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困境及应对策略(正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就业困境及应对策略(正文).docx(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集美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大学生就业困境及应对策略专 业:工商企业管理 学生姓名:林境隆 学 号:920116279981 指导老师:孙永泰 老师职称:编辑 2018年 8 月大学生就业困境及应对策略摘要 择业就业是人生的一部分,耗费时间和精力充沛,人的全面发展是以职业发展为基础的。全面发展是成功就业的最终目标。因此,充分利用就业使个人能够进步,成长并取得成功,从而实现个人生活价值,促进社会的进展和发展。今天,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在双向市场控制下,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对人才有不同的需求,并参考大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大学生未来的就业状况,也反映了高
2、等教育的进步。这也是突出校园与社会之间差距的一种方式。基于大学生就业的迫切需要,本文首先回顾和分析相关工作理论,探讨最新发展趋势。其次,探讨企业对行业人才的需求,关注企业需求和标准,再分析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和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最终为大学生就业提出解决方案,使得大学生能够和工作相适应。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困境 解决对策目录一、 引言1(一)研究背景及意义11.研究背景12.研究意义1(二)国内外研究现状21. 国外研究现状22. 国内研究现状2(三)研究内容及方法31.研究内容32.研究方法3二、相关概念概述及理论基础4(一)就业的内涵4(二)困境对策的内涵4(三)供求理论4
3、三、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6(一)大学生就业前存在的择业问题6(二) 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竞业问题6(三) 大学生就业后存在的执业问题6四、大学生就业生态困境的原因分析8(一) 大学生自身方面81.大学生择业意识的虚幻性82.大学生竞业能力的匮乏性83.大学生执业能力的残缺性8(二)高校方面91.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僵化滞后92.高校就业管理的短视局限9(三)用人单位方面91.用人单位盲目追求高学历标号92.用人单位职前培训不足10五应对大学生就业生态困境的对策11(一)大学生方面111.明确人生目标,找准个人定位112.激发自我教育,主动参与社会实践11(二)高校方面121.完善职业生涯规划
4、指导课程体系的建设122.建立专业化的师资队伍13(三)用人单位方面131.企业要加强与高校的交流与合作132.打造职业培训新模式14结论15致谢语16参考文献17一、 引言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作为大学生来说,最大的挑战是就业问题。本章中将着重分析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力求为后文奠定理论基础。(一)研究背景及意义本小节中将着重分析基于企业人才需求背景下,研究当前大学生就业困境问题的背景及意义。1.研究背景自1999年大学实施大学扩招政策以来,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高等教育向普及高等教育迈进了一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逐年提高,2015年大学教育总体水平提高中国高等教育入学率40拟议目标
5、提前达到计划,高于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满足了更多人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提升了教育能力的步伐,但毕业生人数每年都达到创纪录水平,大学生就业困境不仅仅是这些主观和客观因素包括但不限于经济发展的速度和就业的灵活性,以及相关的国家政策和制度,还与高等教育的质量和价值,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价值这些因素密不可分,可分为宏观环境因素,高等教育因素和个体因素。当然,宏观经济和政治因素等环境因素成为大学生就业的背景,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和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大学生就业的水平,影响大学生的就业水平和质量。2.研究意义本文在调查大学生就业生态困
6、境的基础上,总结了大学生就业生态困境的问题状况,性质和形成原因,并以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为出发点,提高了人才培养水平。社会需求与就业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以适应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不断发展到普及阶段,为高等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制度结构的调整提供必要的参考。它为下一阶段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奠定了科学,有序,坚实的基础。通过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和分析,本文提出了大学生困境的现状和成因,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大学生就业理论,为就业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实证依据。是高等教育理论与管理理论的丰富,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人民生活的福祉社会,随着中国的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对于如何提高就业率是一项非常有用
