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学科浅议多媒体教学的尴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学科浅议多媒体教学的尴尬.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信息技术论文之浅议多媒体教学的为难 计算机辅助教学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促进了教育现代化的开展,使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严峻变革,还引起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方式等一系列变化,导致了教学思想、教学观念,甚至教学体制在一定程度上的变化,确实令人鼓舞。但有的人在观念中也有一种误解,以为用计算机教学确实是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了。一时间,“计算机媒体运用越多越好,它一跨越时空就表达明晰,无所不能”甚至有人提出信息时代的教学应该与粉笔、黑板等传统媒体说声“再见”了,常规教学媒体过时了!使计算机辅助教学堕入为难的困境。为难一:电脑当“箩筐”在利用信息方面,多媒体技术有比传统媒体更大的优势,
2、这是不言而喻的。但这并不是说,计算机因而完全取代或废除传统媒体。众所周知,一些传统的媒体如:实物、教具、老师的形体语言等等,甚至一个简单的动作、手势、表情都能确切地表达含义,到达教学目的。然而有的课为了突出媒体先进性,使黑板粉笔赋闲,投影仪靠边,理化实验变成计算机模仿实验,有的甚至连卡片、挂图也不要了,统统塞进了电脑,把幻灯、录音机、录象机的功能也一概“集成”到计算机这个大“箩筐”里去了。片面追请教学媒体的高档化,一味追求时髦,滥用、泛用,无视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来“量体裁衣”,不恰当地选用教学媒体的做法,结果往往是弄巧成拙。为难二:屏幕成黑板计算机课件的优势在于超文本功能、人机
3、互动功能和网络功能。媒体的运用应表达在它的优势上,集中表达在每堂课的重、难点的打破上。为学生提供真切、完好、明晰的感性材料,以便协助学生较好地理解知识,从而降低教学难度,提高教学效益,不用面面俱到。电脑的“箩筐效应”使能用板书等常规教学手段轻而易举处理的征询题如课文、习题等纯文本信息成了CAI课件,造成“黑板搬家”。许多能用常规实验让学生直截了当认知客观规律的征询题制成了课件,如小学数学中的对称图形,本来只要信手拈来一张纸对折一下,然后随意剪开甚至手撕就能办到,而且学习者可动手参与的事,偏要化大力气去制成所谓课件;有的在演示电磁铁的性质时,甚至荒唐地模仿电流的“咝咝”声来表示通电。这没有顾及学
4、生的认识规律,使实验的真实性、效果大打折扣,使黑板变成了“光板”。为了显示手段的先进,一些课从头到尾都用上了计算机,屏幕从上课不断亮着到上课完毕(哪怕屏幕上什么信息也没有)。这不仅制造了“视觉污染”,还给学生的思维活动造成干扰。这种用屏幕取代黑板的做法,本质上暴露了施教者教育思想上的征询题。事实上,在目前多媒体技术所能到达的状态下,试图实行“无黑板上课”的做法,既不现实也不明智。为难三:“辅教”变“主宰”一堂好课是通过老师精心设计导演而成的,教学手段只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要素。然而有的人不这么看,他们不仅让媒体从“幕后”走到了“台前”,而且大有让它“主宰”课堂之势,有的课俨如一个放映厅,声、光、色
5、,一应俱全,做课老师不记得本人的主导身份,把讲课变成对多媒体课件的讲解。有的课花里胡哨的东西多,学生的留意力被与教学无关的声像所吸引,使效果大打折扣。有的老师由于较频繁地操作计算机,忽略学生的课堂学习反响效果。这对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分析征询题、处理征询题的才能的提高造成不利阻碍,久而久之,逐步阻碍到学生正常逻辑思维的构成,阻碍思维开展。这种重外在方式轻内在要求的做法,完全偏离了媒体运用的目的。电脑没有情感,没有个性,工作是程序化的,课件更是事先按照设计者的思路预设的。动画的途径、图像的长度,以及各个环节登台的时间、表演的顺序等一切都程序化,时下真正具有交互功能的课件并不多。由于可见的程序化播放,
6、许多教学环节也因而被“集成”到电脑课件中来,一齐围绕计算机做文章。有的老师索性将课件设计成线性构造,上课时只需敲某一个键,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老师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固定在电脑的既定流程上,几乎失去了课堂上的任何空间,完全被程序所控而成为程序的附庸,成为电脑程序中的一部分。这种让媒体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宰,老师成了受其摆布的被牵着鼻子走的羊羔的教学方式,不能不说是计算机进入课堂的悲伤。计算机教育手段的运用总是服从于教法并最后受教学内容的制约,只有那些与教学有机结合,有利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的手段才是有效的手段。再先进的媒体假设脱离了教学方法与内容,或与教法内容缺乏内在的本质联络,都将成为华而不实的粗糙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