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全套课件.ppt

上传人:wuy****n92 文档编号:67593855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PPT 页数:159 大小:8.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心理学全套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9页
发展心理学全套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心理学全套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心理学全套课件.ppt(15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发展心理学课程目录课程目录第一节 概 述第二节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第三节 幼儿期的心理发展第四节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第五节 青春发育期的心理发展第六节 青年期的心理发展第七节 中年期的心理发展变化第八节 老年期的心理发展变化第一节概述第一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描述一生全过程的心理发展现象揭示心理发展的规律个体从出生到衰亡的整个过程中的心理发展(二)心理发展的性质1、心理发展的整体性心理活动是整体活动理解心理活动整体性把握的要点:(1)独特的质的规定性(2)各种心理过程相互作用2、心理活动的社会性人的心理发展受社会生活环境制约高级心理机能的发

2、展由社会文化因素决定社会生活条件人际交往心理的实质是社会历史文化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而不断内化的结果。3、心理发展的活动性个体心理发展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动作和活动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动作和活动:1.外部动作;2.内化活动动作是认识的源泉心理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动作。4、心理发展的、心理发展的规律性规律性(1)普遍性与特殊性统一;(2)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3)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各阶段速率快慢不均各阶段速率快慢不均 两个发展快速期两个发展快速期第一加速期第一加速期婴幼儿期;第二加速期婴幼儿期;第二加速期

3、青春发育期青春发育期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一)年龄阶段的特征不同年龄阶段各有其典型特征。年龄阶段的根源由心理过程或特征的变化规定。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认知过程起主导作用。内在机制是起主导作用的认知过程的更替。2.心理发展与年龄有密切关系(1)不是因果关系。(2)年龄(时间)是心理发展的一个维度。(3)心理发展与年龄大致对应。第二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独特性问题特殊性2功能4新趋势4设计方式3一、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功能描述、解释、预测、控制(一)描述性研究描述心理发展现象,是解释的基础(二)解释性研究解释现象,揭示规律和内在机制(三)预测发展变化依据规律性预测发展推断

4、变化(四)控制预期发展创设环境有效控制预期发展促进积极发展 四种功能的关系层层递进关系有机联系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1.毕生发展研究发展性(核心特点)=过程性+动态性2.研究对象的年龄跨度大显著特征三、研究心理发展的设计方式(一)横向研究设计(横断比较研究)1.定义:在某一特定时间,同时对不同年龄组的被试者进行研究和比较的设计方式,以揭示研究对象的发展变化及其规律性。共时性横断性规律性 2.横断研究设计的优缺点优点:适用性注意抽样时效性节省缺点:人为联结组群效应*(二)纵向跟踪研究设计1.定义:对相同研究对象在较长时间系列内进行定期而系统的考察以把握其发展规律性。连续性系统性规律性2.纵向

5、研究的优缺点优点缺点时效性较差被试易流失重复效应系统了解连续过程量变到质变规律(三)纵横交叉研究设计1.横向比较研究与纵向跟踪研究结合的设计先横向后纵向2.优势纵横两种设计优缺点的取长补短(一)遗传决定论代表人物:高尔顿1.遗传决定论的主要观点: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决定因素心理发展过程是遗传因素的自然显现过程发展过程环境因素的作用只能促进或延缓遗传因素的显现速度遗传和环境的关系第三单元心理发展的动因(二)环境决定论代表人物:华生1.环境因素决定论主要观点:心理发展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决定因素片面强调环境因素的绝对性作用片面强调环境 否认遗传因素在心理发展的作用否认遗传(三)二因素论未揭示遗

6、传和环境之间的复杂本质关系1.二因素论的主要观点:遗传和环境共同决定心理发展共同决定各自独立遗传与环境各自孤立存在各自起作用影响程度 企图揭示各因素发挥作用的程度(四)社会学习理论代表人物:班杜拉儿童获得社会行为的主要方式:第一、观察学习观察榜样人物学习社会行为第二、替代性强化他人行为及其后果正强化,负强化改变行为倾向榜样的认同1.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五)社会文化理论代表人物:维果斯基1.社会文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心理发展是由社会文化因素决定的心理的实质:社会文化因素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不断内化的结果(2)心理发展与教育和教学关系的论述其一,最近发展区儿童发展的可能性两种水平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

7、水平成人指导下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最近发展区”潜能开发教育者的平台教育和教学决定其二,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略前性原则其三,学习和指导的最佳期限某种心理机能开始出现尚未形成(双生子爬楼梯实验)(六)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论代表人物:皮亚杰1.相互作用论的主要观点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动态相互作用(1)相互制约遗传与环境相互依存(2)相互转化遗传与环境的互动和转化(3)主体调节受主体主观能动性调节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1)心理发展的本质是适应。“智慧就是适应”“是一种最高级形式的适应”(2)认知发展建构说四个概念及其定义图式认知结构心理组织同化纳入、整合环境信息的功能顺应改变、创造新图式的功能平

