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说课稿《山中访友》(2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说课稿《山中访友》(2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语文说课稿山中访友(2篇)说课稿(一)一、教材分析山中访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七年级 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篇构思新奇、想象力丰富、充满童 心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不骑车,不邀游伴”、“就带着满怀的 好心情”,哼着小曲儿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并且与 “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热切表达 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相对于前面两个单元的哲理性文章和后面 的诗歌、科学说明文、记叙文来说,本文是比较简单、浅显的,所 以设计时目标就放在让学生品味和运用语言、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 创造力上。在自我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思想启迪、情感 熏陶,有自己独
2、特的感悟和思考,享受审美乐趣。那么如何实现这 一目标呢?本文讲课的最大难点是对景物的描写过于繁多和零散, 逐一分析就会显得凌乱,还会导致学生思路支离破碎。所以我认为 在处理本教材时应尽量注意给学生时间和空间与课文文字和画面充 分接触,在细致地体味课文的同时产生个性化理解,又保持着课文 的整体感和一气呵成的美。二、学生分析 这一点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知识方面要求学生:理解,积累课后词语;如:“湛蓝,清澈, 德高望重”等。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作者把进山看风景说成是“山中访友” 所传达的思想感情。能力方面要求学生:鉴赏本文新奇丰富的想像美。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
3、悟课文充满诗 意的画面。德育方面要求学生:体味作者所表达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 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第三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内容很多,比如课文重点词语,课文的思路,以及栩栩 如生的景物描写,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等等。而教学难点则 是情景交融的写作技巧。二、接着,介绍一下教学方法:1、确定五法合一的教学方法新大纲中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 主动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因此,我根据 课文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准备采用激发兴趣法,朗读 法,问题导引法,想像联想法和自读点拔法进行教学。首先,利用 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
4、然后引导学生品读散文, 在读的过程中思考提出的疑问,然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拔下,赏析课 文,体会作者的感情。2、采用投影仪,影碟等电教手段辅助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将采用投影仪,录音,以及与课文内容相关的 影碟来丰富教学手段,这样,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通过直 观感受,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体现了教学的直观性原 则。3、突出朗读教学语文教学中,要注意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感,再加上本文是 一篇非常优美的写景教文,适于朗读,因此,我将在授课过程中突 出诵读教学。教学指导与设想教学指导教学是一种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所 以我将采用学生质疑,小组讨论,教师点拨,然后
5、反馈练习的学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 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 题。并在课文赏析后完成课后练习进行巩固,使学生从感知到理 解,从感性到理性,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内容较少,因此我安排一节课的时间,我的 教学设想是:先读题猜测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然后精 读品味,鼓励学生提问,再通过讨论解决,归纳课文学习要点,这 样既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又培养了语感,也体会了作者的感情。教学程序(一)引入新课首先对预习作业进行抽查并明确生字词的读音及含义,然后要求学 生读题,想像课文内容,引入新课,接着教
6、师范读课文,用有关课 件让学生对大自然的风景及大山里的风景有直观印象。(-)讲授新课在讲授之前,让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朗读,使学生感知课文, 问题用课件打出: 作者到山中寻访的友人是怎样的,跟你的想像相同吗?边读边勾画出描写山中美景的句子,理解后积累下来。朗读课文后,围绕上述2个问题对课文进行赏析,让学生了解课文 的主要内容是作者进山看风景,并引导学生感受山中风景的优美, 然后将有关山景和大自然景色的投影片或课件给学生看。结合书上 的描述,使学生更直观形象地了解童话般的山中的美景,培养对大 自然的热爱之情。(三)精彩分析分析课文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艺术特色。在分析中,使学生了解拟人手法的运用,体
