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动作筛查FMS在羽毛球运动中的应用研究.docx

上传人:温桑 文档编号:67369340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726.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功能性动作筛查FMS在羽毛球运动中的应用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功能性动作筛查FMS在羽毛球运动中的应用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功能性动作筛查FMS在羽毛球运动中的应用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功能性动作筛查FMS在羽毛球运动中的应用研究.docx(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 前言1.1 选题依据羽毛球是一项隔网对抗性运动,对参与运动人群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因此在训练或比赛中时常会有运动损伤的情况发生。功能性动作筛查(FMS)是在大量收集人体运动损伤和功能障碍测试数据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学方法来分析人体的运动模式,提高运动成绩和预防损伤1。通过FMS中7个动作模式的筛查,诊断人体主要运动环节中各个运动环节的功能性动作质量,并以此为依据有针对性的对受试者的身体功能训练做出相应的安排,提出相应的纠正性训练方法,使用更科学有效的方式解决羽毛球运动人群身上所存在的功能障碍。1.2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通过功能性动作筛查(FMS)可以帮助参加羽毛球运动人群检测身体的平衡性、稳

2、定性、灵活性以及身体的不对称性。针对筛查结果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的制定纠正性训练,进一步使身体机能得以提升,还能够降低在日常训练中由于身体的局限性而发生运动损伤的概率,使身体各环节发生损伤的概率降低,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训练效果,同时也让羽毛球运动爱好者进一步了解到自身身体机能对羽毛球专项技术提升的重要性。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2.1 研究对象本文对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羽毛球协会会员60人为研究对象。2.2 研究方法2.2.1 文献研究法通过学校图书馆相关书籍以及利用中国知网以“羽毛球 功能性动作筛查”为关键词查询并采用2014年到2019年十五篇相关文献。2.2.2 实验法选取福建省宁德市周

3、宁县羽毛球协会会员作为实验对象。采取功能性工作筛查(FMS)进行实验,功能性动作筛查测试由7个独立动作组成,包括过顶深蹲动作测试、跨栏上步动作测试、直线分腿蹲动作测试、肩部灵活性动作测试、主动直膝抬腿动作测试、躯干稳定性俯卧撑动作测试、旋动稳定性动作测试。(下文中技术动作用图取之于宁银豪.功能性动作筛查在羽毛球运动体能训练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体育学院,2019.)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过顶深蹲测试图1 过顶深蹲测试评分标准如图1所示,若受试者在进行深蹲测试时能使双脚脚后跟着地,始终保持抬头挺胸,测试杆与膝关节、脚尖呈一条直线,则评分为3分;若受试者无法保持双脚脚后跟着地,动作质量不佳,则评分

4、为2分;若受试者无法完成整个动作,则评分为1分;若测试过程中任何部位出现疼痛,则评分为0分。(2) 跨栏上步动作测试图2 跨栏上步动作测试评分标准如图2所示,受试者抬起一侧腿时保持脚尖朝前,跨过栏架时另一侧脚跟着地,始终保持抬头挺胸,身体没有出现左右晃动的现象,则评分为3分;若受试者能够完整完成动作,但无法保持脚尖始终朝前,动作质量不高,且身体出现晃动则评分为2分;若受试者无法始终保持初始状态或这个动作不完整,则评分为1分;若在测试过程中任何部位出现疼痛,则评分为0分。两侧各进行一次测试。(3)直线分腿蹲动作测试图3 直线分腿蹲动作测试评分标准如图3所示,若受试者迈步屈膝前蹲,左脚膝盖刚好抵住

5、右脚脚跟,同时保持上半身身体直立挺胸抬头,测试杆始终与后脑勺、背部、臀部接触,则评分为3分;如果受试者动作完整,但身体出现左右摇晃的现象,动作质量较差,则评分为2分;若受试者无法始终保持初始状态或动作不完整,则评分为1分;若在测试过程中任何部位出现疼痛,则评分为0分。两侧各进行一次测试。(4)肩部灵活性动作图4 肩部灵活性动作测试评分标准如图4所示,受试者将右肘向上抬至最高点,右拳至上而下放在脖子后面,左拳从下到上放在背部,两拳尽可能的靠近。如果受试者能够完成动作,且双手之间的距离小于自己拳头握紧的宽度,则得分为3分;如果受试者能完成整个动作,但双拳之间的距离大于自己拳头握紧的宽度,且动作质量

