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知识汇编.docx

上传人:gj****cr 文档编号:67376878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4.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乙肝知识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乙肝知识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乙肝知识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乙肝知识汇编.docx(3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乙肝(全本)乙型防治哪些人容易感染乙肝病?接触血液和血制品人员 业已证明他们在感染了极其微量的患者血液(0.0001ML)后,即可引起急性肝炎。性接触传播 近年来国内外均有报道:性接触传播是乙肝传播的重要途径。商业人员 由于他们经常出差,无规律的饮食,不洁的食物,不卫生的餐具,过度的疲劳、焦虑等等,使他们容易感染乙肝病毒。什么措施能预防母婴间乙肝病毒的传播?由于幼婴的免疫功能尚未成熟,肝细胞的分化代谢处于幼稚阶段,一旦乙肝病毒人侵,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就能整合到肝细胞染色体基因中去。整合后的含病毒肝细胞,非但不受细胞和体液免疫的攻击,而且能继续增殖形成克隆,向肝癌方向分化。说明预防母婴间乙肝病

2、毒的传播非常重要。经过多年的探索,当前国内外阻断母婴间乙肝病毒传播的最佳措施是:乙肝病毒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参与乙肝疫苗的结合使用。(1)HBIG的被动免疫预防:乙肝表面抗体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保护性抗体。采用乙肝表面抗体阳性人血液制备成乙肝免疫球蛋白,给新生儿或幼婴注射,可使机体迅速获得被动性保护免疫。乙肝免疫球蛋白中的乙肝表面抗体可中和人侵的病毒,清除病毒,使新生儿免受感染。每毫升含200单位以上者可称高效价免疫球蛋白,但目前国内生产的乙肝病毒高效价免疫球蛋白,每毫升内多数只含100单位;因此计算用量时应按每公斤体重注用0.075毫升0.2毫升推算。(2)乙肝疫苗的主动免疫预防:目前

3、有血源性乙肝疫苗、乙肝多肽疫苗、基因工程重组乙肝疫苗等。1986年以来我国生产的血源性乙肝疫苗的效果与美、法、日制品比较,生物效价、安全性、阻断效果均相仿,而费用要比进口疫苗价廉得多。目前国产的乙肝疫苗已实现了高免疫源性、高纯度、优质高产,质量已达国际水平。研究发现,人体肝细胞用乙肝病毒感染后3日,就能在细胞核内检出乙肝核心抗原。而单剂量乙肝疫苗注射需4日后循环抗体才迅速生长。因此单用乙肝疫苗时,在人工自动免疫建立之前,如已经入侵的乙肝病毒就可能在肝细胞内建立了繁殖的基地。所以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同时乙肝e抗原阳性携带者母亲所生的子女在出生后应及时给予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在被动阻断的基础上同时

4、注射乙肝疫苗,就可减少乙肝病毒提前“着陆”的可能性。出生后48小时内注用HBIG,与乙肝疫苗0、1、6方案(出生时、生后1月、6月各注射l次)结合至少可使7090的婴儿免受其母体乙肝病毒的侵害。乙肝如何预防?乙型肝炎主要由血及血制品、针刺等途径传播,乙型肝炎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的分泌物也可引起传播,故必须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1)管理传染源:急性乙型肝炎病人须住院治疗。应与甲型肝炎、丙型肝炎或戊型肝炎分室住院,防止交叉感染。乙型肝炎无规定的隔离期,只要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尤其是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或HBV-DNA阳性者,要注意隔离。 对HBsAg阳性者须加强管理,绝

5、对不能献血。防止唾液、血液及其他分泌物污染周围环境,所用茶杯、餐具、洗漱用具要与健康人分开。这类人不宜从事保育、托幼及饮食行业工作。 托幼机构,接触饮水、饮食及食品加工行业机构的工作人员每年应作健康检查,发现HBsAg阳性者立即调离工作。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工作人员均先检查,合格才能参加工作。(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卫生宣教工作。饭前便后要洗手。食堂实行分食制。 防止医院内的感染,采用一次性注射器。手术器械、探针、口腔科及五官科器械和各种内窥镜应进行严格消毒。透析室应加强管理,注意消毒。加强输血及血液制品的管理。用更加敏感的方法严格筛选献血员。 加强母婴传番的阻断工作,产前检查应包括HBsAg、H

6、BeAg和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阳性产妇设专床分娩,严格消毒器械。HBsAg阳性产妇所生婴儿,出生后用自动免疫和被动免疫的方法加以保护。(3)保护易感者被动免疫:70年代开始报道用乙型肝炎高效价免疫血清球蛋白(HBIG)预防乙型肝炎。以后在制备技术上不断改进,预防效果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由于不慎出现针刺事故或皮肤操作而接触到乙肝病毒(HBV)阳性血液应注射HBIG。输注了HBV阳性血液应注射HBIG以预防输血后的肝炎。HBIG对实验室和医院内偶然污染HBV阳性血的工作人员及透析室工作人员均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人乙型肝炎高效价免疫球蛋白的抗HBs滴度要求在1:10万以上(PHA法),注射H

