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马说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67624313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DOCX 页数:129 大小:91.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马说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9页
2023年马说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马说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马说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x(12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马说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集宁五中 赵慧娟 【教学设想】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让学生由读到悟,由悟到明,了解古代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从而珍惜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时光。在这堂课中,让学生了解“说”这种古文体裁,积累一定的文言知识,并通过合作探究,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认识、学习、运用“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 【教学目标】 、掌握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理解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学习托物寓意的写法。 、了解“说”的体裁特点。【教学重难点】 、掌握文中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理解文中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学习托物寓意的写法。【教学时数

2、】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诵读法: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朗读,以期能熟读成诵。 、合作探究法:文中一些疑难点由学生讨论,通过合作探究突破疑难,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朗读磁带。 【课前准备】 请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查找有关“马”字的成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学生汇报查找到的有关“马”字的成语。就其中的“伯乐相马”给学 生讲关于伯乐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解题 、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多媒体资料显示) 、点明本文体裁,介绍“说”这种文体。 (多媒体资料显示) 本文是一篇寓言性杂文,属论说文体。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说”就是“谈

3、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写法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近。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听录音跟读,注意读音、停顿。 、自由朗读,结合注释,理清文意并完成下列练习。 (多媒体显示) 翻译下列句子,并解释加粗的词。 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一食或尽粟一石。 才美不外见。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区分下列虚词的用法。 之:策之不以其道 祗辱于奴隶之手 马之千里者 其: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 其真不知马也 、老师指出文中要求掌握的特殊句式。 (多媒体显示) 倒装句: 定语后置:马之千里者。 分析:“千里”是中心词“马”的后置定语 状语后置: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4、 分析:“于”相当于“在”,“于奴隶人之手”是介词结构的后置。 、请一个学生翻译全文,其他学生补充。 、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文章每段的内容。 、全班齐读,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整体感悟 、提出问题,学生抢答。(用原文回答) (多媒体显示) 文章开头是如何阐述“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的? 没有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怎样? 千里马的才能为何被埋没? 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的“不知马”的? 、教师点评、归纳 、提问:文中哪句话点明了中心? 五、品味诗文,推究文理 、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多媒体显示) “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三个“之”字的用法是否一样? 本文三段文字都用一个“也”

5、字收住,它们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文中的“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有怎样的寓意? 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进行分析) 、点明“托物寓意”的写法,引导学生将其运用到平时写作中去。 、全班齐读课文,并背诵。 六、延伸拓展 辩论:当今社会还需不需要“伯乐”? 七、课堂小结 八、布置作业 、古代还有哪些怀才不遇的文人,请搜集其作品。 、课外阅读龙说,进一步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 、背诵课文。 推荐第2篇:马说教学设计 创意说明:本设计以读为主线,强调文本的回归,层次清晰,逻辑性强,“六读”呈螺旋型上升趋势,通过活动,学生每读一次就与作者对一次

6、话,对文章的理解就深一层,与作者的距离就缩小一次,第六次朗读时,学生已经完全理解了文章的写作意图和作者的感情,实现了与作者心灵的“零距离”,朗诵实质是代作者诵读,是对学生学习的最好检测,是本文学习的最高境界。设计既注重学生活动,又注重环节之间老师的整合归纳,既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又注重教师的宏观调控,尤其是“见仁见智”的设计,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星级标志激发了学生的挑战心,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兴趣、信心,并且都可以得到提升,充分体现了课改理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诵读乃至背诵课文,读出感情;理解文章的寓意,体会作者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读中理解读中体悟,

7、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中提高把握重点的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辨证地认识成材,理解文章的现实意义。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诵读乃至背诵课文。 2、理解文章的寓意。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 “伯乐相马”的故事:战国策里有这么个故事:一匹千里马能够驾车的年龄已经满了,但还是被套上了沉重的盐车行走在太行山陡峭的山路上。马蹄伸膝折,尾巴下垂,皮肤溃烂,脓水、血水、汗水交加,它使尽了所有的力气还是无法把盐车拉上去。这时,一个叫伯乐的路人看见了,抱住马失声痛哭,并脱下自己的衣服披在马身上。这时马低声吐气,仰天长啸,声达于天。马为什么会这样呢?(生谈)原来马是在