8、衡发展的心理动力适应的本质(3)心理起源于动作动作是认识的源泉动作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社会互动社会传递主动获取经验物理经验:简单抽象直接经验数理逻辑经验:多重抽象间接经验生物成熟心理发展必要条件成熟经验社会环境最关键因素协调功能整合各影响因素自我调节功能认知发展过程平衡化(4)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二、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划分(一)皮亚杰的心理发展阶段划分依据认知结构划分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典型特征:感知动作协调适应环境的主导方式第四单元心理发展的过程 前运算阶段(2-6、7岁)的认知特点(1)泛灵论泛化人的意识、情感,将无生命有生命化。(2)自我中心性缺乏观点采择能力(3)难

9、以把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体系缺乏类包含关系认知受知觉特征局限(4)思维的不可逆性缺乏对事物之间可逆变化关系的运算能力(5)未掌握守恒不能把握住概念的本质特征3、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典型特征依赖具体内容的逻辑思维认知结构的变化守恒性可逆性脱自我中心化典型特征:抽象逻辑思维认知特点其一,思维形式摆脱思维内容,关注假言命题其二,运用形式逻辑解决抽象问题提出假设可能性进行演绎推理解决抽象问题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后)(二)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年龄阶段划分1、依据社会性和人格特征划分八个阶段(见下表)2、社会心理发展阶段理论现代人心理危机是个人需要与社会要求失调产生的。发展任务成

10、功与否决定人格品质的积极或消极方面阶段阶段获得获得避免避免良好的良好的人格特征人格特征1.婴儿前期婴儿前期信任感信任感怀疑感怀疑感希望品质希望品质2.婴儿后期婴儿后期自主感自主感羞耻感羞耻感意志品质意志品质3.幼儿期幼儿期初创感初创感内疚感内疚感目标品质目标品质4.童年期童年期勤奋感勤奋感自卑感自卑感能力品质能力品质5.青少年期青少年期角色同一性角色同一性同一性混乱同一性混乱诚实品质诚实品质6.成年早期成年早期亲密感亲密感孤独感孤独感爱的品质爱的品质7.成年中期成年中期繁衍感繁衍感停滞感停滞感关心品质关心品质8.成年晚期成年晚期完善感完善感厌恶感厌恶感智慧贤明智慧贤明4.各年龄阶段的主要发展任

11、务动物行为学上的关键期:出生后的某一段时间,“印刻”与“追随”现象。第六单元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二、关键期理念在教育中的应用1、蒙台索里将关键期引入儿童教育2.关键期概念儿童早期对某些刺激特别敏感敏感期具有敏感性的特异时期三、心理发展关键期或敏感期的重要意义核心:儿童早期发展对毕生发展的重要影响(一)个体早期发展的优劣影响一生发展质量(二)儿童早期是独特发展时期(三)儿童早期发展既迅速又显著(四)个体早期对环境刺激最敏感四、近年来对关键期和敏感期的界定关键期把关键期用于生理特征和功能的发育和形成缺乏某种刺激造成损失难以逆转敏感期将敏感期用于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发展对特定行为模式的经验反应最

12、敏感个体对环境影响特别敏感的时段第七单元发展心理学简史1、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882年,普莱尔儿童心理2、毕生心理发展被公认1957年,美国心理学年鉴“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章的名称)。第二节婴儿期的心理发展第二单元婴儿生理和动作的发展一、婴儿大脑的可塑性、可修复性婴儿大脑的发育受后天环境的影响1.可塑性:生物因素与早期经验相结合2.可修复性:大脑受损伤后,可通过学习过程获得修复二、婴儿的动作发展(一)动作发展对婴儿心理发展的意义1、是婴儿心理发展的源泉2、是婴儿心理发展水平的指标3、使婴儿获得探究环境的新手段和主动权4、动作的发展促进婴儿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二)婴儿的主

13、要动作发展1.主要动作:(1)手抓握技能;(2)独立行走2.动作发展原则头尾近远大小3.影响动作技能发展因素成熟、刺激物支持、提供机会、教养方式第三单元婴儿的学习模仿学习1条件反射学习方式偏好新颖刺激的学习方式23第四单元婴儿的认知发展一、两种不同的观点:1.白板一块,软弱无能2.有了不起的反应外界刺激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新生儿并非新手”“婴儿是有本事的婴儿”研究方法突破习惯化范式(习惯化与去习惯化)优先注视范式(刺激偏爱程序)(一)婴儿感觉的发展最先发展1.视觉技能的发展(1)视觉集中(2)视觉追踪运动(3)颜色辨别能力(4)光的察觉(5)视觉敏锐度2.听觉技能的发展(1)听觉辨别能力(2)语