7、BIG的有效期为2-3年(上海市血液中心研制的HBIG的滴度 200iu/ml)。 自动免疫:即接种乙肝疫苗。乙肝疫苗除能阻断HBV感染的孕妇引起的母婴传播外,对可能接触乙肝感染源的易感人群也能进行免疫保护。对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产生抗-HBs的水平高,保护力强;有的不产生抗-HBs。因此在注射乙 肝疫苗第三剂后1-3个月测抗-HBs,如抗-HBs低于100iu/l,则间隔6个月后进行第四次接种。乙肝疫苗的注射与预防世界各地乙型肝炎发病率逐年增加,全球人口已有5是HBV标志阳性的慢性携带者,要想控制这种疾病,就应该进行全球的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一般来说,凡没有感染过乙肝

8、病毒者都应该注射乙肝疫苗。重点应用人群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新生儿、学龄前儿童,尤其是母亲在妊娠期间为病毒携带者的新生儿;另一部分是危险人群,包括接触乙肝病人的医护人员,直接接触血液、分泌物的医护人员,乙肝病人和乙肝病毒携带者的配偶,家庭成员或密切接触者。接种了乙肝疫苗后,不一定都能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和乙肝发病,只有注射疫苗后能产生足量抗体的人,才有预防作用,足量抗体指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滴度要在 1:10以上。注射后产生的保护性抗体不是永久性的,一般只能维持 3 5年,以后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再加强注射。注射乙肝疫苗后所产生的足量抗体只能预防乙肝、丁肝病毒感染和发病,对其它类型的病毒性肝炎没有预防作用。接

9、种者还可能感染甲、丙、戊、庚肝等病毒。注射乙肝疫苗前一定要检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抗-HBs)和核心抗体(抗- HBc),化验结果阴性者才可以注射,两岁以内的小儿如没有密切接触史,可以不用化验,直接注射乙肝疫苗。乙肝疫苗一般要注射 3次,时间分别是 0, 1, 6月共三次接种,即 0、 l、6月免疫程序接种剂量为5g(基因工程疫苗)。母亲是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的婴儿,注射剂量为5g,在出生后注射;母亲是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同时伴有乙肝病毒 e抗原阳性或乙肝病毒DNA阳性,分别在出生后 6小时及一个月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1支,并在出生后 2, 3, 6月各注射乙

10、肝疫苗5g;还有一种免疫程序,是将一般程序中的 6月改为 2月,在第 12月再加强一次。对于高危人群,在 0月及 1月 2月、 12月 4次接种,可确保尽早的血清阳转和持久的保护作用 。近来,进一步研究了妇女婚前接种乙肝疫苗的办法,能更有效地阻断“母婴”或“父婴”传播途径。注射疫苗后的未来的母亲可将通过接种所产生的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直接传递给胎儿,如果她们的丈夫感染了乙肝病毒,则通过接种在体内所产生的抗 -HBS可以抵抗丈夫精液中进入的乙肝病毒,保护卵细胞和受精卵不被感染。妇女婚前接种乙肝疫苗,还可防夫妻间的“水平传播”。所以,有条件的妇女可以在婚前接种乙肝疫苗。婚前接种不影响新生儿出生后接受

11、常规接种,两者结合更佳。怎样能早期发现肝炎?()近半个月至个月内曾与肝炎患者密切接触,吃过半生不熟的海产贝类食物,或输过血、注射过血浆、白蛋白、人血或胎盘球蛋白等;或有过不洁性接触;用过消毒不严格的注射器。()近日全身疲乏无力,不想吃东西,恶心、呕吐、厌油腻、腹胀、肝区痛、大便不调,尿黄似浓茶等,以休息后上述症状仍持续不好转,而又找不到其它原因时,就应考虑到患肝炎的可能性。如能及时去医院检查,发现肝肿大,尤其是黄疸,就应当高度怀疑有患肝炎的可能。()有第一项接触史和第二项自觉症状体征者应迅速做必要的化验检查。如已有巩膜、皮肤或粘膜黄疸,马上可作尿三胆检查。如发现尿中胆红素阳性(正常人尿胆红素阴

12、性),同时检查出血清转氨酶升高时,则患肝炎的可能性更大对起病缓,症状轻微,怀疑为无黄疸型肝炎、隐性感染或亚临床肝炎者,应定期进行化验检查。()进一步作肝炎病毒方面的抗原及抗体检查,以明确得的是哪一种肝炎。当甲肝抗体免疫球蛋白阳性时即可考虑为甲型病毒性肝炎;高滴度的抗乙肝核心抗体免疫球蛋白阳性伴有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时可考虑为乙型肝炎。同样采用丙型、丁型、戊型肝炎特异性的诊断试剂盒进行检测,均可分别协助肯定肝炎的病原。共餐也可能传染乙肝吗?一般来讲,乙肝主要是通过血液、母婴和性三个途径传播,日常生活接触是不会传染的。许多人都认为乙肝病毒不经肠道传播,也就是说,与乙肝病人或病毒携带者共餐是不会传染的。

