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乡村振兴工作总结素材汇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52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乡村振兴工作总结素材汇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52篇).docx(19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乡村振兴工作总结素材汇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52篇)目录一、省级以上1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五年综述12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西省乡村振兴综述53 .内蒙古推深做实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综述7二、市级4 .南昌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综述115 .淮北市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综述166 .滁州市高质量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工作综述257 .吕梁市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纪实288 .定西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综述319 .九江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综述3910 .呼和浩特市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综述4311 .全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
2、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综述4612 .兴安盟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综述4913 .齐齐哈尔市社会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综述5314 .白城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综述5515 .荷泽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纪实5816 .韶关市2022年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综述6117 .运城市强力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纪实6518 .四平市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纪实68三、县市区19 .陆丰市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工作综述70 畜牧、水产等四个千亿元产业,打造了小龙虾、富硒蔬菜、鄱阳湖稻米、赣中 南肉牛等四大国家级产业集群,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39个、国家现代农业 产业园8个、
3、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37个,休闲农业营业收入从2012年的60亿元增 加到2021年的338亿元。十年来,我省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推动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 全省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3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49个,全 省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从2012年的789个增加到2021年的4413个。全省深入 实施“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品牌战略,赣南脐橙、南丰蜜橘、庐山云雾茶 等5个地理标志产品荣登全国百强榜。三、乡村面貌焕然一新“逗留一晚”主打客家风,“雅一居”聚焦乡愁情怀 龙南市里仁镇正桂 村通过盘活老屋资源,变老屋为民宿,“空心村”成为“网红村”。正桂村的 巨变得益于龙南市通
4、过修缮乡贤乡居、保护围屋、建设民宿“三轮驱动”,探 索资源整合、活化利用、长效保护“三位一体”的农村“老屋复活”改革,推 动农村面貌呈现新变化。十年来,我省农村改革让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了 坚实基础。推动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改革。我省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全 省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1979万亩,流转率53. 9%。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 点任务基本完成,90%以上的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超10万元;深化农村宅基地改革。我省制定出台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和规范管理三 年行动方案,明确了三类县的改革任务,其中4个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率 先完成宅基地摸底调查,颁发房地一体不动
