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实施方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实施方案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加强高素质农民队伍建设的决策部署,聚焦全面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人才需求,规范高素质农民培育,推进农民教育培育工作提质增效,根据*相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思路以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满足农民知识理念技能需求为核心,以提升培育质量效能为关键,深入推进农民教育培育提质增效,强化高素质农民培育基础支撑,推进农民技能培育与学历教育有效衔接,加快形成促进高素质农民全面发展的政策体系。二、目标任务聚焦乡村振兴人才需求,面向产业、融入产业、服务产业,扎实深入推进分层分类分模块培育,切实提高教育培育
2、内容的针对性、过程管理的规范性、培育结果的有效性。根据自治区下达的计划任务,2021年我县计划培育行业骨干经营管理型、致富带头人专业生产型和从事生产经营性服务的技能服务型高素质农民380人,其中行业骨干培育100人、致富带头人培育200人、农业服务人员培育80人。(一)聚焦产业培育经营管理型高素质农民分行业骨干培训。由科教培训室(农广校)组织具体实施。按照产业需求,围绕冷凉蔬菜、特色产业(休闲农业、小杂粮、油料、饲草等)遴选一批新型经营主体骨干,分行业分专业开展培育,计划培育100人。全年培育不少于120学时,其中:理论培育不少于30学时,生产实践、现场观摩、实训实操等不多于90学时,后续跟踪
3、服务不少于5次。培育标准为3800元/人。(二)提升产业培育专业生产型高素质农民致富带头人培训。由科教培育室(农广校)组织具体实施。围绕草畜、马铃薯、特色养殖(蜜蜂、生猪、禽类)产业,共遴选致富带头人200人,开展致富带富能力巩固提升培育。全年培育不少于40学时,其中:理论培育不多于16学时,生产实践、现场观摩、实训实操等不少于24学时,后续跟踪服务不少于5次。培育标准为2200元/人。(三)服务产业培育技能服务型高素质农民农业服务人员培训。由县农业综合开发服务中心负责具体实施。计划培育80人,其中:农村厕所改造服务人员40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服务人员40人。全年培育不少于40学时,其中,理论
4、培育不多于16学时,生产实践、现场观摩、实训实操等不少于24学时,后续跟踪服务不少于5次。培育标准为2200元/人。三、重点工作(一)选准对象类型,开展精准培育1.选准培育对象。将2021年高素质农民培育与2021年基层农技推广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培育相结合,“分行业骨干培训”和“致富带头人培训”对象为基层农技推广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遴选的“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农业服务人员培训”对象为从事农村厕所改造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服务人员。培训对象的遴选围绕草畜、马铃薯、冷凉蔬菜等主导产业和特色种养产业,从新型经营主体骨干、行业骨干、农业乡土专家、种养能手、种养大户、致富带头人、行业特
5、殊人才、返乡入乡创业创新者、转业军人、农业服务人员中遴选,年龄16周岁以上、60周岁以下。上年度参训学员与本年度同级同类培训学员重复率不超过8%。2.开展宣传调研。利用各类传统媒体及网络、微信、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制作发布招生简章,大力宣传高素质农民培育的意义、内容和方式,提高高素质农民培育的社会参与度和农民的积极性;围绕全县现代农业发展目标,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需求调研,为科学设置培育内容打下基础。宣传一批高素质农民典型,提高高素质农民的社会影响力。3.确定培育类型。在摸清培育对象基本情况和需求的基础上,以经营管理型、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为主要培育类型组织开展培育。经营管理型旨在提升培育对象
6、的生产组织、人员管理、市场开拓、产品营销和风险防控能力。专业生产型主要培养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并直接从事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的高素质农业劳动者,提升培育对象的生产组织能力和技术技能水平,提高其生产效率、质量标准和发展水平。技能服务型主要培养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技术服务人员,提升培育对象所从事产业或所在岗位的核心能力、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以及为农业生产提供专业化服务的能力水平。4.遴选培育机构。根据年度培育计划实施方案和任务要求,依托经过认定的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县级农民教育培育基地和农民田间学校(具备培育所需的教学、实践、管理条件),开展2021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5.分层分类培育。坚持