14、音感知能力(3)音乐感知能力(4)视听协调能力(二)婴儿知觉的发展1.跨感觉通道的知觉整合信息协同活动2.模式知觉能将知觉到的各组成部分整合为整体认知优先注视范式3.深度知觉吉布森视觉悬崖装置六个月具有4.发展婴儿感知觉的重要性(1)0-3岁是感知觉发展的关键期(2)感知觉发展成熟因素和经验因素相互作用(3)婴儿期是感知觉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婴儿期是感知觉发展最重要的时期婴儿期是对感知觉发展干预和训练最宝贵的时期四、婴儿记忆的发展(一)记忆的发生胎儿末期(二)记忆的发展12个月前动作和情绪记忆是主要内容12个月后表象和词语记忆逐渐提升五、婴儿适应环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适应新环境2.整合信息的能力

15、分类编码能力、习惯化和去习惯化3.问题解决能力三种水平无效尝试、有效尝试、直接成功二、婴儿词汇的发展(一)词汇量1-1.5岁掌握第一批词,约50-60个真正掌握发音3岁掌握约1000个基本掌握母语发音(二)掌握词汇发展的特点1.熟悉事物名称2.词义理解的发展,扩大或缩小第五单元婴儿的言语发展四、婴儿与成人之间的言语交往(一)前言语交往运用手势引人注意特定的物体和事件要东西是习得语言的必要条件是学习语言的一种动力(三)成人与婴儿之间言语交流重在言语表达策略和技能1.交流内容贴近婴儿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婴儿生活活动和游戏第六单元婴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社会化从生物个体向社会个体转化的过程个性和社会性一、婴

16、儿的气质(一)婴儿的气质类型1、按活动特性(四类型说)情绪性负面情绪占优势行为反应强活动性积极探究环境运动性游戏冲动性情绪强烈不稳定难以控制社交性主动与人交往“自来熟”2.三类型说五个标准:节律性适应性趋避性(积极探索或消极被动)情绪状态反应强度三种类型:容易抚养型抚养困难型发展缓慢型倡导拟合优化教育模式倡导拟合优化教育模式2.兴趣发展的三个阶段(1)先天反射性阶段(出生至百日)兴趣反应模式引导早期感知活动(2)相似性物体再认知觉阶段(半岁前后)兴趣快乐相互作用知觉能力学习过程(3)新异性事物探究阶段(1岁前后)兴趣认知倾向相互作用习得新知识2.笑的发展阶段(1)自发性微笑反射性与生俱来(2)

17、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区分人与其他刺激物(3)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区分熟人、陌生人(二)婴儿的社会性微笑(三)婴儿的社会性哭泣1.消极情绪反应:表达需求2.哭的发展阶段(1)自发性哭反射性(2)应答性哭不适宜刺激或需求信号(3)主动操作性哭社会性活动经验习得3.哭的模式哭的缘由饥饿、瞌睡、身体不佳、心理不适、感到无聊(四)分离焦虑1.分离焦虑与母亲分离后,对陌生人或陌生情境的恐惧反应。2.分离焦虑的变化过程(1)痛苦求助愤怒抗议(2)失望情感冷默(3)企图适应环境超脱困扰,寻求接近陌生人三、婴儿的社会性依恋依恋婴儿与母亲之间最初的社会性联结婴儿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母婴互动关系(一)依恋的发展阶段第一

18、: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所有人人比其他刺激物对己有益第二: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选择性区分亲人、熟人与陌生人第三:特殊情感联结阶段亲子关系母亲是安全基地第四:互惠关系形成阶段依恋目标调整母为交往伙伴安全型依恋有安全感积极探索回避型依恋回避型依恋未形成亲密情感联结反抗型依恋反抗型依恋无安全感矛盾型焦虑型(二)婴儿依恋类型(三)早期教养对依恋的影响1.对人格特征的影响安全型依恋高自尊,信任、持久的良好人际关系善于获得社会支持与他人分享良好感受能力2.影响个体内在工作模式的形成依恋质量影响情绪情感、性格、社会行为、态度形成(四)衡量母亲早期教养方式的标准反应性反应性对婴儿信息敏感积极应答情绪性情绪性愉悦

19、交流社会性刺社会性刺激激游戏社会互动满足需求四、婴儿自我意识的发展四、婴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一)主体我的自我意识(1岁左右)自己作为活动的主体来认识将自己与他人分开(二)客体我的自我意识(2岁左右)把自己作为客体来认识(镜像自我)运用人称代词称呼自己和他人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次飞跃第三节第三节 幼儿期的心理发展幼儿期的心理发展第一单元幼儿的游戏一、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一)主导着心理发展认知和社会性(二)通过游戏进行学习(三)教育的最佳途径三、游戏的发展(一)机能游戏婴儿期的亲子游戏和模仿性游戏(二)象征性游戏定义:象征性游戏是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通过想象建构虚假情境的创造性活动。象征性游戏是幼

