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林海教案模板汇总九篇.docx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67323914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4.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林海教案模板汇总九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关于林海教案模板汇总九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林海教案模板汇总九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林海教案模板汇总九篇.docx(3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关于林海教案模板汇总九篇林海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并体会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学内容: 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 2.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自由读课文。 2.思考: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说你最喜欢本文中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 二、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并回答:作者来到大兴安岭有什么感觉?这个感受是怎样来的?(感到大兴安岭的名字是那样的亲切与舒服,这一感受是眼见脚踩手摸等深入林中观察的结果) 2.指导感情朗读,要读出亲切舒服之感。 3.这段在

2、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总述) 三、重点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思考这段主要写了什么?(岭的特点) 2.自读后小组讨论,大兴安岭的“岭”、“林”、“花”各有什么特点。 3.讨论、交流。 “岭”的主要特点是“温柔”。“温柔”原指性情柔和,平顺。本课指山势平缓,轮廓柔和,这个特点是通过与秦岭比较得出的?“云横秦岭”意思是云在秦岭的半山腰,写出了秦岭的突兀险峻。而大兴安岭“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大兴安岭的“岭”还有一个特点是多。“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看不厌”一是因为“岭”各具形态,二是因为“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看着这样的“

3、岭”,心里一定感到亲切、舒服。 “林”的主要特点是树多成海。“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落叶松”,“白桦”。但从“深的、浅的、明的、暗的”可以知道树的种类多。看到这么多树,心中一定感到亲切与舒服。 4.学习本段中的修辞方法,先由学生总结,教师可作适当点拨。思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不用这些修辞方法可不可以? 5.老师范读,指导朗读。 (大兴安岭真是太美了,谁能带着感情读一读这段?) 6.自由读课文,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展开想象。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如:作者这样描写,在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她们上穿翠绿的衣衫,下穿白色裙子,脚穿多彩的绣花鞋。颜色搭配多么

4、协调,多么漂亮,多么有生气。) 7.小结:大兴安岭的岭温柔,林美丽,花鲜艳,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字里行间洋溢着喜爱与赞美之情,让我们怀着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与赞美,再读这段课文。 四、讲读第三段。 1.自读第三段,思考: 为什么到了林场,“我”这种亲切之感更加深厚了? 如何理解兴安岭“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2.讨论、交流。 因为在林场看到。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表现在山林中已经有了不少市镇,人们在愉快地劳动,一是伐木、栽树,一是进行科学研究,使林海得到了综合利用。人们的生产、生活同兴安岭息息相关,所以亲切之感更加深厚。 兴安岭的“兴”有“兴盛”、“兴旺”之意,“安”有“安定”的意思。这是

5、从字面上说,更重要的是,国家的兴盛安定兴安岭也有一份贡献,所以说兴安岭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3.为什么说它的美与建设结为一体? 因为大兴安岭不仅有美丽的风光,而更主要的是为祖国的建设提供了大量的木材和其它资源,与国家的建设结为一体,与人民的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所以美得并不空洞。 4.指名感情朗读。 5.作者是怎样表达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的?个人思考后讨论交流。 作者结合对大兴安岭“岭”、“林”、“花”的描写,边写景边抒情;借看“岭”“林”“花”产生的联想,抒发感情;参观林场,看到林区的发展,看到人们愉快的劳动,幸福的生活,对兴安岭爱之更深,在叙述中抒发喜爱之情。 五、总结、扩展 1.根据板

6、书,要求学生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怎样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篇课文是抒情散文,是作家老舍游历大兴安岭后写的,围绕大兴安岭这个悦耳的名字,叙述了这个原始森林的景色,并展开联想,抒发作者喜悦、歌颂之情。课文中的三个“亲切与舒服”贯穿全篇,构成整体,中心突出、前后呼应,本文不仅记叙了作者所观察到的景物,而且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丰富联想,抒发了感情。 3.综合训练,发展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中心突破法”抓住“亲切舒服”重点理解作者第一次感到“亲切舒服”时主要写些什么?文中是怎样体现出作者这感情的? (3)采用“举一反三法”让学生用学习作者第一

7、次感受的段落的方法学习第二、三次的段落。 六、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仿照本文写法,写一处景物。 5 林海教案 篇2 一、谈教材 林海是第十一册最后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大绍安岭的原始森林,表达了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文章文笔流畅,层次清楚,具体描写与抒发感情相结合,展开联想与抒发感情相结合,把大兴安岭原始森林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以“亲切、舒服”感情为线,贯穿全文,一次比一次感情深入,把对大兴安岭的感情在字里行间表现得真实感人。让读者充分领略到了大安岭的外在美与内在美。 本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针对文章特点、单元训练重点和课文在