7、的教育实践。(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在本小节中,主要总结并分析了当前国内外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现状。1. 国外研究现状瑞奇指出经济发展需要两种类型的高端专家,一种是致力于发现的专家,另一种是利用市场和人际技巧来发现研究成果的专家。作为美国高端研究型大学的主要人物之一,哈佛大学前校长Derek Burke提出“就业准备”是本科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认为通过高等教育培养学生就业是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哈维等人的看法则从就业能力的角度来看,英国的雇主更注重一般技能,如沟通、团队合作和时间规划,而不是基于职业教育的专业知识和能力。2. 国内研究现状进入新世纪后,在我国国内也有许多专业和学者对大学生就业
8、困境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谢金丽、陈先哲在教育与就业对应关系的变化及其对策中,基于筛选理论,认为教育与就业是一定的一对一的对应关系。在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尖锐矛盾下,探讨了教育就业关系变化的根源。欧阳青在浅析我国高等教育供求矛盾及其政策建议中认为总量上的供过于求、质量上的供不应求、结构上的不协调是我国高等教育供求的主要矛盾。孙丽华在关于培养大学生适应大众化职业的思考中提到了培养大学生适应大众化职业是新时期教育的分内之职,益于缓解就业困境,促进社会的安定平稳。登云、齐恬雨在论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的人才培养中从高等教育发展将向普及化阶段迈进,高等教育更倾向于是公
9、民的义务,认为高等教育人才的内涵随之更新,应采取多元化的人才观。(三)研究内容及方法1.研究内容本文在首先分析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然后介绍了大学生就业困境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对当今大学生就业困境进行了深入分析,然后在现有状况的研究基础之上,分析出大学生出现就业困境的原因,从而提出了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和对策。最后一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和展望,并分析了本文的不足之处,也将作为今后的研究方向。2.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本文试图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参考,分析,整理和比较,找出我国大学生就业困境的成因和实质。本文的研究视角和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相关文献的启发。(2)比较研究法本文所研究的大学
10、生就业困境在国外也存在。中国作为一个教育大国,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仍有很大差距。通过对国外高等教育实践与实践的比较,有必要完善和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理论与实践。17二、相关概念概述及理论基础本章主要介绍了大学生就业困境的主要概念以及相关理论,问后文的原因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一)就业的内涵狭义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依法从事某种报酬或劳动收入的社会活动。就业过程包括选择工作、竞争职业、从事职业等阶段,这意味着劳动者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从各种职业岗位中做出选择。从概念上扩展外延的就业,包括就业和创业,甚至正式承认继续教育。因此,本文所指的职业选择能力、职业竞争能力、整体实践能力
11、,同时职业能力不仅包括就业能力,还包括创业能力,但创业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就业。(二)困境对策的内涵困境对策是从全面的角度分析困境的性质、表现和诱因,从发展和可持续性的角度来解决这一困境。在本文的研究中,这是因为就业困境是生态的,所以我们应该用维护生态常态、发展常态和运行正常的观点来关注全体员工就业主体的积极作用,从而回归整个行业的正规化和生态化。要打破滥用和滥用就业主体的积极作用的局面和局面。(三)供求理论根据供求理论,高等教育对大学毕业生的供给是人力资源的供给,雇主独立于大学毕业生的需求。这是一种供求关系。随着教育的发展,对高等教育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即申请大学的学生越来越多,高等教育的扩展增
12、加了有限的高等教育服务,使高等教育的供给更加旺盛。对于上述两种供求水平,存在着不平衡,连锁反应加剧,为缓解供需矛盾,应根据供求规律制定高等教育制度,缓解人力资源市场的紧张局面。这是供给和需求的定量发展。从供需结构的角度来看,供给端库存结构的不平衡将导致供给侧压力的增加,不能尽快消除。供需双方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导致结构性失业,如当前就业困难和就业困难等。劳动困难的并存是其矛盾的特征之一。这就要求供给方和需求方不仅要重视数量水平,还要特别注意结构层面的比例关系,以达到良好的匹配,实现供需平衡。三、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大学生就业前存在的择业问题一方面,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往往对自己未
13、来的职业发展关注较少,不能事先制定好计划来做好工作计划,由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缺失导致就业困难的丧失和就业困难的混乱,势必导致大学生在工作开始时的尴尬,甚至进入就业困境。另一方面,在大学生眼中,工作的好与坏还是有区别的。这是由于大学生的优越感,普通基层工作规模小,基层工作不能超前,同时暂时不能做任何事情,不能取得任何成就。大学生对职业价值观的偏见实际上是择业能力不足的表现。然而,他们对具有发展潜力的基层岗位置若罔闻,大学生只会失去大量的好工作,从而导致许多成绩的丧失。(二) 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竞业问题大学生普遍缺乏竞业能力,表现为自我营销能力差、沟通能力差、专业基础知识薄弱等。这些都与企业的要求相
