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产业行动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能源产业行动计划.docx(3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新能源产业行动计划一、发展基础十三五期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面对去产能、调结构、 环境治理等艰巨任务,面对百年不遇的疫情冲击,全省深入实施万企 转型和工业转型升级系列三年行动计划,全省制造业综合实力迈上新 台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 7%,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达到27%,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 8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增加值达2. 3 万亿元,年均增长6. 2%,高于全省GDP增速0. 1个百分点。1、创新能力稳步增强全省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1. 9%,规模以 上工业企业新产品开发项目数量和专利申请量比2015年实现翻番。国 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近5倍,
2、达到9400家,跻身全国前十;科 技型中小企业年均增长超过1万家,总数突破8. 7万家;培育省级以 上各类创新平台超2000家;培育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19家;创建省级 工业设计中心63家,工业设计创新中心覆盖各市(含定州、辛集市, 下同),雄安新区未来工业设计研究院建成投用。2、结构调整持续深化 围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持续提升工业技术装备水平,累计实施重点技术改造项目5734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 正定数字经济等产业基地(园区),持续推进京津冀国家大数据综合 试验区建设,打造具有国内重要影响力的大数据、太阳能光伏、第三 代半导体材料等产业新高地。到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
3、业的引领 能力进一步提升,形成光伏、大数据、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3个千亿 级产业集群,全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营业收入达到5000亿元。1、新型显示加快高端液晶面板、柔性面板等技术研发,支持新型显示材料、 光学薄膜等核心配套产业发展,推动产业链集群化发展。实施固基强 屏建端工程,进一步提升单色液晶材料、薄膜晶体管液晶(TFT-LCD) 材料、液晶玻璃基板、光学膜、有机发光半导体(OLED)材料、彩色 光刻胶、电子特气等基础材料技术水平,巩固国内市场优势地位。提 升现有中小尺寸有源矩阵发光二极管(AMOLED)面板、TFT-LCD模组、 单色液晶显示屏等质量工艺水平。积极引进高世代显示面板,推进大
4、尺寸AMOLED面板、中小尺寸AMOLED柔性折叠屏、全面屏、微显示(Micro-LED)面板、量子点显示面板等研发及产业化。培育引进手机、 车载显示、可穿戴设备等终端骨干企业。2、半导体器件 大力发展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及器件,推动高端传感器、大功率器件、专用集成电路研发及产业化,建设太赫兹产业基地。实施固基材、 强芯片、育专用、引封测工程,大力发展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及器件, 支持陶瓷封装材料、电子级化学品、4英寸碳化硅晶片提升良品率,加 快6英寸以上碳化硅、氮化钱单晶片及12英寸硅外延量产化进程;推 动电源管理芯片、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芯片等研发及产业化。 发展模拟及数模混合电路、高端
5、传感器、微电机系统(MEMS)、大功 率器件、高电压电路、微波射频电路等特色专用工艺生产线。引进发 展集成电路封装测试知名企业,培育壮大产业规模和竞争实力。3、现代通信实施固基提芯引端工程,巩固提升硅外延片、碳化硅、陶瓷封装 等基础材料优势;提升多模卫星导航射频接收芯片、5G射频前端芯片、 专用通信射频芯片、射频识别(RFID)芯片、光通信芯片等核心芯片 设计水平。加快智能终端芯片、5G基站宽带高频段功率放大器、5G小 基站、5G高频线路板、太赫兹器件、高端晶体振荡器、高速光电转换 模块等研发和产业化;培育发展应急指挥窄带无线通信、基于5G技术 的宽带移动通信等专网通信设备及系统;引进发展大规
6、模天线系统、 基站设备、网络交换机、存储服务器、通信整机等网络通信设备和终 端产品。4、人工智能建设互联网+人工智能研发平台,突破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行为识别、智能感知、人机交互、智能机器人等人工智能(AI)关键技术。构建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形态。发 展语音识别、机器翻译、智能交互、图像识别、知识处理等智能系统 解决方案,开发基于AR/VR (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的人工智能产 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产品应用。实施AI+计划,推进AI+农业、工 业、教育、医疗、家居、金融等创新应用。加强与百度等骨干企业合 作,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加快推进基于宽带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汽车
