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A 级)试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A 级)试卷.docx(1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四川省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学(A级)试卷(课程代码66601)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其中作为中介的是【】A.教育者B.受教育者C.教育影响D.教育内容2 .远古教育具有原始性,不属于其特征的是【】A.非独立性B.贫乏性C.无阶级性D.等级性3 .教育科学研究的发端是【】A.教育现象B.教育问题C.教育规律D.教育事实4.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A.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B.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C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教育与科学技术相结合5 .教育需要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这是因为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A.顺序性B.阶级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6 .在学生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的是【】A.遗传因素B.环境因素C.教育因素D.个体主观能动性7 .在新时期,教师角色的重要补充是【】A.心理治疗者8 .被攻击的对象C.研究者D.学校管理者8.思维发展处于有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具体形象思维仍然起重要作用的阶段是1A.小学8 .初中C.高中D.大学9 .师生之间除了在学校组织中所发生的关系外,还有十分明显的个人交往,这种关系【】
3、A.工作关系B.组织关系C.正式关系D.非正式关系10.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处于“首席教师”地位的教育影响是【】A.学校教育的影响B.家庭教育的影响C.社会教育的影响D.自我教育的影响11.学生家长以某种组织的形式直接参加学校教育工作,这种学校与家庭联系的方式是【】A.召开家长会B.举办家长学校C.组建家长委员会D.通讯联系12.俗话说“知子莫过父,知女莫过母”这句话体现了家庭教育中【】A.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了解和影响的深刻性B.家庭教育中教育和生活的统一性C.家庭群体在交往接触的密切性D.家庭对受教育者的控制方式具有多维性13.在西方,最早主张分科教学的是【】A.亚里士多德B.夸美纽斯C.杰克森
4、D.杜威14.学校中的班级物质情境、文化情境、人际情境等属于【】A.隐性课程B.显性课程C.学科课程D.活动课程15.对教师而言,教学运行的基本环节是【】A.备课、上课、课后辅导、评价B.备课、上课、练习、课后辅导C.预习、上课、巩固、练习D.预习、联想、系统、练习16.学记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直观性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启发性原则D.可接受性原则17.”呈现实例、确认概念、强化练习、发展思维技巧”的教学策略是1】A.先行组织者策略B.认知发展策略C.自我管理策略D.概念形成策略18.将问题解决分为提出问题、明确问题、形成假设、检验假设四个阶段的是【A
5、.杜威B.华莱士C.加涅D.吉尔福特19 .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了素质教育的【】A.整体性B.基础性C.内化性D.综合性20 .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最重要的素质是【】A.思想政治素质B.道德素质C.文化素质D.生理素质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1.教师的知识结构必须包括【】A.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结构B.基础文化知识C.艺术审美知识D.体育运动知识E.教育理论知识22 .我国中小学课程的表现形式有【】A.课程计划或教学计划B.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C.课本或教材D.课堂
6、教学E.教案23 .属于学生本质属性的有【】A.学生是发展中的人B.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C.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D.学生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E.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居主体地位24 .技能学习的过程包括【】A.定向B.分解C.定位D.熟练E.应用25 .教学设计包括【】A.教学目标B.教学策略C.教学媒体D.教学实施E.教学评价三、名词解释题26 .情境教学法27 .严格要求学生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28 .教育学29 .活动课程30 .道德行为四、简答题31 .为什么说班级授课制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32 .家庭中哪些因素对教育产生影响?33 .学习方法指导的基本要求是什么?34 .简述课程现
7、代化的基本特点。五、论述题35 .为什么说教师劳动具有独特的创造性?36 .结合实际,试述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37 .联系实际,试述教学与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 A P15解析:教师是教育影响和学生间的中介。2. D P19解析:远古教育具有原始性表现以下三方面:非独立性、贫乏性、无阶级性。3. D P3解析:当教育事实积累到一定程度,被教育工作者议论,评说当做一个个教育问题指出来进行回答,解释并解决矛盾和疑难时,才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发端。4. C P25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唯一方法是教育与劳动相结合,为进行人的全面教育指明了道路。5. A P127解析:
8、见定义学生身心发展的本质特征。6. C P132解析:教育因素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7. A P132解析:定义新时期教师的角色的重要补充是心理咨询师。8. B P139解析:初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前者仍起重要作用,后者则逐步占主要地位。9. D P159解析:师生之间除了学校组织中所发生的关系之外,还有十分明显的个人交往,组织行为学称之为非正式交往。10. B P182解析:定义家庭的教育功能体现这家庭群体在受教育者社会化过程中的特殊的价值和作用,家庭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是广泛的和多方面的。11. C P204解析:在学校中组织家长委员会,学生家长
