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论语孟子与儒学.ppt

上传人:s****8 文档编号:67199805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1.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论语孟子与儒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2论语孟子与儒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论语孟子与儒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论语孟子与儒学.ppt(7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二讲第二讲论语论语孟子孟子与儒学与儒学主要内容解说论语中“仁”与“礼”的内涵及相互关系了解孟子对于儒家学说的贡献思考“半部论语治天下”一说的合理性探讨儒家传统思想能否适应现代社会转型关于儒家学派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灿烂时期是春秋时代(前770-前476)和战国时代(前475-前221),这是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战国时代的思想学派繁多,被称为“诸子百家”。汉代司马谈按照诸子学说的主要倾向,把他们划分阴阳、儒、墨、名(辩)、法、道德六家(见史记太史公自序)。班固汉书,艺文志则将诸子分为儒、道、阴阳、法、名(辩)、墨、纵横、杂、农等九家。时期时期发展情况发展情况代表人物代表人物主要情况主要情况春

2、秋开创孔丘儒家的创始人,主张以德治民。“仁”,“礼”战国发展并完善理论孟轲性善论;除“仁”外,还提出“义”,“仁”、“义”相辅相乘;提出“民为贵,君为轻”的思想。其逻辑思维是:人性善仁义仁政爱民爱民之道在养民荀况性恶论;唯物主义思想家;民心向背是成败的关键。其逻辑思维是:人性恶需用礼仪来改造人要尊师重礼重君父与法纪一切君父与法纪以人为本秦朝被禁焚书坑儒西汉成为统治思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三纲”孔子生平与思想孔子生平与思想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孔子生平:孔子生平:【家世】据考证,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

3、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其子为避灭顶之灾逃到鲁国的陬邑,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母亲叫颜征在。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孟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又娶颜征在。孔子生平:孔子生平:【生平】公元前551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孔家成为施氏的天下,施氏为人心术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纥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

4、不为施氏所容,孔母颜征在只好携孔子与孟皮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孔子17岁时,孔母颜征在卒。孔子19岁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一年后亓官氏生子,鲁昭公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孔子感到十分荣幸,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孔子生平:孔子生平:【生平】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年轻时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廪)与“乘田”(管放牧牛羊)。虽然生活贫苦,孔子十五岁即“志于学”。他善于取法他人,曾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他学无常师,好学不厌,乡人也赞他“博学”。孔子“三十而立”,并开始授徒讲学。凡带上一点“束修”的,都收为学生。如颜

5、路、曾点、子路、冉有、子贡、颜渊等,是较早的一批弟子。连鲁大夫孟僖子其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来学礼,可见孔子办学已名闻遐迩。私学的创设,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下移。孔子生平:孔子生平:【生平】孔子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但终不被重用。孔子晚年致力于整理文献和继续从事教育。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孔子卒,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孔子生平:孔子生平:【生平】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分子。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

6、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孔子其人:孔子其人:安贫乐道安贫乐道 孔子说: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孔子也曾说:历史事实。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富与贵,人之所欲也

7、;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不可求,从吾所好。从吾所好。”。孔子其人:孔子其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识,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其人:

8、孔子其人: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孔子孔子63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当时孔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孔子其人孔子其人与人为善与人为善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

9、宽厚。“己所不欲,毋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第,都是他的做人准则。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后人评孔子后人评孔子 诗诗有之: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氏书,想见其为人。天下君王至于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

10、谓至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圣矣!史记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世家 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朱子语类朱子语类卷九三卷九三 盖闻先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盖闻先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明;后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法。明;后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法。所谓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仪范百王,所谓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仪范百王,师表万世者也。师表万世者也。元元加封孔子制加封孔子制曲阜孔庙中的孔子塑像曲阜孔庙中的孔子塑像 清康熙题写的匾额清康熙题写的匾额清康熙题写的匾额清康熙题写的匾额孔子问李老聃图(明代画)孔子问李老聃图(明代画)孔子思想要点仁、礼观念关于人的理想的学说文化观和教育