7、和 智慧交通试点示范建设。5、大数据实施固基育产强用工程,推动数据资源向张承廊区域聚集,统筹 规划建设一批大型数据中心,引导数据中心绿色化、集约化发展,电 源使用效率(PUE值)小于1. 3o 2025年,在线运营服务器突破300 万台。推动建设中国雄安数字交易中心,搭建数据交易支撑服务平台。 建设一批大数据与云计算创新应用研究机构,引进培育一批高成长性 数据开发企业,突破数据存储、数据可视化、数据安全等一批核心技 术,形成完善的大数据产业生态。在工业、农业、服务业、健康医疗 等领域应用示范。6、软件推动前沿技术应用研究与探索,聚力发展工业软件。面向行业应 用需求,支持发展应用软件系统。围绕云
8、计算、大数据、AI、工业互 联网等领域发展,开发一批平台软件。支持新型人机交互、智能控制 与决策、智能感知等嵌入式软件技术研发。支持雄安新区互联网产业 园建设,引进培育一批中国软件百强、中国互联网百强企业,打造雄 安新区软件创新研发引领区。支持秦皇岛市与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开展 合作,着力引进一批软件领军企业、研发机构、高端人才,打造秦皇 岛软件新城。(二)生物医药产业坚持创仿结合、优化品种、延伸链条,加快疫苗、诊断检测试剂、 抗体药物发展,推动优势化学药持续发展壮大。巩固原料药和高端化 学药优势地位,积极发展特色高端原料药、植物有机成分提取、生物 制品、中药饮片,培育发展儿童药、中药大品种和小品
9、种药(短缺药) 集中生产基地、原料药生产基地。加快发展现代中药,培育中药新品 种、天然药物的研发及产业化。加快发展高端医疗器械、医疗产品, 大力发展新机制和新靶点化学药。着力在基因检测、细胞制剂等领域 突破一批关键技术瓶颈,鼓励医药企业开发生物医用材料以及大健康 产品等移动医疗产品。培育壮大外包生产平台、研发服务平台、质量 服务平台,推动数字经济与生物医药健康产业深度融合。重点建设石 家庄国家生物医药、安国现代中药、沧州生物医药、邯郸生物提取和 现代中药等产业基地,加快北戴河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建设,争 创国家级京津冀生物医药健康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先 进研发制造基地。到2025
10、年,全省生物医药产业营业收入达到2000 亿元。1、生物技术药加快新型抗体、蛋白及多肽等生物药研发和产业化,推动重组人 血白蛋白等临床需求量大的生物类似药大品种产业化。研发重大传染 病疫苗,发展针对肿瘤、免疫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性疫苗和 疫苗新型佐剂,以及多联多价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病毒载体疫苗、 核酸疫苗等新型疫苗。发展RNA干扰药物、基因治疗等药物以及干细 胞和免疫细胞等细胞治疗产品。着力发展新冠肺炎抗体、糖尿病、生 殖健康和激素等检测试剂和心脑血管、炎症标记物产品。加快重组胰 高血糖素样肽受体激动剂、艾苯那肽、狂犬抗体等一类新药的研发生 产,做大做强津优力、乙肝疫苗等产品市场规模。
11、2、化学药支持开展针对重大疾病的新药研发,重点发展针对恶性肿瘤、心 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精神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 病、耐药菌感染、病毒感染的创新药物。加快开发市场潜力大、临床 需求量大、国外专利即将到期的化学药首仿品种。发展脂质体、脂微 球等新型注射给药系统,口服速释、缓控释、多颗粒系统等口服调释 给药系统。立足现有优势,引导我省原料药生产企业以特色化、精品 化为目标,推动原料药结构由大宗原料药向特色原料药、专利原料药 转变。加强上下游合作,形成原料药+制剂协同发展的进阶模式。加快 匹诺塞林注射剂、抗肿瘤药物、抗凝血药物等一类新药研发及产业化, 做大做强丁苯酰、马来酸左旋氨氯地
12、平、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 双环醇片等重磅品种。加快衡水医药产业等基地建设。3、现代中药加快中药新品种、现代中药、组分中药、天然药物的研发及产业 化,加大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支气管哮喘、抗病毒等中药新药研发 力度。推进中药配方颗粒及经典名方的二次开发和产业化。加强中药 标准化建设,重点发展太行连翘、太行山柴胡、热河黄苓、西陵知母 等道地特色中药材大品种,推广一批产地加工、炮制生产一体化关键 技术,提高我省中药材生产保障能力。加快塞络通胶囊、连花清瘟胶 囊、摩罗丹等中药大品种国际化注册进度。4、高端医疗器械重点发展医用机器人、新型影像设备、核磁共振、心脑电图监测仪、体外诊断仪、植介入医疗器械
13、等高性能医学诊疗设备。加快发展具备云服务和人工智能功能的移动医疗产品、智慧化数字化医疗康复器具、健康管理软件、远程医疗系统,加快医疗大数据的开发利用。(三)新能源产业坚持高端化、高效化、智能化主攻方向,大力发展高效光伏设备、 先进风电设备、智能电网装备、高效储能装备、氢能装备产业,加快 风光火储互补、高效储能、氢能等关键技术和智能控制系统研发及产 业化。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推进储能装备产业化及前沿技 术布局,提高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提升清洁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加 快推动承德机储能示范应用。加速氢能产业规模化、商业化进程,围 绕制取、储运、加注、应用环节补链强链,推动氢能产业链联合技术 攻