6、不高,则得分为2分;如果受试者不能完成整个动作,如果肘部不能抬起,得分为1分;若在测试过程中任何部位出现疼痛,则评分为0分。两侧各进行一次测试。(5) 主动直膝抬腿动作测试图5 主动直膝抬腿动作测试评分标准 如图5所示,受试者正躺在地上,使身体尽可能靠近地面,将双手放置于身体的两侧,将FMS测试板放在膝关节正下方。受试者主动伸直左腿,尽可能的抬起右腿,测试杆过右腿脚踝做直线垂直于地面,若测试杆的位置高于大腿中点,得分为3分;如果受试者能完成整个动作,但测试杆在大腿中点和膝关节中点之间,则得2分;如果受试者能完成动作,但测试杆在膝关节以下,得分为1分;若在测试过程中任何部位疼痛,得分为0。两侧各

7、进行一次测试。(6)躯干稳定性俯卧撑动作测试 图6 躯干稳定性俯卧撑动作测试评分标准如图6所示,当男性进行测试时,他的手平行放在头顶上;当女性主进行测试时,他的手平行放在下颚上。身体支撑着上半身保持自然的直线。在整个过程中,脊柱保持稳定,不能左右移动。受试者能按测试要求完成俯卧撑,得3分;如果受试者不能按照3分标准完成俯卧撑,他们需要将手放在下巴水平。如果女性受试者不能按照三分制做俯卧撑,降低手与肩平行的要求。如果受试者能够降低按标准完成俯卧撑的难度,得分为2分;难度降低后,如果受试者不能按要求完成动作,得1分;如果在测试过程中任何部位疼痛,得分为0分。(7)旋动稳定性动作测试 如图7所示,受

8、试者跪在地上,双手和膝盖靠近栏杆两侧,双臂伸直,同时左手和左脚伸向远端。在水平面上。如果受试者将膝关节和肘关节向内结合,两个部位在相互靠近后会自然伸直,最终恢复到原来的姿势。在整个过程中,身体没有表现出明显的颤抖,得3分;3点动作改为2点动作,举起另一只手来完成测试。如果手臂能同时抬起,动作能按要求完成,得2分;如果受试者不能按要求完成动作,且在难度降低时四肢剧烈抖动,则记1分;如果在测试过程中任何地方有疼痛,分数将为0。图7 旋动稳定性动作测试评分标准2.2.3 逻辑分析法。通过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以及技能的累积、专项理论知识得到系统发展,为本文的研究开展提供有效的知识理论,并对查询并采用的文

9、献进行整理分析,提出相应的结论。3 研究结果与分析3.1 羽毛球协会会员基本情况本次实验对象选取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羽毛球协会会员60人,其中男47人,女13人。参加羽毛球运动年限1-3年的有4人,羽毛球运动年限3-5年的有23人,5年以上有30人。少体校队员共有4人,其中男3人,女1人。国家二级运动员及以上等级0人。协会会员参加羽毛球运动的运动年限如表1所示,协会会员年龄组成由表2所示。表1 羽毛球协会会员参加羽毛球运动年限基本情况(N=60)运动年限男女合计1-3年3143-5年194235年以上22830合计471360表2 羽毛球协会会员年龄组成基本情况(N=60)年龄组成男女合计15-

10、20岁31420-25岁1842225-30岁1441835岁以上12416合计4713603.2 羽毛球协会会员功能性动作测试结果功能性动作筛查测验由7种独立的运动模式测验组成。七种动作模式包括过顶蹲动作测试、跨栏步动作测试、直腿分开蹲动作测试、肩部柔韧性动作测试、主动直膝腿动作测试、躯干稳定性俯卧撑动作测试和旋转稳定性动作测试2。每个动作分为四个得分段,3-2-1-0。最高分为3分,最低分为0分,总分为21分。如果受试者在完成七个动作模式测试的过程中身体任意部位出现疼痛现象,相应的功能动作模式测试得分为0。第一次功能性运动筛选(FMS)测试的结果如表3所示。表3 各项测试动作模式结果(N=

