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课文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7960297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4.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课文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课文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课文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课文教学反思.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白鹭一课是著名的作家郭沫若先生的作品。在教学中,我们 提倡孩子应学会这样的“发现”:发现食物的特点、发现现象背后的 本质、发现生活中的美与心灵的感动、发现大自然的秘密、发现情趣, 发现细节、发现学习的快乐、发现人生的目标、发现努力的方向 教学中积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孩子自我发现,指导学生 展开想象,抓住关键词句,通过人情入境的朗读,品味、领悟文章的 内涵;从白鹭的形美、意美、信美的角度进行审美欣赏,让学生受到 情的感染和美的陶冶。1 .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发现。舒 缓优美的轻音乐。意蕴无穷的白鹭外形及生活的画面展示,为这堂课 的学习创设了一个极富诗情画意的教学情

2、境,使学生在和谐悦耳的音 乐声中,直观地欣赏白鹭的生活画面。感受白鹭无穷的韵味,品读课 文,流畅优美的语言文字,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从而激发了学生对 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对语文课堂的喜爱。2 .以读为主,以读为本,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和训练,让学生欣 赏美。让学生去发现美,去欣赏美,学生的学习是快乐的!在读中享 受白鹭“色彩搭配和谐,身段大小适宜”的形体美;在读中感悟白鹭 “诗中有画,韵味无穷”的意境,并在诗意化的教学情境中,引导学 生个别入情朗读。集体入境诵读,努力达到诗意化的最高读书境界。 在读中积淀课文诗一般的文学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感。3 .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让学生

3、学会创 造美。在“读中品味白鹭精巧如诗”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着力从对白 鹭外形的三处描写入手,根据个体阅读的感受寻找白鹭诗一般的“精 巧美”。给予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受可言。在“读中品味白鹭诗中有画,韵味无穷”的教学中,又引导学生读中 遐想白鹭韵味无穷的生活画面。并写下自己独特的感受,提炼自己独 具匠心的“画名”,根据自己的感受为画配上“画外音”,再给课文 想象补白,加上多媒体课件的适时运用,全方位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 在极其开放、自由的对话平台中,师生、生生间的交流魅力四射。孕 育出学生独特的感悟和想象,美的震撼和美的享受;孕育出充满浓浓 语文色彩的快乐课堂!落花生是一篇极

4、富哲理的文学。全文围绕“种花生一一收花 生一一吃花生一一议花生”来写,突出“议花生”这部分内容。我执 教时侧重于引导学生对父亲与我的对话内容进行探讨,交流,感悟, 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我执教此课时有以下几个特点:一、联系生活,情感升华。落花生一课中的“人要做有用的 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别人没有用处的人。”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体 会了这句话的内容,也就弄清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我紧紧围绕这句话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什么样的人是有用的人,”“讲体面是什么意 思”并点拨学生联系周围的生活实例深谈,学生在我的启发下,感悟 到的“清洁工”“建筑工人”“警察叔叔”教师等工作都是具有花生 品格的人。使学生明辨是非

5、,强化了情感的熏陶。二、这节课充分尊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体验。在课 堂上,面对学生的不同想法,老师没有抑制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感受, 也不是一味地让学生认同我的想法,按原计划一步一步进行教学(即 引导学生学习花生的默默无闻,不炫耀,不张扬),而是尊重了学生 的个性,尊重了他们独特的理解、感受和体验。(即:做人要做对社 会有用的人,像落花生那样,不注重外表;做人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善于表现自己,像人们展示自己的才华。) 我执教时大胆质疑,给学生探究学习的环境。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 人文氛围,能促使学生在教师的爱护、尊重和期待中主动探究,自主 学习。教学中,我始终

6、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有主体”,尊重学生, 尤其“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课程标准语)。只 有允许学生尽情表达,而且鼓励学生尽情表现,才能谈得上解放学生的个性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在教学落花生课中,学生质疑:“老 师,课文中桃子、石榴、苹果是不是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呢? 我马上肯定这位学生爱动脑筋,然后抓住疑点引导学生讨论,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闸门打开了:学生各抒己见,虽然说法 各不相同,但无论哪种见解都是发自内心的表白。这样的课堂讨论, 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敢于探究,敢于直言,思维异常活跃, 个性得以和谐发展。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以人为本,弘扬人文精神,

