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赤壁赋》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赤壁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冯、纵、倚、食”等以及倒装句式。2 .品读文赋骈散结合的语言,体会其与作者情思流转间的对应关系。3 .分析关键句“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 物与我皆无尽也”和“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感悟其 表现出的苏轼的人生哲学,理解赋体主客问答的论辩艺术。4 .通过群文阅读的方法,探讨文本“文学山水和土人情怀”的文化内涵。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第一课时导入我们之前读过余秋雨的 加蛔愚,突围一词表现苏东坡在黄州 时期思想上发生了很大 的改变。他在这一时期创 作了一词二
2、赋,我们已经 学过了他的词,那么他以 赋的形式表达了什么情 思?又为何要以这种文 体形式来创作?回忆已经学过的苏东坡突围和 念奴娇.赤壁怀古,思考老师 提出的问题。由学习过的知识 引入到新内容学 习,创建新旧知 识间的联系,同 时又自然地导入 到课文的主要教 学目标。1 .我们先解决第二个问 题。首先请同学概括一下 赋的文体知识。2 .赋的这些特征与苏轼1.赋有大赋、骈赋和散义赋,本篇 是散文赋。它既有传统赋的铺陈排 比和夸张,问时又有散文的清新自 然;句式上讲究对仗而又灵活多1.展示学生预 习作业,提高其 课堂参与度,同 时丰富其对文赋遗世:遗弃尘世;(表明想要表达的情思之间变;以四六字句为
3、主;语言上讲究押体式特征的有何关联?我们先来 关注句式特征。朗诵1、2 小节,看看四六字句和散句韵又不囿于对仗,不泥于韵律;形式 上多以主客互答行文构思。2 .朗诵 1、2节,关注四六字句和散句的表现认识。2.抓住句式 特征与文章情二、分别是哪些?与情感内容。思间的关联,既抓住文体的关联是什么?(带领学生发现第1节写景的“白露横江,水紧扣文本,又将特征,探一起分析)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言文的学习结合讨情思流(1)苏子的心情在第1然。”和第2节描写箫声的“如怨如在一起,避免脱转节中表现的是自在快乐, 请大家再读一遍,思考这种 乐是怎样的乐?具体 还表现在哪些字词 中?(纠正读音、落实
4、关键字词 解释)(2)第2节写客人悲凉 的箫音引发苏子悲情。这 里,大家提出了一个问 题:“为什么前面那么快 乐,这里突然就悲了? ”(3)在理解词句意义和 情思流转后,齐读1、2小 节,注意读出情绪上由自 在畅快到悲情生发的 变化。3.作业布置:分析第3-5小 节句式长短与苏子情思 间的关联。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蔑妇。”是 整饬的四六字句且对仗工整。四六字 的对仗写景之语读来朗朗上口,给人自在 逍遥之感,也符合当时景色清新而作者心 情自在的表达特点。而中间夹以五字或 八字的散句,对仗整齐,又与悠然自 在的心情相关,如“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
5、止”,这 里的虚词“乎”和连词“而”没有 实意,但加上去给人舒缓自在的感觉。 在描写客人箫音时,四六字句多于八 字的长句,带给人紧张之感,这与文 章情绪的转折正好对应。由句式长短的分析和诵读的体 验,感受到作者情感在游赤壁之初是自在 快乐的,但客人箫音引发了他内心的悲 情。3. (1)纵:任凭;凌:越过;冯(ping):通“凭”凌空;离文本的标 签式概括。3.既是让学生提 前更熟悉后面文 本内容,又是对 本节课学习内容 的巩固迁移 训练。提高学生 阅读文言文能 力,形成一种文 本阅读策略。作者情感上对人世的主动抛弃,和寻求 精神自由的坚定决心);这是一种畅游之乐、超脱之乐,具 体表现在“徐、纵
6、、凌、冯”和“浩浩 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诵明月之 诗,歌窈窕之章”的字句中。表现作 者当时泛舟夜游的自在,任凭小舟飘 荡,随性自由,越过万顷江面,不受 限制而产生一种超脱,遗弃尘世的快 乐;还有与客人同游饮酒时的快乐,以 及诵诗歌章的文人雅趣之乐。(2)师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这 里的悲音不是突然而至,“倚歌而和之”,“倚”是“按着”之 义,客人的音乐只是应和,说明苏子 诵的诗和唱的歌本就有悲音。进而分 析典故“明月诗,窈窕章”以及意象 “美人”。联系以前学习过的香草美 人文学传统,结合苏轼此时的创作背景, 理解其中透露出的作者怀才不遇的哀 怨和渴望君主赏识的政治理想O止因为 作者心中有报国