9、可以直接参加学校教育工作。12. A P186解析:父母与子女朝夕相处,对子女的观察、教育是一个连续的、长期的过程、教育者对子女受教育者了解和影响的深刻性,也是家庭最明显不过的特点之一。13. A P221解析:概念亚里士多德是最早主张分科教学的。14. A P225解析:隐形课程又称非正式课程、潜在课程、隐蔽课程、与显性课程相对,是指通过教育环境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关系结构的有意或无意的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的教育影响。15. A解析:略定义。16. C P277解析: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
10、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7. 【D】P295解析:概念形成策略源于布鲁纳等人的理论研究、包括选择性策略和接受性策略两种,其实施步骤呈现实例、确认概念、强化练习、发展思想。18. C解析: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把问题解决分为提出问题、明确问题、形成假设、检验假设四个阶段。19. A P346解析:整体性要求素质教育必须整体化,即素质教育是教育全员性与全面性的统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抓好每一个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20. 【B1P344解析:道德素质是调方个人的行为,处理个人与他人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所必需的,是学生成长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最重要的条件,是学会做人的根本。二、多项选择题
11、21. ABE P81解析教师知识结构有通晓所教的学科和专业,具有比较广泛的基础文化知识,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等三个组成部分。22. ABC P237解析:概念1中小学的课程表现形式有教学设计、教学大纲、教材。23. ABCE P131解析:学生的本质属性包括一、学生是人、二、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三、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四、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24. ABCD P322解析:动作技能的形成要经历定向、分解、定位、和熟练四个阶段。25. 【ABCE1P251解析教学设计的三大要素:1.我们期望学生学习什么内容教学目标、2.为达到预期目标,我们打算如何进行这种学习教学策略、教学媒体
12、、3.在进行这中学习时、我们如何及时获取反馈信息教学评价。三、名词解释题26. 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有计划地使学生处于一种类似真实的活动情境之中,利用其中的教育因素综合地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方法。27. 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德育要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和信赖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28. 教育学:研究教育实施和教育问题,解释教育规律的科学。29. 活动课程:侧重学生直接经验的课程。30. 道德行为:是人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待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四、简答题31. 答P310:首先,有
13、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质量。其次,以课为单位进行教学比较科学。其三,便于系统的传授各科知识。其四,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2. 答P187:家长职业类别、家长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结构完整性、家庭的气氛、家长对子女的期望。33. 答P333:(1)学习方法指导要有整体观,(2)把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与研究学生结合起来,(3)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4)学习方法指导,必须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34. 答P235a.重视课程内容的理论化和综合化;b.强调知识的系统化和结构化;C.重视智力开发与学习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d.重视个别差异;e.加强课程与社会生活、生
14、产实际的联系,实施综合技术教育;重视课程的文化内涵,本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加强对国际化的了解与交流。35. 答P111首先表现在因材施教匕其次也表现在对教育、教学的原则、方法、内容的运用、选择和处理上。再次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和加工也是创造性的劳动,最后教师的教育机智也是创造性的表现。五、论述题36. 答P354道德认知:即道德观念.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其中包括道德概念、原则与观点的形成以及运用这些观念去分析道德情境,对人、对事做出善恶是非的判断。(1)道德知识的掌握。道德概念是社会道德现象的木质特征的反映。(2)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的过程:从他律到自律;从客观的效果到内在的动机
15、;从他人到自己;1从片面到全面。37. 答P268答:发展具有三方面的含义:指身体方面的发展;指智力方面的发展;指非认知心理因素的发展。进行教学活动一方面受一定发展水平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对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1)教学受制于学生的发展水平;(2)教学与发展可以相互促进。四川省201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学(A级)试卷(课程代码66601)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其中作为桥梁的是【】A.教育者B.受教育者C.教育影响D.教育者和受教育者2.