7、充分 尊重学生的个性,还学生自由的空间。“摇桂花”这一段既是课文内容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这部 分教学我注意了读中感悟,引导学生深入地体会了 “摇桂花”时的快 乐心情。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并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然后从 课文插图入手,让学生说说图画上的内容,再从文中找出描写图画内 容的相关段落,让学生朗读后划出重点语句,然后步步深入,渐入佳 境。对于作者盼望“摇桂花”的迫切心情和“摇桂花”的快乐,我引 导学生阅读文字,从领会对话和动词入手,用分角色朗读和让学生说 说这样读的理由,在阅读中体验和感悟作者的急切和快乐之情。对于 “桂花雨”的感受,我引导学生结合淋雨的生活经验来体验其舒服的 感觉

8、,然后又让学生直接来喊一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体验喊时的心情,然后带着这种感悟和体验再次进入文字,读出了其 中的感情。最后,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说说难以忘怀的人 和事,进行情感和能力的迁移。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对于像我这样普普通通的一线 教师来说,更是遗憾多多。前半堂课课堂很沉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 情况呢?我想,主要原因在于当学生划出了描写香气的句子谈感受 时,脱离了文本具体的语言环境,孤零零地那么几个句子,确实很难 入情入境。让学生自读4、8小节,在语境中感受体会,或许情况就 不同了。我感觉教师牵的痕迹太浓,略读的味道没上出来。但具体如 何放,我不知道,这方面

9、只有以后多关注,在教学实践中争取摸索出 一点教学略读课文的方法来。通过这次上课,我发现了自身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或许,有些不是一朝一夕能改正过来的,但学习无止境。珍珠鸟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精心撰写的优美散 文。这篇散文描写了人鸟相亲的动人历程,揭示了 “信赖,往往能创 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道理,情文并茂,寓理于事。我班的孩子比 较喜欢动物,对动物有爱心,所以我选择这篇课文进行教学。从上课 的情况看,我的教学有以下亮点:一、创设情境,注重激发学生情感。开课伊始,优美的钢琴曲在 学生的耳畔萦绕,各种美丽的鸟儿图片一张张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一 下子就把学生吸引住了。姿态万千的鸟儿,清新、幽静的

10、大自然,融 合在一起,让人看了有种和谐的感觉。这不仅触发了学生心底深处的 感情,也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二、巧妙地找准切入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语文课程标准 明确要求重视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 创意的阅读。而实施探究性、创造性阅读,关键在于我们要把课堂教 学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方能引导他们去搭建自主探究和发现的平 台。设计这堂课时,我没从头开始,而是叫学生找找“作者为什么写 这篇文章”,由此引出“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一中心。 指导学生读这句后,我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针对这句话提出问题。 学生毫不犹豫地道出了自己心中的疑团:“作者是如何得到珍珠鸟的 信

11、赖的? ”“谁信赖谁?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我将四个 有价值的问题板书在了黑板上,接着抓住第一个问题:“作者是怎样 照顾和呵护珍珠鸟的?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词、字探究。问题 是孩子们自己提出来的,所以无论是自学,还是小组合作学习,他们 都非常的投入,交流时也妙语连珠。三、结合学生的感悟,随机指导朗读。在交流“作者是怎样照顾和呵护珍珠鸟”时,有一个学生谈到作者称呼珍珠鸟为“小家伙”, 突出了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还结合父母平时称他为“小家伙”进一 步说明。我觉得他体会得很独特,随机让学生找到出现了 “小家伙” 这个词的句子,自己反复朗读体会。学生自由读完后,我又指名读、 部分读、齐读,在

12、一遍遍朗读中,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珍珠鸟深深的 爱。四、对教材的合理拓展,为课堂增添了精彩。教学快结束时,我 设计了两个很有创意的环节:一是“给文中插图起名”。在学生读完 第13自然段后,我出示书中的插图,并深情地配上话语:”在作者 眼里,珍珠鸟太可爱了。小鸟是幸福的,作者也是幸福的,这是多么 美好的境界呀!你能试着这幅图起个名字吗?请写在插图的旁边。” 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扩散思维,而且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培养了学生概括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起的名字五花八门: “爱”、“信赖”、“特殊的父子”、“温馨的一家人”二是自 行编写信赖格言”。这一环节的精心设计,从学生的精彩发言(如, “信赖是阶梯,让我们走向成功”、“信赖是一双紧握的手,我给你 力量,你给我力量”、“信赖是一座彩虹,让我们心相连”)中, 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同时学生在编写格言的 时候,对自身健康品质的形成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当然,教学中我也觉得有遗憾,最主要的是朗读指导还少了些。 这也是阅读课文一直困惑我的一个问题。我们的阅读课文篇幅比较 长,但要求一节课完成,容量可想而之,因此,很多时候是匆匆而过。 在以后的阅读课文教学中我将不断探索,如果各位老师有好的建议请 赐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