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阿姨演讲稿——十三五资料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柏阿姨演讲稿——十三五资料文档.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重拾老上海记忆,再盼十三五变化大家好,我是柏万青。今天我来到我们正青春的舞台,不是来诉说家长 里短,也不是来调解家庭矛盾的,我想和大家说说我在其他节目里都没说过的一 些事情,是我小时候住在老弄堂里时的一些故事。那里有我很多童年的回忆,现 在那么多年过去了,回想起往事,依然感觉历历在目。那么,我今天之所以要讲讲老弄堂里的故事,是因为上海的变化实在太大了。 我是新中国成立那年,也就是1949年出生的,从1953年国家开始制定第一个“五 年计划”开始,到现在的第十三个五年计划,可以说我是看着上海一点一点的转 变成现在这座国际大都市的。上海在发生翻天巨变的同时,人民的生活水平,物 质条件我觉得是大大的
2、改善了,然而也有些东西我觉得正在丢失。正文部分:对比,旧巷换新颜,说说社会进步的有哪些?哪些又是遗失的?第一章:从生活环境的变化因控制上海地面的升降,根据上级规定,这口井被封了。 但那口井留下了太多太多的故事第9页,共11页第四章:记忆中的两位老人(邻里间互帮互助)孩提时记忆中的两位老人至今不能让我忘怀。他们没有炫耀的财富,地位也 不是那么显赫,但提起这两位老人弄堂里似乎每个人都不会忘记。一位叫三娘,具体姓甚名谁不得而知。三娘个头高,嗓门大,很有个性。最令孩 子们惧怕的是她“心狠手辣”。那个时候到了暑假,孩子们都会生热拜子,父母 一般不会带孩子去医院就医,而是等乖子熟了让三娘挤,一般要挤出脓头
3、,才不 会复发。父母是下不了这个狠心,三娘则不同,再调皮的孩子,只要到了她手里, 不管是双脚乱蹬还是杀猪般的惨叫,她都不理会,直到挤出脓头,所以孩子见到 她都很怕。哪个孩子不肯吃饭,只要父母说声“让三娘来喂”,马上不做声,乖 乖地把饭吃了。哪家孩子不听话,“叫三娘来”。孩子马上安静下来。三娘是孩 子们的“克星”,别人家的孩子都服她管。但三娘自己的儿子却管不好,夫妇俩 有个独生儿子,有一份不错的工作。按理只有好好工作,找个老婆成家,日子是 挺舒坦的。但上班不久因犯事进了监狱。自从儿子进了监狱,三娘的威风大煞, 嗓门也小了不少。儿子出狱后,因为那个年代谁也不愿意找“山上下来的”,三 娘求爹爹拜奶奶
4、好不容易帮儿子找了个乡下媳妇。不久媳妇生了个孙子,取名叫 “马根”。弄堂里凡是吃过三娘“苦”的孩子,不敢对三娘怎样,但喜欢逗闹“马 根”,每每把“马根”欺负得直哭,“马根”只得求助于奶奶,等三娘气呼呼地 从屋里跑出来,逗闹的孩子早已逃得无影无踪,三娘只得作罢,丢下一句狠话“谁 再要欺负我家马根我下次就打断他的腿”,那些逗闹的孩子躲在暗处直笑。 后来三娘一家搬到了乡下,孩子再也不用惧怕挤宿子了,家长望着生了拜子的孩 子,只得送到医院,但无论大人还是小孩这时总会想起三娘。第10页,共11页 弄堂里还有一位老人是个聋哑人,我至今也说不出她的名字,大家都喜欢叫她哑 巴奶奶。哑巴奶奶不象三娘那样张扬,平
5、时总是对人点头微笑。她的儿子、儿媳 之内去了外地,她抚养着孙子、孙女。她家门口是一片空地,左邻右舍都喜欢把 衣服、被子晒在她家的空地上,遇到刮风下雨,哑巴奶奶会把大家晒得衣物收下 来,大家挺放心的。哑巴奶奶还有一个“绝活”,谁家孩子的胳膊脱臼了,到了 她的手里就会手到病除,且不收分文,因此很受大家的尊重。但也有治不好的时 候,我的儿子小时候很容易脱臼,一次晚上,儿子的胳膊脱臼了,疼得直哭。我 正着急的不行,哥哥提议让哑巴奶奶收拾看看。不一会,哑巴奶奶如约来到我家, 儿子一见生人便大声哭起来,我边哄着儿子,“奶奶帮你把手搞好就不疼了”, 边让哑巴奶奶试试,谁知左试右试就是不行,孩子疼得哇哇大叫,