5、产权证书28. 1万本,颁证率达96%;建设幸福美丽家园。我省坚持全域化整治,76%的自然村开展了整治建设,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5. 96%,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基本实现行政村全 覆盖。全省持续实施新农村建设“五大专项”提升行动,打造美丽宜居乡镇623 个、美丽宜居村庄7027个、美丽宜居庭院81万余个。清丰县争创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工作综述(2022年11月8日)近日,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发布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 名单,共有100个单位入选。其中,清丰县与我省舞钢市、兰考县、光山县、长 垣市共同入选,系我市唯一。近年来,作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清丰县坚持 把实施乡村振
6、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守牢国家粮食安全和不 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项 重点工作,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绘就 了一幅乡村振兴“丰景图”。一、筑牢“压舱石”,让广大群众端稳“金饭碗”深秋时节,清丰县马庄桥镇赵家村,金灿灿的阳光洒满一排排白色食用菌 大棚。大棚里,菌包整齐有序,菌菇长势旺盛;大棚外,脱贫户闫彩玲开着红 色电动小汽车,后座上放着刚采摘的蘑菇,行动带风。路上碰见熟人,被调侃 一句“彩玲现在可是赚着钱了”,她咧嘴笑个不停。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直以来,清丰县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 兴的关键和富民
7、强县的重要抓手,全力做好“特、优、融”三篇文章,着力构 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速推动乡村振兴,让群众端稳“金饭碗”,走好小康 路。一是做大特色产业。落实“一县一业”,坚持“一镇一特”,围绕食用菌、 红薯、辣椒、叶菜等“红白绿”三色特色农业,重点推动河南万邦农产品交易 中心、豫鲁冀现代电商物流产业园、裕丰食用菌加工等项目建设,积极争创国 家级食用菌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红薯现代农业产业园;借鉴推广临颍县“麦 椒套作”模式,强力实施“47331”工程,推动形成4家龙头企业、70个食用菌 种植基地、30万亩辣椒、30万亩红薯、10万亩叶菜蓬勃发展新局面。二是做优龙头企业。强化政策支持和重点扶持,不断壮
8、大粮食精深加工、 畜牧养殖加工、副食品加工、食用菌生产加工等四大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加快 培育桃园建民、慷达食品等食品企业,进一步叫响“清丰菇雨” “小农Y红薯” 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同时,立足资源优势,积极实施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行动,推 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发挥大地密码、华董科技等龙头农村电商示 范作用,大力发展直播经济,目前年网络销售额在10亿元以上。三是做好三产融合。深度挖掘清丰红色文化、孝道文化,依托全国首个全 奥运项目极限运动基地、国家4A级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纪念馆,加快中 原首席红色文旅综合体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鼓励支持大地密码、华董科 技等农村电商提质增效,让更
9、多农产品就地线上增值、农民就地线上就业。二、打造“新风景”,让乡村有颜值又有内涵“游人看风景,俺在风景中“。作为国家级文明村,清丰县韩村镇西赵楼 村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生态花园”。走进村里,一眼就能瞧见小桥流水的美 景,感受到野鸭嬉戏、锦鲤跳跃的风情;宽阔笔直的道路两旁,法国梧桐、大 叶女贞等苗木与复古样式的路灯相映成趣;文化广场上,各种运动器材一溜排 开,凉亭、长廊点缀其中 西赵楼村的美,正是清丰县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 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不懈实践。近年来,清丰县全面落实省委“治理六乱、开展六清”集中整治行动要求, 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同时突出城乡融合,着力打造“美 丽
10、宜人、业兴人和”的乡村建设样板。一是科学编制乡村规划。坚持“多规合一”,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生产力 布局、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发展布局,按照城郊融合类、拓展提升类、特色 保护类、搬迁撤并类、整治改善类,加快规划编制速度,一体化统筹推进,力 争年底前完成81个行政村“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二是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坚持把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 服务提档升级作为着力点,重点抓好“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提质扩面、农村 供水“四化”长效推进、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快递村村通、农村环卫一体化、 污水处理等工作;加快发展教育、医疗、养老等农村社会事业,推进城乡基本 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补齐农村基
