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代诗歌阅读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1107088****qq.com 文档编号:67416115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7.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古代诗歌阅读知识点总结.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考古代诗歌阅读知识点总结高考古代诗歌阅读知识点篇1鉴赏诗歌的形象复习要点:1.了解古典诗歌中的形象的类型;2.掌握鉴赏古典诗歌中形象的。什么是诗歌的形象?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或者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1.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静女: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男青年热烈痴情、淳朴憨厚,女青年漂亮活泼、伶俐俏皮;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

2、长的艺术形象。氓刻画了勤劳善良而又清醒刚烈的女主人公形象;孔雀东南飞:刻画的同封建家长制作斗争的刘兰芝、焦仲卿等。王昌龄的出塞塑造了戍边战士忠心报国,献身边塞的形象。2.诗人形象: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在古代诗歌中,一般有下面几种形象类型。(1)傲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李白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塑造了一个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

3、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得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如陆游和辛弃疾。两位诗人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6)

4、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提问方式:(1)这首诗歌刻画了一个什么形象?(2)这首诗歌中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试这首诗中的形象的特点。分析步骤:(1)概括描述形象特征(思想性格特征+人物身份)。(2)找出诗人描写人物的有关诗句,分析形象。(3)结合诗歌主旨分析形象的意义。技法解密: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了解

5、人物当时的情境。2、分析描写手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抓住人物特征。3、借助意象和,展开联想和想象,感知形象。4、抓住表露人物情感或思想的词句。(二)景物形象1、解意象,品诗歌。(要牢记常见意象的特定含义)意象就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如草的意象,往往暗示时间流逝、空间阻隔或者离愁别绪。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王维送别: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诗歌中的湖光山色、田园桑林、大漠孤城之类,它们往往不再是纯自然界的景物,而是融合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它们常常寄托了诗人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和看法。中国古诗意象表羁旅愁绪的意象倦鸟-思归孤雁、鸿雁、秋雁、孤舟、

6、浮云漂泊异地,表达不尽的伤感明月、笛声、寒灯、孤影、夜雨家书、乡关孤独、落寞而生羁旅愁绪表达思乡情切的意象月亮思乡怀人落日故人情日暮思乡杜鹃(子规)啼声触动乡愁、乡思鸿雁、雁书、雁足、尺素代指书信、音讯浮云、孤雁、飞蓬指代孤寂的游子表达送别惜别的意象杨柳依依惜别的深情折柳曲:离别愁绪长亭、短亭:送别之所惜别之情芳草别情离绪,思旧念旧之情氺:意指泪水表达哀怨凄悲的意象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芭蕉:孤独忧愁,离情别绪斜阳、夕阳、落日:凄凉失落、苍茫沉郁的氛围鹧鸪:悲凉愁苦之情啼猿:风急天高猿啸哀杜鹃:杜鹃啼血(与悲苦之事相连)孤舟、浮云:漂泊异地,表达不尽的伤感坚贞气节:松:不畏艰难,坚贞不屈的人格,

7、具有高风亮节梅: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傲雪、坚强、不屈不挠也有以梅自喻,写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秉性菊:坚强的品格,清高的气质,不同流合污的志趣兰花:具有美女似的纯洁,君子似的风范,勇士似的气概,也喻坚定不移的气节和情意表达报效国家的意象请缨:指杀敌报国吴钩:泛指宝刀、利剑,常用来表达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投笔:指弃文从武击楫中流也作中流击楫指决心报效祖国,收复失地楼兰:指边疆之敌,破楼兰指建功立业碧血、苌弘化碧:喻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受冤屈而死,也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边塞诗特有的意象投笔

8、:弃文从武长城:守边的将士楼兰:边境之敌羌笛、芦管、琵琶:少数民族乐器千嶂、孤城:边塞之荒凉边声、角起、角声:军中号角吹响亡国之恨黍离:表达昔盛今衰或亡国之悲等痛惜、伤感之情烽火、空城、冷舟、胡马、废弛、乔木2、借助意象,品味意境。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情感,境是诗歌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意与境融合一致所形成的艺术境界就叫意境。意境: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感情以及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和客观事物的外在形貌特征以及内在的意蕴的融合统一。简言之,就是景和情的统一。景(境),指的是客观的自然和社会生活;情,指的是作家的思想感情。意境,