11、思想“中庸”的认识方法仁、礼观念孔子说的孔子说的“仁仁”:他的学生问什么是他的学生问什么是“仁仁”。孔子回答说。孔子回答说:“爱人爱人”(论语论语颜渊颜渊)其内容一方面是其内容一方面是“己所不欲,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施于人”;另一方面是另一方面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达人”。孔子认为,有了孔子认为,有了“仁仁”,“礼礼”就多一分温情,少一就多一分温情,少一分严酷,社会就可以稳定,用分严酷,社会就可以稳定,用论语论语为政为政的话的话说,就是说,就是“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有耻且格”

12、。仁、礼观念孔孔子子的的“仁仁”是是包包含含多多种种道道德德规规范范的的最最高高观观念念。论论语语阳阳货货:“子子张张问问仁仁于于孔孔子子。孔孔子子曰曰 :能能行行五五者者于于天天下下为为仁仁矣矣。请请问问之之。曰曰 :恭恭、宽宽、信信、敏敏、惠惠。恭恭则则不不侮侮,宽宽则则得得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恭恭即即自自重重;宽宽即即宽宽厚厚;信信即即信信用用;敏敏即即敏敏捷捷,引引申为孜孜不倦申为孜孜不倦;惠即关心他人。惠即关心他人。除除此此,在在论论语语中中还还有有多多种种道道德德规规范范,如如 :温温 (温温和和 )、良良 (善善良良 )

13、、俭俭 (俭俭朴朴 )、让让 (谦谦 让让 )。(见见论语论语学而学而)仁、礼观念除除去去“仁仁”以以外外,孔孔子子关关于于“礼礼”的的言言论论相相当当多多。他他是是拥拥护护周周礼礼的的,但但他他所所说说的的礼礼,在在范范围围和和含义上与西周有所不同。含义上与西周有所不同。首首先先,孔孔子子扩扩大大了了礼礼的的适适用用范范围围。在在他他看看来来,礼礼并并不不是是贵贵族族的的专专利利品品,庶庶人人也也应应当当学学习习礼礼、乐乐,这是西周思想中没有的主张。这是西周思想中没有的主张。其其次次,孔孔子子所所说说的的礼礼基基本本意意思思是是礼礼义义、礼礼制制,强强调调其其现现实实的的政政治治含含义义,反

14、反对对把把礼礼变变成成徒徒具具形形式式的的东西。东西。最最后后,孔孔子子强强调调将将 仁仁 的的思思想想灌灌于于礼礼制制,使使礼礼制制具有新内容。具有新内容。关于人的理想的学说关于人的理想的学说孔子认为,有道德修养的君子,必须要有崇高的孔子认为,有道德修养的君子,必须要有崇高的理想理想;此理想他称之为此理想他称之为“道道”。孔子说。孔子说 :“朝朝闻道,夕死可矣闻道,夕死可矣。”当当 道道 与人的生命相冲突,与人的生命相冲突,应当毫不犹豫地牺牲个人的生命,以维护应当毫不犹豫地牺牲个人的生命,以维护 道道 之之尊严,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尊严,这就是孔子所说的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

15、,有杀身以成仁害人,有杀身以成仁“人有高尚理想并有为此而奋斗的精神,因为人有人有高尚理想并有为此而奋斗的精神,因为人有道德,人能思考,人超越于其他动物。道德,人能思考,人超越于其他动物。这个过这个过程,孔子用程,孔子用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这八个字加这八个字加以理论概括,认为人才有发现和宣传真理的能力,以理论概括,认为人才有发现和宣传真理的能力,因而君子所追求的不是个人的富贵尊荣,而升华因而君子所追求的不是个人的富贵尊荣,而升华为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为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文化观和教育思想文化观和教育思想“和而不同和而不同”的文化观。的文化观。孔子说孔子说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

16、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思是,君子以意思是,君子以“和和”为准则,但不肯为准则,但不肯盲从附和,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盲从附和,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小人处小人处处盲从附和,不敢提出自己的见解处盲从附和,不敢提出自己的见解。孔子整理西周文化遗产时提出孔子整理西周文化遗产时提出 述而不作述而不作 的原则,强调尊重文化遗产,保持文化遗的原则,强调尊重文化遗产,保持文化遗产的原貌,广泛吸取历史上积累起来的精产的原貌,广泛吸取历史上积累起来的精神财富。神财富。(三三)文化观和教育思想文化观和教育思想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创办私学的教育家,他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创办私学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