11、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让广大人民群众获 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三是巩固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成果。以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 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街道立面美化、胡同亮化、乡村特色文化、基础弱 电标准化”专项行动为抓手,积极开展“四美乡村”“美丽小镇”“五美庭 院”“两场五园”创建活动,不断扩大巩固创建成果。今年4月,清丰县代表我市 在全省农村人居环境调度会上作典型发言。三、夯实“硬支撑”,让乡村从形态美到制度美“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讲一讲孝子张清丰的故事”日前,清丰县和义 路小学的老师带领学生到孝道文化园开展廉洁文化实践活动。清丰县是全国唯一以孝子之名命名的县
12、,被称为“中国孝道文化之乡”。近年来,清丰县全面落实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的意见,抓实善治乡村建设、平安乡村建设、廉洁乡村建设,推动乡村治理 末梢延伸下沉,形成多层次、立体式的乡村治理体系,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 水平。一是建设善治乡村。深入实施党组织“堡垒”工程和“头雁”工程,开展 星级支部创建活动,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打造农民自己“说事、议事、 主事”平台,深化全科网格化管理服务实效,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 下移,打造乡村治理体系试点村,不断提升乡村社会治理精细化、精准化水平。二是建设平安乡村。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发挥“娟子工作室” 作用,健全矛盾纠
13、纷多元化解机制,加大对农村非法宗教活动的打击力度,推 进农村扫黑除恶常态化,完善“一村(格)一警”等长效机制,切实抓好“三 零”创建,加快建设乡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有效维护农村社会安定和谐。三是建设廉洁乡村。加强廉洁乡村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建设,全面落 实“清廉濮阳”建设各项安排部署,巩固廉洁乡村“六有”规范化建设和“四 大提升行动”成果,改造提升全县廉洁乡村示范点34个;紧扣“三个聚焦”, 开展十四届县委村居巡察,目前已完成首轮巡察村居85个、反馈问题428个、整 改完成383个、持续整改45个。柘荣县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综述(2022年9月26日)金秋时节,漫步在柘荣田间地头。白墙黛瓦的农家
14、小院有序排列,幸福甜 蜜的笑容弥漫田野,丰收景象随处可见 村子美了、产业旺了、收入增加了, 美丽乡村建设迈出铿锵有力的步伐。近年来,柘荣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扎实 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不断强化乡村振兴要素保障,确保群众稳定增收,奋力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奏 响村美民富激昂旋律。一、绿色发展描绘乡村新“丰”景水声潺潺,畲药飘香。9月1日,记者来到柘荣县乍洋乡宝鉴宅村,只见畲 族风格的建筑映入眼帘,大批游客纷至沓来,一幅秀丽的乡村画卷展现在眼前。“过去,村民们靠种植茶叶谋生,收入单一。”宝鉴宅村党支部书记、村 主任吴国瑞介
15、绍,为拓宽村民增收渠道,壮大村集体经济,宝鉴宅村借助交通 便利、生态优越等有利条件,合理编制村庄规划,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将 畲族传统村落保护与生态家园建设有机结合,构建“畲乡文化” “科普拓展” “休闲娱乐”等旅游体验板块,将民族村打造成“网红村” “打卡地”。乡村美丽蝶变带动了当地旅游,不少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嗅到了商机,纷纷 返乡创业。村里新建的畲药园里,村民雷宗桂正在进行拔草除虫等养护工作,一株株 黄精在他细心呵护下茁壮成长。“别小看这野草,仅10亩地,三年后就能 获得纯收益30万元。”两年前,雷宗桂创办了畲乡农民合作社,雇村民到畲药 园帮忙,带领村民一起在家门口致富。绘就绿色画卷,助力
16、乡村振兴。宝鉴宅村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方式, 大力发展茶叶、果蔬、花卉、畲药等特色产业,结合草莓园和非洲菊种植基地, 促进农旅融合发展,为壮大村集体经济不断探寻新路径。“去年,村集体收入 29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13500元。村子变美了,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吴国 瑞说。宝鉴宅村的发展正是柘荣县推动乡村宜居宜业、探索生态振兴实践的典型 案例之一。靴岭尾村以“美户美家S。福进万家”为主题,吸引广大村民积极参与 房前屋后整治与发展庭院经济,高标准建成31户特色庭院,实现户均年增收2. 3 万元;岭边亭村突出大手笔、微整治相结合,完成裸房立面改造,建设“飞 檐走壁”“天梯”茶吧等网红打卡点,形成