7、分类施策和因材施教,开展分层次、分产业、分类型、分专业培育。(二)创新方式方法,提升培育效果1.优化课程设置。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设置综合素养课、专业能力课、能力拓展课三类模块化课程。综合素养课侧重思想政治、农业通识、政策法规、文化素养等课程;专业能力课围绕全产业链发展,以我县草畜、马铃薯、冷凉蔬菜主导产业和特色种养、特色产业等特色产业,侧重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农产品营销、乡村治理、高质量发展等课程;能力拓展课由培育机构根据培育对象和培育目标自行设计。针对不同培育类型,精准设置培育内容。经营管理型围绕综合素养、品牌创建、市场营销、企业管理、融资担保、信息化手段应用等设置课程,提升经营管理和市场
8、开拓能力;专业生产型围绕种养+实用技术、主导品种、节本增效、生态环保等知识设置课程,提升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新装备的应用能力和水平;技能服务型围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村电子商务、一二三产业融合、农业创业创新等内容设置课程,提高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能力。2.丰富培育方式。针对不同培育对象,采取课堂教学、现场教学、线上学习、模拟教学、孵化指导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育。课堂教学以团队建设、集中授课、典型介绍、案例教学、项目路演、讨论交流等形式开展,提高学员理论知识水平。现场教学根据不同培育主题和对象设计教学路线,组织学员到实习实训基地动手
9、操作、实地体验、现场交流,提高学员实践操作能力。线上学习采用“云上智农”手机应用程序、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在线学习平台等开展网络直播、课件学习、在线练习,推进农民培育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原则上线上学时不超过总学时的40%,各类型线上学时要求和费用标准参考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关于开展高素质农民线上培育试点工作的通知(宁农科函20204号)要求执行。模拟教学以模拟演练、情景体验等现场拟真教学形式,提高学员的动手能力。孵化指导要组织具备较好产业基础的培育对象,在模拟创业环境下,开展创业见习和创业实训,演练创业过程,开展创业孵化。3.创新教学模式。根据成人学习特点和农业生产规律,不断探索农民培育新模式。聚焦产
10、业需求,推行产业小班培育模式。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实行“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培育,开展实地案例教学、情景教学。依托各类基地,打造“1+X+N”培育模式。建立“农广校+实训基地+农民田间学校”培育模式,形成“学员基地组织,教室基地准备,设备基地提供,课程广校安排,专家广校邀请,教材广校提供,信息统一管理,培育共同开展”的共建格局。注重农民主体,推行农民田间学校培育模式。将农民田间学校设在产业链上,一个农民田间学校选择1项主导产业或特色优势产业,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育人。强化供给精准,推广“菜单式”培育模式。依托各类培育基地,把培育班办到田间地头、畜禽圈舍,通过“农民点菜、专家下厨”的方
11、式,有针对性的解决农民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强化科技应用,推行巡回培育模式。组建由农业行政部门、科研院校、重点龙头企业的专家、教授和企业家组成的“三农技术培育团”,巡回讲授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能力。(三)加强监督管理,规范培育过程1.加强培育管理。实行开班备案制。农业农村局要认真审核培育机构开班申请、培育计划、教学方案、教材选用、实训路线、跟踪服务计划等,审核通过方可开班培训。强化过程监督。农业农村局要有专人跟班督查,做好督导记录,要为本级开展的培育班讲授“第一课”。培育任务完成后,培育机构要及时做好总结验收,将培育情况、学员信息、考核结果、证书颁发和其他相关资料收集存