8、单元中的安排,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受到美的教育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在描写景物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至六自然段。而让学生了解大兴安岭,岭、林、花的特点以及体会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是本课教学难点。 二、谈教法 为完成本课时教学目标,突破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帮助同学真正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由于本文表达了作者水深厚的思想感想,所以应让学生反复诵读,读中悟情,读中表情。同时抓住重点词语的理解,图文结合创设情境 等方法完成本课教学。 三、谈学法 通过上一组和本组第一篇的学习,学生已经

9、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 的方法有所了解,已具备了一定的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所以本课可以引导学生应用“读思议读”的学习方法,即“初步了解深入思考评议提高诵读升华”。 四、谈程序 本课可采用“五步自主教学模式”,即“导入揭题自学探索交流点拨检测巩固深化训练”。 (一)、导入揭题 1、教师提问:以前学过美丽的小兴安岭,小兴安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我国还有另一处森林宝库大兴安岭。 3、揭题:板书“林海”,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 4、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还应该知道了什么? (二)、组织第一次自学探索 出示自学要求 1、放课文录音,学生听,可跟默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

10、、同桌互相选读课文。 3、思考:课文中几次讲到“亲切、舒服”?作者分别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的?再按照“思考练习”中的提纲,给文章分段,列出提纲。 4、请学生主动到黑板上写出他的分段意见。 (三)、交流点拨 1、指名读生字及组词,学生评议。 2、开火车读课文,然后评议。 3、指名板书学生谈谈你是是怎样分段的,为什么这样分。 林海教案 篇3 一、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11、,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篇文章都是作者“情动辞发”的结果,蕴涵了作者浓浓的情感。语文教学过程既是学生与作者情感的神交过程,也是其自我情感孕育和升华的过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挖掘和体会课文的情感因素,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为他们创设主动积极的情感空间,达到“情融融,意切切”的境界,体现语文教育的特点。 二、教材分析: 林海是小学北京课改版语文课本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选自著名作家老舍访问内蒙时写下的游记内蒙风光。本单元的主题是祖国的秀丽山河,林海作为第四单元的开篇,通过优美的文字描写了大兴安岭如诗如画的景物特点和作者的联想,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

12、山河的热爱。全文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作者对大兴安岭深深的爱,无不充满着作者的真情实感。这样的课文有景,有境,有情,因此,教学时应循着作者的情感脉络,引领学生在体验作者情感的同时激发自己的情感。本课的教学力图体现以情感为主线,以实践为手段的教学思想。 三、学情分析: 1、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初步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了课文的结构,理解了课文的第一段的内容,对“林海”有了初步的理解。 2、六年级的学生已基本掌握找词找句、朗读,体会的方法来理解课文。因而可以以课文为本,让学生在讨论、合作的过程中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3、虽然学生具备基本的阅读能力,但为了激发学生对林海以及祖国山河的热爱之

13、情,在教学中,还需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帮助同学真正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读中悟情、读中表情,体会“林海”的含义和特点。 3、比较林海与美丽的小兴安岭的相似点与不同点。 4、通过了解和比较大兴安岭与小兴安岭的景物特点,感受祖国自然风光的美,从而产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五、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读中悟情、读中表情,体会“林海”的含义和特点。 六、教学难点: 通过了解和比较大兴安岭与小兴安岭的景物特点,感受祖国自然风光的美,从而产生对

14、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七、教学过程: (一)、背景介绍导入: 林海这篇课文选自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内蒙风光,当时正是建国初期 ,全国人民都处在抗战胜利,当家做主的喜悦之情中,而国家建设也向着积极的方面发展,一批作家四处走访,用自己的文字来描绘祖国山河的美丽,老舍先生被亲切、舒服的大兴安岭深深吸引了,写下了林海这篇散文。 (二)、通过分析重点词句,理解大兴安岭的特点: 1、老师有一个疑问,这篇课文既然是描写大兴安岭的,为什么叫林海?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的? 它们和海有什么关系? 先来说说大海的特点。 我们来看看大兴安岭哪里像海? 2、岭像海 岭有什么特点?(多、温柔) 请同学默读课文,对能表现