14、去甚远。这是因为大多数大学毕业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注重对抽象理论的探讨和研究,忽视了实践的训练和磨练,眼光很高,好高骛远的现象也很严重。直接导致了大学生出现了就业困境。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由于缺乏择业能力、职业选择混乱、经验不足、合同反复签订、多手准备现象,容易出现诚信危机。那就是诚信意识薄弱的问题。这对自身和企业都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使得损失和成本急剧上升。(三) 大学生就业后存在的执业问题大学毕业生在毕业或找工作时往往缺乏社会和工作经验,尤其是工作中的专业经验。大学院校实际上缺乏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大多数大学毕业生仅仅是以实践理论的形式接受高等教育,但是由于课程和时间安排不够,大学生的基础知识
15、不够强,同时缺乏主动学习和培训。课程练习难度大和时间长,以及一小部分实践课程被占用,这都导致大学毕业生锻炼和实践经验的机会较少。大学毕业生缺乏学习能力的原因在于大学毕业生一劳永逸地思考这个问题。大学毕业生顺利完成学业并顺利进入工作单位,在工作场所面前,这不亚于一个考试。大学毕业生的工作生涯才刚刚开始,从学习到职业的转变,这要求大学毕业生对工作场所与校园的各种不同的事物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掌握和反思。大学生再学习能力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就业后职业之间不易转换。这些都导致了大学生在就业后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四、大学生就业生态困境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产生了大学生就业的生态困境。大学
16、生就业生态困境主要是大学生、高校和用人单位的畸形或滥用,导致了大学生就业全过程中的生态困境。(一) 大学生自身方面1.大学生择业意识的虚幻性大学生认为自己是高级知识分子,并相信进入大学的大门是成功的,完美的。但是,在大学里所学的重要知识和能力暂时是远离社会和工作场所。毕业后,大学生别无选择,只能依靠知识和能力在社会上进行激烈的斗争,与数千名大学毕业生竞争,并陷入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目前,大多数大学生对就业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没有择业意识,从而无法对自己毕业后的就业方向有一个很好的规划。2.大学生竞业能力的匮乏性目前,大学生的竞业能力在传统的招聘模式中一直不足,在新的网络招聘中更为紧张。大学生在竞
17、争阶段缺乏自我营销能力,包括自我介绍、离线招聘和面试的推介、展示、自我推销、营销等。大学生面临着网络资源和线下资源,其中大部分是多手准备的。虽然这样做似乎提高了就业成功的机会,但却导致大量求职者不诚实。这反映了大学生的信用意识不够、契约意识不强等问题。自我营销能力的缺乏将不可避免地导致通往就业的道路上出现许多曲折。因此,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自我营销能力,是大学生必备的求职素养,是求职成功的必由之路。3.大学生执业能力的残缺性大学生是教育和教育水平较高的群体,他们也远离社会职业生活,长期社会生活,社会生活经历。大学生的实际能力是他们从事职业和职业的能力。大学毕业生注重专业理论研究,缺乏实践技能培养导
18、致工作能力不足,缺乏实践能力。现实情况是,这种转移成本恰恰是在大学生就业难的时候给大学毕业生带来了困惑。大学生没有接受实际和实践的培训,限制了大学生解决工作的机会和平台,导致滞后学生的专业认知和弱专业能力,当然包括专业缺陷能力。(二)高校方面1.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僵化滞后目前,大学职业指导课程中使用的大多数教科书都已经过时,这些书利用大量空间只介绍了我国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进程,缺乏具有现实主导意义的内容。有调查表明大学生对于就业指导和就业信息的需求很高,同时对就业技能也表现出很高的需求,这些都表明就业指导的内容在学校必须进一步改善。与此同时,中国并没有要求进行职业生涯咨询,但这个部门的从业者
19、通常是行政和政治人员,专业人员很少。高校的专业人士更缺乏高等教育专业人才。在国外大学,每个学生通常都有一名全职的心理教育工作人员。在中国,只有一万人获得了专业的资格,由此可见职业人员是不够的。2.高校就业管理的短视局限职业规划是一个系统而持续的过程。发达国家已将它们纳入小学的教学计划。从小学入学到高等教育,他们一直在系统地规划和指导自己的职业生涯,以帮助他们完成雄心壮志,选择职业,设定目标,制定计划,评估和反馈的整个过程。但事实上,大多数高校只为即将毕业的3年级和4年级的学生提供职业指导课和职业指导讲座,但也仅仅提供就业政策指导,并没有真正指导职业规划。根据调查,一些学生认为学校将就业指导视为
20、“日常工作”,但有些学生仍然认为学校只是“毕业前就业指导”,有些学生认为学校“不提供任何指导”,可见当前高校尚未有一个完善的职业规划指导机制。(三)用人单位方面1.用人单位盲目追求高学历标号盲目的人才需求,不完全按照岗位的实际要求来匹配人才,造成人才的浪费,然而,在新老普通高校毕业生中,存在着就业不足,甚至出现了标签倾斜、就业歧视等不良问题,这就助长了企业对人才的盲目需求。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向更差的方向发展和蔓延。用人单位盲目追求高等教育消费,一方面是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另一方面是自主就业和创业能力差的生动反映。2.用人单位职前培训不足虽然企业培养大学的应届毕业生是非常重要的,但企业对新大学毕
21、业生的培训似乎仍然不足。这说明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缺乏雇主应发挥的教育作用,给新的大学毕业生造成了一段困难和混乱。职前培训不足是直接导致高校毕业生实践能力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许多企业只是走个过场,形式化严重,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企业文化的传承和高校毕业生对自己职业的认知。五应对大学生就业生态困境的对策通过对相关理论基础的深入了解,切实研究了当前企业需求的现实状况,从而得出了大学生出现就业困境的具体原因,在本章中笔者力求能够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一)大学生方面1.明确人生目标,找准个人定位进入大学是大学生脱离父母,步入社会的第一步,只有让他们能够找准自己的定位,明确自己的个人发展目