8、感谢伯乐的知遇之恩。唐代散文家韩愈有感于此,写了散文马说。(板书课题) 学生解释文章题目,并简单介绍“说”这种文体。 二、一读读通课文: 1 请一名基础较差的学生朗读,以纠正字音、停顿。如果完成较好,请他自己说说读课文时要注意的字音与停顿及其原因,解决四个通假字。 三、二读疏通文意: 1、自己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标出自己认为用法比较特殊的词语、比较特殊的句子及疑难词句准备交流。 2、交流疑难问题。 3、交流应该注意的特殊词句。 4、检测掌握情况: A、说说加点词语的意思或用法: 其真无马邪? 执策而临之 策之不以其道 其真不知马也 策之不以其道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B、翻译下列句子: 故虽有名马,

9、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四、三读理解内容: 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有哪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悲惨遭遇? (学生讨论) 小结:食马者“不知马”,所以使千里马“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最终使千里马 “骈死于槽枥之间”,真是可悲可叹!而且,面对千里马,他们还做着滑稽的表演,请找出描写他们的滑稽表演的句子,读出来并且送给他们一个词语。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愚蠢、狂妄、可悲可笑、有眼无珠、有眼不识泰山)

10、五、四读理解寓意: 师:文章真是句句不离马啊。可是掩卷静思,又让我们想起了多少封建社会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人:九死不悔的屈原、愿“赌命报天子”的李白、“猛志固长在”的陶渊明他们,不也和千里马有着同样的遭遇吗?就说作者韩愈吧,他7岁读书,13岁 2 能文,“前古之兴亡,未尝不经于心也;当世之得失,未尝不留于意也”(多媒体出示),目的何在?不就为济时用世吗?可当时统治阶级一手遮天,选拔制度腐朽陈旧,以至于他三试不第,又三次上书宰相求用而不得通,他还三次到宰相门前求见却被守门人辞去,这些经历,与千里马又何其相似! 结合自己的知识和以上介绍,自己边读边思考: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文中的“千里马

11、”、“伯乐”、“食马者”各有什么深意呢? (讨论、明确) 六、五读体会感情: 师:理解了作者真正的写作目的,我们自然能够想象作者写文章的心情。 自由诵读课文,说说你从哪些词语、哪些句子里感受到怎样的感情。 (学生自己谈感受,应该注意的几处是:三个段末的“也”,依次表痛惜之情、愤怒谴责、嘲讽;“呜呼!”表无奈悲愤;几个“不”;排比句。) 师:要使古文重现魅力,就是要带着作者的感情朗诵文章。思想感情造就了文章的气势。作者对千里马的痛惜,对食马者的愤怒与嘲讽,自己的无奈与愤懑如滔滔江水,使文章在说理之间气势磅礴。因此,我们一定要读出气势。 老师范读第三段。 学生自由练习之后上台表演朗诵(六读)。师生

12、共同评价。 七、见仁见智: 师:所幸的是,韩愈的时代远去了。回到现实,回到我们这个“能者上,庸者下”的时代,我们是不是该重新审视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呢? 请大家从以下问题中任选一个,谈谈自己的看法: A、成才的关键在于有无伯乐() B、成才的关键在于有无日行千里的能力() C、不要“相马”要“赛马” () D、你知道成语故事“毛遂自荐”吗?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八、小结(预设): 3 这个社会,为每个人都提供了宽阔的舞台,作为我们,首先要让自己拥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同时还要积极表现自我,吸引伯乐的目光,还要学会“毛遂自荐”。同时,我们也呼唤天公抖擞,在“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同时,“不拘一格降伯乐

13、”! 最后,老师要送给同学们一句名言: 出示名言及注释: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论语里仁 翻译: 不要担心自己没有官位(合适的位置),而是要看自己有没有胜任这个位置的才能 ;不要担心没有人知道自己(的才能),而是要看自己的才能足不足以让人家知道。 教学反思: 本设计表现出来的最大优点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被极大调动,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见仁见智”中,学生参与十分积极,部分学生还即席辩论,十分激烈。不足之处在于,时间紧张,学生很难当堂背过。 推荐第3篇: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文本解读】 这篇文章是一短小精品,不足字。文章以托物寓意的写法,借助伯乐和千

14、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将人才比做“千里马”,集中地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有眼不识英雄和摧残人才的现象进行了猛烈抨击。寓深刻思想于具体形象之中:封建统治者应当善于识别人才,对有才能的人尊之以高爵、养之以厚禄、委之以重任,使他们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干。 【教学目标】 、掌握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理解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学习托物寓意的写法。 、了解“说”的体裁特点。 【教学重难点】 、掌握文中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理解文中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学习托物寓意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突破】 理解马说一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是本课的一个重难点。作者所

