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3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达标检测卷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docx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56634081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3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达标检测卷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1-2023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达标检测卷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2023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达标检测卷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3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达标检测卷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2023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达标检测卷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2020-2022学年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达标检测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

2、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当今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通过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以活化的新形式发扬其深厚内涵,涵养中国精神,滋润现代人生。不论是为当代中国人更好地理解并传承民族文化,还是为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都需要我们发挥宏大传统优势,开掘文化资源蕴藏的巨大价值,创造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体验。 数字技术为更好地再现文化遗产提供支撑。文化是一条流淌不息的河流,每个时代都有其特色文化形态,即便那些恒定不变的价值,其表现形式也不断嬗变。近几年,集中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各大博物馆纷纷利用数字技术改进展陈方式,优化“用户体验”,强化互动性

3、和参与感,满足观众感知与互动的需求,加强观众对文化遗产的认知。数字敦煌、数字故宫等都让我们以新鲜有趣的形式、真实可感的体验徜徉于历史文化场景中,感受传统文化艺术精髓及精神。故宫通过与动漫、影视、文学及社交平台全方位融合,设计开发产品和数字内容,使传统文化魅力不断传播发酵,推出一批网红产品,数字技术让传统文化以全新方式获得时空延伸,融入日常生活,提升生活品位。故宫以“跨界”之思和“网红”之势,举办相关文化活动,受到年轻人追捧,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对日常生活的有效融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获得更好传播,还要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目前这类具有强势文化传播力的文化产品和品牌媒体较少,缺乏像功

4、夫熊猫花木兰这样叫好又叫座的品牌产品。有待更新思维模式,重视多元文化背景,找到贴切的表达方式,呈现出既具备中国文化深远意味又符合海外受众审美习惯和对中国元素期待的文化产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国门,在交流互鉴中绽放独特魅力,在多元文化合作与竞争中实现共存共荣,促进人类文明共同进步。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条件借助数字技术提升内容传播的效度、强度和广度。作为一种战略性资产,传统文化资源如何“活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时代对文化工作者提出的重要课题,还需要我们在国际国内视野中,顺应时代新要求和文化新趋势,不断实现内涵挖掘与表达创新的双向突破,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

5、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 (摘编自高宏存以数字技术创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材料二: 对于任何一种文化传统来说,如何协调守成、创新与外来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始终是一个关键问题。晚清至20世纪,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大规模接触伴随着侵略、殖民与冷战,增加了问题的复杂程度。多数人认为,五四新文学运动是文学史上的一个成功范例。之所以认定这是一次成功的文学转换,首要的标志是:相对于中国古典文学,汉语白话文学更适合表现今天的中国经验。这丝毫不存在贬低中国古典文学的意思。中国古代批评家曾指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学及其评价依据。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学都将受到由文学传统与现实世界纵横坐标

6、构成的不同压力。强调来自纵轴的文学传统,还是追求更大限度地再现当代的现实世界?现实主义的宗旨显然是后者。这时,所谓的创新可以表述为,一种再现当代现实的企图改变了文学传统的发展方向。 这同时划出了一个区分的标准:如何辨别鲁迅式的“盗火者”与“言必称希腊”的崇洋分子?尽管二者都对西方文化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但“盗火者”的主旨是探索民族的独特道路,力图“师夷长技以制夷”;而崇洋分子热衷于将民族历史纳入一个普遍的模式,使之成为西方文化逻辑的具体例证。 如果说,五四时期的“盗火者”曾经将西方文化视为现代性的启蒙,那么,现今的历史语境中,中国文化业已成为更重要的思想资源。中国文化浩如烟海,门类繁杂,一批饱学

7、之士始终专心致志地从事清理和阐释工作。正如马克思所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法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只有意识到现今中国文化对“改变世界”负有的历史使命,人们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这批饱学之士的学术贡献。也因为意识到这种使命,人们才不会满足于某些徒具形式的表面文章,诸如三叩九拜之类。中国文化的真正活力不是刻意维护某种古老的礼仪,而是进入当今社会,力争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工业社会贯穿生活时,农耕社会的古典诗学(“意境”“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等)保存了哪些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启蒙、革命、利益、市场以及围绕这些产生的社会关系瓦解了古代的乡绅之治后,儒家的“修身”与西方文化中的宗教具有哪些不同

