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简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简述.docx(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三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简述(2018年第3期)楚江亭郭德红为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促进教育系统转型升级,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北 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中国教育和社会发展研究院、中国基础教育质 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共同承办的“第三届中国教育创新 成果公益博览会”于2017年8月20-22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大会以“聚焦 核心素养,全力推动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题,集中展示了一批以立德树 人、培养学生21世纪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的教育创新优秀成果。主题论坛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能力评价诊断暨首届京师 学科教育创新发展高峰论坛”。该项目通过在北京
2、、深圳等地76所中小学 113 504名学生和1 094名教师进行学科能力表现水平现状检测及其影响因素的 实验研究,不仅开发了系统的测评工具、建立了系列教学改进案例库,构建了以 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学科能力构成及表现的理论模型,而且也建立了互联网+评 学教一体化“智慧学伴”测试和资源平台,形成了多学科、跨地区、大学与中小 学协同创新的新机制。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先生做了世界未来 教育发展与学科教育创新的报告。他指出,未来世界的发展需要我国成为人力 资源强国,学科教育肩负着重要使命,在互联网、人工智能突飞猛进的背景下, 更需要学科教育与信息技术密切结合、不断创新。北京师范
3、大学资深教授、中国 心理学会前理事长林崇德做了发展核心素养与学科教育创新的报告。他指出, 世界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是“学生核心素养”,他建议要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改 革的整体性研究,统筹各学段的课程结构,以及课标、教材、教学等环节,同时, 应加快学科能力模型研究,因为,学科能力模型既是统领和规范不同学科及不同 学段学生成就水平的科学依据,也是落实宏观教育目标、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 的核心与关键。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辛涛在国 内外学业质量评价改革与学科教育创新发展的报告中指出,学业质量标准是基 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在完成各学段教育时,应具备的各种基本素养以及在这些素养 上应达
4、到水平的具体界定和描述,其是现代意义上课程标准的有机构成部分,是 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其研制既需要处理好核心素养和 学科素养的关系,明确标准的改进作用而非选拔功能,又要注重内容的科学性、 适用性和操作性,并通过科学多元的评价指标体系来促进学业质量标准的完善。 可以预见,学业质量标准实施后,将会带动课程、教学和评价发生相应转变,真 正推动教学由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达到提升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目的。结合上述报告,与会者进行了深入讨论。有研究者建议,学习进阶的定位及 建立过程与学业质量标准相似,因此学业质量标准的建立可以参照学习进阶的建 立过程;也有研究者提出,世界各国学业质量
5、标准编排的方式主要分三类,即跨 年级的连续性尺度模式、分年级的成就图模式和能力水平的案例例证模式,建议 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确定我国学业质量标准的编排模式。有与会者建议:少年宫 活动的开展也应成为教师艺术素养和科研能力提升的手段之一,应加大少年宫活 动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教学可采用学分制、走班制等等。还有与会者指出,应加 大力度改革教育科研评价机制。由于评价机制的导向作用,教育科研人员更多关 注的是理论研究和科研课题。虽然一些教育科研人员也关注实践、走进中小学, 但其主要目的是做课题、发表文章、出版著作,缺乏将研究成果加以提炼形成产 品或大规模推广的动力与需求。同时,需要建立新的机制,推动教育界与企业界 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应通过相关鼓励政策,引导企业关注教育内涵发展的产 品研发,促进教育内涵发展。(作者楚江亭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党委副书记,北京师范大学学校特色 发展与实验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郭德红系中央财经大学高等教育 研究所副教授,教育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