15、要表达的见解是:封建统治者应当善于识别人才,对有才能的人尊之以高爵,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权,使他们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干。从这一见解出发,文章借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将人才比做“千里马”,集中的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有眼不识英雄和摧残人才的现象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这种写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寓深刻思想于具体形象之中。例如,用“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来描绘千里马的终身遭遇,用“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来揭示它才能被埋没的原因,都能激发人们的不平感,也表达了当时千万个才能之士的悲愤。又如,用“策之不以其道天下无马来刻画食马者的浅薄愚

16、妄,更具有辛辣嘲讽的作用。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方法】 、诵读法: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朗读,以期能熟读成诵。 、合作探究法:文中一些疑难点由学生讨论,通过合作探究突破疑难,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朗读磁带。 【课前准备】 请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查找有关“马”字的成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学生汇报查找到的有关“马”字的成语。就其中的“伯乐相马”给学 生讲关于伯乐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解题 、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多媒体资料显示) 、点明本文体裁,介绍“说”这种文体。 (多媒体资料显示) 本文是一篇寓言性杂文,属论说文体。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

17、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写法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近。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听录音跟读,注意读音、停顿。 、自由朗读,结合注释,理清文意并完成下列练习。 (多媒体显示) 翻译下列句子,并解释加粗的词。 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一食或尽粟一石。 才美不外见。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区分下列虚词的用法。 之:策之不以其道 祗辱于奴隶之手 马之千里者 其: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 其真不知马也 、老师指出文中要求掌握的特殊句式。 (多媒体显示) 倒装句: 定语后置:马之千里者。 分析:“千里”是中心词“马”

18、的后置定语 状语后置: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分析:“于”相当于“在”,“于奴隶人之手”是介词结构的后置。 、请一个学生翻译全文,其他学生补充。 、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文章每段的内容。 、全班齐读,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整体感悟 、提出问题,学生抢答。(用原文回答) (多媒体显示) 文章开头是如何阐述“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的? 没有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怎样? 千里马的才能为何被埋没? 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的“不知马”的? 、教师点评、归纳 、提问:文中哪句话点明了中心? 五、品味诗文,推究文理 、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多媒体显示) “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三个“之”字的用

19、法是否一样? 本文三段文字都用一个“也”字收住,它们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文中的“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有怎样的寓意? 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进行分析) 、点明“托物寓意”的写法,引导学生将其运用到平时写作中去。 、全班齐读课文,并背诵。 六、延伸拓展 辩论:当今社会还需不需要“伯乐”? 七、课堂小结 八、布置作业 、古代还有哪些怀才不遇的文人,请搜集其作品。 2、背诵课文。 推荐第4篇:马 说教学设计 马 说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了

20、解作者及文体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曹坪中学 陈昌水 1、加强朗读训练,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督促学生疏通词句,翻译课文,提高 文言文阅读能力。 2、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封建社会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引导学生认识当今时代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二、重点、难点: (一)重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章内容。 2、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伯乐与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二)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成才观。 三、教学时数: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21、以关于马的成语、古诗词引入。 二、释题及作者简介 1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灵活,跟现代 的杂文大体相近。 2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有昌黎 先生文集。 三、理解课文 1教师范读。 2正音,男女学生竞读课文 乐( )祇( )骈( )槽枥( )辱( )食( ) 食马者( )策( )见( )邪( )石( )粟( ) 3(1)分析课文第一段。 提问:结合课文注解,翻译第一段并找出难懂的词语。 实词:千里马日行千里的马,本文指人才伯乐擅长相马之人,本文指识 别人才的人辱辱没骄一同槽流喂牲口用的食器称著称 虚词:而表转折 故

22、因此 于在 之结构助词 以 凭借 虽即使。 学生根据注解理解内容 提问:第一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 提问: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 是,强调伯乐能识马,如果不被伯乐识别,千里马就会被埋没。 齐读第一段。 (2)分析第二段。 提出重点字词,疏通文意。 实词:一食吃一顿 食马者通“饲”,喂 才美才能,美好的素质 外见表现在外面,“见”通“现” 等等同,一样常普通的 虚词:或有时其代“千里马” 是这种,作代词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能够千里之能能力 安怎么 .提问:第二段说明了什么? 分析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进一步说明,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无法施展才华。 提问:文中哪