20、儿期的游戏特点,又称假装游戏。经验想象创造性(三)规则性游戏规则外显角色内隐四、幼儿期象征性游戏的特点(一)以主题游戏为主(二)运用替代物并采用相应操作替代物与实物相仿;动作与真实操作类似(三)通过想象建构虚假游戏情境(三)通过想象建构虚假游戏情境(四)游戏中富有创造性(四)游戏中富有创造性 选择主题,创编情节,角色协调,解决问题均需创造性选择主题,创编情节,角色协调,解决问题均需创造性(五)游戏的动机重在活动过程,不在乎结果(五)游戏的动机重在活动过程,不在乎结果第一阶段,非社会性游戏独自游戏旁观游戏第二阶段,过渡形式平行游戏第三阶段,社会性游戏协同游戏合作游戏五、游戏的社会性发展一、幼儿记

21、忆的发展(一)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1、无意识记忆为主,有意识记忆发展较迅速2、形象记忆为主,词语记忆逐渐发展3、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同时发展并相互作用第二单元幼儿的认知发展(二)幼儿的记忆策略1.儿童记忆策略的发展接受指导应在5-8、9岁2.幼儿后期能运用的记忆策略幼儿后期能运用的记忆策略 (1)视觉视觉“复述复述”策略策略 (2)复述策略复述策略 (3)特征定位策略(见下图)特征定位策略(见下图)1.思维具体形象性的特点(1)可塑性:内化符号表征(2)动态性:把握变化过程2、幼儿认知发展的趋向性幼儿认知发展的趋向性 (1)由近及远)由近及远 (2)由表及里)由表及里 (3)由片面到比较全面)由片

22、面到比较全面 (4)由浅及深)由浅及深(一)具体形象性是幼儿思维的主要特征二、幼儿思维的发展(2点)3.自我中心现象(皮亚杰的三山实验模型)多以自我视角位置选择,以自我为中心判断缺乏观点采择能力,无能力了解他人与自己不同想法4、有一定的计划性和预见性幼儿可以思考过去的经验,从而计划行动、预见行为。幼儿可以思考过去的经验,从而计划行动、预见行为。(二)逻辑思维开始发展1.幼儿所提问题类型的变化“是什么?”“为什么”追求本质特征2.幼儿概括能力发展幼儿概括能力发展 (1)实物概念的发展)实物概念的发展 (2)类概念的发展)类概念的发展3、幼儿推理能力初步发展、幼儿推理能力初步发展三、幼儿想象能力的

23、发展(一)想象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整合而行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二)年幼儿童想象的特点1.无意想象经常出现,有意想象日益丰富无意想象以感知动作为基础有意想象有意识、有目的2.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再造想象再现性创造想象自主性、新颖性、创造性、超越性(4)未来指向性 儿童创造想象蕴涵着理想性儿童创造想象蕴涵着理想性 儿童创造想象潜在着方向性儿童创造想象潜在着方向性 儿童创造想象是未来科学幻想的先声儿童创造想象是未来科学幻想的先声 儿童创造现象为将来发明创造疏通思维渠道儿童创造现象为将来发明创造疏通思维渠道 儿童创造想象是科学思想发展的前奏儿童创造想象是科学思想发展的前奏第三单元幼

24、儿言语的发展一、言语发展对儿童的重要意义幼儿期的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幼儿期的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期语言是儿童人际交流的工具言语有助于儿童适应环境的重要工具在儿童超越具体环境,进入新的境界过程中,言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言语发展是幼儿期心理发展的助推器二、幼儿词汇的发展(一)词汇数量的增加,一生最快3岁约1000词6岁约3000词7岁约4000词3-4岁期间,词汇量增长最迅速,每日增加数个新词。个体差异明显四、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一)从对话语向独白语发展(二)从情境语向连贯语发展第四单元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一、个性的初步形成(一)显示出较明显的气质特点(二)表现出一定的兴趣爱好差异(

25、三)表现出一定的能力差异(四)最初的性格特点的表现二、自我情绪体验的发展自尊是最值得重视的情绪体验幼儿期自尊水平对日后情绪发展和适应能力的预测幼儿期自尊水平对日后情绪发展和适应能力的预测 高自尊与生活满意度、幸福感相关;高自尊与生活满意度、幸福感相关;低自尊与情绪不良、学校环境适应不良关联。低自尊与情绪不良、学校环境适应不良关联。(三)影响儿童自尊的因素1.父母的教养方式高自尊儿童的父母教养方式四特点(1)温暖关爱(2)要求严格而明确(3)民主(4)以身作则2.同伴关系因素(1)亲密度(2)被集体接纳三、幼儿期儿童认同的发展(一)认同及其对儿童发展的意义认同:对成人个性品质的效仿意义:1.与认