14、关,大力发展风电、光电制氢,依托焦化、化工副产气体低成本制 氢,加快氢气生产、储运设备的研发及产业化,打造一批国内一流的 氢能产业集群和制造基地。重点建设张家口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和 氢能示范城市、邢台太阳能光伏及新型电池、保定新能源与能源设备、 邯郸氢能装备、承德清洁能源融合发展等产业示范基地,打造全国新 能源装备制造示范应用先行区和氢能产业发展新高地。到2025年,形 成集装备制造、能源生产、应用示范于一体的5000亿级新能源产业集 群,骨干企业产业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跃居全国前列。1、高效光伏设备支持钝化发射极及背局域接触(PERC)、新型薄膜、异质结、钙 钛矿等新型光伏发电技术研发和
15、产业化。推进高效电池生产设备、多 功能一体化逆变器、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鼓励采用新技术、 新工艺、新装备实施生产过程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高电池及组件 光电转换效率,提升产品质量。促进新型高效层压机、单晶炉等专用 设备提档升级。在工业园区、农光互补、公共设施等领域开展智能光 伏应用试点建设。推动光优优势产能走出去,积极布局一带一路沿线 国家,开拓国际应用市场。2、高端风电设备加快发展大型陆上风力发电机组及系统,支持大型海上风力发电 机组及设备安装平台研制,突破风力发电机增速器、主轴及轴承、新 型传动、风机叶片、变桨调速、变桨控制、安全防护、在线监测与故 障诊断、综合试验检测、风电蓄能等
16、关键技术。打造材料,叶片、轴 承、主齿轮箱等配套件,变桨偏航系统、整机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 风电装备制造整机及应用全产业链。3、智能电网装备进一步提升特高压输变电成套设备质量技术水平,提高绝缘成型 件及套管、操作机构、直流场设备等关键设备和部件的规模化生产能 力,重点推进特高压直流输电、柔性节能输电、新能源成套设备、关键零部件、先进储能装置、智能电网及用户端设备等关键技术研发和 产业化。加快发展百万千瓦级核岛主设备、核岛补水器和热交换器、 核级泵、核级阀等高端装备。4、高效储能技术及装备支持储能电池关键材料及技术研发,重点发展高安全性、良好循 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的磷酸铁锂、钻酸锂、双三氟甲烷
17、磺酰亚胺锂、 三元锂、镒酸锂、钛酸锂等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推进超级电容器、 钠硫电池、全锐液流电池储能关键材料、技术的发展,开展动力电池 回收及梯次利用。支持大规模储能电站检测、控制、安全等关键技术 研发,形成一批产业技术标准。探索开展相变储能技术、飞轮储能技 术、压缩空气储能、储热、储冷等技术研发和应用,支持储能系统整 体设计及核心部件研发和产业化。开发多媒体充电桩、移动充电桩、 光储充一体化智能充电系统、充电堆、智慧路灯式充电桩等智能充电 设备,推动各地将充电桩建设成为智慧城市的新终端。5、氢能技术及装备加强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用氢等氢能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建立全产业链氢能产业体系。加
18、快发展20MPa压缩储罐、70MPa车用氢 瓶、90MPa的超高压站用储罐和高效低成本大容量制氢设备,建设可大 量储存液氢示范性加氢站。完善氢燃料电池汽车城市群配套政策,鼓 励研发大功率高密度、长寿命、低成本的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以及 燃料电池乘用车和重型卡车。支持大规模储能电站检测、控制、安全 等关键技术研发。(四)新材料产业坚持高性能、多功能、绿色化主攻方向,围绕铁基、碳基和硅基 新材料产业发展,重点发展先进金属材料、碳基新材料、电子信息材 料、高性能复合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绿色化工新材料、前沿新材料 等产业领域,提升新材料技术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推进研发和产业 化进程,支持打造新材料供给
19、端、需求端创新联盟,加强关键共性技 术研发,拓展纳米材料、碳纤维、亚稳材料、石墨烯材料等市场应用。 重点建设唐山精品钢及化工新材料、邯郸特种气体及办公耗材和新型 功能材料、衡水新型功能及复合材料、承德银钛新材料及制品、承德 新型建筑材料、邢台特种合金、石家庄高温合金、辛集新型显示材料、 武安铁基新材料等特色产业基地(集群)。加快提升航空铝材、高纯 靶材、高端硬质合金等关键新材料保障供应水平,在特种电子气体材 料等领域培育一批产能世界领先的单项产品,打造全国重要的新材料 研发和产业化基地。到2025年,全省新材料产业营业收入达到3000 亿元。1、先进金属材料 业增加值比重由2015年的16%提