17、“村在花园中,人在庐境里”;黄柏村突出因地制宜,结合游朴名人廉政文化、游氏仙姑信俗文化, 创建游氏文化公园。据了解,截至目前,柘荣县新打造美丽乡村微景观90处、 创建美丽乡村小公园24个、美丽庭院示范户261户,培育出13个金牌旅游村,获 评福建省美丽休闲乡村1个、省“水乡渔村”休闲渔业示范基地1个。近年来,柘荣县紧紧围绕“中国慢城so长寿柘荣”主题定位,以“五个美 丽”建设活动为抓手,综合推进“美丽庭院”创建,不断提升乡村微景观内涵, 重点创建美丽休闲乡村、美丽森林人家、美丽水乡渔村、美丽民族特色村寨四 种类型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点,有效实现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与文化有机 结合。在提高乡村“
18、颜值”、农民收入的同时,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二、红色赋能书写振兴大文章从再现峥竦岁月的西竹岔战斗展示馆,到融入西竹岔战斗元素文创产品的 红色文创展厅;从革命先烈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的红色廉政课堂,到助力农业 产业发展的土特产品展销区暑假期间,柘荣县楮坪乡洪坑村迎来一批又一批游 客。据了解,柘荣是闽东苏区重要组成部分,是闽东革命中心之一,西竹岔战 斗发生在楮坪乡社坪村、洪坑村和苏家洋村相邻地界山头上。1998年12月,中 共柘荣县委、县政府在西竹岔北侧建立“西竹岔战斗纪念碑”;2018年9月,西 竹岔战斗遗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列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纪念“西竹岔战斗
19、”,传承革命历史,弘扬红色文化,2019年,洪坑村 以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为契机,通过党支部领办引进社会资源,在西竹岔山头 建设“西竹岔战斗”遗址展示馆,修缮战斗纪念碑、战壕等,并创建“烽火S。 西竹岔”文创品牌。与此同时,洪坑村引进福建马风景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流转土地2000 亩,在“西竹忿战斗”遗址周围建立“土楼”风格的红色旅游开发区,开设可 容纳百人的红色文化课堂,建成集观光旅游、休闲娱乐、教育培训于一体的红 色教育基地。该基地吸收周边村庄近千名群众前来务工就业,有效解决群众就 业难问题,群众人均年增收10000余元。“近年来,楮坪乡立足红色楮坪、茶果淳乡发展定位,坚持一轴五 圈发展规
20、划,将红色文旅休闲区作为发展重中之重。”楮坪乡乡长赵中 华介绍,通过抱团发展,洪坑村、社坪村和苏家洋村整合土地、引入资金,三 个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统筹农村污水处理、废物回收体系建设、村容村 貌整治等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动“楮坪一洪坑一苏家洋一社坪”高标准农村 公路建设,深耕红色文化,不断放大红色文化招牌。挖掘红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楮坪乡在洪坑村葛藤山建设农业基地,发 展冬桃、黄桃等特色产业200余亩,并与东源铁场村共建,动员15户群众示范种 植黄椒50余亩,辐射带动苏家洋、社坪等村发展。苏家洋村以“七彩果园、诗 画苏家洋”发展脐橙、砂糖橘、西瓜等特色水果200亩,社坪村种植钩藤、覆盆
21、子、太子参等中药材400多亩。不断壮大特色产业,助力群众增收,为农村经济 发展注入新活力。一直以来,柘荣县高度重视和支持发展红色旅游,不断挖掘红色资源,认 真做好革命文物保护工作,着力挖掘富溪”里街秘密交通站”、西竹岔战斗遗 址、英山人民公社等红色旅游资源,加大红色旅游景点建设,推出了富溪“红 色一家人”、西竹岔战斗遗址文化展示基地等相对成熟的红色旅游景点,深度 开发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体验型、参与型、娱乐型旅游项目,让游客在参与体 验过程中接受红色文化熏陶,让“红色资源”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三、特色产业铺就多彩增收路9月1日,走进柘荣县城郊乡岭边亭村,只见垄垄茶树,郁郁葱葱,茶农们 穿梭
22、于茶园内进行除草等日常管护工作。茶园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农忙景象,村子的另一边一一福建恒馨茶业有限 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仔细包膜、熨烫,一盒盒包装精美的茶叶被打包装箱 后销往北京、山东等地。据了解,福建恒馨茶业有限公司是岭边亭村龙头茶企,该公司于2017年成 立,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年生产5万公斤茶叶。“我们茶树采用有机培育,不施肥、不打农药。”福建恒馨茶业有限公司 总经理孔灿钟告诉记者,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带动周边1200 多户村民增收。“目前,全村共有茶园5700余亩,生态茶园400多亩,茶叶企业5家。群众 通过流转茶园、茶叶售卖、茶企务工等渠道,户均年增收1.5万元。
23、”据岭边亭 村党支部书记肖岩炳介绍,在茶企带动下,岭边亭村逐步打造以白茶产业为依 托,融合生态旅游资源,集白茶产业、茶艺文化、茶道养生、茶园休闲等为一 体的茶旅专业村。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物质基础。为推动茶叶等传统产业发展,近年来, 柘荣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发展以茶叶为主导的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出台了进一 步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等相关政策,每年统筹安排数百万元专项资 金,用于生态茶园建设、茶叶质量管控、扶持龙头发展、打造公共品牌、市场营 销拓展、人才技术培训等产业工程建设,着力提升“柘荣高山白茶”竞争力、 带动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