6、我只得让哑巴 奶奶住手,哑巴奶奶很内疚地走了。后来哥哥陪我和儿子乘车到当时位于常德路 的第六人民医院就诊,把儿子的胳膊复位。时间已经过去数拾年,这两位老人也许早已不在人世,但还是会经常想起她们, 因为那个年代这样的老人是很受欢迎的。而如今这样的人也已经不多见了。结尾部分:一、寄语现在的人们,联系开头部分,在此重声不能被遗忘的部分:1)邻里间的相互照应,互帮互助的氛围;2)少年儿童们身体素质有待提高,要走出家门,放下手机电脑,多运动;3)年轻人要吃得起苦,要乐观开朗,日子已经比过去好了太多,还有什么理由 不努力工作学习;4)对于老年人,我们要多关心,从对家里长辈的关心做起,因为他们一路走来 不容
7、易。二、提出对于未来的美好展望最后,我想说,20XX年新的一年刚刚开始,我们上海也将迎来自己的十 三五规划,不管我们在什么岗位,做什么样的工作,我希望我们老百姓都要坚 持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因为这就是这座城市前进的正真动力。相信到了 20XX年,我们上海会变得更加有序、安全、干净。我们老百姓第11页,共11页的出行会更加便捷;大气、水、土壤、绿化等生态环境质量也将变得更好。让 我们拭目以待。谢谢大家!第11页,共11页我的童年是在长宁区周家桥渡过的。长宁是我出生的地方,长宁给我留下难 忘的童年记忆。虽然我已步入老年的行列,至今回想起在长宁的那段生活还是那 么历历在目、记忆犹新,令我那么的刻骨铭
8、心,终身难忘。我们家在长宁路1632弄,现在已经成为高楼林立、繁华似锦的虹桥花园商 务居住区。那里曾经是个棚户区,是由抗日战争时期一批从外乡逃难在此的难民 搭建而成,取名“十二间”。随着时间的推移,来此安营扎寨的难民越来越多, 早已超出“十二间”的实际住户。解放后已有三条横弄堂,两条竖弄堂近百户人家。清晨,每家门前生煤球炉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那个年代煤球炉是每家每户一天 最重要的生活用具,一日三餐就靠煤球炉来完成。那时邻里间互助成风,哪家的 煤球炉熄火了,可以到邻家借火。家里来了客人,一个煤球炉不够用,可以把饭 锅端到邻家去煮。(下面可以和现在做对比,防盗门紧缩,邻居间不相往来)第3页,共11
9、页 因为都是棚户区,家家的房子都是紧挨着,白天基本不关门,也不用怕有小偷光 顾。一则都是贫苦人家,也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好偷,二则众目睽睽之下小偷也 无处下手。不用说小偷,就是弄堂里来了个陌生人,还未进弄内,早就有“多事 者”前往通报了。哪家孩子生病了,哪家遇到不测,左邻右舍都会关心。所以那 时每家人家是没什么隐私可言,相互间对每家的家庭成员基本情况都了如指掌, 到现在我都能报出他们的姓名、就读的学校。全不象现在邻里间很少串门,老死 不相往来。老弄堂最雷人的风景要算渡夏了。那时没有电风扇,更不要提空调了。一到夏天, 家家早早吃好晚饭,卸下门板搁好凳子,搬出躺椅,反正能睡人的家什全都搬出 来,男人