20、高到2020年的19. 4%o前15家钢铁 企业产能规模占全省比重由2015年的54. 2%提升到2020年的76%; 中高端钢材占比77%,家电板、商用车特钢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汽车 制造业成为装备制造业第一大行业,工业机器人、风力发电机组等产 品从无到有。重点行业工业机器人密度达120台/万人。乳制品产量稳 居全国首位。3、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2020年全省数字经济规模达 1. 09万亿,占GDP比重31. 2%o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由2015年的 49. 2%提高到2020年的553%,连续5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5个 百分点以上,居全国第五位。培育省级工业互联
21、网平台47个、数字化 车间368个,推动1. 2万余家工业企业上云。全省在线运营服务器规 模超180万台,累计建成5G基站2. 3万个,基本实现各市、雄安新 区主城区、冬奥会张家口赛区5G网络全覆盖。4、绿色发展成效显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6. 08%,超过全 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2015年的22. 5 立方米下降到2020年的15. 2立方米,用水效率居全国第五位。累计 压减钢铁产能8212. 4万吨、水泥产能1194. 9万吨、平板玻璃4999重点研制与开发高温合金系列、精密合金系列、耐蚀合金系列及 高强不锈钢系列产品,超高纯生铁等铁基新材
22、料,高温、耐磨、耐蚀、 超低温板、棒、线、丝产品,超轻金属、高纯氧化凯系列、航空航天 领域用合金材料、锐功能材料、粉末冶金材料等。大力发展稀土永磁 材料、稀土催化材料、稀土储氢材料、金属材料专用稀土添加剂。2、碳基新材料围绕碳基合成新材料、碳纤维材料、半导体材料、新型煤焦化炭 材料、新型储能材料等领域,突破高端炭材料和碳基合成新材料制备 技术,重点发展人造石墨、石墨烯、超级电容炭、碳纤维复合材料、 碳化硅材料、碳纳米管、高端聚烯烧等碳基新材料开发。3、电子信息新材料加快发展硅材料、错硅材料、多孔硅、微晶硅以及以硅为基底异 质外延其他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等硅基新材料,三氟化氮、六氟化鸨、 六氟丁二烯
23、、高纯氟化氢、高纯氯化氢等极大规模集成电路用特种电 子气体,以及办公自动化耗材与静电粉末材料。支持发展光刻级氟化 钙晶体等光学材料,功能膜材料、柔性玻璃、柔性电路板等柔性电子 材料,碳化硅、氮化钱等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液晶显示、微米级发光 二极管(Micro-LED)显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光刻胶、 偏光片等新型显示材料,超白压延光伏玻璃等新能源光伏材料,以及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钛酸锂负极材料、高安全高比能电池等高性能电 池材料。4、高性能复合材料大力发展高性能、差别化绿色环保纤维,推进碳纤维、玄武岩纤 维、熔纺氨纶、芳纶纤维、新溶剂绿色纤维素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复 合材料的产业化规模
24、化,开发高性能复合材料消防服、防弹衣、抗热 服、聚对苯撑苯并二恶嗖(PBO)纤维等。加快发展电工级聚丙烯、金 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等高性能材料。5、新型功能材料加快家电、建筑、高速公路用粉末涂料等中端粉的规模化发展, 推进金属粉末涂料、氟碳粉末涂料、丙烯酸粉末涂料和重防腐粉末涂 料等高端粉的产业化进程。6、绿色化工新材料围绕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 节能环保、医疗健康以及国防等重点领域需求,采用自主研发技术与 国际先进工艺相结合的方式,加快发展以高性能聚烯烧、高性能树脂 (工程塑料)、高性能橡胶及弹性体、功能性膜材料、电子化学品、 新型涂层材料等为代表的化
25、工新材料产业。7、前沿新材料在石墨烯及其改性材料、增材制造材料、高性能纳米材料、功能 性植入材料、再生修复活性材料、新型超导材料、超材料等前沿领域, 加强基础研究与技术积累,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四、加速发展高潜产业(-)应急产业坚持需求牵引、加速集聚、产业联动,推动应急产业标准化、系 列化、无人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加强应急物资生产能力储备,提升 应急产业综合实力,增强应急突发事件的产业支撑能力。重点发展新 型应急通信指挥装备、高精度应急预测预警装备、高可靠风险防控与 安全防护产品、专用紧急医学救援装备和产品、特种交通应急保障技 术装备、重大消防矿山等抢险救援技术装备、智能无人应急救援技术 装备、
26、突发事故处置专用装备、新型应急服务产品等。着力打造2620 产业格局,推进张家口怀安、唐山开平2个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 地提质扩量,培育6个省级安全应急产业基地和20个应急特色产业集 群,打造服务京津冀、辐射全国、走向国际的应急产业新高地。到 2025年,力争全省应急产业营业收入达到6000亿元以上,其中应急装 备产业占比60%以上。1、新型应急通信指挥装备坚持智能化、小型化、便携化发展方向,开发集融合、协同、可 视等功能于一体的应急指挥通信技术装备。推动应急通信便携装备、 灾害事故现场自组网通信装备等应急指挥通信装备研发与产业化。2、高精度应急预测预警装备坚持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发展方向