12、档,及时录入农民培育数据库。严格考核评价。培育结束后,培育机构要对学员学习情况进行过程性评价,对理论教学结果开展结果性考核,对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效果进行实践技能考评。各项评价、考核、考评均达到合格方可颁发培育合格证书。2.规范学时管理。按照1学时相当于45分钟的规定,行业骨干的高素质农民培育学时不少于120个学时;致富带头人、农业服务人员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不少于40个学时。在总学时内,按照不同培育主题和学员对象合理安排综合素养、专业能力、能力拓展、实习实训及线上培育课程学时。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培育中实训教学应不低于总学时的2/3。3.强化延伸服务。加强高素质农民队伍信息统计和入库管理,
13、做到及时更新、动态管理。组织培育机构和实训基地,围绕培育对象产业发展情况,通过电话回访、集中指导、观摩实操、强化培训、田间学校活动日、微信互动、线上问诊、上门走访等方式,开展“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一”的跟踪指导和服务。持续跟踪农民训后产业发展,开展政策宣讲、项目推介、技术指导等延伸服务,对接金融信贷和农村电商,加大产业支持力度。举办论坛、展销会、专业技能大赛、创业路演等活动,搭建交流服务平台,展示新时代高素质农民风采。以培育为纽带,支持参训农民加强协同合作,依托协会、联盟等组织抱团发展。(四)夯实基础条件,构建长效机制1.完善培育体系。加强农民培育管理体系建设,树立“以培育对象为中心”
14、的理念,开展“三个一批”培育基础建设,构建培育工作长效机制。完善政府主导,建立以农广校为主体,农业科研院所、农技推广服务机构为补充,农业园区、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等多种资源有序参与的“一主多元”的高素质农民培育体系。分行业、分类型遴选一批优秀教师,作为我县高素质农民培育基本师资资源,系统性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按照分层开发、择优选用的原则,丰富教材和课程资源,优先选用省部级规划教材;结合我县产业振兴的重点内容,开发一批精品课程,增强培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加强集中理论培育、实训实操基地遴选管理,按照产业类型,建设一批示范性综合培育基地、实训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实行挂牌管理,为高素质农民实习、实
15、践创造条件,满足农民教育培育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加强农民田间学校运行管理,充分发挥农民田间学校培育、实训功能。发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体系办学优势、农技推广机构技术服务优势、涉农职业院校育人优势、科研院所成果转化优势,实现农民培育资源优势互补,提升高素质农民培育质量水平,推进农民培育与职业教育衔接贯通。2.强化队伍建设。加强培育管理者队伍建设。加强对科教培训人员业务能力培育,提高政策素养,增强统筹协调、组织管理和业务开拓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选派我县农民培育讲师,参加区内外举办的针对农民培育方法、备课方法、授课艺术等针对性的培育,以提升我县农民培育师资队伍的能力,为全县高素质农民培育一批农民满意
16、的师资队伍。加强培育支撑队伍建设。对培育机构、实训基地、农民田间学校教辅人员开展业务指导,提升培育组织、教学资源开发、信息化管理水平。3.完善教材体系。按照分层开发、择优选用的原则,丰富教材和课程资源,建设高质量通用教材和必修教材。通用教材和必修教材参考农业农村部全国职业农民培育推荐教材目录,优先选用精品教材。根据我县产业需求,支持农技推广部门、产业协会、专家团队、入库师资及社会资源围绕全县特色产业,开发建设一批方便实用、通俗易懂的特色教材,丰富教材和课程资源,逐步形成适应我县农业产业发展的小版块教材体系。4.加强农民学历教育。要切实落实好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农业农村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
17、好高职扩招培养高素质农民有关工作的通知有关要求,加强政策宣传和发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及新媒体手段开展农民学历教育政策宣传,提高农民知晓度。支持更多高素质农民提升学历层次,组织有学历需求的参训人员与职业院校对接,建立培育课时与学分转换机制,推进教育培育与职业教育衔接贯通培养,形成一体化人才培养格局。(五)健全档案资料。规范各类档案资料,对设置的培育班进行统一编号,以班级为单位,统一档案资料目录和样式,分级、分类建立档案资料,专人负责,登记归档保存。四、进度安排方案制定阶段(2月份):开展摸底调研,制定县2021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实施方案。培育准备阶段(2-3月份):制定发放招生简章,开展需