11、60)项目平均数标准差方差极差最小值最大值无效总数过顶深蹲2.550.670.45303060跨栏上步2.000.510.27213060直线分腿蹲2.330.700.49213060肩部灵活性2.730.540.29303060主动抬腿2.720.450.20123060躯干稳定性俯卧撑2.270.600.36213060旋转稳定性1.850.360.121120603.3 各项测试动作模式的结果与分析3.3.1 过顶深蹲测试结果与分析在第一次过顶蹲模式动作测试中(见图8),完成3分动作的人较多,共有35人,占总数的58.3%;21人得分2分,占总数的35%;得分为1分的有3人,占总数的5%

12、;只有1人得了0分,占总数的1.7%。得分低于3分的25名受试者占受试者总数的41.7%,这表明有将近一半的受试者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的灵活性较差。在测试的过程中,受试者的上半身出现左右晃动的现象可以看出受试者的左右对称性存在问题,这与正常训练中持拍手和非持拍手有关3。在该测试中,得分2分与3分的会员中,大部分年龄在20-25岁之间,参加羽毛球运动年限5年以上,这部分协会会员身体素质较好且正处于青年时期,对动作的掌握较好。得分1分和0分的会员,大部分年龄在35岁以上且参加羽毛球运动年限在5年以上,由于年纪较大,技术动作不够规范,易出现身体功能上的缺陷。图8 过顶深蹲动作测试情况过顶深蹲这一测

13、试,最直观的反应受试者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稳定性以及上肢躯干稳定性,这在羽毛球运动中常与上网步法相结合。正手区上网步法的最后一步,需要运动员迈出与持拍手相同侧腿,脚后跟先着地做支撑,从而过度到全脚掌着地。腿部呈弓箭步,重心落在两腿之间。这个动作需要踝关节、膝关节以及髋关节的稳定支撑。通过日常训练及对抗赛观察得出,得分为3分的协会会员,在做上网步法训练时,最后一步落地稳定;得分为2分的协会会员,虽能够完整完成动作,但落地时踝关节、膝关节支撑不稳定且上半身容易晃动;得分1分及0分的会员,在做上网步法时,很难做到动作标准、舒展,主要原因是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的稳定性不足。3.3.2 跨栏上步测

14、试结果与分析从跨栏上步测试结果来看(见图9),得分为2分的人占了绝大部分,共44人,占总数的73.3%;得3分和得1分的人数都为8个,占总数的13.3%,在该测试中没有得0分的受试者。60名受试者绝大部分不能完成3分的动作要求。在测试过程中,受试者的身体无法保持平衡且出现晃动的现象。分析结果得出羽毛球协会会员下肢稳定性不足,髋关节柔韧性有限,膝关节和踝关节柔韧性差,平衡控制能力不足。得分3分的会员年龄都在20-25岁之间且运动年限在5年以上,身体素质较好,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稳定性优秀。得分2分人数居多,由各个年龄段的会员组成,关节灵活性较优秀但仍存在些许问题。得分1分的会员年龄都在35岁

15、以上,由于疏忽专项技术动作的训练,各关节灵活性及稳定性不足。图9 跨栏上步动作测试情况髋关节、膝关节以及踝关节的灵活性体现在了上网步法中的迈步。上网步法中需要运动员主动抬腿朝前迈步,而髋关节、膝关节的灵活性能使运动员在抬腿迈步时,最大限度的将动作做舒展,让运动员移动到位4。在日常的步法训练中,仅有少数协会会员能将抬腿迈步这一动作尽可能的做到舒展且动作到位;多数协会会员出现的问题是无法将腿抬高并朝前迈步,使得他们在训练对抗赛中常因为步法不够到位而无法在最佳位置击球。3.3.3 直线分腿蹲测试结果与分析根据直腿蹲试验结果(见图10),共有28人得3分,占总数的46.7%;24人得分2分,占总数的4

16、0%;8人得1分,占总数的13.3%,没有得0分的情况出现。在60名受试者中,有接近三分之一的人能够完成3分动作的要求,剩余的三分之二的受试者在测试过程中出现身体左右晃动的现象,并且测试杆没有始终与后脑勺、背部、臀部接触,不能使测试杆始终垂直于地面。结果表明,大部分受试者的对腰腹核心区域的控制能力较薄弱,下肢肌肉群的稳定性较差且肌肉较为紧张而导致不能很好的完成该项测试。在该测试项目中,得分2分、3分的会员中,主要是来自20-25岁、25-30岁且参加羽毛球运动年限在3-5年及5年以上,长期参加羽毛球运动,使得他们下肢力量较优秀。得分1分的会员中,有一部分是15-20岁且运动年限在1-3年的少体