16、教育的普及、成人教育的迅速发展、传统教育走向终身教育,体现了现代教育的【】A.生产性B.科学性C.民主性D.商品性3.教育发展的基础性条件是【】A.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B.文化的发展C.人口的增长D.科学技术的发展4 .我国当代第一个以法律形式出现的教育目的是【】A. 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提出的教育目的B. 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教育目的C.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的教育目的D.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教育目的5 .教育需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这是因为学生身心发展具有【】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
17、别差异性6 .学生身心发展的动力是【】A.遗传因素B.环境因素C.教育因素D.个体主观能动性7 .教师最突出的角色是A.教员8 .领导者C.人类灵魂-V程师D.心理医疗者8 .未成年人开始犯错误的高峰年龄是【】A. 1012岁B. 12315岁C. 1517岁D. 1316岁9 .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中,起调节作用的因素是【】A.情感B.心态C.认知D.道德10.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具有“校外之校”影响作用的是A.学校教育B.家庭教育C.社会教育D.自我教育11.学校与家庭联系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具有联系面大、快捷、省时、牝较容易保持等特点的联系方式是【】A.家长会B.家长学校C.家长委员
18、会D.通讯联系12.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之间的关系是【】A.相互替代B.相互协调、补充C.相互矛盾D.相互分离13.在我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中,工具类学科是指【】A.语文、政治、数学B.语文、数学、物理C.数学、物理、化学D.语文、外语、数学14.学校通过教育环境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的教育影响是1【】A.隐性课程B.显性课程C.学科课程D.活动课程15.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A.教育目的B.教学大纲C.教材D.教学计划16.“学不蹦等”、“不陵节而施”体现韵教学原则是【】A.巩固性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启发性原则D.可接受性原则17.源于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
19、理论的教学策略是【】A.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B.认知发展的教学策略C.自我管理的教学策略D.概念形成的教学策略18.知识学习的过程是【】A.选择、领会、熟练、应用B.定向.分解、定位、熟练.C.定向、分解、熟练、应用D.选择、领会、保持、应用19.下列属于情感陶冶的具体形式的是【】A.情境B.表扬奖励C.校风班风D.榜样示范20.在受教育者的整个素质结构中占据统治地位的素质是【】A.思想政治素质B.道德素质C.文化素质D.生理素质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1.教师的能力结构包括【】A.教
20、育预见能力B.教育学生的能力C.自我教育的能力D.教育过程的控制能力E.教育传导能力22.教学大纲的结构一般应包括【】A.说明部分B.本文部分C.课程目标D.课时分配E.其他23.下列选项中属于学校与社会机构联系的形式的有【】A.学校建立与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联系B.学校与宣传部门联系C.学校与公共文化机构联系D.学校与专门性社会教育机构联系E.学校与企业、工厂、村镇、部队等的联系24 .按教育家杜威的理论,能力学习的过程包括【】A.提出疑问B.分析C.假设D.评断E.结论25 .我国中小学课程包含的要素主要有【】A.认知经验要素B.道德经验要素C.审美经验要素D.健身经验要素E.娱乐经验要素三
21、、名词解释题26 .发现法27 .在集体中教育原则28 .教育目的29 .学科课程30 .道德情感四、简答题31 .班级授课制有何特点?32 .简述家庭教育的特点。33 .简述学习方法指导的FI标。34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是什么?35 .为什么说教师劳动具有强烈的示范性?五、论述题36 .结合实际,试述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37 .联系实际,试述教学认识过程简约性的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 C P15解析: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其中教育影响是置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2. C P61解析:教育的普及性、群众性,成人教育的迅速发展,传统教育向终身教育的
22、发展等,都体现了现代教育的民主性。3. A P47解析: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条件。4. 【B】P24解析:我国当代第一个以法律形式出现的教育目的是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教育目的。5. D P39解析:教育需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这是因为学生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6. D P37解析: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7. A P86解析:教员角色是教师所表现出来的最突出的角色。8. B P140解析:未成年人开始犯错误的高峰年龄期是1215岁。9. A P151解析: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中,起调节作用的因素是情感。10. C P194解析:在
23、人的发展过程中,具有“校外之校”影响作用的是社会教育。11. 【D】P203解析:学校与家庭联系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具有联系面大、快捷、省时比较容易保持等特点的联系方式是通讯联系。12. B P199解析: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协调、补充。13. D P218解析:在我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中,工具类学科是指语文、外语、数学。14. A P225解析:隐性课程是指学校通过教育环境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的教育影响。15. A P243解析:教学大纲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16. B1276解析:学记要求“学不蹦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原则。17