24、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特色产业蒸蒸日上,乡村发展后劲十足。岭边亭村产业兴旺是柘荣县乡村 振兴的又一生动实践。近年来,柘荣县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核心和载体,不断深化“2+N” 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太子参、茶叶两大主导产业稳步成长,油茶、食用菌、辣 椒、林竹花卉、名优水果、林下经济、文旅等特色农业焕发新活力,截至7月底, 柘荣县优势农业提效专项行动项目共完成投资2. 4693亿元,投资额完成率 71. 78%,位居全市第一。“下一步,柘荣县将继续融入全市建设全国乡村振兴样板区大局,念 好山字经、打好特色牌,继续做大做强县域2+M绿色生态农业,重 点推动太子参产业升级和柘荣高山白茶公共品牌打造,释
25、放乡村振兴绿色动能, 并结合全域旅游发展,打造好13个金牌旅游村、串联起4条乡村振兴示范带,把 柘荣的绿色生态、山水脉络和独特人文融入乡村建设,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 特色、柘荣亮点的乡村振兴之路。“柘荣县副县长韦莉说。陆河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纪实(2022年9月1日)陆河,山水秋色,美不胜收。干净整洁的村庄,充满生机的田野,宽敞平坦的公路,欢乐的村民生活在 这里的客家人越来越有幸福感。近年来,陆河县紧紧围绕“打造美丽大花园、实现绿色新崛起”的发展定 位和“八大美丽”创建要求,集中力量统筹推进,全面落实巩固脱贫成效、推 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5+2”农村综合改革、强化 农业
26、农村优先发展要素保障等工作任务,初步形成县城美、乡镇美、村庄美“三 美“乡村振兴新模式。获评国家示范县称号9个、示范镇称号3个、示范村称号11 个;全省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检查验收和省级乡村振兴实绩考核连续三年获 得全省优秀名次。一、保粮安推进揖荒耕地复耕复种今年以来,该县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摞荒耕地复耕复种,支持发展粮 食生产,提高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在螺溪镇欧西村子背自然村龙告弗,昔日杂草丛生的摞荒地,如今已是连 片绿茵茵的稻田,鸟儿在田间上快乐地飞翔,婉转啼鸣。“这近100亩摞荒地, 今年春我们通过流转后,进行全面整治,种植上水稻。”螺溪镇经济发展服务 中心办事员叶剑贤说。河田镇共联村
27、党员干部率先垂范,积极推进摞荒地复种。作为地处山区的陆河,该县高度重视做好粮食生产工作,全力保障粮食安 全,确保粮食稳产增收。今年该县摞荒地复耕复种工作积极推进,据了解,2021 年省下发该县连片15亩以上摞荒耕地图斑264个,面积6944. 48亩,其中可复耕 面积4571. 09亩,不具备复耕条件面积2373. 39亩,现已全面完成可复耕摞荒耕 地复耕工作。今年以来,该县多措并举加快推进摞荒耕地整治,统筹安排涉农资金达435 万元,用于摞荒耕地农田水利等基本生产。南万镇为推进摞荒耕地复耕复种工 作,多措并举,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和种植补贴力度,进一步激发村民耕种积极 性。目前,该镇桂培村400
28、多亩流转土地给第三方承包,确保晚造粮食丰收。螺 溪镇出台螺溪镇关于抢抓春耕生产、实现耕地“零摞荒”的通告,制定了 一系列奖补制度,落实摞荒地整治资金、为种植户免费提供优质水稻种子、免 费购买水稻保险等惠农措施,为推进晚造粮食生产提供保障。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推进农田建设是重要基础。今年以来,该县采 取有力措施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目前,已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0. 43万亩。二、兴产业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基础。近年来,陆河县大力发展乡村特色 优势产业,推动农业产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逐步形成了乡村美、产业兴、村 民富的发展模式,促农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全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
29、园建设。成功申报陆河县油柑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加快产业园建设进度,园区共规划建设25个项目,目前已有12个开工建设。加 快推进陆河县金南峰生态油柑种植基地、陆河县河口镇油柑产业基地等项目备 案审批工作。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全力打造都市型现代精品农业,重点抓特色产 业,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构建“陆供优 品” “陆供臻品” “陆供贡品”品牌体系,培育申报国家、省、市龙头企业和 示范社。截至目前,该县累计引进超亿元产业项目有10多个,其中,一产项目1 个,投资额3亿元;二产项目9个,投资额28.25亿元;三产项目2个,投资额16 亿元。积极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