13、但是,在临床上发现,有一部分乙肝病人感染的原因确实与就餐有关。有的是与乙肝患者共餐后发生的,更多的是在不卫生的饭店或马路餐桌就餐后发生的。研究表明,当就餐者中有乙肝病毒携带者时,采用传统就餐方式的乙肝感染率为42,而分餐制的乙肝感染率为17,这也说明了乙肝是可能从消化道传染的。实际上,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是比较复杂的,乙肝病人或病毒携带者的各种体液均具有传染性,其传播方式是通过输血及血制品、药物注射和针刺等。如果医疗器械被乙肝病毒污染后消毒不彻底,在做胃、肠镜、拔牙、洁牙、介入治疗、手术和麻醉插管等均可引起乙肝病毒的传播。乙肝病毒是如何经过消化道传播呢?当和乙肝病人或病毒携带者一起共餐的时候,如

14、果你的口腔被鱼刺刺伤、被牙齿咬破、肠道黏膜被粗糙的食物划伤,或患有口腔溃疡、牙龈出血、胃肠溃疡等疾病,就给了乙肝病毒可乘之机:通过破损的黏膜进入人体血液,而导致感染。其实,这也是血液传播的一种形式。当与乙肝病人或携带者就餐时,如果你能够保证你的消化系统黏膜是完整的,没有破损,一般是不会感染乙肝的。但是,消化道黏膜的损伤常常不容易被发现,任何一个人都不能保证自己的消化道没有破损,因此通过共餐传染疾病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社交是人们生活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完全为了预防乙肝而不与人共餐是不可能的。预防乙肝最好的方法是接种乙肝疫苗,一旦你产生了乙肝抗体,就可以把共餐感染病毒的机会尽量减少。乙肝疫苗相关问题集

15、锦一、为何要注射乙肝疫苗?乙肝疫苗可以成功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新生儿一出生就接种乙肝疫苗,基本可以确保将来不得乙肝。现有的肝硬化、肝癌很多患者很多从乙肝发展而来,成功地预防乙肝,实际就是防硬化、防肝癌的第一针。目前乙肝疫苗较便宜,每支几元钱,民众都能接受。二、选用怎样的乙肝疫苗?目前使用的多为基因工程乙肝疫苗,昔日使用的血源性疫苗已经淘汰。基因工程乙肝疫苗是利用现代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含有乙肝表面抗原基因的重组质粒,用于预防所有已知亚型的乙肝病毒感染。现在用的基因工程乙肝疫苗为乙肝重组脱氧核糖核酸酵母疫苗和重组牛痘病毒疫苗。三、乙肝疫苗的正确使用方法是什么?(1)如果新生儿的父母均没有乙肝,该新

16、生儿在出生后应尽快给予基因工程乙肝疫苗1支肌肉注射,注射部位为上臂三角肌(儿童、成人都一样),1个月后,再注射1支,6个月后再注射1支,一共3次,此方案称为0、1、6方案;儿童和成人打疫苗前需先进行化验,如果乙肝三系统检查均为阴性,转氨酶正常,可以按0、1、6方案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注射乙肝疫苗免疫成功率为90以上,免疫成功的标志是乙肝表面抗体转为阳性,保护时间一般为2年以上,接种者可定期复查乙肝三系统,只要表面抗体依然存在,证明免疫能力依旧。(2)对于母亲一方为单纯表面抗原阳性的新生儿,单用乙肝疫苗就可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乙肝疫苗的使用方法依然是0、1、6方案,有报导认为第一针可打2支(10微

17、克/l毫升)效果更好。(3)对于母亲一方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和e抗原双阳性,或DNA阳性的新生儿最好是联合应用高效价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具体方法是新生儿采用注射2次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出生后立即及出生后半个月到1个月各注射1支,每支200国际单位)及3次乙肝疫苗(每次10微克,生后2、3、5月各注射1次);也有采取出生后立即注射1支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及3次乙肝疫苗(每次15微克,生后立即及1月、6月各注射1次),2个方案保护的成功率都在90以上。四、接种疫苗后不产生抗体该怎么办?(1)有些人抗体产生较晚,被称为应答迟缓。对此可加注12针,或者重新接种疫苗,并且适当增加剂量。(2)可

18、采用0、1、2、12个月的免疫程序。(3)在接种乙肝疫苗同时,合用小剂量的白细胞介素-2。(4)卡介苗或牛痘苗能增加对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可配合使用。(5)某些免疫缺陷者不产生抗体,但可能也不会产生肝炎。五、接种疫苗后,多长时间需要再次接种?乙肝疫苗接种后产生的抗体水平随时间逐渐下降。一般接种疫苗,注射3针后1个月97的人都可测到表面抗体;第2年仍保持在这一水平;第3年降到74左右,抗体滴度也下降。是否需要再次接种疫苗,主要是要在测定乙肝表面抗体的滴度后,决定何时再注射乙肝疫苗。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小于或者等于10国际单位/毫升者,应在半年内接种。抗体滴度大于10国际单位/毫升可在6年内复种。我国