17、有很高成就。的教育思想有很高成就。孔子主张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有教无类”,不问出身地位,只要有不问出身地位,只要有学习的志愿,都可以前来求学。他的弟子,据古学习的志愿,都可以前来求学。他的弟子,据古代文献记载,就有三千之多代文献记载,就有三千之多;现在可以查到姓名现在可以查到姓名的有七十余人。的有七十余人。孔子还根据长期教学的经验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孔子还根据长期教学的经验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他的学习方法。他说说的的 学而时习之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温故而知新新 等,都成为学习的格言,而最有意义的是他等,都成为学习的格言,而最有意义的是他提倡学习和思考结合,认为提倡学习和思考结合,认为

18、学而不思则罔,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不学则殆 (四四)中庸中庸 的认识方法的认识方法孔子把孔子把 中庸中庸 作为人格完善的标准,由此引申作为人格完善的标准,由此引申出出 :中庸中庸 作为一种认识方法,它能比较全面作为一种认识方法,它能比较全面地观察事物。地观察事物。什么叫什么叫 中庸中庸?论语论语先进先进有这样的材料有这样的材料 :子贡问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子曰 :师也师也过,商也不及过,商也不及。曰曰:然则师愈与然则师愈与?子曰子曰:过犹不及。过犹不及。孔子认为一个人说话做事都要有限度,超过或者孔子认为一个人说话做事都要有限度,超过或者达不到应当达到的界限,那就不能

19、正确认识事物,达不到应当达到的界限,那就不能正确认识事物,也不能具有高尚的品德。也不能具有高尚的品德。(四四)中庸中庸 的认识方法的认识方法孔孔子子强强调调一一个个人人的的言言语语行行动动要要力力求求合合乎乎中中庸庸之之道道,用用他他的的另另一一种种表表述述,称称之之为为 “中中行行”,后来孟子又称为后来孟子又称为“中道中道”。在在孔孔子子学学生生们们的的眼眼里里,他他就就是是“中中庸庸”的的楷楷模模 ,“子子温温而而厉厉,威威而而不不猛猛,恭恭而而安安。”孔孔子子温温和和而而又又认认真真,有有威威严严而而不不凶凶猛猛,恭重而安静,这样才能为人师表。恭重而安静,这样才能为人师表。论语讲析【原文

20、】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论语讲析【原文】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论语讲析【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论语讲析【原文】子

21、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言,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译文】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论语讲析【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论语讲析【原文】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

22、诸往而知来者。”【译文】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论语讲析【原文】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论语讲析【原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译文】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

23、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论语讲析【原文】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论语讲析【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论语讲析【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论语讲析【原文】子曰:“君子不器。”【译文

24、】孔子说:“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论语讲析【原文】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译文】子贡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这就够说是一个君子了)。”论语讲析【原文】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译文】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论语讲析【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文】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论语讲析【原文】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文】孔子说:“由,我教给

25、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论语讲析【原文】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译文】子张要学谋取官职的办法。孔子说:“要多听,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说,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说出来,这样就可以少犯错误;要多看,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做,其余有握的,也要谨慎地去做,就能减少后悔。说话少过失,做事少后悔,官职俸禄就在这里了。”论语讲析【原文】子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译文】孔子说:“关睢这篇诗,快乐而不放荡,忧愁而不哀伤。”孟子孟子孟子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

26、,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是儒家继孔子之后时邹人。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被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被后世尊为后世尊为“亚圣亚圣”。孟子继承和发扬了孔子孟子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反对的思想,反对“霸道霸道”,提,提倡以倡以“仁仁”“义义”为中心的为中心的“仁政仁政”、“王道王道”。孟子提出“民贵君轻”、对人民作一定的让步、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希望能够在诸侯中选出一位王天下的君主。由于他的这些主张与当时激烈混战的社会状况不符,所以均未被统治者所采纳。孟子退而与弟子著书,遂成孟子。孟子生平-生于邹国关于他的其生卒年,历来有不同说法。根据有关记载推断,他大约生于