24、. 【A】1295解析: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源于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18. D P320解析:知识学习的过程是选择、领会、保持、应用。19. A P379解析:陶冶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景,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20. 【A】1347解析:学校中小学课程应由前人积累的认知、道德、审美、健身经验要素组成。二、多项选择题21. ADE P82解析:教师的能力结构包括教育预见能力、教育过程的控制能力、教育传导能力。22. ABE P242解析:教学大纲的结构般包括说明部分、本文部分、其他。23. ABCDE P205解析:学校与社会机构联系的形式有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联系:学校系统
25、与宣传部门的联系;学校与公共文化机构的联系;学校与社会专门性的社会教育机构的联系;学校有选择的与企业、工厂、村镇、部队等的联系。24. 【ABCDE】P323解析:美国教育家杜威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分为提出疑问、分析、假设、评断、结论。25. ABCD P217解析:我国中小学课程包含的要素主要有健身经验要素道德经验要素、审美经验要素、认知经验要素三、名词解释题26. 发现法:t288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通过独立的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27. 在集体中教育原则:P369指进行德育要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集体进行教育,以便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128. 教
26、育目的:P26指社会为教育所要造就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29. 学科课程:P221亦称“分科课程”是根据学校教育目标、教学规律和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发展水平,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它们教学顺序。教学时数和期限。30. 道德情感:F357是伴随道德认识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也就是人在心理上所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爱慕或憎恨、喜好或厌恶等情感体验。四、简答题31. 答P310: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1)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定质量。
27、(2)以课为单位进行教学比较科学。(3)便于系统地传授各科知识。(4)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2. 答P184:家庭教育的特点。(1)家庭教育影响具有先主性。(2)家庭对受教育者的控制方式具有多维性。(3)家庭群体中交往接触的密切性。(4)家庭群体中教育和生活的统一性。.(5)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了解和影响的深刻性。33. 答F332:学习方法指导的目标,就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逐步形成独立学习的技能。(1)学习条件的最优化。(2)学习过程的最优化。(3)逐步形成自学技能。34. 答P251: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1)我们期望学生学习什么内容?(教学目标
28、)。(2)为达到预期目标,我们打算如何进行这种学习?(教学策略、教学媒体)。(3)在进行这种学习时,我们如何及时获取反馈信息?(教学评价)。35. 答P109:教师劳动具有强烈的示范性。(1)教师劳动与其他劳动的最大不同点,就在于教师主要是用自己的思想、学识和言行,通过示范的方式去直接影响劳动对象。(2)教师的劳动之所以具有示范性,还在于模仿是青少年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方式。(3)教师的示范作用只能是对学生的启发诱导,而不是强加给学生的现成模式。(4)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儿乎表现在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五、论述题36. 答P33:个体发展,即个体的身心发展。一、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1)人的发
29、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发展。身体的发展是指机体的各种组织系统的发育及其机能的增长,是人的生理方面的发展。心理发展是指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发展,是人的精神方面的发展。(2)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有四种:遗传(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的生物特点)、环境(围绕在个体周围的并对个体自发地发生影响的外部世界)、教育、(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影响人的种活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包括自身的态度和所付出的精力)。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人和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客观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
30、用。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身心发展的动力。二、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规律(1)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先发展形象思维,后发展抽象思维;先发展机械记忆,后发展意义记忆;先有高兴、恐惧等一般情感,然后才会有理智感、道德感等。(2)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人在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年初期等各个不同年龄阶段,无论是在生理心理I:,还是在行为方式上,都有很大差别,但又是前后连续的。(3)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身心某一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身心不同方面的发展的不平衡性。(4)要适应人的