26、同对象的相似性认识认同的基础2.具有归宿感与成就感3.获得榜样的力量与发展动力4.对性别再社会化与道德发展的作用(二)幼儿期儿童认同的对象富有“心理资源”和“社会资源”者权威性,能力,聪明,健康或漂亮父母教师重要他人四、儿童发展的第一逆反期(3-4岁)第一逆反期幼儿要求行为活动自由,实现自我意志,反抗父母控制(一)第一逆反期的发展性特点:1.第一逆反期有其特殊的心理需求和行为表现要求实现“长大感”的自我价值按意志行事 2、第一逆反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第一逆反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2岁多岁多4岁多,岁多,“心理资源心理资源”内在驱动力内在驱动力(二)父母因势利导、循循诱导进行教

27、育第一,认识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理智面对第二,认清矛盾焦点“长大感”第三,因势利导创设条件满足需求促进发展游戏 生活自理能力 发挥优势 优化家庭教育第四节第四节 童年期的童年期的心理发展心理发展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童年期的学习童年期的学习 一、一、童年期的主导活动童年期的主导活动学习学习二、二、“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是小学生最基本的学习任务是小学生最基本的学习任务 主动学习主动学习 学会思考学会思考 学会管理时间学会管理时间 时间就是价值时间就是价值 掌握学习和记忆策略掌握学习和记忆策略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童年期的认知发童年期的认知发展展 一、童年期记忆的发展一、童年期记忆的发展 童年期儿童的主要记

28、忆策略童年期儿童的主要记忆策略 (一)复诵策略(一)复诵策略 (二)组织策略(下页)(二)组织策略(下页)(三)系统化策略(三)系统化策略 条理化条理化 (四)巧妙加工策略(四)巧妙加工策略 无意义联系的信息无意义联系的信息 加工加工 二、童年期思维的发展二、童年期思维的发展 (一)童年期儿童思维的基本特征(一)童年期儿童思维的基本特征 1.1.童年期思维的本质特征童年期思维的本质特征 思维形式依赖思维内容思维形式依赖思维内容 2.2.从从具体形象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向向抽象逻辑思维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过渡 思维的主导类型思维的主导类型 变化变化 过程过程 3.3.思维类型变化的转折年龄思维类型变化的

29、转折年龄 小学中年级小学中年级 910910岁岁 (二)思维逻辑形式的发(二)思维逻辑形式的发展展1.1.概括能力的发展:概括能力的发展:(1 1)直观形象水平直观形象水平 外在特外在特征征 (2 2)形象抽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 外在外在降低、内在增加降低、内在增加 (3 3)初步初步本质抽象水平本质抽象水平 内在内在本质特征本质特征 3.3.推理能力的发展推理能力的发展 (1 1)演绎推理能力的发展)演绎推理能力的发展 (2 2)归纳推理能力的发展,如高斯)归纳推理能力的发展,如高斯解题解题 (3 3)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 第三、第三、8 8岁左右儿童处于脱自我中心的转折时期

30、岁左右儿童处于脱自我中心的转折时期 脱自我中心化脱自我中心化 第一、第一、4747岁岁儿童具有自我中心儿童具有自我中心现现象,但不是象,但不是认认知的主要成分;知的主要成分;第二、第二、9 9岁岁以后儿童的正确以后儿童的正确认认知知结结果占主果占主导导地位,地位,并基本上并基本上摆摆脱了自我中心的影响脱了自我中心的影响(四)自我中心表现和脱自我中心化(四)自我中心表现和脱自我中心化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童年期个性和社会性童年期个性和社会性发展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发展(一)自我评价能力的特点(一)自我评价能力的特点 1.1.自我评价内容的多方面变化自我评价内容的多方面变化 外表特征外

31、表特征 活动能力活动能力 社会关系社会关系 心理特点心理特点 2.2.自我评价与自我价值感和情感密切关联自我评价与自我价值感和情感密切关联 3.3.自我评价与学业成绩和同伴交往密切关联自我评价与学业成绩和同伴交往密切关联 4.4.社会支持因素:父母社会支持因素:父母 同学同学 (二)自我控制能力(二)自我控制能力 自我控制是个体对自我的心理和行为的主动自我控制是个体对自我的心理和行为的主动调节调节 延迟满足延迟满足抑制欲望的即时满足,学会等抑制欲望的即时满足,学会等待待 童年期是自我控制能力的重要发展阶段童年期是自我控制能力的重要发展阶段二、道德发展道德发展是指个体社会化过程中习得道德准则,并