27、,突出发展防旱抗汛、森 林草原火灾虫害等自然灾害预测探测装备和矿山监测及灾害预报、危 险化学品全程动态监控等公共安全监测预警装备。3、高可靠风险防控与安全防护产品坚持数字化、规模化、系列化发展方向,围绕家庭防护、公共卫 生防护、生态环境防护、社会公共安全防护等领域,开发先进、适用、 安全、高可靠的应急防护新产品。4、专用紧急医学救援装备和产品坚持智能化、便携化、精密化发展方向,重点发展防控突发公共 卫生疫苗和药品及家用应急包、应急救援止血系统等应急医疗产品, 呼吸机、负压救护车、便携式紧急医学救援设备、应急水质监测装备 及应急消毒装备等多样化、标准化、高科技、高效能的应急装备产品。5、特种交通
28、应急保障技术装备 坚持大型化、专业化、多功能化发展方向,加强技术研发、产业合作和成果转化,重点发展道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恢复、 修复装备,隧道救援车、冰雪清除机械等道路应急抢通装备;探测、 灭火、医疗等航空救援装备;专业消防救助船舶、应急救援船等水域 救援装备。6、重大消防矿山等抢险救援技术装备坚持轻型化、模块化、智能化发展方向,加强对抢险救援装备重 点难点的科研攻关,重点发展特种消防成套处置装备、应急排涝关键 技术及装备、多功能化学侦检消防装备、大型工程救援装备、智能火 灾探测及灭火系统、电力应急保障装备等装备产品。7、智能无人应急救援技术装备坚持高端化、智能化、模块化发展方向,加
29、强人工智能、物联网、 5G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AR/VR、北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应急装 备的融合,开发一批智能无人应急救援技术装备,突破机器人应急救 援装备核心关键技术。8、突发事故处置专用装备坚持便携化、信息化、快捷化发展方向,加强技术研发和成果孵 化转化。重点发展移动式医疗垃圾快速处理装备、禽类病原体无害化 快速处理装备、有害有毒液体快速处理技术装备、土壤/大气/水污染 快速处理装备,应急高空作业、大型爆破拆除、地下管网安全运行监控等装备,便携式气体分析仪、便携式泄漏气体检测仪、水质毒性检 测仪等应急监测设备。9、新型应急服务产品坚持专业化、社会化、标准化发展方向,重点发展大气环境、
30、水 污染、基础设施、网络与信息安全等方面的风险评估服务、隐患排查 服务、检验检测服务等应急管理支撑服务,自然灾害防治、消防、安 全生产、应急测绘、安保等应急专业技术服务,紧急医疗、交通救援、 工程抢险、安全生产等应急救援社会化服务。着重培育产业研发、科 技成果转化、产业技术交易、安全培训、应急安全体验馆、灾后心理 康复疏导及恢复、应急旅游体验等服务。10、重点基地和集群深入推进张家口怀安、唐山开平2个国家级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 地建设;重点推动石家庄应急通信和医药防护应急产业基地、秦皇岛 智能消防与医疗救助基地、保定新能源应急和医用防护产业创新示范 基地、邯郸安防应急产业基地、邢台应急装备产业基
31、地、廊坊防灾减 灾服务应急产业基地6个省级安全应急产业基地建设;着力打造石家 庄鹿泉区应急通信、石家庄栾城区抢险救援装备、唐山市高新区消防 机器人、乐亭县建筑支护装备、涿州市医疗防护、三河市应急救援机 器人和紧急医学救援装备等20个省级应急特色产业集群。(二)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产业坚持需求牵引,加快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产业规模化、标准化、 品质化发展,提升全产业链配套能力和创新能力。重点发展绿色建筑 功能材料、装配式结构部件、被动式门窗与遮阳系统、环境调节设备 与系统等。推进制造业与设计咨询服务业、建筑业联动发展,支持产 业链重点产品示范应用,培育壮大第三方认证机构,加快形成被动式 超低能耗建筑
32、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推动石家庄被动式超低能耗 建筑产城融合示范基地、保定全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全产业链示范 基地、唐山装配式超低能耗建筑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推动形成一批以 玻璃深加工、保温装饰一体板、暖通空调设备、房屋集成等为主体的 特色产业集群,打造国际先进的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产业基地。到 2025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产业集聚、技术领先、品质优良、特色 鲜明的全产业链体系,力争全省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制造业营业收入 达到3600亿元。1、绿色建筑功能材料重点发展防水卷材、防水隔气膜、防水透气膜、预压膨胀密封带 等高性能防水密封材料,石墨聚苯板、聚氨酯板、真空绝热板、岩棉 板、Si02气凝胶
33、等高效保温材料,防水、抗菌、隔音等功能涂料,硅 藻泥、石墨烯、相变蓄热等绿色装饰材料。2、装配式结构部件重点发展结构保温一体化墙体、结构装饰一体化板材、装配式混凝土构件、装配式钢结构构件、装配式木结构部品、整体厨卫、预制 内外墙板、集成墙地面等。3、被动式门窗与遮阳重点发展节能门窗、玻璃幕墙、遮阳系统、节能玻璃、五金配件、 复合型材、断热材料、窗台板等。4、环境调节设备与系统重点发展高效储能设备、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高效供暖系统、 热回收设备、热交换设备、太阳能光伏、水泵/风机、空气净化设备、 新风/除尘系统、节能照明系统、室内环境监测控制系统、健康管理系 统等。(三)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坚持产