19、的多数学者建议免疫后3年内加强1次为好。六、乙肝疫苗能和其他疫苗同时使用吗?乙肝疫苗可以和流脑疫苗、卡介苗、白百破、脊髓灰质疫苗、乙脑疫苗同时接种,接种程序按照计划免疫所要求的顺序进行。但是乙肝疫苗最好不要和麻疹疫苗同时使用。七、意外接触乙肝病毒者如何注射乙肝疫苗?(1)对未接种过疫苗的接触者,先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4小时内,越早越好),然后接种乙肝疫苗(打完乙肝免疫球蛋白后1周)。(2)如果接触者已接种过疫苗,但未经全程免疫,应在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后按乙肝疫苗免疫程序补上全程免疫。(3)接种过疫苗,并已产生乙肝表面抗体的接触者,应根据其抗体水平而定。如果乙肝表面抗体水平足够可不必处理;水平

20、不够应加强注射1针疫苗;如果初次免疫无应答者应尽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各1针。八、接种乙肝疫苗会不会传染上其他传染病?接种肝炎疫苗不会引起其他肝炎发生,也不会被传染上其他疾病。乙肝疫苗在生产过程中有严格的质量标准,经临床观察是安全可靠的。值得提出的是,使用不合格产品如注射破损、变质疫苗,或注射过程不按无菌要求操作,共用注射器或针头,可染上肝炎或其他传染病。还有一部分人原来是隐性传染者,病毒呈低水平复制状态,“两对半”检查正常,这种人注射疫苗后不会有表面抗体形成。九、乙肝患者有没有必要注射乙肝疫苗?乙肝疫苗对乙肝患者及乙肝病毒携带者都无预防效果,无论打多少支乙肝疫苗,都不会产生相应的保护

21、性抗体乙肝病毒表面抗体,只是浪费疫苗和经费而已。对由于以往感染乙肝病毒而现在已经自然获得有效的保护性抗体者(乙肝“二对半”检查表面抗体呈阳性),更没有必要再接种疫苗,不过接种后也不会产生不良副反应,其乙肝表面抗体水平可能会有所增高。如果是急性乙肝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完全治愈并康复,检查乙肝病毒“二对半”表面抗原已阴转,只剩下核心抗体为阳性,而保护性的乙肝病毒表面抗体又始终不能自己产生,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注射乙肝疫苗,促使表面抗体产生,使自己以后不再得乙肝。乙肝常见病情分析什么是“大三阳”?乙肝的检测指标“两对半”,其检测方法技术成熟,简便易行,价格低廉,又具有较重要的临床意义,能说明很多临床问题

22、,因此在各级医院都广泛开展了“两对半”的化验。人们约定俗成地给这“两对半”5项指标排了个队,依次为HBsAg(乙肝表面抗原)、抗-HBs(乙肝表面抗体)、HBeAg(乙肝e抗原)、抗HBe(乙肝e抗体)、抗HBc(乙肝核心抗体),然后老百姓又将第一、三、五项阳性(即HBsAg、HBeAg和抗-HBc)称为大三阳,将第一、四、五项阳性(HBsAg、抗-HBe、抗HBc)称为小三阳。“大三阳”的意义如何呢?我们就从这三项阳性指标来进行分析。首先是HBsAg阳性。一般提示体内有乙肝病毒存在,现在正被感染;HBeAg阳性是乙肝病毒的复制指标,提示乙肝病毒正在体内活跃复制,病毒含量较多,传染性相对较强。

23、抗抗HBc的阳性意义不大,只提示曾被乙肝病毒感染过,现在体内也许有病毒,也许没有。所以综合起来讲,“大三阳”的含意是有肯定的乙肝病毒现症感染,病毒正在活跃复制,病毒数量较多,传染性相对较强。应当指出的是, “大三阳”只能说明体内病毒的情况,而不能说明肝功能的情况,不能说明肝损害的严重程度。有人误以为“大三阳”就是肝损害很重的意思,这是错误的。肝损害的严重程度只能通过化验肝功能,作B超等检查来确定,而与病毒指标的某一项或几项阳性没有必然的联系。慢性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全世界有将近3亿的慢性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主要分布在亚洲和西太平洋地区。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HBV携带者约为10

24、。人们感染乙肝病毒后,通常表现为四种临床类型(图3),慢性肝病和慢性无症状HBV感染可以互相转化。急性乙型肝炎急性亚临床感染(0.1-1) (30-75) HBV 感 染 慢性肝病慢性无症状HBV感染(1-5) (7-20)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是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持续存在6个月以上、无肝病相关的症状和体征、血清转氨酶基本正常的乙肝病毒感染者。HBsAg健康携带者(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澳抗阳性),系指HBsAg阳性,无症状、无病变者,但是由于乙肝感染者大多数有病变存在,故这一名词现在已不大采用。一、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的来源(一)母婴垂直传播HBsAg和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