22、标,才能更好的与他人沟通,并且了解社会,承担社会责任,逐步提升自己的社会责任意识。但是一部分大学生由于自身定力和判断能力不强,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所以当他们面临某些人或者社会问题时,很容易被其表面的假象所迷惑,无法判断自己应该怎样做才是正确可行的。一方面,大学生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平日中应该阅读各种书籍、报刊等,增加自身的阅读量,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结合自己的优势和爱好利用课余时间充分学习各种知识,学会用知识来武装自己,时刻提醒自己要不断进步,培养自己面对问题是能够用正确的、多维的思考方式来处理问题。从而能够客观地、全面地认识到自身所具有的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之处。消化和
23、吸收所学知识,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冲击,保持正确的价值观念。另一方面,应必须要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对未来有相应的规划和设计。因此,在进入大学后,大学生首先要做到对自己的兴趣特长进行仔细了解并且深入分析,然后通过相应的方式来逐渐强化自己的特长,让特长得到发挥。明确自己的人生和未来的职业规划,并且必须清楚的认识自己与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协调好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展现自己的才能,为社会的不断进步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2.激发自我教育,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大学生这一群体,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是他们了解和认识社会、增长见识的必然途径。因此,大学生要想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就必须积
24、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当中。大学生已经接受过许多年的教育,具备了比较成熟的价值观念,到了大学阶段开始慢慢摆脱父母的管教,走向社会的大环境之中,在这个阶段他们越来越希望能够得到其他人和社会的认同,以满足内心之中强烈的认同感,而参加社会实践则是大学生得到他人认可的必然途径,能够让他们感悟到承担责任所带来的真实感受,因为在参与社会实践过程中他们一方面可能会因为担起了相应的责任而受到他人的认同,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因为没有承担责任而受到相应的处罚。大学生通过参加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提升和完善与他人的沟通能力和交往方式,强化对活动的组织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因此,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自
25、我养成需要依赖于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事物本质的认知,和不同的人接触、交流,逐步体验和感悟社会生活,从而使自身的思想不断深化和提升。但是,一个人高尚的道德品质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让其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锤炼,做到能够及时判断自身的责任意识强弱和承担责任能力的大小,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知行合一,不断调整自我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为自己规划一个较为长远的计划,然后将其分解成符合现阶段自己实际情况的的一个个小计划,然后不断为实现这些小计划而努力奋斗,通过积极的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学会如何承担社会责任。总之,大学生必须自觉投身于各种社会实践之中,由此来提升自身的就
26、业能力。(二)高校方面1.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体系的建设在新时代下,部分高校仍然以填鸭式教学为主,采用走马观花、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仅仅是将理论知识讲授给大学生,不能真正引起大学生的认同,在一定的时间内并不能得到一个较强的成效。因而改革势在必行,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借鉴适合我国的先进教学模式,指引大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思考学来的理论知识。在进行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针对学校和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拓宽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途径,让他们可以自觉自愿的参与到活动中来,激励大学生感悟自己肩负的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在实践的基础上锻炼自