9、就是作家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结合。如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月、桐、孤鸿、寒枝、沙洲等意象与独、缥缈、恨、寂寞、冷等词的感情色彩和拣尽寒枝不肯栖这个具有象征意味的诗句结合起来构成了孤独、凄凉的气氛,但诗人的信念却非常坚定,表达的是作者孤高自赏,不愿与世俗同流的生活态度。意境术语: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恢弘高远,浩瀚辽阔,博大新奇,深邃奇崛,朦胧渺远,空灵高远,空蒙迷茫,虚幻飘渺,苍凉悲壮;优美迷人,清新明丽,清净幽远,宁静恬淡,安谧美好,清净悠闲;淡雅闲适冷森幽僻,凄清冷落,萧疏凄寂孤寂

10、冷清萧瑟凄凉凄寒萧条提问方式: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感伤。事物形象分析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借相关

11、语句或关键词来分析物象。2.要由表及里把物的含义挖掘出来。知人论世,结合背景或作者阅历作答。答题步骤:1、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2、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关注描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分析出其内在神韵;3、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寄托的感情。例:小松(唐)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注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又硬。诗人所写的小松有何特点?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之木。这里以小松喻人,托小松讽喻世俗。一方面,反映了作者出生轻微也能成就大业的观点;另一方面讽喻世俗小人以身取人

12、、目光短浅、趋炎附势的本质。高考古代诗歌阅读知识点篇2熟记常见固定结构(1)表示疑问何以?译:凭什么?何所?译:所是什么?奈何?译:怎么办?为什么?如何;奈何?译:把怎样呢?孰与?译:与比,哪个更?(2)表示反问何哉(也)?译:怎么能呢?何为?译:干什么呢?何之有?译:有什么呢?如之何?译:怎么能呢?岂(其)哉(乎,耶)?译:难道吗?安哉(乎)?译:哪里呢?不亦乎?译:不是吗?非欤?译:不是吗?宁耶?译:哪里呢?顾哉?译:难道吗?独哉?译:难道吗?(3)表示感叹何其也!译:怎么那么啊!直耳!译:只不过罢了!惟耳!译:只罢了!一何译:多么啊!亦哉!译:也真是啊!何如哉!译:该是怎样的呢!(4)表

13、示揣度无乃乎(欤)?译:恐怕吧?得无(微)乎?译:该不吧?其欤?译:不是吗?(兼表反问)庶几欤?译:或许吧?(5)表示选择与其孰若?译:与其,哪如?欤(耶),抑欤(耶)?译:是,还是呢?其,其?译:是呢,还是呢?高考古代诗歌阅读知识点篇3古代诗歌的构思立意技巧1.起承转合:“起”定基调:“起”句为一诗之首句,地位很重要,作用一般有三点:点题明旨,统领全诗,奠定基调;托物起兴,烘托铺垫,渲染映衬;状物叙事,描景铺陈,提供背景。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起”而续“承”:“承”句

14、与“起”句语意接近,关联极为密切。它不是对“起”句简单的重复,而是“起”句的延续、深化(由面到点、由大到小、由简到繁、由整体到细节),两句之间的意思可互为佐证。“承”的作用主要是:结构上承上启下,传递缝合;为下文铺垫蓄势,提供依托。如刘过的柳梢青送卢梅坡:“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转”开生面:“转”是指结构上的转折,它是思路发展的关键所在。或是由写实转向写虚,或是情感由淡到浓、由弱到强,或是由此及彼、由正到反,等等。无论怎样“转”,都显现着诗人由外到内、由浅入深、由单面到多面、由具体到抽象的思

