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提升卷(B卷)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提升卷(B卷)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提升卷(B卷)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2020-2022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专题03第三单元(B卷提升篇)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18分)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从容:镇定)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指:同“旨”,意旨) B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凝滞:拘泥,执着)皭然泥而不淬者也(泥:沾污) C新沐者必弹冠(新沐:刚洗完澡)乃令张仪详去秦(详:同“佯”,假装) D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治国:治理国家)靡不毕见(见:看见)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
2、字的意义、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A/B/ C/D/ 3下列各句中加点虛词的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外连衡而斗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B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 C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因河为池 D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然后践华为城 4下列短语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3分) 合从缔交流血漂橹孝公既没振长策而御宇内 而倔起阡陌之中蹑足行伍之间天下云集响应
3、百有余年矣序八州而朝同列崤函之固 ABCD 5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卿不欲降”中,“子卿”是称呼苏武的字,这是李陵出于对苏武的礼貌和尊敬。古人称谓有很多种,在不同情况下可以分别称字、号、斋名、谥号、官名、爵名、籍贯、郡望等,“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司马”就是白居易以爵名称呼自己。 B“天汉元年”,“天汉”是汉武帝年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雍正皇帝等。如皇帝在年中去世,继位者仍使用当前年号,新年后改元。 C“爵通侯”中,“通侯”是爵
4、位名。爵位是表示贵族或功臣身份、地位的称号,分为不同的等级,有些爵位可以世袭。西汉以后,皇族封爵与功臣封爵并存,一直延续到清代。 D“为降虏于蛮夷”中的“蛮夷”,古代指边远地区的民族。“蛮”指南方的少数民族,东夷是中国古代对东方的少数民族的称谓,古代东方部族善于使用弓箭,也以“夷”代指东方民族。 6下列选项与对联所涉及的人物对应恰当的一项是()(3分) 定六艺于杏坛,绍虞夏商周之统;藏诸经于鲁壁,开关闽濂洛之传。 乘激流以壮志抛家,风雨百龄;讲真话而忧心系国,楷模一代。 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笔诤时政,心在苍生,万户争传新乐府;堤建西湖,神归东洛,千秋永祀老诗翁。 A孔子茅盾昭君白
5、居易B屈原巴金昭君苏轼 C孔子巴金苏武白居易D屈原茅盾苏武苏轼 二、语言表达(9分) 杜甫与李白很不一样:李白常常意气扬扬地佩剑求仙,一路有人接济,而社甫则只能为了妻小温饱辗转奔波,有的时候甚至不知夜宿何处。但在这种情况下,他还是为苍生大地投注了极大的关爱和同情。再小的村落,再穷的家庭,再苦的场面,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他静静观看,细细倾听,长长叹息,默默流泪。他无钱无力,很难给予具体帮助,能给的就是这些眼泪和随之而来的笔墨。中国从来没有一个文人,像杜甫那样用那么多诗句告诉全社会苦难的存在,以及苦难承受者的无辜和无奈。中国文化因为有了杜甫,增添了不少善的成分。这是一件真正的大事。 与这件大事相关的
6、另一件大事是,杜甫的善全部经由美来实现。在他笔下,再苦的事、再苦的景。再苦的人、再苦的心,都有美的成分。他尽力把它们挖掘出来,使美成为苦的背景。或者使苦成为美的映衬,甚至干脆把美和苦融为一体,难分难解。 他中秋之夜在长安的俘虏营里写了一首思家诗。他想象:孩子太小不懂事,在这中秋之夜,只有妻子一人在抬头看月,思念自己。“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为什么妻子的鬓发湿了?因为夜雾很重,她站在外面看月的时间长了;既然站了那么久,。请看,他与李白是多么不同。换了李白,绝不会那么细腻、那么静定、那么含蓄。 但是,这种风格远不是杜甫的全部。“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
