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卓越高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卓越高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顺德区卓越高中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联考语文测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道家思想的核心是无为,主张顺自然、因物性;而儒家思想的核心是有为,强调制名(礼) 教、规范人性。这两种类型思想的不同和对立是显而易见的,而两者在历史上相互补充、相 互吸收,共同构成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中华民族的主要精神,同样也是显而易见的。诚如 班固所说,“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相反而皆相成也二人们经常把道家的无为理解为一种消极逃避,什么都不去做。其实,这很不全面,也不 准确。应当指出,在道家内部存在着消极无为和积极
2、无为两种不同的学说,他们对于无为思 想精神的理解是很不相同的。道家的庄子学派总的说来比较偏向于消极的无为,他们追求一 种“堕肢体,黜聪明”的“坐忘”(庄子大宗师)和“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的“吾 丧我”(庄子齐物论)的自我陶醉的精神境界。而道家的老子学派所说的无为就不完全 是消极的了。老子所谓的无为,主要是“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六十四章)。他 强调的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老子五十章),和“不自见”、“不自是”、 “不自伐”、“不自矜”(老子二十二章),即不自作聪明、不自以为是、不自居功劳、不 自我夸耀。所以,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也不为,而是主张为而不恃,是要以退为进、以曲
3、 求全、以柔胜刚。荀子在批评庄、老二家学说时,一则说“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荀子解 蔽),一则说“老子有见于诂(曲),无见于信(伸)”(荀子天论),对于两者思想精神 的不同之处,抓得相当准确,点得十分明白。韩非在吸收老子无为思想时,强调的只是君道的无为,而臣道是应当有为的。韩非认为, 君主的任务主要是把握原则、任用百官,如果事必躬亲,不仅忙不过来,也做不好,而更严 重的是,它将极大地妨碍和打击臣下百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君道的无为可以更 好地发挥臣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汉初黄老之学所强调的无为而治,又进一步表彰臣道的无为。汉初的主要政治经济政策 是与民休养生息,强调尽可能少地去扰民,充分
4、调动和发挥百姓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利 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复苏,汉初黄老之学同时表彰臣道无为,正是出于这样的背景。今 存淮南子一书中,保存了不少汉初黄老的学说,其中论及无为思想处,有许多积极的方 面。如其说:“无为者,非谓其凝滞而不动也,以其言莫从己出也J (主术训)总而言之, “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所谓无不为者,因物之所为也。所谓无治者,不易自然也;所谓无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J(原道训) 这里所讲的无为,都具有相当积极的含义,是很值得我们注意的。由此可见,道家的无为思想并不是与有为截然不相容的,而从其积极精神方面讲,道家 的无为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有为,乃至于无不为。同样,儒家的有为思想也
5、不是截然排斥无为的。儒家主要经典论语,也记载有孔子 称颂天道自然无为的言论,如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阳货) 又说:“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卫灵公)儒家对于自然 界的法则也是极为尊重的,强调人类在生产活动中定要按自然界的法则去行动。如荀子说: “养长时则六畜育,杀生时则草木殖。”“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天其生, 不绝其长也。重量、鱼鳖、鳏;鳍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天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后世士大夫的互补人生路途”,结合“道家的无为思想并不是与有为截然不相容的,而从 其积极精神方面讲,道家的无为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有为