15、岭多、温柔的句子,进行画批。 (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 请同学们读这个句子。说说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这儿的“岭”很多呢? (多) (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说明样式多。 请你把这个句子读一读。 通过你的读,我确实感受到这儿的岭很多。从这个“点儿”还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这些山的差距并不大。 如果删掉“点儿”,你再读一读,说一说,有什么不同? 从这我们能感受到这儿的岭非常温柔。请你把这个句子读一读,把温柔读出来。 (在疾驶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 从这里我

16、也看出了岭的多,因为在疾驶的火车上,他已经看了几个钟头了。 “疾驶”的意思是什么? (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孤峰突起、盛气凌人的意思是什么? 同学们,你们看,像这样的山峰高高地耸立,就是“孤峰突起、盛气凌人”。(展示学生作品) “孤峰突起”“盛气凌人”作者指的是什么岭? 你能从文中找出一个描写秦岭的词吗? “云横秦岭”的意思是什么? “孤峰突起”“盛气凌人、云横秦岭” 这些都说明秦岭是很险的。 兴安岭却和秦岭是相反的(展示学生作品),那里的岭山势平缓,线条柔美,给人一种“温柔”的感觉。 请同学们再读这段话,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能把“岭”写得那么生动、那么具体呢

17、我们学习“岭”这一部分,知道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把多而温柔的岭写得那么形象,那么生动,而且我们也能从文中感受到作者对兴安岭的喜爱。 3、林像海 (“绿而像海”。) 作者是怎样描写绿颜色多的 “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 “目之所及”的意思是什么? 眼睛所能看到的地方全都是绿的,这就说明这儿的树非常多。多得就像海洋。 作者是怎样描写“林”像大海的呢 “的确是林海,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描出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呢!” “是的,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 “在阳光下,大片古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 这里不仅写出了林的静

18、态像海,还写出了林的动态像海。 你能把它变成肯定句吗 “看,海边上还闪动着白色的浪花。大片古松的边沿,闪着白排的银裙,像海边的浪花。” 比较它们的区别。 感情就变得平淡。 课文中的句子,那种喜爱的感情显得更加强烈。请你带着喜爱的感情再读。 读得真好。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把“林”写成绿色的海洋。下面,谁能展开想象,读一读。 4、花像海 “花”的特点是什么 “多” “美丽”。 “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请你把这个句子读一读。 这个“绣花鞋”指的是什么? 这里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把兴安岭比作了亭亭玉立的少女,写出了它的美丽。 5、 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加上丰

19、富的联想,写出兴安岭温柔的“岭”,如海的“林”,还有美丽的“花”,但这些都是它外表的美。(板书:美)作者看到这么美丽的兴安岭,他又联想到了什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6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有关的句子。 作者联想到了,有多少省市用过这里的木材,大至矿井、铁路,小至椽柱、桌椅。这些都说明大兴安岭不仅风景美,而且物产丰富,为祖国的建设服务。正是大兴安岭为祖国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才使我们的国家兴盛安定。 (三)、巩固练习: 正是看到了大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作者心中再次感到亲切、舒服,对兴安岭更是喜爱。同学们,今天,我们随着作者观赏了大兴安岭美丽的景色,你们喜爱大兴安岭吗? 请你用一两句话来表达你对大兴安

20、岭的喜爱之情。 谁能用反问的语气来说说。 (四)、拓展延伸: 我们在四年级下半学期,学过一篇课文叫美丽的小兴安岭,请同学默读课文,说一说它与林海的相似点和不同点。 相似点:都是在描写兴安岭 不同点:顺序 结构 (五)、激情升华: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大兴安岭是美丽的,也知道了小兴安岭是美丽的,还有-我们的祖国有着许许多多美丽的山河,请回忆我们还学过哪些歌颂祖国河山的课文。 请你把下面这段话补充完整。 我们的祖国有( )的大兴安岭, 有( )的( ), 有( )的( ), 还有 祖国, ( )。 我们的祖国是这样的美丽和富饶,我们应该努力的保护和捍卫它。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

21、获? (六)、作业 1、请你自选祖国的一处景观,进行描写。 2、推荐书目 草原 渔场 农产 风景区 工业基地 (放在群邮箱里,请你选择自己的喜欢的文章,进行阅读,并与同学交流读书感受) 林海教案 篇4 板书,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好的板书是一种微型.教案。我在教学中特别重视板书的作用。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林海这课的通过字体大小的变化来板书的例子。 林海是九年义务教育第十一册的一篇阅读课文,以作者对大兴安岭产生的特有情感“亲切与舒服”为线索,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写,向读者展示了大兴安岭外在的景色美和内在的价值美,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一、挖掘情感,巧设板书 课文三次讲到