7、会这种手法运用的目的 和意义,体会情景交融地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课文的内容 有更深的了解。学生讨论后明确:1、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如:将古桥、树木、山泉、小溪等自然 景物看成是自己的山中朋友,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这样便 于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2、本文的艺术特色表现在:(1)独具匠心的叙述方式和叙述人称:文章的叙述方式亲切自然,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有时,根据表达的需要,还适当地变换叙述人称,对山中的“朋友”有时用第三人称,有时感情强烈了还用第 二人称,让学生体会这样能使情感表达得更充分。(2)想象的丰富、新奇,使景物栩栩如生,灵气飞扬,如:展开想 象,将自己与树木融为一体,
8、与自然融为一体,流露出热爱自然之 情。(四)反馈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讲授及自己的笔记,朗读课文后用自己的话解 答课后练习一,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领会作者的感情。(五)创新练习假设你是某一景物,与游人互诉心声,写一段文字,写法自由,字 数不限。此题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以及想象能力,提示学生 借鉴课文某些写法。抓住景物的自身特点。从某一景物的角度出 发,重点突出景物的心声,最好能点出环境保护的主旨。(六)总结全文 在这一环节中,带领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再次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及思想感情,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完整的印象。经过小学六年及初个多月的学习,学生对字词的理解、语 言的赏析、文章内
9、容的整体把握以及对散文知识的把握等,都有了 一定的基础。但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想象联想等能力,还比较欠 缺。在上课前,我了解到班级学生与大自然接触少,而且由于生活 经验与视野所限,对写景类的文章,学生大多不能有较深的感知、 体验。再者由于现在的学生去春游、秋游的机会少得可怜,所以要 初一学生感知、理解并体会山中的景物之美及美的内涵具有一定的 难度。不过,学生想走向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想与大自然对话的愿 望却相当迫切。我觉得得找到一个教学的切入口,使学生对自然之 美有较深切的感受。三、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整体感知,能说出山中之友。2、通过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语言美感悟情感美。四、教学理念
10、依据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应体现学生为主体,采用自主、合 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 故采用“感知交流引导领悟”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 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五、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预习,自读课文与预习字词,养成预习的好习惯。2、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好投影等仪器设备。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用小学学过的古诗寻隐者不遇导入,让学生想象进山情景,激 发情趣。(师)有位作家李汉荣也到山中拜访朋友,带回了好心情,好记 忆,他拜访了怎样的朋友?就请我们师生共同欣赏李汉荣的山中 访友。(二)自由朗读,整体感知找朋友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圈出你认
11、为优美的词语并多读几 遍。读通课文,了解大概内容。2、交流生字词的读法,汇报好词,集体品读。清爽吟诵唱和 陡峭挺拔精致奥秘德高望重津津 乐道 别有深意 谁来简单地说说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三)品读课文,读出自己(多媒体展示:读出自己:读出自己相 似的思想、情感、熟悉的生活)(师)在朗读中,哪一样景物深深地打动了你?如果可以,你最希 望自己成为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景物,为什么?让同学选择自己最喜 欢的朋友,带着自己的体会,仔细品读描写自己最喜欢的朋友的相 关句、段,并做好相应的批注,结合相应的词语或句子陈述理由。 可以用“我喜欢自己成为 -因为”的句式作答。(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自己喜欢的景物
12、的语句。(2)全班交流:你最希望自己成为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景物,为什 么?我希望自己成为,因为o (通过学生的表述,反映他们对于课文语言的 理解和领会,同时也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在学生描述的过程中, 选择有代表性的几句话,着重朗读,深入体会,在朗读的过程中注 意引导学生对于重要词语、关键语句的理解)(3)不知道大家感受到了没有,为作者所赞扬的、被我们所喜爱的 景物都是因为他们身上有着一种为我们所熟悉的,在我们身边存在 着的可贵的品质,有哪些呢?(无私奉献、自我牺牲、充满智 慧)(四)赏读课文,品味语言(师)刚才同学们谈得很精彩,老师和大家有同感,可还有一个疑 问,作者带着好心情,到山里“观景”,
13、为什么却说成是“访 友”。从内容到形式,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的写法(重点赏析、品味 人称变换之美、比喻、拟人之美)1、放人称改写后的课件,学生将改写后的第3段与课文作比较, 赏析、品味人称变换之美2、分角色朗读第5段,在读中进一步体会比喻拟人之美。(五)联想创作(作业)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在我们的眼中,山中的朋友 是如此的真、善、美,让人忍不住想要去亲近。在作者的亲切的呼 唤声中,在作者热情的赞美声中,山中的景物会有怎样的感悟和回 应呢?请任选一位你喜欢的自然朋友,模仿本文的风格,为她写几 句赠言。要求:同桌两位同学互相配合,一位同学读原文,一位 同学进行相应的想象,然后互换角色,再