6、,乃至于无不为”“表面看来,儒、 道是离异而对立的,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退避;但实际上它们刚 好相互补充而协调”分析,”儒家的有为”和“道家的无为看似矛盾,但实际上它们刚好 相互补充而协调。从古至今,就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说法,不得志时就洁 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显达之时就要造福天下百姓。可以统一在同一个人身上,表现为 不同时期,不同境遇,追求的侧重点不同。如陶渊明,从小受儒家思想的教育,对生活充满 幻想,希望通过仕途实现自己“大济苍生”的宏愿。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 职。但他不满当时士族地主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最终选择了辞官归隐,独善其身,表
7、现出 顺应自然、乐大知命的逍遥无为思想。如苏轼,苏轼在政治上奋发有为、希望实现他经世济 民的政治思想时,曾经批判过释、道思想,但始终未泯灭“兼济天下”的有为思想。在他处 于逆境时,即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难以实现而个人又遭受到排斥打击时,则又更多地接受清 静无为、超然物外的思想,在释、道思想中找到精神的寄托。表现为“独善其身”的无为思 想。(二)现代文阅读II【答案】6、D 7、B8、(任意答出2点即可得4分)“哭”的内涵:央金回想死去的亲人以及自己的断 腿的痛苦与悲伤:面对乡亲温暖的感动:跳舞时的精神宣泄等。(2分)“笑”的内涵:央金回到灾区试图用乐观的心态坚强面对:以及重见阿巴等家乡人的 激动
8、与欣喜。(2分),哭,与,笑”交织,表现央金返乡后情绪的多变与激动,既痛苦又想走出痛苦勇敢 面对的复杂心理,真实深刻地写出了灾区人民难以平复的灾难记忆和伤痛。(2分)19、以人物关系表现“人性的温暖”。选文写地震十年后央金重回家乡,村人云丹带 她上山,阿巴抱她下马,虽没有了亲人,但处处都有亲人般的温暖。(2分)以生动细节表现“人性的温暖”。央金多次微笑,体现了她替对方着想的心理:阿巴 注意到姑娘一直不往村庄那边看,尽量不提起那些逝去的亲人等,表现对央金的关怀和体贴。(2分)用有意缜的事物来衬托“人性的温暖”。虽然经历了大灾难,幸存者心中难免有创伤, 但小说中粉红的冲锋衣、鲜红的西红柿、漂亮的云
9、、清冽的溪水等美好的事物能体现出人物第3页共7页在悲伤中内心的温暖和坚强。(2分)【解析】6、D “主要体现了阿巴对她断腿的同情”错误,阿巴说央金是“云中村的溪水”,赞美 央金就像溪水那般清澈、纯真,体现了他对央金的喜爱和欣赏。7、B “也反衬了人物内心的沉重悲哀”错误,不是反衬了人物内心的沉重悲哀,而是反 映了人物内心的坚强与明朗。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答案】10、B 11、C 12、B13、(1)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善”,“神明”,“得”,“圣心”各1分,最后整句通顺可完整得4分)(2)这样之后,才能教化民众,改变风俗,使周围的
10、人心悦诚服,远方的人依附归顺。(“然后”,“易”,“说服”,“怀”各1分,最后整句通顺可完整得4分)14、文本一是站在教育者的角度,面向的群体是学习的人。(1分)文本二是站在统治阶层的角度,面向的群体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人。(2分)【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仅能记诵杂说而未能创新发挥的人,不能担任教师。这种人,必待学生发问而依问为说,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就要引导启发他们,说了仍不能让学生明白和领悟。对这种教师,辞退是应该的。“足”属于能愿动词,不能独立作谓语,其后必须接动词一一“以为”(让担任的意思),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 “听语”,是动宾关系,之间不可断开,语气助词“乎
11、”后断句,排除D: “力不能问”主谓短语,独立成句,“然后”表承接关系,引出“语之”这个句子,承前省略主语“人师”,代词宾语“之”后断开,排除C。故选B。11、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和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我国古代成人接受教育的最高学府,有时也指教育行政机构”错误,“大学”应为 “太学”或“国子监”,是官办的教育王公贵族子弟的地方,它是古代的高等教育的机构。故选Co1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B. “教育的困难在于缺少严格的老师”错误,文本二中,原文“凡学之道,严师为难”,第4页共7页意思是求学的道理之中,尊敬老师是最难做到的。这里的“严”是尊敬的意思,而非指“严 格”。故选