32、以道德准则指导行为的发展过程。(二)道德认知的发展 皮亚杰皮亚杰利用讲述故事向被试提出有关道德方面的难题,利用讲述故事向被试提出有关道德方面的难题,然后向儿童提问。利用这种难题测定儿童是依据对物品的损坏结果然后向儿童提问。利用这种难题测定儿童是依据对物品的损坏结果还是依据主人公的行为动机做出道德判断。由于皮亚杰每次都是以还是依据主人公的行为动机做出道德判断。由于皮亚杰每次都是以成对的故事测试儿童,因此,此方法被称为成对的故事测试儿童,因此,此方法被称为对偶故事法对偶故事法。道德认知发展:三个阶段道德认知发展:三个阶段 1 1、前道德阶段、前道德阶段 不懂道德,只接受行为的结果不懂道德,只接受行

33、为的结果 2.2.他律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 道德标准来自个体以外道德标准来自个体以外 (1 1)服从权威,遵守规范)服从权威,遵守规范 (2 2)评定)评定 动机与后果的关系动机与后果的关系 只看结果只看结果 3.3.自律道德阶段自律道德阶段 道德标准内化于己道德标准内化于己 (1 1)认识规则的相对性)认识规则的相对性 可改变可改变 (2 2)评定主观动机)评定主观动机 ,兼顾后果。,兼顾后果。1 1、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2 2、侵犯行为、侵犯行为 3 3、欺负、欺负特殊形式的攻击行为特殊形式的攻击行为 (1 1)欺负类型:身体欺负、语言欺负、间接欺)欺负类型:身体欺负、语言欺负、间接欺负

34、负 (2 2)童年期儿童欺负的特点)童年期儿童欺负的特点 欺负发生率和趋势欺负发生率和趋势 性别差异性别差异 (三)道德行为的发展(三)道德行为的发展 三、童年期的同伴交往三、童年期的同伴交往 (一)童年期同伴交往的重要意义(一)童年期同伴交往的重要意义1.1.同伴交往是童年期集体归宿感的心理需求同伴交往是童年期集体归宿感的心理需求2.2.同伴交往促进儿童的社会认知和社会交往技能的发同伴交往促进儿童的社会认知和社会交往技能的发展展3.3.同伴交往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同伴交往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4.4.同伴交往增进良好个性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同伴交往增进良好个性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二)童年期

35、同伴交往中儿童的人气特点(二)童年期同伴交往中儿童的人气特点 儿童处于复杂关系系统中,社会地位儿童处于复杂关系系统中,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差异很大。和社会角色差异很大。1.1.受欢迎的儿童受欢迎的儿童 2.2.不受欢迎的儿童不受欢迎的儿童 3.3.受忽视的儿童受忽视的儿童(三)帮助不受欢迎的儿童改善人际(三)帮助不受欢迎的儿童改善人际关系关系 1.1.直接干预性帮助直接干预性帮助 发挥优势发挥优势 指导社会交往技能指导社会交往技能 同伴接纳同伴接纳 2.2.提高学习成绩以提升成就感和自信心提高学习成绩以提升成就感和自信心 3.3.改善集体环境和人际氛围改善集体环境和人际氛围 四、友谊的发展四、友

36、谊的发展(二)儿童对友谊认知的发展(二)儿童对友谊认知的发展第一阶段(约第一阶段(约3 35 5岁岁)短期游戏伙伴关短期游戏伙伴关系系第二阶段(约第二阶段(约6 69 9岁)岁)单向帮助关系单向帮助关系第三阶段(约第三阶段(约9 91212岁)岁)双向帮助关系双向帮助关系第四阶段(第四阶段(1212岁岁)亲密而又相对持亲密而又相对持久的共享关系久的共享关系 (三)影响选择朋友的因素(三)影响选择朋友的因素1.1.相互接近相互接近2.2.行为、品质、学习成绩和行为、品质、学习成绩和兴趣相近兴趣相近3.3.人格尊重人格尊重 心理和谐心理和谐 相相互敬慕互敬慕五、家庭人际关系对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五、

37、家庭人际关系对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的影响 父母对儿童控制和儿童自主管理的消长变化父母对儿童控制和儿童自主管理的消长变化,从从单向权威服从单向权威服从 转向平等合作转向平等合作 主要由主要由父母控制(父母控制(6 6岁前)岁前)双方双方共同控制共同控制 (6 61212岁)岁)儿童儿童自主自主控制控制 (1212岁以后)岁以后)第五节第五节 青春发育青春发育期期的心理发展的心理发展第一单元第一单元少年期的生理发育加速少年期的生理发育加速 少年期少年期 青春发育期青春发育期 困难期困难期 危机期危机期 身心发展第二发展加速期身心发展第二发展加速期 第二逆反期第二逆反期 自我意识第二次飞跃自我意