30、截至目前,该县共注册成立了农民合作社442 家,其中有国家示范社4家、省级示范社28家、市级示范社39家、县级示范社51 家;家庭农场219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7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4家、县 级示范家庭农场18家;农业企业220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 29家、县级龙头企业36家。今年新增农民合作社33家、家庭农场17家、省级农 业龙头企业1家,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6家。与此同时,该县积极做大做强做优青梅、油柑、茶叶等特色农产品,打造 “一县多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农业产业发展格局。加快推进环海农牧和 天种生猪养殖项目,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民宿文宿新产业新业态,发
31、展 都市农业、现代精品农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整容颜打造秀美宜居乡村“以前村口那条水沟,村民把垃圾往沟里倒,一到夏天蚊虫乱飞,你看现 在多好呀! ”欧西村民老罗开心地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是陆河这几 年来最具“颜值”的工程之一。为有效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该县突出抓好:一是制定出台方案。 出台关于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保持村庄常态化干净整洁有序的实施方 案和关于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健全完善长效管护机制的实施方 案等一系列文件,确保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整洁有序。二是建立健全农村 厕所,卫生保洁等日常管护机制。印发了陆河县关于扎实推进“十四五”农 村厕所革命的工作
32、方案,进一步提升农村厕所质量和长效管护机制的建立健 全,每村安排落实10万元保洁经费,聘请第三方保洁公司或保洁员,常态化开 展村庄保洁工作。三是持续推进生活垃圾治理。按照“一县一场、一镇一站、 一村一点”的工作要求,建立了 “户分类投放、村集中、镇转运、县无害化处 理”的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模式,各环节衔接紧密、运行良好,垃圾 日产日清,实现了生活垃圾处理全覆盖,环境洁净、优美的人居环境。四是深 入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开展水唇镇吉龙村至螺洞世外梅园至东坑镇共光村道路 绿化。目前,全县已全部启动农村“四小园”建设工作,建设小菜园个数2985 个、小果园1510个、小花园957个,小公园果9个
33、。今年以来,该县还加大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 理攻坚行动,加快推进农村村内道路建设,继续实施农村集中供水保障攻坚行 动,有力地推动了该县农村人居环境由基础整治向品质提升迈进。内蒙古推深做实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综述(2022年9月28日)办好农村的事情,实施乡村振兴,关键在党。近年来,内蒙古深入推进抓 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以组织路线服务保证政治路线的高度政治自觉,坚持党 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切实把党建资源转化为乡村振兴资源、把党建活 力转化为乡村振兴动力、把党建成效转化为乡村振兴成果,推动全区农村更富 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一、强化党建引领形成,乡村振兴聚合力实
34、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全区各级党组织凝聚政治合力,突出 党建引领,强化政策衔接,压实工作责任,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有力 的组织保证。一是抓重点解难题。坚持把党建“主业”与乡村振兴“主责”相统一,聚 焦重点难点,集中攻坚克难,把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纳入组织工作破解重点 难点问题12个“揭榜领题”重点任务项目之一,逐条逐项分解,明确责任分工, 提出具体措施,定期调度通报。二是抓落实聚合力。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印发内蒙古自治区抓党建促乡村 振兴工作方案,将5个方面41项重点任务,分解给26家厅局单位、12个盟市共 同落实,进一步健全完善组织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三是抓责任强
35、基础。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推动自治区、盟市、旗县 (市、区)党委书记和组织部长任期内分别做到旗县(市、区)、苏木乡镇、 嘎查村“三个走遍”和旗县(市、区)领导班子成员包乡走村入户、苏木乡镇 领导班子成员包村联户,形成上下联动、协调推动的工作格局。二、建强基层组织,筑牢乡村振兴主阵地扫码关注上面公众号,获得更多文稿实用素材士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农村牧区工作千头万绪,抓好基层组织 建设是关键。内蒙古坚持从一线支部抓起,织密建强党组织领导的村级组织体 系,着力筑牢乡村振兴战斗堡垒。哪西县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纪实(2022年 10月 15 日)金秋十月,走进七夕故里即西县,只见金黄的稻田环绕