34、品智能化、服务专业化、设计高端化、主体多元化发展方 向,完善医疗康复护理机器人、健康可穿戴设备、竞技类辅具产业链 条,推动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转换延伸。 立足老弱病残人群的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健康服务需求,加速推 进智能床、智能轮椅、康复治疗器械、健康监测检测设备、家庭服务 机器人等产品研发,培育一批在国内国际市场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加快建设石家庄、秦皇岛、保定、衡水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基地、张保 廊唐环京津产业带和一批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打造全国重要的 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基地。到2025年,康复辅助器具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成为全省重要的特色新兴产业,
35、产业集聚、 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力争全省康复辅助器具产 业规模达到千亿级。1、康复治疗器械重点发展刺激神经与肌肉的电疗器械、磁疗器械、超声器械,红 外线、紫外线、激光等光学器械,辅助行走练习器、牵引器械、按摩 器等生活器具和腰肌训练器、握力器及老年人使用的助步器、关节活 动器等健身器械。2、健康可穿戴设备重点发展实时、连续监测血压、血糖、血氧、心电等生理参数和 健康状态的健康手环、健康腕表等可穿戴监护设备。3、健康监测设备重点发展用于家庭、社区医疗机构,可借助在线管理系统实现远 程健康管理等功能的集成式、分立式智能健康监测应用工具包。4、自助式健康检测设备重点发展便于随时、随
36、地、自助完成基础健康状态检测,用于社区机构、公共场所的自助式智能健康检测设备。5、智能养老监护设备重点发展用于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的智能轮椅、拐杖、监护床、 智能洗浴、智能提示等智能化监测、康复、看护设备。6、家庭服务机器人重点发展满足家居作业、情感陪护、娱乐休闲、无障碍辅助、安防监控等需求的智能服务型机器人。7、残疾人辅助器具重点支持经济、适用、便利、舒适、环保、智能型辅助器具的研 发生产,鼓励企业通过互联网开展个性化定制服务,针对不同人群需 求开发个性化辅助器具。大力发展矫形器、助听器、助视器、假肢和 多功能轮椅、拐杖、各类护理床等残疾人基本辅助器具。五、新能源产业坚持高端化、高效化、智能化
37、主攻方向,大力发展高效光伏设备、 先进风电设备、智能电网装备、高效储能装备、氢能装备产业,加快 风光火储互补、高效储能、氢能等关键技术和智能控制系统研发及产 业化。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推进储能装备产业化及前沿技 术布局,提高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提升清洁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加万重量箱、焦化产能3144. 4万吨,均超额完成任务。完成84家城市 重点污染工业企业和39家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退城搬迁改造。培育省 级以上绿色工厂233家,其中国家级95家,位列全国第七,钢铁行业 绿色工厂数量全国第一;培育节水型企业500余家。累计推广新能源 汽车34. 2万辆标准车。5、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全省制造业
38、竞争力指数最高值达到84. 18,首次进入中等竞争力 发展阶段。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602家,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 246家,累计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440家,营业收入超千亿元企业 达到5家,26家企业入围中国制造业500强。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实现 全覆盖,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集群2个、超100亿元集群60个。6、开放合作取得突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实施,雄安新区高端高新产业加速集聚, 全省累计承接京津5000万元以上的产业项目1171个,总投资1. 1万 亿元。成功举办两届中国中东欧中小企业合作论坛,中国中东欧(沧州)中小企业合作区成为全国唯一面向中东欧国家的中小企业合 作区,累计引