27、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将重点放在培养他们的能力上,让他们在出现问题时不慌乱,知道该如何有效的解决,同时学会如何与人交流、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交思维,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来检验具体的教育成果。2.建立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在进行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针对学校和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拓宽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途径,让他们可以自觉自愿的参与到活动中来,激励大学生感悟自己肩负的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在实践的基础上锻炼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将重点放在培养他们的能力上,让他们在出现问题时不慌乱,知道该如何有效的解决,同时学会如何与人交流、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交思维,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来检验具体的教育成果。
28、社会实践活动是指引大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坚定政治立场和提高水平道德素质的必要手段,是连接社会和学校之间的纽带。认识必须要回归到实践当中去,高校应该意识到社会实践对于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作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任务,不断促进书本教育和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鼓励大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自觉投身于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其专业素养,砥砺出坚强的毅力和恒心,学会如何在社会中与他人沟通以及处理事情的方式方法,在走出校门之后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用人单位方面1.企业要加强与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学校内外基础教学的坚实基础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有效物质基础,公司可以为学校提供资源和
29、技术,为学生提供培训场所和就业机会,为研究课题和研究需求做好准备。这所学校可以提供科研成果,技术服务和储蓄员工的候选人,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和培训。在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中,学校可以与公司合作制定教育计划,使课程能够准确反映公司专业岗位的需求,有效实现教育目标和劳动标准,课程和基于公司的先进信息,学校可以加强职业教育的专业适应性,共同构建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教育平台。2.打造职业培训新模式职业培训是大学毕业生从学校向社会环境过渡的重要环节,也是培育企业文化,传承商业精神的重要举措,企业文化是价值选择和隐藏常识的基础。公司通过长期的实践积累,通过毕业分类和统一,毕业生同意雇主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逐步将大
30、学毕业生培养成公司员工,逐步获得业务技能。毕业生从公司员工下台,他们逐渐成长为高素质,高素质的员工。与此同时,企业将逐渐成熟。结论在经济时代,大学生就业困境是职业选择,工作竞争和具体实践中存在的就业困境,本文分析研究了大学生就业前后整个过程中出现的就业问题。大学生的困境不仅受到外部人文环境,工业环境和组织环境的限制,也受到大学生自身,高校和企业共同的影响。本研究以供求理论为基础对大学生就业困境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大学生就业困境中涉及到学生自身、高校、企业等多个主体。只有这些因素共同采取措施,形成合量,才能最大限度地解决大学生就业困境问题。致谢语时光荏苒,伴随着这篇论文的完成,我的学习
31、生活即将结束。在论文定稿之际,我更多的是感激和不舍。 首先,我要衷心的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在论文创作的过程中事无巨细的教导使我受益匪浅,在此再次向我的指导老师深表谢意。当然还要感谢我在学术生涯中结识所有老师的悉心教导。 其次,我要感谢我的父母和朋友,是他们在学习上不断的支持我的进步,也是他们在生活上给了我细致入微的关怀。在此我要衷心的感谢他们不断地鼓励和支持,感谢他们的无私和奉献。 最后,感谢我的母校,感谢你所给予的一切!我将会把校训发扬到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之中,回报社会、回报母校!参考文献 1 周文辉.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深度融合之困境与策略J.江西社会科学,2016(10).2 曹 静江,朱 忠
32、贵.报 考职业资格证书与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3 杨洁.高校财经类专业协同教学模式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08).深圳大学学报,2005(1):125-128.4 陈星.高校研究生就业问题的分析与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7,(16).5 郑晓明.就业能力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J.2002,(3).6 卫言.高校研究生就业的困境与对策J.教师 - 新管理,2016,(10).7 杨翠屏.硕士研究生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5,(10) 8 廖益,周家容.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困境与出路J.高教探索,2006(2)9 王宝义.论高校学生就业发展趋势与对策J辽宁教育研究,2007,(3)10 刘艳华.就业视角下大学生创业教育J.科教文汇,2012(10):30-31.11 张乔会,田盼盼,罗兴武.当前高校创新创业存在问题浅析J.科技视界,2016(15):49.12 王天贞,余佳,肖鑫鑫.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基于淮海地区高校的调查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2(4):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