17、校队员,由于年龄较小,在力量方面略逊色于成年人。图10 直线分腿蹲动作测试情况后场步法技术中,后场起跳击球颇为重要,它能让运动员抢先在高点击球从而占据主动性。后场起跳击球动作是运动员快速移动到球的下方,通过腿部微蹲积累动能向上跳起击球。在日常的对抗赛中,得分为1分的会员在比赛中较少使用一技术动作,他们的核心区域及下肢稳定性不足,下肢肌肉紧张,很难将腿部力量蓄能向上跳起。核心区域、下肢的稳定性欠佳,下肢肌肉紧张导致他们的协调性、爆发力的不足,从而无法较完整的做出后场起跳击球动作。反观得分为2分、3分的会员,他们的下肢稳定性强,下肢肌肉放松,使得他们能够更好的支配自己的肌肉去完成这一技术动作。3.

18、3.4 肩部灵活性测试结果与分析根据肩关节柔韧性测试结果(见图11),46名得分为3的人占总样本量的76.7%;13人得分为2分,占总人数的21.7%;没有人得分为1分;有1人得分为0分,占总数的1.7%。从60名测试成员的测试结果来看,绝大部分的受试者能够正确完成动作测试。14名未达到3分标准的受试者的主要问题是肩部灵活性有限。在测试过程中有一人在完成动作时肩部出现疼痛状况,无法按要求完成动作测试。在羽毛球运动中,有很多重复的肩部伸展和旋转动作,而且大部分集中在惯用手一侧。因此,受试者优选的肩部具有更大的运动范围,并且比另一侧更灵活,并且关节和肌肉紧张的可能性将增加5。在这项测试中,大部分会

19、员的肩部灵活性较优秀。得分2分及0分的会员主要是年龄35岁以上且参加羽毛球运动年限5年以上,由于年龄因素,大部分的肩部灵活性较差甚至出现疼痛的情况,说明肩关节的灵活性较差。羽毛球正手吊球技术动作属于羽毛球后场技术的一种,主要是将后场正手区、头顶区的球回击到对方前场区域,质量好的吊球飞过过球网后立即下坠,是羽毛球赛场上具有威胁性的专项技术6。作为后场技术动作且需要较高的肩关节灵活性,抽取获得3分会员10名,2分会员10名,0分会员1名,对他们进行羽毛球正手吊网前球技术考核,受试者站在双打后发前线与底线之间,由发球者发球20个,受试者做正手吊网前球技术动作,球过网后落点在前发球线之前则为合格。通过

20、技术考评得出结论,在肩部灵活性测试中得3分的会员,在吊网前球时质量高于得2分与得0分会员,技术动作较规范且舒展。在测试中得0分的会员,在后场做架拍动作时动作僵硬,有一大部分的原因是其肩部灵活性不够。图11 肩部灵活性动作测试情况3.3.5 主动抬腿测试结果与分析根据主动直膝抬高筛查结果(见图12),有43人得分3分,占总数的71.7%;有17人得2分,占总数的28.3%;在该项测试中,没有得分为0分的受试者。参加测试的60名协会成员中的大多数能够正确地完成动作测试,满足3分动作的要求。但有17名受试者在测试过程中表现出关节肌肉功能较差,肌肉伸展能力和柔韧性有待提高。图12 主动直膝抬腿动作测试

21、情况在这一测试中,35岁以上且参加羽毛球运动年限在5年以上的协会会员均得分2分,由于年龄较大的原因,他们所表现出的下肢肌肉功能性较差、柔韧性有待提高。得分3分的会员年龄在15-30岁之间,表现出的柔韧性较好,对下肢肌肉的控制能力较强且髋关节稳定性优秀。整体表现良好,与平日训练及羽毛球活动中,羽毛球运动的步法特点相关,在日后训练中可加强下肢灵活性的功能训练及静力性拉伸训练。通过主动抬腿测试,可以评价受试者在盆骨保持稳定时,掴绳肌、腓肠肌以及比目鱼肌的柔性性。对羽毛球运动而言,在步法的要求上需要较好的柔韧性7。协会会员在这一测试中表现较好,从侧面反应了会员们的下肢柔韧性较优秀,在接网前被动球时,虽