23、些句子可以体现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女生齐读第二段。 (3)分析第三段。 找出重点字词,疏通文意。 实词:策之用鞭子打 执策马鞭子 道方法,正确的方法。 尽 竭尽 材通“才”,才能 鸣鸣叫 通通晓 执拿着 临面对 知 识别,了解 虚词:策之作代词,代千里马以按照鸣之助词,无意义。 翻译全段。 提问:第三段主要内容是什么? 不是天下无千里马,而是不识马。 提问:本段中通过哪些语言来体现食马者的浅薄愚妄? “策之不以其道。天下无马” 提问:本段中哪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 “其真不知马也”这个结句,点明了中心。 散读第三段。 4.多义词总结

24、策 其 以 5.理清文章思路 6.全班齐读。 提问: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 提问:本文中“伯乐”“千里马”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 伯乐即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千里马即人才。 提问: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 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接心情。 7.总结全文 四、活动迁移 1.连线:著名的“伯乐”和“千里马” 2.你认为社会中是伯乐重要还是千里马重要? 3.如果你是伯乐,该怎么做?你是“千里马”该怎么做? 4.学有所获,自我总结学习收获 五、课堂练习1.课文重要词语 2.一词多义 3.中考链接 六、

25、布置作业 1.参考有关资料,用自己的话翻译全文 2.作者认为“伯乐”决定了千里马的命运,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以假如我是千里马或我也是千里马为题,写出你心中的想法。3.关于马的成语5个 4.积累中国名马故事3则 推荐第5篇:马说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东平街道中学 陆广萍 教学目标: 准确而流畅地朗读课文,了解“说”的文体特点。 积累文言词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正确地翻译课文。 理解课文寓意 ,领会作者思想感情,感受封建社会摧残和埋没人才现实。 教学重点与难点: 掌握重点词句的含义,理解理解课文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1、故事导入。2*4:12 述:同学们请看屏幕,屏幕上画的

26、是什么?(马),你们能列举出有关马的成语吗?(一马平川等)那么,我们把能日行千里的马称为什么呢?(千里马) 同学们听说过“伯乐相马”的故事吗? (投影出示)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今天我们来学习马说,相信学习本课,大家对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一定会有进一

27、步的认识。(投影出示、板书课题) 2、文体简介。1*4:13 述:首先,我们先解题,了解什么是“说”。 “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议论性体裁,注重文采,与现代的杂文近似,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马说”即谈马、论马。 3、作者和背景简介。2*4:15 述:我们再了解一下作者和背景。 (投影出示)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人,唐代散文家、诗人,散文尤其著名,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世称韩昌黎,早孤,由嫂抚养。刻苦自学。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韩愈初登仕途时,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门被守门人挡在门外。尽

28、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张建幕下,郁郁不得志,所以作马说,发出“伯乐不常有”的感叹。 4、明确学习目标。1*4:16 述:今天,我们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投影。(投影出示学习目标) 流畅地朗读课文,领会作者思想感情。 积累文言词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正确地翻译课文。 理解课文的寓意 ,感受封建社会摧残和埋没人才的现实。 二、学生一读课文 述:这个目标怎么实现呢?那要得靠大家自学,同学们有没有信心? (投影出示内容) 1、应注意读准下列字音。2*4:18 伯乐 祗辱 骈 槽枥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 外见 邪 策 2、教师配乐范读全文3*

29、4:21 要求:明确读音,停顿,语调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学生对照课文注释小声读,体会句中关键字词表达的感情。1*4:22 4、学生齐声朗读课文。朗读前明确读的要求: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韩愈,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3*4:25 三、学生自学,

30、二读课文 1、述:下面,请大家根据注释练习口译。(投影出示相关注释) 要求:一边默读课文,一边运用注释解释重点词,并练习翻译,看谁做得最好。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4*4:29 3、检查自学效果。4*4:33 述:自学暂停,根据课下注解和屏显字词注释串译课文。 辱:只 骈:一同 称:著称 一食:吃一顿 能:能够 是:这 能:能力 才美:才能 见:通现, 等:等同 安:怎么 策:鞭打 道:正确的方法 材:通才,才能 执:拿着 临:面对 其:难道 请三位学生翻译,学生依次回答,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有错,请帮忙纠正学生不会,教师更正。 (2)学生快速对照相关译文,自我检查。1*4:34 马

31、说 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不会经常有。所以即使有出名的马,也只是辱没在仆役的马夫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面,不因为日行千里而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吃完粮食一石。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够日行千里而喂养。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优点不能从外面表现。尚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都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策之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 四、学生三读课文 1

