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理护理浅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年人心理护理浅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老年人心理护理浅析 摘要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飞跃,基本国策计划生育的实施,人口日趋老年化。研究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问题,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要,提供适当的良好的老年心里护理已成为护理的一大课题。关键字:医疗技术,老年化,心理需要,心理护理引言人口老年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结果势必对老年人本身、家庭、社会、国家带来一系列的新问题。积极研究人口老年化的对策很重要,我们要解决老年人的迫切需要,按照我国国情,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使老年人健康长寿。应充分认识老年心理护理的重要意义,接受老年化社会对护理工作的挑战。1、老年心理护理的意
2、义和作用老年心理护理的意义和作用就在于掌握老年人心理活动的特点,根据心身健康的影响因素进行干预,达到保护和增进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目的1。老年人的心理活动有一般规律可循,对于每一个老年人来说,有其特殊的心理表现。影响老年人心理的因素是方方面面的,既与老年人自身的身体健康状况、社会经济状况、文化程度、自身修养等有关,又与家庭、邻里、朋友等各种社会关系的变动相联系。要想根据老年人的心理需要,采取最恰当的方式,实施最佳的心理护理,就必须深入细致地了解老年人及其周围环境变化,分析外来因素对老年人可能会产生的影响,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预防和干预2。这样,对于老年人及其生活环境的有关资料的收集就是必不可少的。对
3、于从事老人照料工作的人员来说,资料的收集可以通过与老人交谈,或者向了解老人情况的人士和机构采集,比如家庭、原工作单位、医院等。收集内容包括家庭史、疾病史、受教育状况、职业、婚姻、个性及变化等。也可以通过观察的方法,包括老人的仪表外貌、人际沟通风格、言语动作特点、兴趣爱好、对人对事对己的态度、处理问题的方法等。还可以借助一些心理学上的测验方法,比如,对于怀疑有老年痴呆症的老年人可以试用有关心理量表进行检测,以早期发现疾病3。心理护理一方面通过解除影响老人心理健康的外在环境因素,另一方面通过对老人本人心理活动的干预这两方面进行。前者需要照料者与有关方面协调配合,共同努力,改善环境中影响老人心理健康
4、的不良成分4。比如,协调家庭关系,与有关部门联系解决老年人的实际问题。后者则通过一些心理护理技巧,如暗示、鼓励、劝说以及一些非语言技巧等来改变老人的认知方式,转变老人的情绪状态,使老人振作起来。2、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与护理老年人由于生理上的衰老和外界环境的改变,在思想上、情绪、生活习惯上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往往不能迅速适应而程度不同地产生种种心理变化。表现有:2.1失落感5-6许多因素会使老人产生失落感,如社会角色、家庭角色的改变,经济收入的降低,多病、丧偶等,这时往往出现沉默寡言,忧愁思虑,闷闷不乐,急躁易怒。性格开朗和兴趣广泛的老人,较容易通过心理调整而适应赋闲的生活,重新找到自己在生活中
5、的位置,重新发现自我,因而能克服失落感;性格内向、孤僻、兴趣狭窄、不善交往的老人则较难克服失落感。老年人的心理习惯之一是喜欢回忆往事,又称回归心理7。过去生活比较幸福,事业有成而对社会贡献较多的老人,常常能从回忆往事中得到满足和自尊,因而减轻失落感;相反,则难以从回忆中得到满足。社区、家庭、亲友若能体察老人心理的影响因素,有的放矢地帮助老人调整心理状态,往往能有效地消除老人的失落感,使老人尽快适应赋闲后的生活。2.2孤独感家庭的小型化,老人的分居,有的老人因体质不佳或性格内向而不爱交往活动,会使老人产生孤独感。子女在身边,若不能体贴老人,甚至关系不佳,不仅不能消除老人的孤独感,反而会使之加重。
6、丧偶老人孤独感更为突出。体能衰退和生病也会加重老人孤独无助的感受。因此,与老人分居的子女要经常看望、问候老人,与老人同居的子女要耐心地善待老人,仔细地体贴老人。让年幼的孙辈与老人共处和接近,常能给老人带来莫大的生活兴趣和安慰,有效地消除老人的孤独感8。2.3隔绝感赋闲老人与社会和工作单位联系减少,社会交往与信息减少,加之由于视力、听力下降而影响了感知能力,常会使老人产生隔绝感,往往表现为对外界变化漠不关心,对人冷漠等。老人的经历与年轻一代有很大不同,、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常与年轻一代有差距,而老人又较固执,因此会造成“代沟”,更加重老人的隔绝感9。因此,子女和年轻人应多与老人交流和沟通,在倾听老人
7、讲话时要特别耐心。这不仅可使老人感到受尊重,有利于消除隔绝感,而且老人的经验也并非过时无用,也能使年轻一代得到教育和启迪。另外,为老人提供读报阅览、收听广播、收看电视的便利条件也十分必要,这能有效地减轻老人的隔绝感。2.4对衰老、疾病的忧虑和恐惧感老人因体能衰退而表现出对健康的自信心下降,一旦身体不适或罹患疾病便会惴惴不安,加之行动不便,就医困难,更会加重忧虑,担心病情发展甚至不治。重病卧床或住院的老人往往还会产生濒死的恐怖感。有的老年病人担心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而寡言少语、忧虑。因此,对于患病老人除了关爱体贴之外,进行及时而有针对性的卫生保健宣教,显得尤为重要10。否则,老人不明病情,在忧虑、