39、进项目21个。十三五收官之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省制造业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认真落实六保任务,经受住了疫情的大战大考,生 快推动承德机储能示范应用。加速氢能产业规模化、商业化进程,围 绕制取、储运、加注、应用环节补链强链,推动氢能产业链联合技术 攻关,大力发展风电、光电制氢,依托焦化、化工副产气体低成本制 氢,加快氢气生产、储运设备的研发及产业化,打造一批国内一流的 氢能产业集群和制造基地。重点建设张家口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和 氢能示范城市、邢台太阳能光伏及新型电池、保定新能源与能源设备、 邯郸氢能装备、承德清洁能源融合发展等产业示范基地,打造全国新 能源装备制造示范应用先行区和氢能
40、产业发展新高地。到2025年,形 成集装备制造、能源生产、应用示范于一体的5000亿级新能源产业集 群,骨干企业产业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跃居全国前列。1、高效光伏设备支持钝化发射极及背局域接触(PERC)、新型薄膜、异质结、钙 钛矿等新型光伏发电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进高效电池生产设备、多 功能一体化逆变器、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鼓励采用新技术、 新工艺、新装备实施生产过程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高电池及组件 光电转换效率,提升产品质量。促进新型高效层压机、单晶炉等专用 设备提档升级。在工业园区、农光互补、公共设施等领域开展智能光 伏应用试点建设。推动光伏优势产能走出去,积极布局一带一路沿
41、线 国家,开拓国际应用市场。2、高端风电设备加快发展大型陆上风力发电机组及系统,支持大型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及设备安装平台研制,突破风力发电机增速器、主轴及轴承、新 型传动、风机叶片、变桨调速、变桨控制、安全防护、在线监测与故 障诊断、综合试验检测、风电蓄能等关键技术。打造材料,叶片、轴 承、主齿轮箱等配套件,变桨偏航系统、整机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 风电装备制造整机及应用全产业链。3、智能电网装备进一步提升特高压输变电成套设备质量技术水平,提高绝缘成型 件及套管、操作机构、直流场设备等关键设备和部件的规模化生产能 力,重点推进特高压直流输电、柔性节能输电、新能源成套设备、关 键零部件、先进储能装
42、置、智能电网及用户端设备等关键技术研发和 产业化。加快发展百万千瓦级核岛主设备、核岛补水器和热交换器、 核级泵、核级阀等高端装备。4、高效储能技术及装备支持储能电池关键材料及技术研发,重点发展高安全性、良好循 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的磷酸铁锂、钻酸锂、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锂、 三元锂、镒酸锂、钛酸锂等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推进超级电容器、 钠硫电池、全锹液流电池储能关键材料、技术的发展,开展动力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支持大规模储能电站检测、控制、安全等关键技术 研发,形成一批产业技术标准。探索开展相变储能技术、飞轮储能技 术、压缩空气储能、储热、储冷等技术研发和应用,支持储能系统整 体设计及核心部件研发
43、和产业化。开发多媒体充电桩、移动充电桩、 光储充一体化智能充电系统、充电堆、智慧路灯式充电桩等智能充电 设备,推动各地将充电桩建设成为智慧城市的新终端。5、氢能技术及装备加强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用氢等氢能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建立全产业链氢能产业体系。加快发展20MPa压缩储罐、70MPa车用氢 瓶、90MPa的超高压站用储罐和高效低成本大容量制氢设备,建设可大 量储存液氢示范性加氢站。完善氢燃料电池汽车城市群配套政策,鼓 励研发大功率高密度、长寿命、低成本的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以及 燃料电池乘用车和重型卡车。支持大规模储能电站检测、控制、安全 等关键技术研发。资料来源:河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
44、展“十四五”规划产快速恢复,口罩、防护服等产业短板迅速补齐,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不断增强,累计生产口罩18. 1亿只、防护服278. 8万套,有效保障 了防控医疗物资生产供应,为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提供了坚实产业保 障。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但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仍有不小差距。制 造业创新能力与产业规模体量不匹配,研发强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处于产业链价值链中低端的企业和产品多,头部企业和高端高值产品 少;产业结构仍需优化,钢铁等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 上工业增加值的一半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低于广东、江苏等工 业大省,缺少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能耗排放相对较高, 质量效益有待提升