27、公元前385年,卒于公元前304年。他本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代,但家族早已沦落为平民。他自幼丧父,家境贫寒,但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孟子生平-孟母三迁孟子孟子3岁丧父,由母亲抚岁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孟母很有教养,养长大。孟母很有教养,非常重视对孟子的教育非常重视对孟子的教育 孟家附近有一块墓地,孟家附近有一块墓地,送葬的队伍经常从他家门送葬的队伍经常从他家门前走过。孟子经常模仿队前走过。孟子经常模仿队伍中吹鼓手和妇女哭啼的伍中吹鼓手和妇女哭啼的样子样子,还不时到墓地上玩还不时到墓地上玩死人下葬的把戏死人下葬的把戏,在地上在地上挖一个坑挖一个坑,把朽木或腐草把朽木或腐草当作死人埋下去。孟母对当作死

28、人埋下去。孟母对儿子这样玩耍很生气儿子这样玩耍很生气,认认为不利于他读书为不利于他读书,便把家便把家迁到了城里迁到了城里孟子生平-孟母三迁到了城里孟母要儿子熟读到了城里孟母要儿子熟读论语论语,像孔子那样做,像孔子那样做人。可是他家处于闹市中,人。可是他家处于闹市中,打铁声、杀猪声、叫卖声打铁声、杀猪声、叫卖声终日不断,听着听着,他终日不断,听着听着,他就读不下去了。接着,他就读不下去了。接着,他就和邻居家的孩子玩起了就和邻居家的孩子玩起了做买卖的游戏,孟母觉得做买卖的游戏,孟母觉得这个地方,确实很难集中这个地方,确实很难集中心思读书,便再次搬迁到心思读书,便再次搬迁到城东的学宫对面居住城东的学

29、宫对面居住.孟子生平-孟母三迁学宫那里的环境很好学宫那里的环境很好,书书声琅琅声琅琅,读书的氛围很浓。读书的氛围很浓。孟子很快的安下心来读书。孟子很快的安下心来读书。有时有时,他还向学宫里张望,他还向学宫里张望,观看里面的学生是怎样读观看里面的学生是怎样读书书,又是怎样跟随老师演又是怎样跟随老师演习周礼的,回到家里,也习周礼的,回到家里,也模仿起来。一天,孟母模仿起来。一天,孟母发现儿子在磕头跪拜发现儿子在磕头跪拜,以以为他又在玩埋死人的把戏为他又在玩埋死人的把戏了,心里很难过,在听儿了,心里很难过,在听儿子说是在演习周礼后,就子说是在演习周礼后,就又高兴起来。又高兴起来。受业于子思之门孟子从

30、小立志学儒习礼,十五岁左右,他入学读书。后来又受业于孔子嫡孙子思的门人,因此,他的学术渊源与孔门一脉相承。收徒讲学大约三十岁到四十岁之间,孟子在邹鲁一带收徒讲学,门生约有数百人。周游列国孟子生活的时代,各国诸孟子生活的时代,各国诸侯都在设法保存自己,扩侯都在设法保存自己,扩张势力,最盛行的学术是张势力,最盛行的学术是兵家、法家和纵横家。面兵家、法家和纵横家。面对诸侯之间的非正义战争,对诸侯之间的非正义战争,大约四十多岁时,孟子怀大约四十多岁时,孟子怀着救民于水火的美好愿望,着救民于水火的美好愿望,肩负平治天下肩负平治天下“当今之世,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舍我其谁”的历史责任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31、带领弟子,周和使命感,带领弟子,周游列国,推行仁政。他曾游列国,推行仁政。他曾游说于梁(魏)、齐、宋、游说于梁(魏)、齐、宋、滕、鲁等国,但仁政理想滕、鲁等国,但仁政理想未能实现。未能实现。主张仁政在稷下学宫,孟子吸收各家所长,突破了孔子的思想局限,较全面、系统地阐明了君仁臣义、尊贤使能、以民为本、统一天下等仁政理论。这既是孟子从事政治活动的一个重要阶段,又是其思想发展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著书立说回到邹国时,孟子已六十多岁,从此他不再出游,而是在家乡兴办学校,广收门徒,与万章、公孙丑等弟子答疑解难,编著孟子。此书记述了他一生的主要言论、活动及其思想学说,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是他留给后人的宝贵精