8、恐惧之外加上悲苦无助,这对康复十分不利。有关老年病人心理方面的护理诊断有:语言沟通障碍,社交障碍,有孤独的危险,社会孤立,恐惧,焦虑,角色紊乱等。以上心理问题多发生在老人生活不顺利的情况下。处理得当,心理问题得以排除,对老人身心健康有重要意义11。3、有效实现老年人心理护理的途径3.1针对老年人焦虑的预防护理 积极防治与护理老年人的过度焦虑,指导和帮助老年人及其家属分析焦虑的原因和表现,正确对待离退休问题,解决家庭经济困难,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尽量避免使用或慎用可引起焦虑症状的药物;指导老年人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自我疏导和自我放松,建立规律的活动与睡眠习惯;帮助老人的子女学会谦让和尊重老人,理解
9、老人的焦虑心理,鼓励和倾听老人的内心宣泄,真正从身心上去关心体贴老人。重度焦虑应遵医嘱应用抗焦虑药物如地西泮、利眠宁等进行治疗12。3.2针对老年人抑郁的预防护理 老年人抑郁的防护原则是:减轻抑郁症状,减少复发,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健康状况,降低医疗费用和死亡率。3.2.1疏导与宣泄 抑郁症患者多数都有一定的生活事件为诱因,如工作、学习、生活或人际关系严重受挫,患者在寻求心理治疗前的处境是无处诉说、无人理解,他们首要的需求是表达痛苦,吐露心声,但又顾虑重重。护理人员应为患者提供宽松、保密的环境,平等、热情地接纳患者,给予患者一定指导,帮助解决现实的困难,同时应倾听他们的痛苦,在精神上给予鼓励和安
10、慰:使其树立战胜挫折的信心,明确生活的动机,增强自我防卫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13。3.2.2严防自杀 避免促发因素,采用认知心理治疗。3.2.3健全人格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抑郁症的产生是缺乏基本的安全感,把挫折转化为针对自己的愤怒,因而颓丧、抑郁。精神分析治疗通过挖掘潜意识的欲望、隐蔽的动机、尚未明了和解除的情结,让患者对自己心理动态与病情有所了解与领悟,洞察自己对困难的反应模式,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不断完善自我14。3.2.4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改善抑郁的重要措施。研究发现,社会支持可缓冲心理压力,从而起到预防或减轻抑郁的作用。家人、朋友、同事的精神支持,密切朋友关系特别是夫妻之间的关心、尊
11、重,将有助于病情康复。通过社会支持,可以改变患者不良认知和提高其适应能力,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15。可以说,社会支持是比物质帮助有效得多的“灵丹妙药”。3.3老年人离退休综合症的护理3.3.1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机体衰老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离退休是每一个公职人员的必经驿站,离退休前,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以平常心对待离退休问题。离退休不仅无须烦恼,而且应换一种心境去欣赏晚年。例如,可以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继续发挥余热。不要对事物期望过高,心理要开阔,想像要实际16。3.3.2培养丰富的生活情趣 参加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活动,可根据各自的年龄、特长、兴趣、爱好等具体情况,做一些在职时想做
12、而又没有时问做的事,如上老年大学、进行社会调查、读书写作、练拳舞剑、弹琴下棋、种花养草、旅游访友等,可使人乐而无忧。3.3.3减少衰老感和怀旧心理 劝说老年人忘掉自己的年龄,少谈往事,像普通人那样居家过日子17。有了这样的思想境界和坦荡胸怀,老年人将随着有效劳动而延长寿命。 3.3.4开展老年人心理教育 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加强自我心理训练,合理地安排离退休后的生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工作,培养学习兴趣,开拓“第二人生”,使退休后的生活充实而有意义,以预防离退休综合征的发生18。3.4老年人空巢综合征的护理3.4.1正确认识 父母对子女离家独立生活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有思想准备,注意调整自己
13、的生活节奏,不要总是围着孩子转,应在子女生活独立之前注意调整日常生活的格局、模式和规律,以便适应即将临近的“空巢”家庭生活。3.4.2培养爱好 孩子离家后父母要注意培养业余爱好,如种花、养鸟、练习书法、欣赏音乐、适度的体育锻炼等,使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有助于排解心中的孤独和思念情绪。3.4.3建立新的生活方式 夫妇之间给予更多的关心、体贴和安慰,建立新的生活规律和情感支持系统,经常和亲友联系19。 3.4.4子女的安慰 要了解父母的心情,常回家看看,并在生活上给予照顾,这是对处于孤独和空虚中的老人最大的安慰。3.4.5尽早治疗 对较严重的空巢综合征,如有严重的抑郁、失眠,存在多种躯体症状,有自
14、杀观念和行为者,应及时寻求心理或精神科医生的帮助,切不可讳疾忌医,延误病情20。3.5老年人高楼住宅综合征的护理3.5.1防治疾病,预防为先 老年人应该认识到由于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衰退,机体抗病能力下降,出现体弱多病现象,要树立防治疾病、预防为先的思想,但又不必过于敏感。3.5.2参加社会活动 和其他老年人交朋友,一起打太极拳、做老年操,既增进友谊,又锻炼身体,还要注意给老人增加营养,增强体质。3.5.3保持乐观情绪 在平常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是常有的,怒、忧、悲、恐等不良刺激不时发生,要创造良好心境,做到理智冷静,自我调节。3.5.4经常户外活动居住高楼的老人,每天应下楼到户外活动12次,并保