32、、述:下面,请大家一边小声读课文,一边讨论以下几个问题。5*4:39 (投影出示思考题) (1)文章一开头,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和“千里马”之间的关系的?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2)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如何?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千里马的才能为何被埋没?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作者是如何描述千里马因肚饥而无法发挥才能的痛苦的? 且欲与常成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5)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的“不知马”的?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3、,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6)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中心? 其真不知马也。 2、检查自学效果5*4:44 五、当堂训练(投影出示练习) 1、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3*4:47 a、食之不能尽其材 _通_ _通_ b、才美不外见 _通_ c、其真无马邪 _通_ 2、文章借有关伯乐与千里马的传说,将_比作“伯乐”,将_比作“千里马”,文中集中抨击了_的社会现象。 六、拓展延伸(投影出示) 造成韩愈一代人怀才不遇的原因是因为统治者的愚昧无知,那么在春光明媚的新世纪,你觉得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才能充分发挥?3*4:50 学生自由发言 下课 推荐第6篇:马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34、.反复诵读课文,理顺文意,积累文言词语。2.理解文章寓意,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 3.体会作者寄托在文中的思想感情,了解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可悲遭遇。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2.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寓意,体会作者怀才不遇的情感。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由学校搞经典诵读活动,背诵韩愈的诗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导入。2.解题马说 二、反复诵读,理顺文意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字音、停顿等。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出示重点字音) 3.学生齐读。 4.结合注释工具书,试着翻译课文,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与同学

35、交流,也可直接举手问老师。 5.多媒体展示重点字词,让学生重点把握。6.学生翻译课文,教师点评。 三、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在文中寻找答案 (1)千里马的悲惨的命运是_,它被埋没的原因 (2)表现食马者的愚蠢无知 (3)本文作者的观点是 2.引导学生理解寓意,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 (1)课文通篇不离千里马,是否仅仅是在说马? (2)文中“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什么人? (3)本文通过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 从今天的视角来看,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除了食马者不知马外,是否还有其它原因? 五、作业 1.背诵课文。 2.写一篇小议论文马说新

36、解,观点要鲜明,不少于500字。 推荐第7篇:马说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及反思 鸣鸡中学吴建英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下列字词的读音:祗、骈、石、槽枥、食马者、见(现) 2.掌握下列字词的含义或用法:策临祗其食骈。 二、能力目标: 1.朗读课文,练习句读和语气。 2.利用工具书结合课文注释解释全文。 3.根据提供的背景材料分析作者的写作目的。 三、品德目标: 探讨如何才能避免千里马的悲剧重演,从而影响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及作者的写作目的。 2.掌握古今异义词:如:“然后有千里马”中的“然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中的“等”。虚词“也”的用

37、法,另有“其、之、而、以”等。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对照注释初读课文,也可以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 2.学生查找有关马的成语,并作解释。 3.教师准备一个关于千里马的故事,有关“伯乐相马”“知己”等词的来历。 设计思路 把诵读作为本课教学的重要环节,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明确“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进一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思想。鼓励学生自读,认真看注释,弄清大意。疏通文意只限于难词难句,学生理解就行,不搞机械的串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学生汇报查找到的有关马字的成语。就其中的“伯乐相马”,给学生讲关于伯乐的故事。) 师: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

38、,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今天我们来学习马说,一定会让你对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 二、解题 师:有谁愿意为大家解释一下课题呢? 生:我认为“说”是古代的一种文种,作者在文中借马来表明个人观点的。 师:能举出例子吗? 生:爱莲说中周敦颐就是借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娇”来表

39、达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兴趣。 师:不错,“说”作为古代文体具有这一个特质,往往借某物来抒发感情阐述观点。可抒情可议论。马说是通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说文体。“马说”这个标题,是后人加的。“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三、指名试读课文,教师订正字音和句读方面的错误。并要求掌握下面的字音和句读。 出示多媒体镜头一: (1)注意的字音:祗(zh)骈(pin)石(dn)槽枥(col) 食(s)马者见(现)(xin) (2)句读:a:一食/或/尽粟/一石。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四、质疑互解,以学代教。 师:本文短小精悍,文意并不深奥。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读课文,并大胆提出疑难问题,争取小组内探究解决,有困难的地方圈点标记,全班共同交流探究。 生:小组讨论探究后,再读课文,投影展示重点词句来整体把握。 (教学设想:“对号入座”式的逐句翻译必然导致句意的支离破碎。只要学生掌握重点字词含意能疏通大意即可,而教师的串讲,势必让学生笼统而听,重点难以突出,而学生互相质疑、解答,教师辅助指导则能较有效的避免这一点。) 五、读中感悟,以读促讲。 师:请哪位同学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