12、B。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善”,形容词作名词,善行:“神明”,非凡的智慧:“得”,获得:“圣心”, 神人的心怀。(2) “然后”,这样之后:“易”,改变:“说”,通“说”,喜悦:“说 眼”,使动用法,使,心悦诚服:“怀”,归顺。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文本一中,第一段根据原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指出了学习的方法,第二段 根据原文“故不积蹉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铁 而不舍,金石可镂”等语句可知,讲述的是学习的毅力和恒心问题。因此,文本主要讲述 的是如何学习的问题,面向的是学习的人。文本二中,根据原
13、文“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谓之小成” “大学之 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凡学之道,严师为难”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 可知,此文主要讲述的是教学制度和教师选拔等问题,因此,该文面向的群体主要是从小教 育工作的人。【参考译文】(一)我曾经一天到晚地冥思苦想,(却)比不上片刻学到的知识(收获大):我曾经 踮起脚向远处望,(却)不如登到高处见得广。登到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可是远处 的人却能看见:顺着风喊,声音并没有加大,可是听的人却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 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T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F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 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
14、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里产生了: 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 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 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卜天,(也能到达,)它的成绩来源于走个不停。(如 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 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f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 以喝到土壤里的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
15、是)如果没有 蛇、鳍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二)古时教学,问中有塾,党中有庠,遂中有序,京城有大学。每年有新生入学,隔第5页共7页一年有一次考试。入学第一年考查断句的能力,辨别志向所趋:第三年考查是否专心于学业, 是否乐于合群切磋;第五年考查是否敬爱师长;第七年考查对学问的见解,和对朋友的选择。 如果考查合格,就叫做“小成”。第九年考察知识畅达,触类旁通,能遇事不惑,不违背师 训,这就叫做“大成”。像这样,就能够教化民众,改变风俗,使近处的人心悦诚服,使远 处的人都来归附,这就是大学教育的道理。大学教学,按照时序进行,必须有正式的课业,课后休息时也得有课外练习。不学习弹 奏
16、杂乐,就不能懂得音乐:不学习各种比喻的方法,就不能理解诗经:不学习各种服饰 的用途,就不懂得礼仪:不重视学习各种技艺,就不能激发对学业的兴趣。是以君子对于学 业,要心中念着,反复研习,休息或闲暇时也念念不忘。如果能这样,就能学懂课业并尊敬 师长,乐于同朋友交往并信守正道。即使离开了师长和朋友,也不会违背他们的教诲。大凡学习,尊重教师是难以做到的。老师受到尊重,这之后他所教授的道理才能受到尊 崇,道理受到尊崇,这之后百姓才懂得以敬重的心态对待学习。所以君王不以对待臣子的态 度来对待臣子的情况有两种:一是请臣子在祭祀中代表死者受祭的时候,不把他当臣子对待: 一是教师,不把他当臣子对待。根据大学的礼
17、制,老师即使被天子召见,也不必面北称臣, 以此来表示对教师的尊重。仅能记诵杂说而未能创新发挥的人,不能担任教师。这种人,必待学生发问而依问为说, 就是说了仍不能让学生明白和领悟。对这种教师,辞退是应该的。(三)诗歌鉴赏【答案】15、C16、写对朋友离世的哀悼,表达出时自己生命垂暮的感伤:(2分)写对知交不再的惋惜,表达出对自己孤苦伶仃的凄怜:(2分)写对朋友死后方得一官的怅惘,表达出对自己仕途坎坷的悲叹。(2分)【解析】15、”点明二人相知之深令管鲍自叹不如”错,此处以鲍叔喻指斛斯融,表达了诗人自 叹有负于知交之意。16、诗歌大意:次章对旧庄荒凉,而伤故交之凋谢。亦四句分截。上半触景伤人,步步