25、g)双阳性的母亲的新生儿(如不注射乙肝疫苗)约有85成为乙肝病毒的携带者。垂直传播包括所有围产的传播:经胎盘途径进行的宫内传播。分娩时由产道污染而传播。哺乳期的传播。(二)生活密切接触传播HBV可存在于乙型肝炎病人和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的血液、唾液、尿液、乳汁、羊水和阴道分泌物中,除通过围产期传播外,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如母亲-儿童、父亲-儿童、儿童-儿童以及配偶间的密切接触传播。其他如修面、修脚、洗漱用具等也可以引起传播。(三)微量血注射传播在推行各种预防接种时,或在临床做末梢血化验时,或在施行针刺疗法时,没有做到一人一针一管及医疗用品严格消毒,造成医院性水平传播也屡见不鲜。(四)机体免

26、疫能力低下在某些人群,如营养不良者、因某种慢性疾病需要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艾滋病病人,感染HBV后,虽未发生乙肝的临床症状,但也不能有效地消除病毒,造成HBV长期携带。二、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一)诊断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应具备的条件1无乙型肝炎病史,且无临床症状和体验。2血清中HBsAg持续阳性半年以上,但肝功能正常。3如果做肝活组织检查,组织学正常或大致正常。(二)在诊断HBsAg阳性时,应注意与以下情况相鉴别1亚临床乙型肝炎。感染HBV后可能呈一过性亚临床型过程,无症状及体征,HBsAg呈短暂阳性后即阴转,一般在6个月内可检测到抗-HBs。2乙型肝炎潜伏期。感染HBV

27、后,当血清丙氨酶转氨酶(ALT)升高前10-60天和临床症状出现前HBsAg即呈阳性。由于乙型肝炎的潜伏期一般不超过6个月,因此在这段时间内对感染者进行严密随访,可发现ALT升高及其他肝炎表现而确诊为急性乙型肝炎。3乙型肝炎后的HBsAg持续阳性状态。80感染HBV的病人,其HBsAg在4-12周内自血中消失,但约20的病人在此期内HBsAg不消失。这类情况可见于亚临床乙型肝炎病人,也可见于乙型肝炎病人的恢复期。一般认为,感染HBV后HBsAg持续阳性超过12周即易转为慢性携带。4注意与假阳性病人鉴别。诊断时要注意HBsAg可能出现假阳性。原因是检验误差和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出现HBsAg假阳

28、性反应,这些疾病有非肝炎肝硬化、慢性肾炎、脉管炎及过敏性紫癜等。因此,对疑似病例应多次复查。三、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的保健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原则是在避免饮酒和过度疲劳的前提下,定期随访观察,3-6个月检查一次肝功能,一旦有ALT异常,应早期抗病毒治疗。根据肝炎防治方案中规定,不应限制这些人的工作、学习和正常的社交活动。但要加强宣传,提倡分用餐具、剃须刀和牙刷等卫生预防措施。妇女应注意经期卫生。在进行性生活时,提倡男性使用避孕套。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不可承担献血义务,因病治疗时需向医务人员说明,以便于消毒和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以减少传播。急性乙肝的疾病进展如何?由于个体对病毒感染免疫状

29、态的差异,急性HBV感染的疾病进展,可从很容易被疏忽的轻微病症,到致死性的的暴发性肝炎等多种表现。1、无黄疸型乙型肝炎无黄疸型乙型肝炎一般病情较轻。最轻的肝炎只有标志肝病的生化异常,却不一定有特异的肝病症状;有症状的多以“感冒”或“肠胃不和”开始,这类病人常被漏诊。而后症状可能发展。病人常感觉无原因的疲乏;食欲多正常,但对食物不如正常时有吸引力;可有低热、不适、肌肉关节酸痛,似为“感冒”却不是呼吸道病毒所引起。大多隐袭起病,诊断时已难回忆确切的发病日期。肝脾轻微肿大,ALT升高幅度不大。相当数量的无黄疸病例病情迁延。有的病人一时不易确定其为急性或慢性。其实多数临床诊断的急性无黄疸型肝炎,可能仅

30、此凭过去未被诊断的AsC的一次轻微活动。我国在60年代较广泛开展过人群ALT普查,无症状的血清ALT升高约占人群的510。在HBsAg检测发展以后,发现HBsAg检出率在ALT异常者中为正常者的3倍,近半数ALT升高者为无黄疸的乙型肝炎。2、黄疸型乙型肝炎黄疽型乙型肝炎典型,却远不如无症状HBV感染和无黄疸乙型肝炎常见。 急性起病,发病时间较易确定。有较明显的前驱症状,HBsAg阳转、ALT升高,随之出现黄疸。明显的厌食、恶心、呕吐,黄疽停止发展的同时,症状明显好转。随后生化改变逐渐正常,病毒抗原血清转换。黄疸型肝炎较易恢复。一般而言,黄疸不及甲型肝炎明显,胆红素早于ALT复常。3、暴发性乙型

