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的地道战教案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中的地道战教案内容.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8冀中的地道战教学目标.会认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侵略、堡垒、妨碍、隐蔽”等词 语。1 .学习速读的方法,练习速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知道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 用以及地道的结构特点。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无穷 无尽的智慧。教学重点练习速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了解冀中地道的结构特点。教学难点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读懂课文,画出 地道结构平面图。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一、激趣导课。1 .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带大家参观一个特殊的地方,它既不是壮观 辉煌的古代建筑,也不是闻名中外的名胜古迹,但它同样体
2、现了中国人民无 穷无尽的智慧。这就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留下的战争遗迹一一冀中地道。2 .介绍冀中地道战的时代背景。在抗日战争时期,具体一点说就是1942年到1944年,日本帝国主义调 集了几十万军队对我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实行野蛮的烧光、 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他们在铁路和大道的两旁挖了很深的封锁沟, 挖出的源土就用来筑成封锁墙,十里一碉,八里一堡,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封 锁政策。为了粉碎敌人的“大扫荡”,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 造了新的斗争方式一一地道战,狠狠地打击了敌人。3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这篇课文篇幅较长,我们继续练习速读。今天要告诉大家,我们可以试 着抓住每
3、个自然段的关键句子体会,比如第一句话。二、检查预习。1 .板书课题并提问。哪位同学来解释一下“冀中”是什么意思?在预习中你是怎样理解的。(经过查字典我知道“冀”是河北省的简称。“冀中”是河北省的中部。)当 你看到“地道战”三个字时,你想的最多的问题是什么?(我想的很多,主要是为什么要开展“地道战”? “地道”是什么样的?怎样 “战”的呢? “战”的结果又如何呢?).出示本课会写字,读一读,写一写。侵略筑堡党丘妨蔽陷拐.初读课文,概括各段的段意。全文共8个自然段,教师组织学生朗读,然后分小组讨论,概括各自然 段的内容并板书。第1自然段:介绍当时的情况。第2自然段:地道战的产生。第3自然段:概括介
4、绍地道战的规模和作用。第4自然段:具体介绍地道的式样和结构特点。第5自然段:详细介绍地道的出口。第6自然段:介绍地道怎样防火、防水、防毒气。第7自然段:介绍地道里的联络方式。第8自然段:介绍地道战的历史意义。4. 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结构分层、概括层意。1 .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创造了地道战;2 .地道的式样和特点;3 .利用地道对付敌人的进攻;4 .地道战粉碎了敌人的“扫荡”。请同学们将这四句话作为分层的依据,把8个自然段分成4层,看哪几个自 然段可以划为一层。(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应地画出分隔符号。在此基 础上,教师进行小结。)同学们还记得预习后提出的4个问题吗?刚刚划分的
5、4个分层,对这4个问 题都做了回答。(教师指着课件上的4句话,复述同学们提出的4个问题。即:为什么要开展 “地道战”? “地道”是什么样的?怎样“战”的呢? “战”的结果又如何呢?)5.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三、总结谈话。这节课,我们不仅读通了课文,还初步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那么地道 战的结构和作用,作者又是怎样介绍清楚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第2课时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找4个同学按照上节课的段落分层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看老师展示课 文内容的课件。二、分层教学,把握重点。(一)学习第一层(第13自然段)。1 .这一层交代了地道战产生的时间和背景。哪位同学知道为什么要
6、开展地道战 呢?(因为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在冀中平原上修筑封锁沟和封锁墙,想 搞垮我们的人民武装,在这种情况下,冀中人民创造了 “地道战”,坚持敌后 游击战争。).师:说得好。日本侵略军修筑封锁沟和封锁墙,就是要使冀中平原上的人民 相互之间不能来往,不能联合起来打击敌人。于是冀中人民就创造了 “地道 战”来打击敌人。这就是“地道战”产生的原因。2 .这一新的斗争方式有什么作用?有什么好处?3 .在第3自然段中哪句话最能总结“地道战”的情况?(说起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这句话中的“奇迹”是什么意思?(“奇迹”是想象不到的很不平常的事。). “地道战”的确是个奇迹。课文又从三个方面给我们进