18、 咨嗟,处处悲感。山阳作,应前园林。惭鲍叔,应前妻子。素交尽而老泪垂,哀人亦复自哀 矣。(四)名句默写17、【答案】(1)风急天高猿啸哀。杜鹃啼血猿哀鸣。(2分)第6页共7页(2)故不积健步,无以至千里。(2分)(3)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2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故”“珪” “已” “限”。三、语言文字运用【答案】18、A 19、C 20、D21、采用比喻手法(2分),把家乡比喻为“老树”,把农民比喻为“种子”,把离开 家乡随处漂泊的农民比作“从老树上被风吹出去的种子(2分)”,突出表现了土地之于离 乡农民的重要性(2分)。22、“这”指“中国乡村
19、人口是固定的(2分);这句话不能删去(1分),起强调 作用(1分),强调随着人口的增加,流动迁移是必然会发生的(1分)。【解析】18、源远流长:水源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根深蒂固:比喻根基牢 固,不可动摇。根据下句中“根脉和源泉”,应选“源远流长”。层见黄出:指接连不断出 现,比喻事物很多。层出不穷:连续不断地出现,强调无尽。故选“层见搂出”。大有裨益: 比喻有很大益处。锦上添花:比喻美上加美,好上加好。应该选“大有裨益”。工夫:表示 占用的时间。功夫:指人的本领。“功夫”符合句意。故选A。19、从上文看,应该用动宾结构,排除B、D:针对乡村博物馆而言,首先是留住乡愁 记忆,然后是历史
20、文化。最后才是其现实作用,排除A。故选C。20、”不仅而是”关联词不搭配:缺动词“激发”,但“激发”与“责任”不搭配。 故选D。四、作文(60分)解析:题目中的限制是渡口和摆渡人。摆渡人这一词语隐含自己受到帮助,而不能是 帮助他人。渡口和摆渡人比例是3.7比例。所谓“渡口 ”可以理解为人生中紧要的关头,也 足人生中困难的关口。所谓“摆渡人”则是帮助度过这个难关的人。方向:摆渡人(人或物)。人可分为现实中人和历史人物:可以写自己在别人帮助下 渡过难过的过程,这个人可以是熟悉的人,也可以是陌生人。可以是他人不遗余力的帮助自 己,也可以是仅仅一个眼神、一个微笑或者一句话。物:书签,书,等有指引作用的
21、富有内 涵的。第7页共7页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污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 故鱼鳖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J (荀子王 制)这些防止人类有为活动的随意干预,积极尊重自然法则的无为思想,是儒、道两家一 致认同的。(摘编自楼宇烈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有删改)材料二孔子世界观中的怀疑论因素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知其不 可而为之”等等),一方面终于发展为荀子、易传的乐观进取的无神论(“制天命而用之”), 另一方面则演化为庄周的泛神论。孔子对氏族成员个体人格的尊重(“三军可夺帅也,匹夫 不可夺志也”),一方面
22、发展为孟子的伟大人格理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 屈”),另一方面也演化为庄子的遗世绝俗的独立人格理想(“仿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 之业”)。表面看来,儒、道是离异而对立的,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 退避但实际上它们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不但“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经常是后世士大 夫的互补人生路途,而且悲歌慷慨与愤世嫉俗,“身在江湖”而“心存魏阙”,也成为中国历 代知识分子的常规心理及其艺术意念。但是,儒、道又毕竟是离异的。如果说荀子强调的是 “性无伪则不能自美;那么庄子强调的却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前者强调艺术的人工制 作和外在功利,后者突出的是自然,即美和艺
23、术的独立。如果前者由于以其狭隘实用的功利 框架,经常造成对艺术和审美的束缚、损害和破坏;那么,后者则恰给予这种框架和束缚以 强有力的冲击、解脱和否定。浪漫不羁的形象想象,热烈奔放的情感抒发,独特个性的追求 表达,它们从内容到形式不断给中国艺术发展提供新鲜的动力。所以说,老庄道家是孔学儒 家的对立的补充者。(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历史上,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虽存在不同与对立,但相互补充、相互吸收,都是显而易 见的。B.把道家的无为理解为一种消极逃避,什么都不去做,这很不全面,也不准确,其中老子学 派所说的无为就完全是积极的。C