7、”这样的诗句,连李白也要惊叹其浩大气魄了。 杜甫的诗歌天地包罗万象、应有尽有。不仅在内容上是这样,在形式、风格上也是这样。杜甫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既承接着他之前的一切,又开启着他之后的一切。 人世对他,那么冷酷、那么吝啬、那么荒凉;而他对人世却完全相反,。这就是杜甫。 7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2分) A拟人比喻引用B拟人反问排比 C设问引用排比D设问拟人夸张 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无论多小多穷多苦的村落、家庭和场面,他都能看到听到,并为之叹息和流泪。”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3分) 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8、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4分) 三、非文学文本阅读(9分) 欧阳修与“君子之勇” 孙明 在宋代的政治史、文学史、学术史和思想史上,欧阳修都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人。他以参与庆历改革而将“以姑息为安”的政治推向王安石变法;以提倡古文而上接韩柳,下开一代文风;以“庆历正学”而从唐代经学注疏传统通往王安石的新学和朱熹的理学集大成。这些发展史统统绕不过他,后来者却也指摘他。受他提携的王安石,当政后阻挠神宗召他回朝参与变法,说他不知经,不识义理。朱熹也批评他经学造诣不高,并且不能躬行实践。上世纪六十年代是检讨中国文化的年代,刘子健先生站在历史家的立场,做宏观趋势的评判:“从欧阳的经历,看到经
9、学兴而求致用,古文兴而议论更犀利,士大夫权力提高而反不稳定。总之,儒家思想虽已部分实现,而官僚政治的纠纷,反因而愈变愈坏,至于不可收拾!”可是当推崇宋学的陈寅恪要托一位先贤来表明心迹时,只找到了欧阳修。他曾将自己的议论比于曾国藩和张之洞,到“奄奄垂死,将就木矣”的时候,这两个人却还当不得他一生的旨趣。正是欧阳修高扬儒家君子的理想,“贬斥势利,尊崇气节”,形塑、引出了宋代的优秀文化,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史家的“空文”乃是有益于“治道学术”的。 生逢一个活泼时代,欧阳修活得波澜跌宕而又丰富多姿。王安石、朱熹用经学不深批评他,却都不能不承认欧阳修的文章好,欧阳本心也未必把文学看得低于经学。他也作艳词
10、,广为歌妓传唱,这是道学家攻击他不重实践的原因之一,今天说起来却让人更觉得欧阳的自由与可爱。欧阳修喜欢酒,他不仅以“醉翁”自况,同游诸君也多是爱酒的人,连称赞诗僧,也是在“酒友”的语境中豪阔道出的:“曼卿隐于酒,秘演隐于浮屠,皆奇男子也。然喜为歌诗以自娱。当其极饮大醉,歌吟笑呼,以适天下之乐,何其壮也!”美文、美人、美酒,若止步于人生快意,欧阳修也就是个烂漫文人,在如此快意中,他对衰老的惶惑更见生命经验的厚度。庆历二年,正是事业的上升期,欧阳修却由亲见朋友的生老盛衰,而自叹“余亦将老矣”。面对衰老,他也“形骸苦衰病,心志亦退懦。前时可喜事,闭眼不欲见”。他本是继韩愈起而排佛老之说的,而立时寄希
11、望于“不朽”,最后却对佛教生出崇敬之意。放纵、疏阔、消极,凡此所思所行,不仅不与儒家君子的追求矛盾,反让我们看到君子的意态并非“假道学”的刻板印象,而是儒释道共同证成,丰满、终极而深沉,还有一点侠义。欧阳修的豪气也一边在生命的惶惑中徊磨,一边又在世俗之美与信仰思考中淬炼,最后,在进退的大问题上顽强地绽放儒家道德的的灿烂光芒。六十五岁的欧阳修“以论政不合,固求去位”,当时还未到归田的年龄,故“天下益以高公”。史传评欧阳修一生“可谓有君子之勇”。君子之勇,即是道德之勇。士大夫学术和政治一身二任,但皆以道德统驭之。 (选自读书,有删改) 10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12、在宋代的政治史与文学史、学术史和思想史之间,欧阳修都算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人。 B陈寅恪将自己的议论比于曾国籓和张之洞,而寄托、表达心迹的先贤却找了欧阳修。 C欧阳修所作的艳词表达自由与爱意,广为歌妓传唱。这使得道学家攻击他不重实践。 D因享有了美文、美人、美酒的入生快意,立欧对修对衰老的惶惑更见生命经验的厚度。 11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先肯定了欧阳修在宋代文化上的地位,之后以“庆历改革”“倡导古文”“庆历正学”三个例子证明了这一点。 B文章第一部分用了引证、例证,例正中还包了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的使用比较自然地引出欧阳修的“君子之勇”的内涵。 C文章第二
13、部分采用多样变化的论证视角:既有古人的视角,也有今人的视角;既有欧阳修本人的视角,也有作者的视角。 D文章将述、评、论结合,既述说了欧阳修在文化上的贡献,也评价了他的影响和意义,还论证了他“君子之勇”的要义。 1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安石、朱熹批评欧阳修“经学造诣不高”“不能躬行实践”作者引用刘子健先生的观点表明这可能因“官僚政治的纠纷”而起。 B欧阳修高扬儒家君子的理想形塑并引出了末代的优秀文化,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史家的“空文”其实是有益于“治道学术”的。 C王安石、朱熹都不能不承认欧阳修的文章好,虽然他们都用“经学不深”批评欧阳修,其实欧阳修本心也未必