36、群山,平坦宽阔的 柏油路串起错落有致的农家庭院,现代化的农业大棚里绿意盎然一幅山青、水 绿、天蓝、人和,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大美那西新画卷徐徐展开。近年来,那西县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 富裕”总要求,哪西县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首要 政治任务,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改善,群众幸福感不断攀升。一、六大产业激发乡村活力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香菇产业是全县六大重点农业产业之一,市场主体充分发挥资金、技术、 市场资源优势,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加快推进香菇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将香菇 产业培育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支柱产业。全县强化人才、品
37、牌、科技支撑, 推动香菇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农旅康养等深度融合,努力把香菇产业做大 做优做强。”今年8月19日,哪西县委书记、香菇产业链链长查宏在全县香菇产 业链专题座谈会上的讲话,极大地鼓舞了全县菇商、菇农。近年来,哪西先后投资2. 65亿元,在全县18个乡镇(场、区)建成香菇种 植大棚14841个,配套建设制棒基地10个,形成多村连片发展格局。同时,严格 按照标准,建设香菇种植基地、产品深加工基地、菌草试种基地、外贸出口基 地、菌种研发中心、香菇交易中心,全县239个基地全部纳入物联网监管系统。 此外,坚持产品研发、精深加工、冷链仓储一体化发展,建成占地126. 5亩的百 亿级现代农业
38、产业园,打造智慧风味罐头加工厂、智慧调味酱加工厂、智慧鲜 菇分选厂、智慧干菇加工厂、冷链物流中心、农产品展示中心,成功创建省级 现代农业产业园。今年截至9月底,全县完成食用菌种植2750万袋,鲜菇产量2. 12 万吨,实现综合产值11. 88亿元、外贸出口6747. 35万美元。白云在脚下舒展,山路盘旋而上。日前,记者在湖北口回族乡小新川村看 到,一排排羊栏干净整洁,一只只马头山羊膘肥体壮,养羊大户刘焕兵正拿着 铁锹在羊舍里忙碌着。“我目前有6个小单元羊栏,年饲养量550只,毛收入达 到40多万元。”刘焕兵笑着说。马头山羊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邮西县的优质特产之一。近年来,该县 加快推动马头山
39、羊产业链建设,规范“那西马头山羊”品牌的使用与管理,大 力推广发展小单元养殖模式,在种源、扩群、饲料、加工、餐饮等各个环节培 育一批市场主体,建成一批马头山羊示范乡镇、示范村。“那西马头山羊”被 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认定品牌价值15. 93亿元。作为中国七夕文化之乡,哪西县深挖七夕文化,推进“文农旅”深度融合。在观音镇双石沟民俗村,七夕婚俗表演、乞巧美食等体验项目引得游客打 卡。该县在乡村建设中植入七夕元素,成功开发双石沟民俗村、七夕湾、牛郎 庄、织女坊等一批民俗村,1200余户村民吃上“旅游饭”,户均年增收L 5万元。店子镇生产“七夕艾”、湖北口回族乡加工“七夕故柿”围绕“郑西七夕”,那西县探
40、索开发了一批文创、农创、科创产品。截至去年底,该县“七夕链” 上相关文化产业企业超过110家,商标120余个、产品100余种,带动2300多名妇 女实现家门口就业。近年来,那西县牢固树立“大抓产业、抓大产业”的理念,选定马头山羊、 食用菌(蔬菜)、茶叶、中药材、木本油料、生态渔业6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大 力招引、培育一批实力强的龙头企业,全力推动产业基地集群化、标准化、特 色化发展。二、一村一景打造美丽乡村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村头,杨柳依依,百亩荷塘淡雅恬静。村中,小桥流水,青石板路,民居 小楼古香古色。每逢假期,美丽的淘宝小镇涧池乡下营村游人如织。近年来,该村通过“一月一夜话”“伶
41、姐说法”等方式问需于民,激发群 众参与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的积极性,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持续 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让下营村的美既金玉其外,又锦绣其中。走进城关镇天河坪村,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一座座民房错落有致,村民 家门口的花池里,一簇簇鲜花竞相绽放,微风拂过,伴着花香,令人心旷神怡。该村家家户户门前配有垃圾桶,人口居住较为集中的区域建有“花园式” 污水处理设施。一些房屋的墙壁上绘制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教育 等内容的彩绘,为村庄增添了几分韵味。古亭、婚俗雕像、景观廊、田园民宿走进观音镇,记者看到,一栋栋民宿 依山就势点缀在山间,旧院落被改造成民俗博物馆,土黄色的墙面古色古香
42、。 成群结队的游客,或欣赏秀丽的山水风光,或漫步于田园小路,享受休闲时光。“过去,房前屋后全是养猪场,老远就闻到臭味;如今,村里成了景区, 民房成了景点,村民足不出户就能挣钱。”双石沟村村民杨霞笑着说。一村一景,移步换景。近年来,即西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理念,党员干部带头,群众围绕“扫干净、摆整齐、无污水、清隐患、环境美” 的整治目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2016年以来,累计整合资金3亿多元,改善18 个乡镇286个村的人居环境,受益人口达41万。一幅幅美景映入眼帘,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农村环境治理 正为即西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村民幸福感和获