8、的社会功能?“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蕴含着哪些重大的启示?这些问题的提出与展开,已经显现出中国文化对话历史、对话现实的思想含量与独特价值。 (摘编自南帆中国文化的活力) 材料三: 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我们不仅要证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

9、,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摘编自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1下列对材料一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发挥宏大传统优势,开掘文化资源的价值,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并传承民族文化,进而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 B数字技术使传统文化以全新的方式获得时空延伸,激活人们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C只要运用数字技术来传播传统文化,就能创造出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 D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要提升

10、内容传播的效度、强度和广度,需要有条件地借助数字技术。 2下列关于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论述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用数字敦煌、数字故宫等成功案例论证数字技术对文化遗产的支撑作用,可见传统文化创新表现形式可借助数字技术。 B材料一以动画电影功夫熊猫花木兰为例,从反面论述了当前传统文化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应该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 C材料二围绕着中国文化,论及时间轴上的古代与现代,空间轴上的中国与西方,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内容丰富,论证充分。 D材料二对比了鲁迅式“盗火者”与“言必称希腊”的崇洋者的异同,包含对二者的褒贬评价,指出二者都具有很大的不足。 3下列对上述材料

11、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认为每个时代都有它特色的文化形态,恒定不变的是文化的价值,不断变化的只是文化的表现形式。 B材料二认为任何时期的文学所遭受的由文学传统与现实世界纵横坐标所构成的压力都不尽相同。 C材料三认为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多种文明共同发展,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 D三则材料虽然论述角度不同,但都认为中国传统文化要创新性发展,而且还要立足于中华民族最本质的文化基因。 4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分析两者在论证方法上有何不同。(4分) 5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谈谈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该如何创新传播与发展?(6分)

12、(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大雁塔其实是一个人 孙天才 记得岑参有一首诗: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不知为何,在我从小到大读这首诗的时候,我的脑海中总是回旋着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唐代僧人玄奘。 大雁塔离我居住的新村很近,也就两三站路的距离。站在乐游原上向西南眺望,那座六十四米之高的伟岸身躯就那样巍然屹立在历史的天空。 其实,最早到西域求法的不是唐僧。从三国到东西晋到南北朝,史书上记载的离开东土到西天取经的就有一百七十人,但能够全身而归的却只有四十三人,大多数都死在了路上。但这种西天取经的壮举,却成为一种追求

13、“真理”的精神象征。不管佛教能否称得上真理,当时的人们就是怀着这样的信仰不断往西天求法。这是僧侣的追求,也是自公元3世纪以来的传统。 贞观三年八月,唐僧“冒越宪章,私往天竺”。从长安出发,经秦州,过兰州,过凉州,过甘州,过肃州,唐僧日宿夜行。在抵达玉门关的时候,唐僧所骑的那匹白马死了。现在的疏勒河边还有一座白马塔,一棵曾经拴马的大柳树还存活在寺院门口。他又买了一匹又老又瘦的红马,收了一个叫石盘陀的徒弟。这时,捉拿唐僧的文书早已到达,但他们趁着夜色的掩护偷渡成功了。那个羌笛怨柳、春风不度的地方我去过,一座夯土的孤台上唯余了几面断垣残壁,前面的戈壁荒漠上就是散落的烽燧了,当地人叫白墩子。又是几天几