22、有步法不到位的情况出现,但由于下肢柔韧性较好,在被动情况下仍能将球击出。3.3.6 躯干稳定性俯卧撑测试结果与分析通过躯干稳定性俯卧撑动作测试,结果显示(见图13),21名协会会员在测试动作中得到3分,占总数的35%;34名受试者在测试行动中获得2分,占总数的56.7%;5名测试会员在测试动作中得1分,占被试总数的8.3%。在参与测试的60名羽毛球协会会员中,有三分之一的受试者能够完整的完成该项动作测试。在无法完成3分动作后降低难度,使大部分受试者能够满足2分动作的要求。在整个测试过程中,获得低分受试者动作常出现整体动作不协调等情况。当下肢离开地面时,身体动作变形,躯干不稳定。可见,大部分受试

23、者的核心力量较弱。建议在今后的训练中加强核心稳定力量训练。在这项测试中,得分1分的会员全部为年龄35岁以上且参加羽毛球运动年限5年以上,由于架拍动作不够标准且常年使用不标准的羽毛球技术动作参加羽毛球运动,导致身体的对称性较差、躯干稳定性不足,做动作时易出现动作变形等不良情况;得分2分的会员人数居多,成员组成较复杂,主要由15-20岁、25-30岁,参加羽毛球运动年限1-3年,3-5年的会员组成,他们躯干稳定性较好,动作不易变形;得分3分的会员主要年龄为20-25岁,参加羽毛球运动年限3-5年及5年以上,他们的躯干稳定性优秀,整体动作协调性优于其他会员。通过躯干稳定性俯卧撑可以评估在上肢进行对称

24、动作时,躯干在矢状面上的稳定性8。躯干稳定性对羽毛球步法有很大的作用,具体体现在全场的移动中,躯干保持良好的稳定性,运动员才能更好的将上肢架拍、挥拍、击球动作做得更加出色。上肢躯干的稳定性,为每一个技术动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大部分协会会员得分2分,在日常的对抗赛中,由于强度的加大,很容易出现动作变形等情况,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上肢力量薄弱,肩胛骨稳定性不足,导致身体稳定性受限。图13 躯干稳定性俯卧撑动作测试情况3.3.7 身体旋转稳定性测试结果与分析通过对旋转稳定性动作模式筛查结果来看(见图14),在60名受试者中没有人能够标准正确完成3分动作,但有51名受试者能够完成2分的测试动作,占整体受试

25、人数的85%;有9名受试会员测评得分为1分,占整体受试人数的15%。根据测试结果分析得出,绝大部分的测试成员的核心区域旋转抗阻能力不足,躯干核心稳定性较差。在进行动作测试时,大多数受试者身体无法保持稳定状态,当同侧手与同侧腿抬起时,身体出现左右晃动情况,无法使身体保持在同一水平面;当异侧的手与腿抬起时,受试者躯干出现轻微晃动情况,当手与腿肌肉收缩使得手肘与膝盖相触碰时,躯干腰腹部分无法始终保持稳定性。在羽毛球运动中大部分的躯干核心稳定性都与下肢肌肉能力有着紧密的联系,若受试者的核心稳定性较差,则会直接影响受试者的下肢机能活动能力,从而导致旋转稳定性模式动作无法得到较高评分9。在该测试动作中,得

26、分1分的协会会员主要由年龄35岁以上,参加羽毛球运动年限在5年以上,他们的核心稳定性欠佳,在参加羽毛球运动时,动作易变形。得分2分的会员年龄在15-30岁之间,运动年限在1-3年、3-5年和5年以上,由于较年轻且能够较好的掌握羽毛球技术动作,核心力量优于年龄35岁以上的会员。图14 旋转稳定性动作测试情况由于这项测试动作较为复杂且难度较高,所以就要求受试者的协调性核心力量相对较强。协会会员绝大部分没有对核心力量、身体协调性进行专门的训练,所以躯干核心区域稳定性不足,克服身体旋转阻力的能力欠佳。虽没有得到3分的受试者,但在日常训练及对抗赛众,得分为2分的会员所表现出的核心力量要强于得1分的会员,