43、 得感持续增强。三、干群一心同谱文明新篇“吃拿卡要可耻,热情服务光荣;修小康致富路,建文明生态村”在关防 乡沙沟村“荷塘月色”廉洁文化长廊里,村“两委”班子集体廉洁承诺、村规 民约以及独具特色的“农耕文旅”艺术墙吸引不少游客的目光。过去,沙沟村存在纪律不严、民心不齐等问题。在关防乡党委的指导下, 沙沟村“两委”将弘扬清廉文化与文明乡村、美丽乡村建设同步推进,全面建 设“清廉村居”。如今的沙沟村,水岸步道、荷塘月色、油菜花海、田园民宿、边关城墙等 生态宜居“新画卷”与清廉文化礼堂、清廉书屋、农耕文化长廊等廉洁文化“新阵 地”交相辉映,群众参与建设美丽乡村热情高涨,全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农村美,不
44、仅是村容村貌整洁美观,还要农民内心充实;农民富,不光是 兜里有钱、仓里有粮,还要精神丰盈。金秋时节,走进哪西县羊尾镇,文明新风扑面而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里 整齐的书架依墙而立,琳琅满目的书籍分类摆放,四五个留守儿童正在安静地 阅读。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吸引党员干部、乡土人才、返乡创业大学生等 群体注册志愿者2731人,成立志愿服务队12支,围绕环境卫生整治、保护汉江、 防溺水和疫情防控等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在羊尾镇生根发芽、 开花结果,凝聚了人心,巩固了根基,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力。“综合来看,上周的卫生情况,还是王阿姨家搞得最好,我建议给她加1分!” “我同意!”日前,哪西县河
45、夹镇来家河村5组的村民围坐在安置房院场,共同商 讨环境卫生积分情况。今年以来,河夹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深入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 缔造活动,以院落会、座谈会的形式,广泛发动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 评、共享”,共同建设美好家园。为有效提高群众参与积极性,该镇采用积分 制,将村民参与环境卫生整治、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量化为可考评的数据, 并进行奖励,切实增强群众主人翁意识。“以前大家都爱把饮料瓶、旧纸壳堆在门前屋后,非常不美观,现在推行 积分制,积分可以兑换日用品,大家共同爱护环境,环境更好了,村庄更美了!”来 家河村党支部书记秦元清高兴地说。党风正,民风淳。哪西县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46、观,把选树先进典型 作为引领民风的抓手,在全县相继开展“新乡贤”“最美青年”“四美家庭” “最美家庭”“美德少年”“最美教师”“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一大批模 范、最美人物的言行浸润着哪西大地,净化着乡风民风。小康梦圆不是终点,接续奋斗未有穷期。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 拥有“天上七夕so人间邮西”“天子渡口 so古塞上津”两大文化旅游品牌的邮 西,正不断释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所 蕴含的能量。51万哪西人民,正钾足干劲、真抓实干,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幸 福生活。龙安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纪实(2022年9月21日)初秋时节,沿文明大道一路向西
47、驶出市区,风过阡陌,绿浪翻滚。目之所 及,龙安区处处皆风景、徐徐如画卷,嵌于绿色田野的乡村景色尤为迷人。今年,龙安区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安排部署,提升政治站位,强化思想 认识,加强监测帮扶,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持续增加投入,确保已 脱贫人口不返贫、一般群众不致贫,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 效衔接。一、明确责任,锤炼作风提能力强素质“今年,我区共投入各类资金3311万元,对接实施各类项目36个,其中产 业配套项目13个、饮水提升工程13个、其他基础设施6个,坚持问题导向,加强 防返贫监测和帮扶,通过凝聚行业部门合力,进一步促进产业振兴,千方百计 增加困难群众收入。” 9月16
48、日上午,龙安区乡村振兴局局长殷瑞鹏向记者介绍。为提升人员业务能力,切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 接,龙安区乡村振兴局以“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利用周一例会、周 二固定学习日,组织人员开展集中学习、培训等活动,及时传达省、市、区会 议精神,持续提升政治素养和专业水平,聚焦主责主业,发挥牵头抓总作用。据了解,该局结合当前工作实际,建立班子成员联系乡镇(街道)制度, 定期深入一线督导巩固脱贫成果档卡资料整理,指导防返贫集中排查工作,现 场查看项目建设进度,协调解决项目施工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进一步加强作风 建设,强化责任意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二、精准监测,加强帮扶守牢“底线盘”今年5月以来,龙安区开展了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对全区所有农户 进行走访筛查,对“十类群体”进行重点核查,不落一户、不漏一人、不存盲 区、不留死角。截至8月底,全区共有监测对象462户1223人,其中风险消除161 户424人,今年年初以来共新增监测对象60户172人。区乡村振兴局根据监测对 象的风险类别、发展需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开展精准帮扶,截至 目前,监测对象共享受帮扶措施2604条,户均5. 6条。这些数据的背后,是区乡村振兴局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