22、“亲切与舒服”。第一次是在刚走进原始森林的时候,第二次是在看到了兴安岭的“岭”、“林”、“花”之后产生联想之时,第三次是在参观林场有所感的时候。第一次,作者走进原始森林,看到的和想到的不一样,脚踩厚厚的松针,手摸古木,感到亲切与舒服。第二次看到那么多的岭,那么温柔;那么多的树,呈现出那么多的绿色;那么多的野花开在多处,特别是联想到兴安岭不仅美丽,而且为祖国建设不断作贡献,因此感到亲切、舒服。第三次,作者参观林场,看到人们愉快地劳动,幸福的生活,看到兴安岭与人们的关系日益密切,更加感到亲切、舒服。这种感觉触景而生,且越来越强烈。 教学时,我用不同大小的字体板书“亲切与舒服”,引导学生分析领悟,让

23、学生从视觉上感受字体大小的巧妙,再从作者逐渐递增的情感领悟作者的心情,二者互相映照,加深加浓学生的印象。 二接读板书,体验情感。 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理解中,板书的内容得以充实,课文的主要内容已表现在板书上。上课时,我通过师生接读板书,让学生再次反馈体会板书蕴含的愈来愈浓的情感,也收到了好的效果。 师:看板书,同学们有疑问吗? 19林海 大兴安岭 亲切舒服 悦耳的名字 岭 亲切舒服 林 美丽而不空洞 花 亲切舒服 国家建设 生:为什么老师板书的三个“亲切舒服”要一个比一个大? 生:我体会到了作者越来越强烈的“亲切舒服”的感受。 生:说明作者对兴安岭的喜爱、赞美之情,随着对兴安岭了解的深入而逐渐

24、加深。 通过对“亲切、舒服”四个字板书字体的由小到大,巧妙地引导学生探究到作者撰文时跳动着的情感脉搏,把握住了作者行文时的情感基调与线索,从而又一次促进学生认识的深化。再进行了师生接读,体现出一次比一次强烈的情感。 师:初入兴安岭,证实了悦耳的名字使人觉得 生:接读亲切、舒服。 师:看到温柔的岭、如海的林、美丽的花,使人感到 生:接读亲切、舒服。 师:知道兴安岭有着兴国安邦的意义使人体会到 生:接读亲切、舒服。 执教这篇美文的这则板书,不仅凝练,而且具有形式美。不仅表现作者对大兴安岭的认识一层一层深入,思考一层一层深刻,而且由于字体的巧妙,激起了学生愈来愈浓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愈来愈强的美妙

25、情感。 林海教案 篇5 教材分析:这篇讲读课文是著名作家老舍写的,讲了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和作者的联想,表达了对大兴安岭的真情实感。 教学要求: 1、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受到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教育。 2、培养学生边读边展开想象的能力,使课文描写的景物在脑海中浮现。 3、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和描写景物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具准备:投影、录音机、录象机。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讲读课文,围绕着作者对兴安岭的感受:亲切、舒服,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兴安岭”含有兴国安邦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昨天预习时,我们初步给这篇课文划出了段落,今天我们

26、来学习课文的具体内容。 二、听录音(配乐课文录音)思考: 1、作者欣赏了大兴安岭的景观后总的感受是什么? (总的感受是亲切、舒服。) 2、作者在课文中几次提到了“亲切舒服”,每一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感受到的? (三次)通过学习课文来加深理解。 三、学习第一段: 1、指读,思考“我走进原始森林有什么感受? (亲切、舒服) 2、这一次的感受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 3、在没进原始森林前作者对大兴安岭感觉如何? 四、学习第二段: 1、通过预习,我们了解到作者是抓住了大兴安岭的哪些景物来具体介绍的?(岭、林、花) 2、自读第一部分“岭”思考: 作者拿兴安岭的岭与哪里的岭相比,大兴安岭的岭有哪些特点? 3、

27、讨论交流: 秦岭: 云横秦岭,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大兴安岭:多:看几个钟头看不完,看不厌(为什么) 温柔:山势平缓、线条柔和、长满木材。 4、小结(略) 5、大兴安岭的出名关键在于“林”,它的林有什么特点? 6、齐读第二段,思考:大兴安岭的林有哪些特点? 7、讨论交流: (“目之所及”是什么意思?(眼睛所能看到的地方) 大兴安岭“林”的特点: 数量多:那里都是绿的、林海 种类多:多少种绿颜色呀 作者重点介绍了两种树木落叶松和白桦。 8、放录象,认识两种树木及美景。 在这里作者着重突出了落叶松的哪个特点?(多)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泛着:漂浮着。 白色的