32、神财富。浩气长存公元前289年冬至,孟子去世,享年84岁,葬于邹国境内(今邹城市城东北约12公里)的四基山西麓,即今孟子林。邹国人因孟子去世十分悲痛,废除了在冬至日贺冬的习俗(“邹人因哭孟子而废贺冬之礼”)。孟子的思想仁政仁政是是孟子孟子一书的主线一书的主线。什么是仁政什么是仁政?仁政就是以黎民百姓为本的政治仁政就是以黎民百姓为本的政治,这和孟子的这和孟子的“民民为贵为贵,社社稷稷次之次之,君为轻君为轻”(孟子孟子尽心下尽心下)的思的思想相符。这种观念在古代称为民本主义想相符。这种观念在古代称为民本主义,要求使百姓要求使百姓过上温饱生活过上温饱生活,称为称为“小康小康”。再有再有,这种以民为本

33、的政治依赖于人治这种以民为本的政治依赖于人治(即依赖于治即依赖于治者的力量和实际措施者的力量和实际措施),和近代社会的法治不同。和近代社会的法治不同。仁政仁政 主张以道德服人主张以道德服人,即儒家主张的王道政治即儒家主张的王道政治,也叫做道德教化的政治。也叫做道德教化的政治。孟子的思想孟子描绘的孟子描绘的 小康小康 社会是这样的社会是这样的:“五五亩亩之之宅宅,树树之之以以桑桑,五五十十者者可可以以衣衣帛帛矣矣。鸡鸡豚豚狗狗彘彘之之畜畜,无无失失其其时时,七七十十者者可可以以食食肉肉矣矣。百百亩亩之之田田,勿勿夺夺其其时时,数数口口之之家家可可以以无无饥饥矣矣。谨谨庠庠序序之之教教,申申之之以

34、以孝孝悌悌之之义义,颁颁白白者者不不负负戴戴于于道道路路矣矣。七七十十者者衣衣帛帛食食肉肉,黎黎民民不不饥饥不不寒寒,然然而而不不王王者者,未未之之有有也也。(孟孟子子梁梁 惠惠王王上上)孟子的思想孔孔子子、孟孟子子为为代代表表的的儒儒家家提提出出过过大大同同和和小小康康两两个个社社会会的的理理想想目目标标。无无论论大大同同和和小小康康,都都有有一一个个共共同同的的特特征征,就就是是它它紧紧紧紧围围绕绕着着人人的的物物质质生生活活的的满满足足和和精精神神品品格格的的提提升升。他他们们都都认认为为教教育是实现社会理想最重要的途径。育是实现社会理想最重要的途径。孟子的思想孔孔子子、孟孟子子为为代代

35、表表的的儒儒家家提提出出过过大大同同和和小小康康两两个个社社会会的的理理想想目目标标。无无论论大大同同和和小小康康,都都有有一一个个共共同同的的特特征征,就就是是它它紧紧紧紧围围绕绕着着人人的的物物质质生生活活的的满满足足和和精精神神品品格格的的提提升升。他他们们都都认认为为教教育是实现社会理想最重要的途径。育是实现社会理想最重要的途径。孟孟子子提提出出“仁仁政政”理理想想,那那么么这这个个理理想想怎怎样样才才能能实实现现?孟孟子子对对此此作作了了详详细细的的论论述述,他他将将道道德德伦伦理理观观与与性性善善说说联联系系起起来来,认认为为发发挥人的善良本性挥人的善良本性,这就是实现仁政的基点。

36、这就是实现仁政的基点。孟子的思想性善论性善论孟子认为人人都有善良的孟子认为人人都有善良的天性天性,恻隐之心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人皆有之;羞恶之心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人皆有之;恭敬之心恭敬之心,人皆有之;,人皆有之;是非之心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人皆有之人性善人性善,因为人有此因为人有此 四四心心,它们才产生仁、义、它们才产生仁、义、礼、智四种道德伦理。礼、智四种道德伦理。孟子的思想重视道德修养重视道德修养孟孟子子强强调调人人们们后后天天的的奋奋发发努努力力。人人们们应应当当懂懂得得:人人要要做做成成一一番番事事业业,必必须须经经过过长长期期艰艰苦苦的的磨磨练。练。他他说说:故故天天将将降降大