14、试一次。要尽量地唤起 自己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体会自然景物的特点。要恰当地运 用修辞手法、人称的变化,恰当地选用词语,尽量做到语言生动形 象。(1)同桌配合,按要求完成相关练习。(2)全班交流,教师和同学及时予以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 足。(六)结束语走进大自然,我们认识了许多美丽的朋友;走进大自然,我们品味 了许多美的情感;走进大自然,我们抒发了最美的心声。最后,让 我们高声对大自然说一声:大自然,我的朋友,我爱你。七、课后反思这堂课教学设计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方面效果明显,学生参与的 热情高。教学的几个环节层层深入,不仅保证了自主、探究学习的 质量,当然更为重要的是三个主要教学环节充分注重学
15、生的个性化 阅读,在教学中既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学习的自由; 又让学生汲取到丰富的个性养料,完善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个性 得到张扬。首先,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尊重。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三条为“积极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 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 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个性得到充分展示。山中访友这堂课中学生“选择品读描述自己最喜欢的朋友的相 关句、段”,“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朋友的理由”,“讲讲自己最想 倾诉的心声”。这
16、些内容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学习,可以 按自己喜欢的方式与大家交流讨论,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 的学习收获。让学生觉得学习没有强迫意识,没有厌倦感,更不会 有逆反、抵触心理,学生学习兴趣油然而生,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 充分尊重。同时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也有利于这种良好的学习方式 的形成,促进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发展,形成个性。其次,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受到重视。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第五条中明确提出“阅读是学 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应让学生 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感情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 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
17、 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学山中访友时,学生通过朗读,认识了大自然的朋友; 通过自由品读、研读分析,感受到了 “我”对大自然的尊重、热 爱、感激等。这完全是学生自己阅读实践的结果。教师并没有用自 己的思考束缚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没有用统一的标准去统一学生 的思想。正因为如此,学生在课堂上妙语连珠,不时有思维火花的 闪现。再次,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好的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作者美好个性的展示。山中访友中 表现出作者健康的个性,作者心中充满友爱、真诚、感激。学生在 品读,研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许多高尚的品质一或默默的奉献,或 纯洁正直,或坚韧热情,并在内心深处产生共鸣,受到潜移默化的 影响。慢
18、慢地他们会学会正直、热情、奉献、赞赏,特别是在“用 我的心抒发自己对朋友的美好心声”这一环节中,我们可以惊喜地 发现有人在赞美白云、瀑布,收获了无私奉献的精神;有人在赞美 雪花,富有诗情画意;有人在赞古桥,学到了敬重和坚韧学生 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得到了培养,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正确 的价值观和积极参与的人生态度在阅读过程中得到熏陶、感染、形 成0然而,这次学习活动如果不在课堂里上,而是真正带着学生走 进多姿多彩大自然,让学生目睹到真实的自然景物,放飞想像的翅 膀,与大自然促膝长谈,我相信,这次学习活动会更精彩,学生对 美的品味会更深刻。说课稿二尊敬的领导,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
19、的题目是 山中访友,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想及教学 程序这五个方面,对这一课的设计安排加以说明。一、首先,给大家分析一下教材,这一点我将分三 个方面加以分 析。第一点:课文所处位置及作用。山中访友是七年级语文上册中第三单元的第3篇课文。这是一 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童趣的优美散文。鉴于本单元的要求,学生要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 物的美,体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 及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并作适当的摘录;另外, 这篇文章描写景物的语言非常生动形象,多使用比喻,拟人手法, 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并且作者抒发感情也很 特别,将山中的景物当成朋友来写,将进山看景比作进山看朋友, 因此,显得真挚自然。综上所述,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学目和教学的 重难点。第二点: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