7、之志,所以面对贬谪的 现实处境才生发出无限悲愁,这种哀愁 其实一直在心底,第1节中的“月 徘徊,“饮酒乐甚”其实都暗示了 情感上的矛盾复杂性。(3)齐读第1、2节。3.完成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第二课时二、抓 住文体 特征,探 讨情思 流转1.齐背第1、2小节。第34两节有精彩的 主客问答,请大家两人一 组,根据你们的理解,用 自己的语言,依据文本 演绎一下他们论辩的 过程。(提问:a.你觉得客人因何而 悲? b.为什么要写到 曹操? C.苏子用什么 道理来劝慰客人的?)3.苏子的这一番劝慰 之词蕴涵了那么丰富 的哲学思想,那么他回艮 客人了吗?请大家一 起读最后一段。1 .齐背第1、2节。
8、2 .学生先根据文本,以自己的理解去演绎主客论 辩的过程。然后师生一起讨论解答问题。a.客人因人生短暂、无常而功业无成所悲,这几 重悲的层次是不同的。先是由曹操一世之雄的 功业,而引发政治失意,理想落空的悲;再然 后由“一世之雄而今安在哉”引发人生无常 的悲;最后从水月永恒的参照中看到人生短暂 的悲。悲的内涵越来越深,由政治失意而至生 命短暂的永恒哲学问题。b.作者夜游赤壁,由此而自然联想到与此相 关的风流人物;以曹操当时的盛况来比照此时 作者的处境,突显作者政治上的不得意,和他内心 的悲凉;特写曹操盛时之景与后来的衰败而消 逝于历史长河中做比照,表现人生无常而短暂 的悲凉。(交流上节课后的作
9、业)对曹操感怀的一段文 字中,多用四字句描写想象中的历史之景,节 奏感很强,有势如破竹之感,将读者带入到气 势恢宏的场面中,真实感受曹操作为一世之雄 的气概。而当客人回到现实,悲叹自身时,又住 了 11字的长句来表达人生无常之悲,给人无法 摆脱,绵长而无奈之感。至此,文章的情绪到了 最低点,基本上没有四字句;之后苏子的论辩之语,同样选用的都是长句, 与前文形成对照,长句的舒缓与所阐释人生哲 学的深刻是一致的。C.苏子以水月之“变与不变”的比喻来宽慰 客人,认为应该辩证地看待生命长短,以统一 的标准看待自然的永恒和人生的有限; 分析关键句“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 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10、则物与 我皆无尽也”(翻译同步落实),可以从庄1.经 典篇目 的记诵, 有利于让 学生浸 润于优 秀的传 统文化 中,提升 文学感 受力和 对语言 的敏感 性。2.充 分调动 学生参 与课堂 的积 极性,同 时也加深 对文章 中哲学 思想的 理解 感悟。子的齐物论思想阐释,也有佛家的轮回思想及 灵魂与肉的关系,同时还可以用儒家的“二不朽”来 解释。(教师补充:也可以从语言的惯性和前 后句的对称、关联性去理解)其次是“取与不取”的态度。“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强调人生应有所舍和得,应 立足当下。“惟清风与明月”是“造物者之无 尽藏”而为我们所享用,这里作者是由佛经中 语化用而来,也表现
11、出他一贯的立足当下的生 活态度。工第5节,“客喜而笑”且最终“相与枕藉乎舟 中”,主客由最初畅游的快乐到悲情的感发, 再到最后“杯盘狼藉”的尽兴与释怀,在情感上 更加快乐,思想上也更加超脱。三、群文阅读,其文化内涵1.刚刚的问题,有同学持不 同意见:“认为苏子并没有 说服客人,最后的“笑” 是一种无奈的笑”。大家 结合老师提供的阅读 文本来讨论一下,苏子真 的潮艮客人了吗?找出 依据。2.还有同学提出质 疑:作者因为被贬而心 生悲情,寄情山水而获得 安慰,这是逃避现实,是 消极的吗?1 .结合教师提供的拓展文本归青的苏子真 的说服了客人吗?一一前赤壁赋中苏子论 辩策略的分析、詹丹苏子何以能说服
12、客人 重读赤壁赋兼与归青老师商榷和田海 兴的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一再读 赤壁赋, 然后到文本中去找出自己观点的依据。2 .探讨中国古代文人寄情山水的文学 传统,阅读文本文学的山水与山水的文学一 一略论中国古代山水文学的发展过程和论山水 文学与士人的精神寄托,然后得出自己的判 断。引入群文 阅读的方 法,向学生 提供多样 相关文本, 在议题之 下进行讨 论,让学 生自己建 构意义, 做出判断。 以发展他 们批判性 的思维C四、总结课堂先交给学生来总结概 括,教师做补充。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从文 赋的文体特征进入,分 析了文章句式与作者情 思之间的关联通过诵读 感受其语言的节奏和韵律, 以及流露出的变化的情 感;分析了苏子的论辩 技巧,探讨关键句中表现 出的作者的人生哲学 思想;最后结合同学们的提 问,引入群文阅读的方法, 深入探讨了文本的文化内 涵。学生尝试概括本课学习收获。回顾整篇 课文的学 习过程, 由这一篇 的研读过 程总结出 可行的, 文赋的阅 读方法, 帮助学生 积累文言 文阅读策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