31、肝炎暴发性乙型肝炎不足急性乙型肝炎的1。病情可迅猛发展,在10日内出现肝性脑病而黄疸尚不明显,或在典型的急性发病后,黄疸迅速加深,反复呕吐,逐渐出现其它肝衰竭症状。4、淤胆型肝炎淤胆型肝炎可发生于任何一种病毒性肝炎的急性期或慢性期。急性乙型肝炎中的发生率约2-3,老年肝炎可达10以上。急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但只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合理用药,还是可以治愈的。由乙肝病毒感染的窗口期最长是6个月,所以必须及时在有限的时间内控制病情,抑制炎症反应,防止发展成慢性肝炎。青年女性乙肝患者能否怀孕?能否哺乳?妊娠可以加重肝脏负担,乙肝患者在炎症活动期,肝功不正常时最好不怀孕,应注意避孕。曾患乙肝者

32、经休息治疗后症状消失,肝功恢复正常且保持稳定一定时间(至少半年),在母亲身心良好的情况下怀孕是可以生一个健康宝宝的。至于生后能否哺乳,需视母亲血清乙肝病毒标志检查结果而定。 母亲单项HBsAg阳性,HBeAg及HBVDNA均阴性者,可以哺乳。新生儿按016计划接种乙肝疫苗。 母亲不仅HBsAg阳性,同时伴有HBeAg和/或HBVDNA阳性者,如果要亲自喂奶,在婴儿出生后除按计划接种乙肝疫苗外,应于出生后24小时内加种高效价免疫球蛋白200单位,可以有效预防母婴传播。乙肝的临床分型乙肝在临床上还分为许多类型。如急性肝炎分为急性黄疸型、急性无黄疸型, 慢性肝炎分为轻、中、重三型。另外还有急性重型和

33、亚急性重型肝炎。在肝炎的后期还可发展为肝硬化。这些类型的诊断是根据肝炎的病程、肝细胞坏死和肝功能损害的程度,及肝纤维化的程度等多种因素综合分析而做出诊断的。血清转氨酶活性与病毒量相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血清转氨酶活性与病毒量相关。研究人员评估了两种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测定的新方法:转录介导的放大与杂交保护测定法(TMA-HPA)和分支DNA测定法。评估在160名慢性HBV携带者中进行的,其中48名为乙肝核心抗体(HBeAg)阳性患者,109名为抗HBe阳性患者,其余3名患者上述两项指标均为阴性。HBeAg阳性患者中除一人外,体内HBV-DNA的复制水平均较高(10的5.8次方拷贝/

34、毫升)。在HbeAg阴性患者中,血清HBV-DNA水平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具有显著相关性:在HBV-DNA水平低于10的5次方拷贝/毫升的患者中,ALT的水平通常是正常的;而在大多数HBV-DNA水平高于10的7次方拷贝/毫升的患者体内,血清ALT的水平通常高于正常;当HBV-DNA水平介于这两个数值之间时,血清ALT水平则不定。总之,与ALT水平升高相关的血清HBV-DNA水平在HBeAg阴性的慢性乙肝患者中低于阳性患者。当患者血清HBV-DNA水平低于10的5次方拷贝/毫升时,慢性乙肝患者通常不会出现或仅出现轻度活动性肝脏疾病表现。乙肝大三阳转变为小三阳的意义幼儿感染乙肝病毒后,病

35、毒在肝细胞中复制繁殖,血清中则可检出与乙肝病毒感染相关的各种抗原抗体,常规可检出的为:1、表面抗原(HBsAg)、2、表面抗体(HBsAb)、3、E抗原(HBeAg)、4、E抗体(HBeAb)、5、抗核抗体(HBeAb)。以上抗原抗体的检测医学上称为HBV-M检查(俗称两对半检查),是检查有无乙肝病毒感染的最主要指标。其中1、3、5项阳性,俗称大三阳;1、4、5项阳性,俗称小三阳。幼儿感染乙肝病毒的前数年至十余年间,病毒和机体“和平共处”,血清中表现为大三阳,因此大三阳也反映了机体中病毒在不断复制繁殖,而届时肝脏的损害通常较轻,有相当一部分被感染者,尤其是女性被感染者,病毒可长期或终身和机体“

36、和平共处”,如此我们称为“病毒携带者”,即机体长期携带了乙肝病毒,而肝脏损害较轻,可以生活到50-70岁以上,没有明显症状,并不一定因肝脏疾病病故,他们主要起着传染源的作用。而更多的被感染者在1323岁,由于机体免疫系统的成熟,能识别受感染的肝细胞而出现清除这些受感染肝细胞的反应,自然这是机体自身的一种保护反应,其结果是大量病毒被清除,而同时被感染的肝细胞也遭到破坏,此反复的清除、破坏过程,也就是机体自身的自限性愈复(自愈)过程。若干年后病毒基本清除,血清中的E抗体出现,E抗原相继消失,也就是从大三阳转成了小三阳。由此可见,从大三阳转成小三阳的过程,对大部分的乙型肝炎病人(变异株感染除外)来说