15、维轨迹。“转”在诗词结构对应中多指律诗的颈联、绝句中的第三句和曲中的“过片”。“转”往往还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转换。前面铺垫蓄势已足,陡然一转,别开生面,让诗歌顿生波澜。“转”在诗中作用相当重要:是作者思维脉络转换或深化的重要标志,是体现诗歌主旨的重要线索。妙“合”主旨:“合”是指诗的收束句,往往是作者情感和诗歌主旨的聚焦之处,是诗中谜底揭开之所。“合”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直结,有的暗束;有的质朴浑然,有的婉曲蕴藉。“合”的作用有:呼应开头,完善结构;总结前文,收束全篇;揭示中心,升华主旨。如魏初的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

16、,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何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2.卒章显志:作为一种言志的结构方式,是指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恰当运用这种结构方式可以增强诗歌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如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3.伏笔照应:诗歌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前后内容要有内在联系,前面埋伏笔,后面就得有照应。这样,诗歌前后才能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使读者容易掌握全诗的脉络。首尾照应,即开头与结尾的照应,这样

17、照应使诗歌在结构上有浑然一体之感,能更加突出主题。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檣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4.铺垫:是指通过描述与主要事物相关的次要事物来衬托、突出主要事物。作为铺垫的事物与主要事物之间是宾与主的关系。运用铺垫,有助于渲染气氛,蓄积气势,凸显主要形象,突出主旨,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诗作经常先写景为抒情作铺垫。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

18、蓑笠翁,独钓寒江雪。”5.总领下文:严格来说,“总领下文”并不是一种手法,而是结构上所起的作用。一首诗的标题,或开头的一句诗,或诗中的某个字,经常会起到这样的作用。如南宋宫廷乐师汪元量的湖州歌九十八首(其六):“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南四百州。”6.开门见山:是指诗歌开头就直奔正题,不拐弯抹角。如杜审言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7.层层深入:指诗歌内容由浅人深,环环相扣的结构形式。可使全诗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如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

19、,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8.重章叠句: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结构方式。如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高考古代诗歌阅读知识点篇4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用典:指诗歌中援用前人诗文名句、神话、等典故,使诗歌的意蕴更加丰富、含蓄、深刻。用典根据用法的不同可以分为明用和暗用。明用就是直接援用,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20、。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暗用就是间接援用,又称化用,如欧阳修的宿云梦馆:“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杳难分。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渲染和烘托:渲染,本是一种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如汉乐府民歌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烘托本是一种国画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

21、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以人烘托人,如陌上桑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以物烘托物,更多的是以景物烘托人物。3.象征:就是诗人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情感或心志的一种表现手法,它们在整体构思上经常用到拟人、比喻、双关、借代等修辞手法。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4.对比和衬托: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对比的两个方面一般不分主次,反衬有主次之分。如梅尧臣的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寸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衬托是指利用事

22、物间相同或相对的条件,以一方作为陪衬来突出另一方的手法。利用事物的相同条件来衬托另一方,称正衬;利用事物的相对条件来衬托另一方,称反衬。如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5.联想和想象:联想是由某人或某事物而关联性地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这里“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是已经客观存在的。如温庭筠的咸阳值雨:“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想象是由某人或某事物而创造性地想出其他具体形象或情景。这里“其他具体形象或情景”原本是不存在的,是人的主观的创想。如陈陶的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

23、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6.以小见大:就是以细小的内容和景物来表现重大的思想和寓意。如杜牧的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7.点面结合:广镜头为面,特写镜头为点;粗线条勾勒多为面,细笔描绘多为点。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8.对写:诗人在表达情感时,不直接从自身来写,而是通过想象从对方入笔,通过客体对主体的情感来表达主体对客体的情感,从而显得委婉含蓄,更具深意。如白居易的邯郸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9.抑扬结合: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褒扬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的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的目的。抑扬按形式可分欲扬先抑(先抑后扬)、欲抑先扬(先扬后抑)两种。欲扬先抑如南宋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欲抑先扬如李商隐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