24、.韩非和黄老之学都吸收了老子的无为思想,但与有为并不是截然不相容,都是为了达到更 好的有为。D.荀子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庄子则强调美和艺术的独立,二者既对立又协调, 促进中国艺术的不断发展。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班固论述儒、道两家思想时说“其言虽殊,譬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最早指出了儒、 道两家的核心思想不是绝对不可调和或相互统摄的。B.在我国古代的各个历史时期,道家的无为可以充分调动和发挥百姓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更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复苏。C.对艺术和审美的束缚、损害和破坏,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 淡化美和艺术的独立造
25、成的。D.儒、道表面看来离异而对立,但实际上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因为它们都是由孔子的世界 观发展演化而来。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儒家的有为思想也不是截然排斥无为的”这一观 点的一项是(3分)A.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C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D.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论语)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5、“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经常是后世士大夫的互补人生路途”,请从中国古代文人中 任举一例,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句的理解。(6分)(二)现代文阅读II (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
26、字,完成下列小题。央金归来阿来阿巴说云丹来了。云丹牵着的马背上坐着一个姑娘!姑娘穿着粉红色的冲锋衣,围着白色丝质头巾,也从马背上仰起脸来向他微笑。姑娘脸上的表情像夏日的天空一样迅速变幻,微笑过后,很快就乌云密布。这个美丽的 姑娘好像还叫了他一声阿巴叔叔,然后就哭了起来。她没有哭出声来,只是两眼中的泪水像 断线的珠子一样掉了下来。姑娘的脸上的表情,像是夏日暴雨将临的天空,乌云翻卷,表现 出惊喜悲伤交织的好多种深浅浓淡。你是你是?那声音像银铃振响:我是央金!姑娘坐在马背上,向阿巴扬了扬只剩半截的腿。阿巴知道她是谁了。爱跳舞的,自己截掉了断腿的央金姑娘阿巴扑上去,脸挨着她的断 腿.好姑娘,你回来了!
27、阿巴说话时,已经带着了哭声。他以为不会再有泪水,但此时眼眶已经被泪水充满。姑 娘弯下腰,笑着对他说阿巴叔叔,我自己下不了马。云丹从马的另一边把她的好腿抬起来,央金姑娘揽住阿巴的脖子,让阿巴把她从马背上 抱下来。阿巴扶着姑娘在草地上坐好。阿巴注意到姑娘一直不往村庄那边看,她依然灿烂地 笑着。等阿巴把一碗热茶端到她面前,她依然没往村子那边看上一眼,她还特意调整了一下 坐姿,让自己背对着那座已成废墟的村庄。她依然在笑,她喝了一口茶,便抬起头来问:阿 巴我漂亮吧?她当然非常漂亮,眉眼间还带着她妈妈的神情,却比她妈更加生动,更加神采飞扬。涌 到阿巴嘴边的话是:漂亮,漂亮,比你妈妈还漂亮!但话到嘴边,又咽
28、回去了。地震后,这 成了云中村人的本能,不是特殊的场合,尽量不提起那些逝去的亲人。阿巴经受不住这么青 春艳丽的照耀,把脸转向了别处,转向了村子那个方向。又有两匹马从山下上来了。云丹从这两匹马的马背上取下的是姑娘的东西拐杖、假肢、 轮椅,和几只色彩艳丽的大包。央金姑娘摘了一枝蓝色的翠雀花,样子像一只只正要奋力起飞的小鸟的翠雀花在手里摇 晃着,开始歌唱。她的歌声一会儿兴奋、欢畅,很快又变得孤独凄凉。阿巴认出这个姑娘的第一反应是,她肯定会扑在地上大哭一场,他还准备好一套劝解的 言辞,而她如此兴奋,如此喜气洋洋反倒让他无所适从了。他只好说好姑娘,喝点茶,这么 长的山路,嗓子里的小人儿一定渴坏了。阿巴说
29、了一句云中村人才懂得的话。云中村人说饿, 说渴时,会说,我嗓子里那个小人儿都想从我嘴里伸出手来要吃要喝了。这是云中村人都懂 的一个切口,但央金姑娘没有反应。她像是陷入了沉思一样。至少她脸上的表情是安静下来要想想什么问题的样子,陷入某 种思绪的样子。阿巴起身穿过野草齐腰的荒芜田野,从自己的小菜园里摘来了新鲜的西红柿。阿巴往村 里去,又手捧着两个鲜红的西红柿回来,也没能牵动姑娘的目光往村子里看上一眼。只是在 一小口一小口咬着西红柿的时候,她的双肩开始颤抖,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她就那样低着头, 带着哭声说:谢谢叔叔,我又尝到家乡的味。姑娘拿出了手机,把手机上的时间设计为倒计时的状态。上面的数字不断变化