37、象征着病毒被基本清除,或者说基本自愈,将来不会再有肝炎活动,若被感染者在25-30岁前完成了此过程,则将来基本不会发生肝硬化、肝癌了。遗憾的是,仍有相当比例(约2/3)的被感染者,其自身的清除反应,不能完全清除肝内潜伏的病毒,在若干周、月、年,病毒的复制、清除、肝脏的修复周而复始地进行,因此小三叉转为大三阳,大三阳又转为小三阳,甚至始终是强强、弱.的大三阳而病毒未得清除,这部分被感染者的未来,则是肝脏不同程度的纤维化,部分病人40岁左右已发展为肝硬化,豁至出现了腹水或癌变,此时尽管转成了小三阳,也仅仅表示病毒被大多清除但肝脏损害已相当严重了。部分病人肝硬化后肝炎还在活动,说明清除反应仍在进行,

38、肝脏的损害还在发展,机体自身清除病毒的保护反应,给自身肝脏组织带来了越来越严重的不可逆的损害,最终可使人生终于肝脏的病损,真是不可思议而伤心的结果。由此可见,大三阳转为小三阳若在25、30岁以前完成,对机体来说是完成了清除病毒的过程,干脏的损害也较轻;如果大三阳转来转去,或持续大三阳,而清除反应(肝炎持续活动,转氨酶反复升高)持续进行,则40岁前后,对大多数慢性乙肝病人来说,即使转成了小三阳,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肝纤.化或肝硬化。如果终身持续为大三阳,没有明显的肝炎活动(肝功能始终正常),也许还能生活到6070岁呢,可见大三阳不一定都要转为小三阳。大三阳转为小三阳是机体清除病毒的表现,但带来的肝

39、脏损害不可轻视。因此,是转为佳还是不转为佳,该转不该转以上的道理就明白了。我们多年的经验是,只要肝功能正常,就不必启用干扰素,更不必去选择那些不成熟的、无科学依据的转阴治疗。乙肝化验单乙肝五项的常见组合?1、3、5阳性,俗称大三阳,提示感染乙肝病毒,有传染性;1、4、5阳性,俗称小三阳,提示感染乙肝病毒,传染性小或无;2阳性,多是注射疫苗的结果;或感染后痊愈;2、5阳性,提示感染后痊愈(2、4阳性;2、4、5阳性意义相同)肝功能包括哪些?肝功能检查是判断病情的重要指标,常规项目有:丙氨酸转氨酶(ALT)或称谷-丙转氨酶(GPT);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或称谷-草转氨酶(GOT);碱性磷酸酶(

40、ALP);-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汁酸;白蛋白/球蛋白(A/G);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1)、ALT与ASTALT与AST主要分布在肝脏的肝细胞内。肝细胞坏死时ALT和AST就会升高。其升高的程度与肝细胞受损的程度相一致,因此是目前最常用的肝功能指标。这两种酶在肝细胞内的分布是不同的。ALT主要分布在肝细胞浆,AST主要分布在肝细胞浆和肝细胞的线粒体中。因此,不同类型的肝炎患者的ALT和AST升高的程度及其AST/ALT的比值是不一样的。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和轻型,虽有肝细胞的损伤,肝细胞的线粒体仍保持完整,故释放入血的只有存在于肝细胞浆内的ALT,所以,肝功

41、能主要表现为ALT的升高,则AST/ALT的比值1。重型肝炎和慢性肝炎的中型和重型,肝细胞的线粒体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AST从线粒体和胞浆内释出,因而表现出AST/ALT1。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肝细胞的破坏程度更加严重,线粒体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因此,AST升高明显, AST/ALT1,甚至2。酒精性肝病的患者,AST的活性也常常大于ALT。(2)、ALP和GGT碱性磷酸酶(ALP)和-谷氨酰转肽酶(GGT或-GT)是诊断胆道系统疾病时常用的指标。碱性磷酸酶几乎存在于机体的各个组织,但以骨骼、牙齿、肝脏、肾脏含量较多。正常人血清中的碱性磷酸酶主要来自于骨骼,由成骨细胞产生,经血液到肝脏,从胆道系

42、统排泄。因此,淤胆型肝炎和肝外梗阻时此酶明显升高。-谷氨酰转肽酶在体内分布很广,如肾、肝、胰等脏器均有此酶。但血清中的-谷氨酰转肽酶主要来自肝脏,因此具有较强的特异性。肝胆系统疾病时,此酶升高。当肝炎恢复期时,ALT和AST已经恢复正常后,-谷氨酰转肽酶仍未降到正常。因此,目前常以此酶作为患者是否可恢复正常工作的标志。酒精性肝炎和阻塞性黄疸的患者GGT明显升高。(3)、白蛋白/球蛋白(A/G)白蛋白在肝脏内制造, 肝功能受损严重时白蛋白减少, 降低程度与肝炎的严重程度相平行。慢性和重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白蛋白浓度降低。白蛋白有营养细胞和维持血管内渗透压的作用。白蛋白减少时,血管内渗透压降低,

