均宜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1.3 应配备清洁剂。肥皂应保持清洁与干燥。盛放皂液的容器宜为一次性使用,重复使用的容器应每周清洁与消毒。皂液有浑浊或变色时及时更换,并清洁。消毒容器。1.4 应配备干手物品或者设施,避免二次污染。1.5 应配备合格的速干手消毒剂。1.6 手卫生设施的设置应方便医务人员使用。1.7 卫生手消毒剂应符合下列要求:a)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b)宜使用一次性包装。c)医务人员对选用的手消毒剂应由良好的接受性,手消毒剂无异味、无刺
42、激性等。2、外科手消毒设施2.1 应配置洗手池、洗手池设置在手术间附件,水池大小、高矮适宜,能防止洗手水溅出,池面应光滑无死角于清洁。洗手池应每日清洁与消毒。2.2洗手池及水龙头的数量应根据手术间的数量设置,水龙头数量应不少于手术间的数量,水龙头开关应为非手触式。2.3 应配备清洁剂,并符合5.1.3的要求。2.4 应配备清洁指甲用品;可配备手卫生的揉搓用品。如配备手刷,刷手应柔软,并定期检查,及时剔除不合格手刷。2.5手消毒剂应取得卫生部卫生许可批件,有效期内使用。2.6 手消毒剂的出液器应采用非手触式。消毒剂宜采用一次性包装,重复使用的消毒剂容器应每周清洁与消毒。2.7 应配备干手物品。干
43、手巾应每人一用,用后清洁、灭菌;盛装消毒巾的容器应每次清洗、灭菌。2.8 应配备计时装置、洗手流程及说明图。6、洗手与卫生手消毒6.1 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a)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b)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6.2 在下列情况下,医务人员应根据6.1 的原则选择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a)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b)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c)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d)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
44、后e)处理药物或配餐前。6.3 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手卫生消毒:a)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b)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6.4 医务人员洗手方法:a)取适量的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b)严格按照附录A医务人员洗手方法A.3揉搓的步骤进行揉搓。c)揉搓时保证手消毒剂完全覆盖手部皮肤,直至手部干燥。7、外科手消毒7.1 外科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a)先洗手,后消毒。b)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7.2 洗手方法与要求a)洗手之前应先摘除手部饰物,并修剪指甲,长度应不超过指尖
45、。b)取适量的清洁剂清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清洁双手时,应注意清洁指甲下的污垢和手部皮肤的皱褶处。c)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下臂下1/3.d)使用干手物品擦干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7.3 外科手消毒方法a)冲洗手消毒方法 取适量的手消毒剂涂抹至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2min-6min ,用流动水冲净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无菌巾彻底擦干。流动水应达到GB5749 的规定。特殊情况水质达不到要求时,手术医师在戴手套前,应用醇类手消毒剂再消毒双手后戴手套、手消毒剂的取液量、揉搓时间及使用方法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b)免冲洗手消毒方法 取适量的免冲洗手
46、消毒剂涂抹至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 ,并认真揉搓直至消毒剂干燥。手消毒剂的取液量、揉搓时间及使用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7.4注意事项a)不应戴假指甲,保持指甲和指甲周围组织的清洁。b)在整个手消毒过程中应保持双手位于胸前并高于肘部,使水由手部流向肘部。c)洗手与消毒剂可使用海绵。其他揉搓用品或双手相互揉搓。d)术后摘除外科手套后,应用肥皂(皂液)清洁双手。e)用后的清洁指甲用具、揉搓用品如海绵、手刷等,应放到指定的容器中;揉搓用品应每人使用后消毒或者一次性使用;清洁指甲用品每日清洁与消毒。8、手卫生效果的监测8.1 监测要求医疗机构应每季度对手术室、产房、导管室、层流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等部门工作的医务人员手进行消毒效果的监测;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医务人员手卫生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微生物的检测。8.2 监测方法按照附录B进行。8.3 手卫生合格的判断标准细菌菌落总数符合四.4 的要求。附图医务人员洗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