14、夜的行走,到了第五座烽燧,也就是最后一座烽燧,那个叫石盘陀的胡儿深知,再往前就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的死亡之地。这胡儿动摇了,也是想着协助偷渡出境是死罪,也是想着前途渺茫去也是死,就动了抽刀杀师的念头。但唐僧闭目端坐,念珠如常,那种沉静如佛的庄严令这个凡夫俗小还刀入鞘了。 在八百里浩瀚无边的莫贺延碛,一个大唐的苦行僧孤身向西,人兽的骨骸是生灵的路标。在漫天扬卷的黄风黄沙中,唐僧随身携带的水袋不慎掉在沙土上。水尽则命尽呀!他牵马往回走了。可他突然想到,他是发过誓的,不到天竺,绝不回头,宁愿朝西而死,也不东回一步。就这样,又西行了四天四夜,到第五天的时候,他的意志再也撑不住他的身体,他

15、躺倒了。或许是有佛祖在冥冥护佑,那匹老瘦的红马拖着他走,前面是一片水草丛生的绿地 就这样,出了流沙,到了伊吾,到了高昌。又西行千余里到了天山,那里海拔几千米,月余的踏雪卧冰自不须说,在高昌剃度的四个徒弟已有两死,二十五个使役冻毙者十之六七,三十匹牛马也死之将尽了。但这个人依旧义无反顾,千里万里,一路向西,渡孔雀河,过铁门关,越白山黑岭,穿江河泽川 就这样,历经十八个春秋的千难万劫,一个大唐的和尚携带着三百五十七部梵文经典回到了他的祖国。贞观十九年正月二十五,“道俗奔迎,倾都罢市”,那是一种怎样举国欢庆的盛隆啊! 我知道,矗立在大慈恩寺西院的那座塔,是唐僧“亲负篑箕担运砖石,首尾两年,功业始毕”

16、的。我也知道,这座塔之所以叫大雁塔,是因为大唐西域记中那只舍身而死的大雁菩萨般慈悲显灵的传说。一部西游记已让这个人家喻户晓,一座大雁塔也让这个人名留千古而不朽。这个人俗名陈祎,法名玄奘,被尊称为“三藏法师”。这个人活了六十四岁,大雁塔高六十四米。 真的,每当我站在乐游原上眺望西南的时侯,我都觉得那座高耸入云的塔是一个人。有人说,大雁塔是西安人心中的一枚印章。我以为,大雁塔或许是一种颇有典范意义的民族性格或中国精神 (摘编自人民日报) 6下列对文本相关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尾都写到大雁塔的气势宏伟、高耸入云,这是作者在借物写人,以大雁塔的伟岸高耸写唐僧精神品格

17、的崇高。 B文章第三段内容,写赴西天取经人数众多、大多死在路上等内容,既是对唐僧的烘托,也可以理解为中华民族自古就不乏追求“真理”的精神。 C文章通过唐僧西域求法的壮举,讴歌了勇于反抗、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对读者极具启发和教育意义。 D文章从大雁塔着笔,通过塑造唐僧的形象讴歌了他信仰坚定、义无反顾等品格精神,并进而将主题升华为民族性格或中国精神,立意可谓高远。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引用岑参的诗,并非闲笔,一方面引出文章的叙述对象,同时,也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章详细地叙述了唐僧西域求法的经过,生动地

18、描述了西域求法的艰难,也烘托了唐僧一路向西、百折不挠的人物形象。 C文章中“水尽则命尽呀!他牵马往回走了”的情节,不但无损于唐僧的人物形象,这样的叙述,反而使读者更感到真实可信。 D本文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记叙部分,作者运用环境、肖像、心理、动作等描写手法,着重塑造了唐僧的形象。 8第三段叙述了唐以前西域求法的情况,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 9作者为什么说“我都觉得那座高耸入云的塔是一个人”?试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苏武传(节选) 武来归明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

19、、盖主谋反。武子男元与安有谋,坐死。 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盲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寝其奏,免武官。 数年,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 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

20、武年老,子前坐事死,上闵之,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武因平恩侯自白:“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上许焉。后通国随使者至,上以为郎。又以武弟子为右曹。武年八十余,神爵二年病卒。 甘露三年,单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唯霍光不名,日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姓霍氏,次日卫将军富平侯张安世,次日车骑将军龙额侯韩增,次日后将军营平侯赵充国,次日丞相高平侯魏相,次日丞相博阳侯丙吉,次日御史大夫建平侯杜延年,次日宗正阳城侯刘德,次日少府梁丘贺,次日太子太傅萧望之,次日典属国苏武。皆有功德,知名当世,是以表而扬之。 (选自汉书)