37、大任任于于斯斯人人也也,必必先先苦苦其其心心志志,劳劳其其筋筋骨骨,饿饿其其体体肤肤,空空乏乏其其身身,行行拂拂乱乱其其所所为为,所所以以动动心心忍忍性性,曾曾益益其其所所不不能能 然然后后知知生生于于忧忧患患而而死死于于安安乐乐也也。(孟孟子子告告子下子下)孟子的思想人们懂得这样的人生哲学人们懂得这样的人生哲学,应当把它化为自己应当把它化为自己的行动的行动,提高自身的精神品格提高自身的精神品格 ,用孟子的话用孟子的话说就是说就是 养气养气 ,即培育即培育 浩然之气浩然之气 。(同上同上公孙丑上公孙丑上)气气 ,即精神品格即精神品格,这要用正气去培育这要用正气去培育,一点不加伤害一点不加伤害,

38、就会充就会充满上下四方。满上下四方。孟子的思想孟孟子子还还提提出出 大大丈丈夫夫 的的概概念念,其其标标准准,按按照照他他的的说说法法是是 :富富贵贵不不能能淫淫 ,贫贫贱贱不不能能移移 ,威威武武不不能能屈屈 ,此此之之谓谓大大丈丈夫夫。(滕滕文文公下公下)一一个个人人身身处处富富贵贵温温柔柔之之乡乡,不不能能丧丧失失志志向向;身身处处贫贫贱贱困困苦苦之之地地,不不能能改改变变人人格格;身身处处强强暴暴威威胁胁之之时时,不不能能丢丢掉掉气气节节,这这才才是是真真正正的的 大丈夫大丈夫 (高尚人格高尚人格 )孟子和孔子的思想差别孟子和孔子的思想差别第一是仁爱第一是仁爱,即建设社会新秩序的重点不

39、是礼而即建设社会新秩序的重点不是礼而是仁是仁,人与人之间人与人之间 的和谐是至关重要的的和谐是至关重要的;第二是良知第二是良知,仁爱之心不是来自血缘关系而是来仁爱之心不是来自血缘关系而是来自本性自本性,这种本性的善良仁厚不是血缘亲情的结这种本性的善良仁厚不是血缘亲情的结果而是它的原因果而是它的原因,只有保护和发只有保护和发 扬这种良知扬这种良知,血血缘关系、等级关系的和谐才能有保证缘关系、等级关系的和谐才能有保证;第第三是内省三是内省,也就是人内心的自觉也就是人内心的自觉,孟子的名言孟子的名言是是 反求诸己反求诸己,儒家思想的影响论论语语、孟孟子子开开创创的的儒儒家家学学派派,对对我我国国古古

40、代代的思想文化和政治生活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的思想文化和政治生活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孔子从礼到仁的思想发展到孟子、荀子,算是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荀子思想在秦汉影响极深并外化为制度与文化,孟子思想在唐末北宋又再度光大而成为理学,但这些思想的基本内核仍是从孔子那里来的,正好比“滔滔千里水,源自滥觞时”,两千多年中国思想的主流,其源头之一却是这部小小的论语。儒家思想的影响1、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所传授的不外四书五经。传统的责任感思想、节制思想和忠孝思想,都是它和封建统治结合的结果,因此,儒家思想是连同我们当代在内的主流思想。2、儒学在中国存在几千年,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各个

41、方面依然存在巨大的潜在影响。3、现代企业管理中也注入了不少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发展儒学有自身的演变和发展过程。南宋时期思想家、学者朱熹用几十年时间精心为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作注,称为四书集注朱熹认为,学人研习四书要有顺序,先读大学大学原是礼记)中的一篇,朱熹提取出来作注,认为大学提出的三纲领和八条目,应成为学习的基础。儒家思想的发展三纲领是:明德(有道德修养)、亲民(有民贵思想)、至善(追求道德完善)。八条目是:格物(研究客观事物)、致知(得到知识)、诚意(立下志愿)、正心(为实现志愿而努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思想的发展次读论语,这是根本,应以领会孔子言论为主,作为总指导。再读孟子宣传儒家思想,辟异端,讲性善。最后读中庸。中庸是礼记中的一篇,朱熹对它专门作注,要求学人将研习儒学之所得提升到哲理的高度来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