27、主要表现在后场反手击球时,克服身体旋转阻力的能力较弱,导致身体的扭转不到位没有到达最佳的击球位置,从而致使回球质量差等情况。3.4 功能性动作筛查(FMS)纠正训练方案在第一次功能性动作筛查测试后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为了保证纠正训练的效果以及实验组的对比效果,从周宁县羽毛球协会中选取24人设为实验组,并对其进行纠正性训练,进行为期10周,每周3次的纠正性训练。纠正性训练由准备部分、基本部分以及结束部分三个部分组成。准备部分中的热身环节是训练开始前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激活身体肌肉工作的前提。大部分的羽毛球爱好者在参加日常活动前,自身的身体机能和肌肉工作能力在初始阶段都处于较低的水平,在通过强度较低

28、的热身活动之后,使自身身体进入良好的运动状态,进而为接下来的训练活动做充分的准备,其目的在于提高正式训练或对抗赛以及激烈运动的效率,降低由激烈运动造成的运动损伤风险性,规避运动损伤的发生10。基本部分由训练内容组成,24名受试者组成的实验组根据自己在功能性动作筛查的结果,对自身薄弱环节进行训练,在练习的过程中要做到动作标准且质量较高。结束部分中的放松环节是实验组受试者在进行完整的一节就纠正性训练后对身体肌肉进行放松拉伸的过程。通过放松使得协会会员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以及肌肉的活动继续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并逐步趋于平稳11。因此,一堂完整的纠正性训练课中,准备部分和结束部分占有重要位置。在准

29、备部分中,热身环节主要以动态拉伸与静态拉伸相结合的方式为主要训练内容,需要受试者充分拉伸的部位有大腿后侧肌肉群、大腿内侧肌肉群、腰部躯干核心肌群以及肩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热身动作有肩部绕环运动、腰部绕环运动、膝关节运动、脚踝关节绕环运动,再以动静态结合的方式拉伸大腿后侧肌肉群与大腿内侧肌肉群。在纠正训练课中的基本部分需要将羽毛球专项技术能力与纠正训练相结合,在确保每日训练强度的基础上,结合功能性纠正训练作辅助训练,使得实验组受试者自身身体灵活性、稳定性以及协调性等方面得到提升。纠正训练旨在改善协会会员身体肌群稳定性,提升关节灵活性,改善动作完成的能力12。训练具体内容见表4。结束部

30、分中的放松环节通过借助泡沫轴等器材对自身紧张的肌肉进行按摩以达到放松肌肉,促进肌肉纤维的恢复,通过物理方式加快身体系统循环,刺激肌肉神经的重建能力,短时间内使协会会员减少疲劳感,恢复稳定正常机体能力13。表4羽毛球协会会员动作训练内容针对项目训练项目组数/时间过顶深蹲(1)胸前平举壶铃深蹲(2)牵引辅助深蹲共3组,每组15次跨栏上步(1) 泡沫轴滚动髂胫束(2) 手提壶铃单脚蹲每侧3组,每组2分钟每侧3组,每组15次直线分腿蹲(1) 高位屈髋举壶铃(2)跪姿股四头肌牵拉每侧3组,每组15次肩关节灵活性(1)肩胛骨回收下压(2)扳机球按摩胸肌、三角肌前、后束每侧3组,每组15次每侧3组,每组2分

31、钟主动抬腿(1)跪姿臀部肌群拉伸(2)单腿双臂壶铃上举每侧3组,每组15次躯干稳定性俯卧撑(1) 胸前平举壶铃弓步蹲(2) 俯卧撑平板练习共3组,每组15次共3组,每组60秒躯干旋转稳定性(1) 瑞士球臀桥练习(2) 瑞士球俯卧撑练习共3组,每组15次4 结论与建议4.1 结论(1)在对宁德市周宁县羽毛球协会会员进行的第一次功能性动作筛查后,整理筛查结果并进行分析,发现绝大部分羽毛球协会会员都存在着躯干核心力量偏弱的情况,他们对自身核心肌群的控制能力较差,身体保持平衡的能力欠缺,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有待提高。由于绝大部分的协会会员只专注于羽球技术的提升而忽略了肌肉力量训练,导