18、求调研;建立学员数据库,确定培育对象,进行入库审核,分行业、分类型组建班级,完善班级管理相关制度;制定培育计划,分行业、分类型选购培育教材,选聘培育教师,编写教学课件,遴选培育基地,确定培育服务保障机构,做好培育前期的准备工作。组织培育阶段(4-10月份):组织开展集中理论、实训实操、观摩学习、生产实践和后续跟踪服务。项目总结阶段(11月份):收集整理档案资料,完成项目自评和总结工作。五、补助标准2021年自治区下达我县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中央财政资金99.6万元。其中:行业骨干100人,培育标准为3800元/人,资金为38万元;致富带头人200人,培育标准为2200元/人,资金为44万元;农业
19、服务人员80人,培育标准为2200元/人,17.6万元。六、保障措施(一)强化组织领导。局属相关单位要强化责任落实,明确工作职责,细化任务分工,完善配套措施,推动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在制定和实施农业产业支持政策(如土地流转、生产补贴、技术服务、金融信贷、农业保险等)时,要向培育合格的高素质农民倾斜。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成立县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具体人员组成如下:组长:*成员:县农业农村局科教培育室、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局属农技推广机构负责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科教培训室,具体负责项目方案制定、组织实施和绩效自评总结工作;落实“行政主管部门第一课”制度;协调各
20、乡镇人民政府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宣传工作,组织辖区内符合条件的农民参加高素质农民培育,落实高素质农民扶持政策。局属各农技推广机构宣传和组织当年农业项目扶持对象、产业园区、种养殖大户参加高素质农民培育。(二)加强责任落实。农业农村局统筹全县农民培育工作,组织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督导检查。科教培训室(农广校)和农综中心要做好全县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宣传、师资遴选、组织培育、绩效管理,加强创业事迹、管理经验、经营成效的宣传。局属相关单位要严格按照高素质农民培育学员遴选与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培育结合实施的要求,按照条件认真遴选培训对象。承担培育任务单位要在本项目实施方案下达后30
21、日内,以正式文件向科教培训室(农广校)报送培育计划,同时发送电子版至科教培训室邮箱ldkjpxs,按照计划按时开展培训。(三)规范资金使用。项目资金使用遵循“钱随事走”的原则,统筹用于高素质农民培育全过程。资金支出包括:用于课堂教学、实训实操、现场观摩、交流学习等培育环节产生的住宿费、伙食费、场地费、交通费、讲课费、资料费、宣传费、教材编印、保险费、现场指导教学费、实训耗材、班级管理(每班不超过3人带班老师)等相关费用,不低于培育总资金的80%;线上培育服务、视频课程制作、摸底调研、培育对象及实训基地遴选、后续跟踪服务、延伸服务、信息化手段、典型宣传和推介、绩效考核等环节的费用支出,不高于培育
22、总资金的20%。各类培育标准均为建议标准,可结合自身情况,根据培育的类型和层次采取差异化补贴标准,提高培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补助资金不得用于基本建设、购置固定资产等支出,严禁以现金或实物形式直接分发给培育学员。要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农民培育资金专账,确保专款专用。(四)强化监管考核。把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列入对乡镇乡村振兴战略的考核指标,严格审核开班计划和培育对象,落实好行政领导第一课制度。强化指导服务和全程监管,提高参训农民满意度。依托科教云平台,面向所有学员、班次、教师、基地、效果开展考评,确保培育过程可查可溯。2021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绩效考核实施方案和绩效管理指标体系另行印发。(五)强化宣传引导。要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有步骤、多形式、全方位宣传高素质农民培育政策,提高农民培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及时总结、挖掘和宣传典型案例、经验做法,形成一批好经验、好典型、好模式,发挥高素质农民示范引领作用。建立学员微信群、培育公众号,利用抖音、直播、快手等网络平台,开展宣传,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民培育的良好氛围。(六)强化安全管理。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育过程中参训学员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疫情防控安全管理。建立班级安全管理制度,成立由培训机构负责人任班主任,学员推选人员为成员的班级委员会,以保证培训质量及维护培训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