30、,松树上 有细微的风声。樱桃树摇晃的枝头上有一只鸟蹲着,声声啼叫,姑娘仰起脸看天,她说:那 些云多么漂亮。那些云真是漂亮。底部平坦,上部像一座座山,舒卷无定的边缘被太阳照得闪闪发光。 阿巴和云丹突然明白,姑娘设定的时间是那个时间。十年前,大地震动毁灭一切那个时刻。 于是,气氛立即变得庄严。还有三分钟的时候,姑娘手扶拐杖站起身来,第一次面朝云中村 的废墟,迎面吹来的风使她后背上的衣服鼓胀起来。静默。静默。时间一秒一秒走动。当那 个时间点来到的时候,她扔掉了拐杖,用一只腿支撑着身体,开始舞蹈。那不是阿巴熟悉的 云中村的土风舞,土风舞的每一个动作都代代相传。姑娘身体的扭动不是因为欢快,不是因 为虔诚
31、,而是愤怒、惊恐,是绝望的挣扎,身体向左,够不到什么。向右,向前,也够不到 什么。手向上,上面一片虚空,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供攀缘,单腿起跳,再起跳,还是够不到 什么。于是,身体震颤于是,身体弯曲,以至紧紧蜷缩。双手紧抱自己,向着里面!里面是 什么?温暖?里面有什么?明亮?那舞蹈也不过两分钟时间,只比当年惊天动地的毁灭长了不到 一分钟时间,姑娘已经泪流满面,热汗和着泪水涔两下。姑娘颓然倒在了地上。喊她不应。摇晃她也不应声。姑娘双眼紧闭,牙关紧咬。这让阿巴记起了她被埋在废墟 下时,也就是这个样子。那时,她的面孔糊满了泥浆,现在,这张脸苍白如纸。阿巴拿来调 查队留下的水袋,对着她的脸喷了一口清冽的溪水
32、。姑娘睁开了眼睛。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她用舌头把唇边的水卷进嘴里,说好甜啊阿巴 流泪了央金姑娘,你就是云中村的溪水啊(节选自为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而作的长篇小说云中记,有删改).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透过阿巴之眼去看重返灾区的央金,反映了云中村人民在经历大地震后产生的巨大 精神创伤和心灵痛苦,令人感伤。B.央金将跳舞的时间用手机设为“十年前,大地震动毁灭一切那个时刻”,说明灾难记忆横 亘内心难以消除,而她准备面对。C.阿巴为人温厚,他既处处留心不让央金因回忆而伤心,又通过家乡“切口”及西红柿慰 藉身体和心灵受到双重伤害的姑娘。D.小说结尾写阿巴说央金是“云中村的
33、溪水”,赞美央金就像溪水那般清澈、纯真,主要体 现了阿巴对她断腿的同情。6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写央金”脸上的表情像夏日的天空一样迅速变幻“,这一比喻写出了她重回家乡时内 心的激动、复杂。B.小说中“粉红色”“银铃振响”“鲜红”“啼叫”等表现色彩和声音的词语,既是富有诗意 的环境描写,也反衬了人物内心的沉重悲哀。C.小说并未对云中村地震的惨状进行过多的描写,主要是借助人物少量回忆和重返地震现 场的表现来反映昔日灾难之重。D.央金跳舞是小说节选部分的高潮,是央金内在激烈情绪的宣泄,描写时运用了一系列动 词和富有节奏感的短句。7 .小说前后多处交替写到了央金
34、姑娘的“哭”与“笑:请简要分析这些“哭”与“笑”的 内涵。(4分).作家阿来曾说:“我愿意写出生命所经历的磨难、罪过、悲苦,但我更愿意写出经历过这 一切后人性的温暖J请谈谈选文是如何实践作者“写出经历过这一切后人性的温暖”这一 文学主张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文本一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跛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 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35、;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水焉。故不 积度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驾马十驾,功在不舍。锲 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鳍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节选自荀子劝学)文本二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 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 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缰,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 不学杂服
36、,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 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节选自礼记学记).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B.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