15、持经常性,可呼吸户外的新鲜空气,增加活动量。3.5.5增加人际交往 多参加社会活动,与左邻右舍应经常走动。串门、聊天,以增加相互了解,增进友谊,这样也有利于独居高楼居室的老人调适心理,消除孤寂感。4、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我国老年人口比重逐渐增大,加强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已经成为当今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鉴于此,本文在分析了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的基础上,又从老年人焦虑的预防护理、老年人抑郁的预防护理、老年人离退休综合症的护理、老年人空巢综合征的护理以及老年人高楼住宅综合征的护理等方面具体分析了不同心理问题的护理方式,旨在提高老年人心理护理水平。参考文献1李心天,医学心理学,人民卫生出
16、版社,2011.2122.2许加明.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12(29):3241-3243.3焦娜娜, 张静平, 谢丽琴, 彭芳. 农村空巢老人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1(30):86-88.4杨哈韬, 吴文媛. 残疾人的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支持的研究J. 社会心理科学,2009,(6):71-74.5王玲风. 城市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及其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2008,22(2):118-122.6岳文浩、赵耕源,现代临床心理学手册,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911.7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编辑部,心理卫生评
17、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5153.8罗泮, 赵康, 刘林, 阿加阿呷. 农村残疾人社会融合现状调查及思考以四川省越西县为例J. 农村经济.2008,(12):121-125.9沈渔邮,精神病学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98100.10卓彩琴,李颖奕. 农村残疾人就业排斥及对策探讨以广州市农村残疾人为例J. 改革与战略,2009,5(189):98-101.11刘亚平,高虹.谈老年人的心理卫生保健J,中国社区医师,2008,12刘玉花,张维开.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93,140.13韩清波.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J.实用
18、医药杂志,2008,25(10):1217.14殷红莲,温彩红,李素娟.老年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8):1835.15陈萍,顾月琴,呼吸科老年住院患者心理状态的质性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9):3522-352416 马伟华,老年性肺部肿瘤患者胸腔镜手术单肺通气的麻醉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9):444517 郑晓莉,刘建红,汪吕慧,以“心理护理实践指南”为指导对肿瘤患者实施心理干预J.护理学杂志,2011,2(61)67-6918陈昌盛.现代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回顾与展望J.湖北水利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7(4):78一
19、8019于森,刘晓红.老年心理健康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1):30一3220罗晓琴,陈宗辉.老年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对策J.当代医学,2010,16(25):89一9021姜向群,杜鹏. 中国老年人的就业状况及其政策研究J.中州学刊. 2009,4(172):109-113.22Whiteneck,G,Forehheimer,M,Krause,J.SQuality of life and health in thelast years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J. Topics in Spinal Cord Injury Rehabilitation.2007,12(3):77-90.23Uppal,SImpact of the timing,type and severity of disability on the subjectivewellbeing of 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J.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2006,63(2):52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