31、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表现为不同的个体身心同方面发展的速度和水平不同,表现在不同方面发展的相互关系上,表现在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倾向。三、个体社会化的基本内容个体社会化反映着个体与社会的一种关系,是指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的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社会文化而胜任社会所期待、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的过程。(1)政治社会化(个人逐渐学会被现有政治制度接受和采用的规范、态度和行为的过程)。(2)道德社会化(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人的道德性表现为三个方面。关心别人,愿意帮助和保护别人,为别人着想;对道德总是作出判断;行动。(3)性
32、别角色社会化(将性别角色的标准内化的过程)。(4)个体个性化的形成个体个性化侧重于个体的“独特性”的形成,包括能力、特长、独立自主性、自觉积极性、能动的创造性等方面的发展。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个体总是处在一种矛盾之中。社会化和个性化都是在社会性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的。社会性相互作用具有两大功能,一是使个体社会化的功能,第二个是个性化功能。社会化和个性化是贯穿人的一生的相辅相成的过程,它们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37. 答P267: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就是要把人类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学生个体认识的过程。这一有组织的认识过程要以哲学的认识论为指导,它同样也要遵循人类认识的基本路线。在整
33、个认识活动中同样也要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作用。但是教学中的认识过程又有它本身的特点,它所要解决的主要是怎样把人类积累起来的基本认识能够最有效地转化到新生一代个体的认识中去,使学生的个体认识能迅速提高到社会所要求的水平上来。因此如果说教学过程以外有些认识活动的形式,如科学研究、艺术探索等,是以变革客观世界为主要目的,那么教学过程中的认识活动则是以变革主观世界为主要目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过程是人类总体认识和学生个体认识之间重要的联系环节和纽带。教学过程的这一社会价值和功能就决定了它必然是一种简约的、经过提炼了的认识过程。学生在教学中的认识过程从认识的对象、认识的环境到认识的活动方面都有它本身
34、的规律和特点。四川省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学(A级)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其中,作为桥梁的是【】A.教育者B.受教育者C.教育影响D.无法判断2.从远古教育进入古代教育后,教育呈现出一定的特征,下列选择项中不属于其特征的是【】A.阶级性B.等级性C.狭隘性D.贫乏性3 .教育既要照顾到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又要向学生不断提出高于其原有水平的要求,促进他们的发展,这是因为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A
35、.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4 .作为新时期教师角色重要补充的是【】A.心理治疗者B.被攻击的对象C.研究者D.学校管理者5.在学生的成长中,发挥首席教师作用的是【】A.学校教育B.家庭教育C.社会教育D.同伴影响6.构成课堂气氛的环境包括人际环境与【】A.心理环境B.情感环境C.认知环境D.物质环境7 .在西方,最早主张分科教学的是【】A.苏格拉底8 .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智者8.提出教学过程包括九个要素的是【】A.斯金纳B.加涅C.布鲁纳D.奥苏贝尔9.在下列教学方法中,属于以直接知觉为主的是【】A.讲授法B.演示法C.练习法D.情境教学法10.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
36、民最重要的素质是【】A.思想政治素质B.道德素质C.文化素质D.生理素质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1.教师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A.通晓所教的学科与专业B.具有比较广泛的基础文化知识C.哲学D.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E.文化学12.师生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A.工作关系B.人际关系C.组织关系D.心理关系E.非正式关系13.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本条件包括【】A.父母的权威B.父母的表率作用C.民主和睦的家庭气氛D.父母的文化修养E.正确的教育观
37、点和方法14.中小学的课程表现形式主要有【】A.课程理念B.教学计划C.教学大纲D.教材E.教参15.教学过程的基本功能包括【】A.传授知识B.形成技能C.培养智能D.发展个性E.塑造德行16.技能学习的过程包括【】A.定向阶段B.分解阶段C.定位阶段D.熟练阶段E.应用阶段17.素质教育目标包括【】A.思想政治素质B.道德素质C.文化素质D.心理素质E.审美素质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8 .教育目的19 .教师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角色20 .课程结构21 .学科课程22 .素质教育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23 .简述教师的能力结构。
38、24 .简述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的特点。25 .简述我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26 .简述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27 .简述德育原则。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28 .试述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29 .试述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 C解析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其中,作为桥梁的是教育影响。2. 【D解析远古教育进入古代教育后,教育呈现出一定的特征,分别是阶级性、等级性、狭隘性。3. 【B解析教育既要照顾到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又要向学生不断提出高于其原有水平的要求,促进他们的发展,这是因为学生