7、行了详细的介绍,让 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课文。(二)学习第二层(第4、5自然段)。1 .这一层是以任丘的地道为例,介绍了地道的式样和结构特点。请同学们默读课 文,想一想这一层还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怎样分?(这一层还可以分为地道的内部和地道的出口两个部分。).地道的内部构造分为哪几部分?有什么特点?学生默读课文后按顺序回答,老师根据学生的答案,进行板书。(板书:地道内部高、深、大洞、小洞、气孔)教师一边板书一边重复地道内部构造的特点,并在同学分析的基础上再次 提出问题,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2 .“有的老太太把纺车也搬进来,还嗡嗡嗡地纺线呢。”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这句话进一步说明地道里既不气闷也不
8、黑暗,非常安全。冀中人民在这 里边战斗边生产,充满生活气息。3 .课文是怎样介绍地道出口的呢?地道出口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默读后回答问题,教师板书重要词语。(板书:地道出口口外:荆棘陷坑口内:坚固的洞“迷惑洞”死道:地雷活道:“孑口”).教师解释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是李白诗里的一句诗。意思是一个人把着关 口,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要,易守难攻。在这里形象地写出 了地道“孑口”易守难攻的特点。4 .教师结合板书小结这一层内容。这一层对地道的构造及特点介绍得比较清楚,使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 觉。这只是一百多种地道中的一种。地道的特点归纳起来就是一
9、句话,既可以保护自己,又能够打击敌人。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地道战”的确是一一(学 生齐答:奇迹。)三、学习第三层(第6、7自然段)。L冀中人民利用“地道”打击敌人同样说明了这是“奇迹”。冀中人民是怎样利 用“地道”打击敌人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6、7自然段。(敌人想方设法破坏,冀中人民发挥聪明才智,想出许多妙计来防备。) (1)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板书。(板书:破坏防备)(用土和沙灭火;吊板用来挡住毒气;利用枯井暗沟防水攻。任凭敌人想 出什么毒计,冀中人民也有妙计来对抗。另外,因为地道都是通着的,还可以 转移到旁的村子去。)(板书:火攻、毒攻、水攻、土沙、吊板、枯井暗沟)(
10、2)教师用箭头将上下板书连接起来并小结,使学生能够更清楚地理解这部分 内容。敌人用火攻 (土和沙)敌人放毒气一一(用吊板挡)敌人用水攻一一(枯井暗沟).冀中人民还有更先进的方法保护自己,打击敌人,因为他们在那样艰苦的环境 中发明了 “无线电”“有线电”。我可要提醒同学们,这可不是现在的“手机”“呼机”,它是什么呢?请一位同学读一遍下面这段话大家就会清楚To (学生读书,教师板书。)(板书:无线电吆喝有线电拉铃)2 .理解“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这 句话的含义。(组织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书上及电影、电视节目中获得的知识,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四
11、)学习第四层(第8自然段)。1 .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教师提出问题。2 .地道战在抗日战争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冀中平原上的人民不但坚持了生产,还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在我国抗日 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尾?(总结性的结尾,写清了地道战的结果和作用。).请学生把开头段和结尾段连起来朗读,让学生体会首尾呼应的作用。(教师板 书。)(板书:为了粉碎“扫荡”“扫荡”被粉碎了简直是个“奇迹” 留下了惊人的“奇迹”)三、总结全文,升华真情。课文从“奇迹” 一词开始,到“奇迹” 一词结束。全篇课文通过对地道的构 造、特点,冀中人民利用地道巧妙地打击敌人,以及地道在战斗中所起的作用几
12、 个方面的描写,具体阐明了地道战是个惊人的“奇迹”。从而说明了人民的智慧 是无穷无尽的,人民战争具有巨大的威力。教学反思课堂要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解放 学生。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学生的双手, 让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学生的嘴巴,让他们能说。课 堂上,教师应努力营造学生活动空间和时间,还课堂给学生。无论是第一次速读 课文还是初读课文,都把学生的能动性放在首位。课堂更注重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过程和阅读方法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训 练有梯度,也有条理,从最开始的速读,到初读把握大意,再到细读体会写法与 情感,都能有明确的目标。特别是在落实教学目标中,要注重方法的引导,让所 有学生参与其中。在知识和能力的落实上,如果在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的基础上,再明确和概 括一些可能会更加尽善尽美。读文以后获得的信息,往往容易使学生关注细小的, 零散的有关地道战的细节问题,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无益,因此教师还要教会学生 把握主要内容的方法。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在这节课还体现不足。本课教学过程中,更多地以教师 引导为主,学生合作探究比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