21、 【注】旧:形容词用作名词,交情。法:动词,仿效。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 B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 C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 D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

22、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崩: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由此从周代开始帝王的死称“崩”。 B朔望:古代对农历一个月中某些特殊的日子有特定的名称。农历每月第一日叫“朔”,十五日为“望”,十六日为“朔望”,最后一天为“晦”。 C祭酒:本为古代飨宴时爵酒祭神的长者。后亦以泛称年长或位尊者。后成为学官名,较为有名的有博士祭酒、国子祭酒等。文中指祭祀。 D左右:古代指在旁侍候的人,近侍。或者在书信中称对方,不直称其人,仅称他的左右以示尊敬。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

23、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武回国后,虽然他受燕王谋反事件的牵连而被捕,但是霍光把廷尉的奏章搁置起来,只免去了苏武的官职。 B因为苏武是节操显著的老臣,所以宣帝只令他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两日入朝,尊称他为德高望重的“祭酒”,非常优容、尊宠他。 C因为卫将军张安世说苏武通达熟悉过去的典章制度,出使时不辱君命,昭帝遗言也曾讲到苏武的这两点长处,所以宣帝又让苏武做了右曹典属国。 D皇帝很思念那些辅佐得力的臣子,就让人仿照他们的相貌画像,并题写了他们的官爵、姓名,苏武就是其中的一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 (2)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

24、弟故人,家不余财。 14汉宣帝的哪些做法体现了对苏武这位节操显著的老臣的优待、关心与尊敬?(3分)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梅花 张道洽 行尽荒林一径苔,竹梢深处数枝开。 绝知南雪羞相并,欲嫁东风耻自媒。 无主野桥随月管,有根寒谷也春回。 醉余不睡庭前地,只恐忽吹花落来。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好不容易寻到数枝梅花,荒林、野径、苔、竹等烘托了梅的品性。 B因为南雪易于融化而梅花不易凋落,诗人认为梅花羞于与向阳之雪为伍。 C梅花不是不愿委身于东风,只是它以自我炫耀、自荐为耻,希望有人引荐。 D诗人酒醉之后不

25、愿睡到庭前梅树近旁,是怕污损阵风吹来落下的花瓣。 16诗的颈联有何含意?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态度?(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过秦论中“_,_”两句,形象地描写了秦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先以“_”一句表现前辈的声威气势,再以“_”一句描述后辈的狼狈之相,前后可谓对照鲜明。 (3)贾谊的过秦论中表现陈涉起义的巨大影响力,写农民起义的星星之火顷刻间燃成燎原之势的名句是“_,_”。 第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26、。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土地,令人魂牵梦萦。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过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结。 “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但人是不安分的动物,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横一横心,咬一咬牙,扬一扬手,向恋恋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心中有的只是一首朦胧诗为了闯世界。多数却完全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许多稚弱的童男童女,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母含着眼泪打发出门,去串演各种悲剧。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

27、风四散的蒲公英,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根线的长度,足够绕地球三匝,随卫星上天。浪荡乾坤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18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李时珍花了二十多年时间,才编成这部药学经典本草纲目。 B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C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变鲁贵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D我乘夜行的火车把一个个村庄移到了身后母亲肯定在一盏油灯下念及我。 19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

28、以改写成:“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21阅读下面一段话,以一名驻外记者的身份向国内大众媒体发一则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个字)(4分) 11月19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医学(NatureMedicine)网络版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家关于淀粉样蛋白产生过程新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裴钢院士研究组经多年研究后发现,2肾上腺素受体被激活后,会增强分泌酶的活性,进而能够增加导致阿尔茨海默氏症,即通常所说的老年痴呆症的淀粉样蛋白的产生。 22下面的材料从四个方面对二胡作了介绍,请筛选