39、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4. C解析教师的“研究者”的角色,是新时期对教师角色的重要补充。5. 【B】解析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成长中,发挥首席教师作用。6. D解析构成课堂气氛的环境包括人际环境与物质环境。7. 【C解析在西方,最早主张分科教学的是亚里士多德。8. B解析加涅提出的教学过程包括九个要素。9. B解析演示法属于以直接知觉为主的教学方法。10. B解析道德素质是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最重要的素质。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1.1 1A、B、D】解析教师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通晓所教的学科与专业、具有比较广泛的基础文化知识,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12
40、 .【A、B、C、D、E】解析师生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工作关系、人际关系、组织关系、心理关系、非正式关系。13 .【B、C、D、E】解析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本条件包括:父母的表率作用、民主和睦的家庭气氛、父母的文化修养、正确的教育观点和方法。14 .【B、C、D】解析中小学的课程表现形式主要有: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15 .【A、B、C、D解析教学过程的基本功能包括:传授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智能、发展个性。16 .【A、B、C、D】解析技能学习的过程包括:定向阶段、分解阶段、定位阶段、熟练阶段。17 .【A、B、C、D、E】解析素质教育目标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审
41、美素质、生理素质、劳动素质、交往素质。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8 .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19 .教师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角色:这种期待突出了教师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强调了教师工作中对学生的精神塑造和智力的开发意义,肯定了教师在教书育人的系列工程中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也含有对教师实际教育能力的估计和评价。20 .课程结构:课程结构各部分的组织和配合,即探讨课程各组成部分如何有机联系在一起的问题。21 .学科课程:它是根据学校教育目标、教学规律和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发展水平,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
42、科,彼此分立地安排它们的教学顺序、教学时数和期限。22 .素质教育:是指教育者以符合规律的教育措施,对新一代素质按现代化需要实现开发、完善、提高和再创造的过程。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23 .答:(1)教师预见能力。(2)教师传导能力。(3)教育过程控制的能力。24 .答:(1)学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2)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3)学生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25 .答:(1)以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2)课程设计与编制结构化。(3)课程形式的多样化、个性化和综合化。(4)课程内容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26 .答:(1)了
43、解学生的需要。(2)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3)实施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最佳学习。(4)建立教室常规。27 .答:(1)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2)疏导原则。(3)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4)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在集体中教育原则。(7)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28 .答:1 .文化对教育的作用文化对教育的作用可分为两个层次来看,一个层次是深入到学校教育活动内部的文化,可称为“学校亚文化”对教育活动的影响;另一个层次是作为学校教育外部的文化以文化背景的方式对教育的影响。2 .教育对文化
44、的作用(1)教育对文化的作用首先表现为教育是文化延续和更新的必不可少的手段,是文化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2)教育的第二个作用是对文化的普及。(3)教育还具有交流、整合不同类型文化的作用。29.答:(1)道德认识。道德知识的掌握。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2)道德情感。是伴随道德认识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也就是人在心理上所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爱慕或憎恨、喜好或厌恶等情感体验。(3)道德意志。是在自觉执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克服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时所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4)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道德行为习惯的训练。四川省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学(A级)试卷(课程代码6660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 .情境教育学由三个维度组成,下列选择项中不属于其要素的是【】A.情境线索B.从实践到理论的线索C.理论线索D.技术操作线索2 .学校的出现,是在【】A.远古(原始社会)教育阶段B.古代教育阶段C.现代教育阶段D.当代教育阶段3.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是【】A.教育本质B.教育功能C.教育目的D.教育价值4.教师角色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A.教员角色B.领导者角色C.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