38、识第二次飞跃 四、心理发展的四、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矛盾性特点特点(一)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一)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 成人感成人感心理上产生自己发育成熟的体验,从童年期向成熟心理上产生自己发育成熟的体验,从童年期向成熟发展的过程。发展的过程。成人感的内容成人感的内容 1.1.过高评价自己的成熟度过高评价自己的成熟度 2.2.自认为思维和行为达成人水平自认为思维和行为达成人水平 3.3.要求与成人社会地位平等要求与成人社会地位平等 4.4.渴望成人式地信任和尊重渴望成人式地信任和尊重半成熟现状半成熟现状 现实水平是由童年向成熟发展的过渡阶段现实水平是由童年向成熟发展的过渡阶段 (二

39、)(二)心理断乳与精神寄托之间的矛盾心理断乳与精神寄托之间的矛盾 (三)心理闭锁与开放之间的矛盾(三)心理闭锁与开放之间的矛盾 (四)成就感与挫折感交替(四)成就感与挫折感交替 发展过程必经的基本矛盾发展过程必经的基本矛盾第二单元第二单元少年期的认知发展少年期的认知发展一、少年期的记忆发展一、少年期的记忆发展全盛时全盛时期期 1 1、记忆广度达到一生中的记忆广度达到一生中的顶峰顶峰 2 2、对各种材料记忆的成绩、对各种材料记忆的成绩都达到高值都达到高值 二、少年期儿童思维发展的主要特二、少年期儿童思维发展的主要特点点 1 1、思维形式思维形式摆脱摆脱思维内容的束思维内容的束缚缚2、假设演绎推理

40、能力的发展、假设演绎推理能力的发展3、抽象逻辑推理能力显著发展、抽象逻辑推理能力显著发展第三单元第三单元少年期个性和社会性发展少年期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一、少年期自我意识发展一、少年期自我意识发展 (一)(一)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期 1.1.关注自我;关注自我;2.2.指向主观世指向主观世界界 (二)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二)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1.1.关注自己的外貌和风度关注自己的外貌和风度 2.2.深切重视自己的学业成绩和能深切重视自己的学业成绩和能力力 3.3.强烈关注自我个性成长强烈关注自我个性成长 4.4.具有很强的自尊具有很强的自尊受伤害会受伤害会以复仇心作

41、心理补偿以复仇心作心理补偿二、情绪的变化二、情绪的变化1.1.烦恼增多烦恼增多 (1 1)为在公众面前的个人形象而烦恼)为在公众面前的个人形象而烦恼 (2 2)为在同龄同伴中的个人尊严与社会地位而烦恼)为在同龄同伴中的个人尊严与社会地位而烦恼 (3 3)为与父母关系隔阂与情感疏远而烦恼)为与父母关系隔阂与情感疏远而烦恼 2.2.孤独、压抑感增强孤独、压抑感增强 同伴交往同伴交往 亲子关系亲子关系 需求欲望需求欲望 被忽略被忽略三、少年期的自我中心性特点三、少年期的自我中心性特点 自己作为人际关注自己作为人际关注 社会关注的中社会关注的中心心1.1.独特自我独特自我自我感受扩大化自我感受扩大化2

42、 2、假想观众、假想观众 心理上心理上“创造创造”想象中的观众想象中的观众 自自我体验的投射我体验的投射四、第二逆反期四、第二逆反期(一)主要表现(一)主要表现 1.1.为独立自主意识受阻而抗争为独立自主意识受阻而抗争 2.2.为社会地位平等的欲求不满而为社会地位平等的欲求不满而抗争抗争 3.3.观念上的碰撞观念上的碰撞(二)反抗的主要对象和反抗的形式二)反抗的主要对象和反抗的形式 父母:激烈反抗父母:激烈反抗 、消极抵抗、消极抵抗(三)第一、第二逆反期的异同(三)第一、第二逆反期的异同 1.1.共同点共同点 独立自主性心理需求独立自主性心理需求 反抗控制反抗控制 对自己成长和发展水平的超前意

43、识对自己成长和发展水平的超前意识 “长大感长大感”“”“成人感成人感”2.2.不同点不同点 第一逆反期:要求实现自我意志、行动第一逆反期:要求实现自我意志、行动自主、行事自由自主、行事自由第二逆反期:要求人格独立、精神活动第二逆反期:要求人格独立、精神活动独立自主独立自主 均为发展性需要均为发展性需要 内在心理需求内在心理需求第四单元第四单元少年期面临的心理社会问题少年期面临的心理社会问题(了解即可)(了解即可)第六节青年期的心理发展第二单元青年期的思维发展青年期思维能力继续发展,个体思维发展的高峰期。一、青年思维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三个阶段(帕瑞)(一)二元论阶段缺乏相对性(二)相对性阶段知识和