29、信息,保留各方面的主要内容,压缩成一段文字,不超过60个字。(5分) 二胡是中国的一种很奇妙的乐器,是胡琴的一种,比京胡大,也叫南胡。二胡的构造很简单:由一根长约80厘米的细细的木制琴杆、内外两根琴弦、琴杆下端的蒙着蟒皮或蛇皮的琴筒构成,琴筒呈茶杯形,用木或竹制成,蟒皮或蛇皮是制作二胡的重要材料;用马尾做的琴弓演奏,这与小提琴同样用马尾做琴弓是一样的。二胡声音低沉圆润,听起来略带忧伤,常用来表达比较深沉的情感。二胡产生的历史悠久,又比较容易学习,因此是深受中华民族喜爱的乐器,是中国民间普及率较高的乐器。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暑期某日,我经过一葡萄园

30、,见四十出头的女园主正在场院外把成熟的葡萄整理装筐,面色凝重。攀谈中得知,几年前,她第一个“吃螃蟹”。流转村里100亩土地,栽种葡萄,苦吃了不少,钱没赚几个。惊问原因,都是“老天”捣的鬼,去年春节后大雪,大棚差不多损毁了。今年葡萄长势喜人,不曾想,连续阴雨,快成熟的葡萄,又开裂、溃烂,影响产量,成色也差。我跟他开句玩笑:“种葡萄既然要靠天吃饭。那你得给老天爷烧烧香。”女园主听后,若有所思,说:“烧香?给谁烧香?要烧全中国14亿老百姓都得烧。可能吗?有必要吗?我有技术,不怕吃苦,认真做事,真诚待人今年不成,明年再来,我就不信这个邪种不出好葡萄。要烧香啊,那香得烧在我心里!” 假如你就是上述材料中

31、的“我”,正准备参加班上的“课前五分钟演讲”,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发言稿,阐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0-2022学年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达标检测卷 答案 1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新闻材料内容的理解能力A项,“进而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错误。依据原文“不论是为当代中国人更好理解传承民族文化,还是为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都需要我们发挥宏大传统优势,开掘文化资源蕴藏的巨大价值,创造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体验”,“需要”只能说明其是必要条件,而并非充分条件。B项,

32、“从而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错。原文是“数字技术让传统文化以全新方式获得时空延伸,融入生活日常,提升生活品位”,文中并未说“从而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C项,“只要运用数字技术来传播传统文化,就能创造”错误,说法绝对化,遗漏信息,原文第三段还提到了“更新思维模式,重视多元文化背景,找到贴切的表达方法”。故选D。 2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信息的筛选以及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D项,曲解文意,“指出二者都具有很大的不足”说法错误。根据原文“盗火者的主旨是探索民族的独特道路,力图师夷长技以制夷;而崇洋分子热衷于将民族历史纳入一个普遍的模式,使之成为西方文化逻辑的具体例证”以及材料论述的重

33、点可知,作者对“鲁迅式的盗火者”持肯定态度,材料二并未指出其存在很大的不足。故选D。 3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内容、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A项,曲解文意,“恒定不变的是那些恒定不变的价值,不断变化的只是文化的表现形式”错误。材料一第二段中“即便那些恒定不变的价值,其表现形式也不断发生嬗变”,只是让步假设,并没有强调“价值恒定不变”,也并非“只是”文化的表现形式不断变化。故选A。 4 【参考答案】材料一采用例证法,内容充实。用数字敦煌、数字故宫的成功案例论证了数字技术能为更好再现文化遗产提供支撑;用功夫熊猫花木兰论证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要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的观点。材料二论证方法多样,运用举例论证,以五四新文学运动为例,论证汉语白话文学更适合表现今天的中国经验;运用对比论证,论证了“盗火者”与崇洋分子的异同;运用引用论证,引用马克思的话,让人们意识到现今中国文化对“改变世界”负有的历史使命。(材料二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