43、患者可出现腹水。球蛋白是机体免疫器官制造的, 当体内存在病毒等抗原(敌人)时, 机体的免疫器官就要增兵,来消灭敌人。因此,球蛋白产生增加。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白蛋白产生减少,而同时球蛋白产生增加,造成A/G比值倒置。血清白蛋白的正常值为3550g/L,球蛋白为2030 g/L,A/G比值为1.32.5。(4)、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人的红细胞的寿命一般为120天。红细胞死亡后变成间接胆红素(I-Bil),经肝脏转化为直接胆红素(D-Bil),组成胆汁,排入胆道,最后经大便排出。间接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之和就是总胆红素(T-Bil)。上述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障碍,均可使人

44、发生黄疸。如果红细胞破坏过多,产生的间接胆红素过多,肝脏不能完全把它转化为直接胆红素,可以发生溶血性黄疸;当肝细胞发生病变时,或者因胆红素不能正常地转化成胆汁,或者因肝细胞肿胀,使肝内的胆管受压,排泄胆汁受阻,使血中的胆红素升高,这时就发生了肝细胞性黄疸;一旦肝外的胆道系统发生肿瘤或出现结石,将胆道阻塞,胆汁不能顺利排泄,而发生阻塞性黄疸。肝炎患者的黄疸一般为肝细胞性黄疸,也就是说直接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均升高,而淤胆型肝炎的患者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总胆红素的正常值为1.7117.1mol/L(110mg/L),直接胆红素的正常值为1.717mol/L(14mg/L)。如何看待HBV-DNA的

45、检测结果PCR全称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Reaction,PCR),是体外核酸扩增技术,可以将目的基因或某一DNA片段在短时间内倍增至数十万乃至数百万倍,扩增出足量的DNA供分析研究和检测鉴定。PCR检测将DNA倍增百万倍左右,故结果也会扩大很多。临床上将两次结果对照,变化在100倍以上才认为有意义。例如:1*107,增高为1*109或降低为1*105才有意义。很多医生以数值的低幅变化来说明其疗效,是没有依据的。更有甚者,将化验单作假,患者服药时每次逐渐调低该数值,给患者以虚假的希望,长期服用药物,反而耽误了疾病的治疗。很多患者把这个数值看得很重,其实是一个误区,更有很

46、多医生也以此吓唬患者,借机推销药品,应该特别注意。从乙肝发病原理上可以看出,只有病毒复制没有免疫应答,不会引起肝脏炎症,也就不存在肝炎。所以当肝功能等指标长期正常时,多提示病情稳定。如何看化验单慢性乙肝病程往往较长,除按时、合理用药外,患者还应注意定期复查。因为复查是为了解治疗效果和病情变化的必要程序,故不可忽视。复查的项目要全面,结果力求准确无误,所以患者复查时,最好在专家的指导下,前往有条件的正规医院。复查项目主要包括:肝功能系列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白蛋白(ALB)、球蛋白(GLO)、白球蛋白比(A/G)、转肽酶

47、(GGT)、碱性磷酸酶(AKP)等。根据以上指标,可以综合判断病情处于什么阶段是轻度,还是重度。血常规包括白细胞、红细胞、血色素、血小板等。病情一旦进入肝硬化阶段,血象的改变往往可以提示病情的严重程度。如早期肝硬化阶段,血小板轻度降低;中晚期的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全血均下降;如果单纯血色素降低,要注意有无消化道出血现象。甲胎蛋白(AFP):一般肝炎甲胎蛋白很少升高(正常值:8.6g),即便升高很少超过200纳克,但是肝癌时甲胎蛋白往往大于400纳克。如果甲胎蛋白持续不降,维持在400纳克以上,要注意肝癌的可能。B超:通过定期检查B超可了解肝脏大小形态、回声情况、门脉内径、脾脏厚度和有无腹水,可

48、以断定病情是否向肝硬化转变或有无占位病变发生。乙肝五项指标(两对半),了解病毒复制及传染性大小,临床亦可用于验证疗效的指标之一。以上介绍的检查方法,并非每个病人每次都要进行,一般来说,常规只进行肝功能系列检查及乙肝五项就可以了,只有怀疑是否有其他病变等严重情况时,才需要做更多的检查。乙肝前S1抗原的检测及意义乙型肝炎病毒(HBV)外膜蛋白包括S、前S2和前S1三种成分。前S1蛋白在病毒侵入肝细胞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含有前S1的蛋白主要存在于Dane颗粒和管型颗料上。前S1蛋白在病毒感染、装配、复制和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等方面起有十分重要作用。乙肝病毒前S1抗原酶免测定试剂盒的正式推向临床以及近两年在北京、四川、浙江、河南、深圳、海南等近百家医院与乙肝“两对半”检测的联合应用,充分显示了该试剂在病毒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指导治疗等方面的重要价值。前S1抗原(Pre-S1Ag)检测是对乙肝“两对半”尤其是e抗原和HBV-DNA测定的重要补充和加强。前S1抗原与HBV-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