28、浪花指什么? 白桦树的特点是什么? 9、自读第三部分,思考“花”有哪些特点? 10、讨论交流: 特点:多,爱花却叫不出名来。 种类多 11、小结: 花的存在,不仅为兴安岭增添了色彩,还创造了财富。 12、当你看到这数不尽的青松白桦,你会想到什么?作者是怎么想的? A、齐读第四部分 B、作者的感想是什么? (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的并不空洞。) C、为什么说大兴安岭美的并不空洞? (大兴安岭为祖国建设提供了大量的优质木材,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可见它的美不仅可供人们观赏,还可使用,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D、小结:所以当作者看到它的美,想到它的贡献,对它产生由衷的喜爱,心里又一次感到

29、亲切舒服。 五、走出原始森林,进入林场,作者的感触又是怎样的? 1、指读该段,想:有什么感受?“兴国安邦”的含义是什么? 2、及至看到林场感受如何? (“及至”:等到、直到) 3、为什么亲切之感加深? (人们在伐木取材的同时,不忘植树造林,使得人与山的关系密切:生活与生产与兴安岭息息相关。) 4、看到这一切,作者心里又一次感到亲切舒服。 5、“兴国安邦”的含义是什么?(使国家兴盛安定) 6、谁能说说兴安岭所含的“兴国安邦”的意义是什么? 六、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真正了解了大兴安岭的美不仅在于外在的美,更主要的是它能将自己的美应用到实处,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它也无愧它的名字兴安岭,也应验了给人

30、的感觉亲切舒服。 七、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3、“云横秦岭”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大兴安岭的“岭”与秦岭有什么不同?试着画一幅简笔画。 八、板书设计: 走进原始森林 岭:(多、温柔) 2、林海(亲切舒服) 林:(多、种类多) 花:(多、种类多) 美的并不空洞(兴国安邦) 林海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人教版十一册第19课。 教学要求: 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学习作者善于细致观察景物,在描写景物中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方法。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至六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了解大兴安岭景物

31、的特点。 2、学习作者结合景物描写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的,又是怎样表达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具准备: 课本、录音机、录音带、投影机、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解释课题。 二、初读课文,提出阅读要求; 1、初读课文,然后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 3、课文写了大兴安岭哪些景物,在书上作旁注。 4、了解课文的写作线索。 (采用学生自学_ 四人小组讨论_教师巡视指导的方法。) 三、教师归纳: 这篇课文写了大兴安岭多而温柔的岭,色彩明亮的林海,美丽诱人的野花,作者目睹各种景物而产生了联想,

32、表达了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四、朗读课文。个别、小组读。正音。 五、作业 1、抄写课后练习4 2、理解:高不可攀、盛气凌人、兴国安邦的词义及自己不理解的词。 3、根据课后思考题的要求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_齐读课题) 2、导入谈话 经过初读课文,我们知道本文是介绍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老舍先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大兴安岭的景物,表达了自己对大兴安岭深深的爱,字里行间充满着真情实感!作者是怎样介绍大兴安岭的?请翻开课文。 二、讲读课文 (一) 根据要求快速阅读全文。 1、作者来到大兴安岭后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觉? 2、课文几次讲到“亲切、舒

33、服”?分别找出这三节课文,并用“ ” 划出这些句子。 (二) 以作者感情变化为线索,然后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作者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先看第一次,齐读第一段。 (1)请学生个别读、小组读、齐读第一段。 (2)分析:这段的第一句是写作者来大兴安岭前的看法。注意“总”的意思总是,一直。第二句是写作者来大兴安岭后改变了原来的看法,是真情实感啊! (3)小结:作者来到大兴安岭感到这个名字是亲切、舒服的。 2、作者第二次感到亲切、舒服又是在什么情况下感到? (1)齐读第二段最后的句子。 分析:是的,大兴安岭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 使作者心中感到亲切、舒服。大兴安岭这么美丽,它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34、 (2)听课文第二段的录音。 要求:想想大兴安岭有什么景物?说说这些景物的特点。用“”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3)提问:这一段分别写了大兴安岭的哪些景物? (岭、林、花) A、 “岭”有什么特点?(多、温柔) 作者是怎样写的?采用个别、小组读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岭”的特点。 B、岭上的“林”又有什么特点?(林的特点:多_林变成海;从颜色看种类很多。) C、出示投影片,帮助学生理解“林”的特点。 分析:作者写“林”的时候处处流露出对“林”的爱。指导朗读理解句子。 句子一:看,然后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分析:海指什么?(落叶松的海洋。) 白色的浪花又指什么?(俏丽的白桦。) 句子二:在阳光