44、真理的相对性认知(三)约定性阶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不同观点和立场调整认识二、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一)青少年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趋势初一开始掌握,初三迅速发展,高二占优势地位(二)影响青少年辩证逻辑思维发展的因素 1、领会和掌握知识的广度、深刻性和系统性、领会和掌握知识的广度、深刻性和系统性 2、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水平、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水平 3、个体思维品质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的发展、个体思维品质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的发展(一)自我认知的三种成分认识成分对自我个性品质特点的认知情感成分由自我评价而产生的自尊体验品行成分由认识和情感而来的对自我行为的态度第三单元青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二)自我概念的特

45、点1.自我概念的抽象性日益增强2.自我概念更具组织性和整合性3.自我概念的结构更加分化按自己的不同角色分化出不同的自我概念(三)自我概念认识水平提高的主要途径1.自我探索是自我认识发展的内动力2.透过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3.通过对同龄人的认同感来认识自己(二)解决自我同一感危机的方式(马西亚)1.同一性确立危机努力选择认同2.同一性延续危机难选择探索中3.同一性封闭权威代替决定接纳4.同一性混乱(扩散)危机未做选择角色混乱二、确认自我认同感是青年期的重要发展任务(四)延缓偿付期心理的延缓偿付期青年有避免同一性过程提前完结和承担社会责任的内在需求社会的延缓偿付期社会给予暂缓履行成人责任和义

46、务的机会三、青年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生观:人们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价值观:个体以自己的需要为基础对事物的重要性进行评价时所持的内部尺度(二)青年期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稳定时期(三)影响人生观和价值观发展的因素1、受个体成熟因素的制约2、受社会背景和文化条件的制约3、受家庭教育环境的制约4、个体自我调节5、非规范事件影响四、道德认知道德推理的发展(一)柯尔伯格划分出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和六个阶段:水平一:前习俗水平外在标准控制行为后果判断阶段1:惩罚和服从取向服从权威避免惩罚阶段2:功利取向满足个人需要个人利益水平二:习俗水平遵从社会规范规章制度阶段3:“好孩

47、子”取向取悦以得到他人的认同阶段4:“好公民”取向维护社会准则和秩序水平三:后习俗水平道德标准内化于己阶段5:社会契约取向规章制度的相对性可修改阶段6:普遍道德原则取向普适道德伦理原则(二)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可以归纳为第一,道德发展有固定不变的顺序第二,达到后习俗水平的个体并不多道德发展水平的个体差异第三,社会文化环境影响道德内容和发展速度不影响道德发展顺序第七节中年期的心理发展变化(一)中年转换期(40-45岁)转折期重新选择建立新的生活和工作系统经历转折进入平稳期凸显个人优势和价值(二)中年期是人生的特殊时期1.个体对社会影响最大2.社会向中年人要求最多3.在家庭、工作、社会中履行

48、重要责任和义务第二单元对中年期心理发展的理解和认识第三单元中年期的认知发展一、中年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一)中年期思维的现实性、灵活性和智慧性相对性变通性实用性最佳分析、认识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二)辩证逻辑思维水平进一步提高注重逻辑性、客观性、确定性;复杂性、深刻性二、中年期的智力发展(二)特殊智力学说1、成人智力两种基本形态(1)液态智力加工处理信息和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的能力随神经系统发展、成熟、衰退而发展变化 (2)晶态智力 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智力也称文化知识 智力,以记忆储存的信息为基础的能力(二)成年期自我发展水平1.1.尊奉者水平2.2.公平水平3 3、自主水平 承认和接受人

49、际关系和社会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高度容忍性。4 4、整合水平自我发展的最高水平 正视矛盾、解决冲突、善于重新选择、放弃不现实目标第四单元中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二、中年期的人格特征(一)中年期人格结构的稳定性构成成分不变;各成分的平均水平不变(二)中年期人格的成熟性 1、内省日、内省日趋趋明明显显 2、心理防御机制日、心理防御机制日趋趋成熟成熟 3、为为人人处处世日世日趋圆趋圆通通(三)中年期性别角色日趋整合三、适应环境的控制理论1、初级控制创造性的适应环境的行为方式系统2、次级控制被动适应环境的行为方式系统 人类通过改变自己而顺应环境 初级控制环境不成功,无力控制外在环境时,通过改变自我认知

50、、调整行为来适应环境,应对新挑战。3、初级控制与次级控制的关系 两者交织 依面临的适应环境情况而相互转换(三)中年期控制环境适应环境的特点1.初级控制水平稳定改造环境而适应环境的能力基本稳定2.次级控制的策略宽广而丰富以更有效的次级控制方式适应环境3.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对环境的控制贯穿人的一生第八节老年期的心理发展变化第一单元老年期的老化和衰老老年期:60岁至衰老时期,人生的最后阶段一、老化和衰老老化个体生命过程中一系列形态学生理心理功能的退行性变化。成熟期后即开始。衰老老化过程的最后阶段,体能失调,记忆衰退,心智钝化第二单元两种不同的老年心理变化观一、老年丧失期观点(一)老年期是一生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