37、之可也/C.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D.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1L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党,古代民户编制,五百家为党,古有“四闾为族,五族为党”的说法。B.经,指儒家经典,清朝时成为古代图书四大类之一。C.大学,我国古代成人接受教育的最高学府,有时也指教育行政机构。D.杂服,古代所规定的各色服制。服,指的是衣服。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一中,荀子论述了学习的作用、方法以及态度,认为学习需要逐步积累,坚持不懈
38、, 专心致志。B.文本二认为,教育的困难在于缺少严格的老师;劝学则认为,教育的难处在于很难坚 持终身学习。C.文本二认为学习者每年都要进入学校学习,隔年考核一次,不同学习年限的人考核内容 有所不同。D.文本二主张既要让学生按时学习正业,也要利用空闲学习其他相关的内容,这样才能亲 师信道。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2)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14 .文本一和文本二谈论的都是有关学习的问题,但面向的群体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3 分)(-)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过故斛斯校书庄
39、(其二)杜甫燕入非傍舍,鸥归只故池。断桥无复板,卧柳自生枝。遂有山阳作,多惭鲍叔知。素交零落尽,白首泪双垂。【注】斛斯校书:指作者居于草堂时的邻居斛斯融,其人死后方授一官。斛斯,复姓。校 书,职官名,古代掌理校勘典籍的官吏。山阳作:晋书载,向秀经嵇康山阳旧居,作思旧赋。鲍叔知:史记载,管仲日:“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燕入旧居、鸥归故池,好友斛斯融却已离开人间,颇有物是人非之感。B.颔联写断桥不修,卧柳生枝,暗指故庄人迹罕至,呈现出一片破败荒凉景象。C.颈联化用典故,表明心迹,“多惭”二字点明二人相知之深令管鲍自叹不如。D.全诗写
40、景寓情,借古叙事,步步咨嗟,字字入情,景、事、人、情浑然一体。16 .有人评此诗“哀人亦复自哀矣”,请结合全诗简要说明。(6分)(三)名篇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甫登高中的“”这一句,和白居易琵琶行中“” 一句,都是用 猿猴的悲鸣声来烘托诗人悲凉的心境。(2)酒是水质的诗,诗是心酿的酒。古代文人与酒有不解之缘。曹操在短歌行中认为 “, ,但李白却感叹“举杯消愁愁愁更愁工(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两句表现了攀登中山路崎岖盘旋,时间流逝飞快。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国农耕文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和源泉。
41、我国很多村庄有几百年甚 至上千年的历史,至今保存完整。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自然历史 文化特色资源丰富的村庄,更是彰显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在各地政府 “乡村记忆工程”的带动下,乡村博物馆、文化馆纷纷建立,o这些博物馆、文化馆 对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有效满足了广大农民不断提升的精神文化需求,()。乡村振兴既包括物质生活的富裕,也包括精神文化的富足。当前,面对“乡风文明”这 一紧迫任务,保护和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显得尤为重要。乡村振兴视野下的乡村博物馆、文化馆建设,其作 用并不仅限于唤起并维系地
42、域乡愁、民族记忆,而是包含了乡村振兴的责任与自信。因此, 乡村博物馆、文化馆的建设发展,应在协调乡村的历史与未来、传统与现代、个体与集体、 本土与外部等关系上面下 O.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源远流长层见叠出大有裨益功夫B.根深蒂固 层见叠出 锦上添花 工夫C.根深蒂固 层出不穷 锦上添花 功夫D.源远流长 层出不穷 大有裨益 工夫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拉紧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留住了乡愁记忆,传承了历史文化B.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拉紧了,乡愁记忆留住了,历史文化传承了C.留住了乡愁记忆,传承了历史文化,拉紧了人与人之间
43、的情感纽带D.乡愁记忆留住了,历史文化传承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拉紧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其作用并不仅限于唤起并维系地域乡愁、民族记忆,也包含了乡村振兴的责任与自信。B.其作用并不仅限于维系地域乡愁、唤起民族记忆,而是包含了激发乡村振兴的责任与自 信。C.其作用并不仅限于维系地域乡愁、唤起民族记忆,而是包含了激发乡村振兴的责任感与 自信心。D.其作用并不仅限于唤起并维系地域乡愁、民族记忆,也包含了激发乡村振兴的责任感与 自信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们很可以相信,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大旱大水,连年兵乱, 可以使一部