14、把文学看得低于经学。 D欧阳修的所思所行让我们看到君子的意态是儒释道共同证成的,君子之勇是一种道德之勇,道德价值高于并统摄学术与政治价值。 四、古诗文阅读(28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屈原庙赋 苏轼 浮扁舟以适楚兮,过屈原之遗宫。览江上之重山兮,曰惟子之故乡。伊昔放逐兮,渡江涛而南迁。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悲夫!人固有一死兮,处死之为难。徘徊江上欲去而未决兮,俯千仞之惊湍。赋怀沙以自伤兮,嗟子独何以为心。忽终章之惨烈兮,逝将去此而沉吟。 “吾岂不能高举而远游兮,又岂不能退默而深居?独嗷嗷其怨慕兮,恐君臣之愈疏。生既不能力争而强谏兮,死犹冀其感发而改行。苟宗国之颠覆兮,吾
15、亦独何爱于久生。托江神以告冤兮,冯夷(传说中的黄河之神,即河伯)教之以上诉。历九关而见帝兮,帝亦悲伤而不能救。怀瑾佩兰而无所归兮,独茕茕乎中浦。” 峡山高兮崔嵬故居废兮行人哀子孙散兮安在况复见兮高台。自子之逝今千载兮,世愈狭而难存。贤者畏讥而改度兮,随俗变化,研方以为圆。昆勉于乱世而不能去兮,又或为之臣佐。变丹青于玉莹兮,彼乃谓子为非智。 “惟高节之不可以企及兮,宜夫人之不吾与。违国去俗死而不顾兮,岂不足免于后世?” 鸣呼!君子之道,岂必全兮。全身远害,亦或然兮。嗟子区区,独为其难兮。虽不适中,要以为贤兮。夫我何悲?子所安兮。 (注)惟:句首语助词。伊:你。处:决定。惊端:惊人的急流。逝:同“
16、誓”。九关:九重天门。要:总结,概括。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峡山高兮/崔嵬故/居废兮/行人哀/子孙散兮/安在/况复见兮/高台 B峡山高兮崔嵬/故居废兮行人哀/子孙散兮安在/况复见兮高台 C峡山高兮/崔嵬/故居废兮/行人/哀子孙散兮安在/况复见兮/高台 D峡山高兮崔嵬/故居废兮行人/哀子孙散兮/安在/况复见兮/高台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赋: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B丹青: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青色,故称画为“丹青”,也泛指绘画艺
17、术。“丹青”又本指丹砂青腹矿石颜料,因其不易褪色,故史家以此比喻一个人业绩昭著,又因丹册多勋,青册多记事,故“丹青”义同史册。 C国:古代王、候的封地称为国(或邦)。古代的国(汉代以后是郡国)在建制上相当于省、直辖市。衍生义为国都,指一国最高政权机关所在地,又称“国城”“国邑”。 D君子:原本是国君之子的意思。根据古代宗法制度要求,国君之子(嫡长子)从小就要进行理想和人格的规范教育,所以自然成为个人修养上的楷模。后来,“君子”一词便被引申为对人的尊称。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的屈原庙赋是采取“骚体赋”的形式写成的,是为了纪念“骚体赋”的创始人屈原
18、,其词气与屈原有暗合之处。 B本赋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叙写了江峡的崔鬼山峰、峭壁惊湍、江畔荒凉寂寞的屈原故居和屈原徘徊江上、怨慕楚王、思念故国的矛盾心情,抒发了作者追慕屈原高洁的人品,渴望匡时济世的情感。 C苏轼认为在艰难的人生旅途中,要同邪恶势力巧妙灵活地周旋,劝诫世人不要像屈原那样为保全生命而远离祸害。 D本文同离骚一样,大量运用句尾助词“兮”,使文章唱叹有致,哀婉缠绵而又悲壮道劲,读来使人有荡气回肠之感。 16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生既不能力争而强谏兮,死犹冀其感发而改行。(3分) (2)怀瑾佩兰而无所归兮,独茕茕乎中浦。(3分) 17从这篇赋来看,苏轼对
19、屈原之死持什么态度?(4分) (二)诗歌鉴赏。(9分) 蚕妇 来鹄 晓夕采桑多苦辛,好花时节不闲身。 若教解爱繁华事,冻杀黄全屋里人。 蚕妇 杜荀鹤 粉色全无饥色加,岂知人世有荣华。 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着芒麻。 (注)黄金屋里人,这里指富贵人家的小姐太太们;底事,何事、为何之意。 18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晓夕采桑多苦辛”紧扣诗题,“晓夕”二字点明采桑叶的时间,突出了劳动艰苦。 B“粉色全无饥色加”一句描写蚕妇的脸色,形象地写出了蚕妇生活的窘迫和困苦。 C第一首诗语言通俗又略带诙谐,通过叙述与假设的形式,表现了深刻的思想内容。 D第二首诗全诗语言含蓄蕴藉,
20、情感浓烈悲愤,深刻揭露了当时不合理的社会现象。 19两首诗都用到了对比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 五、情景默写(6分) 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过秦论中“_,_”两句表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仍然派良将精兵驻守要害之地,控制天下。 (2)蜀道难中想象鸟兽难以逾越来映衬蜀道雄奇险峻的句子是:_,_。 (3)月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传统意象,意蕴丰富,以月烘托情思是常用手法。琵琶行中,白居易与友人告别时吟唱“_,_”,借月烘托离别之情。 六、写作(3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报道,某省中考体育分数即将跟语文、数学、外语一样都是100分,消息传出,引来了巨大的争议。有人认为“重视国民身体素质,身体才是硬道理”,有人认为“进一步提高体育分值,会让学校、家庭更重视体育,有人认为“此举可以解决体育教学被边缘化的问题”,有人认为“如果各校围绕体育考试科目进行训练,会形成新的应试科目”,有人认为“此举很可能使孩子们成为教育试错的牺牲品,有人认为体育成绩不好不能上高中影响教育公平”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