32、致身体左右侧的差异性明显,下肢肌肉稳定性较差。这让协会会员在日常训练及对抗赛中不能很好的完成羽毛球步法移动及技术动作,从而致使在运动中出现步法移动不到位、回球不到位、动作变形等情况。(2)根据对宁德市周宁县羽毛球协会会员的第一次功能性动作筛查的结果,从各关节灵活性训练、各肌群稳定性训练两个方面入手,结合羽毛球运动专项技术的特点,针对各薄弱环节制定纠正性训练练习,对羽毛球协会会员进行周期为10周,每周3次的功能性纠正训练。4.2 建议(1)通过本次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在日常羽毛球活动及训练前,应保证协会会员充分热身,激活身体肌肉,在热身时要将动态拉伸与静态拉伸相结合,确保协会会员在正式训练

33、或正式活动开始前,身体机能处于一个良好的竞技状态,各关节呈开放状态。在正式训练及活动后引导协会会员完成一些促进身体机能恢复和再生的拉伸练习,预防运动损伤的产生14。对于自身在之前的运动中出现受伤导致运动损伤的会员,应及时针对自身运动损伤进行运动康复治疗,以达到延长肌肉工作能力和自身机体的运动时限。(2)需要定期对协会会员进行一次功能性动作筛查,及时分析筛查结果并比对上一次运动筛查的结果,通过分析发现协会会员可能发生的的运动损伤情况,并给予指导与帮助,使会员们及时发现自身的薄弱环节以及在动作模式中的缺陷,为日后的羽毛球训练及康复治疗提供帮助。(3)功能性动作筛查是发现受试者身体功能的薄弱环节,并

34、不具备治疗运动损伤的功能,但对于损伤的发现和预防具有一定的帮助15。及时发现协会会员在动作模式中存在的缺陷,能够更好、更合理的针对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从而使运动损伤发生的概率降低,在身体功能上对改善羽毛球协会会员的动作质量提供良好的帮助,在动作模式得以改善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专项技术水平。参考文献1禾惠敏.功能性动作筛查(FMS)在羽毛球训练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8.2杨耀勇.身体功能训练对体育专业羽毛球专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3宁银豪.功能性动作筛查在羽毛球运动体能训练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体育学院,2019.4王倩玮.功能动作训练干预中年羽毛球

35、爱好者FMS结果的影响D.成都体育学院,2018.5黄岩.羽毛球专项大学生肩关节功能性失稳的干预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8.6叶磊芳,龙秋生.FMS测试体能水平对羽毛球吊球技术教学的影响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39(03):106-112.7王骅磊.功能动作筛查在羽毛球项目中的运用J.中国体育教练员,2019,27(03):55-57.8刘华巧.广州市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功能性运动测试(FMS)及结果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4(21):11-12.9史衍,李少新.功能性动作筛查在体育院校学生运动损伤预防中的应用研究以首都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2013级学生为例J.中国学校体

36、育(高等教育),2014,1(08):63-66.10徐永楠,衡新辰,周国海.功能性动作筛查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以金陵科技学院为例J.青少年体育,2019(10):126-127+107.11窦丽.功能动作筛查在普通大学生中的应用J.湖北体育科技,2019,38(10):896-899.12周晓宁.功能性动作筛查FMS对预防羽毛球运动员损伤的研究C.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北京体育大学.2019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会议暨“运动与慢性病防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北京体育大学: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生理教研室,2019:129-130.13朱钰

37、.河南大学羽毛球专项运动员功能性动作筛查(FMS)研究C.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北京体育大学.2018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会议暨“科技创新与运动生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北京体育大学: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生理教研室,2018:27.14张亚楠.体育教育专业羽毛球专项大学生踝关节的功能筛查及干预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8.15刘杰.业余羽毛球爱好者功能动作测试及矫正训练效果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致谢语在此我要特别感谢陈莉琳老师对我毕业论文的悉心指导,初次选题时我还一无所知,在我不知从何下手的时候,是陈老师给我指明了道路,在我撰写论文苦恼时,是陈老师告诉了我努力的方向。若是没有陈老师的帮助,我绝不可能按时完成我的毕业论文。陈老师的严谨作风、渊博知识深深震撼着我,让我受益匪浅。再次向我的导师表示衷心的谢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