44、分农民抛井离乡;即使像抗战这样大事件所引起基层人口的流动,我相信还是微 乎其微的。当然,我并不是说中国乡村人口是固定的。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口在增加,一块地上 只要几代的繁殖,人口就到了饱和点;过剩的人口自得宣泄出外,负起锄头去另辟新地。可 是老根是不常动的。这些宣泄出外的人,像是从老树上被风吹出去的种子,找到土地的生存 了,又形成一个小小的家族殖民地,找不到土地的也就在各式各样的运命下被淘汰了,或是 “发迹了 ”。我在广西靠近瑶山的区域里还看见过这类从老树上吹出来的种子,拼命在垦地。在云南,我看见过这类种子所长成的小村落,还不过是两三代的事我在那里也看见过找不着地的那些“孤魂”,以及死了给狗
45、吃的路 毙尸体。(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乡土本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6分)22.文中 画波浪线的句子“这是不可能的”中的“这”指什么这句话能删吗为什么(5分) 四、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边城中的渡口和摆渡人已经成为文学经典形象。生活中,许多人都曾经或将会遇到“渡 口”,也曾得到或将得到“摆渡人”的帮助。上面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想象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 的记叙文。顺德区卓越高中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联考语文科答题卷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I【答案】1、B 2、C 3、A4
46、、材料一按总分的论证思路展开论述。(1分)先提出观点,指出儒、道两家在 历史上相互补充、相互吸收,共同构成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与中华民族的主要精神(1分): 然后重点论述道家的无为并非与儒家的有为截然不相容,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有为,乃至于 无不为(1分):最后简单论述儒家的有为思想也不是截然排斥无为的(1分)。5、“兼济天下”是儒家的有为,“独善其身”是道家的无为,二者看似矛盾,实际上 是相互补充、相互吸收的,可以统一在同一个人身上,表现为不同时期,不同境遇时追求的 侧重点不同。(3分)示例一:陶渊明早期有兼济天下的壮志雄心,曾多次出仕为官,但经历了东晋政治的酷 虐和官场的黑喑后,最终选择了辞官归
47、隐,独善其身,表现出顺应自然、乐天知命的逍遥无 为思想。示例二:苏轼一生经历了大起大落,但始终未泯灭“兼济天下”的有为思想,他为 官的每一任都留下了斐然的政绩。另一方面他又透过无限的时空来思考人生,观照自然,物 我两忘,表现出“独善其身”的无为思想。(3分)【解析】1、本题考查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B. “其中老子学派所说的无为就完全 是积极的”错误。材料一第二段的“而道家的老子学派所说的无为就不完全是消极的了”是 说老子学派所说的无为“有积极的”,但不能说“完全是积极的”。故选B。2、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 “最早指出了儒、道两家的核 心思想不是绝对不可调
48、和或相互统摄的”错误。结合材料一第一段内容分析,班固虽指出儒、 道两家思想不是绝对不可调和或相互统摄的,但并没有说是“最早”论述这一观点。B. “在 我国古代的各个历史时期更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复苏”错误。结合“汉初的 主要政治经济政策是与民休养生息,强调尽可能少地去扰民,充分调动和发挥百姓们的积极 性和左动性,以利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复苏”分析,道家的无为可以充分地调动和发挥 百姓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复苏,是针对汉初这一特殊的第1页共7页历史时期的。D.“因为它们都是由孔子的世界观发展演化而来”错误。强加因果关系。结合 “表面看来,儒、道是离异而对立的,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退避: 但实际上它们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孔f世界观中的怀疑论因素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另 一方面则演化为庄周的