35、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 分析:这个带问号的句子是表示肯定的意思,写出了作者对大兴安岭喜爱的感情。 (采用个别、小组、集体等形式指导学生朗读。) 小结: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句子,把群岭起伏写成海的波浪,把大片的落叶松写成海洋,把白桦写成海边的浪花,我们读后对大兴安岭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样感到亲切、舒服。 集体朗读描写“林”的段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四人小组互相讨论学习: A、 林中的“花”又有什么特点?读、议句子。 B、 分析:林中的“花”的特点多 (到处都是); 种类多(叫不出花的名儿)然后野花为大兴安岭增添了色彩,诗意。请看句子。 大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

36、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式来写?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让学生读句子、讨论、理解。 C、小结 林海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1、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进行观察事物和结合景物描写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2、学习掌握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6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大兴安岭的景色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难点: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作者蕴涵在文章里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鹏博士教学软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板书课题:林海 问:你们看到这个题目时想到了什么? 我

37、们学过美丽的小兴安岭,在我国内蒙古高原东部,还有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叫大兴安岭,那里群岭起伏,森林茂密,生长着大片的原始森林,是名副其实的林海。今天我们就来这课学习。 二、轻声读课文,指名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1、讲来大兴安岭前的想法。 2、讲大兴安岭的景色特点。 3、讲大兴安岭的林多。 4、讲落叶松多。 5、讲林间的野花美。 6、作者由看到的景物产生的联想。 7、讲参观林场的见闻和感受。 三、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出示课件 按下列提纲,说说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 1、大兴安岭的岭 2、岭上的林 3、林中的花 (二)课文中几次讲到亲切与舒服?作者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

38、?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五、指导学生分段 1、自读课文,思考:按参观顺序全文可分几段? 2、讨论分段: 第一段:(1)讲刚进入大兴安岭原始森林的感受。 第二段:(2-6)讲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 第三段:(7)讲参观林场的见闻和感受 六、课堂小结 七、作业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朗读全文,想一想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林海的? 二、指导学生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的第一段,思考: 我一走进原始森林有什么感觉?这种感觉是怎么产生的?(板书:亲切、舒服) 2、讲读第二段 (1)多媒体显示。指名读第二段。 (2)问:兴安岭的岭有什么特点?哪些词写出岭的温柔?

39、 理解温柔、盛气凌人,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读第三自然段,出示多媒体课件,看看大兴安岭的林有什么特点? 多媒体显示第三自然段。知名度,理解品句 眼睛看到的到处是绿的;茫茫的一片林海,说明林很多;不同的绿色说明树木的品种多。 (4)小结:这一自然段讲大兴安岭是林海。 (5)多媒体显示第四自然段。理解品句。 这里把落叶松比成什么?浪花指的是什么? (6)齐读第五自然段,理解品句。第四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把大兴安岭看作会打扮自己的美丽的姑娘充分表现了作者的()、()之情。 (7)多媒体显示第六自然段。理解品句 为什么说它的美丽与建设结尾一体,美得并不空洞?清用因为-所以回答这个问题。 理解空洞、千

40、山一碧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亲切、舒服的感觉。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准备背诵课文的第三至六自然段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巩固 1、检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作者从那几方面写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 2、读句子,想想分别描绘了怎样的图画,再说说这样写号在哪里。 (1)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那时写俏丽的百花,树干时银白色的。 (2)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轻松座山,白桦围裙,还穿着绣花鞋。 二、学习课文的第三段 1、自读课文第三段,思考:多媒体显示第三段为什么到了林场,我这种亲切之感加深厚了?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的?人与山的关系更加密切表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说由今天看来,她的确有兴国安邦的意义?理解兴国安邦 三、总结全文: 1、自读课文,思考:课文几次讲到亲切、舒服?作者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2、本文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写了大兴安岭的景色特点和作者的联想。运用了那些方法?拟人、对比、比喻 3、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指导学生概括中心思想本文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