45、,营业收入利润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二、实施绿色制造转型行动1、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创建一批绿色工厂,推进厂房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 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实现生产过程绿色化全覆盖。发展一批绿 色园区,推进园区内工厂之间的统筹链接,实现工业园区产业和基础 设施的绿色化。打造一批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推进供应链节点 企业协调协作,带动上下游企业建立绿色采购、生产、营销、回收及 物流体系。在冶金、化工、建材、机械、汽车、纺织等重点行业,产品、企业、园区、供应链、评价与服务等重点领域推行绿色制造标准。示范推广一批先进适用的绿色技术,培育发展一批绿色系统解决方案 供应商,鼓励在企业搬迁、节能节
46、水、清洁生产、资源化利用、污染 治理等领域实施一批绿色化改造项目。强化节能诊断+节能监察,引导 企业对标达标。到2025年,累计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工厂500家、绿色 园区20个、绿色设计产品100项、国家级绿色供应链企业10家。2、强化工业节能节水减排实施工业能效领跑者行动,在钢铁、石化、建材、陶瓷等重点行 业、重点工序开展能效对标。在制药、食品、纺织染整、造纸等行业 开展水效对标。开展工业节能诊断服务,提高电机、变压器等重点耗 能设备能效水平。淘汰落后工艺设备,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和新 设备,加速节能节水改造。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专业化服务 能力的市场主体,开展工业节能和绿色发展政策、
47、标准和规范研究, 为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协同推进高效节能产品、节水器具、绿色建 材、新能源及节能汽车等绿色产品应用。全面实行工业排污许可制度, 推广先进适用的治污修复技术装备和产品,强化清洁生产审核,推进 工业企业全面达标排放和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在重点行业探索开 展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试验示范,探索在钢化联产地区开展二氧化碳 加氢制甲醇能源化利用路径。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到2025年,实施重点绿色化改造项目1000项以上,钢铁、建材、化工等行业重点企业实现节能诊断全覆盖,创建形成20 家节水标杆企业和200家节水型企业,推广50项绿色低碳先进适用技 术。3、深入推
48、进资源综合利用推进尾矿、冶炼废渣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培育一批工 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重点企业。加快推进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集聚 发展,重点支持承德、唐山、邯郸等地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 构建和延伸跨行业、跨区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条,建设一批工业固 废综合利用基地(园区)。支持建立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研发机构,搭 建产业创新平台,推动形成全省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技术支撑体系。积 极争创曹妃甸国家进口高端装备再制造产业示范园区,加快建设河间 京津冀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等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开展再制造 产品认定。推进京津冀新能源汽车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回收利用,建立 全产业链共享的动力电池回收、性能
49、检测评价、梯次利用、有价组分 再生利用体系,健全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和可追溯机制, 探索形成京津冀区域协同管理模式。支持唐山曹妃甸区、沧州渤海新 区发展浓海水制盐、提钾、提澳,形成海水淡化、海水冷却和浓海水综合利用全产业链创新发展模式。到2025年,培育工业固废资源综合 利用示范基地5家、示范企业10家、创新平台5个。4、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实施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协同创新行动计划,提升工业企业本质 安全水平。构建安全生产双控长效运行机制,全面开展民爆行业和装 备制造企业标准化达标建设,加快制定工艺、技术、设备和材料安全 准入标准,严格高危行业领域项目安全准入审查、从业人员安全资格 准入,持续开展民爆行业大排查、大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