10、都是打着赤膊,穿着短裤,女的也都是上身着圆领衫、下面穿着短裤, 整条弄堂全都是横七竖八躺着手里拿着扇子的人。记得小时侯的一天夜里,我做了一个恶梦,半夜突然大叫起来,结果在弄堂里引 起不小的骚乱,大家已经出了什么事,纷纷爬起来,有的叫“着火了”,有的叫 “出事了”,着实闹了好一阵子。我们的邻居都很善良,尽管我把他们的好梦给 搅了,但没有一个人指责我和我的父母。第二章:说说孩子们的变化(现在的孩子都玩手机游戏,看电脑,看电视,缺少体育锻炼,身体体质较弱) 那个时候是没有什么儿童玩具的。一来市场上的儿童玩具不象现在那么丰 富、高科技;二来也没有钱去买。我们孩提时候基本是玩弄堂游戏,女孩子一般喜欢跳绳
11、、跳橡皮筋、造房子。所 谓造房子就是在地上划一块块方块,最顶上是三角型表示屋顶,游戏是用一片瓦 片用单脚跳着推进,不能睬线,看谁先造到屋顶。跳橡皮筋的花样很多,可以一个人跳,把橡皮筋两头栓住固定,就可以跳。 也可以多人合作,边跳边唱,还可以跳出很多花样。跳皮筋既是一项有趣的体育 活动,又可培养大家团结协作,相互协调的集体精神。我至今还记得当时跳橡皮筋 的歌谣,“小皮球,小小来,六里开花二十一”。第6页,共11页男孩子喜欢打弹球、刮香烟牌子。打弹珠即打玻璃球。玩的人各出数枚,在 地上划线为界,谁打中玻璃珠就是赢了。孩子们玩的很多游戏器具是就地取材。 如把一节木头削成一头尖的圆锥形木制陀螺,锥端常
12、加铁钉或钢珠,就是我们平 时说的“贱骨头”。游戏时用一根绳子捆在一根竹子上,以绳绕陀螺使其旋于地, 再以绳抽打,使之旋转不停,抽打得越狠旋得越快,“贱骨头”转的时间越长越 成功。那时学生的作业基本在学校完成,回到家里后,除了做家务,就可以约伴玩游戏。 最热闹的要数“老鹰捉小鸡”。通常由一位个子较高的孩子做“母鸡”,其他孩 子依次拉着前一位孩子的衣服,老鹰要抓“小鸡”,“母鸡”两手平展保护“小 鸡”,不让老鹰抓住“小鸡”,嬉笑中煞是热闹。弄堂游戏一般是在年龄相近的 孩子间自行组织,好象是约定俗成的。就拿我家来说,兄弟姐妹间各自都有做游 戏的朋友圈子,大家互不干涉。这些游戏打破了邻里间的隔阂,使整
13、条弄堂的孩 子都能相互认识,相互熟悉。儿时的玩伴,难忘的童谣,趣味的游戏,是如今我对孩提时代的温馨回忆,纯正, 简单,而又不失童趣第三章:老上海弄堂夏天乘凉,老上海人解暑的方式 (生活虽然艰苦,但是其乐融融)童年时家家没有自来水,弄堂里的那口井伴随着我的童年。那时前后几条弄堂近 千口人饮用水都是靠这口井。井水最大的优点是冬暖夏凉。那时家里没有冰箱、 冰柜,酷暑炎热靠近井边的人家会将西瓜、绿豆粥、大麦茶放在竹篮里,用绳子 牵好吊进井里,根本不用担心“失窃”。不多久就是凉爽的“冷饮”。那时家家 洗澡没有淋浴器,是用脚盆,因此很多男孩、男士夏天都是用井水冲凉、洗澡。 到了晚上,井上就成为“大床铺”,
14、附近的居民纷纷把门板卸下来搁在井上、井 圈当床睡。说来也怪,尽管在这寸土如金的“螺蛔壳里做道场”,但大家都是约 定俗成从不会有人强占地盘,也不会为争地盘吵架。每天上午特别是星期天,井上往往人满为患,洗衣服的、洗菜的、淘米的, 煞是热闹。人们边洗边议论张家长李家短,很多“花边新闻”都是在井上干活时 听来的。那时井边会放几个装满水的大木桶,主要是用来淘米,傍晚有专门的人 员将沉淀在下面的米浆收集起来,送往养猪场喂猪。听说用淘米水洗头很灵,我 们经常会用淘米水洗头。那时各家各户的互助精神很好,也很注意节约用水,一 般不管洗菜还是洗衣服,最后一道水都不舍得倒掉,而是留给他人使用,各家盛 水的器具、打水的工具也经常是合用的。几年后,家家户户都按装了自来水,但居民还是喜欢用井水,尤其是夏天井 水特别凉爽,用起来舒服。冬天井水又特别温暖,洗菜、洗衣不会冻着手。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